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概论异常发育
- 格式:ppt
- 大小:284.51 KB
- 文档页数:21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正常发育规律一、人体发育学的定义和目的:人体发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人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人体发育学的目的是了解人体发育的规律,探究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发育过程以及其相互关系,为医学、生物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提供基础理论。
二、人体发育学的研究方法:人体发育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人体发育的规律。
其中,观察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记录人体各个阶段的发育变化,可以揭示人体发育的规律性。
实验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一些假设,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体发育的机制。
访谈法是一种通过与个体进行面对面交流来获取信息的方法,可以了解人体发育过程中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发育的影响。
同样,人体发育学还可以借助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生物化学、医学影像学等来研究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变化。
三、正常发育规律:人体发育的正常规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理发育、生态发育、心理发育和社会发育等。
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简要介绍:1.生理发育:生理发育是指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
它涉及到身高、体重、头围、牙齿的生长等一系列指标。
在不同的阶段,人体各个部位的发育都有其固定的规律和周期。
2.生态发育:生态发育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发育过程。
环境因素包括营养、气候、社会文化等。
研究发现,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人体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对胎儿发育的不良影响等。
3.心理发育:心理发育是指人的心理能力的发展过程。
它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变化。
心理发育的规律性研究对于教育学等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4.社会发育:社会发育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发育过程。
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就业等。
社会发育的规律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社会发育有助于了解人口组成、社会结构等问题。
总之,人体发育学的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通过研究人体发育的正常规律,可以为医学、生物学等学科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并为改善人类的健康和促进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106108课程名称: 人体发育学学分: 2学时: 32开课学期: 2适用专业: 康复治疗学参考教材:《人体发育学》, 李晓捷主审, 李林、武丽杰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7月第3版。
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对生命质量要求的提高, 医学不仅要治病救命, 而且要具有保证生活质量的功能, 康复医学正是从功能障碍预防、评定和处理的角度, 成为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和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
属于康复医学范畴的康复治疗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以人体结构和功能发育为理论基础, 与人体发育学有密切关系。
人体发育学是全面探索和研究人生全过程的科学, 从防治各类发育异常与疾病及相关功能的角度看, 学习人体发育学, 对于加深理解康复治疗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提高和促进康复治疗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 后学课程为康复临床课, 如:《康复评定学》《言语治疗学》《物理因子治疗学》《传统康复治疗学》《运动疗法学》《作业治疗学》《康复工程学》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了运动疗法的相关基础知识, 具备了功能解剖、人体发育的基本常识和运动分析、康复评定的能力等等, 康复治疗技术的建立和发展都是以人体结构和功能发育为理论基础, 与人体发育学有着密切关系。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从康复治疗的角度分析和讨论患者对现存或潜在的功能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
其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康复专业的学生掌握正确的康复治疗思维方法。
以人体结构和功能发育为理论基础, 与人体发育学有密切关系①以监测与评定为前提, 促进正常发育;②融合相关学科的研究, 形成人体发育学的新理念;③以人体发育学研究为基础, 提高康复治疗技术水平;④以人体发育学研究为基础, 促进发育监测和评定技术的发展。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借鉴“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思想, 以实际的工作情境为教学载体, 使学生在真正的工作中掌握运动疗法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人体发育学》是一门涉及人类生长发育过程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体发育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本课程将介绍人类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从胚胎时期到成年阶段的生理变化和发育规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人体发育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1. 掌握人类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了解人体各器官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和功能;3. 理解遗传、环境等因素对人体发育的影响;4. 掌握人体发育研究的方法和技术;5. 培养学生对人体发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人类生长发育的概念和定义;2. 胚胎发育过程及胚胎层的形成;3. 胎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4. 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研究;5.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特点;6. 成年期的生理发育和维持;7. 老年期的生理变化和衰老规律。
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授方式,向学生传授人体发育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实践并掌握实验技巧;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4.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文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评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评估,考察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人体发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要求1. 学生应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2. 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生物学和解剖学知识,能够理解和应用相关内容;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4. 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课程调整和指导。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主教材:《人体发育学导论》参考书目:1. 《人体发育与解剖学》2. 《人类发育学概论》3. 《人体生长发育指南》八、教学安排本课程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共计16周。
九、总结通过《人体发育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人类生长发育的过程和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讲解学习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二、名词解释2.生长: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3.发育:发育是个体内在的,潜在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其相应的特征,是身体认知,情绪,运动等各种功能有机的统一并伴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是质的改变。
4.成熟: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的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三)简答题生长发育的分期:①胎儿期②新生儿期③婴儿期④幼儿期⑤学龄前期⑥学龄期⑦青春期⑧成人期7.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9.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0.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15.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①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②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③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④每个小儿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⑤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⑥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⑦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⑧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
第二章胎儿期(二)名词解释1.胎儿期: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内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
2.胎动: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三)简答题胎儿期认知发育:①视觉的发育②听觉的发育③味、嗅、触觉的发育④记忆力⑤言语⑥学习的可能性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二)名词解释1.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适用康复治疗学专业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人体发育学1.2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学1.3 学时分配:总学时50学时(理论课30学时,实践课20学时)1.4 授课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人体发育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规律,为今后从事康复治疗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2.1 人体发育的基本概念及意义2.2 人体器官的发育过程2.3 新生儿、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2.4 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变化2.5 受环境因素影响的人体发育2.6 常见生长发育异常及处理方法三、教学目标3.1 理论知识掌握:学生应具备对人体发育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够理解人的生长发育规律。
3.2 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康复治疗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3.3 知识应用能力:学生应能将人体发育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康复治疗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四、教学方法4.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体发育学知识。
4.2 实践课程: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自感受和掌握人体生长发育的实际过程。
五、教学评估5.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5.2 期中考核:考察学生对人体发育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5.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6.1 主要教材:《人体发育学导论》6.2 参考书目:《发育心理学概论》、《人类发育学》七、其他要求7.1 学生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安全要求的服装,遵守实验室纪律。
7.2 任课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及时反馈。
7.3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为《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的详细内容,希望学生能按照要求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为未来从事康复治疗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祝学习顺利!。
生长异常的概念生长异常是指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正常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的调控,包括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内分泌调节等。
而生长异常则是指这些因素之一或多个因素发生了异常,导致个体的生长发育不符合正常规律。
生长异常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生长过快,另一种是生长过慢。
生长过快是指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生长速度超过了正常范围;而生长过慢则是指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生长速度低于正常范围。
生长过快的异常可以表现为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过度增长。
例如,某些儿童在短时间内身高增长迅速,超过同龄儿童的增长速度,这可能是遗传因素或者激素分泌异常所致。
此外,肥胖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生长过快的异常表现,因为肥胖意味着体重的过度增长。
生长过慢的异常可以表现为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缓慢增长。
例如,某些儿童在较长时间内身高增长缓慢,低于同龄儿童的增长速度,这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导致的。
生长异常对个体的健康和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
生长过快可能导致青春期提前,造成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如骨骼不成熟、性征异常、心理成熟不足等。
而生长过慢则可能影响个体的智力发育、免疫功能和生殖能力。
还有一些生长异常可能与遗传疾病、代谢紊乱等有关,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预期寿命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
对于生长异常的诊断和治疗,一般需要结合医学检查和评估,如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并根据发育曲线和年龄相匹配的标准进行评估。
在一些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借助于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遗传学评估等辅助手段。
治疗生长异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素替代治疗、营养补充、手术治疗等。
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选择和制定。
总之,生长异常是指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可能是生长过快或生长过慢。
生长异常对个体的健康和发育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概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1.人体发育学的概念研究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过程中,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包括人体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胎儿青春成人老年2.概念(1)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的变化,以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是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完全发育状态。
例如:头围是指自眉弓上缘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头围表示头颅的大小和脑的发育程度。
出生时头围32-34cm;1岁时头围约为46cm;头围过大或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往往提示脑积水。
胸围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表明身体形态及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
出生时胸围约为32,略小于头围1-2cm,1岁左右约等于头围。
成熟:成人的头围约为54-583.发育影响行为:大脑的额叶位于前额,负责控制全部思想和主动的行为,如走路、说话、解决问题和部分情绪。
这个部分的大发展是在6~12月之间,你的宝宝变得更加爱说爱动时。
当你的宝宝开始咿呀学语时,是他的左侧大脑在活动,当他听喜欢的童谣或着迷于玩形状盒时,是右侧的大脑在控制。
许多研究人员相信,两侧大脑(就是大家知道的左右脑)的分别活动始于婴儿时期。
与语言相关的活动由左脑控制,而音乐、空间感知和视觉记忆等由右脑控制。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女孩子先发育左脑,而男孩子先发育右脑。
到了8岁,左右脑发育达到平衡,男孩子在语言方面追上了女孩,而女孩在空间能力方面会追上男孩。
额叶的完全成熟要花很多年时间。
在整个孩童时期甚至以后,新的功能都在不断增加。
大脑在孩童时期非常活跃,要消耗体内20%的氧。
颞叶(位置靠近太阳穴)控制着听觉、语言和嗅觉的一些方面以及一部分记忆和情绪,尤其是恐惧情绪。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名词解释1.生长发育2.生长3.发育4.成熟5.生长发育障碍6.注意7.记忆8.思维9.想象10.情绪情感11.依恋12.能力13.气质14.性格15.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16.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17.脑性瘫痪18.学习障碍19.智力落后20.智商21.发育商22.智力简答题1.生理功能发育。
2.心理功能发育。
3.社会功能发育。
4.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5.人体发育学的临床意义。
6.新生儿期的主要特点。
7.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8.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9.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0.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11.脑发育的关键期。
12.脑的可塑性。
13.出生时即有,暂时存在的反射。
14.出生后逐渐建立,终生存在的反射。
15.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16.语言理解的发育。
17.构音能力的发育。
18.内部语言的发育。
19.儿童语言处理过程的发育特征。
20.注意的质量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简述其特点。
21.思维的发育。
22.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23.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
24.智力落后的主要病因。
25.智力落后的主要表现。
26.重症身心发育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第二章胎儿期名词解释1.胎儿期2.胎动3.畸胎4.早产儿5.胎教简答题 1.什么是胎教2.胎儿宫内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出现的异常发育有哪些3.胎儿的运动形式。
4.胎儿期的行为发育主要包括哪些 5.早产的定义及不良后果。
6.胎儿宫内发育的器官发育最关键时期。
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名词解释1.粗大运动发育2.觅食反射3.握持反射4.拥抱反射5.放置反射6.踏步反射7.侧弯反射8.紧张性迷路反射9.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10.立直反射11.降落伞反射12.平衡反应13.平衡简答题1.平衡功能中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
2.平衡功能中视觉系统的作用。
3.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4.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5.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6.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概述什么是人体发育学?人体发育学是对人体从受精卵发育为胚胎到成为成年人的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是人体生理学和人体形态学的交叉部分,涵盖了胚胎学、儿科学、青春期生理学、成年期生理学和老年期生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人体发育的阶段人体发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受精卵阶段:从受精卵形成到胚胎着床前的阶段。
2.胚胎阶段:从胚胎着床开始到出生前的阶段。
3.婴儿期:出生到一岁的阶段。
4.儿童期:一岁到十二岁的阶段。
5.青春期:十二岁到十八岁的阶段,是生殖系统开始发育的阶段。
6.成年期:青春期结束后到老年期开始之前的阶段。
7.老年期:六十岁及以上的年龄段。
每个阶段都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在不同阶段,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也有着不同的发育和变化。
人体发育的调控人体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神经内分泌因素。
遗传因素是指生物遗传素材对发育的控制作用,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文化因素等,神经内分泌因素则是指内分泌系统,特别是垂体-下丘脑-性腺轴对生殖器官发育和性成熟的影响。
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研究人体发育学对人类健康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了解人体发育的各个阶段和过程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其次,研究人体发育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年龄段人体的特征和需要,选择更合适的医疗保健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科学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最后,研究人体发育学还可以为生殖医学和干细胞研究提供有用的基础知识。
人体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奥秘的过程,在不断地探索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发育规律和特征,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发育学:发育学是研究事物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伴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物体。
2、成长与成熟:成长是指体格的增大,反应了量的变化。
成熟在生物学上市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在有机结合成长过程中成为完全发育状态,即机体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在心理学上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3、生长与发育:生长是指成长过程中机体内在的增大。
发育是指包含成长在内的到达成熟的过程,是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4、能力与智力:能力是指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智力属于一般能力,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5、社会知觉与人际吸引:社会知觉是指对人、对己和对群体的知觉,指的是交往过程中人们之间相互认识和理解。
人际吸引是指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6、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综合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气质、性格、能力等。
(二)简答题1、人体发育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哪5个方面?答:主要包括1、运动功能发育2、心理功能发育3、智力发育4、社会功能发育5、人格特征发育2、研究人体发育学有哪4个方面的意义?答:1、促进各相关学科从传统的非人体发育研究转到对人的行为的总体全面研究上.2、把与年龄相关的人生阶段和事件互相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富有意义的整体。
3、形成人体发育科学的新观念。
4、促进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
第二章发育理论(一)名词解释1、互相渗透模式:人体的发育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离不开环境,于环境相互作用,两者同时发生变化。
2、成熟理论:格赛尔研究总结了不同的年龄阶段行为和动作发育德规律性,以此来判断儿童神经生理学发育的成熟度,提出发育成熟理论,以此作为评判儿童行为和动作发育德诊断依据。
3、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指人的原始本能和驱动力,在出生时与生俱来即主宰人类。
自我是指心理中有计划、有理性的一部分,使个人能与环境维持适应状态的一种心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