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253.72 KB
- 文档页数:2
农村综合改革资金负面清单公示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农村综合改革资金负面清单公示的背景
二、农村综合改革资金的使用范围和重要性
三、负面清单的具体内容
四、负面清单公示的意义和影响
五、未来农村综合改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方向
正文
【一、农村综合改革资金负面清单公示的背景】
农村综合改革资金是国家为了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设立的一项专项资金。
然而,在过去的使用过程中,农村综合改革资金存在一些不规范使用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资金的有效使用,也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为了规范农村综合改革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我国开始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资金负面清单制度,即对农村综合改革资金的使用进行限制,明确资金不能用于哪些领域或行为。
【二、农村综合改革资金的使用范围和重要性】
农村综合改革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
这些方面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农村综合改革资金的使用范围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负面清单的具体内容】
负面清单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综合改革资金不能用于非农业用途,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二是不能用于购买固定资
产,如购买房地产等;三是不能用于发放工资、奖金等;四是不能用于弥补预算缺口等。
【四、负面清单公示的意义和影响】
负面清单公示的意义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农村综合改革资金的透明度,让社会公众能够监督资金的使用;二是规范了农村综合改革资金的使用,防止了资金的滥用和浪费;三是保障了农村综合改革资金的有效使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农资经营负面清单》为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强化农资市场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等相关规定,特制定农资经营负面清单(主要禁止行为),以期共同监督执行。
一、种子生产经营1.禁止生产经营假种子、劣种子;2.禁止未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未按规定备案)生产经营种子、未按照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子;3.禁止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4.禁止对应当审定未经审定的农作物品种进行推广、销售;禁止推广、销售应当停止推广、销售的农作物品种;禁止对应当登记未经登记的农作物品种进行推广,或者以登记品种的名义进行销售;禁止对已撤销登记的农作物品种进行推广,或者以登记品种的名义进行销售5.禁止销售应当包装而没有包装的种子;禁止销售没有使用说明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规定的种子;禁止销售涂改标签的种子;6.禁止未按规定建立、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7.禁止拒绝、阻挠农业、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
二、农药经营1.禁止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或未向分支机构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备案)经营农药;2.禁止经营假、劣农药;禁止在农药中添加物质;禁止不停止销售依法应当召回的农药;禁止采购、销售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或者包装、标签不符合规定的农药;3.禁止向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的农药生产企业或者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其他农药经营者采购农药;4.禁止不执行农药采购台账、销售台账制度;禁止在卫生用农药以外的农药经营场所内经营食品、食用农产品、饲料等;禁止未将卫生用农药与其他商品分柜销售;禁止不履行农药废弃物回收义务;5.禁止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经营许可证等许可证明文件;三、肥料经营1.禁止生产、销售未取得登记证的肥料产品;2.禁止假冒、伪造肥料登记证、登记证号的;3.禁止生产、销售的肥料产品有效成分或含量与登记批准的内容不符的;4.禁止生产、销售包装上未附标签、标签残缺不清或者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
经济观察摘要: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作为一项治 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创新性制度,法律并未作出规定。
基于中央政策性文件提出构建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其实质是以 清单的形式禁止或限制不符合农业生态文明要求的农业产业,清单以外的农业产 业则不受限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因排污者、污染源无法确定导致其并不适用传统的点源污染治理制度,农业产业准入负面 清单制度的构建有其必要性"制度的确立,以相关政策和法律为依据,以“风险预防 则”为其正当性来源0制度的展开遵循“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明确清单入法模 式、清单制定主体和程序及其实施机制,解决构建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基本问题"关键词: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农业面源污染一、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创新性制度(一(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实质负面清单是在国际贸易领域最先开 始适用的,是以清单的形式禁止或限制的外商投资者在本国的投资,其法理基础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在农业产业领 域,建立农业产业负面清单就是指根据 不同区域的环境资源承载力、区域功能定位等等,以清单的方式列明区域内不符合农业绿色发展要求的产业,禁止或 限制该农业产业活动,清单以外的农业 产业则不受限制。
(二)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必要性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 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 I因其面 殊困难,运用于工业污染 的各种法律制 无法很好地适用于农业面源污染中$首先,污染源无法确定$农业面源污 染物的、 污染物 定等 定了对其其困难,最水体的农业污染物于不同区域 的单个污染点根无 法确认污染物的来源,因此以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 据为基 建立的 制制 无法 用在农业面源污染中$其,污者无法确定$农 承制农用 、农业产业、农等,对国 农业产业农业面源污染理 的困难$ 国有8 农,各 的方式 农业生产活动, 难以 定污染物的 体, 农 是可能是 污染的 E体$ 在污染者、污染源无法 定的, 制定 定的 污 受 为的 污 可 制在理无法的$, 源 对农业产业限制是最 的 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方式,无定 体的污染者 污染源, 根农业面源污染 的难 $ 农业面源污染物的 、 、形 无法定, 是农业产业活动的开展、农用品的施用就是污染的总源头,用法律对 农业产业制,就可以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所以,农业产业 负面清单制度作为预的源头控制措施,可以定程 源 理制 对农业面源污染 失灵问题,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要作用$二、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立的正当性分析(一)政策依据:国家政策性文件目,国对于建立农业产业 负面清单 重视,已发布 关的政策文件$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 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和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动计划》中强调建立农业产业 负面清单制$这些文件 法律力,但为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构建提供了明的政策依据$14 ^2021 年 14 期(5 月)CHI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LLECTIVEECONOMY(二"法律原则依据:风险预防原则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入法,其正当性来源于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风险预防原则就其内涵而言,不是对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作出事后补救,而是在生态环境有被污染和破坏的可能性时,就要事先预防性的采取措施对环境加以保护"农业面源污染由众多分散、具体的小o源污染$聚合%而成,单个的0源污染物的释放并不足以造成环境污染,一旦这些分散、微卡放的小污染0原因组成一个污染面的时,就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以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我们还无法对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其制有全面的,我们难以及时发现农业活云环境的,而当后一旦发生,就已经无法救治"为了避免这种局面发生,在不性的,些农业可能对一些(保护,水保护地等)的环境造立胁,就一定要采取预防性的限制和禁止施,对污染源——农业种植活动进行预防性制"三、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构建与展开(一"树立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我生态中发展,有关农业面源污染防的一些单法《农业法》是以农业发展法的的,这不于农业面源污染污染的防以农业业准入负面清单的"农业发展,有“绿色%,也要$发展%"负面清单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但农业面源污染防“三农%,而三农是我生发展的中,不能一环境保护而农业的发展和农的,要农业农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绿色%的环境保护理念为切入0,全面统筹农业、农村发展标,做到两者相互促"(二)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入法模式农业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作农业面源污染防的一项创新性制度,可以很好的决农业资源环境监的,是没有法律条文对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作出规"此,必须加快制定、修订配套的法律、法规,为这项制度的制实施提供的法律法规依扌居"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是一种提升农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的产业目录,要根居身环境承载力、农业发展状制符合其位的制和禁止发展的产业录,所以,并不适宜制一部性的专门法"法模式应当是修订省级地方规章,起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县级政府制农业业负面清单目录的规范性文件提供上位法依扌居"(三)农业产业准入负面制度制定主体与程序首先,要该制度的构建主体"考虑到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制定要以农业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容、功能位基础,要对不同E制定$—刀%的清单,也不能出似的$不一致%的"所以清单的制定应在省级行政统一领,以县为制体"第一,县可以扌居辖内的农业发展状、环境承载力、功能位素制宜拟和制发展业录"第二,省级行政:负责统筹审核县制的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并按照家政策的对清单进行修改完善"这不仅有利于县在制定过程中分配不均的,还可以起到指导作"其,要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制"第一,环境量"对生态环境系统性、科学性的调和是制农业业准入负面清单的基础"以县为单位,对该的环境承载力、资源状、不同的农业业对生态环境的查,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作出的后,编制纳入农业业准入负面清单的制业以业"第二,强公众"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实施,实质上就是是制农在其经的农村土地上的农业生产活动,已经触到了农的实,保农民的环境和决策参与权,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体现环境,提农民对农业业负面清单制度的度"省级门在统筹审核负面清单时可以式广没农体和专业以公众对负面清单的意见,在作决时予以分考虑,不采纳要由并反馈给公众"(四)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机制1.政府部门协同制农业业准入负面清单作一农业农村环境的监施,在其实施1中,不可到农业、生态环境主门的职能"实中,农业部负责农牧业的生以及农业入的生产和施用管理,主要目标是促进农业发展,环境保护,而生态环境门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又起不到的制作用"这$可以管,可以不管%的面,应当]生态环境部门实施门,加强对农业业准入负面清单实施作的、监和综合管理;农业部有义务配合生态环境门责",农业面源污染常以、单位政发生,要方政府合能保农业产业负面清单的实施"此,要构一个生态环境部为主、农业部/地方政府同的实施制"2.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补偿制对于农体来,农业生来的收益是他们生存的基,在农业生产中是性的经,在实施一农业生时考虑能化实现预经"政府的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时,是否能到农的配合取决于,是否能资、补"中政府以方政府可以对被限制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体政、补依居政参考文献:[1]方琳娜,尹昌斌,陈世雄.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9(11):6—11.[2]沈瞿和•清单制度法理分析及法治要点[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04):82—86.⑶邱倩,江河.论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建立[J].环境保护,2016,44(14):41—44.[4]邓•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建[J].农业经济,2018(01):106—107[5],.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关口----《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实施办法》解读[J].环境保护,2017,45(04):10—11.(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中国集体经济]15。
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蓝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说明:1、为更好地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在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约束产业发展,根据《关于建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发改规划[2015]1760号)要求,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有关条目和蓝山实际,特制定《蓝山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2、限制类主要指不符合本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工艺技术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能力明显过剩,不符合国家和省行业准入条件和规定,不利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保、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督促加快改造和禁止新建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
限制类禁止投资新建项目,对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改造升级,改建、迁建项目需报省级以上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严禁以改造之名扩大生产能力。
乡村振兴用地负面清单一、永久基本农田严禁占用情形:1.永久基本农田不得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
2.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3.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
4.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挖湖造景、建设绿化带。
5.严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畜禽养殖设施、水产养殖设施和破坏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
6.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永久基本农田的活动。
二、一般耕地“五不得”:1.不得在一般耕地上挖湖造景、种植草皮。
2.不得在国家批准的生态退耕规划和计划外擅自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湖规模。
3.不得违规超标准在铁路、公路等用地红线外,以及河渠两侧、水库周边占用一般耕地种树建设绿化带。
4.未经批准不得占用一般耕地实施国土绿化。
5.未经批准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不得将通过流转获得土地经营权的一般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
三、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
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
四、严禁以设施农业为名占用耕地违法违规建设与农业发展无关的设施;严禁在农业大棚内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餐饮、娱乐等非农设施。
五、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1.不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房;2.不准强占多占耕地建房;3.不准买卖、流转耕地违法建房;4.不准在承包耕地上违法建房;5.不准巧立名目违法占用耕地建房;6.不准违反“一户一宅”规定占用耕地建房;7.不准非法出售占用耕地建的房屋;8.不准违法审批占用耕地建房。
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别墅、酒店、公寓等房地产开发,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或分割转让转租。
七、严禁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严禁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思考与建议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展,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成为了当下一个重要的话题。
该制度是指在出口、投资和国家采购等方面,制定一个“不准入”的负面清单,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本文就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建议。
一、当前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问题1. 制度目标单一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目标主要是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保护国家利益。
但是,在现实生产中,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与流通。
如果只是针对质量与安全问题,可能忽略了其他因素,如环保、生产能力、科技水平等。
2. 划定标准不够细化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应该根据具体的产品,以及科技水平、人才、资本等相关因素来制定不同的标准。
但是现行制度中,划定标准有些不够精准,很多企业感到划定标准不够合理,缺乏参考性和可操作性。
3. 制定程序不够规范制定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应该是一个科学化、民主化的过程,但是现行制度中,制定程序不够规范,政策制定者不够了解实际问题,缺乏对 stakeholders 的沟通和协商,从而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
二、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建议1. 多重目标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追求产品质量与安全,要加强政策的多维目标,包括生产环保、生产开发创新、生产产能等,以形成全面的政策。
2. 精准标准制定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必须有明确的标准。
应该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行业制定个性化的标准。
标准制定过程应该加强与企业、科技专家、行业协会等有关方面的沟通协商,确保制定的标准更为精准具体。
3. 规范程序政策制定应该是一个高度科学、民主的过程。
政策制定者应当显出更大的协调与沟通能力与更高的敏锐性,要在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多听取各方意见,多举办相关会议、议论等,形成一个广泛参与、科学规范、民主协商的制度建设模式。
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包含禁止和许可两类事项。
对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核准,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许可准入事项,包括有关资格的要求和程序、技术标准和许可要求等,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规定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规进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二、针对非投资经营活动的管理措施、准入后管理措施、备案类管理措施(含注册、登记)、职业资格类管理措施、只针对境外市场主体的管理措施以及针对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特定地理区域、空间的管理措施等不列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其相关规定。
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等明确设立,且与市场准入相关的禁止性规定,在清单附件中列出,以便市场主体参考。
三、列入清单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或地方性法规设定,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可设定临时性市场准入管理措施。
个别设立依据效力层级不足且确需暂时列入清单的管理措施,应尽快完善立法程序,并以加★形式在清单中标明。
四、《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地方对两个目录有细化规定的,从其规定。
地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3 —(或禁止限制目录)及地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制定的地方性产业结构禁止准入目录,统一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五、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另行制定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
因特殊原因需采取临时性准入管理措施的,经国务院同意,可实时列入清单。
六、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双多边条约、与港澳台地区达成的相关安排等另有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涉及跨界河流水资源配置调整的重大水利项目和水电站、跨境电网工程、跨境输气管网等跨境事项,以及涉界河工程、涉外海洋科考,应征求外事部门意见。
七、为保护公共道德,维护公共利益,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对文化领域和与文化相关新产业的市场准入政策调整和规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