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9.17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及原文《猫》课文原文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
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
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
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
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
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把它抱了下来。
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
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七年级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细节描写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借物喻理的写法。
3、体会作者情感。
4、培养善待生命,同情弱小的情感。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借物喻理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诵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雁奴的小故事二.活动任务: 1、了解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2、理解作者的情感3、珍视生命,关爱弱小三、活动过程活动一:说说可爱的猫1.文中写了几只猫,特点分别是什么?如何表现的?(在文中标出)2.重点写的是哪只猫?为什么还要写另外两只呢?活动二:品品文中的情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我”对小猫亡失后的感情和态度的语句。
把找到的语句标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
活动三:访访当时的人《今日说法》访谈访三妹:听说你很喜欢猫,为什么不喜欢第三只猫呢?访观众:如果是前两只猫,会冷的钻到火炉底下吗?访张婶:听说是您把它带回家的,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是不是您也认为芙蓉鸟是小猫吃的?访“我”:1.你凭什么认定他是吃芙蓉鸟的罪魁祸首?(假设咬死芙蓉鸟的是第二只猫“我”会怎么处理?)2.当你看到黑猫嘴里的黄鸟时,你是怎么想的?请大家看一组图片,看完你想说些什么?活动四:谈谈身边的事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同学们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小彼此之间的误解?四、小结: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借猫喻理,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的情感。
愿我们都能伸出自己的有爱之手,平等的对待每个生命。
让我们用心架桥,用爱感悟,为弱小搭建一方幸福的生活空间,让他们的心情永远像阳光般灿烂。
五、作业设计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
六、板书设计:猫郑振铎若有若无更快乐忧郁快乐更活泼活泼酸辛愤恨愧疚。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第2课时》【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对家猫的观察,描绘了猫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和理解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并能够体会作者对动物的爱心和善待生命的态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动物题材的课文比较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有所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动物的爱心和善待生命的态度,培养自己的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相关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对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17 猫》一. 教材分析《猫》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作者与猫之间的相处经历的描述,展现了猫的古怪可爱和作者对猫的深厚感情。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寓意深刻,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教学这篇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动物的感情认知各有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寓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猫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特点。
教师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关注学生朗读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作者与猫之间的哪些故事?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写作交流)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猫一课优质课赛讲公开课获奖教学实录教案猫一课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 .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 .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一. 欣赏图片解题导入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小猫的,图片。
看后你想说些什么预设机灵.活泼.淘气.乖巧.可爱.呆萌.能干。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的,生命也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与那些用血肉之躯供我们吃穿.赏玩.奴役的,生灵们的,相处方式呢师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去感受他养猫过程中的,快乐与酸辛,也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文章中领悟一些生活哲理。
二. 预习交流整体把握1.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 ch n 郁闷 y 一缕l 污涩 s 怂恿 s ng y ng 婢女 b 蜷伏 qu n 惩戒 ch ng 怅然 ch ng2. 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 , 做事有序 , 不杂乱。
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3. 作者链接郑振铎18981958 ,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4 .师请两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讲了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其中有快乐也有酸辛和难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猫》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16课,本篇文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散文,通过对猫的形态、性格和生活习性的细致观察和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本文还涉及到人与动物的相处之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描写动物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对猫的特点和性格把握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对猫的特点和性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猫的特点和性格进行准确的描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子,让学生从中学习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录音,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作业设计:准备相关的写作作业,以便于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猫的可爱形象,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本文作者老舍及其作品,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语言的美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2.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借助课文内容与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教师:说说课文第四自然段讲了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指名回答.(讲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写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3.教师: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4.教师:你喜不喜欢老舍先生家的猫为什么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平时见过(或养过)的猫没有老舍先生家的可爱,那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课文,就会找到答案了.二、自学课文1.提出要求.⑴自由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2.学生自学.3.自学反馈.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说它老实可是又贪玩说它贪玩可是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它什么都怕,可是很勇猛)三、研读品味㈠学习第一自然段.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哪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学生汇报.3.教师过渡: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很具体.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a句能换成b句吗为什么 a.说它老实吧 b.它很老实a.说它贪玩吧b.它很贪玩4.学生讨论.(a句是通俗的说法,同时还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5.教师:你喜欢老实的猫、贪玩的猫、还是尽职的猫呢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读,请同学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或者还有哪些地方没注意到㈡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渎.2.品味“蹭”字:“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蹭”的动作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蹭”的意思是摩擦.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就像孩子在向大人撒娇.)3.a句和b句哪句更好为什么a.……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b.……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黑点.4.教师:那么,大花猫在主人写作时给主人“画”上几朵“小梅花”,它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用大花猫的口气说说.5.学生模仿猫的各种叫声,理解“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等词语.6.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教师:这些都是大花猫高兴时的表现,它要是不高兴时就一声也不出.这只猫的性格可真是倔强呀.㈢学习第三自然段.1.教师:大花猫什么都怕,可是它却非常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2.以“我们家的大花猫的确(实在)勇猛”为中心句说一段话.3.学生说.四、领悟写作方法1.默读全文,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抓住猫古怪的性格和淘气这两个特点2.追问: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3.教师:学了这课后,你学到了哪些写作知识学生畅谈.五、课堂小结1.结合板书,要求学生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内容.2.教师: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长大了也一样讨人喜欢.从老舍的真实具体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喜爱自己家的猫呀!我想,不仅是猫,只要是小动物,他都会因为他有一颗爱动物的心.六、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与反思【第2篇】活动目标:1.感受4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实物。
七年级猫教学设计一、导入:欣赏关于猫的小视频。
二、明确教学目标三、作者郑振铎简介四、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解释词语。
五、活动板块活动一: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快速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一表格,然后分别说这三只猫各自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活动二:说养猫之乐和养猫之痛(1)养猫之乐:标画有关养猫之乐的文字,看看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或好处呢?(讨论并小结)(2)养猫之痛:跳读全文,标画失猫后有关作者心情沉痛的句子,体会其失猫之痛。
活动三:感受哲理,理解主旨(1)“芙蓉鸟事件”案情重现:案发现场情况——犯罪嫌疑人(猫)——作案的可能性——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案件真相——案件定性:冤案(2)案件反思:①知道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怎样?——“我”错在哪里?②这件事让“我”明白的道理: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妄下结论,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3)对比理解: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生自由发言,并总结又一个做人的道理——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要善待生命,关爱弱小者。
)(4)主旨归纳活动四:谈写作亮点(1)对比:“我”家养了三次猫,可是我只喜爱前两只猫,一点也不喜欢第三只猫,但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远远超过前两只,它让我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2)细节描写:作者抓住三只猫的外貌,动作、神态等,运用生花妙笔,以小见大,使笔下的三只小猫都呼之欲出,各有特点。
请从文中找几处这样的细节描写,分析其表达作用?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①给同学说说自己曾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的事情,并讨论: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②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个有关小动物的文段。
八、教师寄语:①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能忽视。
希望同学们能从我做起,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关爱弱者!②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对待一切生命吧!(二)《猫》教学设计·详案兖州八中魏海英【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特点。
“四主三元”教学模式优质课大赛《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
2.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2.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
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分文章层次。
4.再读课文,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请概括文章相关内容,小组讨论,5.根据表格的内容,分别复述这三只猫的故事,要求简洁生动。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找出第一只猫与第二只猫给作者及作者家人带来快乐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2.讨论:为什么写前面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第三只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芙蓉鸟被害案”3.案件反思: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4.第三只猫是一只什么样的猫?谈谈你对“可怜”的理解。
5.假如你是第三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6.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后,“我”却“更难过得多”。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7.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目标导学三:主旨探究,拓展延伸。
1.学习本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从“我”和“第三只猫”两个角度谈一谈。
2.生活中的“可怜猫”。
3.课堂总结。
4.教师寄语。
三、板书设计第一只猫(小侣):病死酸辛、难过猫:第二只猫(所爱的东西):亡失怅然、愤恨善待生命、同情弱小第三只猫(新活的生命):死亡良心受伤、更难过四、作业。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17《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猫》是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民间流传的关于猫的寓言故事。
通过分析教材,我发现这篇课文具有以下特点:1.寓意深刻:课文通过猫的形象,传达了善良、机智、勇敢等品质,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语言生动:课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结构紧凑:课文以猫为主线索,将一个个寓言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
4.文化底蕴:课文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 学情分析根据对七年级学生的了解,我认为他们在学习《猫》这篇课文时,可能存在以下特点:1.认知水平: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2.兴趣导向:学生对寓言故事具有较高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3.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善于倾听、思考和讨论,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4.文化素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对课文内涵的挖掘和传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僻词语,如“庇护”、“斑斓”等。
2.寓意理解:学生对课文中所传达的寓意和哲理的理解。
3.文化内涵: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第1课时》【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通过对猫的外形、性格和生活习性的描述,表现了猫的可爱和灵性。
同时,文章还通过对猫与人的互动,展现了猫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对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运用、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有一定的把握。
但学生在理解词语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和情感可能因个人经历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讨论问题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2.能够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3.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4.能够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情感和看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的阅读理解,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2.难点: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解释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朗读法: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准备课文《猫》的文本,提前打印出来,准备发给学生。
2.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括课文内容、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运用、讨论问题等。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喜欢猫吗?你们对猫有什么了解?”来引导学生谈论对猫的认识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猫》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如“灵性”、“驯良”等,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造句。
16 猫 1.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 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第 1 课时
一、新课导入 小小猫咪惹人怜爱,然而郑振铎总结他家与猫的记忆时却说: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看到这句话,你有没有什么想问的呢? 或许你想问:几只猫? 每只猫都是什么样子的? 它们的结局具体是怎样的? 原因分别是什么? “我”和家人是怎样的心情? ……就让我们走进文章来寻找答案。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梳理内容 阅读课文,完成课文“思考探究”第一题的表格。 (一)“我”家养过三次猫,先看第一只猫。明确: 来历 外形 性情 在家中的 结局 地位 第一次: 花白猫 (1—2) 从隔壁要来的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 的白 雪球似的。 很活泼 宠物 病死
以上是文中关于第一只猫的相关内容。结合文章内容,思考: 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这只猫的形态? 明确: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 (1) 自身的形态,刚送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 (2) 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 不理会。 很明显写这只猫用了对比的手法。 2. 这只猫在家中处于宠物的地位。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家人对这只猫的喜爱? 明确: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3. 对于第一只猫的病死,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4.“酸辛”一词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包含着惋惜、难过、怜爱。 (二)第一只猫的病亡使三妹难过,也令“我”酸辛。为了心灵的慰藉,“我” 家养了第二只猫。请填写下面的表格,了解关于第二只猫的内容。 明确:
部编语文猫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语文猫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说课稿《猫》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猫》一文是部编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主要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栩栩如生。
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纬度的有机整合,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和技能目标:①学会认读本课“虑、职”等8个生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跌倒、变化多端、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过程和方法目标: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了解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4.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
5.学习方法(1)“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串始终。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6.教学课时:二课时二、说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文作者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的方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应用“读—悟—说—议—读—写”的学习方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了解“我”家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3.体会“我”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通过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方法,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品析语言,了解“我”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师:瞧,这些猫真可爱!不仅我们喜爱猫,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也喜爱猫。
钱锺书曾经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亦步亦趋地随他散步,在他的稿纸上撒尿;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生前为猫立下遗嘱,以保证猫在他的府邸生活无忧……可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本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摘录和概括等阅读技巧,梳理“我”和家人对三只猫的印象、感受,总结三只猫各自的特点和命运,从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与结构层次。
养了几只猫后却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看看为什么他家永不养猫。
(板书课题、作者)【设计意图】由、名人与猫的趣事引入,到郑振铎先生家“永不养猫”,形成一种对比效果,设置悬念,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二、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课件出示: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认为文学“是人生的镜子”,主张文学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他创办的《儿童世界》作为五四运动后诞生的第一本儿童文学周刊,曾一扫当时少儿期刊成人化的诟病,为我国现代儿童读物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著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
2.默读课文,体会情感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郑振铎先生的家庭琐事,感受他的温情与哀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学设计完美版一. 教材分析《猫》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与一只猫的亲密交往,表达了对猫咪的喜爱之情,同时揭示了人们对动物应该有的关爱和善待。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寓意深刻。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动物有自己独特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的字词理解有困难,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还需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生命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3.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生字词卡片4.课堂讨论话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随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分发生字词卡片,学生进行生字词竞赛,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在《猫》这篇课文中,作者郑振铎先生通过记叙自己家的三次养猫经历,表现了不尽相同的感受和一种细致地人生思考。
另外,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在感悟作者的仁者情怀的同时,可以获得许多写作方面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
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心理和生理的孤独往往让他们对小动物情有独钟,所以他们对《猫》这类记叙小动物的文章应该比较接受,另外,经过几年的语文积累,对这类记叙类散文,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和欣赏能力,学习起来也不很困难。
三、学习目标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
在家中的地位。
2.结合具体段落说出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猫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动物,因为惹人喜爱很多家庭都养猫,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也是一个爱猫的家庭,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但现在作者家里永不养猫,这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郑振铎的《猫》去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文中写“我”家养的三只猫,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及亡失时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提示: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词句)三、合作探究
活动二、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下表
四、拓展延伸---加深体会
活动三、从三次养猫的经历中,你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提示:结合第30段)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五、读生活说感悟
活动四、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同学们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小彼此之间的误解?
六、课堂小结
三只猫,三个故事,三种命运,作者的得与失,喜怒哀乐,自责反省,都给与我们深深的启迪。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或弱势群体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七、课后作业
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了,我将怎么想?
怎么做?请写成1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思考写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不能以个人的喜好去看待事物,否则殆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