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剂的微胶囊化
- 格式:pdf
- 大小:112.29 KB
- 文档页数:3
白度化包覆红磷阻燃剂的如何使用白度化红磷,白化红磷阻燃剂是经过包覆后表面颜色变白的微胶囊包覆红磷FR-BMRP02,也叫白度化包覆红磷,白化包覆红磷,白度化胶囊红磷,白化胶囊红磷,或者胶囊包覆白化红磷等。
红磷P是高效的阻燃剂,其阻燃性能优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化学性能不稳定,在空气中易吸潮、易氧化,高温加工时产生剧毒气体磷化氢PH3,粉尘易爆炸,在贮存运输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二是红磷颜色深红紫红,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红磷阻燃剂经过表面处理后才能使用,新型的微胶囊化包覆技术,对红磷进行微胶囊化表面处理,制备新型的白度化微胶囊包覆红磷阻燃剂FR-BMRP02,拓宽了红磷在在高分子聚合物中的应用。
选用硼酸锌ZB、蜜胺树脂MF、ATH等多种囊材、多种有机和无机方式的包覆,与未包覆红磷相比,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有显著提高,在自燃温度、热分解温度、吸水性、抗氧化性及磷化氢释放量等性能指标上有进一步提高。
白度化红磷阻燃剂,使用中不能泛红,耐温性高,应用范围广,广泛用于浅色或白色体系,如工程塑料:PA6/66、PBT、PET、PC、MC尼龙;如通用塑料:PE、PP、EVA、EPR;也可用于环氧EP、聚氨酯PU、酚醛PF、不饱和聚酯UP等热固性树脂及顺丁橡胶、乙丙橡胶、纤维织品等的阻燃。
添加份量少,阻燃性能优异;密度小,影响物理性能少;加工过程中不起霜、不迁移、不腐蚀模具;特别是制品具有高耐漏电痕迹指数(CTI)。
白度化红磷虽然经过包覆,燃点一般都达到320度以上,较好的包覆能达到800度甚至1000度。
即便如此,在使用过程中,还是要预防红磷燃烧爆炸,造成事故,使用还是注意方法。
使用方法:先将被阻燃材料,即塑料粒子与适量的白矿油低速搅拌混合均匀,再加紧白度化红磷细粉低速搅拌均匀,然后下料加工。
此方法目的:一是可以使粉末与塑料粒子,粘合在一起,均匀分布;二是使用白油浸润红磷粉末,当搅拌或加工时候,可以吸取搅拌热,防止自燃。
如何使用白度化红磷阻燃剂白度化红磷,白化红磷阻燃剂是经过包覆处理后,表面颜色白色的微胶囊包覆红磷FR-BMRP02,也叫白度化包覆红磷,白化包覆红磷,或白度化胶囊红磷,白化胶囊红磷,或者胶囊包覆白度化红磷等。
红磷P是高效的阻燃剂,其阻燃性能优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化学性能不稳定,在空气中易吸潮、易氧化,高温加工时产生剧毒气体磷化氢PH3,粉尘易爆炸,在贮存运输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二是红磷颜色深红紫红,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红磷阻燃剂经过表面处理后才能使用,新型的微胶囊化包覆技术,对红磷进行微胶囊化表面处理,制备新型的白度化微胶囊包覆红磷阻燃剂FR-BMRP02,拓宽了红磷在在高分子聚合物中的应用。
选用硼酸锌ZB、蜜胺树脂MF、ATH等多种囊材、多种有机和无机方式的包覆,与未包覆红磷相比,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有显著提高,在自燃温度、热分解温度、吸水性、抗氧化性及磷化氢释放量等性能指标上有进一步提高。
白度化红磷阻燃剂,使用中不能泛红,耐温性高,应用范围广,广泛用于浅色或白色体系,如工程塑料:PA6/66、PBT、PET、PC、MC尼龙;如通用塑料:PE、PP、EVA、EPR;也可用于环氧EP、聚氨酯PU、酚醛PF、不饱和聚酯UP等热固性树脂及顺丁橡胶、乙丙橡胶、纤维织品等的阻燃。
添加份量少,阻燃性能优异;密度小,影响物理性能少;加工过程中不起霜、不迁移、不腐蚀模具;特别是制品具有高耐漏电痕迹指数(CTI)。
白度化红磷虽然经过包覆,燃点一般都达到320度以上,较好的包覆能达到800度甚至1000度。
即便如此,在使用过程中,还是要预防红磷燃烧爆炸,造成事故,使用还是要注意方法。
使用方法:先将被阻燃材料,即塑料粒子与适量的白矿油低速搅拌混合均匀,再加进白度化红磷细粉低速搅拌均匀,然后下料加工。
此方法目的:一是可以使粉末与塑料粒子,粘合在一起,均匀分布;二是使用白油浸润红磷粉末,当搅拌或加工剪切时候,可以吸取剪切热,防止自燃。
微胶囊化红磷的阻燃机理及其在聚合物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微胶囊化红磷阻燃剂的优越性能及制备方法,探讨了微胶囊化红磷的阻燃机理,综述了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并且列举了该阻燃剂在聚合物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字:微胶囊化红磷;阻燃机理;应用1 优越性能1.1 红磷的缺点红磷是一种优良的无机阻燃剂,阻燃效率高,与其他阻燃剂相比,达到相同阻燃级别所需添加量少,因而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小。
但它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潮、氧化生成磷酸并释放出剧毒的磷化氢气体;同时,红磷与大多数聚合物的相容性较差,影响产品的阻燃与力学性能。
如果将普通红磷微胶囊化,则可从根本上克服上述缺点,因而受到了各国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1,2]。
红磷作为阻燃剂,存在下述缺点: 1)红磷在空气中很容易吸收水分,生成H3PO4,H3PO3,H3 PO2等物质,使制品表面被腐蚀而失去光泽和原有的性能,并慢慢向内层深化;2)红磷与树脂的相容性差,不仅难以分散,也会导致合成材料的性能下降;3)红磷长期与空气接触,在生成磷的含氧酸的同时,会放出剧毒的PH3气体,污染环境;4)红磷的吸湿性和表面不稳定性对塑料制品的物理性能有不良影响,尤其对弱电元件的漏电性和高压元件的绝缘性影响更甚;5)红磷易被冲击所引燃,干燥的红磷粉尘具有燃烧及爆炸危险;6)红磷的深紫红色易被阻燃的制品着色。
上述缺点严重限制了红磷的直接应用。
因此,红磷作为阻燃剂,只有经过表面处理后才有实际的应用价值[3,4]。
1.2 微胶囊化红磷的优点微胶囊化红磷(亦称包覆红磷)是国际上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效新型阻燃剂,是在细微的红磷粉末上,通过各种方法在其表面包覆一层极薄的高分子薄膜或氧化物薄膜。
它不仅克服了红磷在使用中的几乎全部缺点,同时赋予其新的优越性能:热稳定好,易于高聚物相容,无毒无味低烟,耐候性好,贮存期长,用量少,阻燃效果好,应用广泛等[5]。
它不但可克服卤锑系阻燃剂燃烧时烟雾大、放出有毒气体及腐蚀性气体等缺陷,同时还可克服有机P-N 膨胀型阻燃剂价格昂贵、无机阻燃剂添加量大等缺点[6]。
全氟己酮灭火器微胶囊化技术研究摘要:全氟己酮作为一种有效的灭火剂在火灾应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挥发性强、易泄漏和难以控制用量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全氟己酮灭火器微胶囊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氟己酮灭火器微胶囊化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微胶囊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进行介绍,以及常用的全氟己酮微胶囊化方法的概述,研究了全氟己酮灭火器微胶囊化技术的最新进展。
结果表明,微胶囊化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全氟己酮的稳定性和控制释放,提高灭火效果并减少环境污染。
因此,全氟己酮灭火器微胶囊化技术在灭火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全氟己酮灭火器、;微胶囊化技术;挥发性1.微胶囊化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微胶囊化技术是一种将活性物质包裹在微小胶囊中的方法,以实现控制释放和提高稳定性。
在全氟己酮灭火器微胶囊化技术中,微胶囊化的原理是将全氟己酮作为灭火剂包裹在微小的胶囊内,形成稳定的微胶囊结构。
1.1微胶囊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微胶囊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两个主要步骤:包裹活性物质和固化包裹物。
(一)包裹活性物质:全氟己酮作为活性物质,通过喷雾干燥、共沉淀、凝胶聚合等方法与包裹材料进行混合,形成包裹液。
包裹液由一个或多个壁材料和稳定剂组成,常用的壁材料有聚合物、蛋白质、天然胶等。
包裹液通过喷雾喷洒或滴定方式,将活性物质均匀包裹在微小的液滴中。
(二)固化包裹物:在包裹液的外层添加固化剂或改变环境条件,使包裹液中的活性物质凝固形成微胶囊壳。
固化剂的选择和固化条件的控制将影响微胶囊的性能,如壁材料的稳定性、厚度和透过性[1]。
1.2常用的全氟己酮微胶囊化方法的介绍常用的全氟己酮微胶囊化方法包括物理包埋法、化学交联法和凝胶聚合法。
物理包埋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微胶囊化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全氟己酮通过机械混合或物理吸附与包裹材料结合。
常用的包裹材料包括硅酸盐、聚合物和金属氧化物等。
物理包埋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
专利名称:一种阻燃型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林雅
申请号:CN201911200933.4
申请日:20191129
公开号:CN110747528B
公开日:
202203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阻燃型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所述阻燃型微胶囊,包括芯材和壁材,所述壁材包括明胶和半纤维素,所述芯材包括阻燃剂。
本发明采用复凝聚法以上述壁材和芯材为原料制备得到的阻燃型微胶囊,其包埋率可达87.6%,粒径最大为0.94m,应用于阻燃粘胶纤维制备中,水洗后阻燃剂留存率可达98.3%,极限氧指数可达34.1%,垂直燃烧达到了V‑0级,有效解决了目前阻燃剂与粘胶纤维相容性差以及植物资源循环再利用问题,且制备方法操作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同时该微胶囊壁材具有可降解性,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申请人:河北科技大学
地址: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翔街26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代理人:李坤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第26卷第7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ol.26,No.72010年7月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ul.2010高性能微胶囊化红磷阻燃ABS 的协效作用周 霆,唐银花,田 冶,李荣群(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上海201107)摘要:通过双螺杆挤出机,采用不同增韧剂的冲击改性,制备了微胶囊化红磷和磷系阻燃剂RC200阻燃的高性能丙烯晴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发现10份乙烯 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 A)增韧体系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阻燃性可达到U L94V 0级,冲击强度可达到78J/m,有较好的加工流动性。
而且发现相对于高软段含量的聚氨酯(T PU ),高硬段含量的聚氨酯具有更好的阻燃性。
极限氧指数(L OI ),U L 94燃烧测试结果表明,纳米蒙脱土(M M T )具有显著的阻燃协效作用,热失重分析(T GA)结果表明,M M T 能大幅度提高阻燃ABS 体系的热稳定性,提高残炭量。
关键词:丙烯晴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微胶囊化红磷;纳米蒙脱土;阻燃;协效作用中图分类号:T Q 314.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7555(2010)07 0129 04收稿日期:2009 06 03通讯联系人:周 霆,主要从事聚合物阻燃和挤出级ASA 树脂研究, E mail:zhouting@卤锑阻燃的ABS 体系具有优异的阻燃和物理性能,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低烟、低毒的无卤阻燃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单独磷酸酯类阻燃剂阻燃的ABS 阻燃性较差,较难达到U L V0级,且会急剧降低ABS 的冲击强度和耐热性能;只有在合适的成炭剂协效阻燃作用下,其阻燃的ABS 才能获得较高的氧指数[1~3]。
但是此类阻燃ABS 的物理性能较差,且通常加工困难,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红磷阻燃ABS 的阻燃效率相对较高,与M g(OH )2,聚硅氧烷,膨胀石墨等复配使用具有较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可达到UL V0级[4],且成本较低,适合工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