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件事写具体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关——想想,怎样把它写具体、写细致?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要想把一件事叙述得具体而生动,通常可使用以下三种方法,灵活运用即可。
1、典型事例法描写一个人物,可以选用一个典型事例来突出。
比如,写妈妈环保,就要通过她环保的事例来表现。
写爸爸爱下棋,就集中笔墨写一写他是怎么“爱下棋”的,这样通过一件典型的事例,就能表现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点。
2、困难制造法困难制造法,就是给你要写的事情加一些“曲折的过程”。
比如,可以写这件事情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出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等等。
如果是第一次做某件事情,还要写出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比如,写《包书皮》,包第一本书时,可能不顺利,一会儿弄折了书,一会儿弄撕了书皮,搞得手忙脚乱,还是干不好。
心情一不好,就想着放弃,后来想一想包书皮的要领,慢慢地,一点点地细心去做,就变得越来越好了。
把这些真实具体地写下来,文章就会有情趣,感动人。
3、细节描写法要细致观察人物在事件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节,并在叙事的基础上层层铺展开来,随着事件的发展,人物的细节也会发生变化。
只有抓住这些表现人物某方面性格特点的细节来写,才能真正将事件写具体。
今天主要学习细节描写方法例子:1.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
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2.语文课开始了,老师要把批好的试卷发下来了。
在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终于,试卷拿到手了。
啊?──58,可怜的“58”,我仿佛看到了……3.语文课开始了,老师要把批好的试卷发下来了。
在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
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
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吧。
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终于,试卷拿到手了。
写事的4个具体事件案例一:你看,操场上有我和几个同学正在踢足球,我一边踢着足球,一边突破了对手一层层的防线,突然我使劲一踢,我一看,啊,进球了!旁边传来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时,我觉得很快乐!这就是我经历过最快乐的几件事,这些快乐给我带来了许多欢笑!案例二:凉风习习,我与父母走在河边的道路上,月亮倒映在湖水中,静影沉璧,美丽极了!我在路上慢慢沉思着。
我紧紧拉着父母的手,生怕失去他们。
有人说,有一次,她看见一对母女在路上行走,因老奶奶不慎打翻了菜篮子,女儿不仅没有去捡,反而拳脚相加,一边打一边骂,老奶奶痛苦地抽泣着。
我心想,当我们发出第一声啼哭开了父母的心花,他们就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作为孩子,对给了我们生命的父母如此态度,像这样的孩子还是不要得好。
我是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孝敬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啊!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蚂蚁在搬运食物。
我静悄悄地看它们,又用树叶给它们制造路障。
只见它们顽强地过了一关又一关,我心里无比佩服它们那种不向困难,不向挫折低头的精神。
我回到屋里,从家中拿出了一小把米,送给了它们。
生活中难免会碰到挫折,我们应该努力去克服他们,不要退缩。
我的理想是周游各国,早就耳闻泰国人妖之美,日本樱花之艳,但我永远不会去狼子野心的日本。
即使他们那里再美,也不能洗刷当年大屠杀时的血腥味。
日本人,甚至有人直到今天还不悔改。
当年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首堆积如山,日本人拿中国人的生命开玩笑,真可耻!因此,我决心永远不去那个侵略我们的国家——日本。
以上就是我这辈子不会去做的'三件事情,还有很多,有时间向你一一道来。
案例三:寒假里的几件事许祥勇往年听说要放寒假总是无比的高兴,可以痛痛快快地玩耍,而且还能得到许多红包。
真是其乐无穷!而今年寒假,我总觉得非常“闷”,往年的“乐”已完全消失了。
下面就让我来倾诉几件“闷”事吧!“头疼”的作业看到妹妹几天就完成了作业,我才知多我的作业时多么的“多”。
如何把事件写得具体详细,清楚明白.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一般包含着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
一般情况下,一篇完整的文章都要体现出这六个要素,否则我们的文章就说不明白。
六要素之中如何把事件写具体又是重中之重。
如何才能写具体呢?1.注意事件发生的顺序。
要把一件事情交代明白,必须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来写,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有的人认为这还不简单么?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简单,有顺序的记述首先是建立在很好的观察的基础上的,还与学生对时间的了解程度有关系。
比如,打扫教室卫生这件事,记述的时候就要按照上凳子、扫地、下凳子、拉齐桌椅这样的顺序来写。
如果先扫地再上凳子就不行了,事件的顺序就乱了。
2.写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注意抓住细节,也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文章就写具体了。
举例:一个学生在写自己在教室中拣到五十元钱这件事时,有这样一段描写:教室里冷冷清清的,外面不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声,这是同学们游戏的声音。
我挺了挺身子,想走出去。
突然之间,我看到了那五十元钱,于是又不有自主地坐了下来。
向四周望了望,只有三五个人趴在地上拍纸片,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我。
我看看那五十元钱,心里不住地想:如果这是我的该多好啊,我可以买好多好吃的。
想着想着,我就禁不起诱惑了。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用直打颤的手将那五十元钱迅速拾起来,塞进了衣兜,边塞便装着如无其事的样子四处张望,确信的确没有人知道我做了什么,才哼着歌走出教室。
这一段描写具体生动,作者主要是抓住自己的动作和心理两方面来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场面。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心理活动只能写自己的,不能提别人思想。
孩子们的作文中总出现替别人思考的现象,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再看一个同学们经常写的活动的例子——《拔河比赛》“嘟——”随着一声短促的哨声,比赛开始了。
“三一班加油!”“三五班加油!”双方啦啦堆都在使劲为自己的班级加油。
学习目标1.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事情的重点部分进行具体叙述2.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把事情写具体重点及难点如何把一件事写具体。
指导一、写一件事需要注意什么?要把一件事叙述清楚说完整,必须要把六要素都交代清楚,可见记叙文六要素在叙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把一件事叙述完整的必备因素。
记事文章,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写清了“六要素”,人们对这件事才会清楚、明白。
在这“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而“经过”部分又是记叙的核心,是头等重要的,是记事文章成败的关键,是必须要写清楚,具体。
二、怎样才能把一件事写具体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例文:原文:“——,寒光照铁衣”。
看到这个填空题,我傻眼了,因为“朔气传金柝”的“柝”字不会写,我就偷偷地翻开书抄了下“柝”字。
修改:“——,寒光照铁衣”。
看到这个填空题,我傻眼了,因为“朔气传金柝”的“柝”字我怎么也想不起来。
唉,只怪平时读书不认真。
我偷偷地看了眼周围的同学,他们都在埋头鞋子。
不如——我心中闪过一个念头,抄书吧,就一个字而已,如果我连这样最基本的题目都做不出来,老师一定会批评我的,肯定会说“怎么回事?一个好学生连生字都没有过关!”。
我瞭了同桌一眼,还好,她正专心答题。
我悄悄地打开抽屉里的语文书,速速翻到《木兰诗》一课,飞快地扫描到“柝”字,疾速地在试卷上写上,又轻轻地把书合上。
这一切做的神不知鬼不觉。
我再一次扫视周围的同学,他们仍旧在认真答题。
我送了一口气,继续做后面的题。
小结记叙文中叙事具体指记叙能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能具体生动,这也是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这就是记叙。
记叙要求头绪清楚,交代明白,详略得当。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的描绘出来,叫描写。
描写要求具体生动,让读者感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具体的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2)要写清“经过”中的重要情节、场面给人如经其事、如睹其物之感。
怎样把一件事写具体怎样把一件事写具一、要动就要连着动作文必须“一波三折”才漂亮,但是说实话,同学们现在的生活都很平静,无法计较大家写下“一波三折”的内容。
不过,你可以学会“一波三折”地采用动词。
这就意味著“就连就要连着动”——学会已连续地采用动词。
比如说,一位同学描绘一场乒乓球比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学会连着使用动词的技巧后,我们可以将这句话修改成:指着他高高地将球扔出,眼睛死死地盯着,球碰触球拍的那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脚,球高速旋转着,向另一边飞来,使人看看一个动词转瞬变成了6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了起来。
二、把一瞬间的事译成几百字针对作文写不长,同学们可以这样训练自己:用二三百字来描写一瞬间发生的事。
比如,在学校运动会上,一位同学打破了跳高纪录。
那一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二十几个字:指着他一跃而下一跃,一下子飞到了横杆,代莱校运会纪录问世了!怎么变成几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之动作解剖学:如何绕圈、击球、翻过、落地;再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他”平时是如何一次次地练习;还可以加之细节去扩充:击球前“他”例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们如何向“他”表示祝贺……你可以经常对一瞬间出现的事情展开文学创作练。
学会了这个技巧,还害怕考试时写下比较字数吗?三、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很多同学不能采用标点,作文中经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有的甚至连逗号都没,把老师写到透不过气不过来气年才。
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展开“一段话至少发生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
比如说,恳请你现在检查一下,逗号、句号、问号、alarm、省略号、引号、冒号……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存有吗?没的话恳请你尝试用出来。
经过几次训练后,你可以辨认出不可思议的变化——能写出意味深长的句子了,会加入人物的语言描绘了,把心理活动融合进来了,还可以用反问句了……这些标点去掉后,作文自然就显得生动出来了。
1.用具体描述代替那些“出镜率”很高的成语;2.碰到“很”和“非常”想一想;3.写说不出现“说”;4.写下想要不发生“想要”;5.写外貌不用“有”。
如何把一件事的经过写具体要把一件事的经过写得具体、详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事件背景:在开始描述事件经过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事件的背景。
包括时间、地点和相关人物。
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
2.事件起因:清楚地说明事件的起因,即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
可以通过描述相关的背景信息、触发事件的行动或事件之前发生的事情来详细解释。
3.事件发展:接下来,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
可以使用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来组织描述。
描述时,要注重细节,包括人物的行动、情绪、思考以及场景的变化等等。
4.事件高潮:事件发展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个高潮点,即事件的最关键和最令人吃惊的时刻。
在描述高潮时,要突出展示相关人物的情感表达和变化,以及事件发展的转折点。
5.事件结果:事件的最终结果是事件经过的一个重要部分。
描述事件的结果时,要包括影响到的人物,以及事件结束后对相关人物或场景产生的影响。
6.情感细节:在描述事件经过时,可以引入相关人物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
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7.描述语言:使用具体、生动的描写语言来描述事件的经过。
避免使用模糊、笼统的词语,尽量使用形象、具体的词汇来表达。
8.结构组织: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事件经过的结构组织。
可以使用段落来区分不同的阶段或事件,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的部分。
通过以上的几点,可以帮助你将一件事的经过写得更加具体、详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要注意语言和修辞的运用,使得文笔更加流畅生动,并且抓住事件中的关键和重点,以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
用一段话把你生活中感兴趣的一件事物写下来,注意心理活动写具体我喜欢生活中有很多的事物,比如各种各样的鱼、猫等等。
它们有的让我感到有趣,有的让我感到开心。
还有我在生活中最喜欢的就是玩,因为它们和我一起玩总是感觉很有意思。
比如说,我喜欢捉鱼吃,这就是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对这些事物感兴趣,不妨把它写下来。
比如:用一段话把你想写出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一、那一次,我和妈妈一起捉鱼吃,不知不觉中,就捉了很多的鱼。
它们有的躲在草丛里,有的藏在水桶里,有的就在水桶里游来游去,活蹦乱跳的。
虽然有些鱼儿还没有捕到,但它们对我来说却是很有意思的。
而且,它们也是我最喜欢捉弄和吃鱼了。
它们都是比较聪明有灵性的那种鱼。
捉完了鱼之后,我们就开始收拾鱼缸了。
看着眼前这一只只鱼,它们都非常开心。
在吃鱼玩中,我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二、回家以后,妈妈让我把这一段话写下来,我就按照这一段话来写了,这是我的第一次记录。
为什么呢?因为我喜欢捉鱼吃,所以每天都会有很多的鱼到我的水缸里,我在水缸里捞了好多的鱼,都把它们放进鱼缸里,然后再拿出来放在我的水缸里,我就可以吃了。
当然,我也会很高兴捉鱼吃,因为我不知道那些鱼是不是我自己养的。
我不会经常去杀鱼吃,所以鱼非常少。
但每一次杀鱼吃鱼时,我总能听到“嗖”几声枪响,就像打出去一串串子弹,真是有趣极了!其实,我为什么会喜欢捉鱼吃呢?因为我喜欢这件事,我每次看见那些鱼缸里有很多鱼食,我就特别想捉鱼吃!但我又不能经常杀鱼吃鱼啊!三、我很喜欢带着自己捉到的鱼和自己一起到处游玩。
我们一起在小河边捉鱼,可是到了晚上却找不到地方去。
后来,我们找到一个地方,但我们却没有鱼。
我们只好又带着鱼缸里的鱼一起去找。
终于找到了一家网吧,在那里我和鱼和电脑玩得很开心。
可是,当我把鱼放进了笼子里时,它却不知道它怎么回事。
它还一直不停地游来游去,真是有趣极了!。
小学语文怎样写具体一件事小学语文怎样写具体一件事一、怎样写事1、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
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2、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
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3、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
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
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
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
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
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小学语文怎么写难忘的一件事一、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写。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聊起自己熟悉的事情,我们会滔滔不绝,讲个没完,但谈起陌生的事情来,恐怕就难说上几句了。
写作文也是这个道理。
所谓熟悉的事,就是指亲身经历的、认真观察过的、感兴趣的、有感受的事情。
比如一位同学在龙潭湖冰面上玩耍,一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正在这危急时刻,同来的另一位同学奋不顾身冲了过去,把他从冰窟窿里拉了上来,这种生死与共的友情,惊心动魄的场面使小作者终生难忘。
能选择这种事写,作文内容就不会空洞。
当然,作文内容还应力求清新,使人读后赏心悦目,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写一个很调皮句子1.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
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
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
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2.树丛被拨开了,一个小孩的脑袋钻了进来,这是个男孩子,又黑又瘦的小脸上,满是灰尘,头发约有二寸多长,乱蓬蓬的,活像个喜鹊窝。
3.翠儿是这里远近山区里出名的俊女孩,成日价雨淋日晒,就是淋不萎,晒不黑,脸盘白白净净,眉眼清清亮亮。
一笑起来,嘴瓣儿像恬静的弯月,说起话来,声音像黄莺打蹄。
4.小菊到今年已经十四岁了,但是她的身体长得不高,手臂依然那么细小,颧骨照旧凸出,十个指头像一束枯竹枝,仿佛一折就会折断似的;因为她十分消瘦,所以看起来她的身体轻飘飘的。
5.她在脏衣服上打上肥皂,就“哼哧哼哧”地搓起来,一个个小肥皂泡儿从衣服上冒出来,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大堆白沫子。
6.哇,一串串晶莹滴翠的葡萄密密麻麻吊挂在栅栏上面,我终于来到着名新疆的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东北的山谷的葡萄沟。
7.我刚打开课本,忽然看见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图画。
“鹿,我最喜欢的梅花鹿,画下来。
”我心里想着,打开画氏,拿起画笔,三下五除二就勾出了一只小鹿。
可是,由于我没有细致观察,把鹿头画成小山羊的头了。
这多不好看哪!擦掉重画,可又画得偏右了。
我只好在纸的左边另画了一只鸭子在河里游水,又把鹿头“扭”了过来,让它看着鸭子。
画好了一看,还真不错。
8.树丛被拨开了,一个小孩的脑袋钻了进来,这是个男孩子,大约有十二、三岁,又黑又瘦的小脸上,满是灰尘,头发约有二寸多长,乱蓬蓬的,活像个喜鹊窝。
把事情写具体叙事作文在中考中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可是好多学生的作文是在记流水账,本该详写的地方,却没有写具体,不灵动,不感人,导致作文得分很低,影响语文成绩。
请看下面这篇作文。
留在记忆深处的芬芳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那淡淡的花香,弥漫着记忆深处里的芬芳。
② 那是几年前的春天。
我不得不拖起疲惫的身子去托辅班补课。
春雨密密的斜织着……虽已是初春,但寒气仍未尽。
我披上雨衣,打开门,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我倒吸一口凉气,快速骑车前往托辅。
③外面的空气湿漉漉的,坑坑洼洼的道路积满了水,路上只有几辆疾驰而过的汽车和少数行人,道路显得十分空旷。
我迷缝着眼一直往前冲,“膨”的一声,车子开始漂移。
这可恶的天气!心里不禁痛骂着。
车胎扎破了,无法继续前行了,只好去修车铺修车。
到了修车铺,修车师傅正忙活着给一辆自行车换胎。
他朝我笑道:“小伙子,修车吧?先等一下哈。
”然后起身给我倒了杯平淡无奇的花茶。
④我随手找把椅子,坐在一旁。
只见师傅娴熟的取下车胎,将车胎浸入凉水中转了圈,然后取出。
他用那双沧桑的,满是褶皱的手把车胎重新安放回去,接着仔细的检查了一下,并且“试驾”,确认无异常后,还用一块抹布仔细擦了一番,才放心把自行车停到一间小屋。
我静静的看着他做的一切,直到轮到我……。
⑤ 他以相同的方法修理我的车。
修理完之后,我满意的看着我焕然一新的自行车,问道:“大叔,多少钱?”“不要钱,”修车师傅平静的回答道。
我一时说不出话来,像被定住一样傻傻地现在原地。
好久,我向修车师傅深鞠一躬,说了声“谢谢您!”师傅笑着点了点头。
⑥ 雨停了,我又抿了一口花茶,欣然踏上了归途,路上弥漫着花茶的芬芳,让我此生难忘!给这篇文章下个诊断书:诊断一:开头的引用有什么作用?仅仅是为了引用而引用。
诊断二:第③段“然后起身给我倒了杯平淡无奇的花茶。
”茶还有“平淡无奇”的吗?不好理解。
诊断三:第④段师傅给别人修车需要重点写吗?是不是应该详写师傅给自己的帮助,令自己难忘。
怎样把事情写具体(一)一,伯儒行为叙事法在写作训练中,记事记叙文是最基础的文体,练习写作应该从学习记事记叙文做起。
记事记叙文写些什么呢?顾名思义,是写事的。
我们怎样去写事呢?这要看我们是怎样做事的,我们怎样做事,就怎样去写。
我们是怎样做事的呢?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做事的,所以我们要用伯儒行为句来写事。
1:什么是伯儒行为?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做事的。
伯儒行为有六种:动作、看见、说话、听见、感觉、想。
2:什么是伯儒行为句?把伯儒行为表达出来的句子叫伯儒行为句。
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句来写事的。
伯儒行为句有六种:动作句,看见句,说话句,听见句,感觉句,想句。
3:伯儒行为句:A:动作句:1):他扭过头。
2):他站在地上。
B:看见句:1):他看见小龙站在地上。
2):她看见窗台上放着一摞本子。
C:说话句:1):他说:“哎,你别走哇。
” 2):小明唱道:“美丽的草原……”D:听见句:1)我听见老师大吼:“都坐好!” 2):他听见“汪汪汪”的狗叫声。
E:感觉句:1):我觉得饿。
2):小明觉得他人品很好。
F:想句:1)他想:太渴了,我要喝水。
2)我想:这支花太漂亮了,我要买下它。
4:连句:小明在散步,看到路边的树丛中有一朵红花(看见句),觉得很漂亮(感觉句),想:这么美丽的花儿,我要拿回家插在花瓶里。
(想句)他走到花前(动作句),折断花(动作句),然后拿着花(动作句),走了。
讨论:以上是小明做的‘摘花’这件事。
在这件事中,有动作行为(3个),有看见行为(1个),有感觉行为(1个),有想行为(1个)。
做这件事,一共用了六个伯儒行为,所以,我们写这件事,就用了六个伯儒行为句。
注意,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不算。
所以,我们要把事展开、写具体,只要把做事的一个一个行为,按照正确的顺序写出来,就可以了。
例:作文课后,王小铭愁眉苦脸地走到我身旁说:“老师,你说我没有把事情写具体,那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我拿起他的作文本,只见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今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外面下起了大雨,我等了一会儿妈妈也没有来接我,就自己冒雨走回家了。
提问诊断:1、你怎么说的?她怎样回答的?在什么地方等?中午上学时到底是什么时候?2、你为什么食言了?你到底干什么去了?怎么想的?3、你怎么知道她一直在等你,直到两点?4、你为什么说她不责怪你?她当时什么表情?说了什么?5、你什么时候到了学校?你见了她没有感到愧疚吗?没有想到要解释吗?把一件事写具体。
指导把事写具体,除了交代清楚事情发展的原因、经过、结果,重要的是把事情的发展经过写具体,也就是事件本身的细节。
比如,课本中的习作训练:第一次---。
在训练时,如果是选择的技能方面的材料,如,第一次游泳,第一次滑旱冰等,就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如果选材是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坐车等就要重点写当时的感受,心理等。
通过讨论,比较让学生明白怎样写具体。
下面是学生的习作比较:《第一次学轮滑》在小区里,我常常看见小伙伴们穿着旱冰鞋滑来滑去,像一只只小燕子从我身边轻盈而过,令我羡慕不已。
回到家,我对妈妈说:“小伙伴们滑旱冰,真神气!您也给我买双旱冰鞋吧。
”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拎着新买来的旱冰鞋,跑到楼下。
穿上旱冰鞋,我先学站,一站起来就摔倒,气得我脸红脖子粗。
我冷静下来,仔细观察小伙伴们怎样滑。
后来我学着小伙伴的样子,能滑一小段了,我真兴奋!第一次学轮滑,我战胜了自己,我体会了这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一次学轮滑》在小区里,我常常看见小伙伴们穿着旱冰鞋滑来滑去,像一只只小燕子从我身边轻盈而过,令我羡慕不已。
回到家,我对妈妈说:“小伙伴们滑旱冰,真神气!您也给我买双旱冰鞋吧。
”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拎着新买来的旱冰鞋,跑到楼下。
穿上旱冰鞋后,我的身体就失控了,站也站不稳,像喝醉酒一样,东倒西歪。
好不容易站稳了,刚迈一步,“砰”的一声,摔倒了。
我顾不上疼痛,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又扶着墙慢慢地站了起来,心想:“小伙伴们怎么滑得那么好,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再试试。
”一滑,又摔了一跤。
我气得脸红脖子粗。
这时,我想起老师说的话:“做事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
”我冷静下来,仔细观察小伙伴们怎样滑。
哦,原来是这样:脚要形成外八字的形状,身体保持平衡,向前倾。
我照着这样的动作要领又试试,终于能滑一小段了,我真兴奋!第一次学轮滑,我战胜了自己,我体会了这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通过指导,学生的习作描写具体多了。
载入中...写事的方法(转载)[ 2008-5-18 9:47:00 | By: 五5班张津波 ]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
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一、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
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
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
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
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想一想,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一、运用顺叙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要写清楚叙述的时间。
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规律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就清楚、明了。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在运用插叙时不要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
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叙述的事情也就条理清楚。
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摄像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
然而人和摄像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
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事情蕴含的深意。
日常生活中,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它的表象,还要挖掘它的本质,弄清来龙去脉。
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眼力,挖掘、寻找出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
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
因此,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总之,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
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
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
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这就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平时要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社会、生活。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
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
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
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
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
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呢?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
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
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
“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
当然,在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也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
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
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不然,文章就显得支离破碎。
所以,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阅读全文 | 回复(1) | 引用通告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