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护理计划单(护理问题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目标)
- 格式:doc
- 大小:268.00 KB
- 文档页数:13
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儿科护理工作计划第一部分:儿科护理工作目标1. 提供全面的儿童健康护理服务,确保儿童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
2. 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 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和指导,帮助家庭成员提高儿童护理的能力。
4.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
第二部分:儿科护理工作内容1. 对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和评估,包括身高体重、血压、体温等指标的测量。
2. 监护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连续的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协助医生进行各类医疗操作,如静脉采血、留置导尿管等。
4. 根据医嘱为患儿提供合理的护理措施,如更换尿布、换床单等。
5. 进行缺氧、窒息、溺水等急救措施,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
6. 协助医生进行各项医疗护理,如给药、输液、换药等。
7. 根据患儿的特殊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包括心理支持和疼痛缓解等。
8. 对患儿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传授合理的护理技术和方法。
9.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与医生、其他护理人员和家庭成员保持密切联系。
10. 参与儿童护理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部分:儿科护理工作步骤1. 根据医生的嘱托,准备好所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2. 做好患儿的护理计划,包括护理目标和具体操作步骤。
3. 进入患儿房间前,洗手并佩戴好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4. 与患儿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的病情和需求。
5.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休息等方面。
6. 进行相关的医疗操作,如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
7. 根据医生的嘱托,给予患儿相应的药物治疗。
8. 对患儿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如更换尿布、擦浴等。
9. 按照医生的嘱托,定期进行患儿的健康评估。
10. 完成护理工作后,整理好工作区域,清洁和消毒相关的器械和设备。
11. 填写好患儿的护理记录,包括具体的护理操作和观察情况。
12. 与患儿的家属进行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新生儿护理计划一、喂养1. 提倡母乳喂养,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2. 协助母亲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和含接方法,确保宝宝有效吸吮。
3. 观察宝宝的吸吮、吞咽情况,以及是否有溢奶、呛奶等现象。
4. 记录喂奶时间、次数和奶量。
5. 若无法母乳喂养,应严格按照配方奶的冲调比例进行喂养。
二、睡眠1. 为宝宝提供安静、舒适、温暖的睡眠环境。
2. 保持室内光线适宜,避免强光刺激。
3. 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定时入睡、独自入睡等。
4. 观察宝宝的睡眠状态,如呼吸、睡眠姿势等,及时调整。
三、皮肤护理1. 每日用温水为宝宝清洗面部、颈部、臀部等部位。
2. 注意保持皮肤褶皱处的清洁和干燥。
3. 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4. 若出现尿布疹,应及时处理,可使用护臀霜等。
5. 为宝宝修剪指甲,防止抓伤自己。
四、脐部护理1.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尿液、粪便污染。
2. 每日用碘伏消毒脐部 12 次。
3. 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异常情况。
4. 若脐部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五、眼部、耳部、鼻部护理1. 保持眼部清洁,如有分泌物,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拭。
2. 避免耳部进水,喂奶时注意姿势。
3. 保持鼻部通畅,如有鼻屎,可用棉签蘸温水轻轻清理。
六、体温监测1. 每日测量体温 23 次,正常体温在36.037.2℃之间。
2. 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发热、低体温等异常情况。
3. 根据室内温度,合理为宝宝增减衣物。
七、预防感染1.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2. 宝宝的用品应专人专用,定期消毒。
3. 避免过多人员接触宝宝,尤其是有感染性疾病的人员。
4. 按时带宝宝接种疫苗。
八、新生儿抚触1. 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抚触,如喂奶后 1 小时左右。
2. 使用温和的婴儿专用抚触油。
3. 按照头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抚触。
4. 抚触时注意动作轻柔,与宝宝进行眼神和语言交流。
九、健康观察1. 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哭声、吃奶情况等。
护士儿科工作方案和目的儿科护理工作方案和目的优秀(五篇)护士儿科工作方案和目的儿科护理工作方案和目的篇一1、由于新生儿科是无陪护病房,护士长应转变护士的效劳理念,该科护士应该热爱新生儿科工作,拥有“慎独”的精神,护士工作量繁多,压力和责任重大,护士长应关心、保护护士,排班实行弹性、人性化。
征求护士每周所需,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根据情况尽量满足护士的需要,对于不同层次的护士给予指导帮助,多与护士、医生沟通,细心观察护士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状态,减少不良情绪对工作造成的影响,创立一个学习气氛良好、凝聚力强的新生儿救护团队。
2、科室制定20xx年每月业务专科业务学习方案、每月专科技术培训方案、有记录。
新进护士学习新生儿常见技术操作的并发症,并纯熟掌握新生儿应急预案的处理流程,每月定期开展专科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
由责任护士介绍病情,主治医师介绍诊疗措施,科主任进展治疗护理需要提醒的问题部分进展展开讨论,有分析、有记录、有整改措施。
进而充实护士知识包3、护士实行层级管理,分组分层,质控组长黄莉惠协助科室质控工作,并每月检查护理文书和护士学习笔记〔专科护理查房〕及时晨会反响缺陷,让护士明白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向。
4、护士长重点抓护士的行为管理,对新调入、有情绪、思想急躁的护士及时谈心指导,做到重点交接、重点跟班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杜绝不良事件1、制定核心制度学习方案,每月初晨会带着大家学____制度相关内容,并针对学习内容进展相关本科执行时的本卷须知以及缺陷分析,让大家能运用核心制度自觉约束自身的护理、医疗行为,月底对核心制度进展理论考核,考核形式有;随机提问、考核试卷、默写笔试等,并在不良事件分析会上进展点评记录,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2、护士长加强平安管理,重点查看特殊线路、特殊电器等的使用情况、抓好重点药物、特殊药物、高危药物的使用。
护士长制定各室管理质量标准3、每月护士长积极总结分析各班次、各班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平安隐患,及时与医生沟通发现隐患,并在每月不良事件分析会上组织讨论分析总结,让护士积极发言,护士长做总结分析。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范文一、前言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任务,涉及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新生儿科护士,我们肩负着为新生儿提供全面、细致、专业的护理服务的重任。
为了更好地开展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新生儿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2.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足新生儿及家属的需求。
3. 提升新生儿科护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4. 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提高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三、工作重点1. 基础护理(1)做好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加强新生儿喂养管理,确保新生儿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3)做好新生儿皮肤护理,预防新生儿皮肤疾病。
(4)做好新生儿口腔、鼻腔、眼部护理,预防感染。
2. 专科护理(1)针对新生儿疾病特点,做好专科疾病护理。
(2)熟练掌握新生儿急救技术,提高急救成功率。
(3)加强新生儿疫苗接种管理,确保疫苗接种及时、安全。
3. 心理护理(1)关注新生儿及家属心理需求,做好心理疏导。
(2)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开展新生儿早期教育,促进新生儿心理健康发展。
4. 护理管理(1)加强新生儿科护理团队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2)完善新生儿科护理规章制度,确保护理工作规范化。
(3)加强新生儿科护理质量控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四、具体措施1. 基础护理(1)加强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措施:加强床头交接班,确保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的连续性;加强护士对新生儿生命体征的观察和评估,提高护士对异常情况的识别能力。
(2)加强新生儿喂养管理,确保新生儿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措施:制定新生儿喂养计划,根据新生儿个体差异调整喂养方案;加强护士对新生儿喂养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喂养效果。
(3)做好新生儿皮肤护理,预防新生儿皮肤疾病。
措施:加强新生儿皮肤清洁护理,保持皮肤干燥;定期评估新生儿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皮肤问题。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例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生儿科护理需求的日益增长,制定一份全面而细致的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明确新生儿科护理的工作目标与任务,探讨护理质量提升的途径,关注患者安全管理,加强培训与教育,优化护理团队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强化交流与沟通,并对工作进行总结与改进。
一、工作目标与任务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每一位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具体任务:提供专业、细致的护理服务,满足新生儿及其家长的需求。
强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关注新生儿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二、护理质量提升为提升护理质量,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每一位新生儿都能得到关爱与照顾。
引入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不断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三、患者安全管理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应始终关注患者安全。
为此,我们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新生儿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
加强对新生儿病情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
四、培训与教育为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我们将定期开展培训与教育活动: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方式等。
邀请专家进行授课,分享新生儿科护理的最新理念和技术。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高专业素养。
五、护理团队建设优秀的护理团队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
因此,我们将:强化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定期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发展。
六、资源配置与优化合理配置与优化资源是保障新生儿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我们将:根据护理工作需求,合理配置护理人员、设备、药品等资源。
定期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3篇)一、工作目标1. 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2. 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3. 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家属满意度。
4. 完善科室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5. 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工作,推动学科发展。
二、具体措施(一)护理质量管理1. 严格执行新生儿科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技能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3. 建立健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护理管理,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患儿安全。
(二)人员培训与发展1.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2.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院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3. 开展护理人员的分层培训,根据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需求和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4. 建立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培训成绩、工作表现、患者满意度等纳入考核指标,激励护理人员积极进取。
(三)医患沟通与合作1. 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及时向家属反馈患儿的病情和治疗进展,解答家属的疑问。
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家属宣传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
3.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尊重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患儿的康复努力。
4. 设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家属的投诉和意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四)科室管理1. 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2. 加强医疗设备和物资的管理,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根据患儿数量和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
4. 加强科室文化建设,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五)护理科研1. 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护理科研工作,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
医院宝宝护理工作计划表
时间:8:00-8:30
任务:清洁消毒宝宝床铺、更换床单被套、整理宝宝衣物
8:30-9:00
任务:为宝宝洗澡、擦干、换洁净衣物、梳理头发
9:00-9:30
任务:给宝宝喂奶、辅食或喂药、观察宝宝吃饭情况、记录9:30-10:00
任务:陪宝宝玩耍、进行早期教育活动、观察宝宝行为动作10:00-10:30
任务:检查宝宝尿布、更换尿布、清洁宝宝臀部、观察宝宝排便情况
10:30-11:00
任务:根据医嘱进行宝宝身体理疗、按摩、拉伸等治疗
11:00-11:30
任务:与家属交流宝宝最近状况、提醒家属宝宝的饮食等情况11:30-12:00
任务:整理宝宝用具、配料等,为下一次护理工作做准备。
2023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5篇)2023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通用5篇)2023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篇120__年儿科护理工作将围绕医院、护理部工作计划,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把巩固“二级甲等医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继续开展爱婴医院各项工作,作为主要工作重点,现计划如下:一、进一步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1、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根据20__年8月“二级甲等医院”回头看复审中,各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整改措施,逐一落实,加强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2、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护士分管患儿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服务。
3、依据《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每月定期对优质护理服务落实进行专项检查,及时进行优质护理小组活动并记录。
二、加强省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工作1、按照护理部“省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实施计划,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儿科质控管理体系。
1、科室继续执行护士长---质控组长进行儿科护理质量控制。
2、开展科室护士对护理工作质量考核奖励分配的调查,制定科室工作质量考核分配办法。
3、制定儿科护理规章制度,特别是核心制度、护理常规、护理应急预案的培训计划并实施。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1、落实《护士条例》,在现有护士不足的情况下,科室对护理人力资源仍实行弹性调配的排班工作模式,根据病房使用率、患儿收住数量、护理工作的难易程度、专科特点,弹性调配的排班工作模式。
2、落实护士分层管理方案,对低年资护士加强培训,严格按照《低年资护士工作手册》严格考核管理。
3、继续推广护理工作量化考核,落实以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并结合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数的绩效考核,并与护士的评优、晋升、薪酬分配相结合。
五、加强儿科临床护理质量控制,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1、健全和完善儿科质控管理体系。
2、每月各科内质控小组运用PDCA管理工具每月开展质控活动。
儿科护理工作计划范本一、引言儿科护理工作是医疗机构中的重要岗位之一,承担着对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护理和教育任务。
制定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可以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儿童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针对儿科护理工作计划的编制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范本。
二、工作目标1.提供安全、有效的儿科护理服务;2.满足儿童和家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3.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工作内容1.患者评估与监测(1)进行儿童的全面评估,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的监测,以及儿童的发育、行为、情绪等心理指标的评估;(2)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相应的评估工作,例如婴儿的触觉和视觉发育评估,学龄儿童的学习能力评估等;(3)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进行常规或重点监测,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儿童健康宣教(1)针对儿童和家庭的健康需求,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指导;(2)组织健康宣教活动,例如开展关于疫苗接种、儿童饮食、睡眠习惯等方面的讲座、培训等;(3)利用护理技术手段,向儿童和家庭传授护理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自我护理的能力。
3.护理操作与处理(1)根据医嘱和护理计划,安排儿科护理操作,包括静脉输液、皮下注射、留置导尿等;(2)定期更换儿童的衣物、床单被罩,维护儿童的个人卫生;(3)配合医生进行各项医疗操作,如隔离措施、病情观察、急救处理等;(4)根据儿童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操作和处理措施,例如对过敏儿童的特殊处理、对术后儿童的恢复护理等。
4.团队合作与交流(1)与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儿科护理方案和护理计划;(2)与家庭保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家庭对儿童护理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协助;(3)参与儿科病例讨论、护理继续教育等活动,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工作安排1.制定每日工作任务表,明确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责任;2.根据出诊表和病情情况,安排合适的护理人员进行轮流值班,保证全天候的护理服务;3.根据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适应临时变化;4.定期举行工作会议,评估工作进展和质量,提出问题和建议,并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通用8篇)新生儿科护理篇11.腹泻的护理(1)评估相关因素,去除病因。
腹泻常见原因是饮食不当及肠内感染,应停止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以及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及过敏的食物。
感染引起的腹泻可按医嘱用抗感染的药物。
(2)观察并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腹泻量,收集粪便送检。
(3)做好消毒隔离,与其他患儿分室居住。
食具、衣物、尿布应专用,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对腹泻患儿的粪便,被污染的衣、被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2.体液不足的护理(1)防止体液继续丢失通过调整饮食和按医嘱用药控制感染;呕吐重者可按医嘱应用止吐药。
(2)按医嘱补充液体纠正脱水1)口服0RS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
累积损失量按轻度脱水50m1/kg、中度脱水80~100m1/kg喂服,于4~6h 喂完;继续损失量根据排便次数和量而定。
一般每1~2min喂5ml(约l 小勺),稍大的患儿可以用杯子少量多次饮用。
若呕吐,可停10min再喂,每2~3min喂5ml.注意事项:①服用0RS液期间应让患儿照常饮水,防止高钠血症的发生;②如患儿眼睑出现水肿,应停止服用ORS 液,改用白开水;③新生儿或心、肾功能不全,休克及明显腹胀者不宜应用0RS液。
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的患儿。
①定量:补液总量包括三部分,即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每日生理需要量。
以上三部分合计液量,在禁食情况下,入院第一天应供给液体总量为:中度脱水120~150m1/kg;重度脱水150~180m1/kg.上述补液量适用于婴幼儿。
②定性(输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
低渗性脱水用2/3张溶液;等渗性脱水用1/2张溶液;高渗性脱水用1/3或1/5张溶液。
上述混合液的配制方法参见第五节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
③定速(输液速度):要根据脱水的程度和性质确定。
重度脱水伴有周围循环衰竭时,应首先迅速滴入或直接静脉推注等张含钠液,以迅速扩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然后再继续输入液体。
护理项目日期频次签名基□口腔护理
础□臀部护理
护□眼部护理
理□皮肤护理
项
□床单位
目
□体温异常—保持正常体温
□皮肤完整性受损—皮疹护理
专□感染—保持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
科□CPAP 管理
护气□雾化吸入
理道□翻身拍背
项管
□吸痰
目理
□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消毒隔离制度实施
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情□观察呼吸形态变化
观□咳嗽、喘憋情况
□呼吸道分泌物性状、量等
□大小便性状、量等
□皮疹出疹、有无感染
□经常开窗通风、空气流通
健
□饮食
康
□口腔、眼部卫生
教
□按时接种
育
□不去人群密集场所
儿科护理计划单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2024年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5篇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1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变换体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除。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体温,呼吸、咳喘、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
(2)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
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体温骤降或超高热,心率超过xxx次/分或间歇脉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中药宜温服或频服,药后可给予热粥、热汤、以助药性,微汗而出。
四、情志护理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积极配合治疗。
五、辩证施护(一)风寒闭肺(1)中药煎剂要趁热服用,服用后以微汗出为佳。
或用葱、姜汤以助汗。
(2)针刺定喘、丰隆、平喘、肺俞,可控制呼吸急促。
(二)风热闭肺(1)高热时积极采取退热措施,如针刺大椎、风池等穴或点刺放血。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
(2)煎剂宜稍凉服。
多饮水或清凉饮料,如梨汁、藕汁、萝卜汁以生津止渴。
(三)痰热闭肺(1)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煎炸食品。
(2)针刺尺泽、合谷、肺俞、足三里。
(四)毒热闭肺(1)本证病情重,辩证护理注意病情变化,应特护观察,发现病情加重,采取抢救措施。
(2)中成药可给清开灵注射液。
(五)阴虚肺热(1)干咳者,可用川贝母粉蒸梨,或百部、杏仁、麦冬煎水频服。
(2)盗汗可用五倍子研末醋调贴神阙。
(3)多食牛奶、鸡蛋、瘦肉、鲜鱼及蔬菜。
常食百合粥、梨汁以养阴生津止渴。
(六)肺脾气虚(1)症状护理:自汗者,用黄芪、浮小麦、麻黄根煎水代茶。
(2)饮食宜易消化,定时定量。
可用黄芪、浮小麦煮粥食以增强体质。
六、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加强患儿营养,增强体质,多进行户外活动,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及时治疗营养不良、佝偻病等疾病,教会家长呼吸道感染的处理方法。
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安排范本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变换体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除。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体温,呼吸、咳喘、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
(3)出现体温骤降或超高热,心率超过____次/分或间歇脉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1)中药宜温服或频服,药后可给予热粥、热汤、以助药性,微汗而出。
四、情志护理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积极配合治疗。
五、辩证施护(一)风寒闭肺(1)中药煎剂要趁热服用,服用后以微汗出为佳。
或用葱、姜汤以助汗。
(2)针刺定喘、丰隆、平喘、肺俞,可控制呼吸急促。
(二)风热闭肺(1)高热时积极采取退热措施,如针刺大椎、风池等穴或点刺放血。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
(2)煎剂宜稍凉服。
多饮水或清凉饮料,如梨汁、藕汁、萝卜汁以生津止渴。
(三)痰热闭肺(1)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煎炸食品。
(2)针刺尺泽、合谷、肺俞、足三里。
(四)毒热闭肺(1)本证病情重,辩证护理注意病情变化,应特护观察,发现病情加重,采取抢救措施。
(2)中成药可给清开灵注射液。
(五)阴虚肺热(1)干咳者,可用川贝母粉蒸梨,或百部、杏仁、麦冬煎水频服。
(2)盗汗可用五倍子研末醋调贴神阙。
(3)多食牛奶、鸡蛋、瘦肉、鲜鱼及蔬菜。
常食百合粥、梨汁以养阴生津止渴。
(六)肺脾气虚(1)症状护理:自汗者,用黄芪、浮小麦、麻黄根煎水代茶。
(2)饮食宜易消化,定时定量。
可用黄芪、浮小麦煮粥食以增强体质。
六、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加强患儿营养,增强体质,多进行户外活动,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及时治疗营养不良、佝偻病等疾病,教会家长呼吸道感染的处理方法。
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安排范本(二)一、加强安全管理1、严格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不定期的进行监督检查到位,有监督检查记录并与奖惩评分细则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