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67.71 KB
- 文档页数:11
TCP和UDP客户端及服务器端实验报告一、原理1.基于TCP协议的服务器端程序流程:1)创建套接字(socket)2)绑定套接字(bind)3)将套接字设为监听,准备接收客户请求(listen)4)等待客户请求的到来,当请求到来后,接受请求,返回一个对应于此次连接的套接字(accept)5)用返回的套接字与客户端进行通信(send/recv)6)返回,等待另一客户请求7)关闭套接字2.基于TCP协议的客户端程序流程1)创建套接字(socket)2)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connect)3)和服务器端进行通信(send/recv)4)关闭套接字在服务器端调用accept函数时,程序就会等待客户端调用connect函数发出连接请求,然后接收请求,于是双方就建立了连接,之后,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就可以利用send和recv函数进行通信了。
3.基于UDP的服务器端编写1)创建套接字(socket)2)绑定(bind)3)等待接收数据(recvfrom)4)关闭套接字4.基于UDP的客户端编写1)创建套接字(socket)2)向服务器发送数据(sendto)3)关闭套接字在所有的套接字编程中第一步都是加载套接字库(WSAStartup)对于每一个WSAStartup函数的成功调用,在最后都要对应一个WSACleanUp调用。
TCP代码实现:首先要建两个工程,不妨设为tcpsrv和tcpclient,分别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tcpsrv.cpp//TCP server//listen port 9102//receive string and display it//Visual C++ 6.0#include <stdio.h>#include <winsock2.h>#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define BUFLEN 1024int main(){SOCKET serversoc;SOCKET clientsoc;SOCKADDR_IN serveraddr;SOCKADDR_IN clientaddr;char buf[BUFLEN];int len;WSADATA wsa;WSAStartup(MAKEWORD(1,1),&wsa);//initial Ws2_32.dll by a processif((serversoc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 0)//create a tcp socket {printf("Create socket fail!\n");return -1;}serveraddr.sin_family = AF_INET;serveraddr.sin_port = htons(9102);serveraddr.sin_addr.S_un.S_addr = htonl(INADDR_ANY);if(bind(serversoc, (SOCKADDR *)&serveraddr, sizeof(serveraddr)) != 0){printf("Bind fail!\n");return -1;}//start listen, maximum length of the queue of pending connections is 1printf("Start listen...\n");if(listen(serversoc, 1) != 0){printf("Listen fail!\n");return -1;}len = sizeof(SOCKADDR_IN);//waiting for connectingif((clientsoc = accept(serversoc, (SOCKADDR *)&clientaddr, &len))<=0) {printf("Accept fail!\n");return -1;}printf("Connected\n");while(1){//waiting for data receiveif(recv(clientsoc, buf, BUFLEN, 0) <= 0){//some error occurprintf("Close connection\n");closesocket(clientsoc);break;}printf("%s\n",buf);}WSACleanup(); //clean up Ws2_32.dllreturn 0;}相应的客户端程序,tcpclient.cpp//TCP client//client send string to server//Visual C++ 6.0#include <stdio.h>#include <winsock2.h>#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int main(){SOCKET soc;SOCKADDR_IN serveraddr;SOCKADDR_IN clientaddr;unsigned char buf[1024];WSADATA wsa;WSAStartup(MAKEWORD(1,1),&wsa);//initial Ws2_32.dll by a processif((soc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 0)//create a tcp socket {printf("Create socket fail!\n");return -1;}serveraddr.sin_family = AF_INET;serveraddr.sin_port = htons(9102);server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127.0.0.1");//connect to serverprintf("Try to connect...\n");if(connect(soc, (SOCKADDR *)&serveraddr, sizeof(serveraddr)) != 0){printf("Connect fail!\n");return -1;}printf("Connected\n");while(1){scanf("%s", buf);//send to serverif(send(soc, buf, strlen(buf)+1, 0)<=0){printf("Error!\n");}}WSACleanup(); //clean up Ws2_32.dllreturn 0;}UDP服务器端://UDP server//listen port 9102//receive string and display it//Visual C++ 6.0#include <stdio.h>#include <winsock2.h>#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define BUFLEN 1024int main(void){SOCKET soc;SOCKADDR_IN addr;char buf[BUFLEN];int len;WSADATA wsa;WSAStartup(MAKEWORD(1,1),&wsa);//initial Ws2_32.dll by a process memset(&addr, 0, sizeof(addr));if((soc = socket(AF_INET,SOCK_DGRAM,0)) <= 0){printf("Create socket fail!\n");return -1;}addr.sin_family = AF_INET;addr.sin_port = htons(9102);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if(bind(soc,(struct sockaddr *)&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0){printf("Bind fail!\n");return -1;}len = sizeof(addr);printf("start listen...\n");while(1) {recvfrom(soc, buf, BUFLEN, 0,(struct sockaddr*)&addr, &len);printf("%s\n",buf);}WSACleanup(); //关闭return 0;}客户端://UDP client//client send string to server//Visual C++ 6.0#include <stdio.h>#include <winsock2.h>#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define BUFLEN 1024int main(void){SOCKET soc;SOCKADDR_IN addr;unsigned char buf[BUFLEN];WSADATA wsa;WSAStartup(MAKEWORD(2,2),&wsa);//initial Ws2_32.dll by a processmemset(&addr, 0, sizeof(addr));if((soc = socket(AF_INET,SOCK_DGRAM,0)) <= 0){printf("Create socket fail!\n");return -1;}addr.sin_family = AF_INET;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27.0.0.1");addr.sin_port = htons(9102);bind(soc,(struct sockaddr *)&addr,sizeof(addr));while(1) {scanf("%s", buf);sendto(soc, buf, strlen(buf)+1, 0, (struct sockaddr *)&addr, sizeof(addr));}WSACleanup();//clean up Ws2_32.dllreturn 0;}。
一.简单Web Server实现1.引言1.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熟悉Web Server的安装和配置过程,进一步理解其工作原理。
1.2 介绍WEB服务器也称为WWW(WORLD WIDE WEB)服务器,主要功能是提供网上信息浏览服务。
WWW 是Internet 的多媒体信息查询工具,是Internet 上近年才发展起来的服务,也是发展最快和目前用的最广泛的服务。
正是因为有了WWW工具,才使得近年来Internet 迅速发展,且用户数量飞速增长。
2.任务概述2.1实验目标实现一个Web Server的基本功能,用户通过Chrome等浏览器向服务器端发出网页请求,服务器端接到请求,向用户返回用户所需的网页。
同时通信记录在服务器端记录现实。
2.2运行环境需求Win7,cmd。
3.工作原理http协议使Web服务器和浏览器可以通过Web交换数据。
它是一种请求/响应协议,即服务器等待并响应客户方请求。
H T T P不维护与客户方的连接,它使用可靠的T C P连接。
客户/服务器传输过程可分为四个基一步骤:1 浏览器与服务器建立连接;2 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文档;3 服务器响应浏览器请求;4 断开连接。
4. 程序演示1、运行程序WebServer.java图1:运行WebServer.java效果2、访问服务器URL:http://localhost:8080/图2:访问服务器URL:http://localhost:8080/效果3、服务器端:图3:用户访问之后服务器端效果5. 程序代码://WebServer.java WebServer是服务器主线程类import java.io.File;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InputStream;import java.io.OutputStream;import .InetAddress;import .ServerSocket;import .Socket;public class WebServer {//设置静态资源的目录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WEB_ROOT=System.getProperty("user.dir")+File.separator;//设置关闭命令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SHUTDOWN_COMMAND="/SHUTDOWN";private boolean shutdown=false;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WebServer server=new WebServer();server.await();}public void await()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null;//监听8080端口int port=8080;try {serverSocket=new ServerSocket(port, 1, InetAddress.getByName("127.0.0.1"));}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System.exit(1);}//循环等待客户端连接while (!shutdown) {Socket socket=null;InputStream inputStream=null;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null;System.out.println("Web Server is listening on port "+serverSocket.getLocalPort());try {socket=serverSocket.accept();//当有客户端连接时inputStream=socket.getInputStream();//获取请求字符流outputStream=socket.getOutputStream();//输出流//处理客户端请求---RequestRequest request=new Request(inputStream);request.parse();//向客户端发送ResponseResponse response=new Response(outputStream);response.setRequest(request);response.sendStaticResource();//关闭socketsocket.close();//检查如果是shutdown命令,关闭服务器shutdown=request.getUri().equals(SHUTDOWN_COMMAND);}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continue;}}}}//Request.java 响应HTTP协议中的Request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InputStream;public class Request {private InputStream inputStream;private String uri;public String getUri() {return uri;}public void setUri(String uri) {this.uri = uri;}public Request(InputStream inputStream) {this.inputStream=inputStream;}public void parse() {//从socket读取字符StringBuffer request=new StringBuffer(2048);int i;byte[] buffer=new byte[2048];try {i=inputStream.read(buffer);}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i=-1;}for (int j = 0; j < i; j++) {request.append((char)buffer[j]);}System.out.println(request.toString());uri=parseUri(request.toString());}/*** 从客户端请求字符串中截取请求资源uri* @param requeString 请求字符串,包括请求头、请求方法、请求资源的uri * @return 请求资源的uri*/private String parseUri(String requeString){int index1,index2;//比如GET /index.html HTTP/1.1//请求方法、请求资源、版本之间以空格隔开index1=requeString.indexOf(' ');if (index1!=-1) {index2=requeString.indexOf(' ', index1+1);if (index2>index1) {return requeString.substring(index1+1, index2);}}return null;}}//Response.java 响应HTTP协议中的Responseimport java.io.File;import java.io.FileInputStream;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OutputStream;public class Response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BUFFER_SIZE=1024;Request request;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public Response(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this.outputStream=outputStream;}public void setRequest(Request request) {this.request=request;}//发送静态资源public void sendStaticResource() throws IOException {byte[] bytes=new byte[BUFFER_SIZE];FileInputStream fis=null;try {File file=new File(WebServer.WEB_ROOT, request.getUri()); if (file.exists()) {//如果请求的静态资源文件存在fis=new FileInputStream(file);int ch=fis.read(bytes, 0, BUFFER_SIZE);while (ch!=-1) {outputStream.write(bytes, 0, ch);ch=fis.read(bytes, 0, BUFFER_SIZE);}}else {//如果静态资源不存在String errorMessage="HTTP/1.1 404 File Not Found\r\n"+ "Content-Type:test/html\r\n"+"Content-Length:23\r\n"+"\r\n"+"<h1>File Not Found</h1>";outputStream.write(errorMessage.getBytes());}} catch (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e.toString());}finally{if (fis!=null) {fis.close();}}}}6.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锻炼了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力,并对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了解并掌握了简单WebServer的安装与配置过程,并对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内部运行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课程综合实验报告之TCP/UDP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程序设计院系: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荆林风学号:20142410232一、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Linux环境下的TCP和UDP通信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基本编程方法和运行机制,掌握TCP/UDP报文段的通信过程。
二、实验平台win10操作系统下VMware Workstation工作环境下linux虚拟机,ubuntu操作系统三、实验内容1..编写Linux下TCP/UDP服务器套接字程序,程序运行时服务器等待客户的连接,一旦连接成功,则显示客户的IP地址、端口号,并向客户端发送字符串。
2.编写Linux下TCP/UDP客户端套接字程序,结合实验一的服务器端程序,实现以下功能:1客户根据用户提供的IP地址连接到相应的服务器;2服务器等待客户的连接,一旦连接成功,则显示客户的IP 地址、端口号,并向客户端发送字符串;3客户接收服务器发送的信息并显示。
四、实验原理使用TCP套接字编程可以实现基于TCP/IP协议的面向连接的通信,它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其主要实现过程如图1.1所示。
1、socket函数:为了执行网络输入输出,一个进程必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用socket函数获得一个文件描述符。
-----------------------------------------------------------------#include<sys/socket.h>int socket(int family,int type,int protocol);返回:非负描述字---成功-1---失败-----------------------------------------------------------------第一个参数指明了协议簇,目前支持5种协议簇,最常用的有AF_INET(IPv4协议)和AF_INET6(IPv6协议);第二个参数指明套接口类型,有三种类型可选:SOCK_STREAM(字节流套接口)、SOCK_DGRAM(数据报套接口)和SOCK_RAW(原始套接口);如果套接口类型不是原始套接口,那么第三个参数就为0。
网络编程实验报告网络编程实验报告引言网络编程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原理、网络协议以及数据传输等方面的知识。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网络编程的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网络编程技巧。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使用Python语言进行网络编程,实现一个简单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通信。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以及如何利用网络编程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是Python 3.9版本,并且需要安装socket模块。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需要确保计算机上已经正确安装了Python环境,并且能够正常运行Python程序。
三、实验过程1. 创建服务器端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服务器端的程序,用于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并进行处理。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socket模块来实现服务器端的功能。
具体的代码如下:```pythonimport socket# 创建一个socket对象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 绑定IP地址和端口号s.bind(('127.0.0.1', 8888))# 监听端口s.listen(5)# 等待客户端连接while True:# 接受一个新连接client_socket, addr = s.accept()#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data = client_socket.recv(1024)# 处理数据response = "Hello, " + data.decode()# 发送响应数据给客户端client_socket.send(response.encode())# 关闭连接client_socket.close()```2. 创建客户端接下来,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客户端的程序,用于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并接收响应。
web服务器实验报告Web服务器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Web服务器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深入了解Web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
二、实验目的1. 了解Web服务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Web服务器的搭建和配置方法;3. 理解HTTP协议的工作原理;4. 学习使用服务器端脚本语言进行动态网页开发。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服务器软件:Apache HTTP Server;3. 开发工具:Sublime Text。
四、实验步骤1. 下载和安装Apache HTTP Server软件;2. 配置服务器的基本信息,如监听端口、根目录等;3. 创建静态网页文件,并将其放置在服务器的根目录下;4. 启动服务器,通过浏览器访问静态网页文件,验证服务器的正常运行;5. 学习使用服务器端脚本语言(如PHP、Python等)进行动态网页开发;6. 创建动态网页文件,并将其放置在服务器的根目录下;7. 配置服务器支持服务器端脚本语言,并启动服务器;8. 通过浏览器访问动态网页文件,验证服务器对服务器端脚本语言的支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态网页访问:通过浏览器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成功访问到放置在服务器根目录下的静态网页文件。
说明服务器的基本配置和静态网页的放置是正确的。
2. 动态网页访问:通过浏览器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成功访问到放置在服务器根目录下的动态网页文件。
动态网页中的服务器端脚本语言被成功解析和执行,返回了动态生成的内容。
说明服务器对服务器端脚本语言的支持配置正确。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Web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
搭建和配置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不仅加深了我对服务器软件的理解,还让我对HTTP协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学习使用服务器端脚本语言进行动态网页开发,为我后续的Web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一远程登录一、给安装好的虚拟机修改计算机名字(1)点击我的电脑的属性,选择计算机名的一项,给计算机修改名字(2)输入自己修改的名字为yan(3)这样就修改好了。
需要重新启动一下电脑,这样新的计算机名字就生效了二、给电脑配置IP地址(1)打开网络连接的属性,点击internet的属性配置IP地址(2)配置好了可以在DOS下进行测试,可以看到可以PING通三、进行远程登录的设置(1)打开我的电脑的管理,进行用户的创建(2)新建用户C(3)打开我的电脑的属性。
选择远程(4)将用户C设置为远程登录的用户(5)可以看到这个有两个用户可以远程登录(6)在客户端上选择远程桌面,输入要远程电脑的名称(7)输入刚才创建的C用户(8)这样就成功地登录到了主机上了实验二磁盘管理(1)在运行中打mmc,进行磁盘管理的添加(2)选择添加磁盘管理(3)添加完成后打开控制台可以看到所有初始状态(4)配置磁盘,给动态磁盘新建卷,右击未指定的空间(5)选择新建的卷名为简单(6)这个卷的文件系统选择为ntfs(7)这样就完成了简单卷的创建(8)再在这个盘上新建跨区卷(9)将磁盘1和磁盘3添加进去,这样就完成了跨区卷的设置(10)用同样的方法设置带区卷,添加磁盘1和磁盘4(11)同样,镜像卷这是同样的设置(12)新建RAID-5卷(13)将所有的磁盘都进行RAID-5的划分(14)指派驱动器的号为J(15)这样就对磁盘的划分完成了(16)更改F盘属性的配额设置(17)在本地用户上新添加新的用户b,用非管理员的的身份登录,超出磁盘配额就会有提示(18)这样就提示出错了,因为超出了磁盘的范围(19)管理员可以查看警告信息,在配额下选配(额项,双击警告20)显示警告信息,可以在这里直接修改对a用户配额的限制范围(21)查看磁盘删除后,各种类型的动态卷是否可恢复。
关闭计算机,虚拟机设置,选中要删除的磁盘,移除(根据RAD5的属性,移除一个,并同时再添加一个盘)。
《计算机网络》课程综合实验报告之TCP/UDP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程序设计院系: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荆林风学号:20142410232一、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Linux环境下的TCP和UDP通信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基本编程方法和运行机制,掌握TCP/UDP报文段的通信过程。
二、实验平台win10操作系统下VMware Workstation工作环境下linux虚拟机,ubuntu操作系统三、实验内容1..编写Linux下TCP/UDP服务器套接字程序,程序运行时服务器等待客户的连接,一旦连接成功,则显示客户的IP地址、端口号,并向客户端发送字符串。
2.编写Linux下TCP/UDP客户端套接字程序,结合实验一的服务器端程序,实现以下功能:1客户根据用户提供的IP地址连接到相应的服务器;2服务器等待客户的连接,一旦连接成功,则显示客户的IP 地址、端口号,并向客户端发送字符串;3客户接收服务器发送的信息并显示。
四、实验原理使用TCP套接字编程可以实现基于TCP/IP协议的面向连接的通信,它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其主要实现过程如图1.1所示。
1、socket函数:为了执行网络输入输出,一个进程必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用socket函数获得一个文件描述符。
-----------------------------------------------------------------#include<sys/socket.h>int socket(int family,int type,int protocol);返回:非负描述字---成功-1---失败-----------------------------------------------------------------第一个参数指明了协议簇,目前支持5种协议簇,最常用的有AF_INET(IPv4协议)和AF_INET6(IPv6协议);第二个参数指明套接口类型,有三种类型可选:SOCK_STREAM(字节流套接口)、SOCK_DGRAM(数据报套接口)和SOCK_RAW(原始套接口);如果套接口类型不是原始套接口,那么第三个参数就为0。
学院名称: 专 业: 班 级: 姓 名:客户—服务器交互程序设计实验客户—服务器交互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型的概念与特点。
2.掌握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3.掌握Client/ Server结构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4.掌握Socket机制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前的准备1.阅读教材关于TCP/IP协议和Socket的相关内容;2.阅读WinSock编程指南;3.熟悉VB开发工具。
三..实验内容使用Win32 Socket 函数实现client/ Server通信:首先正确设置LocalPort与RemoteHost属性,然后调用SendData方法发送数据,并在另一端产生DataArrive 事件。
在该事件中调用GetData方法就可以接受数据。
1.Winsock控件- 主机之间利用TCP通信客户程序:RemoteHost属性、RemotePort属性、Connect方法服务器程序:LocalPort属性、Listen方法、ConnectionRequest事件、Accept 方法。
发送和接收数据:SendData、DataArrival事件、GetData方法2.Winsock控件- 主机之间利用UDP通信服务器程序:LocalPort属性、RemoteHost属性、RemotePort属性、SendData 方法、DataArrival事件、GetData方法客户程序:RemoteHost属性、RemotePort属性、SendData方法、DataArrival 事件、GetData方法3.利用Winsock控件编写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1)服务器程序:在UDP的2000端口守候客户的请求信息;收到客户的―Date‖请求:响应日期;收到客户的―Time‖请求:响应时间;(2)客户程序:发送―Date‖和―Time‖请求;显示收到的响应。
四..实验要求1.按实验内容进行软件编制和调试;2.编写一个服务端与客户端,进行功能测试,记录测试结果;3.给出程序结论,以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客户服务模块实验报告概述本实验旨在构建一个客户服务模块,通过使用现代技术和工具,提供高效、快捷、个性化的客户服务体验。
客户服务模块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对外界的需求和问题进行快速响应和解决,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实验步骤1. 确定客户服务需求首先,我们与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各方进行沟通和讨论,了解各方对于客户服务的需求和期望。
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以下客户服务需求:- 提供在线客服咨询服务,及时回答客户问题- 提供投诉管理系统,快速处理客户投诉- 提供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对公司服务的评价2. 构建客户服务平台为了实现上述需求,我们选择使用现代技术和工具进行客户服务模块的构建。
具体步骤如下:a. 搭建在线客服咨询系统我们选择使用在线聊天工具和语音通话工具,为客户提供实时沟通和咨询的途径。
通过设计并开发一个用户界面友好的在线客服系统,客户可以通过网页或手机应用与客服人员进行实时沟通。
b. 开发投诉处理系统投诉处理系统旨在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和改进服务质量。
我们使用了一个问题跟踪系统,能够快速捕捉和记录客户的投诉,并将其分派给相应的处理团队。
同时,通过系统内的自动化流程和提醒功能,投诉可以得到及时、准确地处理。
c. 设计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为了了解客户对公司服务的满意程度,我们设计了一个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取客户对公司服务的反馈信息,并及时进行改进。
3. 实验结果和评估通过对客户服务模块的构建和功能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 在线客服咨询系统正常运行,客户可以通过网页或手机应用与客服人员进行实时沟通。
- 投诉处理系统能够及时捕捉和记录客户投诉,并将其分派给相应的处理团队,以确保投诉得到快速解决。
- 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能够准确获取客户对公司服务的反馈信息。
通过实验的结果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客户服务模块能够满足公司内外部各方的需求和期望。
- 在线客服咨询系统提高了客户和客服人员的沟通效率,缩短了问题解决的时间。
河南农业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姓名:文宏新专业:信息安全班级:11级信安三班学号:1108105085理学院2012年12 月实验一:实验名称:FTP服务器与FTP客户端工具使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如何利用网络工具软件设立FTP服务器。
2.熟练使用FTP客户端软件,理解FTP断点续传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1.在本机上使用Server-U建立FTP服务器,并熟练设置帐号、目录。
2. FTP服务器,并学习断点续传功能,理解传输原理。
三、实验步骤与过程1. 安装中文版Server-U软件。
安装完成后,打开,如下图所示:2. 创建一个新的域,域名为yun, 点击“下一步”可以在使用域通过各种协议提供对文件服务器的访问。
方法是选择应该使用的协议及相应的窗口。
如下图所示。
点击“下一步”。
3. 创建域时,IP地址是指定了一个地址,下面可以填本机IP地址。
也可不填。
点击“下一步”。
4. 此时便会提醒你在此域中创建新的用户。
点击“是”,便进入创建域。
5. 创建向导用户,点击“是”。
6. 输入用户名为“xiaoyun”,点击“下一步”。
输入密码为“xiaoyun”,点击“下”。
7. 此时上传你要上传的文件。
在“根目录”下面的“浏览”框中找到你要上传得文件,点击“下一步”。
8. 设置权限为“只读访问”点击“完成”。
最后结果即为下图:四、实验收获、思考与改进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文件传输协议FTP的交互式访问,其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且它屏蔽了各计算机系统的细节,因此更适于在异构网络中任意计算机之间传送文件。
学会了使用基本的网络工具设立FTP服务器,熟练使用FTP客户端软件来进行文件上传以及下载。
实验二:一、实验目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远程登录自己的计算机,从而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
二、实验内容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远程登录所需进行的具体设置,从而最终达到可以远程登录自己计算机的实验目的。
三、实验过程1.通过控制面板中的服务项开启以下4项服务项,其中前两项已经开启,后两项为设置手动开启后,重新进行启动的。
一、实训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客户端编程技术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计算机人才,我们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组织了一次客户端编程技术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客户端编程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以及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二、实训目的1. 理解客户端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客户端编程的常用技术,如HTML、CSS、JavaScript等;3. 学会使用主流的开发工具和框架,如Visual Studio、jQuery等;4.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共分为三个阶段: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项目实战。
1. 理论学习(1)客户端编程概述:介绍了客户端编程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与服务器端编程的区别。
(2)HTML、CSS、JavaScript基础:讲解了HTML、CSS和JavaScript的基本语法、常用标签、属性和事件处理。
(3)jQuery框架:介绍了jQuery的基本用法、选择器、事件处理、动画效果等。
(4)前端框架:讲解了Bootstrap、Vue.js、React等前端框架的原理和应用。
2. 实践操作(1)编写简单的网页:通过编写静态网页,使学生熟悉HTML、CSS和JavaScript的基本用法。
(2)使用jQuery实现动态效果:通过使用jQuery实现动画效果、表单验证等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使用前端框架搭建项目:使用Bootstrap、Vue.js或React等前端框架搭建简单的项目,使学生掌握前端框架的原理和应用。
3. 项目实战(1)项目选题:学生根据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项目主题。
(2)项目实施: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实施,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环节。
(3)项目答辩:学生向导师和同学展示项目成果,并进行答辩。
四、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客户端编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2.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3. 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4. 部分学生成功完成了项目实战,实现了个人价值。
软件学院设计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文件从服务器端到客户端的传输过程。
2.接触学科前沿流媒体技术;3.掌握网络编程中TCP与UDP、以及B/S与C/S模式的异同点。
4.掌握精通一门网络编程语言。
二、总体设计设计原理:编写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实现文件从客户端读取服务器的文件,文件可包括图片,音乐,视频。
实现在客户端播放服务器端的文件内容。
该实验的源代码是借用网上一个传图片的例子修改而得。
设计方案和流程(1)对在网上找到的进行研读和修改(2)扩展程序的功能,使程序可以传送视频。
(3)运行程序,并调试错误三、代码实验步骤(1)对在网上找的程序进行修改,客户端服务器代码如下,核心代码已标出服务器代码#include <netinet/in.h>#include <sys/types.h>#include <sys/socket.h>#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define HELLO_WORLD_SERVER_PORT 6666#define LENGTH_OF_LISTEN_QUEUE 20#define BUFFER_SIZE 1024#define FILE_NAME_MAX_SIZE 512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bzero(&server_addr,sizeof(server_addr));server_addr.sin_family=AF_INET;server_addr.sin_addr.s_addr=htons(INADDR_ANY);server_addr.sin_port=htons(HELLO_WORLD_SERVER_PORT);int server_socket=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if(server_socket<0){printf("socket failed.\n");exit(1);}if(bind(server_socket,(structsockaddr*)&server_addr,sizeof(server_addr))==-1){printf("bind failed.\n");exit(1);}if(listen(server_socket,LENGTH_OF_LISTEN_QUEUE)==-1){printf("listen failed.\n");exit(1);}while(1){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_addr;socklen_t length=sizeof(client_addr);int new_server_socket=accept(server_socket,(structsockaddr*)&client_addr,&length);if(new_server_socket<0){printf("accept failed.\n");break;}char buffer[BUFFER_SIZE];bzero(buffer,BUFFER_SIZE);length=recv(new_server_socket,buffer,BUFFER_SIZE,0);if(length<0){printff("recv failed.\n");break;}char file_name[FILE_NAME_MAX_SIZE+1];bzero(file_name,FILE_NAME_MAX_SIZE+1);strncpy(file_name,buffer,strlen(buffer)>FILE_NAME_MAX_SIZE?FILE_NAME_ MAX_SIZE:strlen(buffer));FILE *fp=fopen(file_name,"r");if(NULL==fp){printf("file not found");}else{bzero(buffer,BUFFER_SIZE);int file_block_length=0;while((file_block_length=fread(buffer,sizeof(char),BUFFER_SIZE,fp))>0){printf("111111");if(send(new_server_socket,buffer,file_block_length,0)<0){ printf("send failed.\n");break;}bzero(buffer,BUFFER_SIZE);}fclose(fp);printf("recv successs.\n");}close(new_server_socket);}close(server_socket);return 0;}服务器端代码:#include <netinet/in.h>#include <sys/types.h>#include <sys/socket.h>#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define HELLO_WORLD_SERVER_PORT 6666#define BUFFER_SIZE 1024#define FILE_NAME_MAX_SIZE 512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if(argc!=2){printf("Usage:%s ip address",argv[0]);exit(1);}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_addr;bzero(&client_addr,sizeof(client_addr));client_addr.sin_family=AF_INET;client_addr.sin_addr.s_addr=htons(INADDR_ANY);client_addr.sin_port=htons(0);int client_socket=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if(client_socket<0){printf("socket failed.\n");exit(1);}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int connectfd;bzero(&server_addr,sizeof(server_addr));server_addr.sin_family=AF_INET;if(inet_aton(argv[1],&server_addr.sin_addr)==0){printf("server ip error.\n");exit(1);}server_addr.sin_port=htons(HELLO_WORLD_SERVER_PORT);if((connectfd=connect(client_socket,(structsockaddr*)&server_addr,sizeof(server_addr)))==-1){printf("can not connect.\n");exit(1);}char file_name[FILE_NAME_MAX_SIZE+1];bzero(file_name,FILE_NAME_MAX_SIZE+1);printf("please input your file routine and name:");scanf("%s",file_name);char buffer[BUFFER_SIZE];bzero(buffer,BUFFER_SIZE);strncpy(buffer,file_name,strlen(file_name)>BUFFER_SIZE?BUFFER_SIZE:st rlen(file_name));send(client_socket,buffer,BUFFER_SIZE,0);FILE *fp=fopen("receive.jpg","w");if(NULL==fp){printf("file can not write.\n");exit(1);}bzero(buffer,BUFFER_SIZE);int length=0;while(length=recv(client_socket,buffer,BUFFER_SIZE,0)){if(length<0){printf("recv failed.\n");break;}int write_length=fwrite(buffer,sizeof(char),length,fp);if(write_length<length){printf("file write failed.\n");break;}bzero(buffer,BUFFER_SIZE);}printf("receive success");close(fp);close(client_socket);return 0;}(2)在linux下对程序进行编译和运行,首先对服务器编译和运行对客户端进行编译运行(3)按照提示的操作输入文件的路径和名字,以传输图片为例子,传输音乐和视频类似,截图如下:(4)传输视频的时候要安装视频播放器,把视频播放器的安装压缩文件拷贝上去,并在终端安装代码如下:tar xzvf MPlayer-1.0rc4.tar.gztar xjvf all-20110131.tar.bz2tar xjvf iTunes-1.1.tar.bz2mv all-20110131/ /usr/local/lib/codecschmod -R 744 /usr/local/lib/codecs/*chown root:root /usr/local/lib/codecs/*cd MPlayer-1.0rc4./configure --codecsdir=/usr/local/lib/codecs --enable-gui --enable-largefiles --enable-menu --enable-freetypemake&&make installcd ~mv iTunes/ /usr/local/share/mplayer/skins/ln -s /usr/local/share/mplayer/skins/iTunes/ /usr/local/share/mplayer/skins/default(5)传输视频,过程如(3)所示,最后可在客户端电脑上传输过来图片,音乐,视频如下:图片为视频打开为:四、结果分析与总结在网上搜索的过程搜到了很多程序,通过筛选比较选择了这个,在修改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都在和另一个组员的商量下得以解决,因为linux 系统中没有解码器无法播放视频,便自学了安装解码器并且播放成功视频,同时感觉到了Linux语言的强大,对其有了改观,打下一个基础,也感谢老师在教学之中对我们的教育以及指导。
一、实训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服务器配置已成为IT行业的一项基础技能。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参加了本次服务器配置实训。
通过实训,我们对服务器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服务器的基本配置方法。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Web服务器配置(1)安装Nginx和Apache服务器,并配置基本的网站。
(2)配置虚拟主机,实现多站点部署。
(3)配置SSL证书,实现HTTPS访问。
2. 客户端服务器配置(1)配置DNS服务器,实现域名解析。
(2)配置邮件服务器,实现邮件发送和接收。
3. 网络安全配置(1)配置防火墙,限制非法访问。
(2)配置SSH密钥,实现安全登录。
4. 其他配置(1)配置Samba服务,实现文件共享。
(2)配置NFS服务,实现跨主机文件共享。
三、实训过程及心得1. Web服务器配置在Web服务器配置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Nginx和Apache的基本原理和安装方法。
然后,我们通过配置虚拟主机,实现了多站点部署。
在配置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虚拟主机配置错误、SSL证书安装失败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2. 客户端服务器配置在客户端服务器配置过程中,我们学习了DNS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的配置方法。
通过配置DNS服务器,我们实现了域名解析;通过配置邮件服务器,我们实现了邮件发送和接收。
在配置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邮件服务器配置错误、DNS解析失败等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3. 网络安全配置在网络安全配置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防火墙和SSH密钥的配置方法。
通过配置防火墙,我们限制了非法访问;通过配置SSH密钥,我们实现了安全登录。
在配置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防火墙规则配置错误、SSH密钥生成失败等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4. 其他配置在Samba和NFS服务配置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文件共享的配置方法。
精选服务器实习报告范文篇一:服务器架设实习报告一、实验内容1.了解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基本配置项目;2.掌握Web服务器、Ftp服务器配置方法;3.掌握使用Ftp工具向Web服务器发布网页的方法;4.理解“服务器/客户机”网络应用模式。
二、实验内容1.搭建并配置Web服务器;2.测试Web服务器;3.搭建并配置Ftp服务器;4.测试Ftp服务器。
三、实验实习操作:1.搭建并配置Web服务器;(1)创建站点主目录在C盘根目录建立文件夹,将自己设计的网页文件拷入该目录,作为后面新建Web站点的网页内容。
(2)浏览“默认Web站点”的设置依次单击“开始”→“程序”→“管理工具”→“Inter服务管理器”,打开“Inter服务管理器”窗口,双击“默认Web站点”,浏览默认Web站点的目录和页面文件,右击“默认Web站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属性”,打开“默认Web站点属性”对话框,浏览“默认Web站点”的各种设置。
(3)建立新Web站点建立站点,主目录为文件夹C:myweb,TCP端口号为80。
打开“Inter服务管理器”窗口,右击“gy(所用计算机名)”,在弹出菜单上选择“新建”菜单项,在下一级菜单中选择“Web站点”,打开“Web站点创建向导”对话框,按照操作向导完成Web站点的建立和设置,操作如下:*“站点说明”对话框中输入站点说明“”,单击“下一步”; *在“IP地址和端口设置”项采用默认设置,IP地址为“全部未分配”、端口号为“80”,单击“下一步”;*在“Web站点主目录”对话框中设置站点主目录,方法为:单击“浏览”按钮,*在“站点访问权限设置”对话框中设置访问权限,网站访问权限包括:读取、浏览、运行、写入、执行等。
其中:读取:允许客户读取文件,这是客户访问的基本权限,必须选中;浏览:允许客户浏览目录内容(可选),本操作需要选中该项。
*单击“下一步”完成站点的建立和基本设置。
(4)更改默认启动文档在完成站点建立后,还需要对站点属性进行设置,其中主要设置“文档”选项卡中“默认启动文档”的内容,操作如下:打开“Student属性”对话框→单击“文档”选项卡如图6-24所示,单击“添加”按钮,添加新的启动页面文件名(如Index.html),用于指定客户访问所建站点的主页(首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ftp程序Pb08210210 石晓龙一.实验目的:增强对传输层协议TCP/UDP的理解理解C/S程序设计架构巩固Socket编程的能力锻炼分析网络应用中数据结构的能力和构建数据报文结构的能力二.实验原理通过模仿FTP协议,利用基于TCP或者基于UDP的Socket,实现客户端与服务端的请求响应和数据传输。
服务端接收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命令后做出响应,完成上传下载及其他文件操作功能。
三.ftp工作流程1)服务端启动,等待用户连接2)客户端启动,请求与服务端连接3)服务端应答,与用户建立连接4)用户输入目录操作、文件上传下载等指令,服务端接收到指令后进行解析,作出相应的响应5)重复(4)的过程,直至用户输入bye指令要求离开,服务结束实验内容分别完成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设计,可选择完成以下功能(红色标记为必做部分):⏹put 将本地文件上传到服务端⏹get 从服务端下载文件到本地⏹cd 切换服务端目录⏹mkdir 在服务端创建新的目录⏹rmdir 删除服务端已存在的目录dir 显示服务端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四.程序模型本程序采用TCP协议程序分为两部分,分别为CLIENT和SERVER部分,程序包含以下核心部分:SERVER:DWORD ConnectProcess();//用来控制命令执行过程,把每条指令分配到对应的函数去执行DWORD CreateSocket();//创建socketDWORD StartSock();//初始化函数void HandleError(char *func);//用来判断正误int Deletefile(SOCKET newsocket);//删除文件int Makefile(SOCKET newsocket);//添加文件int SendFile(SOCKET datatcps,FILE* file);//发送文件int SendFileList(SOCKET datatcps);//发送文件列表int SendFileRecord(SOCKET datatcps,WIN32_FIND_DATA *pfd);//发送文件记录CLIENT:DWORD StartSock();开始运行DWORD TCPSend(char data[]) ; //发送命令DWORD CallServer() ; //发送连接请求DWORD CreateSocket();//创建socketvoid list(SOCKET sock);创建列表void help();print help列表int Makedir(SOCKET sClient,char pathname[20]); //创建新文件int Deletedir(SOCKET sClient,char name[20]);//删除指令int SendFile(SOCKET datatcps,FILE* file);//发送文件int _mkdir (const char *dirname ) ;//创建文件int _rmdir (const char *dirname ); //当前文件夹int _chdir (const char *dirname );//删除文件夹以上为两部分程序用到的一些函数这个程序是基于面向连接的TCP协议,也就是说先通过connect函数建立连接,然后向对方发送连接的确认,再向server端发送收到确认的确认。
洛阳理工学院实验报告
101/
10/2.
实验内容:
端代码:Sever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server.cpp
<winsock.h>#include<windows.h>#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
WS2_32)comment(lib,#pragma
sock1,sock2;SOCKET
;sin_size int
my_addr,their_addr;sockaddr_in struct
name[20];char
Tcp//初始化函数Init()void{
TCP\n\n\n);printf(\
\n\nServer:建立套接字//wMinver=0x0101;const WORD wsadata;WSADA TA if(0!=::WSAStartup(wMinver,&wsadata)) error!);socket perror(Start
ALID_SOCKET==(sock1=::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if(INV error!);socketperror(Create
my_addr.sin_family=AF_INET;my_addr.sin_addr.S_un.S_addr=INADDR_ANY;my_addr.sin_port=htons(1000); sockaddr*)&my_addr,sizeof(my_addr)))if(SOCKET_ERROR==::bind(sock1,(struct{socket);stream perror(Binding
exit(1);}
开始侦听//if(SOCKET_ERROR==::listen(sock1,5)){socket);perror(Listening stream exit(1);10/3.
}接受连接//connect...\n\n\n);client.Please to serve牰湩晴尨Ready sockaddr_in);=sizeof(structsin_size
*)&their_addr,&sin_size))==-1)sockaddrif((sock2=accept(sock1,(struct{socket);streamperror(Accepting exit(1);} connet:%s,inet_ntoa(their_addr.sin_addr));new Accepting a牰湩晴尨}选择菜单//menu()int
{*s=(char*)malloc(2*sizeof(char));char
c;int
Menu\n\n\n);printf(\
\n\nServer:*********************************\n\n);牰湩晴尨*\n);Message牰湩晴尨*1.Send
*\n);2.ReceiveMessage牰湩晴尨**\n\n);*牰湩晴尨3.Exit*********************************\n);牰湩晴尨do {choice:);yourprintf(\
Enter gets(s);if(s[0]=='\0'){gets(s);}c=atoi(s);}while(c<0||c>3);free(s);c;return
}
消息发送函数//Send()void
{Msg[10240];char message:);the printf(\
PleaseInput
gets(Msg);Msg[10239]='\0';
10/4.
::send(sock2,Msg,strlen(Msg),0);
}
消息接收函数//Receive()void
{len;int
buf[10240];char i=0;i<10240;i++){for(int buf[i]='\0';}
if((len=::recv(sock2,buf,10240,0))==-1){error);perror(Receving data
exit(1);}Message:%s\n,buf);printf(The Received
}主函数//main()void
{Init();for(;;){switch(menu()){1:case Send();break;2:case
Receive();break;3:case exit(0);}}
//::closesocket(sock2);::closesocket(sock1);
10/5.
::WSACleanup();}
端代码:Client//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client.cpp
<winsock.h>#include<windows.h>#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
WS2_32)comment(lib,#pragma
sock1,sock2;SOCKET
;sin_size int
my_addr,their_addr;sockaddr_in struct
name[20];char
Tcp//初始化函数Init()void{TCP\n\n\n);printf(\
\n\nClient:建立套接字//wMinver=0x0101;const WORD wsadata;
WSADA TA if(0!=::WSAStartup(wMinver,&wsadata))
perror(Start socket error!);
if(INVALID_SOCKET==(sock1=::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perror(Create socket error!);
my_addr.sin_family=AF_INET;
my_addr.sin_addr.S_un.S_addr=inet_addr(92.168.93.48);
my_addr.sin_port=htons(1000);
//请求连接
牰湩晴尨connecting...);
sin_size=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if(sock2=(::connect(sock1,(LPSOCKADDR)&my_addr,sin_size))==-1)
{
perror(Accepting stream socket);
exit(1);
}
}
10/6.
//选择菜单
int menu()
{
char*s=(char*)malloc(2*sizeof(char));
int c;
printf(\
\n\n Client:
Menu\n\n\n);牰湩晴尨*********************************\n\n);*1.Send Message牰湩晴尨*\n);Message* 2.Receive牰湩晴尨
*\n);3.Exit*牰湩晴尨*\n\n);牰湩晴尨*********************************\n);do {choice:);your printf(\
Enter gets(s);if(s[0]=='\0'){gets(s);}c=atoi(s);}while(c<0||c>3);free(s);return c;}消息发送函数// void Send(){Msg[10240];char
message:);theInputprintf(\
Please
gets(Msg);Msg[10239]='\0';::send(sock1,Msg,strlen(Msg),0);
}//消息接收函数voidReceive(){
10/7.
int len;
char buf[10240];
for(int i=0;i<10240;i++){
buf[i]='\0';
}
if((len=::recv(sock1,buf,10240,0))==-1)
{
perror(Receving data error);
exit(1);
}
printf(The Received Message:%s\n,buf);
}
//主函数
void main()
{
Init();
for(;;)
{
switch(menu())
{
case1:
Send();
break;
case2:
Receive();
break;
case3:
exit(0);
}
}
::closesocket(sock2);
::closesocket(sock1);
::WSACleanup();
}
10/8.
实验结果
Server端界面:发送信息
Server端界面:接收信息
10/9.
实验总结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最终成功完成了本次的实验内容,虽然在
过程中遇到好多问题,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最后顺利完成。
在此试验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动手操作,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一些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也学会使用了子网划分的一些基本知识,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更加感兴趣。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