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流域调水影响分析19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19
南水北调对区域生态的影响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1级20110514756 李勘引言: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经济而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人工工程。
它使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人类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分配,从而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们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但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流域间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水源区、输水区和受水区水文情势将发生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1南水北调的工程简介:南水北调工程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工程量最浩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1.1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 是解决我国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战略性工程。
一是雅砻江引水线从雅砻江长须附近修建枢纽, 自流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
二是通天河引水线,即在雅砻江引水先期开发条件下的二期工程。
在通天河同加附近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雅砻江, 再由雅砻江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
三是大渡河引水线,在大渡河上游足木足河斜尔尕附近修建枢纽抽水到黄河支流贾曲。
1.2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 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 终点北京。
远景考虑从长江三峡水库或以下长江干流引水, 增加北调水量。
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 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中线工程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中西部,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 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1.3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 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上, 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 终点天津。
长江下游水量丰富,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 水源充沛, 调水量取决于引水工程规模。
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 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发展, 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为京杭大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对区域生态的影响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1级20110514756 李勘引言: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经济而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人工工程。
它使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人类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分配,从而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们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但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流域间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水源区、输水区和受水区水文情势将发生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1南水北调的工程简介:南水北调工程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工程量最浩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1.1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 是解决我国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战略性工程。
一是雅砻江引水线从雅砻江长须附近修建枢纽, 自流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
二是通天河引水线,即在雅砻江引水先期开发条件下的二期工程。
在通天河同加附近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雅砻江, 再由雅砻江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
三是大渡河引水线,在大渡河上游足木足河斜尔尕附近修建枢纽抽水到黄河支流贾曲。
1.2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 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 终点北京。
远景考虑从长江三峡水库或以下长江干流引水, 增加北调水量。
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 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中线工程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中西部,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 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1.3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 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上, 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 终点天津。
长江下游水量丰富,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 水源充沛, 调水量取决于引水工程规模。
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 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发展, 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为京杭大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主要包括水资源调度、水源调整、水利工程改建等方面。
通过建设输水渠道、水库和泵站等工程设施,将源头丰富、浪费的水资源转移到需水严重、缺水的地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跨流域调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障水资源的供给,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跨流域调水的实施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首先,需要进行水资源调查评价,分析不同流域的水资源状况和需求情况,确定目标流域和水源地。
其次,需要进行水资源调度研究,确定水资源的调度方案和调度周期,以保证水资源的稳定供应。
同时,还需进行水利工程设计,确定输水渠道的线路和施工标准,确保输水工程的安全可靠。
跨流域调水的实施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水的输送和调度。
不同流域的水质、水位、径流量等差异巨大,需要合理安排水源调度,使水能够平稳地输送到目标地区。
另外,还需要考虑水的质量问题,防止水质受到污染、变质等影响。
此外,跨流域调水还需要解决水资源的定额划分和利益分配等问题,确保各流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跨流域调水的实施还涉及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问题。
建设水利工程会对流域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例如,可以采用退耕还林还草、修复湿地等生态修复措施,减少水资源调度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跨流域调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水利部门、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跨流域调水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只有在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和严格管理的基础上,跨流域调水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跨流域调水的利弊得失因为气候的原因,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有的地区雨量充沛,水资源极其丰富,有的地区却常年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其匮乏,于是人们尝试将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的水导引到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这就是跨流域调水工程。
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这种工程,例如吐鲁番人例用地下暗井将天山的雪水引入吐鲁番,俗称坎儿井,是一个中国古人的伟大工程,再比如京杭大运河,也是一个中国可以引以为豪的巨大工程,泽被后世上千年。
在世界各地,跨流域调水工程也很常见,这些工程大多给水资源引入地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也常会伴有一些不利影响。
澳大利亚就有澳大利亚雪山跨地区调水工程,其主要目的是将东部的水调至西部干旱地区引水灌溉和发电。
其每年平均向内陆输送水量11.3亿m3,不仅在于水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型水库的调节,可保证在最严重干旱期间,调水量不低于平均流量的85%。
干旱期间,通过电站的保证下泄量和拟定的灌溉水量,经过调蓄,每年平均可为马兰比吉河和墨累河下游增加23.6亿m3的灌溉水量。
但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有许多弊端显现。
引水后,各个坝下游的流量已大大减少,枯水期时必需放水以维持沿河居民生活用水。
河流水量减少影响了两岸树木的生长,原来规定在这些河段要大量种树。
另外,由于这些河流上游调节大大减少了洪水,下泄流量仅为十年一遇。
且由于担负峰荷使水电站的泄水波动极其激烈,同样也使较小调节池的水位变化也激烈起来。
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是以色列最大的工程项目,也是以色列国家输水工程,将以色列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起始水源地位于以色列东北部的太巴列湖。
该工程既改善了以色列水资源配置的不利状况,缓解了制约南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也改善了严酷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南部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该工程把大片不毛之地的荒漠变为绿洲,扩大了以色列国的生存空间。
虽然它耗费巨资,但是得到的回报是不可估量的。
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调水工程是美国为解决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和南部地区干旱缺水及城市发展需要而建设的4项调水工程之一,其部分目标与中央河谷工程相同,并把调水范围延伸到加州南部的洛杉矶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