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1 湘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19
新湘美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湘美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画家乡的风景》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
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3、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资料等。
学具:各种颜料、画笔、纸等绘画工具。
课堂活动案:一、导入新课。
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要求学生拿一张白纸,勾画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作业评比。
提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学生分组讨论,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效果?二、新授。
1、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2)、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3)、思考题: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三、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1、欣赏霍贝玛《村道》,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2、对照透视图。
3、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四、袁运甫《马棚》赏析。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联系艺术作品,抓住科学与艺术中的运用,学会分析其透视现象。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理解。
五、学生活动。
家乡的风景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尝试运用所学的透视、构图知识画一张风景画。
中国美术作品概述(一)时间:2012年12月17日总第16课时课题中国美术作品概述(一)教学内容雕塑艺术、石窟艺术教学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执教教师董春海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惑。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感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埋解从而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
着重介绍秦始皇兵马桶、霍去病墓前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合作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一、导入新课。
1、复习前课所学——展示作品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内容。
2、课前思考——展示本节课所赏析的作品让学生思考分析其显示的精神生活世界以及体现的艺术审美特质。
3、总结学生所答概述本节课所鉴赏的作品的特点和历史演变。
1、独立思考问题。
2、回答。
温故知新。
3二、讲授新课。
畅所欲言、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中国原始雕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先民们在制作石器过程中融会进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其中“石之美者”的玉石更成为人们雕刻的主要材料。
更引人注目的是陶塑艺术。
陶器的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人们在陶器制作中创造出无数精美的艺术品。
夏代晚期和商周青铜成为雕刻艺术的主流中原地区的各种礼器以及四川等地的青铜立体雕塑都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
秦汉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出现的第一高峰期秦始皇兵马俑、西汉的霍去病墓前石刻以及两汉的陶俑艺术并称为“秦汉雕塑之三绝”它们共同奠定了秦汉雕塑在中国和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布佛教造像渐渐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学生欣赏。
学生评述。
学习观察雕塑作品、石窟作品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感受。
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分类: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工艺美术。
2.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特点:写实与写意、线条与色彩、构图与寓意。
3.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代表作品及作者: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罗汉图、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分类、特点和代表作品。
难点: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内涵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分类、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欣赏法:展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内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分类、特点和代表作品。
3. 欣赏:展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4. 讨论:分组讨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内涵。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美术馆,亲身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风采。
2.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开展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艺术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进行同伴间的互相评价。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中国美术作品相关教材。
2. 图片:收集各种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 视频:寻找相关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视频资料,以便更生动地展示作品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