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世界的气候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17
世界气候教案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掌握气候的基本概念和气候类型的划分。
1.2 教学内容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征。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气候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章:气候类型2.1 教学目标能够识别和描述主要的气候类型。
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2.2 教学内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2.3 教学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不同的气候类型。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第三章:气候的形成因素3.1 教学目标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表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分享不同因素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第四章:气候变化4.1 教学目标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掌握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4.2 教学内容自然因素引起的气候变化。
人为因素引起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4.3 教学方法通过新闻和报道,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现状和问题。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介绍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引发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第五章:气候与人类活动5.1 教学目标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掌握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
5.2 教学内容气候对农业、工业、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如何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5.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
世界气候教案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激发学生对学习世界气候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气候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作用。
使用多媒体展示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准确描述气候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学生能区分气候与天气。
第二章:气候类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区域。
2.2 教学内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区域。
2.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区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准确描述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区域。
学生能通过观察图表,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第三章:气候的形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形成的因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准确描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学生能通过观察地图,分析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气候变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使用多媒体展示气候变化的实例。
4.4 教学评估学生能准确描述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能通过小组讨论,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第五章:气候与人类活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适应措施。
5.2 教学内容气候对农业、工业、城市规划、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世界的气候教案单位:校长签字: (公章)专家组签字: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案初级中学1 亚热带、温带主要气候类型备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名称;2、了解亚热带、地区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
3、了解温带地区气候名称;4、了解温带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
(二)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表格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三)情感目标: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前面我们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我们简单复习一下。
1、请一名同学回答一下气温的分布规律。
(回答的很好,请坐)2、请一名同学回答一下降水的分布规律。
(回答的很好,请坐)【过度语】世界各地的气温与降水分布不同,各地的气候特点存在很大差异。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请同学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2](二)气候的地区差异1、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请一名同学读一遍,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气候的两大要素是什么?2、请一名同学回答:气候的两大要素是什么?(回答的很好,请坐)板书气温、降水[投影3]3、请同学们看投影,初步感受一下各地的气候差异。
[投影4]【过度语】要想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最主要的就是把该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描述出来。
4、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图 3.25,学会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学生看书)5、请一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说的不错,请坐)6、[投影5]总结:以北半球为例,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一是看气温曲线图,找出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1月)代表冬季,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7月)代表夏季,根据气温的高低,用高温、低温、寒冷、炎热、温和、凉爽等词语加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