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通假字100例(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4.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酒)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9.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
形容词。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同“畔”)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同“暮”,年末)"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
名词。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通"浊" 肮脏,水不清。
形容词。
) 14.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15.忳郁邑余挓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16.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通“服”,保持)17.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18.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19.椎床便大怒。
(椎,通“捶”,捶打)"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第一个椎:通"锤",兵器。
名词。
第二个椎:通"锤",用铁锤20.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柔软结实)21.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22.虽与府吏要。
(要,通“邀”,约)23.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24.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旁边)吾灵尚依旁汝也。
"旁:通"傍" 依附,接近,动词。
25.契阔谈燕。
(燕,通“宴”饮宴、玩乐)燕:通"宴";安逸,安闲。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梳理(教师版)一、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3、王说:说,通“悦”,高兴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9、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二、古今异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2、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3、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4、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5、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三、词类活用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2、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5、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7、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8、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9、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10、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1、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四、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将以(之)衅钟2、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3、及(其)陷于罪4、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句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3、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4、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5、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6、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7、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8、然则一羽之不举: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9、舆薪之不见: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状语后置句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主谓倒置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五、一词多义1、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讲述)(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3)道芷阳间行(取道)(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5)策之不以其道(方法、规律、途径)(6)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诚(1)诚有百姓者(的确)(2)是诚何心也(真的)(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3、闻(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使……听到)(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3)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听到)(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听到)(5)(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六、成语积累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常见通假字100例A 案同按(察看)例:召有司案图。
B 倍同背(违背)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徳也。
宾同傧(傧相)例:乃设九宾礼于庭罢同疲(疲病,疲弱)例: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被同披(穿)例:操吴戈兮披犀甲。
辩同辨(分辨)例:不辨牛马。
不同否(否则)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陪同倍(增加)例:焉用亡郑以陪邻。
暴同曝(暴露,显露)例:忠义暴于朝廷。
C 裁同才(刚刚)例:少裁举,则又超乎而跃。
仓同苍(黑色)例:仓鹰击于殿上。
从同纵(南北方向)例: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陈同阵(战阵)例:游士危于战陈。
绌同黔(罢免官职)例: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D 当通挡(抵挡)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例:一夜飞度镜湖月得同德(感恩)例:所识穷乏者得我欤?E 而通尔(你)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尔同耳(罢了,语气词)例:我亦无他,但手熟尔!F 反同返(返回)例: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 例: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例: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 例: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例:"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G 彀同够(能够)例:称心快意,几家能彀故同固(一直,永远)例: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共同供(供应)例:共其乏困H 函胡同含糊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例:蹈死不顾,亦易故哉?”衡通横(与纵相对)例: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花白)例: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皇通惶(恐俱,惊慌)例:赢得仓皇北顾。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例:出门看火伴”。
画同划(弹奏的一种手法)例:曲终收拨当心划还同环(环绕)例:秦王还柱而走J 简同拣(挑选) 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 例:图穷而匕首见。
”景同影(影子) 例: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具通俱(全,都)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距同拒(把守)例:距关,毋内诸侯。
《六国论》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暴霜露(通“曝”,曝露)(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倘若)(3)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2.古今异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思厥先祖父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实际上今义:父亲的父亲(3)至于..孤危..颠覆,理固宜然 (4)可谓智力古义:至:到;于:引出结果。
以至于。
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连词,表示到达某种程度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先例,旧事古义:两次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今义:又,又一次(7)然后....得一夕安寝 (8)刺客不行古义:这样以后古义:不去行刺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今义;水平不高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古:咽下咽喉古义:结交今:吞咽今义:和9.始速.祸焉:古义:招致今义:速度3.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按理来说义不赂秦(坚持正义)(2) 名词作动词。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待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以地事秦事:侍奉(3)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保全)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始速祸焉速:招致(4)动词的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使……退却,译为打退4.一词多义(1)兵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2)暴暴霜露(动词,曝露)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的) (3)事以地事秦(动词,侍奉)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4)犹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 (5)终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终于)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动词,坚持到最终) (6)始始有远略(名词,起初)始速祸焉(副词,才)(7)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8)得较秦之所得(动词,获得)此言得之(动词,适合,得当)(9)势有如此之势 (优势)其势弱于秦 (势力)(10)亡: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土地)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承接。
通假字A 、B假借字本字词性意思例句?语气词吗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或师焉,或不焉。
副词不不否疲惫,衰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困顿,失败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敝形容词僻形容词行为不正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避动词躲避辟覆盖在肩背上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闻妻言,如被冰雪。
/穿着被披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背动词背叛,忘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杯杯名词酒器暴露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晒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曝动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版名词字版斑形容词头发花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班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罢疲形容词疲劳案按动词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本字“把它叫做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的”通用、借代“就是”通假“: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X 、Y假借字本字词性意思例句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源名词源泉?可得闻与与欤语气助词吗,呢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又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更殆有甚焉。
有又副词绿杨阴里白沙堤。
阴萌名词树荫拦住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邀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邀动词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宴形容词安逸,安闲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厌餍形容词满足顷之,烟炎张天炎焰名词火焰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馐名词食物?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耶语气助词呢,吗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乡向介词对着、朝着鼓瑟希,铿尔。
希稀形容词稀疏,少Z假借字本字词性意思例句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座名词座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樽名词盛酒的器具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浊形容词肮脏,水不清穿著我旧时裳。
著着动词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嘱动词嘱托、托付”直什么?“动词值得史进道:价值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价钱,代价系向牛头充炭直。
名词直值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副词只是”孰为汝多知乎!“知智形容词聪明,智慧两小儿笑曰:为长者折枝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肢名词肢体支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60个常见通假字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3.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崤之战》)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21.衡: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150个)1.案:通“按”,察看例如: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2.颁:通“斑”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3.板:通“版”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4.倍:通“背”,违背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5.辟:通“避”,躲避例如: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之战》)6.弊:通“敝”,困乏,疲惫例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王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过秦论》)7.辩:通“辨”,区别例如:此大小之辩.也。
(《逍遥游》)8.裁:通“才”例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9.采:通“彩”,色彩例如: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登泰山记》)10.飡:通“餐”例如:适莽苍者,三飡.而反。
(《逍遥游》)11.唱:通“倡”,倡导例如: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12.沈:通“沉”例如:暮霭沈沈..楚天阔。
(《雨霖铃》)13.绌:通“黜”,贬黜例如: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14.垂:通“陲”,边关例如: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白马篇》)15.歠:通“啜”,给水喝例如: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
(《勾践灭吴》)16.趣:通“促”,催促例如: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西门豹治邺》)17.卒:通“猝”,突然例如:卒.然边境有急。
(《论积贮疏》)18.卒:通“猝”,仓促例如:五万兵难卒.合。
(《赤壁之战》)19.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一浸叫焠,俗称“蘸火”。
这里指用药浸泡例如:使工以药淬.之。
(《荆轲刺秦王》)20.厝:通“措”,放置例如: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21.错:通“措”,措施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离骚》)22.道:通“导”,引导例如: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常见古今异义词1.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凶残)2.假(借助;不真实的)3.河(黄河;泛指江河)4.走(跑;行)5.次(水边、临时驻扎;量词)6.穷(困厄、不得志;贫困、穷)7.再(第二次或两次;又一次)8.归(女子出嫁;回来)9.比(等到;比较)10.渠(他、它;水道)11.去(离开、距离;往)12.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太阳)13.危(高;危险)14.但(只;但是)15.或(有人、或许;或者)16.爱(吝啬;喜爱)17.诚(果真、如果;真诚)18.赞(告诉、改动;称赞)19.拜(授官;一种礼节)20.除(授官;除去)21.鄙(边境;轻视或粗俗)22.按(查究;压住或按照)23.伐(功业、夸耀;讨伐)24.顾(拜访;回顾或照顾)25.会(恰逢;聚会或会议)26.间(参与、间或、小路;中间或间隔)27.迁(放逐;迁移)28.稍(逐渐;稍微)29.寻(不久;寻找)30.信(的确;相信)31.就(靠近;就是)32.股(大腿;屁股)33.涕(眼泪;鼻涕)34.疾(痛恨;快速)35.恨(遗憾;痛恨)36.臭(味道;臭味)37.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上课)38.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秩序39.逸(马脱了缰绳、放纵;逃逸)40.执(捉拿;执行)41.坐(因……而犯罪、因为;端坐)42.延(延请;延长)43.令(美好;让)44.绝(横渡;绝对)45.望(每月的十五日、怨恨;看着)46.过(拜访;经过)47.缘(沿着;缘分)48.厌(满足;讨厌)49.槛(栏杆;门槛)50.考(先父;考查)51.购(悬赏;购买)52.构(诬陷;结构)53.微(如果没有;微小)54.竟(直到……结束、最终;竟然)55.且(将要;并且)56.躬(亲自;弯腰)57.见(表被动;看见)58.吊(慰问;挂着)59.贷(宽恕;贷款)60.用(因为;凭借)61.婴(萦绕;婴儿)62.刺(当面指责;扎人)63.遇(对待;遇到)64.存(慰问;存在)65.劝(鼓励;劝说)66.让(责备;礼让)67.讽(婉转地劝说;讽刺)68.既(已经;既然)69.行李(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70.婚姻(儿女亲家;结婚)71.学者(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72.痛心(痛恨;极端伤心)73.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74.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物加以描绘)75.可怜(可爱、可惜;值得怜惜)76.交通(交错相通;水陆运输的总称)77.中国(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78.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79.从容(随意的;不慌不忙)80.牺牲(祭祀的猪牛羊祭品;为正义而死)81.故事(旧例;有情节的事情)82.慷慨(感慨;大方)83.可以(可以凭借;能够)84.其实(它实际上;实际上)常见通假字1.“不”通“否”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通假字大全通假字大全一、定义: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二、通假字列表夹(挟)昏(婚)贯(惯)女(汝)帅(率)而(汝)而(尔)共(供)说(悦)被(披)大(太)陈(阵)亢(抗)形(型)序(绪)冯(凭)辟(避)取(聚)禽(擒)音(荫)知(智)竟(境)取(娶)能(如)县(悬)共(恭)伯(霸)见(现)罢(疲)单(殚)父(甫)曜(耀)从(纵)还(旋)曷(何)适(嫡)尔(耳)柑(钳)恶(乌)盖(盍)与(预)诎(屈)闇(暗)虞(娱)反(返)故(顾)俛(俯)以(已)填(镇)上(尚)正(政)卒(猝)错(措)闲(娴)蚤(早)顺(慎)萌(氓)傅(附)藉(借)亢(伉)弟(第)维(惟)乡(向)伐(阀)厉(砺)妃(配)于(吁)舍(捨)疆(强)信(伸)指(旨)滋(兹)内(纳)圜(圆)艾(乂)蜚(飞)参(三)罔(网)连(链)辟(闢)薄(迫)煤(酶)责(债)之(无)义(仪)与(欤)畜(蓄)踶(踢)何(呵)俛(勉)景(影)鉏(锄)豫(预)顿(钝)要(腰)著(着)政(征)贾(价)敖(遨)阳(佯)素(愫)湛(沉)问(闻)视(示)讫(迄)矜(怜)要(邀)魏(巍)予(余)已(矣)庸(用)邪(耶)其(岂)销(消)惠(慧)汗(污)两(辆)归结馈)涂(途)衔(含)羞(馐)伎(技)属(嘱)道(导)写(泻)忘(亡)感(憾)眩(炫)油(由)衷(中)皇(遑)华(花)陇(垄)计(记)今(近)案(按)鉅(巨)距(拒)雷(擂)椎(锤)善(缮)炎(焰)疾(嫉)员(圆)衡(横)卤(鲁)殴(驱)翼(翌)益(溢)列(裂)菁(精)火(伙)采(彩)莫(暮)耶(爷)陵(淩)颁(斑)还(环)希(稀)裁(才)信(伸)不(否)孰(熟)帖(贴)坐(座)廷(庭)熙(嬉)羊(祥)三、初中常用通假字七年级上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童趣》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常见通假字100例
A 案同按(察看)例:召有司案图。
B 倍同背(违背)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徳也。
宾同傧(傧相)例:乃设九宾礼于庭
罢同疲(疲病,疲弱)例: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被同披(穿)例:操吴戈兮披犀甲。
辩同辨(分辨)例:不辨牛马。
不同否(否则)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陪同倍(增加)例:焉用亡郑以陪邻。
暴同曝(暴露,显露)例:忠义暴于朝廷。
C 裁同才(刚刚)例:少裁举,则又超乎而跃。
仓同苍(黑色)例:仓鹰击于殿上。
从同纵(南北方向)例: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陈同阵(战阵)例:游士危于战陈。
绌同黔(罢免官职)例: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D 当通挡(抵挡)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例:一夜飞度镜湖月
得同德(感恩)例: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E 而通尔(你)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尔同耳(罢了,语气词)例:我亦无他,但手熟尔!
F 反同返(返回)例: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 例: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例: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 例: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例:"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G 彀同够(能够)例: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故同固(一直,永远)例: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共同供(供应)例:共其乏困
H 函胡同含糊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曷同何(什么)例: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衡通横(与纵相对)例:外连横而斗诸侯。
”
华同花(花白)例: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皇通惶(恐俱,惊慌)例:赢得仓皇北顾。
”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例:出门看火伴”。
画同划(弹奏的一种手法)例:曲终收拨当心划
还同环(环绕)例:秦王还柱而走
J 简同拣(挑选) 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 例:图穷而匕首见。
”
景同影(影子) 例: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具通俱(全,都)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距同拒(把守)例:距关,毋内诸侯。
”
景同影(影子)例:赢粮而景从
L 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例: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离通罹(遭遇)例:‘离骚’者,犹离忧也。
列同裂(裂开)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陵同凌(凌辱)例: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M 甿同氓(农夫) 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
俛同俯(低头,表示服从)例: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
缪同穆(温和,恭敬)。
例句中为姓。
例:“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莫同暮(晚上)例: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霾同埋(陷没)例:霾两轮兮絷四马
没同殁(去世)例:孝公既没
陌同百(数词)例:与窦娥烧一陌儿
N 内同纳(接纳) 例:距关,毋内诸侯。
”N 内同纳(接纳)例:距关,毋内诸侯。
”
女同汝(你)例: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
O 殴同驱(驱赶)例:今殴民而归之农
P 畔同叛(背叛)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旁同傍(依傍)例:吾灵尙依依旁汝也
Q 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沈同沉(形容暮霭的程度深)例: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沈沈楚天阔。
”
禽同擒(抓捕)例: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齐同剂(药剂)例: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诎同屈(弯曲)例: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阙同缺(缺口)例: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S 识通志(记住) 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
孰同熟(仔细)例: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说同悦(愉快)例:秦王不说。
”
竦同耸(高)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T 汤同烫(用热水焐)例: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
帖同贴(粘附)例:对镜帖花黄。
”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
W 亡同无(不)例:河曲智叟亡以应。
”
惟通唯(只,只有)例:惟陈言之务去。
”
文同纹(纹路,纹理)例: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Y 邪同耶”(呢,吗,疑问语气助词) 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奄同晻(日无光)例: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
厌通餍(满足)例: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
要同邀(邀请) 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阴通荫(绿荫)例:佳木秀而繁阴。
”
有同又(再)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与同欤(呢,疑问语气词)例:是谁之过与?”
Z 蚤通早(早一些)例: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
振通震(震动)例: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
支通肢(肢体)例: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知通智(聪明,智慧)例: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直通值(代价)例:“系向牛头充炭直。
”
著同着(穿)例:“著我旧时裳。
”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例:“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坐同座(座位) 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