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PPT课件二战十大名将
- 格式:ppt
- 大小:16.99 MB
- 文档页数:160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
1、“闪电利剑”——曼施坦因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元帅(1887——1973)德国陆军元帅。
二战期间曾任德国A集团军群参谋长、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曼施坦因精通战略战术,聪明过人,反应机敏,有超人的军事想象力,他被公认为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也有人把他评为二战最出色的将领,即使是臭名昭著的纳粹身份也掩盖不了他的军事才能。
他之所以在众多德国陆军将领乃至整个二战将林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既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军事全才。
二战爆发后,他协助伦斯德元帅指挥德军迅速席卷波兰,攻陷华沙,将参谋长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真正使他名扬天下的是他提出的侵略法国的作战方案,即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德军就是按照这个大胆的计划(以坦克部队穿越阿登高地迅疾突击法国北部)把“闪电战”的威力发挥到极至——德军六周内击溃英法盟军,侵占荷兰、比利时,征服了号称“欧陆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国。
从此,曼施坦因成为欧洲战争史上最出色的战略家之一,尽管他是为侵略战争服务的。
许多战略家只适合运筹帷幄,而曼施坦因在亲自率军作战上丝毫不比他的制定作战计划的水平差。
作为前线指挥官,他在侵略苏联的战争中连连得手,屡败苏军,尤其是克里米亚之战,使苏军遭受重创。
即使是德军在苏德战场连遭失利的情况下,他的部队仍能顶住苏军进攻,反击取胜,这在军事史上是罕见的。
把曼施坦因比做是德国闪击战的一把利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2、“沙漠之狐”——隆美尔埃尔文·隆美尔(1891——1944)德国陆军元帅。
二战期间曾任第七装甲师师长,德国“非洲军”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
抛开政治观念,只从军事考虑1、朱可夫元帅(苏军)苏联元帅,苏军副最高统帅,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二次获得列宁勋章。
别称为斯大林的救火队员,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朱可夫。
在诺门坎指挥苏蒙联军将不可一世的日军打的溃不成军,其后又指挥了莫斯科会战、列宁格勒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第聂伯河会战、柏林会战等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华丽的辞藻对朱可夫元帅来说永远是多余的,他苏联即库图佐夫之后最优秀的军事统帅之一。
2、曼施坦因元帅(德军)德国陆军元帅,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制定并指挥了入侵波兰的“白色计划”,他个人提出闪击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完成了史上最诡异的奇袭,直接造成后来二战的可悲历史。
苏德战争爆发,率第56装甲军担任北方集团军群先锋,随后调任第11集团军司令,转战克里米亚半岛,攻陷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两战俘虏苏军43万余人,旋即晋升元帅军衔,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不久升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几乎凭借个人之力在东线与苏军作战,战功卓著,延缓了德国的灭亡,后因与希特勒战略不一致被解职。
曼施坦因元帅擅于指挥装甲部队大兵团作战,性格坚韧,目光远大,精于奇袭和强攻,是西方军事专家公认的纳粹德国军队中最优秀的统帅。
3、乔治·马歇尔五星上将(美军)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世界军事史上,骁勇善战的将领不计其数,但是有一位从未带兵打仗的将军却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他就是马歇尔将军。
作为盟军军事战略的主要计划者和实施者,他在幕后参加了每一次战役,诺曼底登陆战之前,罗斯福本意是让马歇尔将军出任盟军最高统帅,可是却受到了军界一致反对,包括元老潘兴将军也直接上书罗斯福,原因很简单,就是无法找出比马歇尔将军更优秀的人来主持大局。
马歇尔将军思想缜密、性格谦逊、战略计划宏大而有效,很少出现误判。
罗斯福总统曾经说:“马歇尔将军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或许这也是我们所有军事爱好者想说的一句话。
4、尼米兹五星上将(美军)美国海军五星上将,中太平洋战区总司令。
名将风云录二战德军的十大名将每当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将领,很多军事爱好者们肯定会首先联想到隆美尔,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的名字,在德国二战早期的闪击战中他们都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创造过很多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隆美尔在北非,曼斯坦因在法国,古德里安在苏联的辉煌胜利都奠定了他们世界级名将的声誉。
在战争中后期的防御作战中亦有各路将领各显神通的精妙之笔,下面盘点德军中十大实力指挥官。
战术大师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职业军人,二战中德国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
冯·曼施坦因的构想最终成为制订征服法国的“镰刀收割”(德语:Sichelschnitt)计画的依据。
在东线,他先后指挥了位于克里米亚和包围列宁格勒的军队,并随后担任南方集团军的司令官。
面对人数和装备都占优势的苏联,他成功地阻止了苏联红军自斯大林格勒胜利之后的攻势,并成功地发动反击,夺取了哈尔科夫。
最终因为和希特勒在战略上的分歧导致了他在1944年被解职。
战后,他被英国军事法庭于1949年以战争罪判处18年监禁,但是4年后他就因为医疗原因被释放了,随后他成为了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协助建立新的德国联邦国防军。
服役年份:1906年–1944年最高军衔:元帅曼施坦因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战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举止失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现代化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天才。
英国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在评价时说“他对作战的可能性独具慧眼”,并说:“曼施坦因元帅已经证明了他是德国陆军中作战能力最强的军事指挥官”。
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埃尔温·隆美尔(德语:Erwi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位著名的德国陆军元帅,通称“沙漠之狐”他是德国极少数非贵族出身、未进过参谋学校而晋升至元帅的军人。
一、朱可夫(一)朱可夫的出身及早期经历●出生于贫困俄罗斯农家●●青年时代参加红军,从一个普通的士兵一直晋升到师长、军长、军区司令,成为当时红军中一个杰出的将领(二)率军击败日本,展示军事艺术时间:1939年地点:中蒙边境的诺门坎结果:消灭日军6万多人(二)率军击败日本,展示军事艺术意义:使日本统治集团充分认识到苏联的实力不可低估,对此后签订日苏中立条约,和最终放弃北上政策,而决定南下起了很大作用。
(三)二战期间,战功屡屡1.成为斯大林左右手:1941年朱可夫出任总参谋长的职务。
2.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他组织了莫斯科会战,在极其困难的局势下,由防守转为反攻,取得了会战的胜利。
(三)二战期间,战功屡屡3.成功组织和领导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年,朱可夫组织和领导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并且取得了会战的胜利,使德军从此丧失了苏德战场上的主动权。
4.指挥克尔斯克战役:击溃德军百万人,此后苏军开始全面大反攻。
5.攻克柏林,立下丰功伟绩1945年,朱可夫亲自指挥了对希特勒老巢柏林的进攻,经过空前激烈的战斗,于5月2日攻占了柏林。
5月8日,他代表苏联最高统帅部接受了德国的无条件投降。
战后他曾一度出任国防部长,但不久即因党内斗争而被解职。
二、艾森豪威尔一)出身及性格特点●毕业于西点军校●●●●因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得参谋长马歇尔的赏识西点军校外观二)出任美英同盟总司令1.英军对美军的蔑视:大英帝国虽已没落,但仍自视甚高,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地位非他莫属。
2.艾森豪威尔出任盟军总司令:组成盟军联合指挥部时,英国人抬出蒙哥马利,而美国力荐艾森豪威尔。
双方经过争执,最后,由艾森豪威尔出任总司令。
3.依靠卓越的人际协调能力,领导盟军取得胜利。
艾森豪威尔不仅能和英国人友好相处,而且能和盟军中其他国家的人都相处得很好。
4.协调与苏联关系,指挥诺曼底登陆。
艾森豪威尔抛弃成见,积极支持在法国北部登陆,并为此挑起了指挥诺曼底登陆的重担。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第十位,马占山.9.18事变后,中国正规部队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军队指挥官.他率领部队在黑龙江省打了当时很有名的江桥抗战.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也足以给国人自豪.第九位,宋希廉.他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有铁血军人的美誉,参加过第一次凇沪会战,那一次会战打得日军损兵换将,连连换了三次主将.参加过第二次凇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等.第八位,蔡廷锴.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指挥官,带领部队在第一次凇沪会战中连续抗击日军33天(使日军三换主将),有防御战名将的美誉.第七位,张自忠.唯一一位抗击日军牺牲的国民党陆军上将,带领部队打过有名的长城抗战(喜风口和冷口),以临沂大捷而闻名(以杂牌军,差装备打退日军进攻,为台儿庄战役赢得有利时间),后参加了武汉保卫战.第六位,廖耀湘.真正令他成名的是第一次缅甸会战时以一个师的兵力抗击日军将近两个师团的兵力达21天之久,本方仅伤亡1500多人,此役战术灵活.创了以少胜多的美名.第五位,孙立人.他有东方隆美尔的美誉.参加过1937年那一次凇沪会战,武汉保卫战.在缅甸战役中,以仁安羌大捷而闻名于世.是国民党指挥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而自身受损失最少的.有过坑杀1200多名日军战俘的记录.第四位,杜律明.中国二战时远征军副司令长官,是昆仑关大捷的部队总指挥,当时日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其部队击毙,从而扬名.第三位,薛岳.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以四次长沙会战而闻名于世,前三次成功,最后一次失败,当时以天灶战法闻名.也指挥兰封会战(重创土肥源师团),也是万家岭大捷指挥官的军队(击毙日军1万多人全歼一个师团,给当时这个师团退回日本).第二位,卫立煌.中国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联合当时的晋军,八路军打了忻口会战和中条山会战而闻名于世,当时积极。
二战时期著名的14名将帅1、朱可夫元帅—胜利的象征苏联元帅,苏军副最高统帅,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二次获得列宁勋章。
指挥了莫斯科会战、列宁格勒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第聂伯河会战、柏林会战等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华丽的辞藻对朱可夫元帅来说永远是多余的,他是继拿破仑之后最优秀的军事统帅。
2、马歇尔五星上将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世界军事史上,骁勇善战的将领不计其数,但是有一位从未带兵打仗的将军却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他就是马歇尔将军。
作为盟军军事战略的主要计划者和实施者,他在幕后参加了每一次战役,诺曼底登陆战之前,罗斯福本意是让马歇尔将军出任盟军最高统帅,可是却受到了军界一致反对,包括元老潘兴将军也直接上书罗斯福,原因很简单,就是无法找出比马歇尔将军更优秀的人来主持大局。
马歇尔将军思想缜密、性格谦逊、战略计划宏大而有效,很少出现误判。
罗斯福总统曾经说:“马歇尔将军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或许这也是我们所有军事爱好者想说的一句话。
3、曼施坦因元帅—天才的军事家德国陆军元帅,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制定并指挥了入侵波兰的“白色计划”,他个人提出闪击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完成了史上最诡异的奇袭。
苏德战争爆发,率第56装甲军担任北方集团军群先锋,随后调任第11集团军司令,转战克里米亚半岛,攻陷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两战俘虏苏军43万余人,旋即晋升元帅军衔,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不久升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几乎凭借个人之力在东线与苏军作战,战功卓著,延缓了德国的灭亡,后因与希特勒战略不一致被解职。
曼施坦因元帅擅于指挥装甲部队大兵团作战,性格坚韧,目光远大,精于奇袭和强攻,是西方军事专家公认的德国军队中最优秀的统帅。
4、尼米兹五星上将—大洋斗士美国海军五星上将,中太平洋战区总司令。
珍珠港被袭之后,出任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在逆境中扭转士气,指挥了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吉尔伯特登陆战、菲律宾战役等海战史上有名的大战,取得了制海权,成就了美国延续至今的海上霸业。
二战十大名将排行榜有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残忍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一批号称二战十大名将的人物。
二战十大名将排行榜里面有谁?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二战十大名将排行榜,希望对你有用!二战十大名将一、蒙哥马利( 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4日),英国陆军元帅。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43年,参加攻占西西里和登陆意大利,1944年统率盟军进入法国,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
后晋升陆军元帅,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
蒙哥马利生前曾几次会见毛泽东,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
蒙哥马利始终是一位谨慎、彻底的战略家。
他坚持在每次出击以前,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充分准备,虽然对于战争来讲,延缓了进程,但却稳妥可靠,并保证了他在部下当中的声威。
二战十大名将二、朱可夫(俄文:Георгий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Жуков,公历1896年12月2日(儒略历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他被俄罗斯人民尊称为“苏沃洛夫式”的民族英雄。
二战十大名将三、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国海军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是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
二战十大名将四、埃尔温;隆美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中,能做到生前显赫,死后殊荣不断,特别是被敌对双方都认可的,惟有隆美尔一人而已。
对其的评价也渐渐趋于两极化,支持的人将其称为纳粹的战神,其高超的军事素质和出色战术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
二战德国著名的十大将领10.卡尔邓尼茨,曾任德国总统、国防军最高统帅、海军元帅。
二战开始后,邓尼茨成为德国潜艇部队指挥官。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在死前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任命邓尼茨为德意志帝国总统和国防军最高统帅。
在纽伦堡审判中,邓尼茨被判处10年监禁,直到1956年10月1日才被释放。
1980年因心脏病去世,是德国二战时期27名元帅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9.埃里希·雷德尔,纳粹德国海军元帅。
在二战期间,雷德尔主要以巡洋舰和快速战舰对盟军交通线攻击。
1943年时,由于水面舰队无法达成希特勒期望的战绩而被勒令拆解,雷德尔以辞职表示抗议,其职位被邓尼兹所接替。
二战结束后,雷德尔被纽伦堡军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在1955年获释,1960年病逝于基尔。
8.赫尔曼·威廉·戈林,纳粹德国政军领袖。
1940年德国打败法国后,戈林的权力与声望达到最高峰,希特勒将其晋升为“帝国元帅”。
二战结束后,戈林在审判德国党政军领袖的“纽伦堡审判“中被判犯”密谋罪”、“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道罪”,并处以绞刑。
但他在行刑前一天晚上,畏罪服毒自杀。
7.阿尔弗雷德·约德尔,纳粹德国陆军大将,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
1945年,约德尔和弗雷德堡上将一起来到法国巴黎以东兰斯的英美盟军总司令部,代表德军向英美盟军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不久,约德尔被英美盟军逮捕,最后被施以绞刑,行刑6年后重新审理宣布为无罪。
6.威廉·凯特尔,曾任德军最高统帅部总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资历最老的指挥官之一。
在柏林战役中,凯特尔想同希特勒一道留在首都,但后者命令他撤离。
1945年5月8日,凯特尔代表纳粹德国在柏林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后作为主要战犯,在纽伦堡审讯被判绞刑处死。
5.费多尔·冯·博克,是传统而保守的普鲁士军官、军国主义者,也是德军中颇擅长演说的军官,因为其慷慨激昂的表现,被人冠以“库斯春的圣火”的绰号。
二战十大海军名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切斯特.威廉.尼米兹(英语:Chester William Nimitz,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美国海军名将,十大五星上将之一。
二战时太平洋战区的盟军总司令。
尼米兹早期以研究潜艇为主,而后成为美军中柴油引擎技术的专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尼米兹担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等职务,主导对日作战,军事历史学家艾德温?帕尔玛?霍利(Edwin Palmer Hoyt)因而评论:“哈尔西能在一场海战中取胜,斯普鲁恩斯能在一场战役中取胜,而尼米兹能在一场战争中取胜。
”战后,尼米兹担任海军作战部长,一直至1947年退役为止。
尼米兹于1966年逝世。
美国海军为纪念尼米兹,而将其去世之后所建造的第一艘、也是当时最新锐的航空母舰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以他为名,也就是日后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
此外,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及加州旧金山有以他为名的尼米兹高速公路评价:美国海军的代表人物,并不是传统那种势强凌弱的美军打法,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那尔逊式的将领,稳重而不保守,勇猛而不冒进,能够以弱胜强,也能踢顺风球。
这样的将领可以说是不是天才,但真正难求。
点击看大图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
毕业于海军大学,历任驻美武官、第1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长、海军次官。
大力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并组织部队进行严格训练,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39年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
拥护侵略扩张政策,支持并参与侵华战争;尽管不主张对英、美、荷开战,但坚决执行大本营决策。
强调先发制人、力主在对美开战之初以舰载航空兵袭击珍珠港,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确保日军进攻东南亚的翼侧安全。
重视海军航空兵在海战中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摆脱“巨舰大炮制胜”理论的束缚,企图在美太平洋舰队得到加强前以海上决战的传统战法将其歼灭,结果导致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遭惨败。
Ⅱ战著名将领:(德国)帝国元帅(1名)赫尔曼·戈林(1893-1946) 空军元帅1935 帝国元帅1940 总理兼内政部长陆军元帅(19名)维尔纳·冯·勃洛姆堡(1878-1946) 陆军元帅1936 国防部长瓦尔特·冯·勃劳希奇(1881-1948) 陆军元帅1940 陆军总司令费多尔·冯·博克(1885-1945) 陆军元帅1940 B集团军群总司令,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威廉·凯特尔(1882-1946) 陆军元帅1940 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贡特尔·汉斯·冯·克卢格(1882-1944) 陆军元帅1940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威廉·约瑟夫·弗朗茨·冯·勒布(1876-1956) 陆军元帅1940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威廉·利斯特(1880-1971) 陆军元帅1940 A集团军群总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1875-1953) 陆军元帅1940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埃尔温·冯·维茨勒本(1881-1944) 陆军元帅1940 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瓦尔特·冯·赖歇瑙(1884-1942 ) 陆军元帅1940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1881-1969) 陆军元帅1942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1887-1973)陆军元帅1942 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埃尔温·隆美尔l (1891.11.15-1944.10.14) 陆军元帅1942 北非远征军司令,意大利北部集团军群总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总司令恩斯特·冯·布施(1895-1945) 陆军元帅1943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1881-1954) 陆军元帅1943 A集团军群总司令弗雷德里克·威廉·保卢斯(1890-1957) 陆军元帅1943 6集团军司令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1881-1954) 陆军元帅1943 F集团军群总司令瓦尔特·莫德尔(1891-1945) 陆军元帅1944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费迪南德·舍尔纳(1892-1973) 陆军元帅1945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空军元帅(5名)爱华德·米尔契空军元帅1940 空军总监阿尔伯特·凯塞林(1885-1960) 空军元帅1940 空军南军区总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胡戈·施佩勒(1885-1953) 空军元帅1940 驻法国空军总司令冯·里希德霍芬空军元帅1943 第二航空队司令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 1892~1945) 空军元帅1945 空军总司令海军元帅(2名)埃里希·雷德尔(1876—1960) 海军元帅1939 海军总司令卡尔·冯·邓尼茨(1891-1980) 海军元帅1943 海军总司令,海军潜艇部队司令、德国总统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1880~1959)美国陆军五星上将,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