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计划和试卷分析表.doc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2
语文试卷分析一一、试卷评价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
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
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试卷评价导向功能的作用很明显。
这次语文学科的试卷成绩基本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
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积累运用的量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年级习作水平总体不错。
下面就各年级情况做具体分析:二、试题分析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
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欠缺太多,教师平时拓展还不够。
学生成语积累与运用能力失分率原因为:一是积累的量少,虽有一定的积累量,但错别字太多。
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写;语文课外阅读量不够。
学生对句子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训练力度不够。
缩句、拟人句、比喻句、反问句的,只局限于教材上的,没有充分利用身边、课外资源,缺少实践运用的过程。
修改病句,学生对病句类型掌握不全(词语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语序颠倒、句子不完整等)。
以上内容,教师在指导上要讲究方法,使学生掌握要领,训练的广度上和灵活性上要加强,不能只做教材上的练习,浅尝辄止。
课内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反映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
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三是根本不做答。
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而老师忽略了过程中读、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
课外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给文章加题目、画中心句、加标点符号、解释词语这几道题答的还算可以。
八年级英语试题试卷分析一、命题指导思想八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测试以《新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四级目标要求为指导,以新牛津版英语八年级(下)册为依据,以语言的功能立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试题体现了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原则;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大多数的学生;全面考查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进一步降低对语法的要求。
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试卷结构:八年级英语试题共计120分,分为两大部分:选择题(75分)、非选择题(45分)。
其中选择题包括:听力试题(15小题,共15分)、单项选择(15小题,共15分)、完形填空(15小题,共15分)、阅读理解(10小题,共20分);非选择题包括听力填空(5小题,共5分)、补全对话(5小题,共5分)、阅读理解(5小题,共10分)、词语运用(10小题,共10分)、书面表达15分。
二、试题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亮点:1.试卷注重基础,体现活用,难度和区分度恰当无偏题,怪题出现。
2.试题从知识立意逐渐向能力立意转变。
加大了能力考查的比重。
试题突出了语言的交际性,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中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
适当增加了测试词汇量,加强能力检测。
如阅读理解考查的内容注重了对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3.书面表达难度控制合理。
书面表达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加大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力度,使试卷更具现实性。
存在的问题:听力部分没有给学生阅题时间,语速较快。
三、试卷试题及学生得分情况分析学生答题分析本次考试阅卷后,为及时得到教学反馈信息,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我们对某中学随机抽取100份试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八年级英语考试抽样分析510152025303540110-120100-10990-9980-8972-7972以下学生所占%上图是随机100份试卷的考生分数抽样统计。
英语试卷分析一、命题意图、目的、要求1.意图模拟中考英语命题以《课标》中所规定的初中毕业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应达到的要求为考查标准,考试内容的选择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发展为目标,设置语境,突出语篇,强调运用,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又能充分实践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教学理念,从而真正发挥中考对教学的反拨与导向作用。
2.目的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适当调整;使学校及时了解学生阶段学业中的得与失。
3.要求九年教材三单元四单元,同时兼顾八年级适当中考中容易出现的高频考点。
三单元:17 项知识点, 4 个四会要求单词,8 项语法句子结构。
四单元: 5 项知识点, 6 个四会要求单词, 6 项语法句子结构。
其中 4 单元主要语法中考不要求,本次模拟也不做考点。
全卷基础题、中档题、提高题的比例基本控制在6:2:2左右。
二、知识点分布英语模拟测试(2)双向细目表考题型操作定义题号分值考查知识考查能力要求预设难度察及要素记理综易中难项忆解合目识表运别达用情景反选择应答1-5 5 基础听的▲易应语技能听对话问选择正确6-10 5 信息收集▲易力答答案图片理看图听描11-15 5 听辨能力▲易解述信息匹填入相应16-20 5 迅捷反应▲易配序号完成表填入有关21-25 5 听写结合▲易格信息短文理选择正确26-30 5 信息整理▲易解答案名词26 1 名词短语▲易动词27 1 动词短语▲难句型28 1 倒装句▲易形容词29 1 级别变化▲易选冠词30 1 教材材料▲易择单项选动词31 1 语态▲易题择量词32 1 固定结构▲易句型33 1 反意▲易句型34 1 宾语从句▲易句型35 1 宾从、被动▲易虚拟结构36 1 教材材料▲易句型37 1 状语从句▲易数词38 1 短语▲难从句39 1 翻译技巧▲易动词40 1 短语▲易副词41 1 动副结构▲易代词42 1 口语交际▲易句型43 1 教材材料▲易疑问词44 1 句意理解▲易动词、形容45 1 固定搭配▲易词动词46 1 短文理解▲易动名词47 1 主语结构▲易选动词48 1 短文理解▲易择完型填名词49 1 短语▲易题空不定式50 1 短文理解▲易代词51 1 翻译▲易情态动词52 1 固定结构▲易介词53 1 短语▲难动词54 1 短文理解▲易名词55 1 短语▲易选阅读选择56-60 5 电脑游戏▲易择阅读理(身边熟题解悉材料)阅读选择61-65 5 研究性学▲难习阅读选择66-70 5 文化差异▲难阅读选择71-75 5 血型知识▲难76 1 连词▲易词语理解77 1 代词▲易根据给78 1 动词▲易非出的首79 1 副词▲易选字母或80 1 形容词▲易择汉语完81 1 连词▲易题成短文词语拼写82 1 名词▲易83 1 形容词▲易84 1 不定代词▲易85 1 动词▲易动词86 2 同意转换▲中名词87 2 短语翻译▲中非词组88 2 单词替换▲中任务型选句子结构89 2 重组▲中阅读择翻译90 2 语言能力▲难题翻译91 2 语言能力▲难句型92 2 转换▲中回答93 2 语篇理解▲中回答94 2 理解,表述▲中拟题95 2 综合概括▲中96 2 动词短语▲难97 2 句意▲难98 2 动词短语▲易非翻译句根据给出99 2 动词短语▲易选子汉语填空100 2 语法结构▲易择(教材)101 2 句型结构▲易题102 2 动词短语▲易103 2 动词短语▲易104 2 动名词短▲易语105 2 动词短语▲易非书面表小作文:写 5 本单元要▲易选达出校规点训练择大作文:写15 身边事,自▲中题出感想己事,有所写有所感满分: 150 分基中提础档高题题题93 31 26分分分三、试卷难度和区分度难度值:区分度:四、答卷的实际情况(300 人)14012010080系列1604020100以上110以上120以上130以上140以上系列1 25 81 122 67 5五、重点学生成绩分布情况(150 人)70605040系列1302010120以上125以上130以上135以上140以上系列117615314 5六、错题原因分析试题从记忆识别、理解表达、综合运用三方面进行考察。
试卷分析报告(通用)试卷分析总结篇一本次测试卷在难度、结构、题型等方面与以前的测试卷基本保持一致,下面就本卷特点、学生答题得失分析、对今后的启示等方面作些分析、谈点看法。
一、试题特点本卷分为三大块,综合考察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全卷考查的三大块、知识点及分数见下表:略综观这份试卷,体现以下特点:1、试卷强调基础。
从以上对积累与运用的考查类型的列举不难看出,试卷强调学生应全面掌握知识、重点把握基础。
2、试卷重视以人为本、强调情感熏陶。
无论是《鸟的天堂》的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有意识的将情感的熏陶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做人、在考试中被感动。
3、命题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使他们有话可说。
要求以“感动”为话题作文,内容范围比较宽泛,可写物、人或事件,学生个个有话说,有内容写,给予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能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二、批改中发现的问题。
1、学生对成语意思掌握不够熟练,因此容易张冠李戴,引号的用法不够明确。
文学常识掌握较差,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不够,古诗名句的默写中易出错别字。
2、课内阅读出自本册略读课文,但学生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3、作文时详略的把握,主题的凸显、句子的训练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4、试卷中共有五处错误。
其中看拼音写生字共两处拼音误写,其余题目共三处,影响学生答题,建议加强校对。
5、病句的判断较为隐蔽,大多数学生不知所云。
对说明方法的判断,建议不要从记忆的角度去考查,从理解的角度考查更能显现学生掌握情况。
三、试卷对今后教学的启示1、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
万丈高楼平地起,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的积累,同时,注意积累的多样化,注重从各个不同方面给学生充实语文知识。
2、加强学生的阅读辅导。
相信所有老师对学生课内阅读都能做得无可挑剔,但是,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并不全靠老师讲解,真正的高分学生是一些喜欢阅读、喜欢看课外书的孩子。
在课外书中,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词语,能欣赏到更多优美而不拘一格的句子,能得到与课文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自然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长促进步。
制订命题细目表命题细目表是命题中根据考试目的和要求制订的关于考试内容、考查目标、题型、题量等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的形式详细列出各项量化指标,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双向细目表,主要以考试内容和考查要求为列表要素,双向细目表必须在命题前完成制订工作,作为考试命题和试卷编制的重要依据;一类是多维细目表,除了考试内容和考查要求外,还可能包括题型、题量、难度、分值、比例等,多维细目表可在命题前制订,以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也可在命题过程中和命题结束后逐步填写和完善,以作为试卷质量评价和试卷分析的重要依据。
○1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按考试内容进行纵向设计,这个过程包括:1.列要点。
先要认真分析课程标准、考试纲要和教材,把课程标准、考试纲要或教材中要求的全部知识点列出,列出全部知识点的目的是便于把握考查内容的覆盖率。
然后按照考试要求,确定考试重点,考试命题主要是依据考试重点进行试题编制。
2.定分值或题型。
即确定每一类要点应考查的分值或题型。
按考查目标层次进行横向设计,这个过程包括:1.将能力要求从左到右、由低到高逐步列出。
如数学考试的能力目标常分为四个层次,即了解(A)、理解(B)、掌握(C)、运用(D)。
2.参照考试关于能力目标分配分数。
如学校组织的教学检测中常要求低年级了解、理解分数比例应高一些,随着年级升高,运用、掌握的分比例逐步提高。
○2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的重要意义1.避免在拟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
例如:期末考试卷,应有一定的内容覆盖面,要检验学生一学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期末考试卷所覆盖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应该涉及到一学期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简单地说,说是每章节的内容都应该有所涉及。
参照双向细目表指导命题,可以一目了然,避免在拟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
2.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
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出现,是拟卷的一种失误。
但如果不是运用双向细目表,这种失误就有可能发生,参照双向细目表命题,可以反映内容及分值的分布情况,确保不出现同一内容重复考核的现象。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与命题方向建议宁远实验学校黄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
下面仅就课改5年以来期末测试中数学试卷所呈现的问题,结合本人对新课标的理解,作一下粗浅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一)突出特点1、试题全面并具针对性。
一、二年级试题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用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评价与试题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题型新颖多样,图文并茂。
表达了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这一基本理念,也表达了数学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三—五年级题型较为相似,以“双基”为主,题目精致灵活,涉及数学各个领域。
2、试卷的设计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表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如:2007-2008第二学期五年级试卷,填空题第8题,关于天虹商场打折促销的问题。
又如08-09第一学期四年级试卷,解决问题第4题,关于深圳地铁一号线示意图,等等。
3、注重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灵活开放,注重创新”这一原则在各年级试卷中均得以表达。
如:07-08二年级解决问题第3题,我会选择路线。
08-09五年级,数学知识运用第5题,租车的问题。
4、试题注重数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08-09第一学期六年级试卷,应用题第4题,关于小明家近年来日常消费情况,通过统计表个统计图得出的数据,可以发现人民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1、概念不清导致出错。
如08-09第一学期三年级试卷,填空题第3题,“2008年全年有()天,今年二月有()天”。
因学生的考试时间为2009年,那么这里的”今年”到底是指哪一年呢?2、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试卷中没有更好的表达。
各年级试卷中很少有作图、操作的题目。
3、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没有在试卷中表达出来。
数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发现并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对今后命题方向的建议1、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与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试卷分析双向细目表试卷分析双向细目表篇一:自编小学数学期末测试题(内含期末试卷、双向细目表、试卷分析表、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附一: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双向细目表姓名:谢xx 专业:xxxx学号:xxxx附二:2011年度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填空题1、1 42 45 3132、551893、9994、40 8 13680 9125、÷24 0.75 1216576、347、10 12 14 (注意,此题答案位置不可颠倒,题干中已经说明)8、50.24 9、>10、78二、选择题1、 D2、C3、A4、B5、C三、判断题1、×2、×3、×4、√5、×四、计算题1、102、335315(注意:本题只需写出最后结果)45981263725 (注意:本体需有一些解题过程)42095713此题需按照方程的标准求解步骤求解)207105 (注意:五、作图题1、注:该题比较开放,答案并不唯一教师视情况,可酌情给分。
2、注意:该题需要步骤,学生不能直接做出最后图形,须有过程。
六、应用题11、2 2、4153、55(分钟)4、480元5、150.72平方米6、本班学生的体重,整体情况趁较集中的趋势分布,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不是特别大,整体水平稳定。
附三:2011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试卷分析表试卷分析双向细目表篇二:四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双向细目表四年级数学期末供题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编制:毛其存2012年1月试卷分析双向细目表篇三: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考试是检查培养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手段。
当前,由于考试命题缺少一套规范化程序,命题的主观顺意性较大。
为式试卷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应该加强编拟时间的计划性、科学性。
1987年,中央教课所组织九省市专家、教授和教研人员为小学语文教材实验班编拟毕业试卷,命题前分析教学大纲具体教学要求,设计了一份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验一、考试目的:1.考查学生对前三章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所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情况。
2.检查学生在半学期内对所学内容的查漏补缺、综合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命题依据:《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里的要求:1.初步认识测量工具的使用,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懂得基本的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省油广德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
三、四、五、考试内容: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六、七、试卷:八、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九、试卷质量分析:1.考试分数分布表及分数分布图:平均分:59.22.声现象只考基础知识点,所占比例比较合理。
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比较符合《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3.考试质量评价:(1)信度=361081/ 435037=0.83r xx=2r/(1+r)= 0.86这次信度不够理想。
(2)效度①该试卷内容为《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到第三章的内容。
覆盖比较全面,只是缺少了“噪声的防治”这一部分的内容。
②③能较好地突出“速度的计算、参照物的选取、声音的特性、晶体熔化的特点、液体沸腾和蒸发的特点”等重点内容。
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符合《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3)难度①对于选择题用公式:来计算。
其中,H为难度,N为被测的总人数,R为答对的人数。
②对于非选择题则用公式:来计算。
其中,H为难度,为某个分别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答对的人数,n为高分组或低分组的人数。
13—30题为多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用区分度计算公式:式中和分别是高分组和低分组某个题目的平均分,为该题目的满分。
参照美国人伊贝尔(L.Ebel)对试题评价的区分度指标,见表(9-7)4.考试情况评价:(1)对于速度的计算公式还不会灵活应用,对应的物理量总是混淆,导致相关内容得分不高。
考试试卷质量分析表(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2021-2021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期中试卷质量分析2021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质量分析表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测验题命题计划与试卷分析一、考试目的:1、考查学生在第二章里的学习成就、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2、检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第二章光现象的学习期间)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命题依据:《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里的要求:①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总传播的特点。
②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③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④认识凸面镜的发散作用和凹面镜的会聚作用。
⑤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三、考试目标:(见表3-1)认知行为目标学习内容了解1、什么是光源、光源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光速c=3.0×108m/s、2、光的反射现象、法线、入射角、反射角、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的形成、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对光的作用、4、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5、太阳光谱、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6、什么是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性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简单应用光沿直线传播、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光的折射规律、色光的混合、颜料的混合、红外线有紫外线的应用综合应用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表3-1四、试题形式:(见表4-1)表4-1五、考试内容:√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光的色散、六、看不见的光六、编题计划:(见表6-1)表6-1七、试卷:附录1: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单元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班别: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体是光源的是()A、月亮B、没有点燃的蜡烛C、反光的黑板D、正在放映的电视机屏幕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桌上的书,是因为()A、书本会发光B、书本发生漫反射C、书本发生镜面反射D、眼睛发出光射到书本上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日环食B、手影游戏C、海市蜃楼D、小孔成像4、平行光射到粗糙不平的表面上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入射角都相等,反射角也都相等B、入射角都相等,反射角不一定相等C、入射角不一定相等,反射角一定相等D、入射角不一定相等,反射角也不一定相等5、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决定于()A、物体到镜面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C、平面镜的大小D、观察者的位置6、如图,是我们看到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B、C、D、7、小刚从平面镜看到他身后墙上的时钟的指针位置如右图所示,则该时钟实际指的时刻是()A、2时40分B、8时13分C、4时47分D、9时20分8、潜入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树木,他看到的是()A、树木的实像,像中树木的高度比树木的实际高度要高B、树木的实像,像中树木的高度比树木的实际高度要低C、树木的虚像,像中树木的高度比树木的实际高度要高D、树木的虚像,像中树木的高度比树木的实际高度要低9、当一个人逐渐走近路灯并离开时,他在路灯下的影子长度变化是()A、先变长,后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C、逐渐变短D、逐渐变长10、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几种基本色光是()A、红、黄、绿B、红、青、黄C、蓝、红、绿D、蓝、红、黄11、下列物品中,主要应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是()A、电视遥控器B、C、手电筒D、无绳12、对于紫外线,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陈述的观点如下:甲:我们学校的食堂里有一盏紫外线灯,它能发出淡蓝色的光,因此,我认为紫外线是可以看得见的淡蓝色的光。
考试命题、阅卷、试卷分析、成绩记载、试卷管理办法为了进一步加强考试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课程考试质量,充分发挥考试检测、诊断、评估、反馈等功能,根据《考试大纲》,特制订公务员考试命题、阅卷、试卷分析、成绩记载、试卷管理办法。
一、考试命题(一)考试试卷设计1.任课教师须以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能力培养以及相关的教学目标层次要求为依据,认真编制《命题计划》,并要求做到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的权重分布与教学大纲的学时分布基本一致。
2.在考试课程闭卷笔试中,考试题型至少应在4种以上。
有关填空题、判断题、是非题等考查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客观题型中,每小题的分值不宜过高;有关论述题、问答题、应用题、综合题或辨析题等考查较高能力层次的主观题型的分值应占有较大的比例,并以培养和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试题题量一般应以在110分钟考试时间内做完为标准,不宜过多或过少。
5.任课教师在考前不得出复习题,不得根据考题圈定或暗定暗示复习范围;泄露考试试题或协同学生作弊,按《河西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的Ⅱ—Ⅰ级教学事故处理意见向学校报送。
6.考查课程可以采取闭卷、开卷、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命题要求与考试课程相同。
(二)复本试卷编制1.命题教师编制的《命题计划》,须经教研室和学院审批后,再行编制A、B复本试卷(即两卷在知识单元、考试题题目数量和测试难度上做到基本一致,但具体内容重复率不得超过20%),并按教务处规定的考试试卷样卷的格式打印(个别需用图形或特殊符号表示、且打印困难的考试内容可采用手绘、粘贴等形式另作处理),并准确无误地填写学年、学期、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和任课教师姓名。
若考试试卷出现错误,影响考试正常进行的,按《河西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的Ⅲ—Ⅱ级教学事故处理意见向学校报送。
2.凡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考试课程、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的考试课程(含实验课程)和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的基本技能(技术课程)考试(含实验课程),应向学院办公室提供描述本课程考试情况的纸质材料进行备案,其内容主要包括考试课程名称、考试对象、考试目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分标准和考官。
英语试卷分析一、命题意图、目的、要求1.意图模拟中考英语命题以《课标》中所规定的初中毕业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应达到的要求为考查标准,考试内容的选择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发展为目标,设置语境,突出语篇,强调运用,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又能充分实践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教学理念,从而真正发挥中考对教学的反拨与导向作用。
2.目的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适当调整;使学校及时了解学生阶段学业中的得与失。
3.要求九年教材三单元四单元,同时兼顾八年级适当中考中容易出现的高频考点。
三单元:17项知识点,4个四会要求单词,8项语法句子结构。
四单元:5项知识点,6个四会要求单词,6项语法句子结构。
其中4单元主要语法中考不要求,本次模拟也不做考点。
全卷基础题、中档题、提高题的比例基本控制在6:2:2左右。
二、知识点分布英语模拟测试(2)双向细目表三、试卷难度和区分度难度值:区分度:四、答卷的实际情况(300人)五、重点学生成绩分布情况(150人)六、错题原因分析试题从记忆识别、理解表达、综合运用三方面进行考察。
1. 考生在现阶段以学习新课为主,对于基础知识包括理清时态、记忆典型句式结构和固定词组的学习明显不足。
单项选择、词语运用,完型填空应该少量丢分的试题却出现大幅度丢分,满分率极低。
以约300人比率计算,单项选择满分占%,词语运用满分占%,完型填空满分占%。
2. 任务型阅读在本次模拟测试中再次暴露是教师及学生共同的软肋,受本市采用的这道题型辅助材料的限制,教师选题训练不足,学生受教缺乏到位指导,答题适应性较差,答题时思维混乱。
本题得分最低分值预计14分,合格仅为%。
题例分析:28. --- He went to see the man who was in hospital ____________.A. So did weB. So we didC. We did soD. Did so we倒装结构与强调句型分不清。
大学试卷命题、试卷评阅、试卷分析及考核资料归档工作要点说明一、试卷命题1.命题是考试的核心工作。
考试命题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把握好试卷的覆盖面、区分度及难易程度。
2.考试命题应出A、B卷,两卷的试卷份量、难易程度和知识覆盖面等方面应大致相当,完全相同试题的分数之和不得超过30分。
3.命题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同一门课程近4年考题的重复率,避免与上一年考试试卷的重复。
4.开卷考试的试题其答案不应含有可从教材或其他允许携带的资料上直接抄录到的内容。
口试应事先作好题签,规范评分标准。
以大作业、论文、读书报告等作为考核形式的应特别注意是否有抄袭剽窃现象。
凡抄袭(包括抄教科书、抄袭现成资料、抄袭网上作品等)、雷同者不得评定成绩,应作零分处理。
5.公共基础课(含公共外语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基础课)须成立3人以上命题小组,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
其他课程如果学时相同、教材相同、教学大纲相同,也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
6.试卷的课程名称应当与教学计划中课程名称一致。
二、试卷评阅(一)组织管理1.评卷工作由开课学院(部)负责实施,学院应及时组织教师开展评卷工作,评卷工作在考试结束3~5天内完成。
2.学院(部)具体负责本部门评卷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评卷过程中,学院(部)应对试卷的评阅规范进行全面检查,对不符合规范的操作及时予以纠正。
评卷结束后,重点复核有无漏评试卷,漏评、错评试题,计分、总分是否正确、规范等。
3.学院(部)可以采取全面检查、重点抽查等方式开展试卷评阅自查工作,并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对试卷评阅质量进行总结,及时整改。
(二)评卷纪律1.试卷评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这一工作,本着对学校、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公平、公正地做好这一工作。
2.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学生试卷以及给学生试卷加分、减分或更改分数。
3.评卷应在规定的场所集中进行,学院(部)要严格做好试卷交接、保密、保管以及整理归档工作,防止试卷的遗失和损毁。
命题计划
审核人签字:题型分布比例(%)考核层次比例(%)
填空分析记忆类选择论述理解类判断计算综合分析类解释
简答
大纲要求讲授章节或知识点授课
时数
本章节拟考核内容、知识点分
值
备注
恣埃
开课单位:课程名称:命题教师:
考试年级专业:考试形式:开卷口闭卷口试卷来源本试卷预期平均分:本试卷预期合格率:%
注:题型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试卷来源包括:题库抽题、集体出题、任课教师出题、他人出题;表中“讲授章节或知识点”栏目不够写的,可续表。
口
试卷分析表
成绩分布情况实考人,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
优(90分以上)人
占 %,良(80-89分)人占%□ 中(70-79分)人占 %,及格(60-69分)人占%。
不及格(59分以下)人占%□区分度:明显口/不明显口
试题数量分析1、试题是口/否□覆盖所有章节。
2、重点章节所占分值:恰当口/偏多口/偏少口。
3、试题总量:偏多口/适中□/偏易口。
4、题型:偏难口/适中口/偏易口。
5、考试时间:偏多口/适中□/偏少口。
试卷质量分析难度区分度:明显口/不明显□
从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方面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改进
教学
意见
任课教师: 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