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平台的“课堂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基于Moodle平台网络课程实践与研究Moodle平台是一种网络化教学共享资源平台之一,该平台集成了用户登录、课程添加、小组讨论、作业布置以及投票活动等模块,用户操作灵活。
现通过Moodle平台的搭建网络课程,设计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为学习者提供体验式教学环境,实现学习者和教育者之间交流。
标签:Moodle;网络课程;实践;研究1前言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高校不断应用和开展,网络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所谓网络学习是指通过网络模式在人与人之间展开一种全新交流学习的教育模式,极大地改变了教育信息传播方式,它具有随时性、随地性、灵活性、交互性以及开放性,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可能。
2Moodle平台概述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平台是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中文译名为“魔灯”。
最早,是由澳大利亚籍老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超文本预处理语言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自主开发一个免费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软件。
该系统能够提供在线课程的创建、修改以及删除等课程管理功能,为教育者和学习者建立一种平等主体关系的虚拟学习环境。
3Moodle平台在网络课程中应用3.1 为什么引入Moodle平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形成两个新教育模式,网络课程就成为各个高校研究教学资源重点研究对象。
目前,大多数网络课程所使用的平台大部分是由各个高校自主研发或商业购买的模式引入,如博客,BBS等平台,该平台大多具有以下特点:单一性,为某门课程开发而开发;不兼容性,在不同的环境下运行出现错误;课程资源更新不及时,高校教师为课题而立项研究而研究;商性价值高,不适合开放自主学习。
为了更好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引入一种功能齐全、操作简单、易学易用Moodle免费开放平台,来搭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引言本文旨在探讨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简介翻转课堂,即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将传统教学中的课堂讲授与课后作业进行了颠倒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在课后进行作业练习,而翻转课堂将这一模式进行了颠倒,通过在家庭进行视频学习,而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实际操作。
这种模式有着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二是课堂互动,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和讨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三是个性化学习,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特点,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和进度。
二、Moodle平台介绍Moodle是一种主流的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提供了一整套课程管理工具和学习资源,支持教师和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和学习。
Moodle平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开放性,教师和学生可以灵活地创建和管理课程,分享学习资源,实现在线学习的自由化和个性化;二是互动性,Moodle提供了多种交流和互动工具,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在线讨论、作业提交、考试测验等;三是跟踪性,Moodle平台提供了学习进度和成绩的跟踪和分析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水平。
1. 教学设计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好学习材料和任务,如视频讲解、在线阅读、小组讨论等,并将这些材料通过Moodle平台发布给学生。
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这些材料,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为课堂上的互动和实际操作做好准备。
2. 学习过程学生通过Moodle平台在线学习相关知识和概念,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并参与在线讨论和作业提交。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和实际操作,共同深入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moodle微课”模式的构建1. 引言1.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moodle微课”模式的构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采用“moodle微课”模式来构建教学内容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这种模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生也可以更轻松地获取知识和提升技能。
在本文中,将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moodle微课”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首先将从概述入手,介绍该教学模式的背景和意义,引出本文的研究内容。
接着将详细介绍Moodle平台,分析其特点和优势,为后续的微课教学模式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然后将重点探讨微课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法,包括内容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考虑。
在实施步骤部分,将提供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指导,帮助教师顺利实施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将介绍评估与改进的方法,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强调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moodle微课”模式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并总结目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希望能够为这一领域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2. 正文2.1 概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基础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方式。
构建基于Moodle 平台的微课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创新的途径。
Moodle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开源学习管理系统,具有易用性和灵活性,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在线学习和互动。
将Moodle平台与微课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课程和在线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微课教学模式设计包括视频录制、在线作业、讨论区等功能的设置。
通过精心设计的微课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在实施步骤中,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资源整合,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
翻转课堂及其案例分析本研究在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教学实践构建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笔者所参与的关于翻转课堂的项目中,从而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并检验该模式的应用效果。
同时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一引言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过去的一两年受到了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和很多媒体的关注。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首先进行了颠覆传统课堂的尝试。
他们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并将生产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
两位教师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来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但直到2011年翻转课堂才大热起来,为众多教师熟知,并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萨尔曼·罕(Salman khan)和他创立的罕学院(Khan Academy)。
笔者在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了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天河区天云项目中,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完善并检验其效果。
二国内外案例分析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笔者选取了国外若干个代表性案例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这些翻转课堂案例的具体实施流程,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我国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构建出了一个更为细致、操作性更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国外典型案例分析1. 美国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市石桥小学数学课的翻转课堂实践计划2011年这所小学计划在五、六年级的数学课上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
学生们在家中先看教师布置的10到15分钟的教学影片;之后会接受3到5个问题的测验,看他们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测验结果也会及时反馈给学生;而同时段的教师则使用Moodle平台跟踪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比如谁看了教学视频并完成了测验,这样更容易关注到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基于Moodle平台的大学英语自主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何宇丹摘要:随着自主学习的大范围开展,网络与英语教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本文以Moodle平台为基础,介绍了大学英语自主协作学习的培养目标并对学习活动进行了初步设计。
关键词:Moodle平台;大学英语;活动设计自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出台以来,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如火如荼地在各个高校开展起来,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彩的电脑屏幕取代了黑板,鼠标点击代替了铅笔答题,学习画面的任意切换代替了教师口授,大量的信息海水一般通过网络涌向学生,这难道不是另一种通过网络平台的填鸭式教育?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不等同于网上自学,大量信息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学习伙伴的陪伴和竞争,把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才是长久有效的方法。
网络不但能够给师生提供自主协作所需的大量资源信息,而且能营造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供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实时协作交流,从而突出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Moodle 正是具有这种优势的网络工具软件。
Moodle是指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它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目前在近百个国家已广泛应用。
Moodle平台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即教育者(老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
一、Moodle大学英语教学网络环境我校拥有可进行网络英语教学和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学基地近2千多平方米,全校的多媒体教室、各学院机房和学生宿舍已连入校园网;英语教师每人1台计算机可随时关注学生在线学习,及时反馈意见;另外建有多媒体研究室、多媒体制作室和网络控制室,拥有网络服务器群(IBM服务器4台,DELL服务器1台,方正服务器2台,光纤互联,千兆核心交换机),为Moodle平台的正常运行做好准备。
收稿日期:2018-10-20基金项目:2017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基于Moodle 的有效教务管理模式探究(2017SCG367)。
作者简介:黄佳(1983-),女,浙江浦江人,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基于Moodle 平台的教学管理应用与实践———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黄佳袁陈仲委(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摘要:教学信息化是当前教学建设与方法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与支持。
Moodle 系统因兼容性好、功能全、互动式应用以及与教学要求符合度高、标准化接口等特性,越来越受学习者和教学管理者的喜爱。
文章以浙江万里学院Moodle 系统应用与推广为研究基础,探索Moodle 平台的教学管理信息化路径,在教学管理创新和教师服务质量提升方面,在教学活动组织、管理以及存储应用中,通过创新信息化管理、打破壁垒、实现跨部门信息化协同,为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Moodle 平台;信息化;教学管理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50(2019)02-0112-051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呼唤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教学管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提高高校的信息化教学及信息化管理水平,来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目标,对高校的相关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务管理停留在单一的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管理不尽吻合。
部分年长的管理工作者已无法适应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即使培训也无法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现有信息化管理是通过不同信息平台来实现相关管理的。
正因为Moodle 系统兼容性好、功能全、互动式应用符合相关特性的教学管理,故在我校得到全面推广使用。
如果没有稳定、有效的信息平台支撑,那么校与院、院与系的教务管理信息传递就要靠教务管理人员层层传递和沟通。
多年来各种QQ 群、微信群应用于学校各类教学活动、信息交流及教学管理,这使得教师和管理人员都疲于应付,忍受繁杂消息的干扰,教务管理工作也停留在事务处理、收集和处理大量碎片化信息的层面,管理者与教师在信息互动中会经常被情绪所影响。
基于Moodle平台的“课堂
摘要:采用基于moodle平台下的“课堂—引领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探究、合作等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moodle;课堂—引领式;模型
一、“课堂—引领式”教学模式构建理论基础
“课堂—引领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有网络教学理论、传统教学理论和社会性建构论(social constructionism)等,前两种理论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阐述。
社会性建构论属于建构主义的一个分支,强调个体发展中自然的与社会的两条线索的相互作用。
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也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作用,培养学习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培养能力与情感体验的交往和沟通,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
“课堂—引领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目标之一就来源于这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因此,在构建这个教学模式时,重点是围绕“课前初学”“课中互动教学”“课后拓展”三个环节来展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学习能力。
从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实践及研究中可以看出,有效教学过程中关键性的一步就是“有效预习”。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
一般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学习教学内容,初步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
无论是从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授法”,还是到凯洛夫的“六段教学法”,预习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是实现课堂顺利进行的基础。
二、“课堂—引领式”教学模式构建模型
根据对上述模式相关理论和实践的考查,结合当前经典的课堂教学过程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学习的主体等特点,笔者结合“引领式学习模式”的特点构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暂且命名为“课堂—引领式”教学模式。
所谓“课堂—引领式”教学模式,指在教师引导和带领下,学生在课前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指定的网络课程内容,然后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进行互动式的探讨、协作、交流,课后进行拓展训练,并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模式。
模式图式如图所示:首先,在教师构建好建构性学习环境之后,进行课前初学。
这是一个基础性环节,为后续的教学过程起到保障作用。
这个环节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学生主要利用课堂-引领式教学的网络平台完成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的“预习”。
在此环节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将会影响到下一环节“课堂互动学习”的质量。
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在网络平台中要构建好课前初学环境,如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进度、学习材料和内容等要先呈现于平台上,
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在线上进行必要的指导,这个环节一旦养成习惯,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其次,课堂教学,这是一个中心环节,教师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进行多维互动,小组讨论、汇报,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最后,课后拓展,在此环节中,教师可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或训练项目,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在线的;学生在进行练习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另外,学生也可以进行互助,互相合作完成。
从这个模式的表现形式来看,它综合了混合教学模式和引领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更好地把在线教学与传统经典的课堂教学相互融合起来;从各环节的关系来看,每个环节都力求做到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与常态化的教学过程紧密联系;从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的关系来看,体现了社会性的相互作用,能促进学生多维关系的发展。
总之,“课堂—引领式教学模式”的强调学生在建构性学习环境中,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进行课前的在线预习,具有教师的监督作用,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互动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探讨、交流,是课前初学的进一步升华,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课后的拓展训练巩固了学生学习的内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灵活的施展空间。
其优势突破了单一的在线学习或课堂教学的局限。
从
整个教学模式过程来看,体现了动态发展的交互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傅霖.论moodle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学设计”课程整合教学的优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9(6).
[2]黎加厚,冯均芳.黎加厚教授答魔灯(moodle)相关问题[j].信息技术教育,2006(12).
[3]张伟平.基于moodle平台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0).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南山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