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TCL集团整体上市分析

案例:TCL集团整体上市分析

案例:TCL集团整体上市分析
案例:TCL集团整体上市分析

案例:TCL集团整体上市分析

内部人控制、整体上市与资源配置效率

——TCL集团整体上市的案例研究

一、引言

自2003年以来,作为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模式之一的集团整体上市正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为整体上市有利于理清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减少集团内部不公允的关联交易。TCL集团吸收合并其控股上市公司而得以整体上市的金融创新模式更是赢得多方面的好评。但整体上市是否能够改善治理结构,推进国企改革呢?TCL集团管理层以资产授权经营为契机,获得了对公司的控制权,然而其持有的股权并未与控制权相匹配,控制权(control rights)和现金流量权(cash flow rights,通常指获取现金股利的权利)发生了偏离。已有大量的研究(Johnson等,2000;Claessens等,1999;Claessens等,2002)发现,这种两权偏离将导致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对峙,并使小股东财富有被掠夺之虞,小股东所受的损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股权代理成本。当公司管理层同时担任了大股东的角色时,董事会的设置将难以起到监督作用,内部人控制问题与大股东代理问题交织在一起,不但导致小股东利益受损,而且导致全体股东的财富向内部人转移。本章将分析TCL集团整体上市过程中的股东财富效应,以验证股权代理成本问题的存在。

通过TCL集团整体上市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整体上市并没有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目标。因此,在我们探索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过程中,除了上市模式的创新之外,还必须限制内部人和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建立能发挥制衡作用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组织。

二、集团整体上市的历史背景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传统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对于拟改制上市的公司来说,对原有资产进行重组成为上市过程中关键程序之一。如按资产重组的方式划分上市类型,可以分为整体上市、剥离上市和捆绑上市。整体上市是指国有企业的全部业务改制重组为股份公司并增资扩股上市,原企业注销的上市模式。纵观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上市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3年以前的整体上市。1993年之前,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1] 从集团中剥离出一部分资产上市并不是当时的主流,因此这一阶段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通过整体改制上市。另外,此阶段的整体上市是一种未经任何剥离的整体上市,所有资产包括大量的非经营性资产均整体进入上市公司,以至于上市公司仍然像传统的国有企业一样承担了大量的“企业办社会”职能,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率。

第二阶段:1994年至1998年的整体上市。这一阶段以1996年为界又可分为两个阶段。1996年之前,证券发行采用的是审批制下的“总量控制、划分额度”的办法,在额度制下,企业的流通股规模受额度的限制。结果,各地各部门将自己所获得的额度尽可能分配给更多的公司,每家公司所分到的额度有限,因而不得不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分割、剥离,从而形成以企业的部分资产改制上市为主要改制形式的潮流。公司上市时往往只能将一部分资产,如子公司、分公司,甚至一部分车间、一条生产线纳入上市公司。实践证明,企业部分资产改制上市虽然克服了不经任何剥离的整体上市的缺陷,但其本身的弊端也十分明显。首先是上市企业过度包装问题,部分资产上市时,对上市资产的评估相当主观和随意,对该资产收益的评估也缺乏客观评价标准,容易诱发造假行为。其次,企业上市后缺乏独立性,无法做到与控股公司的资产、人员、财务“三分开”,上市公司业绩无法由市场来评价,而是被大股东所操控。公司上市后不得不

与控股公司进行大量的关联交易才能完成业绩指标。但在剥离上市取代整体上市的情形下,仍然出现了一些整体上市的公司,但这些公司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2] 1996年12月,证监会要求新股发行采用“总量控制、限报家数”的办法。此时,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取得上市指标。取得上市指标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募集的资金额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流通股规模等因素。因而,选择大型企业整体上市,成了地方政府和部委追逐的重要目标。与1993年以前的整体上市不同之处在于这阶段的整体上市表现为以经营性资产的整体上市,保证上市公司能够独立运作,减少上市公司与控股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使公司更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

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1998年以后,证监会引入发审委制度,审批制开始向核准制过渡,政府原则上不再下达规模计划指标。但李东平(2001)发现,在”非常突出的情况下,即使不下达额度指标,仍然存在如何在各部门、“供需瓶颈

各地方进行平衡的问题,存在发行上市的排序问题。可以说,从计划体制下诞生出来的额度制,如同审批制一样,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失。因此,集团控股剥离上市仍然是这一阶段的主流。

2003年以来,以相关上市公司的重组改制为基础,并伴随着上市方式的金融创新的整体上市悄然萌发。例如TCL集团通过吸收合并的方式完成整体上市并取代了原上市公司TCL通讯;武钢股份(600005)、宝钢股份(600019)试图通过增发收购大股东拥有的钢铁主业,使集团的钢铁主业资产得以整体上市。

理论上,整体上市有利于消除关联交易,降低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程度,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政府的导向也很明确——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的整体改制上市[3]。但是,TCL模式的整体上市,是否真正保护了流通股东的利益? 哪些企业适

合采用整体上市的模式? 这是本案例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TCL集团整体上市:资源有效配置还是财富再分配

,一,TCL集团的基本情况

TCL集团前身系成立于1981年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惠阳地区电子工业公司,其主要业务为经营进口电子产品、相关业务生产资料、机电配套产品等。从1981年发展至今,该公司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民所有制企业(1981年成立至1997年)。在此期问,公司的名称先后变更为惠阳地区电子工业总公司、惠州市电子工业总公司。1990年,经惠州市政府批准,与惠州市通讯设备工业总公司合并成为惠州市电子通信工业总公司。1994年7月,惠州市电子通讯工业总公司变更为TCL集团公司,公司股东仍然为惠州市人民政府。

第二阶段: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4月至2002年2月)。1997年4月11日,惠州市人民政府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对TCL集团公司进行改组,并以惠府函[1997]36号文批准TCL集团公司进行经营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试点合同规定:1997年以后,以经营性国有资产年增长率为标准予以奖惩。TCL集团的净资产年增长率如果超过10,,其超出部分按一定比例以现金形式奖励给管理层,但奖励只能用于认购公司增发的股份;如果增长达不到10,,则管理层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这种授权经营方式激发了管理层的积极性和经营潜能。因业绩突出,TCL集团的管理层连年得到奖励用于认购公司股权。到2002年2月TCI。集团股份制改组时,包括管理层在内的TCL集团内部员工持股已达到40.65,,国有股则从100,下降到43.35,。

第三阶段:股份制改组(2002年2月至今)。2002年4月16日,TCL集团召开了创立大会暨首届股东大会,在原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将原“TCL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广东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为代表地方政府的惠州市投资

控股有限公司,引进的五大战略性股东[南太电子(深圳)有限公司、Philips Electronics China B(V(、Lucky Concept Limited、Regal Trinity ],以及李东生等42名自然人。整体上市前,TCL集团Limited、株式会社东芝

旗下共有TCL通讯(000542)和TCL国际(1070(HK)两家上市公司,TCL集团持有前者56.7,股权,持有后者54.59,股权(如图1)。

图1 TCL集团整体上市之前的股权结构

TCL通讯是TCL集团1993年发起设立的A股上市公司,一直以生产固定电话机为主营业务,曾经连续8年位居中国电话机销量之冠。由于邮电系统改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TCL通信的电话机业务从1998年开始萎缩,并在1999年创下了近1.8亿元的亏损,每股亏损0.956元(见图2)。巨额亏损使TCL通讯考虑调整自身业务。1999年6月7日,TCL通讯投资成立了“TCL移动”的前身——“TCL特灵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从事数字移动电话及相关的零配件产品制造和销售,开始由传统的电话机业务向新兴通信技术业务转变。由于手机的销量、销售收入及利润增幅巨大,2001--2002年TCL移动取得高速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益,TCL通讯的业绩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见图2。

图2 TCL通讯1993--2002年度业绩(每股收益)

从2001年和2002年来看,TCL通讯销售收入、毛利基本依赖TCL移动支持。虽然TCL通讯还有电话机、电池等其他业务,但相比于手机业务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见表1)。

表1 TCL通讯主营业务产品及利润构成情况

TCL国际是TCL集团1999年发起设立的香港上市公司,以彩电、电脑、视听产品、白色家电为主营业务。从TCL国际2002年的营业额和毛利结构来看,彩电业务是TCL国际的主要业务,贡献了TCL国际77,的营业额和几乎全部的毛利。事实上,TCL国际所持有TCL移动40.8,的股权比例超过了TCL通信,但由于TCL移动的管理层关键人员均由TCL通讯任命,并且在其董事会中拥有半数以上的表决权。因此TCL通讯以实质性控制TCL移动的经营和财务决策为由,将TCL移动纳入合并报表。而其TCL国际持有TCL移动40.8,的股权,却只列为投资收益,不合并报表。在TCL国际2002年实现的6.54亿港元税前利润中,来自投资收益就达到

3.73亿港元,其中来自TCL移动的投资收益为3.36亿港元,对TCL国际税前利润的贡献度为51,。因此,TCL国际的实际利润来源是彩电业务,以及持有TCL移动40.8,股权的收益。

TCL集团的自身业务主要是电工产品和白色家电,如开关、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从TCL集团2002年度按产品分类的销售收入和毛利数据来看,自身业务的毛利占集团总毛利额不到10,,2003年度该数值有所提高,达到了11.25,。尽管

TCL集团的产品线非常宽广,涵盖了通信、白色家电、网络产晶、电工产品等,但是彩电和手机这两项产品却是TCL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见表2)。

表2 TCL集团主营业务产品及利润构成情况

,二,TCL集团整体上市回顾

2003年9月30日,TCL集团整体上市、吸收合并TCL通讯韵计划正式公布于众。TCL集团发行的股票分为两部分:、部分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以现金认购;部分与TCL通讯流通股股东进行换股发行。与TCL通讯流通股股东换股的折股价格为21.25元,股,是2001年1月2日至2003年9月30日期间TCL通讯股票的最高交易价格(整体上市具体过程见表3)。

表3 TCL集团整体上市过程

TCL集团对TCL通讯的吸收合并,以2003年6月30日作为合并基准日,合并

生效后,双方以合并基准日当天的财务状况编制合并财务报表。TCL通讯的全部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并人TCL集团,其现有的法人资格因合并而注销,变更为TCL集团的分公司。

TCL集团对此次合并颇为满意,其在2003年年报中提到:“此次换股合并是证

券市场首例针对上市公司的换股合并。相较以往的吸收合并,此次并购是证券市场并购模式的一次重大创新,在并购对象的选择、并购程序的设计以及换股比例的确定等诸方面均开创了证券史上的先河。监事会认为,此次TCL集团换股合并TCL通讯,是将TCL集团整体上市,此种并购模式解决了部分改制上市公司存在的经营不独立、财务报表不真实、经营业绩被人为操控的问题,有利于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减少管理层次,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夯实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础,避免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侵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

市场也普遍认为TCL模式对国内资本市场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具有借鉴意义,既可以减少关联交易对中小投资者侵害,也可以解决或缓解国有股的一股独大问题。郎咸平(2004)则认为,TCL整体上市是个案,无法效仿,TCL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李东生的个人才能。市场监管机构对该模式持肯定态度,但同时认为大规模的整体上市条件并不具备,由于目前企业整体上市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在这些问题妥善解决以前,企业整体上市没有大规模推进的可能性。[4] 因此,总体来说,各界肯定了TCL集团整体上市,但并不认为这是可以批量复制的模式。

,三,TCL集团整体上市的财富效应

如前所述,由于目前TCL集团自身业务甚少,其绝大多数资产和业务已经通过TCL通讯和TCL国际两个平台上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可以近似地将TCL 的“创新并购模式”理解为新股增发,而其增发资产就是:TCL集团直接持有的100,的白色家电和电工业务、持有的54.59,的TCL国际的股权。图3显示了整体上市

后的TCL集团股权结构[5]。整体上市导致了集团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但问题是这种变化是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还是财富再分配? 以下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图3 TCL集团整体上市后的股权结构

1(原TCL通信公众股东的财富效应

为了直观地刻画出TCL移动的公众股东财富变化,我们将TCL集团和已经退市的TCL通讯的股价按照TCL集团招股说明书折股比例进行了换算,从图4中可以看出股东从2003年7月1 El买入并持有TCL通讯至2004年9月1日所带来的财富变化。累计持有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2003年9月30日,TCL集团整体上市、吸收合并TCL通讯的计划正式公布于众。10月9日恢复交易的TCL通讯便连续两天上涨,并达到涨幅限制。经过两天

的大幅上涨之后,TCL通讯股价开始趋于平稳。2004年1月5日,整体上市的方案获证监会批准。信息公开后,当天的股价又达到了涨幅限制。仅因整体上市、吸收合并信息公布以及得到证监会的批准,原TCL公众股东就获得了68.45,的累计持

有收益。换股上市当天,TCL集讯涨幅更是达到63.73,。毫无疑问,TCL通讯的原公众股东因集团整体上市在短期之内获得了巨额收益。

2(TCL集团新公众股东累计持有收益率

集团的新公众股东是否也类似原有股东获取了巨额回报?我们假设投资者于TCL 集团上市日以收盘价购入公司股票,图5显示了投资者的累计持有收益率。不难发现,TCL集团上市后并未给集团的新公众股东带来超额收益,其股票走势甚至弱于深圳成分指数。

2004年上半年,国内彩电企业出口受美国彩电反倾销案影响,大多出现不

根据集团发布的公告,TCL彩电同程度的下滑,是否TCL集团因此而大受其害?

2004年3月份海外销售数量相对去年同期增长了88,,4月份比去年同期增长

了31.6,,5月份增长了19.4,,6月份为48.5,。因此,其彩电业务并未受见图6)。到反倾销案重创。然而,其累计持有收益率却低于同类上市公司(

,四,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还是财富再分配

由于合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从证监会核准至集团新股发行上市,只间隔二十余日。因此可以假设此间集团及下属公司的盈利能力保持不变,从而可以利用会计数据比较股东在换股合并中的得失。表4显示了TCL集团与TCL通讯换股合并前后财务数据。

表4 TCL集团与TCL通讯换股合并前后财务数据

从表4中可以发现,如果按照TCL集团招股说明书折股比例进行换算,集团整体上市后,原TCL通讯的流通股东享有的每股收益为1.32元,低于合并前的.33,下降为合并后的1.43元。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更为严重,从合并前的43

12.83,。另外,我们还发现合并前TCL通讯的市盈率为12.76,而经过换股合并,TCL集团的市盈率为16.04。必须指出的是,合并后的市盈率是根据集团发行

价计算得出,如果按照上市后的二级市场价格计算,这一数值将超过20倍。由此可见,原TCL公众股东的财富增长是以认购集团新股的公众股东利益为代价的。简单地说,新公众股东的财富转移给了原公众股东。而图6-6所显示的TCL集团上市后长期弱势表现部分印证了我们的观点。

整体上市之前,TCL通讯的股东拥有TCL集团最具获利能力的资产,而换股合并后TCL通讯的股东将不再独占优良业绩带来的投资回报,由TCL通讯创造的利润将被更多的TCL集团股东所分享。长期来看,它便是TCL集团流通股股东的损失。

另一方面,在合并之前,TCL集团的非流通股[6]股东享有1.42元的每股净资产。合并之后,此类股东享有2.07元每股净资产。由于我国非流通股不可在证券市场公开交易,只能私下协议转让,其中转让价格的最重要参照指标就是净资产(余玮,2003)。因此,如果以净资产作为非流通股的价格,合并过程使得拥有非流通股的股东财富增长了45.49,。同时,我们注意到,尽管非流通股股东之持股比例因集团整体上市而摊薄,但其控股地位并未改变。小股东与大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依然存在。

综上所述,TCL集团的换股合并使原TCL通讯的流通股股东财富在短期内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却是以TCL集团新公众股东的利益为代价。由于TCL通讯创造的利润被摊薄,其长期利益将受到实质性负面影响。TCL集团的非流通股股东是整个合并过程的最大“赢家”,吸收合并最终还是侵害了公众股股东的利益。由于非流通股股东在合并过程中财富得到了增长,TCL集团整体上市的推动力一定来自于非流通股股东——地方政府、管理层,或二者兼而有之,这与西方的一些研究结果相吻合。La Porta、Lopez-de-Silanes和Shleifer(1999),以及Shleifer和Vishny(1997)发现当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量索取权偏离时,小股东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Claessens,Djankov,Fan和Lang(1999)进一步发现若投票权与现金流量请求权差距愈大,则公司价值愈低。TCL公司治理问题可能的情

形是非流通股股东占据控制地位,而其持有的股权并未与控制权相匹配,控制权与现金流量索取权不匹配,当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不一致时,小股东财富有可能被掠夺。下面来证明这一猜测。

四、TCL集团整体上市动因之解释-内部人控制下的过度扩张

根据已有的公开资料,TCL集团整体上市以后,代表地方政府的惠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仍然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拥有25(22,的股权。而作为第二大股东TCL 集团工会工作委员会则持有9.10,,第三大股东李东生持有5(59,。控股比例已经部分反映出控制权的分布状态:集团经理层拥有相当的话语权。观察集团上市初期董事会构成(见表5),我们可以发现董事会的15名[7]成员中,仅有1名成员健丧第一大股东(持股25(22,)进驻集团董事会。而有7名董事会成员来自TCL集团前身或其子公司。独立董事占据5席,达到证监会要求的1,3,但是我们发现公司审议2003年度报告的五名独立董事中两名因自身工作原因缺席。现存董事会结构能否起到监督公司经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值得怀疑。

因此,实际的情况是集团的控制权大部分掌握在作为内部人的经理层手中。换言之,TCL集团已经被“内部人控制”[8]。

表5 TCL集团上市时董事会构成

青木昌彦最早提出了“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他认为“内部人控制”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固有的一种潜在可能的现象,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青木昌彦等,1995)。费方域(1996)将内部人控制分为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和合法化的内部人控制。前者是指在公司改造以前,内部人掌握了相当未经正式授权的剩余控制权;在公司制改造以后,内部人虽然事实上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却因不持有或很少持有企业的股份,还不是法律上的有控制权的所有者。而合法化的内部人控制是指内部人通过正式授权获得大量剩余控制权,或者通过持有企业相当的股份成为企业合法的有控制权的所有者。而作为TCL集团的管理层由于和惠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报酬契约而获得了控制权,这应当属于后者范畴。

那么为什么TCL集团的内部人持股这样的产权安排会滋生侵害公众股东利益的决策呢? 这涉及产权安排与企业业绩的因果关系。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可追溯到Berle和Means(1932)。他们从两权分离的角度提出了企业所有权与企业业绩的关系:随着企业所有权的分散,降低了经理人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积极性,从而对企业的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他们的观点隐含着管理者持股对企业业绩有正面的影响。而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由于存在代理问题,当内部人百分之

百持有企业股票时,公司价值最大。但是,当公司内部人只有部分所有权时,内部人就有动机采纳不恰当的投资和财务决策以使其利益最大化。提高对企业有控制权的内部股东的股权比例,能有效地产生管理激励,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

Berle和Means(1932)与Jensen和Meckling(1976)关于企业所有权和企业业绩关系的研究之后,其他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企业所有权可能对企业业绩产生影响。Mehran(1995)以实证资料验证了Jensen和Meckling(1976)的假说,他们发现管理者的持股与绩效呈正相关。

Shleifer和Vishny(1997),La 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和Vishny(1998,2000)的实证研究均表明,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公司治理很大程度上是外部投资者为保护其利益免于被公司内部人攫取的一组制度安排。当掌握公司控制权的内部人(包括经理和控股股东)并不拥有公司全部股份时,委托代理问题就产生了。Morck、Shleifer和Vishny(1988)的实证结果发现,在管理者的持股比率介于5,至25,区间时,其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显著负相关。我们注意到TCL集团整体上市后,李东生作为最高领导,持有5(59,的股权,而此之前,该比例为9.08,,两个数值均处于5,至25,之敏感区间之内。

在受到“内部人控制”的企业中,由于经理层缺乏必要的监督,往往表现过度投资的倾向或者冲动。这种投资冲动带来的不利后果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代理成本。在TCL案例中,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具体见TCL的大规模海外扩张情况表(表6)。TCL的海外扩张始于1998年6月成立的海外业务部。越南是其发展海外业务的第一步。1999年6月,在接手原香港陆氏公司在越南的一个工厂后,TCL越南公司成立。国际彩电巨头索尼、三星等都在那里建有生产基地,竞争十分激烈。TCL越南项目自投产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01年才达到盈亏平衡。继越南之后,TCL在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分支公司纷纷成立。2002年9月,TCL 国际以820万欧元收购德国一家倒闭的彩电制造企业“施耐德电器有限公司”,然

而至今该公司仍未扭亏为盈。2004年1月28日,TCL集团、TCL国际与汤姆逊共同出资成立了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而汤姆逊彩电业务2003年亏损达到17.32亿元。2004年4月,合并阿尔卡特在

全球的手机业务是集团另一项较大的国际并购。与汤姆逊相似的是阿尔卡特2003年在手机业务上亏损达6.9亿元。因此,短期内如果无法令合资公司扭亏为盈,对TCL集团的盈利状况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参照国内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案例,其长期前景并不乐观。

表6 TCL集团的海外扩张

在合并阿尔卡特在全球的手机业务的同时,刚完成整体上市的TCL集团,即刻分拆移动业务赴香港上市。2004年9月25日,TCL集团在深交所正式发布公告,称TCL手机业务上市计划已经获得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的批准,名为TCL通讯控股的上市公司,将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移动业务分立上市后,造成了TCL集团盈利和每股净利润的摊薄,并由此进一步带来A股股东权益的损失。

TCL集团的整体上市可以为企业的大规模国际并购提供资金来源。同时,它也是实现企业规模扩张的有效途径。整体上市后,TCL集团的流通股股本已经超过四川长虹(600839)和万科(000002),仅次于中国石化、中国联通(600050)和宝钢股份(600019)等大盘股,位居全国一千余家上市公司第七名。但是,由TCL集团整体上市支持下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带来了巨大的整合困难,并可能将企业拖入财务困境。TCL集团2005年度财务报告披露:“由于TTE欧美彩电业务及阿尔卡特手机业务重组导致的亏损,加之TCL移动的手机业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年内集团合并后经

营性亏损14.49亿元,加上出售TCL国际电工和智能楼宇取得的收益11.29亿元,年内实现净利润,3.20亿元,较上年下降231,”。这一结果恰恰印证了我们前面关于“内部人控制”企业与代理成本的解释。五、结论

作为一种薪酬计划的创新方式,TCL集团公司和惠州市政府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合同。通过这一合同,作为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李东生及其管理团队,因此获取了TCL集团的控制权,成为集团的内部人。伴随着TCL集团的整体上市,这些内部人的、控制地位并未受到丝毫影响,集团公司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依然存在。在此治理模式下,通过,整体上市募集的资金也难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根据本案例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尽管TCL集团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为理由吸收合并TCL通讯,得以集团整体上市,但现实后果却是损害了原TCL通讯公众股东的利益。集团本身的获利能力不佳,导致整体上市后获利能力被摊薄是最直接的原因。第二,TCL模式的整体上市损害了新公众股东的利益。原公众股东的短期财富增长以新公众般东的利益为代价。第三,TCI。模式的整体上市为非流通股股东创造了财富。如前所述,非流通股股东因集团整体上市,短期之内财富增长了45.49,。但由于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存在,其长期回报的前景仍然不够明朗。

最后我们还要指出一点,TCL模式的整体上市不利于化解资本市场中的既有矛盾。众所周知,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根本问题,这种制度结构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深远的消极作用。非流通股份中的大股东控制了上市公司,而且通常控制权成本极其低廉。在股权分置条件下(李东生作为TCL集团的第三大股东所持股份为非流通股),大股东的利益通常是通过非市场途径来实现的。股权分置使得大股东,控股股东几乎都是通过似乎合法但不合理的并且客观上损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途径来获得自身的利益(吴晓求,2004)。而TCL通讯退市前总股本为18 811万

股,非流通股为10 666万股,经过吸收整体上市后,集团总股本变为258 633万股,非流通股为159 193万股,为原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14.93倍。由此可见,非流通股数量的大幅增加是TCL集团整体上市的后遗症,极有可能成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羁绊。

整体上市是规范化市场中企业上市的一种重要选择方式,但是不是处于股权分置状态下的中国资本市场的最佳选择方式与普遍选择形式呢?何种类型的公司可以整体上市?在这一问题上要得出一致的结论是困难的,但可以明确的是:类似于TCL 集团这样的既受到内部人控制并且待上市资产盈利能力不佳的公司,不应得到市场的垂青和监管部门的肯定。

注释:

[1] 1991年8月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生产办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请示》,就选择试点的目的、试点企业集团的条件、选择试点企业集团的原则、试点企业集团的管理体制、利税分流改革及审批等十一个问题请示国务院。国务院指示“发展企业集团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正确引导,并要慎重稳妥,注意自愿原则,切忌一哄而起,以便使我国的企业集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壮大”。同年,国家还出台了一大批关于试点企业集团重要问题的文件和政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得到确认。1994年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为企业集团的发展步入新阶段创造了条件。

[2]我们认为此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较强行政色彩的实质性审批制度。例如,中国证监会于1996年12月26日颁发的《关于股票发行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各地、各部门在执行1996年度新股发行计划中,要优先考虑国家确定的1 000家特别是其中的300家重点企业,以及100家全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和56家试点企业集团。在产业政策方面,要重点支持农业、能源、交通、通信、

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从严控制一般加工工业及商业流通性企业,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暂不考虑。”

[3]2003年9月19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发行人中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当自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之日起不少于3年。但国有企业整体改制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可不受此规定期限的限制。证监会的政策导向很明确,就是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的整体改制上市。与此同时,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多次提到要让具备条件的国企整体上市(2003年12月15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2004年2月24日

的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2004年8月13日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而2004年7月12日,国资委研究室季晓南主任在“中国资本市场创新发展与企业融资创新”论坛上的发言也透露出一个信息:企业整体上市为企业重组改制提供了一个新模式,是资本市场实现金融创新的一个新选择,应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国有企业积极探索整体扯市的途径和方式。

[4]各界人士对TCL模式的讨论,本文分别参考了张晓燕、康岩慧;《就国企整体上市郎成平直言TCL模式不可效仿》,栽《晶报》,2004-03-31;王旗:《专访中金:首度披露TCL集团吸收合并上市内情》,载《财经时报》,2004-02-21;徐涛:《整体上市不会大规模推进》,裁《证券时报》,2004-07-13。

[5]整体上市后,TCL移动的股权状况为:TCL集团通过分公司TCL通讯直接持有TCL移动股权的36,;TCL集团通过其控股的TCL国际持有TCL移动40.8,,而间接持有其22,;此外,捷讯投资有限公司持有9,;美风有限公司持有其4.2,;齐福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福”)持有10,。其中,齐福投资为TCL移动管理层控股的公司,代表管理层持有10,TCL移动的股权。万明坚通过齐福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TCL移动2.14,,这也意味着其持有齐福投资21.4,。

[6]TCL集团的非流通股主要包括惠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25(22,国家股、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工作委员会持有的9(10,法人股、六大战略投资者持有的累计11(25,法人股和以李东生为代表的管理层持有的未流通股。

[7]我们认为,TCI。集团的董事会规模偏大也是导致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理论界较早提出应限制董事会规模的是Lipton和Lorsch(1992)。他们认为董事会的规模最好为8,9人,最多不应超过10人。随后Jensen(1993)认为董事会人数若超过7,8人,则董事会便不可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便有可能易于受到CEO的操纵。Yermack(1996)则利用福布斯杂志1984-1991年间公布的美国500家最大上市公司的数据,得出了董事会规模越大,则公司绩效越差的结论。根据上述理论,TCL的董事会规模显然已经超出最优值。我们查阅其招股说明书后发现,5名独立董事聘用于2002年4月16日和2003年10月13日,这一期间恰好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设置提出具体标准的年份。例如,证监会于2001年8月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1,3独立董事”。显然,TCI。的独立董事仅仅是依证监会的要求而设置,保留了所有原董事会成员,并没有对董事会进行有效的整合。

[8]TCL集团被内部人控制的另一证据是利用闲置资金购买央行票据(见TCL集团直到2004年6月29日公告)。自2004年1月以来,TCL集团利用闲置资金购买央行票据,累计发生额高达32亿元。而决策过程不仅没有经股东大会批准,甚至没有经董事会讨论,仅仅是由TCL集团分管财务的副总裁和总裁批准的。我们查阅TCL集团的公司章程后,发现这是一起违规使用募集资金行为。同时也反映了该公司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未真正建立。

参考文献:

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2007年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事件回顾 岁末年初,如果让我们回顾2007年中国企业危机公关事件的话,就不难发现:与前几年相比,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更多的企业经历了危机公关之痛。从手机、汽车、IT到食品、服饰、超市等行业,众多企业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公关危机。接下来,就让我们从诸多危机公关案例事件中筛选十大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案例,以全面还原2007年中国企业的危机公关现状。(以事件发生先后为序) 1、LG翻新事件 LG翻新事件起源于2006年,在2007年上半年愈演愈烈。2007 年1月,在地下翻新工厂遭曝光后,LG声称背后有人敲诈;2月份 又有媒体曝光工商局封存5台LG疑似翻新空调,随后LG承认更换 部分产品包装;3月,湖南省消费者张洪峰披露了湖南省质量检验 协会的鉴定结果,确认“其购买的五台LG空调都是翻新机器”,5月份张洪峰通过博客再次披露了LG空调的质量问题。LG翻新事件随着全国媒体的不断报道,从LG冰箱翻新、LG 空调翻新到LG彩电翻新,不断有新的猛料被曝光,LG品牌一时陷入了空前的品牌危机。 点评:在系列产品的翻新事件被曝光之后,LG方面躲躲闪闪,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未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再加上广大网友在网络上对LG翻新行为的声讨,其品牌形象与企业声誉大打折扣。由此我们也看出了,作为国际知名品牌的LG在危机公关方面的无知与短视。 2、摩托罗拉手机爆炸事件 2007年6月19日在甘肃金塔县发生了全国首例手机电 池爆炸致死事件,作为问题手机的制造商——摩托罗拉未能 在第一时间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事发大约10天之后, 以推卸事件责任为出发点,将这起爆炸事件的责任归节到了 手机电池身上,同时在没有权威证据的前提下,宣称爆炸元凶非摩托罗拉原装电池。这样一来,使得原本主要因用户在高温条件下的长时间错误用机导致的爆炸事件一波不平一波又起。除了众多媒体与广大公众认清了摩托罗拉推卸事件责任的真面目外,还引发了在广东等多地的手机电池安全检查中的更大被动。 点评:意外事件的发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事企业不能正视问题的存在、不能及时抓住问题发生后的主要矛盾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摩托罗拉在手机爆炸事件发生后的应对策略,让我们看到了知名国际厂商在品牌强大背后危机公关的软肋。

分拆上市介绍及案例分析

分拆上市介绍及案例分析 一、分拆上市涵义 分拆上市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 分拆上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单独上市;狭义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公开招股上市。分拆上市后,原母公司的股东虽然在持股比例和绝对持股数量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分成,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后,母公司将获得超额的投资收益。 二、分拆上市的背景 自2010年4月13日证监会允许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的消息公布以来,初期市场各方主要是基于相关上市公司估值提升的角度出发进行“寻宝”,而此后对于分拆上市的担忧和质疑也屡见不鲜。 从表面来看,分拆上市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为了通过增加创业板股票供应来达到有效抑制市场对于创业板过度炒作的行为,促进市场回归理性。到针对创业板市场所存在着“三高”现象(即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和超募金额高),管理层并未如往常一样采取简单的行政干预手段进行调控,而是进行针对性的调控、引导和规范,如根据市场情况加快或降低扩容节奏;通过《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和《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号——超募资金使用》等相关政策对超募资金用途进行严格规定,通过合理发挥和调动市场自我调节功能,谋求实现新股发行节奏市场化和发行价格市场化的目标。 因此,管理层允许分拆上市的真正意图并不仅仅是为了抑制创业板市场的过度投机,而是有其更深一层的含义:“即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孵化器和扩大相关产业资本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考虑到国内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一方面该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应对国际经济形势

可口可乐危机公关实例剖析

可口可乐危机公关典型性分析: 可口可乐在灭顶之灾中的危机公关 1999年6月初,比利时和法国的一些中小学生饮用美国饮料可口可乐,发生了中毒。一周后,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本国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饮料。 已经拥有113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历史上鲜见的重大危机。 在现代传媒十分发达的今天,企业发生的危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其负面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短时间内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影响,必将引起社会和公众的极大关注。稍有不慎,即对企业形象和品牌信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其无形资产在倾刻之间贬值。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致命的伤害。 一、可口可乐的危机公关从一般市场角度看不具备典型性,原因是时机把握的不好,对于危机公关时间是第一因素,必须充分把握时间,让危机成本降到最底,同时将公关效果达到最好,负面影响降到最底。 二、危机公关是双刃剑,危机公关处理好了,品牌度反而会提升,处理不好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甚至导致企业丧命,中国的危机公关一般来说方法上还不够高明,如秦池酒标王、三株口服液等等,都是危机公关处理不好导致企业丧命,还有就是南京的冠生园,危机公关方法不够导致了企业丧命,品牌崩溃。所以危机公关应该防患于未然,前期应该做好危机公关的准备,甚至是相关模拟场景的假设,不少企业面临危机公关缩手无策,甚至成为了媒介的仇人,方法是绝对不科学的,如果采取人性化处理和科学策略应对,消除影响就是时间问题,相反品牌反而更加深入人心。如杨森是典型的表现,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态度,同时表现了企业实力,更直接的表达了企业文化的理性和人性道德,当然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是肯定的,事情查清后,因为外部原因造成的,反而会获得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品牌认同度会升级。当然由于企业内部原因如产品不过关,是属于违法行为,不属于危机公关是危难公关。可口可乐的危机公关方法是按一般程序走的,但在时间上滞后是第一失误、按一般程序走是第二失误、在公关推进的策略上没有创新突破性,仅仅是资本投入性运行是第三失误,从危机公关本质上讲,是资本营救了企业,方法不够高明。 第三、危机公关应该是主动性公关。主动面队,并积极应对。如可口可乐设立了专线面向社会沟通,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危机公关任何非主动行为都是逃避责任的行为,所以危机公关主动面对,尽快处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积极争取消费者的支持这种公关本身是需要策划的,需要有方法,就象如何消除消费者误解和获得其原谅一样,需要方法,这种方法是需要大企业,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企业都需要探讨的,如肯德基的苏丹红危机公关,虽然事情过去了,但当时并没有主动公关策略,造成了其品牌一定的损失,这中负面影响将成为一个长时期的话题,当然如果是企业内部原因,应该是危难公关事件,非危机公关事件了,消除其影响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投入,再有类似情况出现,其后果不堪设想了。 第四、危机公关可以是广告策略,不少公司特意设立危机公关并广告到市场上,其目的是更体现自己品牌道德,产品优势,当然要把握好度,不能玩火自焚或受到同行业的攻击。我不提倡,并给予好的称呼说是反营销,反什么,反市场是不理性的,反消费者更是行不通的,反同行业更是不明智的。反向策略方法倒是可以用,但要控制好分寸,否则自己也成为反营

2019危机公关成功案例及分析

古语有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交通如此不发达的古代古人尚且能够得出此结论,更别说是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地球村”互联网时代了。 【危机公关】危机公关可以起到亡羊补牢降低企业公关危害的作用,有时候一个很小的产品问题或者是服务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危机公关事件。 企业危机公关的概念,目前并没有一个既定概念,一般认为企业危机公关指的是企业通过有计划地实行一系列相关联的行为,达到减少或者避免危机给公司带来的损害。 危机公关一直是不少企业的痛处,如果危机公关不能处理好,企业危机很有可能被夸大甚至往妖魔化方向发展。 危机公关可以起到亡羊补牢降低企业公关危害的作用,有时候一个很小的产品问题或者是服务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危机公关事件。公关人员有效地处理公关危机对于一个企业的正常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危机来临时刻越能考验一个公司的抗压能力,一个成熟的的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别在此展现。往往一个优秀的企业越是在危机的时刻,越能显示出这个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 危机公关如果处理得当,也有可能成为转机。公关人员在处理危机公关时,如果能迅速做出适当反应,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主

动地以危机事件为契机,可以采取品牌自黑的模式,变好事为坏事,灵活运用网络语言化“危”为“机”,借题发挥的基础上在进行真诚道歉。 这样而言,不但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显示出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 但是企业如果觉得兹事体小,而对投诉事件放任不管,危机雪球就会越滚越大,一件很小的事件就很有可能就演变成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文从危机公关角度分析一下2019年的危机公关事件,希望对大家的公关思维有所启发。 “村里才通网”的奔驰公关 奔驰事件的爆发,对于舆论说,让舆论沸腾的点,往往就是给大品牌贴负面标签的行为。 比如“奔驰漏油”、“店大欺客”、“乱收服务费”。 实际上出瓜群众并不是想要看到奔驰倒下,而是抱着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八卦心理来看待奔驰事件爆发。 奔驰事件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传播力,一是因为奔驰公关能力和其在汽车界的业界地位并不成正比。

案例:TCL集团整体上市分析

案例:TCL集团整体上市分析 内部人控制、整体上市与资源配置效率 ——TCL集团整体上市的案例研究 一、引言 自2003年以来,作为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模式之一的集团整体上市正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为整体上市有利于理清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减少集团内部不公允的关联交易。TCL集团吸收合并其控股上市公司而得以整体上市的金融创新模式更是赢得多方面的好评。但整体上市是否能够改善治理结构,推进国企改革呢?TCL集团管理层以资产授权经营为契机,获得了对公司的控制权,然而其持有的股权并未与控制权相匹配,控制权(control rights)和现金流量权(cash flow rights,通常指获取现金股利的权利)发生了偏离。已有大量的研究(Johnson等,2000;Claessens等,1999;Claessens等,2002)发现,这种两权偏离将导致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对峙,并使小股东财富有被掠夺之虞,小股东所受的损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股权代理成本。当公司管理层同时担任了大股东的角色时,董事会的设置将难以起到监督作用,内部人控制问题与大股东代理问题交织在一起,不但导致小股东利益受损,而且导致全体股东的财富向内部人转移。本章将分析TCL集团整体上市过程中的股东财富效应,以验证股权代理成本问题的存在。 通过TCL集团整体上市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整体上市并没有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目标。因此,在我们探索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过程中,除了上市模式的创新之外,还必须限制内部人和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建立能发挥制衡作用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组织。 二、集团整体上市的历史背景

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作者:————————————————————————————————日期:

2007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岁末年初,如果让我们回顾2007年中国企业危机公关事件的话,就不难发现:与前几年相比,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更多的企业经历了危机公关之痛。从手机、汽车、IT到食品、服饰、超市等行业,众多企业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公关危机。接下来,就让我们从诸多危机公关案例事件中筛选十大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案例,以全面还原2007年中国企业的危机公关现状。(以事件发生先后为序) 1、LG翻新事件 LG翻新事件起源于2006年,在2007年上半年愈演愈烈。2007年1月,在地下翻新工厂遭曝光后,LG声称背后有人敲诈;2月份又有媒体曝光工商局封存5台LG疑似翻新空调,随后LG承认更换部分产品包装;3月,湖南省消费者张洪峰披露了湖南省质量检验协会的鉴定结果,确认“其购买的五台LG空调都是翻新机器”,5月份张洪峰通过博客再次披露了LG空调的质量问题。LG翻新事件随着全国媒体的不断报道,从LG冰箱翻新、LG空调翻新到LG彩电翻新,不断有新的猛料被曝光,LG品牌一时陷入了空前的品牌危机。 点评:在系列产品的翻新事件被曝光之后,LG方面躲躲闪闪,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未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再加上广大网友在网络上对LG翻新行为的声讨,其品牌形象与企业声誉大打折扣。由此我们也看出了,作为国际知名品牌的LG在危机公关方面的无知与短视。 2、摩托罗拉手机爆炸事件 2007年6月19日在甘肃金塔县发生了全国首例手机电池爆炸致死事件,作为问题手机的制造商——摩托罗拉未能在第一时间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事发大约10天之后,以推卸事件责任为出发点,将这起爆炸事件的责任

十大危机公关经典案例回顾

2015年十大危机公关经典案例回顾(一) 核心提示: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危机公关,笔者将拿出2015年最有代表性的10个危机案例,与大家深入分析危机发生的内在逻辑以及应对的策略与方法。案例来自于各行各业,有企业的,有名人的、也有政府的。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大家能够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以及在危机来临时应对的更加游刃有余。 1、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2015年的5月份,网上出现一段时间,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一个男司机在成都街头疯狂殴打一名女司机。大家刚看到那段视频后,什么感受?笔者想大家想到的是愤怒,这个男人怎能这样欺负一个女人,这个男人怎么那么凶残等等. 但大家很快发现,网上的舆论发生了变化。大家转变了愤怒的对象,将矛头指向了女司机,都说打的好,幸好没打死,替我打几下吧等等。男司机被判了8个月后,网上仍然是这种态度,尽管打人的行为是严重触犯刑法的。这里面究竟是什么原因?有人会说,是女司机先有违章,先有过错. 说的没错,女司机确实有过错。被打以后,男司机很快公布了行车记录仪。行车记录仪将完整的过程呈现在公众的面前,大家发现女司机先有违章。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即使女司机先有过错,可不可以不这么被动?就是说,我错了,如果采取危机公关的话,可不可以扭转这被动的局面。这是完全可以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女司机的违章,而是她犯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女司机被打后,送到了医院,在医院接受采访时,她表示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被打,而实质上她知道。公众确认了一个问题,她在撒谎。违章是事实,已经发生了,是改变不了的。能改变的就是应对这个事实的态度。她的撒谎让性质发生了变化。危机处理,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信任,撒谎是破坏信任的最好的办法一旦别人不信任你时,你说的任何一句话、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将不被信任。网友就很生气,对这个女司机进行人肉搜索,搜到了很多信息,比如她在四川乐山违章的记录。她的爸爸很快站出来说,那个是我违章的,不是我女儿违章的。大家怎么回应的?谁违章还重要吗,反正都是一家人,一个德性。她的妈妈很快站出来表示,我女儿之所以违章,是因为要赶到一个地方做公益活动。网友很快回应,难道做公益就要违章吗?!可能确实是她爸爸违章的,可能确实要赶到另外一个地方做公益,但在别人都不信任你的情况下,这些事实都不再重要。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是男司机的公关行为。他除了公布行车记录仪以外,还在看守所第一时间道歉了。危机处理谁先道歉谁先获得大家的原谅。这时女司机仍然不承认自己的问题,网友就更生气了,甚至她过去开房的记录都被搜了出来,很多网友根据开房的时间,将她每个月的大姨妈时间都算了出来。这是何等的被动与讽刺。后来,女司机道歉了。道歉了又能怎样,道歉了仍然不能挽回舆论上这么被动的局面。最后大家想一想,如果女司机不撒谎,坦诚自己一开始的过错,抢在男司机前面,示弱并第一时间道歉,她的局面会是怎样! 核心提示: 危机公关首要的原则就是速度,速度是关键,尤其是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下。陶喆在曝光后九天才开发布会,应对的速度太慢。 2、陶喆出轨事件台湾歌星陶喆出轨,被媒体曝光,好男人的形象瞬间跌倒谷底。为了挽回形象,陶喆进行了危机公关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可是这些危机公关并没有获得大家的认同,反而是“越抹越黑”。陶喆糟糕的危机公关,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其一、应对的速度太慢。危机公关首要的原则就是速度,速度是关键,尤其是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下。陶喆在曝光后九天才开发布会,应对的速度太慢. 其二,应对负面事件,召开发布会传什么颜色的衣服合适?色彩学专家认为,颜色代表一个人的忏悔程度,颜色越深,忏悔的程度就越深。当年陈冠希、老虎伍兹应对桃色事件,召开发布会时,穿的都是深色外套。

上汽集团企业整体上市案例分析

1、引言 1.1选题的背景 中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上证所和深交所的建立为标志,至今也不过20多年的历史,却已经走完发达国家200多年走的路。但是我国股市刚设立的时候,由于规模较小,难以承载大公司上市所带来的压力,并且为解决企业脱困问题,大多数企业都不满足整体上市的条件,因此,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通过将自己的一部分优质资产剥离出来,再通过发行一定数量的流通股实现上市的,即分拆上市。但是,分拆上市存在着许多弊端及诟病:第一,母公司把上市公司当成圈钱的工具,上市公司的资产或剩余利润被母公司通过控股权转移到自己的口袋,这使得上市公司无法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的运作也很难达到规范化。第二,大股东、存续企业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第三,产业链的分割可能会造成机构重叠、人员交叉,同业竞争,不利于生产经营的统筹规划和统一布局,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运作效率。第四,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可由母公司帮助处理。上市公司将富余人员分流,把包袱甩给母公司,在会计处理上制造虚假的财务业绩。因此,在我国,分拆上市成为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企业的整体上市是对于分拆上市而言的。为解决分拆上市的弊端,整体上市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整体上市的优点在于有利于消除上市公司与母公司间的关联交易、违规担保和资金挪用等市场瘤疾,另外,也有利于中小企业和刚起步企业的做大做强,以促进企业发挥集团的产品优势、产业优势与管理优势,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与交易费用。但在企业整体上市的过程中还存在的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企业大规模的整体上市将加重证券市场的扩容压力,同时,大股东也往往利用企业的整体上市来圈钱等种种隐患。本文以上汽集团为例,浅谈企业的整体上市对其关联交易的影响,提出在企业整体上市后,企业应该如何处理关联交易,大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等问题的措施。 1.2选题的意义 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弊端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整体上市后产生的影响,提出如何结合中国国情,使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从而减少关联交易。自证券市场成立出现以来,国家对企业上市都相当重视,而整体上市对公司的业绩、股东权益以及关联交易、挪用资金方面的影响也是极大的,本文通过对上汽集团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企业整体上市后对关联交易的影响,同时也预期提出关于企业整体上市中关联交易的应对措施及相关建议。. 2、企业整体上市对关联交易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简单地说,关联交易是指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关联交易与普通交易之间的重大区别在于前者是发生在具有特定关联关系的当事人之间的交易。由此可见,关联交易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它是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行为;二是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所进行的是交易行为,而不是管理或其他行为。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同业竞争表现为利益相反的关系,而关联交易主体之间不不一定是利益相反的关系,很多情况下是利益共同。但是,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相比,持续的时间较长,潜在的影响人们往往难以客观去评价。此外,法律也对关联交易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其目的在于从外部管制关联企业内部具有消极作用的内部活动与安排的生产关系,以此来保护从属公司、债权人以及子公司少数股东的利益。 对于关联交易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一方面,关联交易会对公司的业绩造成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司的整体上市能够抑制关联交易,从而减少其带来的许多不利影响。对此,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国外的学者Bertrand等人(2002)、Cheung等人(2001)利用实证研

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2007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2008/1/3/07:16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作者:未然 1、LG翻新事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摩托罗拉手机爆炸事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戴尔断货诚信风波.....................................................................................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西门子贿赂丑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森马广告风波.............................................................................................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家乐福群殴、踩踏事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品客、乐事、依云遭遇“标准门”.........................................................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奔驰汽车安全风波.....................................................................................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华为等知名企业辞工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中石油社会责任风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岁末年初,如果让我们回顾2007年中国企业危机公关事件的话,就不难发现:与前几年相比,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更多的企业经历了危机公关之痛。从手机、汽车、IT到食品、服饰、超市等行业,众多企业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公关危机。接下来,就让我们从诸多危机公关案例事件中筛选十大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案例,以全面还原2007年中国企业的危机公关现状。(以事件发生先后为序) 1、LG翻新事件 LG翻新事件起源于2006年,在2007年上半年愈演愈烈。2007年1月,在地下翻新工厂遭曝光后,LG声称背后有人敲诈;2月份又有媒体曝光工商局封存5台LG疑似翻新空调,随后LG承认更换部分产品包装;3月,湖南省消费者张洪峰披露了湖南省质量检验协会的鉴定结果,确认“其购买的五台LG空调都是翻新机器”,5月份张洪峰通过博客再次披露了LG空调的质量问题。LG翻新

最新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整理

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12-7-19 1、UT斯达康行贿事件 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 3、恒源祥商标侵权风波 4、蒋海松“吻别门”事件 5、百度被黑事件 6、谷歌“关闭门” 7、茅台乔洪受贿事件: 8、雪碧“汞毒门” 9、强生召回与商业贿赂案 10、丰田汽车召回案 1、UT斯达康行贿事件: 2009年12月31日,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电信设备制造商UT斯达康公司将支付300万美元罚金来和解其贿赂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一案。据称,UT斯达康为了商业利益,花重金邀请中国电信有关公司官员出国旅游,所到之地包括纽约、拉斯韦加斯和夏威夷,UT斯达康将官员在这些城市的旅游花销作为培训费用入账。 至今,UT斯达康方面尚没有就“行贿事件”做出正面回应。 事件点评: 借助行贿的非正常手段来开展商业活动,UT斯达康的作法既违反了有关法律,也触犯了有关商业道德的底限,受到有关方面的惩罚是很自然的。从危机公关应对的角度来看,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斯达康方面至少有正视问题、做出正面事件回应的勇气,以此来承担事件责任,争取获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度过行贿事件给企业带来的难关。 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 2008年“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引发了国内乳业大地震,直接重创了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初,消失一年多的“三聚氰胺”阴影再次笼罩国内乳品市场。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曝光上海熊猫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乳制品企业相关产品三聚氰胺超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问题产品发出紧急“通缉令”,并在第一时间内收回并销毁了问题奶粉,但却让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再度绷紧。 事件点评: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 时间:2004-04-01 00:00 文字选择:大中小 在2003年里,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经历着诸多考验和危机,比如SARS、洪水。而作为社会重要的经济体——企业也不能例外,从年头至年尾,公关危机持续不断。面对公关危机,有的企业积极应对体现出大家风范,有的则遮遮掩掩欲盖弥彰。其实,危机既包含“危险”也蕴涵着“机遇”。引用著名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关专家奥古斯丁先生的一句话:“每一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公关的精髓。” 鉴于长期浸淫于“危机公关”课题的跟踪和研究,笔者以为很有必要对2003年发生在中国市场上的包括跨国公司和内资企业具有代表意义的危机公关案例加 以汇集和总结。我们试图通过企业与媒体、政府、社区、供应商、经销商、投资者、消费者等因素提炼和分析,并给予评价分值,故而形成本“十大案例”专题。 2003年度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案例一:CECT手机:“中国种的狗”事件 2003年2月,南京的个别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的中电通信CECT928手机屏幕上竟出现一句问候语“Hello Chow”,翻译意思是“你好,中国种的狗”,消费者随即向新闻媒体反映。此事经媒体一曝光,立刻掀起轩然大波,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对民族尊严的伤害,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众多此手机的用户准备向厂家讨个说法。 事件发生当日,中电通信市场总监飞赴南京解决此事,并与首先发现问题的用户取得联系。随即,中电通信公司发表公开声明:1、我公司(中电通信)作为国内重要的手机供应商之一,一直以发展民族企业为己任,公司本着“用户至上的原则”,绝无伤害国内用户民族尊严的想法与行为;2、CECT 928是我公司2002年8月推出的产品,以优异的产品质量、强大的功能、时尚的外观、精湛的工艺、合理的价格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Hello Chow”是该手机产品的问候语,意为“你好,可爱的宠物狗”,是该手机人性化的开机界面;3、本着对国内购买者负责的原则,购机用户如不喜欢该界面,CECT可提供免费软件升级,并公布了售后服务中心的地址和电话。 公关得分:40分 理由及点评: CECT手机“HELLO CHOW”事件出来以后,中电通信市场总监飞赴南京调节此事,并在第一时间与首先发现问题的用户取得联系,这一点表现了中电通信对这个公关危机的重视程度和反应及时性。包括中电通信所发表的公开声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一则非常简单的声明是很难解决问题并令人信服的,由此可见中电通信对这起公关危机的处理是不到位不成功的。笔者认为,中电通信这

整体上市案例分析

集团整体上市案例比较 中国证券市场由于改制、上市模式的特殊性,造成一大批有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上市公司,是通过剥离一部分核心盈利资产包装上市,这种剥离方式造成了上市后缺乏独立性,控股公司操作上市公司业绩、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使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存在巨大的关联交易问题。面对母公司相互依存,上市公司不独立的上市格局,监管当局通过鼓励发行方式的创新,支持具有优质资产的上市公司集团公司整体上市,从而实现改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理清产权关系,减少上市公司与母公司的关联交易的目标。 目前成功实施了集团整体上市的上市公司有TCL集团(000100)和武钢股份(600005)两家上市公司,同时也代表了两种集团上市的模式:TCL集团整体上市比较彻底,运用吸收合并的方式,通过TCL集团首发股票与上市公司TCL通讯的股权换股,TCL集团吸收了A股上市公司TCL通讯实现了整体上市的目标。武钢股份则通过向控股股东武钢集团定向发行股票的方式,收购母公司武钢集团核心盈利资产,从而实现母公司核心资产的上市。相对而言,TCL集团的上市类似于TCL集团首发上市,同时吸收合并下属上市公司TCL通讯;而武钢股份的整体上市模式类似于通过分类增发股票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母公司武钢集团。 一、集团整体上市背景 2003年11月18日,武钢股份发布公告决定拟增发不超过20亿股,其中向第一大股东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集团),定向增发12亿股国有法人股,向社会公众发行的社会公众股数量不超过8亿股,合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0亿元,用于收购“武钢集团”拥有的钢铁主业资产 即原武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根据《武钢股份董事会决议公告》称,截至2003年6月30日,拟收购的资产总额为198.6亿元,净资产为92亿元。拟收购资产2003年上半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1.73%,前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2.10%。根据模拟合并的财务报表,2003年6月底,武钢股份的半年净资产收益率将因此从6.25%上升至9.14%。 武钢股份增发的直接目的,是收购武钢集团的钢铁类主业资产,支付方式是现金(A股筹集资金)+股权(定向增发国有法人股)。此方案创造性地将定向增发国有法人股、增发流通股和收购大股东优质资产相结合,当属全新的金融创

十大知名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精心整理十大知名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在2003年里,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经历着诸多考验和危机,比如SARS、洪水。而作为社会经济体——企业也不能例外,从年头至岁尾,公关危机持续不断。面对公关危机,有的企业积应对体现出大家风范,有的则遮遮掩掩欲盖弥彰。其实,危机既包含“危险”也蕴涵着“机遇”。企危机管理与公关专家奥古斯丁更指出:“ 鉴于长期浸淫于“危机公关” 案例一:CECT手机:“中国种的狗”事件 2003年2 问候语”,消费者随即向新闻媒体反映。此事经 任,本着“用户至上的原则”,绝无伤害国内用户民族尊严的想法与行为;2、CECT 928是2002 8月推出的产品,以性能卓越和价格合理而赢得消费者喜爱。“Hello Chow”是手机问候语,意你好,可爱的宠物狗”,是该手机人性化的开机界面;3、本着对国内购买者负责的原则,购机户如不喜欢该界面,CECT可提供免费软件升级,并公布售后服务中心的地址和电话。 公关得分:40分

理由及点评: CECT手机“HELLO CHOW”事件爆发后,中电通信市场总监即飞赴南京调节,并在第一时间首先发现问题的用户取得联系,表现了中电通信对公关危机的重视程度和反应及时性。包括中通信所发表的公开声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一则非常简单的声明是很难解决问题并令信服的,由此可见中电通信对这起公关危机的处理是不到位不成功的。笔者认为,中电通信危公关不成功之处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中电通信似乎对事件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危机处理过 你好,中种的狗” 样性的,不可能都按照CECT思路理解成“ “本着对国内购买者负责的原则”言下之 动让他们参与到此次危机的处理之中。 案例二:罗氏:“达菲”风波 2月8日,一条令人惊惧的消息在广东以各种形式迅速蔓延——广州出现流行疾病,几家医有数位患者死亡,而且受感染者多是医生。“死亡”让不明真相的人们大为恐慌,谣言四起。9日,氏制药公司召开媒体见面会,声称广东发生的流行疾病可能是禽流感,并告之其产品“达菲”治

包钢股份整体上市案例分析演讲稿

包钢股份整体上市案例分析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们为大家分析包钢股份上市的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目录,我们从整体上市的理论回顾、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和包钢股份及宝钢集团企业介绍这三个方面来为大家介绍。 上节课,上一组同学已经非常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理论,这里就帮助大家简单回顾一下整体上市的理论部分。 一、代理理论与企业整体上市:集团企业整体上市后,母公司和子公司公司合二为一,此时母公司转移上市公司资产、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违规担保和挪用资金等行为自然不复存在,因此整体上市有利于降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代理成本。 二、企业边界理论与企业整体上市:企业边界理论认为企业的边界存在一个嘴最优点,在这一点上企业的效率处于最优状态,在最优点左面,企业没有达到最优边界,可以通过兼并等方法扩大企业边界实现最优。而在最优点右面。企业已经超出了最优边界,就可以通过企业分拆等方法来缩小企业的边界以实现最优。企业边界又分为企业横向边界和企业纵向边界。 企业的横向边界是指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种类。从规模经济来看,企业规模的扩大,就能享受固定成本分摊和专业化生产的模式。从范围经济来看,集团公司上市后,知名度提高,下属公司可以享受集团品牌这个无形资产的范围经济的好处。 整体上市就是集团公司对企业纵向边界的重新优化组合。整体上

市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资产完整性、业务独立性都大为提高,而且是把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转换成了上市公司内部的资源配置,这显然有利于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但当整体上市后因规模扩大带来的组织成本的增加超过了外部交易成本时,也就不宜参与整体上市,而是应该进行收缩性的资本运营。 三、协同效应理论与企业整体上市:协同效应就是指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的统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它是指企业整体上市后竞争力增强,导致净现金流量超过企业整体上市前各项资产预期现金流量之和,或者整体上市后公司业绩比两项资产独立存在时的预期业绩高。协同效应主要包括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 集团公司在实现整体上市后,企业的组织资本、组织经验与管理人员会发生内部流动,这就会产生管理能力的转移,产生管理协同效应。 财务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减少交易成本和形成营销经济性。 减少交易成本从内部来看,可以避免市场中原本存在的交易成本,变外部交易为内部协调;从外部角度看,可以形成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购买经济性,整体上市后的我iye,可通过大批购买和增强讨价还价能力而获得实惠,达到降低采购环节中的交易成本,并最终降低企业成本总额,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整体上市后,良好的商誉和品牌效应还可以带来产品更高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形成营销经济性。

国企整体上市案例分析

国企整体上市案例分析 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模式探索 ——武钢整体上市方案介绍 二零零五年三月 目录 一、武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的创新及意义 二、武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情况概要 三、整体上市方案的设计思路 四、整体上市实现武钢股份跨越式发展 五、我们的体会 一3>. 武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的创新及意义 1、开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的“武钢模式” 该方案是首例上市公司以定向增发和公募增发相结合作为融资手段进行的重大 资产重组。 目前国内的法律法规对于定向发行的方式及操作细则尚无明确规定,定向增发 与公募增发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也仅以个案出现。我们通过对相关法规的研读以及对过往市场类似案例的分析,认为本方案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相吻合,并具备较强的可 操作性,对于实现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该方案被市场称为“武钢模式”。 2、并购方式采取现金支付和“类股权”支付相结合的形式本方案既是上市公司再融资,也是一次“蛇吞象”式的反向收购。武钢股份向集团定向增发股份,而后以定向募集的资金作为支付收购价款的来源之一。形式上,本次收购分作股权融资和现金支付两个步骤;而实质上,武钢股份是以定向增发的股权作为支付手段之一。这种处理既解决了国内并购中支付手段匮乏的问题,又符合国内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相关法规的要求(《上市公司新

股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发行前条所述新股,应当以现金认购方式进行,同股同价”)。 一. 武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的创新及意义 3、实现多方共赢 ——武钢集团实现钢铁主业整体上市,集团的净资产得以增值,融资平台得以拓展和完善。 ——流通股股东的权益得到维护,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大幅度增加。股东大会上25 家机构投资者联名提交的倡议书高度评价增发方案,为国内资本市场首例。 ——上市公司的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深沪十大上市公司之一,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盈利能力得以提升,产品品种丰富,公司治理进一步规范。 ——监管部门:金融创新活跃市场,同时上市公司的资产业务更加完整,与大股东的关系得到进一步规范。 一. 武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的创新及意义(续) 4、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武钢股份本次增发募集资金总量89.99 亿元,是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上最大的增发,同时也是目前已经完成的规模最大的再融资项目。 本次发行吸引了大量的资金申购,发行情况良好:网上、网下共冻结资金427.39 亿元;在扣除原社会公众股股东行使优先认购权的获售股份后,本次比例配售发行的认购倍数为9.4749 倍。大规模融资得到市场的认同,为证券市场的充分发挥投融资功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二、武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情况概要 二、武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情况概要 1、武钢集团、武钢股份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最新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整理

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1、UT斯达康行贿事件: 2009年12月31日,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电信设备制造商UT 斯达康公司将支付300万美元罚金来和解其贿赂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一案。据称,UT斯达康为了商业利益,花重金邀请中国电信有关公司官员出国旅游,所到之地包括纽约、拉斯韦加斯和夏威夷,UT斯达康将官员在这些城市的旅游花销作为培训费用入账。 至今,UT斯达康方面尚没有就“行贿事件”做出正面回应。 事件点评: 借助行贿的非正常手段来开展商业活动,UT斯达康的作法既违反了有关法律,也触犯了有关商业道德的底限,受到有关方面的惩罚是很自然的。从危机公关应对的角度来看,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斯达康方面至少有正视问题、做出正面事件回应的勇气,以此来承担事件责任,争取获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度过行贿事件给企业带来的难关。 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 2008年“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引发了国内乳业大地震,直接重创了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初,消失一年多的“三聚氰胺”阴影再次笼罩国内乳品市场。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曝光上海熊猫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乳制品企业相关产品三聚氰胺超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问题产品发出紧急“通缉令”,并在第一时间内收回并销毁了问题奶粉,但却让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再度绷紧。 事件点评: 受08年行业事件的影响,现在网上洋奶粉热销,而中国乳业复苏难,谁知眼下,曾经影响众多孩子健康的三聚氰胺却又死灰复燃,这种现象不得不引发企业的深思。中国乳业正处在复苏阶段,“毒奶粉”却重出江湖。企业为了盲目追求利润,不顾社会责任,拿孩子的健康乃至性命为儿戏。在利润诱惑面前,将所以法律与道德准则抛之脑后,由此带来的一切严重后果,有关企业纯属纠由自取。 3、恒源祥商标侵权风波: 在两年前的奥运年春节期间,因十二生肖广告倍受质疑的恒源祥,眼下又受困于“羊”商标。2009年8月,该商标专用人发现,恒源祥擅自在部分T恤、衬衣等服装上印有“羊”商标,遂于当年11月,将恒源祥起诉至法院索赔上千万元。恒源祥则指责对方恶意抢注,反诉对方侵犯著作权,并向国家工商总局提起商标异议,1月4日,恒源祥集团副总陈忠伟

最新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整理(同名15197)

最新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整理(同名15197)

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1、UT斯达康行贿事件: 2009年12月31日,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电信设备制造商UT斯达康公司将支付300万美元罚金来和解其贿赂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一案。据称,UT斯达康为了商业利益,花重金邀请中国电信有关公司官员出国旅游,所到之地包括纽约、拉斯韦加斯和夏威夷,UT斯达康将官员在这些城市的旅游花销作为培训费用入账。 至今,UT斯达康方面尚没有就“行贿事件”做出正面回应。 事件点评: 借助行贿的非正常手段来开展商业活动,UT斯达康的作法既违反了有关法律,也触犯了有关商业道德的底限,受到有关方面的惩罚是很自然的。从危机公关应对的角度来看,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斯达康方面至少有正视问题、做出正面事件回应的勇气,以此来承担事

件责任,争取获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度过行贿事件给企业带来的难关。 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 2008年“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引发了国内乳业大地震,直接重创了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初,消失一年多的“三聚氰胺”阴影再次笼罩国内乳品市场。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曝光上海熊猫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乳制品企业相关产品三聚氰胺超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问题产品发出紧急“通缉令”,并在第一时间内收回并销毁了问题奶粉,但却让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再度绷紧。 事件点评: 受08年行业事件的影响,现在网上洋奶粉热销,而中国乳业复苏难,谁知眼下,曾经影响众多孩子健康的三聚氰胺却又死灰复燃,这种现象不得不引发企业的深思。中国乳业正处在复苏阶段,“毒奶粉”却重出江湖。企业为了盲目追求利润,不顾社会责任,拿孩子的健康乃至性

17年经典公关案例分析打印版

周杰伦怒斥公安,央视点赞危机公关 2014级思政2版黄志灵学号:201413010224 一、案例简介 4月30日晚,在周杰伦西安个人演唱会现场,一名公安把粉丝的灯牌丢掉,这个举动被台上的周杰伦看到了,周杰伦当众怒斥公安“滚出去”。 事后,当得知安保人员之所以将歌迷灯牌丢掉是因为前排歌迷灯牌挡住了后排歌迷的视线,安保人员是为保护更多歌迷的利益才上前阻止。周杰伦第一时间通过公司官方微博以及演唱会主办方等公开渠道向这位安保人员道歉。 第二步,文字道歉之后,周杰伦录制了一段道歉的视频,并亲自到安保指挥部,向演唱会期间执勤的安保人员表示感谢,同时当面向这位安保人员道歉并取得原谅。及时、得当、有诚意,这样的危机公关,帮助周杰伦成功挽回个人品牌声誉。就连央视之后也点赞周杰伦的态度和做法。 二、案例成功原因分析 (一)保证信息及时性 危机很容易使人产生害怕或恐惧心理,因此保证信息及时性,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情况,对危机公关至关重要。 对于这次的公关案件的处理,其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及时对事件做出适当的反映。很明显,在这次公关事件中,周杰伦第一时间通过过微博以及演唱会主办方等公开渠道向公关事件的当事人保安道歉。这充分说明了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对于处理公关案件的重要性。同时也能通过周杰伦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发布消息,我们也感受到了一个充分运用网络对于有效及时安发布消息的重要性。

(二)保证受众的知情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话语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当危机发生时,所有危机受众都有权利参与到与之切身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危机公关的目的不应该是转移受众的视线,而是应该告诉受众真相,使他们能够参与到危机管理的工作中来,表现出积极合作的态度。 对于这次的公关案件的处理,其成功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保证了受众的知情权,周杰伦通过公司官方微博以及演唱会主办方等公开渠道向当事人保安道歉,一是保证了当事人保安、粉丝及其他公众的知情权,说明了事实,二是传达了一个信息,周杰伦的真诚,一定程度的减少了这次公关危机带来的伤害。 (三)保持坦诚的态度 始终保持坦诚的态度,面对危机不逃避,敢于承担责任,就容易取得受众的信任和谅解。危机公关的首要目的也就在于此,保持坦诚是保证危机公关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 因为周杰伦在处理其危机公关上的及时、坦诚和与受众的有效沟通,央视也为他的态度和行为点赞。可以说,周杰伦因祸得福,这次危机公关,非但没有使周杰伦的个人信誉收到严重损坏,反而赢得了公众的“知错能改”的态度的认可,真可谓“因祸得福” 三、案例小结 通过周杰伦的这次公关的成功处理,我初步意识到了公关的重要性。21世纪的世界,日新月异,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发复杂。一个人想要有良好的发展,不可能只是埋头苦干,默默修身,必须要学会与人交流合作,而适当的公关能为我们的发展和人际交往提供科学指导。公关对于个人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加强个人公共关系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的大系统,社会的每个组织都必然与别的组织和群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