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乳状液
- 格式:ppt
- 大小:645.00 KB
- 文档页数:55
实验二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一、目的要求1.了解乳状液的基本原理2.掌握制备乳状液及鉴别其性质的方法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两种互不溶的液体组成的分散体系.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前一种液体称为分散相,最后一种液体称为分散介质。
一般情况下,一种液体是水,另一种液体是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苯、四氯化碳、原油、油等,总称为“油”。
假如油分散在水中,既油为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这种乳状液称为“水包油”型,以符号O/W表示之;反之,若水为分散相,油为分散介质,则称为油包水型,以W/O表示之。
分散相的液滴,一般在1~50微米之间,借助普通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
将两种互不溶的液体放在一起,用力振荡,即可得乳状液。
但是这种乳状液极不稳定,很快就会分层。
要得到稳定的乳状液,必须加入第三种物质—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是最常用的乳化剂,它具有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当它吸附在油水界面时,就能降低界面张力,而且形成一定强度的保护膜,从而使乳状液稳定。
据研究分析乳状液的形成分为两步。
首先是在激烈振荡或搅拌下,油相和水相互相混合,各相逐渐成为细小的液滴,分散到另一相中,然后其中的一相,再合并为分散介质,而形成了乳状液。
因此在制备乳状液时,要注意掌握振荡和搅拌的时间。
长时间的连续振荡和搅拌,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好采用间歇振荡的方法,比较有效。
判断乳状液的类型,一般采用下列方法:1.稀释法:将水加入乳状液中,若水与分散介质互溶,则乳状液是O/W型;若水域分散介质不互溶,出现分层现象,则乳状液是W/O型。
2.染色法以油溶性染料苏丹III加到乳状液中去,如分散相呈现红色,则是O/W型,如果分散介质呈红色,则为W/O型。
如果用水溶性染料如次甲基蓝试验亦可,不过结果与上相反。
3.电导法水与水溶液的电导,应大大地大于油溶性溶剂的电导,因此O/W型乳状液的电导,应大于W/O型乳状液的电导。
所以根据电导的大小,可以确定乳状液的类型。
开题报告一课题概述1.1 乳状液的概念乳状液是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液滴(微粒或液晶)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之互不相溶的液体中构成具有相当稳定度的多相分散体系。
由于它们外观往往呈乳状,故称为乳状液或乳化液。
形成的新体系内由于两液相的界面积增大,界面能增加,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但如果加入可降低体系界面能的第三种组分―乳化剂,则可使分散体系稳定性大大提高。
乳状液中以液滴形式被分散的一相称为分散相(或是内相,不连续相),连成一片的另一相称为分散介质(或是外相,连续相),即一般乳状液是由分散相、分散介质和乳化剂三部分组成[1]。
乳状液的分散相直径一般为0.1~10μm。
从乳状液的液珠直径范围来看,它部分属于粗分散体系。
常见乳状液通常为,一相是水或是水溶液,另一相是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液体,如油脂、蜡等。
两种互不相溶的有机液体组成的油包油型乳状液也存在,但实际应用很少。
1.2 乳状液的应用乳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牛奶、奶油、冰淇淋等食品,雪花膏、洗面奶等化妆品,乳胶漆、敌敌畏乳油、金属切削液及乳状炸药等均为乳状液,乳状液随处可见。
下面就以其在工业生产中某些方面的应用及优点为例作简要介绍[1-2]。
1.2.1乳状液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口服药、注射药、外用药多被制成乳状液。
乳状液形式的口服药,如把蓖麻油分散乳化成O/W 型乳状液,可以起到掩蔽油的难闻气味和稀释油难咽味道的作用。
而油溶性的维生素ADEK鱼肝油以及有极苦和难闻味道的胆固醇类激素在制备成乳状液形式后都更易于服用和利于肠壁对药物的吸收。
被乳化的脂肪等营养成分,也可以作为“液体食品”供给那些不能够消化和吸收固体食物的病人。
对于注射药,比如抗癌药注射乳剂,一种W/O 型乳剂,可以起到延长血药浓度作用。
当进行局部注射后,药物能明显积聚在注射部位,使药效充分发挥;而使用水剂注剂,由于药剂吸收过快致使药效发挥不充分[1]。
外用药制备成乳状液,对皮肤渗透力强,有利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
中国石油大学(课程名称)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1-HM5 成绩:_ 班级:石工10・2 学号:10021060姓名:范兆飞教师王增宝同组者:宼宝胜石先亚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一.实验目的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实验原理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0/W)和汕包水型佈/0) o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立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左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表而活性剂。
表面表而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而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立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汕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1.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汕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
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
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宜流电源,并串联电流表。
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3.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汕的染料(如苏丹【II为仅溶于汕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加入乳状液。
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
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的染料颜色。
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1.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