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证券交易所历年债券现券交易情况统计(1996-2018)
- 格式:xls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中国的债券交易市场是如何形成的?中国的债券交易市场经历了哪些过程?中国债券是长有什么特点?下⾯店铺总结了这些年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史和⼤家⼀起学习⼀下啊。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债券交易市场从1981年国家恢复发⾏国债开始起步,历经20年的发展,经历了实物券柜台市场为代表的不成熟的场外债券市场主导、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场内债券市场主导到银⾏间债券市场为代表的成熟场外债券市场主导的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过程(⼀)实物券柜台市场主导时期(1988年-1993年) 中国1981年恢复发⾏国债之后,经历了长达7年的有债⽆市的历史过程。
⽽债券市场的起步,还要从1988年,财政部在全国61个城市进⾏国债流通转让的试点开始算起。
这是银⾏柜台现券的场外交易,是中国国债⼆级市场的正式开端。
1990年12⽉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开始接受实物债券的托管,并在交易所开户后进⾏记账式债券交易,形成了场内和场外交易并存的市场格局。
但1994年前交易所的交易量⼀直很⼩。
当时债券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不记名的实物券没有统⼀的托管机构,⽽是发⾏后再分散托管在代保管机构,交易只能在代保管机构所在地进⾏,不能跨地区交易。
1994年以后,机构以代保管单的形式超发和卖空国库券的现象相当普遍,市场风险巨⼤。
以各级财政部门的国债服务部、信托和证券公司为主的⽆记名实物券国债柜台转让市场,因滥发假国债代保管单⽽被关闭。
以武汉证券交易中⼼等为代表的区域性国债回购市场,由于虚假的国债抵押,⽽市场回购资⾦⼜有相当部分投向房地产或股市,导致它们在1995年的最终关闭。
作为场外债券市场的实物券交易柜台失败了,尽管其原因很多,但关键在于没有记账式债券作为市场的基础。
由于实物券难以搬运,必然导致托管的分散,其结果是托管的真实性很难监管。
事实证明,不论债券交易采取何种形式,前提都需要记账式债券和统⼀的托管。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交易所债券市场主导时期(1994年-1996年) 1994年财政部发⾏国债1028亿元,⽐上年增加近两倍,从⽽也促进了交易所债券交易的活跃。
债券市场大事记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大事记(1988年-2016年):1、1988年,财政部在全国61个城市进行国债流通转让的试点。
2、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开始接受实物债券的托管,并在交易所开户后进行记账式债券交易,形成了场内和场外交易并存的市场格局。
3、1994年以后,机构以代保管单的形式超发和卖空国库券的现象相当普遍,市场风险巨大。
同年,交易所开辟了国债期货交易。
4、1995年,以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等为代表的区域性国债回购市场因虚假的国债抵押泛滥而被关闭。
同年5月,国债期货“3·27”事件爆发,国债期货市场关闭。
5、1995年8月,国家正式停止一切场外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变成了中国惟一合法的债券市场。
6、1996年,记账式国债开始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大量发行。
随着债券回购交易的展开,初步形成了交易所债券市场体系。
7、1997年,商业银行退出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债券市场。
同年,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基础上建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国债券市场就此形成两市分立的状态。
8、1998年5月,人民银行债券公开市场业务恢复,以买进债券和逆回购投放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促进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活跃。
9、1998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发行系统,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首次市场化发行了金融债券。
10、1998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保险公司入市;1999年初,325家城乡信用社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
11、1999年9月,部分证券公司和全部的证券投资基金开始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
12、2000年9月,人民银行再度批准财务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13、2002年10月,央行允许非金融机构法人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14、2005年,银行间市场推出短期融资券品种。
截至2006年末,有210家企业共发行短期融资券4336.6亿元,余额2667.1亿元。
15、2007年3月初,企业年金基金获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第一次大牛市(1990/12/19----1992/5/26)从96涨至1429点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底正式开业,最初挂牌股票仅有豫园商场、凤凰化工、飞越音响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
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停板(后该为0.5%)限制,股指从96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1992年5月21日取消涨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5/26----1992/11/17)从1429跌至386点1992年8月发生在深圳的‘8.10’风波,加大了市场回调力度。
上证指数暴跌400余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
第二次大牛市(1992/11/17----1993/2/16)从386涨至1558点不过,当时市场投机气氛很浓,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
从1992年11月17如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大盘涨幅达303%。
第二次大熊市(1993/2/16----1994/7/29)从1558跌至325点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
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跌。
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1992年沪深两地市场A,B股上市公司仅有54家,1993年快速增至177家,到1994年已经有287家上市。
第三次大牛市(1994/7/29----1994/9/13)从325涨至1052点证券市场一片萧条,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政策救市。
1994年8月1日,中午证监会宣布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1052.第三次大熊市(1994/9/13----1995/5/17)从1052跌至577点不过,‘三大政策’治标不治本,不久连地市场再度暴跌。
另外,当时国债市场火爆,分流了大量投机资金。
到1995年5月17日,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5/18----1995/5/22)从582涨至926点.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引发一轮短暂的大反弹行情。
深圳证券交易所产生背景及发展过程深圳证券交易所是中国大陆的证券交易所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
它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产生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经济改革政策,允许个体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并开放了一些特定地区的经济实验区。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创业者。
为了满足这些企业和个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深圳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87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当时,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方式主要是场内交易,而且只能交易股票。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深圳证券交易所逐渐扩大了交易品种,包括债券、基金和期权等。
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了创业板,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专门为创业型企业提供融资和股权交易平台的证券交易所。
创业板的推出,为中国的创业型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后,深圳证券交易所不断完善交易制度,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交易效率。
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率先推出了股票质押交易业务,为股东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实行了全面的电子化交易,提高了交易效率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2013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了沪港通,实现了与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互联互通。
这一举措进一步推动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国际化进程,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
如今,深圳证券交易所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选择。
在未来,深圳证券交易所将继续推动市场改革和创新,提高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
它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股票交易所到如今的综合性证券交易所的转变。
深圳证券交易所不断创新和完善交易制度,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实施细则》的通知【法规类别】证券交易所与业务管理债券【发文字号】深证会[2012]144号【失效依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实施细则(2016年修订)》的通知【发布部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日期】2012.11.29【实施日期】2012.12.10【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行业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实施细则》的通知(深证会[2012]144号)各会员单位:为规范本所债券市场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本所制定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12月10日起施行。
为确保《实施细则》的顺利实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本所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债券回购交易实施细则》(深证会〔2006〕92号)、《标准券折算率管理办法》(2004年10月18日发布)、《关于调整债券回购标准相关事项的通知》(深证会〔2008〕162号)、《关于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净价交易的通知》(深证会〔2009〕41号)、《关于做好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净价交易准备工作的通知》(2009年2月10日发布)、《关于贴现式国债实施净价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深证会〔2007〕59号)、《关于调整深圳市场公司债券结算制度相关事项的通知》(深证会〔2012〕112号)同时废止。
2.按照《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债券质押式回购统一为1日、2日、3日、4日、7日、14日、28日、91日和182日9个品种。
国债回购和企业债回购及其标准券自2012年12月10日起,按以下方式进行调整:(1)国债回购和企业债回购名称统一为债券质押式回购(以下简称“新债券回购”);(2)原国债回购直接转化为新债券回购,原国债回购的未到期合约直接转化为新债券回购对应的未到期合约;(3)原企业债回购品种RC-001(证券代码:131910)、RC-002(证券代码:131911)、RC-003(证券代码:131900)、RC-007(证券代码:131901)设置为停牌状态,在全部未到期合约到期后,企业债回购代码将摘牌。
中国股市成年记:1996年中国股市的发展,在1996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并且给中国许多的民众带来巨大的利益。
凡是经历过1996年炒股的人都知道,当时的社会对于股票市场的关注与倾心程度,可以怎么说,与2007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经过几年的股票交易市场发育和经验的积累,在社会上出现的股市能够带给民众巨大财富的宣传,在1996年开始产生了巨大的效应,而且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市场扫描1996年伊始,市场跌得一塌糊涂,没有人知道这一年的股市会怎么样。
1996年1月19日,沪指盘中出现新低512.83点。
但一波大行情就此拉开帷幕。
以深发展为首的绩优股率先发力,深科技在短短3个交易日内,股价从7.09元涨到20.99元,涨了近2倍!此后各色股票粉末登场。
“股市首骗”琼民源的股价在1996年里涨了10倍!而股指的涨幅也很惊人,到当年12月,上证指数基本翻倍,盘中最高见于1258.69点。
1996年上证指数走势图1996年的上海股市犹如一个大转盘,从年初的500多点,一直冲到1250点;深圳股市更是疯了,从年初的900多点冲到了4200点。
到1996年10月底,沪、深两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467家,上市总股本达10000多亿股,上市股票市价总值达到9800多亿元,1-10月份的股票成交金额为13000多亿元;证券公司有96家,证券兼营机构2000多家;投资者开设的股票帐户数达到1800多万,证券从业人员约10万人。
1996年10月底,管理层在1个月的时间内连发12道“金牌”提示风险。
然而股市仍然止不住地涨。
直到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有关股市的文章,才给发烧的股市狠狠浇上了一盆冷水——当日开盘4分钟内,两市499只股票,除6只停牌外,几乎全部跌停!大盘几乎连续三天跌停,上证指数最低跌至855点。
重要事件盘点股市神话“琼民源”“琼民源”在1996年因虚假年报严重误导投资者,使股价在短时间内扶摇直上,大批股民高位套牢,构成中国证券史上最严重的一起证券欺诈案。
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规则》的通知正文:----------------------------------------------------------------------------------------------------------------------------------------------------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规则》的通知深证上〔2022〕113号各市场参与人:为规范债券交易行为,促进交易所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制定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规则》(以下简称《债券交易规则》,附件1)。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现予发布。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债券交易规则》施行安排(一)《债券交易规则》自2022年4月25日起施行,但附件2列举的条款除外。
相关条款具体施行时间本所另行通知。
(二)《债券交易规则》施行后,《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2014年修订)》(深证会〔2014〕130号)第四章、《深圳证券交易所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挂牌转让规则》(深证上〔2018〕611号)第二章第二节不再执行。
《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接受货币经纪公司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深证会〔2015〕46号)、《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实施细则(2020年修订)》(深证上〔2020〕173号)、《关于挂牌期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分期偿还业务的通知》(深证上〔2020〕174号)同时废止。
(三)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交易继续执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有关规定。
(四)为了更好的匹配债券市场交易习惯,《债券交易规则》对部分专用名词表述做了调整,与本所前期发布的债券相关规则存在差异,但调整前后实际含义相同。
为便于市场各方理解和使用,现将此前债券相关规则与《债券交易规则》中相关表述的对照关系列示如下:项目前期规则表述《债券交易规则》表述交易方式竞价交易匹配成交大宗交易点击成交、询价成交竞买成交、协商成交交易品种债券质押式回购债券通用质押式回购数量单位张100元面额二、关于交易方式等其他操作事项安排(一)根据《债券交易规则》第3.1.3条,债券交易方式相关操作安排如下:1.公开发行债券的现券交易可采用匹配成交、点击成交、询价成交、竞买成交及协商成交交易方式。
深圳“⼋⼀0”事件、上海327国债期货事件和1996年股市过热给我们什么教训?(1)1992年深市的“⼋⼀0”事件,1992年8⽉7⽇,中国⼈民银⾏深圳市分⾏,深圳市⼯商⾏政管理局、公安局和监察局发表了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发售公告。
为了抢购新股认购抽签表。
·百多万⼈涌⼈深圳,数⼗万⼈通宵排队诗购。
8⽉10⽇,500万张抽签表不到半天发售完毕;由于很多⼈排队⼆天三夜也未购到抽签表,于是,当晚集结街头,**。
政府于第⼆天加售50万张新表,事态才得以平息。
事后,政府对各单位售表情况进⾏了调查,对33名处、科级⼲部在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过程中的舞弊⾏为进⾏了处分。
(2)1995年沪市的327国债期货事件。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N93年10⽤25⽇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最初,国债期货交易未被投资者所认识,市场规模较⼩,⾏情波动也不⼤,1994年10⽉以后,中国⼈民银⾏提⾼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和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利率也同样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量机构投资者由股市转⼊债市,国债期货币场⾏情⽕爆,成交迭创新⾼,市场成交规模急速扩⼤。
多空双⽅对峙的焦点,始终是围绕对327国债期货品种到期价格的预测,1992年3年期国库券到期的基础价格已经确定,为票⾯价值100元⼒013年合计利息28.50元(年息为9.50%),合计为128.50元。
此外.其到期的预测价格还受到保值贴补率和是否加息的影响,市场对此看法不⼀。
多空双⽅在148元附近⼤规模建仓,327品种未平仓合约数量逐渐加⼤。
市场潜伏的危机已经到了⼀触即发的地步,1995年2⽉23⽇,空头主⼒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收市前吕分钟内抛出1056万⼝卖单,这⼀数字相当于327国债期货的本品⼀1992年国库券发⾏量的3倍多,并将327国债期货价位从150.30元打压到147.50元,希望以此来减少其⼰持有的巨⼤空头头⼨的亏损。
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主要是以研究为目的而设计,按照国际标准数据库(Compustat)的惯例开发,以2006年财政部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基本框架,我们于2007年对本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调整。
新库中包含了原来的五大数据库,即财务年报数据库、财务中报数据库、财务季报数据库、金融财务数据库和B股财务数据库。
并对报表进行了重新分类,包括资产负债表文件、利润表文件、现金流量表—直接法文件和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文件。
新结构的设计基本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合并报表列报格式,适用于所有行业(包括一般行业、银行、保险和证券业等),并能往前兼容历史数据。
数据库特色字段提取更便捷用“会计期间”来区分年、中、季报。
如:选定“会计期间”等于“2007-12-31”,则表示为2007年年报,若选定“会计期间”等于“2007-03-31”,则表示为2007年第一季季报。
用“会计期间”来区分“年初”和“年末”数据。
如:选定“会计期间”等于“2007-01-01”,则表示2007年年初数据;等于“2007-12-31”,则表示为2007年年末数据。
此处举例说明,资产负债表数据:证券代码会计期间报表类型货币资金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净额无形资产净额资产总计2001-01-01A.93.56.71.35.77 2001-12-31A.24.03.52.35.29 2004-06-30A.38.72.83.07.29 2007-03-31A.54.58.55.48.21 2005-09-30A.99.55.490.31报表类型:A=合并报表,B=母公司报表。
财务数据结构更标准由于会计制度的变迁,不同时期相同项目的涵盖范围可能不同。
如2007年新准则使用之前,“股东权益合计”是指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权益部分,该项与“少数股东权益”并列列示,即认为“少数股东权益”不属于报表披露的公司的股东权益。
2007年新准则规定,“股东权益合计”中包括“少数股东权益”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历年沪深股市总市值表
很抱歉,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
沪深股市总市值是一个动态的指标,每天都在变化。
如果您需要查阅历年沪深股市总市值表,您可以参考以下途径:
1. 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官方网站提供历年的市场数据和统计信息,您可以在它们的官方网站上找到有关历年沪深股市总市值的数据。
2. 金融数据提供商:一些金融数据提供商如Wind、东方财富
等提供历史市场数据和统计信息的查询服务,您可以通过它们的网站或者金融终端软件查找历年沪深股市总市值表。
3. 学术研究机构和金融媒体:一些学术研究机构和金融媒体经常发布关于股市的研究报告和统计数据,您可以查阅它们的研究报告或者浏览它们的网站,找到历年沪深股市总市值的数据。
总之,如果您需要查找历年沪深股市总市值表,建议您参考上述途径获取详细和最新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