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的种类和危害
- 格式:docx
- 大小:19.42 KB
- 文档页数:7
毒品的种类和危害一、什么是毒品?根据我国1997年3月14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 、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种类毒品通常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
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鸦片、吗啡、海洛因等)、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杜冷丁、美沙酮、埃托菲)。
精神药品包括:抑制剂(巴比妥、戊巴比妥、瓦尔米、导眠能、安眠酮、甲哌啶酮) 、兴奋剂(苯丙胺、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二乙胺苯丙酮、苯丁胺、麻黄素)和幻觉剂(麦角酸二乙酰胺、二甲基色胺、三甲氧苯乙胺、西洛西宾) 。
毒品的种类很多,而目前,大量的人工合成毒品,比如冰毒、氯胺酮,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主流毒品,只要稍改变毒品的化学结构,就能够合成出一种新的毒品的衍生物,变相毒品的成瘾性以及对人类精神的控制作用更强,有些变相毒品的药力是海洛因6 000倍,其对人体的伤害也更加严重,有些能够破坏脑细胞,有些会使吸毒者瘫痪,有些甚至会引起立即死亡。
三、毒品的危害毒品的危害可分为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社会的危害。
(一)吸毒对人体的危害1 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尸检的结果也表明,神经系统的病理变化包括:多发星状细胞病变,广泛脑肿胀和变性,苍白球的退行性变化,脊髓灰质的坏死,周围神经的慢性炎性改变及退行性改变。
2 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吸毒特别是静脉注射,毒品中的杂质及不洁注射器,会引起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律失常、血栓性静脉炎、血管栓塞、坏死性血管炎等。
很多毒品可以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毒性,对吸毒者的心肌收缩能力、心力储备和体力造成了严重损害。
可卡因可引起血管痉挛,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心肌梗塞。
此外,可卡因还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 对呼吸系统的损害采用烤吸方式吸毒时,毒品与呼吸道黏膜发生接触;静脉注射毒品时,毒品通过肺部细血管床,极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咽炎、肺感染、栓塞、肺水肿等。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毒品种类及危害目前世界上作为毒品而滥用的主要物质有阿片类、古柯类、大麻类、兴奋剂、致幻剂等。
1、阿片类:自罂粟中提取的阿片、吗啡、海洛因及人工合成的杜冷丁、可待因、二氢埃托啡等。
2、古柯类:从古柯中提取可卡因、克赖克等。
3、大麻类:大麻饼、大麻烟、以及由大麻提取的大麻脂、大麻晶、四氢大麻酚等。
4、中枢兴奋剂:如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毒)等。
5、致幻剂:如麦角酰二乙胺、麦司卡林、裸盖菇素等。
毒品有如下危害:对人体的危害1.对泌尿系统的伤害。
吸食K粉、海洛因的患者普遍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部分还出现血尿,造成肾功能严重损害。
有些患者一天排尿间隔时间仅约几分钟。
因为吸食毒品,一方面膀胱严重挛缩,容量缩小到几十毫升,而正常人是几百毫升,膀胱中的尿液超过几十毫升就会产生强烈的尿意,严重的每天要跑几十趟厕所。
另一方面,膀胱肌肉松弛,括约肌无法通过收缩将尿液排出,排尿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你看很多吸毒的人不喜欢喝水,即使口渴得不行也很少喝,怕水喝多了排尿困难,从而选择不喝。
2.对神经系统的伤害。
吸毒成瘾是一种脑病,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病。
吸毒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有很大的损害,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吸食者大多嗜睡、反应迟钝,出现幻觉、被害妄想、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
之前媒体报道过多起因为吸毒产生幻觉而引发的治安刑事案件,如吸毒后产生幻觉,将身边亲人看成魔鬼,挥刀砍去;产生被害妄想,总感觉有人要害自己,跑到派出所报警;以及吸毒致幻跳楼等等。
3.对免疫系统的伤害。
各种各样的感染是吸毒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毒品的种类及危害性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麻醉药品主要分为阿片类、大麻类、古柯类,常见的有鸦片、吗啡、海洛因、杜冷丁、美沙酮等;精神药品主要分为兴奋剂、抑制剂、致幻剂,常见的有冰毒、摇头丸、氯胺酮(K)粉等。
鸦片也称阿片、大烟等,是罂粟果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风干所变成的棕褐色粘稠状物。
长期吸食会导致人体各器官功能消退,尤其是破坏人体胃功能和肝功能及生育功能;超剂量吸食会致人死亡。
吗啡一种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是鸦片的主要生物碱。
它是一种全身抑制药,使用后会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肠胃系统产生副作用。
海洛因由吗啡经化学药物提炼而成,呈白色粉末状,俗称“白粉”。
它对人体的毒性是吗啡的5倍以上,长期吸食、注射会对人的生殖、神经和肠胃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剂量过大可致死。
在我市,海洛因是被吸毒者最为滥用的一种毒品。
杜冷丁白色结晶性粉末,由吗啡衍生出来的一种合成麻醉药品。
其作用与吗啡基本相同,为目前常用的镇痛药之一。
医疗用多为针剂和片剂,但滥用就会成瘾,成为毒品,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冰毒纯白色晶体,晶莹剔透,外观似冰,俗称“冰毒”。
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
冰毒会令人产生极强的依赖性,滥用者会处于强烈兴奋状态,使用过量会急性中毒。
摇头丸属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
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使用后会出现幻觉,且有暴力倾向,造成行为失控。
不同的毒品摄入体内,都有各自的毒副反应,对健康形成直接而严重的损害,吸毒过量甚至会死亡。
毒品还会让吸毒者产生生理依赖与心理依赖,成为毒品的奴隶,为此失去工作、生活的兴趣与能力。
长期吸毒会导致精神萎靡,形销骨立。
因此,吸毒就等于是自杀。
“烟瘾一来人似狼,卖儿卖女不认娘”,众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痛事实无不说明,家里只要有了一个吸毒者,全家从此就永无宁日。
毒品知识介绍在现代社会中,毒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毒品的危害不仅涉及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加强公众对毒品问题的认识,提高对毒品的警惕性,本文将通过介绍毒品的定义、种类、危害以及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来加深对毒品的了解。
一、毒品的定义毒品是指那些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成瘾、精神或身体依赖的物质。
它们能够改变人的神经系统和意识状态,从而产生欣快、幻觉、放松等效果。
毒品通常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并且会导致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问题。
二、毒品的种类常见的毒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麻醉类毒品:如海洛因、吗啡等。
这些毒品能够使人产生极度的疲劳感和幸福感,但也会导致身体的严重依赖和损害。
2. 兴奋剂类毒品:如冰毒、可卡因等。
这些毒品能够提高人的兴奋感和警觉性,但同时会引起焦虑、疲劳和幻觉等不良反应。
3. 大麻类毒品:如大麻、大麻油等。
大麻能够改变人的感知和思考能力,使人产生放松和愉悦感,但也会影响记忆力和思考能力。
4. 合成类毒品:如摇头丸、K粉等。
这些毒品是通过合成原料制成的,具有多种药效,能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引起幻觉和情绪波动。
三、毒品的危害毒品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毒品会直接损害人体各个器官,导致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发生。
长期使用毒品还会对身体免疫系统造成抑制,容易患上感染性疾病。
2. 对精神健康的危害:毒品能改变人的神经系统功能,引起人的心理依赖和药物中毒。
长期使用毒品会对个人的情绪和认知能力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引发精神疾病。
3. 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毒品成瘾会导致家庭破裂、亲情疏远等问题。
同时,毒品的滥用也会降低个人的工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预防与控制为了预防和控制毒品问题的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教育宣传:加强对毒品的知识普及,增强公众对毒品问题的认识和警惕性。
禁毒宣传小知识一、毒品的种类及危害1.吸食类毒品:如海洛因、鸦片等,会严重损害身体器官功能,导致成瘾、生活无法自理。
2.注射类毒品:如冰毒、摇头丸等,具有强烈的致幻作用,长期使用会严重损害大脑功能。
3.吸烟类毒品:如大麻、鸦片等,会引起嗜睡、食欲不振、瞳孔散大等现象。
4.流行类毒品:如杜冷丁、麻黄素等,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方式多种多样。
二、毒品的危害1.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毒品会损害人体各个器官,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2.对家庭的危害:毒品使人变得荒废、疏远家人,甚至引发家庭破裂。
3.对社会的危害:毒品犯罪猖獗,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威胁。
4.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毒品会破坏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其正常成长。
三、禁毒宣传的重要性1.宣传毒品的危害性,帮助公众认识毒品的危害,提高拒绝毒品的意识。
2.提高监管和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减少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3.增加政策法规宣传,提高公众对毒品违法行为的认识和了解。
4.加强家庭、学校等领域的宣传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对毒品的警惕和抵制意识。
四、禁毒宣传的途径1.利用媒体传播: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毒品的危害性和打击毒品的政策法规,提高公众对毒品的警惕和抵制意识。
2.利用宣传资料:制作各类宣传册、海报、宣传视频等,向社会大众宣传毒品的危害性和应对毒品的方法。
3.利用社会宣传活动:组织禁毒讲座、展览等,提高公众对毒品的认知和了解。
4.利用学校教育:开展学校禁毒教育活动,提高未成年人对毒品的警惕和抵制意识。
五、禁毒宣传的策略1.科学合理的宣传方式:通过讲座、展览等多种形式宣传毒品的危害性和打击毒品的政策法规,提高公众对毒品的警惕和抵制意识。
2.突出重点、重在预防:重点宣传毒品的危害性,引导公众拒绝毒品,重在预防。
3.着眼未成年人,加强教育:通过学校、社会等渠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禁毒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毒品的警惕和抵制意识。
4.积极引导,号召共同防范: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禁毒宣传,共同防范毒品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讲解禁毒知识
一、什么是毒品
根据我国《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种类
传统毒品:如鸦片、海洛因等,这些毒品通常从植物中提取,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极大。
新型毒品:如冰毒、摇头丸、K粉等,这些毒品通常为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对身体健康的危害相对较小,但更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三、毒品的危害
身体健康危害:毒品会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导致身体器官功能衰竭,引发各种疾病,如肝炎、心血管疾病等。
心理健康危害:毒品会导致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狂躁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精神崩溃。
社会危害:毒品滥用会破坏家庭和社会秩序,导致犯罪率上升,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极大。
四、如何预防毒品
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馈赠: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的馈赠,特别是那些看似诱人的毒品。
避免与吸毒者接触:与吸毒者接触会增加自己接触毒品的风险,所以要尽量避免与他们接触。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毒品的危害和后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毒品。
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增强身体和心理免疫力,减少对毒品的依赖。
掌握拒毒技巧:了解如何拒绝毒品的诱惑,如坚定地拒绝、离开现场、报警等。
五、发现毒品怎么办
立即报警:如果发现有人吸食或贩卖毒品,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
保护现场:尽可能保留现场的证据,以便警方调查。
识毒防毒拒毒知识
1. 了解毒品的种类和危害:毒品包括海洛因、可卡因、冰毒等,长期使用会带来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
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和赠送物品,不要随便尝试陌生药品和饮品。
3. 注意身边人的行为变化:如果发现身边的人突然变得情绪波动大、注意力难集中,可能是因为吸毒导致的。
4. 常做身体检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及时就医。
5. 学会拒毒:拒绝吸毒会让自己远离毒品的危害,拥有健康的生活。
6. 增强自我信心和自我约束能力:自信和自律是摆脱毒瘤的重要因素,要学会自律,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7.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要了解毒品相关法律,遵守法律法规,不要触犯法律。
八年级禁毒知识点大全随着社会的发展,毒品成为了青少年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作为一名八年级学生,了解禁毒知识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帮助身边的亲友。
本文将详细介绍八年级应知的禁毒知识点。
一、毒品的种类和危害1. 什么是毒品?毒品是指能够损害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的物质,其中包括了大麻、海洛因、可卡因、冰毒等。
2. 毒品的危害有哪些?毒品可以严重危害身体和精神健康,包括心理依赖和生理依赖。
常见的危害有:抑制神经系统功能、影响大脑发育、损害呼吸系统、心脏病等。
二、毒品的预防1. 如何预防毒品?预防毒品最重要的方法是自我保护和提高识别危险信号的能力。
具体方法包括:坚持拒绝毒品、学会识别不良影响、远离毒品环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 如何建立自己的理性防毒观念?建立自己的理性防毒观念需要学习相关知识、积累经验和多与身边的人进行讨论和交流。
同时,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从多个角度思考毒品的影响。
三、毒品相关法律知识1. 什么是毒品罪?毒品罪是指为非法获利或故意犯罪而与毒品有关的行为,包括制造、贩卖、运输、散布、控制毒品等。
2. 未成年人涉毒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未成年人若涉及毒品行为,其法律后果将更加严重。
除了受到教育和惩罚,还会面临社会性影响的打击,如被拒绝入学、不被雇佣、不能担任某些公职等。
四、禁毒宣传教育1. 禁毒宣传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禁毒宣传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家对毒品的认识和警惕,形成全民参与禁毒的氛围。
2. 禁毒宣传教育都有哪些方式?禁毒宣传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种社会活动、禁毒知识的宣传栏、禁毒海报、网络禁毒等。
这些方式都能够向大众传播正面禁毒信息,提高大家禁毒意识。
总之,学习和掌握八年级应知的禁毒知识点,可以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同时也能够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家要时刻谨记“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的口号,坚决与毒品作斗争。
毒品知识点九年级毒品是指对人体功能产生影响并可能导致成瘾的物质,其滥用和传播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危害。
为了帮助九年级学生更好地了解毒品知识,增强他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和拒绝毒品的能力,本文将介绍毒品的定义、危害、常见种类以及预防方法。
一、毒品的定义毒品包括非法药物和精神药物,如大麻、可卡因、海洛因等。
它们对人体神经中枢产生作用,影响人体的意识、思维、情绪和行为,具有成瘾性。
二、毒品的危害1.身体危害:毒品滥用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导致内脏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呼吸系统损伤等。
2.心理危害:毒品滥用会扰乱大脑神经信号传递,导致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定、意志力减弱等。
3.社会危害:毒品滥用会对家庭、学校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引发犯罪、家庭破裂等问题。
三、常见的毒品种类1.大麻:大麻是一种常见的毒品,可能以烟草形式吸食。
吸食大麻后会导致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2.可卡因:可卡因是一种刺激性药物,可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使用会引起中风、心脏病等严重后果。
3.海洛因:海洛因是一种强烈的镇痛剂,引起极度的欣快感。
长期使用会导致极度依赖和身体器官损伤。
四、毒品预防方法1.提高自我意识:加强对毒品的了解,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树立拒绝毒品的决心。
2.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与毒品滥用者的接触,避免参与毒品相关的场合,形成良好的社交圈子。
3.培养健康兴趣: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音乐、绘画等健康的业余爱好,增强身心健康。
4.借助社会资源:如家庭、学校和社区等提供的毒品宣传教育、心理咨询等服务,及时寻求帮助和支持。
小结:毒品知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毒品的定义、危害和种类,以及掌握毒品预防的基本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远离毒品的危害。
希望九年级同学们能够牢记毒品的危害,积极参与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毒品的种类及危害
毒品的种类包括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根据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依法可以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危害是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
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
二、贩卖毒品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应该是多少岁
贩卖毒品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应该是14周岁以上。
法律快车提醒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三、毒品超过多少克判死刑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超过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超过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最高可判死刑。
对上述行为的量刑是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
刑,并处没收财产,最高是处死刑。
以下是一些远离毒品的小知识:
1. 了解毒品的种类和危害: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等。
它们对人体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导致生理和心理依赖,甚至引发其他违法犯罪。
2. 拒绝毒品诱惑: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馈赠,特别是在网络交友中,要注意防范毒贩子的诱惑。
同时,不要为了寻求刺激或应酬而尝试毒品。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运动、旅游、阅读等,以充实自己的生活,远离毒品的诱惑。
4. 慎重交友:选择朋友时要慎重,尽量结交有良好品质和健康生活习惯的人,避免与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交往。
5. 及时寻求帮助: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可能已经染上毒瘾,要勇敢面对问题,及时寻求专业戒毒机构的帮助。
6. 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毒品的法律法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抵制毒品,不参与涉及毒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7. 积极参与禁毒宣传:通过参加各类禁毒宣传活动,提高自己和周围人的禁毒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远离毒品,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同时,珍爱生命,关爱家人,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建一个美好的世界。
毒品预防常识一、引言毒品是指对人体产生依赖性、会危害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全的物质,如海洛因、可卡因、大麻等。
毒品滥用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为了提高公众对毒品的认识和预防毒品滥用,本文将详细介绍毒品的种类、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毒品的种类及危害1. 海洛因:海洛因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可通过吸食、注射等方式使用。
它会迅速进入大脑,引起强烈的欣快感,但长期滥用会导致身体和心理的严重问题,如呼吸抑制、心脏病、精神障碍等。
2. 可卡因:可卡因是一种刺激性药物,常以粉末形式吸入或者注射。
它可以提高注意力和兴奋感,但滥用可导致心脏病、中风、精神障碍等健康问题。
3. 大麻:大麻是一种常见的毒品,主要通过吸烟或者食用方式使用。
它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理依赖等问题,并可能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
4. 合成毒品:合成毒品包括冰毒、摇头丸等,它们的成份复杂多样,滥用后会导致严重的身体和心理问题,如心脏衰竭、精神崩溃等。
三、毒品预防措施1. 教育宣传:加强对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毒品的认识。
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渠道,向人们普及毒品的危害性和滥用的后果,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
2. 家庭教育: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向他们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家庭应该提供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远离毒品的诱惑。
3. 社区支持:建立社区毒品预防机构,提供咨询、教育和康复服务。
社区应该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健康的娱乐方式,匡助人们摆脱毒品的依赖。
4. 法律监管:加强对毒品的打击力度,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打击毒品犯罪活动。
同时,加强边境管控,阻挠毒品的走私和流通。
5. 康复治疗:对于已经滥用毒品的人群,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服务。
通过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方式,匡助他们戒除毒瘾,重新融入社会。
四、结论毒品滥用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
为了预防毒品滥用,我们需要加强教育宣传、家庭教育、社区支持和法律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毒品的种类和危害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毒
品
的
分
类
与
危
害
姓名:陶红艳
班级:电讯3班
一、摘要:
毒品犯罪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的一大毒瘤,本文从毒品的概念入手,介绍了毒品的种类及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二、关键词:
毒品种类危害
三:正文:
(一)毒品的概念与分类
毒品一词原意是指具有成瘾性的麻醉药品。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通常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精神药品包括:抑制剂(巴比妥、戊巴比妥、瓦尔米等)、兴奋剂(苯丙胺、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等)和幻觉剂(麦角酸二乙酞胺、二甲基色胺等)。
毒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比如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将毒品分为六大类:吗啡型药物(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和婴粟植物等)是最危险的毒品;可卡因、可卡叶;大麻;安非他明等人工合成兴奋剂;安眠镇静剂(包括巴比妥药物和安眠酮);精神药物,即安定类药物。
而世界卫生组织WTO将当成毒品使用的物质分成八大类:吗啡类、巴比妥类、酒精类、可卡因类、印度大麻、类苯丙胺类、柯特类和致幻剂类。
(二)几种主要毒品的危害
1、鸦片:俗称“阿片”、“大烟”等,系草本类植物婴粟未成熟的果实用刀割后流出的汁液,经风干后浓缩加工处理而成的褐色膏状物,即生鸦片,生鸦片经加热煎制便成熟鸦片。
吸食时,将熟鸦片搓成小丸或小条,在火上烤软后,塞进烟枪的烟锅里,翻转烟锅对准火苗,抽吸燃烧产生的烟。
鸦片主要含有鸦片生物碱,已知的有25种以上,其中最主要的是吗啡、可待因等。
一般说来,最初抽吸几口鸦片烟会令人不舒服,会感到头晕目眩、恶心或头痛,但紧接着便会体验到一种伴随着疯狂幻觉的欣快感。
长期吸食鸦片可导致人体各器官功能消退,尤其是破坏人体胃功能和肝功能及生育功能,可引起新生儿先天畸形,死亡率高。
吸食鸦片者消瘦不堪,面无血色,目光发直,瞳孔缩小,失眠,对事物都无感知。
当吸食者中止吸食鸦片,就会出现戒断综合症,表现为流汗、发抖、发热、高血压、肌肉疼痛、痉孪等。
2、吗啡:是鸦片的主要有效成分,吗啡在鸦片中约含10%。
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主要生物碱,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通常制成针剂,既可口服,又可注射。
在医学上,吗啡为麻醉性镇痛药,具有镇痛及催眠作用,还具有显着的镇咳功效,也可用来治疗腹泻。
吗啡毒性强烈,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和麻痹作用,继之延髓部分麻痹,最后异致呼吸中毒麻痹而死亡。
吗啡对神经中枢起作用,表现为性格的改变,在大脑皮层方面,造成注意力、思维和记忆性能的衰退。
吸食吗啡,极易成瘾,长期吸食者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对吗啡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从而迫使吗啡瘾者不断增大剂量以期收到相同的吸食效果。
人正常的脑脊液内本身就有一种类似吗啡作用的物质,当多次吸食吗啡之后,这种外源性吗啡通过吸食、注射等方式进人人体内,使人体原有的吗啡物质渐渐地处于被抑制状态,因而如果只吸食或注射同一剂量的吗啡就满足不了需要,必须增加剂量或增加吸食、注射次数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
一旦外源性吗啡供应终止,马上就会引起人
体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改变,从而出现痛觉过敏、震颤、周身乏力、心率过慢、骨瘦如柴、而容憔悴等症状。
3、海洛因:通常是指二乙酸吗啡,是由吗啡和醋酸醉反应而制成的,系吗啡衍生物。
海洛因之所以受吸毒者的追求,是因为海洛因有着快速的舒适感和5倍于吗啡的作用,既可加热后鼻吸或直接鼻吸、吞食,也可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吸食或注射海洛因后,人会产生一种爆发式的快感,但这种快感很快会消失,接着便会对它产生依赖。
海洛因属于阿片类药物,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的一些器官中,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肤和阿片受体,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阿片肤作用于阿片受体,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
人在吸食海洛因后,抑制了内源性阿片肤的生成,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种戒断反应的痛苦,反过来又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
吸食海洛因极易成瘾,且难戒断,长期吸食者,瞳孔缩小,说话含糊不清,畏光,身上发痒,身体迅速消瘦,容易引起病毒性肝炎、肺气肿和肺气塞,用量过度会引起昏迷、呼吸抑制。
而死亡海洛因成瘾最快,毒性最烈,滥用最广,是我国目前监控、查禁的最重要的毒品之一。
4、可卡因:是1860年从前南美洲被称为古柯的植物叶片中提炼出来的生物碱,其化学名称为苯甲基芽子碱,是一种无味、白色薄片状的结晶体,可以口服、敷用、注射和鼻吸。
可卡因是一种极强烈的局部麻醉药品,使用后可使心律加快,血管收缩,动脉压力增大一定剂量的可卡因能致幻短期的精神快乐或精力旺盛现象,使人感到精力充沛,感觉意识增强,可以抵消饥饿,困倦和疲劳等人体自然现象、若大剂量使用可使人产生难以预想的荒诞行为和可怕的举止,有时甚至可达到只有施以暴力才可释放其能量的程度,其表现形式有:过分兴奋激动,全身颤抖,痉挛,肌肉扭曲、变形,严重时要出现颠狂的幻觉病,此时,大剂量可卡因的局部麻醉性质可导致中枢神经的传感源受阻,甚至可导致窒息,过度使用可卡因致死的人大部分是由于极度痉挛和心力衰竭而造成的。
可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度毒性,可刺激大脑皮质,麻痹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从而产生欣快感及视、听、触等幻觉鼻吸后很快为鼻粘膜吸收,因刺激性及对血管有收缩作用,故容易形成鼻腔溃疡。
可卡因是具有高度精神依赖性的药物,在服用数周后即可产生习惯性,使服用者在心理上对其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因而成为一种特别容易使人上瘾的毒品。
5、大麻:是大麻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叶中含有大麻酚、大麻二酚和四氢大麻酚等数种生物碱,其中四氢大麻酚是服用大麻后产生致幻作用的主要成份。
大麻这种毒品在当今世界吸食最多,范围最广,价格便宜。
低剂量吸食大麻会导致坐卧不安,感知倍增,随之进人松弛梦幻状态,常觉饥饿,尤喜吃甜食。
高剂量则加剧反应,吸食者眼前梦境飘移、情绪快速波动起伏,思绪断断续续障碍性飘忽不定。
长期使用会出现人格障碍、双重人格、人格解体,迟钝、头痛、心悸、瞳孔缩小和痴呆,会导致精
神与行为障碍,引发支气管炎、结膜炎、内分泌紊乱等疾病,并导致举止失常、判断力失准、注意力减弱、记忆力受损、幻视、焦虑、抑郁、情绪突变、妄想等反应,偶有无故的攻击性行为。
大麻主要是在心理上而不是在生理上引起成瘾。
6、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又名甲基安非他明、去氧麻黄碱,属安非他明类兴奋,是一种无味或微有味的透明结晶体,形似冰,故俗称“冰毒”,易溶于水,一般作为注射用。
主要来源是从野生麻黄草中提炼出来的麻黄素。
该毒品可一次成瘾。
冰毒对人的中枢神经有极强的刺激作用,它能使吸食者产生精力无穷、不易受伤的幻觉,减低其自我抑制能力,导致失去对危机的警觉性;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并降低其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吸食者有暴力攻击倾向,易引发暴力攻击、性侵害、抢劫等一事件,成为社会治安的隐患。
长期使用可导致永久性失眠,大脑机能破坏、心脏衰竭、胸痛、焦虑、紧张或激动不安,更有甚者会等致长期精神分裂症,剂量稍大便会中毒死亡。
冰毒对吸食者和社会的危害性,远甚于海洛因。
四、参考文献
秦总根,任克勤《新型毒品的种类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何树凯《毒品的种类及对人体的危害》
陈立成,希全,晓温《冰毒及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