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单句和复句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语法知识精讲与专练之——复句【知识讲解】(一)复句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例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例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
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
例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
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
例如: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
例如: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初中汉语语法教案复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复句的定义和基本类型。
2. 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复句进行表达。
3. 提高学生的汉语语法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句的定义: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分句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2. 复句的基本类型:(1)并列复句: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相互独立,可以用“和、或、但、然而”等连词连接。
(2)递进复句:分句之间有程度、范围、数量等方面的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仅、而且、还、也”等连词连接。
(3)选择复句:分句之间有选择关系,可以用“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许”等连词连接。
(4)转折复句:分句之间有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然而、却”等连词连接。
(5)因果复句: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因而、于是”等连词连接。
(6)条件复句:分句之间有条件关系,可以用“如果、假如、倘若、要是”等连词连接。
3. 复句的运用:(1)正确使用连词:根据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连词进行连接。
(2)保持句子结构清晰:尽量使句子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杂糅。
(3)注意语意连贯:确保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表达完整的意思。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不同部分,从而引出复句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复句的定义和基本类型,通过例句进行说明。
3.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每组根据给定的句子类型,构造出符合要求的复句。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句子中的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连词进行连接。
5.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和讨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总结。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段含有复句的文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复句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成果:评价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复句进行表达。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于复句的掌握情况。
初中句式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简单句1. 一般句: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句子称为一般句。
例如:小明唱歌。
2. 完全倒装句:谓语动词提前,主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后。
例如:过桥来看我,多高兴啊!二、并列句1.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分句构成的句子称为并列句。
例如:天气虽然很冷,但我们还是出去玩了。
2. 竖结构句:两个并列分句的主语和谓语都省略,只使用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
例如:早晚要下雨,你别出去。
三、复合句1. 定语从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句子叫做定语从句。
例如:我喜欢的那本书是《西游记》。
2. 状语从句: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句子叫做状语从句。
例如:我到家后,又做作业。
3. 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担任名词成分的从句。
例如:他说他不会来了。
四、虚拟语气句1. 条件句:表示假设情况的句子。
例如:如果我有钱,我就买一辆汽车。
2. 希望句:表示一种希望或愿望。
例如:希望你能早日康复。
五、比喻句1. 直接比喻:通过“像”、“如”等词或词组表示比较的句子。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一般灿烂。
2. 隐喻:通过上下文的暗示或修辞手法展开的比喻句。
例如:他的笑容是春风拂面。
六、省略句1. 主谓结构省略: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省略主语或者谓语。
例如:明天去不去?2. 完整句省略:省略一个完整句子,让上下文逻辑关系更紧密。
例如:你说的对。
七、倒装句1. 部分倒装句:谓语动词提前,主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后。
例如:上来一位小姑娘。
2. 完全倒装句:谓语动词提前,主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后。
例如:西天发白,暮色渐浓。
八、排比句1. 词语排比:同一句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词语作为修饰成分的句子。
例如:他聪明、勤劳、乐于助人。
2. 句子排比:使用相同或类似的句子结构和语法成分的句子。
例如:风轻轻吹,水轻轻流,夜轻轻深。
以上是初中句式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初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掌握这些句式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学习句式知识,可以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句子句子:是由词或短语(也叫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1、句子的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补语<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一、)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二、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
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
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3)主谓短语做谓语。
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语法是语文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掌握好语法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的归纳:一、名词1.名词的分类:具体名词、抽象名词、集体名词等。
2.名词的数:单数和复数形式的变化。
3.名词的格:主格、宾格、属格和定格。
二、代词1.人称代词:一、二、三人称的主格和宾格形式。
2.物主代词:表示所有关系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3.指示代词:这、那、此、彼等的使用。
三、动词1.动词的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2.动词的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
3.动词的语气:祈使句、陈述句、疑问句等。
4.动词的非谓语形式: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等。
四、形容词和副词1.形容词和副词的基本用法和比较级、最高级形式的变化。
2.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等。
五、介词1.常见的介词及其使用场景。
2.介词短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
六、连词1.并列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如和、与、或等。
2.连接副词:表示因果、条件、让步等关系的词语,如因为、如果、虽然等。
七、句子成分1.主语:句子中的说明行为者或主题的部分。
2.谓语:句子中说明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部分。
3.宾语:句子中接受动作的人或事物的部分。
4.表语:句子中说明主语状态、性质或特点的部分。
5.定语:句子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部分。
6.状语:句子中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部分。
7.同位语:句子中对名词或代词进行解释、说明的部分。
8.补语: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部分。
八、句子结构1.简单句:只包含一个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2.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相同的句子组成的句子。
3.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的句子。
4.主从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构成的句子。
5.定语从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
6.状语从句: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从句。
7.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的从句。
1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单句和复句
单句
1、单句
主谓句: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主谓句的具体类型有很多种,我
们这里只研究比较常见的主谓宾式和主谓式)
例:我们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主谓宾式) 他[非常]健康。(主谓式)
(他的)病症消失了。(主谓式)
注:主谓宾式的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这样,后面才有可能带宾语;主谓式的句子
中的谓语可以是形容词或动词,但动词是不及物动词。
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
例;飞机! 站住! 哦! 呜!(我们这里不做研究)
结构复杂的单句的分析:
一个单句的各个成分都由词来充当,这个句子就简单;如果由复杂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一个或
某几个成分,单句就复杂了,它和复杂短语的道理是一样的。
例:1、(我们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
2、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3、[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了”。
巩固练习:用符号标出各种句子成分
1、 严肃地对待文章内容的人一定也在文章形式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
2、 我相信,雷锋的榜样不仅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生活道路,而且增强了我们同一切旧思
想、旧习惯坚决斗争的勇气。
复句
(一)复句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
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
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
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
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
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例如: 单
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 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
顺序不能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
B”。例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
一层。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
2
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例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
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
“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
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例如: 不在沉默爆发,就
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 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
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
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例如: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
大。
6、因果复句 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
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例如:因为他有坚定
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气馁。
7、假设复句 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
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a就
(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
若”、“要是”,例如: 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怕。
8、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
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
“无论(任凭)a,都(也)b”。例如: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
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
有“||”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
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
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
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
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
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因
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陶铸《崇高的理想》)
3
(二)单句和复句的区别
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别?一般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区别:
(1)定义法。 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
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例子1
(2)抓主干法: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且句子
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例子2
(3)外部标志法: 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
定的次序直接结合起来,这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
对这种复句,只要划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这些关联词语就成
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志。例子3 不过使用此方法有时还需要结合使用前两种方法,才能准确
区别单复句,因为有些单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复句充当的。
例1:“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3个单句组成的一个复
句,用“也”连接前两个分句,同第3个分句表示并列。
例2:“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
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主干:这是教训。
例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关联词:不但……而且……(递进
关系)
例4:“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
约精神的。” 这个句子,“认为”的宾语是由一个二重复句充当的。如果看到有关联词就判
定它是复句,那就错了。但只要结合前两种方法去判断,问题就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