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67.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第五单元核心考点清单16太阳读准字音摄(shè)氏度治疗(liáo)繁殖(zhí)粮(liánɡ)食煤炭(tàn)杀菌(jūn)写对字形摄:左窄右宽。
右下部的第一个“又”的捺要变成点。
殖:左右结构,左部是“歹”,不是“夕”。
菌:下部的里面是“禾”,“禾”的末笔捺变点。
同音字摄(摄影) 殖(繁殖)炭(煤炭)shè zhí tàn慑(威慑) 值(值日) 碳(碳酸)多音字xì(联系) jiē(结实)系结jì (系鞋带) jié( 结束)词语积累寸草不生摄氏度繁殖粮食煤炭飘浮地区杀菌治疗重点句段1.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
2.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人们熟知的地球与太阳作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太阳的巨大。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太阳放出的能量大。
4.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这里共有三句话。
(1)第一句话是从正面说明太阳发挥的作用。
太阳能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是因为太阳具有发光发热的特点。
(2)第二句是从反面说明地球上需要阳光。
地球上的“黑暗”“寒冷”都与太阳的发光、发热有关。
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的形成离不开太阳,动物和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太阳,如果没有动植物,人也不能生存。
(3)第三句话既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又是对全文的总结,再次强调了太阳对人类的巨大作用。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
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 通过感悟课文,在自觉自愿参与研究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 通过情境化的研究方式,深入、生动地讲解本单元语文知识点。
3. 培养学生们热爱研究、勇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1. 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游戏,引入课文《玩儿命乒乓》,唤起学生研究的兴趣。
2. 分组演绎、阅读、分析、感悟和对比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 组织学生实际操作乒乓球,让学生亲自体验到乒乓球的乐趣和特点。
4.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运动健康对人的身心健康的意义,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部分: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良好,学生通过感悟课文,积极参与活动,提升了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 教学方式活泼多样,生动有趣,但是在教学时应该更加注重
细节和教学步骤的掌控。
3. 教学效果好,学生表现出对于乒乓球的热爱,对运动健康有
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了解了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简单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并探究了运动健康对人身心健
康的意义,增强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生命素养,取得了实效明
显的教学成果。
题目: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同步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小草的心愿》和《小草的家》两篇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面表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包括故事的主题和情节,以及对文章的感情倾注的理解。
教学难点包括培养学生的情感倾注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并进行适当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课文的幻灯片展示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文的文本材料,以便跟随课堂讲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用图片和短小的故事情节导入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
2. 阅读:教师发放课文的文本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解释生词和词组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阅读,相互讨论理解故事情节。
3. 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小草的心愿和家的变化。
4. 表达: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选择一名学生进行课堂展示。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从故事的导入到阅读再到表达,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进行了合作讨论和表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一些互动形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下节课将会针对这一点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草的心愿》和《小草的家》为题,写一篇感想文,发表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要求200字以上。
七、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将课文中的场景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表达,并进行课堂展示。
八、教学反馈通过作业和课堂展示,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价,并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五单元《语文要素及写作策略》【单元写作策略】学写说明文【阅读要素】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
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更具有说服力。
【阅读策略】第一步第一步体会说明性文章的语言表达风格。
1.说明性文章的语言表达准确、简洁、平实,没有过多的修饰。
如,《太阳》一文中写太阳离我们的距离,具体数字前面用上“约”“差不多”等词,表达十分准确。
又如,“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一句中的“如果”,用词严谨,突出了太阳的重要性。
2.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也可以是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
如,《松鼠》一文运用了外形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方法进行说明,显得生动传神,更具有文学色彩。
描写松鼠的外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多么有趣、可爱。
第二步诵读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体会写法的好处。
如,《太阳》中“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用一个巨大的数字直接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直观、具体;“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一句举步行和坐飞机两个例子,让人有直观鲜明的感受。
又如,《松鼠》一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准确、形象地写出松鼠的特点,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一句,运用打表现出松鼠的可爱、比方的说明方法描写松鼠进食的姿势和动作乖巧。
【精选阅读】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太阳<节选>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五单元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第五单元主要围绕着课文《飞鸟与蝉》展开教学。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飞鸟和蝉之间的对话,展现了飞鸟的自由与蝉的固执之间的对比,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性格特点。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飞鸟和蝉这两种形象塑造,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不同选择与态度。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学习了一些新的词语和成语,比如“空中楼阁”、“白发苍苍”等。
通过这些词语的学习,我们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这些修辞手法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在写作时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除了语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
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小王子》、《安徒生童话》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小组阅读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我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写作训练。
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些写话题作文的任务,如《我最喜欢的动物》、《我的梦想》等。
通过写作训练,我们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连贯性,尽量避免语法错误和逻辑不清晰的情况。
总的来说,五年级上册的语文五单元,不仅让我们学习了丰富的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综合能力。
通过课文的学习、词语的积累、阅读的拓展、写作的训练,我们可以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能够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主要围绕“四季”这一主题展开。
本单元包括《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四篇课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二、课文内容解析《古诗三首》本课选取了三首描绘四季景色的古诗,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渔歌子》。
这三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和背诵,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意境。
《四季之美》本课介绍了四季的特点和变化,以及不同季节带来的感受。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不同季节带来的不同感受,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鸟的天堂》本课介绍了“鸟的天堂”这一自然景观。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鸟的天堂”的特点和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月迹》本课介绍了作者在童年时期与月亮有关的一段经历。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向往,感受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知识点解析了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是围绕四季展开的,学生需要了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理解诗歌意境:在学习《古诗三首》时,学生需要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意境。
可以通过朗读和背诵的方式加深理解。
了解自然景观:在学习《鸟的天堂》时,学生需要了解“鸟的天堂”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和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了解月亮文化:在学习《月迹》时,学生需要了解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感受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四、学习方法指导朗读背诵法:在学习《古诗三首》时,可以采用朗读背诵法,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12篇)一、课内阅读。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用“”画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
2.这几段话写了太阳的三个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自然段中的“其实”与第2自然段的“_______”相近。
4.把“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舒适()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
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又……又……既……又……2.选文在描述松鼠搭窝时用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这样写的好处是()。
A.表现松鼠搭窝快B.说明松鼠动作连贯C.条理清楚地写出了松鼠搭窝的过程3.选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和窝口的特点来表现(___________)。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五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人教部编版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
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左右,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
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
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
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将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约6公里外腾空而起。
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事情职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小岛。
科研职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末了探究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牢固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构成人工岛。
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约和篮球场普通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
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景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
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
要让33个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
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完美版)一、课外阅读。
五月,洋槐开花了。
槐乡的山洼里,坡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
“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用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五月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小朋友只要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美滋滋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
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爱吃咸的,就浇上酱油、蒜泥、陈醋;爱吃甜的,就撒上炒好的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
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塑料袋蒸过晒干的槐花,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
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格外漂亮,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槐乡的小伙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的,香喷喷的……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1.给短文写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大大咧咧3.请用“”画出描写槐花香的有关句子。
4.你怎样理解文中两次出现“五月,洋槐开花了”?( )A.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第二次作者带着伤心的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B.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第二次作者带着兴奋的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来到了五月的槐乡,看着满树的槐花会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这篇文章将介绍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阅读理解课的教案内容,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
通过本文的阅读,您将了解到如何教授学生有效地理解阅读材料。
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课文阅读,能够正确理解故事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使学生了解“人力资源”这一概念,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理解“人力资源”这一概念。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表述一些抽象的概念。
2.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老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引导法: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掘学生的潜力,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流程1.热身环节: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大家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你们通常在节日里做什么?”2.导入环节:老师介绍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人力资源”这一概念的内涵和重要性,并引领学生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
3.讲解环节: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阅读完教材后,老师给每个小组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这些问题,并与小组讨论。
4.练习环节:老师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课本上的练习,进行口头回答,并让学生互相检查和提醒,以达到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效果。
5.巩固环节:老师出示图片或写出某些词汇,学生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口头表述,并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分享,以巩固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本课程教学评价通过平时的观察、考察,以及课后的练习题目的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
分为水平评价、态度评价和过程评价三个方面,同时也会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期通过本次课堂教学,提高对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未来的成长有更好的认识和规划。
通过以上思路,我们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在本课程中收获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有效的思考和表达方法,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发展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在知识、语言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能够有更深的积累,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发展需要。
第五单元主题阅读(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田鼠不冬眠田鼠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
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蔽又凉爽。
把房子建在这里再理想不过了,建成后的田鼠别墅是这样的: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
它们是这样干的:先掏一个1米深的立洞,再平掏一个2米长的主洞,洞口斜通地面,作为运土通道。
另有三到四个分洞,一个做卧室,里面铺满了软草;一个斜洞通到地面,作为通气孔;一个是库房,库房里一般有两三个分洞存放粮食;田鼠窝里还有一个专门的洞,那是厕所专区。
秋天到了,田鼠们召集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
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
你以为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冬眠?不是的,它们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田鼠在偷粮食时,一般都是齐心协力联合作战。
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
田鼠们靠着丰厚的储存,吃得好、睡得好,小田鼠也个个膘肥体壮,数量越来越庞大。
这时,田鼠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2.【句子品析】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
3.【语文要素】在画“”的句子右边的批注框里写出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4.【个性表达】请你以田鼠的口吻,用拟人化的手法改写画“”的句子,使句子生动但意思不变。
我们这个家族,是农业、牧业、林业的大敌,我们用行动证明:【材料一】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3.2亿公里之遥的火星上成功着陆,实现了一次任务完成环绕、着陆、巡视的三大目标,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将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对火星演化的认知、了解生命起源等贡献智慧和力量。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
本单元共安排了3篇课文,分别是《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二)以及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此外,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遨游中国民间故事”和“阅读链接”等内容。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民间故事这一体裁,他们可能有所了解,但对其特点和价值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他们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多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民间故事相关资料等。
2.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民间故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民间故事,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
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汉字的音、形、义等各方面进行归类辨析,通过广泛的自主活动,增强对汉字构造的感性认识,悟出汉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增强对汉字的情感。
2、通过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与思考,总结、反思后,初步唤起学生对汉字的赞美之意,使学生们更为规范地使用汉字,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爱汉字,就是爱自己的祖国。
二、活动重点让学生通过对汉字的音、形、义等各方面进行归类辨析,通过广泛的自主活动,增强对汉字构造的感性认识,悟出汉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增强对汉字的情感。
三、活动难点规范地使用汉字,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四、活动的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1、学习环境:(1)wed教室;(2)局域网;(3)Internet;(4)其它2、学习资源类型:(1)课件;(2)专题学习网站(3)百度引擎工具;(4)相关链接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课前教师先将一些字谜,谐音的表达等内容分门别类地辑录,并查找了一些与本活动有关的汉字网站,做好了链接,然后把教学资源合在一起,进行学习。
五、学生准备:课下利用多种途径,收集各种字谜。
六、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并做成课件、学习网站。
七、活动用时:一课时八、活动过程:一、回顾与分享,激发兴趣师:我们平时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
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
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今天,让我们利用这节课,一起遨游汉字王国,【点击课件,出示题目:《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吧!师:不过听说,去往汉字王国并不容易,必须一路闯关,你们有信心一路上过关斩将去汉字王国吗?二、畅游字谜乐园(一)文字谜小屋师:第一关是文字谜。
请大家在我出示字谜后,抢答,并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完整版)一、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严厉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须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划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2.文中对蔺相如的描写主要运用了()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C.动作描写3.从“负荆请罪”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_________的人,廉颇是个_________的人。
4.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ー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大白鲨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生活着大约350种鲨鱼,它们已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
在所有的鲨鱼中,大白鲨个儿最大、最凶猛、最为矫健有力,很少有海洋动物敢与大白鲨为敌。
生物学家认为,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长,寿命达20年。
刚生下来的大白鲨幼鱼约1.06米,出生的当天就会自己捕食。
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米左右,体重达1360~2721千克。
大白鲨的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作真皮齿的尖利鳞片,每个鳞片犹如一粒细小的利牙,鱼皮表面像砂纸那般粗硬。
高速游动的大白鲨如果擦碰到人体,人的肌肤会被割划得皮开肉绽。
渔民因渔网被凶悍的大白鲨撞破扯烂而一无所获的事时有发生。
大白鲨是典型的肉食动物。
幼小的大白鲨捕食鱼类,身体长到2.74~3.65米时,转而捕食海洋中比鱼类个子大的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
捕食时,大白鲨往往先在猎物四周慢吞吞地游来游去兜圈子,然后悄然沉下海底,将身子隐蔽在礁石之间。
觑(qù)准时机,猛然闪电般向上直扑猎物的腹部或尾部,用刀锋似的利齿将猎物咬成几块,三口两口就把猎物吞进了肚里。
大白鲨的体温比周围水温高6℃。
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倍。
这是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的主要原因。
大白鲨是海洋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起着控制海洋中某些哺乳动物数量的作用,吃掉其中的老弱病残者,平衡生存竞争。
另外,大白鲨还吞食海洋中的动物尸体,清洁海洋。
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被大量捕杀,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已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列入了濒危动物名单。
1【整体感知】短文围绕大白鲨的体形、样貌、______、_______等方面展开了说明和介绍。
2【说明方法】短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大白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原因。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练习(人教版)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远眺
..,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
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左右,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
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
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
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将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从上空俯瞰
..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约6公里外腾空而起。
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小岛。
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
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
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
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
要让33个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
术支撑。
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⑦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船舶多达4000余艘。
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这一点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
港珠澳
大桥的所有构件,无论
..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⑧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科研阶段到开工建设阶段,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对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了引领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有删改)1.【整体感知】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下列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正确的是()(多
选)
A.外海快速筑岛技术
B.“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
C.“搭积木”的建造方式
D.岸上工厂整件制造和拼装
2.【方法探究】对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
有”造出的两座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小岛。
(作诠释、列数字)
B.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
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
(列数字、作比较)
C.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
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列数字、作比较)
D.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将
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作诠释)
3.【词句辨析】下面对词句的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⑦段中的关联词“无论……都……”照应了前面的“全部”一词,强调了港珠澳大桥
的所有构件都是在岸上整件制造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B.“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指的是由于这座大桥的建立,港珠澳三地的车程缩减了2
个小时,极大地方便了出行者。
C.港珠澳大桥建设项目中的难中之难是外海人工建岛和满足机场航行的限高要求。
D.从“远眺、俯瞰”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顺序写的。
4.【主题升华】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福建省泉州市,古代建筑的各类桥梁共609座,至今保存完好的仅有100余座,比如“海内第一桥”的洛阳桥,“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完成后面的练习。
【材料一】洛阳桥,横跨洛阳江入海口处,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在一千多年前造这样一座跨海大桥,不仅需要有雄厚的财力,还必须有精湛的技术。
洛阳桥首创了“筏形基础”的造桥技术。
针对江流湍急的自然条件,在建桥时先向江底沿桥梁中线抛掷大石块,形成一条江底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础。
然后在此基础上用一排横一排竖的条石砌筑桥墩,有效地防止桥墩基础被急流冲走。
这种船形的桥墩不仅造型美观,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分流海浪,最大限度地减少海浪对桥梁的损害。
洛阳桥独创了“种蛎固基法”。
在桥下大量种植海蛎,利用海蛎无孔不入地在海边岩礁间密集繁殖的习性,把松散的矮石堤与桥墩石胶结成一个整体以加固桥基。
可以想象桥墩处布满海蛎,海蛎壳像坚硬的保护层,令这些船形桥墩抵御了海浪千年的冲击。
这种方法比过去采用腰铁或铸铁连接基石的方法来得简单而科学。
洛阳桥还最先采用了浮运架梁法,把重达七八吨的石梁置于木排之上,利用海潮的涨落,把石梁架在桥墩之上。
古人称之为“激浪以涨舟,悬机以弦牵”。
这是世界上浮运架梁的先例。
【材料二】安平桥位于晋江市安海镇西畔与南安水头镇交界处,是中世纪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
安平桥东西走向,全长2255米。
卧木为基,条石纵横相间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
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处;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
双边船形墩共计362个,上架1300余条石板,每间6~7条不等,最大净跨达8.6米。
“桥绳直抵平”,上置三亭,两侧筑有护栏,并雕有狮子、蟾蜍栏柱。
桥两侧水中建有四方石塔4座,圆塔1座,桥首与中亭存有护桥石将军4尊,并有历代维修碑记14方,中亭石刻楹联“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桥的入口处筑砖塔1座,高20.55米。
1.【词句理解】读材料一,“不仅需要有雄厚的财力,还必须有精湛的技术”一句中“精湛的技
术”不包含下列哪项技术?()
A.“筏形基础”的造桥技术
B.圆弧拱形式建桥
C.种蛎固基法
D.浮运架梁法
2.【分析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座桥有什么共同特征?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都采用了一样的建造技术,毫无区别。
B.都是跨海拱式大石桥。
C.都是梁式石桥,都采用了船形桥墩。
D.桥梁长度都差不多。
3.【写法比较】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同样都是介绍桥梁的说明性文章,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
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ABC
2.A
3.A
4.示例: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港珠澳大桥项目和科
技工作者的赞美。
如,“宛如蛟龙”“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创造了世界纪录”,等等。
群文阅读
1.B
2.C
3.相同:两篇文章的描述都很准确、清楚、有条理。
不同:材料一的语言形象、生动,抓住建造洛阳桥的精湛技术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
材料二则通过具体的数字介绍安平桥的外形、结构等内容。
同样是说明性文章,前者语言表
达细致、生动,后者语言表达简洁、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