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 第二章重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4
【会计基础】第二章会计基础知识在我们深入了解会计这个充满规则和数字的领域时,第二章的会计基础知识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认知大门。
这一章的内容丰富且关键,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则。
首先,我们来谈谈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它就像是构成一幅大拼图的小块,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拥有的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比如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
负债呢,则是企业所承担的需要用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像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
所有者权益反映的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比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
费用则相反,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像员工工资、水电费等。
而利润,就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等于收入减去费用。
接下来,咱们聊聊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就像是一个个小抽屉,把各种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存放。
比如“库存现金”科目用来记录企业手头的现金,“应收账款”科目用来记录应该收但还没收到的款项。
合理设置会计科目,能够让会计信息更加清晰、准确,方便我们进行财务分析和管理决策。
再说说会计账户。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
账户有借方和贷方,通过借贷记账法来记录业务的发生。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核算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借”和“贷”只是一种符号,没有实际的含义,它们所表示的增减取决于账户的性质。
比如资产类账户,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则正好相反,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然后是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就像是经济业务的“通行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比如发票、收据等。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第二章知识点2017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第二章知识点会计基础的第二章只要讲的是会计要素,你对会计要素有什么了解吗?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会计基础第二章知识点。
欢迎阅读。
第一节会计要素考点一:会计要素概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时点概念,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要素。
收入、费用、利润:时期概念,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利润表要素。
考点二:资产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属于本企业资产; (2)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能形成资产;(3)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分类(1)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非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等。
考点三:负债1.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正在筹划的未来交易或事项,如业务计划等,并不构成企业的.负债;(2)现时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不可以是潜在义务。
2.负债分类(1)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等。
(2)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考点四:所有者权益1.定义: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成为净资产。
2.三来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3.四构成: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考点五:收入1.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例子:销售商品、销售原材料、出租、提供劳务不同于利得(非日常: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收益;罚款、捐赠收入);不同于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不同于所有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业务。
高一会计基础知识点第二章第二章的知识点是会计科目和账户。
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管理学科,它对于企业及个人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会计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会计科目和账户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会计科目是指按照会计核算需要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划分成不同的分类,用以表示和记录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费用和收入等经济要素的科目。
常见的会计科目包括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费用类科目和收入类科目等。
首先,资产类科目是指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
这些资产类科目反映了企业的经济实力和资源状况。
负债类科目是指企业应对外支付的经济事项,包括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息等。
负债类科目反映了企业对外的债务和支付义务。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权益要求,包括资本、利润等。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反映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产权的要求和支配。
其次,成本类科目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成本类科目反映了企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支出。
费用类科目是指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费用类科目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支出。
收入类科目是指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而获得的经济利益,包括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
收入类科目是企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经济收益。
另外,与会计科目密切相关的概念是账户。
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会计记录数据的基本单位。
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有相应的账户。
按照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账户可以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和收入类账户等。
资产类账户用来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资产变动情况,包括现金账户、银行存款账户、存货账户等。
负债类账户用来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负债变动情况,包括应付账款账户、借款账户等。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记录和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包括资本账户、利润分配账户等。
会计基础课程笔记(精华要点)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1、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工作就是围绕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的。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对象共划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对资金运动第二层次的划分。
2、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理解要点: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购买和销售商品、生产产品、建造某项设备等业务活动,以及其他相关的交易或事项。
区别于: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不能作为资产确认。
3、资产的分类资产按照变现或耗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通常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称为流动资产,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称为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
★资产负债表中需要强制记忆的内容——☆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非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他流动负债。
基础会计第二章知识点
嘿,咱来讲讲基础会计第二章的知识点哈!就说会计科目吧,那可真是像一个个小盒子,把各种经济业务分类装起来呢!比如“库存现金”这个科目,就好比你钱包里的钱呀,专门用来放现金的。
而账户呢,就像给这些小盒子贴上标签,记录它们的详细情况。
比如说银行存款账户,里面会清楚地记录每一笔存进去和取出来的钱。
再看看复式记账,哇塞,这就像是走平衡木一样,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就好像你左边口袋放了一块钱,那右边口袋就得有相应的变化,不然就不平衡啦!比如你买东西花了 50 块钱,那你的资产减少了 50 块,同时你支出也增加了 50 块,这多有意思呀!
还有会计凭证,那可是会计信息的“证据”呀!像发票、收据这些,就好像是你做了某件事的“证据”一样。
比如说你买东西拿到的发票,不就是证明你花钱买了这个东西嘛。
基础会计第二章的这些知识点真的太重要啦!它们就像是搭建会计大厦的基石,没有它们可不行呀!咱可得好好掌握,才能在会计的世界里游刃有余呀!。
第二章1.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2.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持续取得并可靠计量。
3.其他业务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实现的收入等。
4.营业外收入不属于收入,属于利得。
5.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对资金运动第二层次的划分。
6.费用按照与收入的配比关系不同,可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因此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确认必须符合关于费用定义,都是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并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
7.利润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8.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
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
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即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
9.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会减少所有者权益总额。
从净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用盈余公积补亏和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都只是所有者权益内部的增减变化,总额不会发生变化。
10.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它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利润,包括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其中盈余公积是有特定用途的累积盈余,未分配利润是没有指定用途的累积盈余。
11.出租固定资产收到的租金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收取的增值税属于代收的款项不属于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出售原材料收到的价款等同于销售商品取得的价款;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出售固定资产并非企业的日常活动,这种偶发性的收入不应该确认为收入,所以其收到的价款不属于日常活动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所以不是收入。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一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含义与分类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财务状况: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现。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
经营成果: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的动态反映。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三项。
二、资产1.定义和特征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①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注意: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即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②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拥有:所有权控制:控制权(融资租入固定资产)③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注意: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流动资产:(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2)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3)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正常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
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在一年内有几个营业周期。
但是,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生产循环相关的产成品、应收账款、原材料尽管是超过一年才变现、出售或耗用,仍应作为流动资产。
当正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时,应当以一年(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
三、负债1.定义和特征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会计基础知识点大一第二章会计基础知识是一个在商科学习中十分重要的领域。
尤其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熟悉和掌握基础知识是打下坚实学习基础的关键。
本文将聚焦于大一下学期的第二章,介绍一些重要的会计基础知识点。
一、会计的定义与作用会计是一个记录、报告和分析经济活动的系统。
它的作用是帮助企业了解和管理其财务状况,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会计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个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
二、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的运作基于一些基本假设,这些假设为会计的核心理论提供了基础。
其中包括货币计量假设、实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期间假设。
三、会计等式与会计方程式会计等式是会计学的基础,也是记录和报告经济活动的核心原则。
它表达了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而会计方程式指出,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减去收入加上费用。
四、会计的要素与核算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组成部分。
常见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核算是指将经济活动划分为不同的会计要素,并为其进行分类和记录的过程。
五、会计的记账方法会计的记账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和现金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最基本的记账方法,通过分别记录借方和贷方的金额来记录各项经济活动。
现金记账法则主要适用于记录现金流量。
六、会计凭证与账户会计凭证是用于记录和证明经济活动的书面凭证。
常见的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会计复式凭证。
而账户是用于记录和汇总经济活动的工具,常用账户包括现金账户、应收账户和应付账户等。
七、会计的账簿与报表会计的账簿是记录和汇总经济活动的手册。
主要的账簿包括日记账、总账和分类账。
而会计报表则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八、会计的核算与调整会计核算是对经济活动进行分类、记录和分析的过程,其中周期性调整是确保会计信息准确和可比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常见的调整包括计提折旧、计提损失准备和估计调整等。
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概念: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所做的进一步分类(二)、会计科目分类1、按经济内容分类1)资产类 2)负债类 3)共同类4)所有者权益类 5)成本类 6)损益类注意:会计科目虽也分为六类,是按经济内容的性质不同进行的分类,与会计要素的分类不完全一致。
金融企业设臵共同类科目;工业企业设臵5类科目;商品流通企业一般设臵4类科目(不设臵成本类),损益类科目包括“收入和费用”两个要素。
2、按指标详细程度分类○1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总括分类,提供总括指标的会计科目;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控制明细分类科目;由财政部统一规定。
○2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提供详细指标的会计科目;对总分类科目补充说明;除《会计准则》规定设臵的外,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臵。
注意: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了总分类科目及编号,会计科目编号的第一位数代表会计科目类别。
“1”代表资产“2”代表负债“3”代表金融企业共同类“4”代表所有者权益类“5”代表成本类“6”代表损益类。
【例题-单选】会计科目编号的第一位代表会计要素的类别,“6”代表的是( C )。
A、资产类B、成本类C、损益类D、所有者权益类【例题-多选】关于会计科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设臵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B、总分类科目由财政部制定、明细分类科目一般由企业自行制定C、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增设、减少、合并或分拆某些会计科目D、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具有一定格式或结构解析:ABC选项符合题意【例题-判断题】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进一步分类,但也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必须设臵明细科目。
(对)解析:考点是“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区别联系。
是否设臵明细科目根据具体业务决定。
二、账户(一)账户概念: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二)账户分类:与会计科目分类一致(掌握如下分类)1、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资产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的账户,包括:(1)流动资产类账户:“原材料”“预付账款”“应收账款”“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一个营业周期内消耗、出售、变现的资产)(2)非流动资产类账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2、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负债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的账户,包括:(1)流动负债类账户:“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费”等(一年内偿还的债务)(2)长期负债类账户:“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的账户,包括:(1)投入资本类账户:“实收资本”“资本公积”(2)留存收益类账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本年利润”4、成本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生产或劳务成本的账户,包括:(1)制造成本类账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生产车间)(2)劳务成本类账户:“劳务成本”5、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收入、费用的账户,包括:(1)营业损益类账户:“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2)非营业损益类账户:“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注:该类账户包括“收入”和“费用”两个会计要素【例题-单选题】下列会计科目属于成本类的是( C )。
2023初级会计第二章重点知识第二章是初级会计的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核算方法和会计的账务处理等内容。
本文将重点介绍第二章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并以货币形式记录、报告和分析的学科。
其目的是为了提供有关经济实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以供内外部决策者参考。
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对象、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和会计等式等。
二、会计的核算方法会计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和按照现金收付制原则进行核算两种方法。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在经济活动发生时即应当确认相应的会计要素,而与实际收付现金的时间无关;现金收付制原则是指只有在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能确认相应的会计要素。
根据不同的经济活动特点和需要,会计核算可以采用这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或两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会计的账务处理会计的账务处理主要包括分录、账户和账簿三个方面。
分录是指将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规则记录到会计账簿上的过程,包括借方分录和贷方分录。
账户是指用来记录和归纳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的会计要素的记录单元,包括资产账户、负债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成本账户、损益账户等。
账簿是用来记录和保存会计分录和账户的工具,包括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等。
四、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它表明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会计等式的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产的价值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和。
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需要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以确保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二章是初级会计的重要章节,涵盖了会计的基本概念、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等内容。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初级会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应用会计原则和方法,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学习和实践,初级会计人员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一,会计六大要素1.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特点:(1)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企业用于或控制(3)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资产要素的内容划分:2.负债:是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负债的特点:(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2)负债的清偿会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3)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负债要素的内容划分:流动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房屋、机器设备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开发支出等资产3.所有者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特征:(1)是一种剩余权益;(2)除非发生减资、清算,否则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所有者权益要素内容划分:4.收入: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预期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1)收入是在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而不是偶然中形成的;(2)负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短期价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 预收账款 应付股利、利息应交税费 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收入能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3)收入的取得会导致经济利益总流入(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流入;(5)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收入要素的内容划分: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收入等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原材料销售收入、包装物出租收入等5.费用:指企业日常经济活动形成的、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与向所有分配利润率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出。
费用的特征:(1)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3)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4)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费用要素内容的划分: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6.利润: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和利得。
2023初级会计第二章重点知识第一节:会计要素和账户1.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要素。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五大类。
其中,资产是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企业对外债务和对内债务;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对所有者的资金投入和利润留存的权益;收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增加;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减少。
2. 账户账户是用来记录和分类企业经济业务的工具。
会计账户包括资产账户、负债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收入账户和费用账户。
每一个账户都有对应的账户编号和账户名称。
资产账户主要记录企业的资产增减情况;负债账户主要记录企业的负债增减情况;所有者权益账户主要记录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收入账户主要记录企业的收入情况;费用账户主要记录企业的费用情况。
第二节:会计方程和复式记账法1. 会计方程会计方程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也是会计记录和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依据。
会计方程的核心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即A=L+OE。
这是因为企业的资金来源要么来自外部债权人(负债),要么来自所有者(所有者权益),而这些资金最终都用于购买资产。
2. 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一种将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记录在至少两个账户中的会计方法。
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对应至少一个借方和一个贷方,借贷双方必须相等。
复式记账法可以准确记录企业的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并保持会计方程的平衡。
第三节:借贷记账法和账户余额1. 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在复式记账法基础上,规定了借方和贷方的具体使用规则。
根据会计方程,资产增加应记在借方,资产减少应记在贷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应记在贷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减少应记在借方。
通过借贷记账法,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一笔经济业务对各个账户的影响。
2. 账户余额账户余额是指账户中借方和贷方金额的差额。
根据借贷记账法,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时,账户余额为借方余额;贷方金额大于借方金额时,账户余额为贷方余额。
第一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1.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
定义: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对资金运动运作的第二层次的划分。
意义: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组件,同时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2.企业会计的六大要素:
①资产
②负债静态要素(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内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
③所有者权益
④收入
⑤费用动态要素(反应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
利润表的构成要素
⑥利润
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6.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①历史成本②重置成本③可变现净值④现值⑤公允
价值
7.本次新增内容: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
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资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的现时成本或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
8.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9.会计科目的定义: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10.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11.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是对资金运动第三层次的
划分
12.会计科目的分类
总分类科目(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
A 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驾驭关系的不同分类
明细分类科目
资产类
负债类
B. 按其所属会计要素的不同分类所有者权益类
成本类
损益类
13.总分类科目对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起着统驭和控制作用,明细分类科目是对
其总分类科目的详细和具体说明所有者权益类的“本年利润”科目属于利润会计要素;成本类归属于资产要素;损益类分别归属于收入要素和费用要素14.会计科目按其所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
类、成本类、损益类五类
15.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①合法性②相关性③实用性,另外,会计科目要简明、
适用,并合理分类、科学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