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劝学情景默写(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81 KB
- 文档页数:2
《劝学》情景句默写精练1 答案1、学不可以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0、积水成渊,蛟龙生焉11、学不可以已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1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7、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3、君子生非异也2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5、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三省乎己2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8、学不可以已2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高中古诗文情景式默写(附答案)高中古诗文情景式默写(附答案)《劝学》1《劝学》中XXX以木和金设喻来比喻研究重要性的句子是2《劝学》中XXX认为,君子通过广泛研究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3《劝学》中XXX强调空想不如研究的句子是4《劝学》中XXX强调君子并无特别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5《劝学》中一句中,表明不登高,就无法获取广阔的视野6《劝学》中以堆积土石来强调研究中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7《劝学》中你会急水流来强调研究中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8《劝学》中,一句,写出积累善行养成品德所能达到的境界9《劝学》中强调,如不能脚踏实地,步步积累最终将无法到达远方的句子是10《劝学》中说明千里马虽然能力超群,但不能远行的原因是11《劝学》中说明这马虽然能力不行,但却能到达远方的原因是12《劝学》中以雕刻之道,从反面来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13《劝学》中以雕镂之道,从正面来申明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14《劝学》中说,蚯蚓虽然不够强壮,但因为用心专一,就能够15《劝学》中说,由于蟹用心急躁,即使是《师说》XXX1《师说》中表明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句子是2《师说》中韩愈说,择师的标准无关乎于,贵贱和长少,而是3《师说》中,一句强调办事的目标是研究,而无需关注教师的年龄4《师说》中写出本文创作的社会背景的两句是5《师说》中表明古之贤人能够圣益圣的缘故原由是6《师说》中表明今之众人,愚益愚的缘故原由是7《师说》中XXX认为其时一些工钱子择师,来办理句读题目标行动是8《师说》中士医生之族说明不愿求实的缘故原由是,他们之间年龄学问相仿,假如向对方研究,就会出现两种情形9《师说》中君子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感触不耻,但XXX 却认为他们是10《师说》中韩愈认为师生之间的干系是11《师说》中XXX认为弟子不必不如老师,老师也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12《师说》中韩愈表扬XXX并表明本文写作目的的一句是《阿房宫赋》1《阿房宫赋》中,一句,夸张地写出了阿房宫,占地极广,楼阁连绵高绝2《阿房宫赋》中,写出阿房宫走势的根据是写出浩瀚宫殿依随阵势,布局精巧的句子是3《阿房宫赋》中以形象夸张的手法,写出宫殿阁楼格的外形及规模的句子是4《阿房宫赋》中以形象化的手法写工种之桥的句子是5《阿房宫赋》中以形象化的手法写楼阁间通道的句子是6《阿房宫赋》中从人们主观感受,写宫内个月盛况的句子是7《阿房宫赋》中从人们主观感受,写宫内的舞蹈的句子是18《阿房宫赋》中描绘宫女打扮后的娇美的句子是9《阿房宫赋》中形象化的施展阐发情形人对抢夺来的珠宝金钱不爱护保重的句子是10XXX在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气人性角度出发,申明民气没有区别从而对秦统治者残民自肥行动发出有力抨击的句子是11XXX在阿房宫赋中对秦统治者耗取无度进行质问的句子是12阿房宫赋中点出XXX进入咸城,火烧阿房宫变乱的句子是13阿房宫赋中都不认为六国得以保全的条件是14阿房宫赋中XXX认为秦国假如能够顾惜六国百姓,就能够15阿房宫赋中XXX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的句子是《氓》1《氓》中写明夫君抱布而来的真正目标的句子是2《氓》中女子向夫君说明婚期耽搁的句子是3《氓》中女子劝慰夫君商定婚期的句子是4《氓》中女子在断墙上远望心上人,写出其未见到心上人的难过施展阐发的句子是5《氓》中女子在断桥上远望心上人,写出其见到心上人后的兴奋施展阐发的句子是6《氓》中写出夫君用卜、筮来展望婚姻吉凶的句子是7《氓》中以桑叶比喻女子容貌青春的句子是8《氓》中以桑叶比喻女子容貌衰老的句子是9《氓》中用斑鸠来规劝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10《氓》中_,_一句,写的是女子追忆被弃回娘家乘车度过淇水的时情形11《氓》中女子直接控诉自己没有差错但男子却前后不一的句子是12《氓》中表现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13《氓》中写女子出嫁后天天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句子是14《氓》中写女子多年做媳妇,家里家外都要操持的句子是15《氓》中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16《氓》中写女子经过思考后,表达不愿与夫终老的句子是17《氓》中写出男子婚前婚后巨大反差的句子是18《氓》中直接规劝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19《氓》中用反喻写出世间万物都有终极,唯独女子愁思无边的句子是20《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21《氓》中现女子没有想到夫君会违反誓言的句子是22《氓》中写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是登高(XXX)1《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衬着秋江景物特性的句子是2XXX《登高》中会合施展阐发了夔州秋天典范特性的句子是3《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的长江气势的句子是4《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5XXX终身得志,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间接描述的句子是6《登高》道出郁积诗民气中的本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穷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2XXX(XXX)1《锦瑟》中以XXX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思的句子是2《锦瑟》中借用典故来表达诗人感慨世事如梦、理想幻灭的句子是3《锦瑟》中诗人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才不为世用,但文章词章却能显于当世的句子是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工钱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虞美人》(XXX)1XXX的《虞美人》中以反诘句触目惊心地把词人的忧虑劈空倒泻而下的句子是:2XXX的《虞美人》一词中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3XXX在《虞美人》一词中遥望金陵想像,并显露出事过境迁的无穷惆恨的句子是4XXX的《虞美人》一词中与XXX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赤壁怀古》(XXX)1《·赤壁怀古》中写浪花与XXX词“浪花有意千里雪”相似的句子是:2《·赤壁怀古》中衬着XXX破曹时的自在洒脱、稳操胜券的句子是:3《·赤壁怀古》中XXX感伤自己多愁善感以至于未老先衰的句子是:4《·赤壁怀古》中词人显露出人生苦短,要实时行乐思想的句子是:5《·赤壁怀古》中总结上片,引出下片怀想英雄抒发度量的句子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XXX)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登临北固亭,眺望江山,感慨英雄已逝的句子是: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出英雄的流风余韵都随时间的消逝而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XXX赞叹XXX的赫赫战功的句子是: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出XXX之子好大喜功,却北伐失败,XXX逃的句子是: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写敌酋庙宇香火旺盛,来表现抗金景象全无的句子是:《赤壁赋》(XXX)1《赤壁赋》中描绘XXX的爽朗和澄清,也体现作者怡然自得心境的句子是:2《赤壁赋》中表现主客在宴席间朗声吟诵古诗文的句子是:3《赤壁赋》中施展阐发月亮升起,在天际运行的句子是: 4《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水天一色的句子是:5《赤壁赋》中以一叶扁舟写出人类的孤独和渺小感觉的句子是:6《庄子·逍遥游》中有“列子御风而行”之句,XXX《赤壁赋》中与之相关的句子是:7XXX在《赤壁赋》中以道家羽化飞仙之所来形容自己泛舟江上的感受的句子是:38《赤壁赋》中形容客人吹奏洞箫声时断时续、XXX不停的句子是:9《赤壁赋》中以侧面烘托的手法来施展阐发客人的洞箫声凄凉悲戚的句子是:10《赤壁赋》中两句,概括了XXX部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1.《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却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相反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2.《劝学》中,作者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句话中的“假于物”在文中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
_”3•《荀子劝学》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_ 出”了蟹心浮气躁的结果4. 《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 ”5. 荀子的《劝学》中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最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荀子《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阐释了学与思的关系。
7. 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了广泛学习与不断思考的关系,他指出君子只有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才”能达到“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_ ”效果。
8. 古人议论喜用对比。
比如荀子的《劝学》中将螃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与_ ”蚯蚓的“ ___________________ 相_ ”比照,强调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9 •《荀子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劝学》同步练习一、重点字词释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陛()步(),无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骡b)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 ••••功在不舍(K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o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上,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螫,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理解式名句默写1.《劝学》开篇就提出全文中心论点“",说明很早以前中国人就提出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
2.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荀子在《劝学》中也说“,"。
这些至理名言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越老师或后人可以超越前人的思想。
3.《劝学》中的开头“,”两句,以“木”与“金”为喻说明学习可以使人的缺点得以改正的道理。
4.《劝学》中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尽善尽美的句子是5.《劝学》一文中阐释“思”与“学”的关系,强调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句子是6.《劝学》中作者通过骑马可以奔驰千里的事例,从反面证明积累的必要性的句子是7.《劝学》中作者通过人乘船就可以横渡江河的事例,证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是更容易成功”的句子是“, ,8.《劝学》中点明有道德学问的人之所以超越一般人,能取得成功,并非他们和一般人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有所凭借的句子是“,9.《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 “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10.《劝学》中用一系列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两句就借“风雨”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劝学》情境默写及答案(最新最全)高考真题及答案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
(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2.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考天津卷)3.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2020年高考江苏卷)4.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2019年高考江苏卷)5.《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018全国卷Ⅲ)6.《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
(2017全国卷Ⅲ)7.《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016全国卷Ⅰ)参考答案:1.輮以为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锲而不舍4.君子生非异也5.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模拟试题及答案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3、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专一,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4、《荀子·劝学》中“,”,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5、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情景式默写三.4《蜀道难》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 ,。
”10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11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
”。
12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 ,。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15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17.《蜀道难》中贯穿全诗,反复咏叹,借以极言蜀道高峻艰险,慨叹蜀地形势多变的句子 18、《 蜀道难》中夸张叙说蜀国开国历史渺远, 长期不与外界交通的语句:19、《 蜀道难》中借五丁开山神话渲染蜀道神奇来历的两句是: , 。
《劝学》情景默写
1. 在《荀子•劝学》中用“致千里”者却非“利足”、“绝江河”者却非“能水来证明”:,。
2. 荀子《劝学》中,“,”两句强调只要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属和玉石也能在上面刻出图案。
3.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
(2015张掖市高三4月诊断)
4.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015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模拟5)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 。
(2015运城二模)
6.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7.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8.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9.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1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
是:,,,,。
1. 在《荀子•劝学》中用“致千里”者却非“利足”、“绝江河”者却非“能水来证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
(原创)
2. 荀子《劝学》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两句强调只要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属和玉石也能在上面刻出图案。
(原创)
3.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015张掖市高三4月诊断)
4.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015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模拟5)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2015运城二模)
6.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7.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8.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