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一个简单的客户机服务器程序的实现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课程实验报告题目: IP网络中的TCP-UDP通信实验学院通达学院学生姓名王伟慧班级学号 10005002指导教师王珺开课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日期 2013.5一,实验目的了解局域网TCP消息通信过程的机制;1,了解局域网UDP消息通信过程的特点;2,熟悉最简单的Socket类的操作和使用;3,实现字符串通信、文件(ASCII文件)传输、Socket局域网电话的实现;二实验设备及软件环境答:一台或两台装有VC++的带有网卡的PC机(或工控机)。
服务器端10.10.9.210.10.9.3710.10.9.1510.10.9.1三实验步骤内容一:基于TCP协议的Socket消息发送和接收说明:事例程序包括“TCP聊天服务器”与“TCP聊天客户端”。
1,运行示例程序“TCP聊天服务器”设置端口号:1001,2,点击“服务器开启服务”3,运行示例程序“TCP聊天客户端”,设置端口号一定要与“TCP聊天服务器”设置的一致。
如果在同一台机器上运行,输入服务器IP地址:127.0.0.1,如果不在同一台机器上,输入局域网上服务器所在机器的IP地址(当然首先确保局域网通畅)4,点击“连接”在客户端输入文字消息,可以看到服务器端能显示出客户机的名称、IP地址、以及通过Socket消息发送过来的文字内容。
内容二,基于UDP的SOCKET消息1,(必须是在两台机器上,说明书上示意为10.10.9.37和10.10.9.15两个IP 地址)均运行程序“UDP客户端”,运行界面如图1.5,注意此时已经没有明确的“服务器”“客户端”之说,“服务器名”输入对端IP地址,端口号必须一致。
2,分别点击“打开端口”,连接上服务器后,可以互发消息四.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TCP通信UDP通信五.实验体会实验过程中,虽然有很多的困难,但经过老师和同学的知道,最终都顺利解决了,实验之后,对TCP、UDP的通信连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增长了有关通信技术方面的知识,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六电子邮件收发及客户端软件配置【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传输信息的方法,熟练使用基于Web的电子邮件的收发,并掌握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的配置方法及其基本应用。
【实验内容】1.Web电子邮件的收发。
2.配置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和Foxmail)。
3.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的基本应用。
【预备知识】(一)电子邮件基础知识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又称E-mail,它是用户或用户组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发信息的服务。
用户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发送或接收文字、图像和语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目前电子邮件已成为网络用户之间快速、简便、可靠且成本低廉的现代通信手段,也是Internet 上使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服务之一。
1.电子邮箱电子邮箱由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机构为用户建立,在邮件服务器上建一个用户帐号并为用户开辟一个存储空间,又称E-mail地址。
E-mail地址格式为:用户名@邮件服务器主机名。
例如:zhujun@。
2.电子邮件工作原理电子邮件与普通邮件有类似的地方,发信者注明收件人的E-mail地址,发送方服务器把邮件传到收件方服务器,收件方服务器再把邮件发到收件人的邮箱中。
如图6-1所示。
图6-1 电子邮件收发示意图在电子邮件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收发邮件一般是双向的,即发件人和收件人、发件服务器和收件服务器的角色是相互转换的。
电子邮件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见图6-2):z MUA(Mail User Agent):邮件用户代理,帮助用户读写邮件。
z MTA(Mail Transport Agent):邮件传输代理,负责把邮件由一个服务器传到另一个服务器。
1z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发送邮件使用的协议。
z POP(Post Office Protocol):邮局协议,接收邮件使用的协议。
目录1.实验一网络通信安全1.1实验目的-------------------------------------------31.2实验内容-------------------------------------------31.3相关知识-------------------------------------------31.4实验设计-------------------------------------------51.5实验成果-------------------------------------------71.6实验小结-------------------------------------------9 2.实验二网络攻防2.1实验目的------------------------------------------102.2实验内容------------------------------------------102.3实验原理------------------------------------------102.4实验步骤------------------------------------------102.5实验小结------------------------------------------14 3.实验三Web服务器配置3.1实验目的------------------------------------------153.2实验要求------------------------------------------153.3实验内容------------------------------------------153.4实验小结------------------------------------------29 4.实验四信息系统安全4.1实验目的------------------------------------------304.2实验内容------------------------------------------304.3实验设计------------------------------------------304.4实验成果------------------------------------------314.5实验小结------------------------------------------34实验一网络通信安全1.1实验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密码学在通信安全中的具体应用。
c 网络编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套接字编程的基础知识。
2. 学会使用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如Python)进行网络编程,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3. 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如TCP/IP协议,并能在实际编程中正确运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编写网络程序的能力,能根据需求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网络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网络通信中的异常处理、数据传输优化等。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项目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网络编程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编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编程习惯,注重代码规范和优化,提高代码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技术和新方法,为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实际编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网络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网络技术人才的素质。
和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围绕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网络编程基本概念:介绍网络编程的目的、意义和基本原理,如IP地址、端口号、网络协议等,为学生打下网络编程的基础。
2. 套接字编程:详细讲解套接字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TCP和UDP协议的套接字编程,以及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过程。
3. 编程语言实践:以Python语言为例,教授学生如何利用套接字库进行网络编程,实现简单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程序。
4. 网络协议原理:介绍TCP/IP协议栈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IP、TCP、UDP 等协议的工作机制。
5. 网络编程实例分析:分析经典网络编程案例,如聊天室、文件传输等,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场景。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JSP程序设计年级: 2010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地点:管理学院综合实验室学年至学年度第学期第一章 JSP简介实验 Tomcat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怎样设置Web服务目录、怎样访问Web服务目录下的JSP 页面、怎样修改Tomcat服务器的端口号。
二、实验要求1、将下载的apache-tomcat-6.0.13.zip解压到硬盘某个分区,比如D。
2、在硬盘分区D下新建一个目录,名字为student,见stuent设置为Web服务目录,并为该Web服务目录指定名字为good的虚拟目录。
3、修改端口号为5678.在server.xml文件中找到修改端口号的部分,将端口号修改为5678.4、启动Tomcat服务器。
5、用文本编辑器编写一个简单的JSP页面biao.jsp,并保存到Web服务目录student中。
6、用浏览器访问Web服务目录student中的jsp页面biao.jsp。
三、实验内容1、Tomcat安装成功并运行2、编码实现乘法表3.代码四、实验结果biao.jsp页面五、实验结果分析1、默认的端口号为8080,若修改,在conf目录下的server.xml文件中修改端口号。
2、设置虚拟目录。
在conf目录下的server.xml中</Host>前加入:<Context path=”/**” docBase=”路径” debug=”0” reloadable=”true/”>3、Tomcat服务器必须保持启动。
第二章 JSP页面与JSP标记实验1 JSP页面的基本结构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怎样在JSP页面中使用成员变量,怎样使用Java程序片、Java表达式。
二、实验要求本实验将用户输入的单词按字典顺序。
需要编写两个JSP页面,名字分别为inputWord.jsp和showDictionary.jsp。
武汉大学本科综合实验报告(II)基于Hostlink通信协议的OPC服务器开发院(系)名称:动力与机械学院专业名称:自动化系学生姓名:王媛媛指导教师:张世荣副教授目录基于Hostlink通信协议的OPC服务器开发 (1)目录 (1)摘要 (2)第1章实验原理及开发流程 (2)第2章详细的设计说明 (3)2.1.1 NET框架介绍 (5)第3章程序设计 (14)3.2基于Hostlink通信协议的数据传输实现 (15)3.2.1串口参数设置及串口通信实现 (15)第6章实验总结 (23)摘要本实验对欧姆龙CQM1H系列PLC 的HostLink 通信协议进行了介绍, 并提出了使用C# 利用Visual Studio 2010 中的SerialPort控件实现PLC 与上位机通信的方法,并给出了实现通信的具体步骤以及优化的通信方案。
鉴于PLC 的人机交互性太差,而计算机具有良好的用户交互界面,所以在此基础上开发OPC服务器,以便在组态王作为客户端能够实时的显示和回写PLC中的数据信息。
关键词:OmronPLC 、串口通信、Hostlink协议、C#、OPC服务器、多线程。
第1章实验背景和原理1.1实验背景PLC是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由于可靠性高、适应性好、抗干扰能力优、接口功能强、编程简单、直观以及模块化结构、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工业控制领域中,作为一种稳定可靠的控制器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它也有自身的一些缺点,即数据的计算处理和管理能力较弱,不能给用户提供良好的界面等。
而计算机恰好能弥~bPLC的不足,它不但有很强的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而且能给用户提供非常美观而又易于操作的界面。
将PLC与计算机结合,可使系统达到既能及时地采集、存储数据,又可处理和使用好数据,两者结合的关键是PLC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本实验以欧姆龙公司的CQM1H-CPU21型号的PLC为例,用C#语言设计基于HostLink协议的PLC与计算机的通信程序。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工业等领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物联网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我们开展了本次仿真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物联网系统,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和通信协议。
2. 掌握传感器、网关、服务器等设备的功能和应用。
3. 熟悉MQTT协议的使用,实现设备的远程通信。
4.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物联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系统搭建:搭建一个简单的物联网系统,包括传感器、网关、服务器和客户端。
2. 数据采集:使用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3. 数据传输:通过网关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服务器。
4. 数据处理: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客户端。
5. 远程控制:客户端通过互联网远程控制设备,如开关灯光、调节温度等。
四、实验设备1. 硬件设备:- 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 网关:LoRa网关、Wi-Fi网关等。
- 服务器:PC或虚拟机。
- 客户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2. 软件设备:- 开发环境:Python、Java、C等。
- MQTT客户端:MQTT.fx、MQTT.js等。
- 服务器软件:MQTT服务器、数据库等。
五、实验步骤1. 系统搭建:- 将传感器连接到网关,确保数据采集正常。
- 将网关连接到服务器,实现数据传输。
- 在服务器上搭建MQTT服务器,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2. 数据采集:- 使用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 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关发送到服务器。
3. 数据传输:- 使用MQTT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设置MQTT主题,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4. 数据处理:- 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软件工程系《JSP应用技术》实验指导书专业班级:软件11-1、2指导教师:朱亚玲实验一 JSP开发环境的搭建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Tomcat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为后续实验做好准备工作;2.掌握Web服务目录的设置;3.熟练掌握Web服务目录下JSP页面的访问;4.掌握Tomcat服务器端口号的修改。
二、实验环境与地点PC机一台:JDK6.0+Tomcat6.0+编辑器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Tomcat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1)下载jdk6.0进行安装,同时配置系统变量PATH与CLASSPATH。
(2)下载Tomcat6.0,将其安装到硬盘的某个分区,如D:\。
2.Web服务目录的设置;(1)在D:\下新建一个目录,名称为student,将student目录设置为Web服务目录,并为该Web 服务目录指定名字为friend的虚拟目录。
打开Tomcat目录中conf文件夹里的文件,找到出现</Host>的部分。
然后在</Host>的前面加入:<Context path=" " docBase=" " debug=0 reloadable="true" /> (2)修改端口号为9999。
在文件中找到修改端口号部分,默认端口修改为9999。
(3)启动Tomcat服务器。
如果已经启动,应该,并重新启动。
3.JSP页面的访问;(1)使用“记事本”编写一个简单的JSP页面,文件名用自己的姓名拼音命名(如张三:zhangSan.jsp),文件名是,并保存到Web服务目录student中。
(2)打开上一步建立的JSP页面进行编辑,使其页面运行起来时显示你的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3)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Tomcat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通过虚拟目录friend访问Web服务目录student中第2步编辑后的JSP页面,访问路径是:。
最全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1IMS)详解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1IMS),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实验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也就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的管理思想有机结合,利用数据处理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宽带传输网络技术、自动化仪器分析技术,来对实验室的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等进行全方位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以满足实验室管理上的各种目标(计划、控制、执行)。
分类按功能,1IMS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纯粹数据管理型,这类的1IMS软件主要功能一般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存贮、处理、数理统计分析、数据合格与否的自动判定、输出与发布、报表管理、网络管理等模块。
但其功能单一,容易实现。
第二类是实验室全面管理型,除了具有第一类的功能外,还增加了以下管理职能:样品管理、资源(材料、设备、备品备件、固定资产管理等)管理、事务(如工作量统计与工资奖金管理、文件资料和档案管理)管理等模块,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实验室综合管理体系和检验工作质量监控体系。
其功能比较全面,除了能够实现对检验数据严格管理和控制外,还能够满足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要求;网络结构相应要复杂一些,实现起来要困难一些,投资比较大,而且往往需要专业单位与实验室合作开发设计。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对象是实验室管理活动中信息的规律以及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辅助管理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实现信息处理的全过程。
具体来说,包括四方面内容:1、信息需求的研究;2、信息流动过程与信息量的研究;3、11MS 的结构研究;4、主要设计工具的研究。
1IMS与管理软件1IMS作为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它有着和ERP、MIS之类管理软件的共性,如它是通过现代管理模式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或单位合理、系统地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经济效益。
但其也与企业管理软件存在着差异,首先,1IMS作为实验室的管理软件,它是有标准可以遵循的。
目录1 引言 (1)2 FTP简介 (1)2.1 FTP简介 (1)2.2 FTP工作原理 (1)3 系统分析及配置 (2)3.1 Ftp客户端设计思想 (2)3.2服务端配置-操作系统IIS安装 (3)4 FTP客户端概要设计 (5)4.1系统模块 (5)4.2系统功能 (5)4.3主要数据结构分析 (5)4.4程序界面设计 (6)5 详细设计及主要代码 (7)5.1设置列表控件的风格 (7)5.2对话框初始化 (8)5.3实现客户端连接到FTP服务器 (8)5.4列出FTP服务器目录 (9)5.5退出FTP服务器 (11)6 测试运行 (12)6.1登陆界面 (12)6.2列出服务器目录 (12)6.3退出服务器 (12)7总结 (12)参考文献 (13)1 引言FTP是Internet上用来传送文件的协议,它是为了我们能够在Internet上互相转送文件而制定的文件转送标准,规定了Internet上文件如何传送,通过FTP协议,我们可以跟Internet 上的FTP服务器进行文件上传或下载。
本实验以实现一个简单的FTP客户端为目标,实验目的是:1)熟悉网络应用层的传输协议,增强对FTP协议的了解;2)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编程能力;3)掌握vc和提高对MFC界面制作能力。
本次试验的要求如下:1)要求实现的程序为图形化界面,可以输入FTP服务的相关信息(包括IP地址、用户名与密码),输出交互过程中的FTP命令与响应信息,以及从FTP服务器的根目录获得的文件(或目录)列表。
2)要求遵循RFC959的相关FTP协议规定。
只要求实现USER、PASS、PASV、LIST 和QUIT命令。
点击Connect按钮,实现USER与PASS命令;点击LIST按钮,实现PASV 与LIST命令;点击Quit按钮,实现QUIT命令。
3)要求有良好的编程规范与注释信息。
4)要求有详细的说明文档,包括程序的设计思想、工作流程、关键问题等。
基于Packet Tracer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软件,设计并实现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提高网络模拟和调试的能力,培养网络设计和故障排除的技能。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局域网设计与配置通过使用Packet Tracer软件,设计并配置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包括交换机、路由器、PC等设备,学习基本的网络设备配置和交换机端口的配置方法,理解VLAN和子网的概念,了解数据包的转发和交换过程。
2. 实验二:跨网段通信与路由配置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多个局域网连接起来,通过路由器实现跨网段通信。
学习路由器的配置和路由表的设置方法,掌握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原理,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数据传输。
3. 实验三:网络安全与ACL配置学习如何使用ACL(访问控制列表)来保护网络安全,了解ACL的基本概念和配置方法,通过实验模拟网络攻击和防御的过程,加深对网络安全的理解。
4. 实验四:静态路由配置学习如何配置和管理静态路由,了解静态路由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由通信,加深对路由表和路由选择算法的理解。
5. 实验五: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学习不同的动态路由协议(如RIP、OSPF、EIGRP)的配置和工作原理,了解动态路由协议之间的区别和选择原则,实现动态路由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调整。
6. 实验六:网络虚拟化与VLAN配置学习如何使用VLAN技术实现网络虚拟化,在一个物理网络中实现多个逻辑网络的隔离和划分,了解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和隔离原理,实现VLAN的配置和管理。
7. 实验七:无线网络配置学习如何配置和管理无线网络,包括无线AP(接入点)、无线客户端、无线安全和加密等技术,了解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实现无线网络的配置和调试。
8. 实验八:故障排除与网络监控通过模拟网络中常见的故障场景,学习如何进行故障排除和网络监控,掌握网络故障排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网络维护和调试的能力。
https网站的建立和原理
首先在正常情况下,即:服务器端在http下建立一个简单的网页,测试客户机能否访问。
以下是服务器做的事情。
一、打开c:\windows\ 注意:一般情况下,网站的文件默认就在这个目录。
二、打开记事本,输入:“实验网站,欢迎光临!”,保存到C:\Inetpub\wwwroot 目录中,并改名为:defaulet.htm,因为这个是windows网站默认的首页。
三、IIS设置:
四、客户端输入:http://服务器端的IP地址,正常情况下可以看到这个网页的内容。
截图:
上面的实验说明我们已经在http方式下建好了网站,因为我们可以正常访问。
https网站也要在http网站的基础上,完成上面的过程,我们就可以开始书上251的内容了:。
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配置与管理7.1 II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IIS 6.0和Windows Server 2003在网络应用服务器的管理、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与可扩展性方面提供了许多新的功能,增强了网络应用的开发与国际性支持,同时提供了可靠的、高效的、完整的网络服务器解决方案。
本节对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互联网信息服务器)服务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WWW服务和FTP服务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
7.1.1 IIS服务概述IIS是一种Web网页服务组件。
它是微软公司主推的服务器,最新的版本是Windows Server 2003里面包含的IIS 6.0。
IIS支持HTTP协议、FTP协议以及SMTP协议等。
IIS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支持活动服务器网页(Active Server Pages,ASP)。
自从IIS 3.0版本以后引入了ASP,就可以很容易地发布动态Web网页内容和开发基于Web网页的应用程序。
对于诸如VBScript、JavaScript等开发的软件,或者由Visual Basic、Java、Visual C++等开发的系统,以及现有的公用网关接口(Common Gateway Interface,CGI)和WinCGI 脚本开发的应用程序,IIS都提供强大的本地支持。
7.1.2 WWW服务工作原理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是一个基于超文本(Hypertext)方式的信息查询工具,其最大特点是拥有非常友善的图形界面、非常简单的操作方法以及图文并茂的显示方式。
WWW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在客户端,WWW系统通过Netscape Navigator 或者Internet Explorer等工具软件提供了查阅超文本的方便手段。
在服务器端,定义了一种组织多媒体文件的标准——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按HTML格式储存的文件被称作超文本文件。
实验一、一个简单的客户机/服务器程序的实现
一、参考程序
客户端: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WSADATA wsaData;
WSAStartup(MAKEWORD(2,2),&wsaData);
SOCKET connSock=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SOCKADDR_IN servAddr;
char buf[11];
servAddr.sin_family=AF_INET;
servAddr.sin_port=htons(9878);
servAddr.sin_addr.s_addr=inet_addr("127.0.0.1");
connect(connSock,(SOCKADDR*)&servAddr,sizeof(SOCKADDR_IN));
recv(connSock,buf,11,0);
printf("%s",buf);
getchar();
}
服务器端: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include
void main()
{
WSADATA wsaData;
WSAStartup(MAKEWORD(2,2),&wsaData);
SOCKET servSock,cliSock;
SOCKADDR_IN servAddr;
servAddr.sin_family=AF_INET;
servAddr.sin_port=htons(9878);
servAddr.sin_addr.s_addr=htonl(INADDR_ANY);
servSock=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bind(servSock,(SOCKADDR*)&servAddr,sizeof(SOCKADDR_IN));
listen(servSock,5);
while(true)
{
cliSock=accept(servSock,NULL,NULL);
send(cliSock,"hello world",12,0);
}
}
二、实验要求
1. 读懂参考程序,说明客户机/服务器的地址定位、while(true)的作用等
2. 调试参考程序,打印运行结果
3. (合理)调整客户机/服务器的端口,检查可行性
4. 改服务器的输送字符为控制台输入方法(用gets函数)
5. 将客户机/服务器分开运行(客户机用本机地址运行,服务器安装到另一
台机器上)多客户同时访问服务器,说明运行结果
6. 说明并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7. 按以上要求完成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