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 格式:pptx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27
水泥厂的绿色智能工厂如何建设在当今时代,环境保护和智能化发展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重要趋势,水泥行业也不例外。
建设绿色智能工厂不仅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响应,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举措。
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建设一座水泥厂的绿色智能工厂呢?首先,要从规划设计阶段就融入绿色智能的理念。
这意味着在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资源供应和交通便利性等因素。
合理的选址能够减少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在工厂的布局规划上,要优化各个生产环节的流程,减少物料的迂回运输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设备选型方面,应优先选择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设备。
例如,采用新型的水泥磨机,其具有更高的粉磨效率和更低的能耗;选用先进的余热回收系统,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用于发电或供热,从而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此外,智能化的设备监控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预测设备故障,进行预防性维护,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绿色智能工厂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生产工艺。
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能够有效提高水泥的质量和产量,同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在生料制备环节,采用精确的配料系统和高效的粉磨设备,确保生料的质量稳定;在熟料烧成环节,优化燃烧系统和窑炉操作参数,提高熟料的质量和热效率;在水泥粉磨环节,采用联合粉磨或终粉磨系统,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电耗。
环保措施是绿色智能工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装高效的除尘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和处理,确保排放达标;采用脱硝和脱硫技术,减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实现废水的零排放。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工厂周边的环境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是实现绿色智能工厂的核心。
通过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对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水泥销售管理系统应用综述北京汇德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王峰友【摘要】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对水泥销售管理信息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和实施了水泥销售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为提高销售管理水平、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管控平台,为销售分析和市场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ERP;信息化;销售;管理软件一、水泥企业销售管理系统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逐步转入正轨,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体系,国内外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也在不断地转型以适应新的格局。
产品的销售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销售管理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者以淮海经济区某水泥企业的销售管理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客户与区域管理、合同订单的执行、发货流程严密程度与合理性、资源的平衡与控制能力、出厂水泥计量数据自动采集、销售分析与预测等方面都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作者根据管理各环节流程特点,设计和开发了销售管理系统。
二、、水泥行业信息系统现状及趋势1. 国际水泥行业信息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际水泥企业紧跟信息化的脚步,尤其是大型水泥集团,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领先于国内企业。
表现在:(1)信息系统应用广泛。
世界水泥百强企业法国拉法基等均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全程采用了先进的信息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比较成熟。
台湾亚洲水泥集团应用了ERP 系统,为企业中下游客户提供服务。
(3)实现管控一体化应用,如山水集团。
国外水泥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经历了从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到管控一体化结合的过程,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部分水泥企业已经实现了管控一体化应用。
(4)优化整体供应链。
国际大型水泥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由企业内部应用向企业间协同商务发展,向支持远程、异地的、一体化业务处理的应用系统转变,优化整体供应链,加强对上下游企业的整合。
黑龙江XXXX公司两化融合信息化规划方案目录一、两化融合现状及基本情况二、两化融合信息化规划三、策划目的及范围四、策划的组织体系1、领导组五、策划的准备与主要内容六、策划的具体内容与要求1、策划的输入a)两化融合的目标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c)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d)基础条件和资源现状2、策划的输出a)满足策划的输入所提出的要求b)确定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需求c)确定技术实现的需求d)确定运行维护的需求e)确定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f)确定基础条件和资源的需求一、两化融合现状及基本情况黑龙江XXX水泥股份公司烧成车间2019年为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车间的领导根据公司要求进行了两化融合,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化来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用外力对车间进行彻底的改造。
二、两化融合信息化规划车间在本次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审核过程中完成生产能力的打造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公司多年实施ABB软件积累的大量数据,以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为切入点,不断发掘并打造其他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实现创新发展。
车间在不断打造与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的基础上,力争在未来将重点工作逐步转向实现综合集成信息化应用方面,结合车间新型能力打造过程中所积累的大量数据,开展智能制造、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
车间应用以上信息技术整合内外部信息,挖掘各工段各业务环节积累的数据,激发各工段的数据应用潜能,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促进战略执行与信息化的结合,把车间的运营、分析、计划、资源配置、评价奖惩及预警等功能利用各系统数据和管理方面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融合、提练,形成可供各级决策者和管理者使用的信息,为车间预测未来发展和诊断当前经营活动中的问题提供支撑,实现智能发展。
车间将依托智能发展阶段的建设基础,力争在未来开展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车间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达到车间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入融合,并在此基础上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减少排放,最终实现绿色发展阶段。
水泥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水泥,作为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水泥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摆在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态势对水泥的品质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那种单纯追求产量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高质量的水泥产品不仅要具备高强度、耐久性等基本性能,还需要在特殊环境下表现出色,如抗硫酸盐侵蚀、耐高温等。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水泥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与科研机构合作,不断优化水泥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在技术创新方面,水泥行业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智能化生产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例如,采用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故障,减少停机时间;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新型水泥生产技术的研发也至关重要。
例如,探索低碳水泥的生产方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高性能水泥,满足高端建筑的需求。
绿色发展是水泥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水泥生产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采用余热回收技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用于发电或供暖,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其次,加大环保投入,安装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设备,降低污染物排放。
此外,推广绿色矿山建设,合理开采矿山资源,做好生态恢复工作。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也是关键。
一方面,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规模效应。
大型企业在技术研发、资源配置、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的挑战。
另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关闭那些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的小企业,为优质企业腾出市场空间。
质量管控是水泥行业的生命线。
浅谈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系统1. 引言1.1 背景介绍拌合站是指进行混合搅拌物料的工作场所,主要用于进行道路、桥梁、水泥混凝土等工程建设中所需的混合搅拌作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渐成为拌合站管理的重要工具。
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对拌合站生产过程、设备运行状态、原材料使用等方面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背景介绍部分主要讲述了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背景。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要求越来越高的工程质量,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管理的需求。
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出现,为拌合站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势在必行,成为拌合站管理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的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拌合站进行管理和监控,提高拌合站的运行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浪费。
通过研究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生产管理模式,推动工程建设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升行业竞争力和核心技术能力。
研究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探索其优势和挑战,不仅可以为拌合站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还可以推动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工程建设的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工程建设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参考,促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拌合站的管理效率和生产质量,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促进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拌合站的自动化控制、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中国及部分省市水泥制品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推进水泥行业绿色发展
水泥制品就是以水泥为主要胶结材料制作的产品。
水泥制品可以由水泥混凝土制成,也可以由水泥砂浆制成。
国家层面水泥制品行业相关政策
显示,近些年来,为了促进水泥制品行业发展,中国颁布了多项关于支持、鼓励、规范水泥制品行业的相关政策,如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为动力,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层面水泥制品行业相关政策
部分省市水泥制品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水泥制品行业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进水泥制品产业发展,如关于印发四川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等。
部分省市水泥制品行业相关政策。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切实做好2024年水泥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3.12.29•【字号】•【施行日期】2023.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切实做好2024年水泥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工作的通知各市、州、省直管市经信局,生态环境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20〕201号)文件要求,促进我省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现就切实做好全省水泥行业2024年常态化错峰生产工作通知如下:一、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都应严格按照批复产能组织生产并进行错峰生产,错峰生产最低天数不得少于40天。
对全省水泥熟料生产线错峰生产实施差异化管控。
(一)环保绩效分级达到A级的水泥生产企业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可不参与错峰生产,但要降低水泥生产负荷,按全年错峰生产天数不得少于40天执行。
(二)绩效分级达到B级,或被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评为“能效领跑者”,或有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污染土或有毒有害废弃物任务的水泥生产企业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可不参与错峰生产,但要降低水泥生产负荷,按全年错峰生产天数不得少于52天执行。
确因全年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或有毒有害废弃物任务繁重,无法完成错峰生产任务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可由同一企业集团、同一县(市、区)辖区内的不同水泥熟料生产线按产能等量换算调剂替代。
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需提供环评批复、完善的处理装置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合同及合同执行情况。
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需提供环评批复、完善的处理装置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及危险废物处置情况;协同处置城市污泥的需提供环评批复、完善的处理装置和城市污泥处置合同及合同执行情况。
浅谈水泥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摘要:水泥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进度加快,市场对水泥行工业的产业结构和新技术新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新型预分解水泥生产技术已基本达到高效节能的先进水平,新型干法水泥窑的低温余热发电、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和水泥窑处理废弃物技术的利用,这项传统意义上的高能耗产业成为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利用废渣的重要产业。
关键词:水泥工业发展新技术趋势一、引言水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料,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水泥产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当前产业资源和能源消耗高,工业废气和CO2排放量较高,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国家政策产能减量置换、常态化错峰生产、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反垄断监管等法规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对控制新增产能、动态供销平衡、行业自律诚信、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等一系列市场环境改变,对水泥行业的各项要求提高,变相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投入。
二、水泥工业发展现状2000年以后,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生产工艺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新型干法水泥的快速发展,全国逐步淘汰立窑和部分落后产能,生产的水泥数量快速升高,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较大,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多,近年来政府以及各个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病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大力推广余热发电,废渣综合利用并推广新技术和新设备。
各水泥企业加快了信息化的开发与管理,能够不断提高水泥的生产数量和质量,提高水泥工业竞争力,据调查显示,信息化管理和生产主要在一下几方面:首先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这些系统实现了水泥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成产化;其次是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系统的应用促使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网络化;最后是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系统等应用能够让电子商务活动信息化、网络化。
2021年,建材行业克服了疫情多点散发,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限电限产等影响,运行呈现平稳较好发展,2021年全国水泥产量23.8亿吨,比上年下降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