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生命健康小镇水影响负面清单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温政办〔2016〕8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温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8月17日温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全市水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16〕12号)等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提高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五水共治”为载体,以河长制为抓手,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防治并重、城乡统筹、陆海联动,实施全过程监管、全体系治理,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
坚持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严格执法监管;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水治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为建设美丽温州、创造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17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纳入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7.5%;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功能区达标率达到55%以上;基本消除市控以上劣Ⅴ类水质断面;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地下水和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
水毁山坪塘问题清单情况说明范文水毁山坪塘问题清单情况说明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导致许多山坪塘遭受水毁,给农田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毁山坪塘问题的情况,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整理。
二、调查方法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和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收集了大量关于水毁山坪塘的信息。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三、水毁山坪塘问题清单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以下是关于水毁山坪塘问题的清单:1. 水毁程度: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的调查,我们发现有些山坪塘受到轻微水毁,仅有一部分土壤被冲刷;而有些山坪塘则完全被淹没,土壤被严重侵蚀。
2. 农田受损:由于水毁山坪塘导致农田受损,许多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同时,水毁还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困难。
3. 生态环境破坏:水毁山坪塘不仅对农田造成了影响,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许多植被被冲走,土地变得贫瘠,动物和植物的栖息地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4. 河流污染:水毁山坪塘还导致河流的污染问题。
由于大量泥沙和农药等物质被冲入河流中,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5. 经济损失:水毁山坪塘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
许多农民失去了收入来源,企业也因为无法正常运营而面临困境。
6. 基础设施受损:部分山坪塘的水毁还导致附近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给交通运输和通信带来了困难。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水毁山坪塘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气象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信息,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大对山坪塘的防洪工程投入,修建更高、更坚固的堤坝和排水设施,提高山坪塘的抗洪能力。
3. 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政策引导和培训指导,鼓励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种植和合理耕作,减少土壤侵蚀。
温州市“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正文:----------------------------------------------------------------------------------------------------------------------------------------------------温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7号《温州市“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已由温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通过,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1月25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温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12月6日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温州市“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的决定(2021年11月25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对温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通过的《温州市“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温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温州市“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2021年10月22日温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通过2021年11月25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要素保障第三章创新发展第四章政务服务第五章亲清政商第六章规范引导第七章监督检查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促进工作,适用本条例。
温州市水资源调查报告作者:金娉亦来源:《地理教育》2011年第02期一、调查背景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都离不开水。
而人类要维持生命,每人每天最少需要5升水,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
但是,这几年来家乡的水污染越来越严重。
按照地表水国家标准,水质分五类,类别越高,水质越差,而劣V类水的污染程度已超过V类。
2005年1月对全国七大水系的175条河流、345个断面的监测显示:Ⅰ~Ⅲ类水质占46.7%,其中Ⅰ类占9.0%,Ⅱ类占17.7%,Ⅲ类占20.0%;Ⅳ~Ⅴ类水质占24.9%,其中Ⅳ类占16.2%,Ⅴ类占8.7%;劣Ⅴ类水质占28.4%。
图1、图2显示,2003—2005年间,温州的地面水水质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路明表示:“我国的饮用水安全正面临严重威胁,危及饮水安全的基本因素是水污染问题。
”而在日常生活中,健康饮用水常识的缺乏是导致水资源利用误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调查方法调查中采用PH试纸对温州水资源进行检测分析。
PH值作为水污染常规分析的指标之一,是指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
PH值为7表示水为中性,大于7的水呈碱性,小于7的水呈酸性,清洁天然水的PH值为6.5~8.5。
PH值异常,表示水体受到酸碱性的污染。
本次实验对象是以温州地表水和湖泊水为代表的温州地面水资源。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调查小组分成两个小队分别到温州三大主要地面水——温瑞塘河、蝉河和九山湖现场取水,之后对取样地的样本水进行PH值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三、调查过程1.实验步骤设置四个比较组分别进行对比实验。
第一步:摆放好要进行实验的比较组。
第二步:对比较组中的每份水样放入1张PH试纸。
第三步:对颜色变化进行观察、比较。
第四步:同PH值测试色卡进行比较。
第五步:记录实验结果。
2.实验结果(1)温州的天然地面水大体呈碱性(见表1)。
水体的碱化污染与城市生活废水的排放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第1题、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 )合作。
(单选题)(分值:2)A. A.澳珠B. B.粤港C. C.港澳D. D.粤澳第2题、在珠三角九市建设一批面向港澳的()孵化器,为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的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便利条件。
(单选题)(分值:2)A. A.传统企业B. B.创新企业C. C.科技企业D. D.高新企业第3题、到(),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单选题)(分值:2)A. A.2035年B. B.2030年C. C.2040年D. D.2045年第4题、促进泛珠三角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体系。
(单选题)(分值:2)A. A.地方协作B. B.地方合作C. C.产业合作D. D.产业协作第5题、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大湾区廉政机制协同,打造优质高效廉洁政府,提升政府()和群众获得感。
(单选题)(分值:2)A. A.行政功能B. B.行政效率C. C.服务效率D. D.服务功能第6题、建立以企业为()、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单选题)(分值:2)A. A.主体B. B.依托C. C.支撑D. D.载体第7题、完善大湾区至泛珠三角区域其他省区的交通网络,深化区域合作,有序发展()。
(单选题)(分值:2)A. A.“机场经济”B. B.“海陆经济”C. C.“飞地经济”D. D.“交通经济”第8题、深化粤港澳合作,进一步优化珠三角九市投资和营商环境,提升大湾区()一体化水平。
(单选题)(分值:2)A. A.服务B. B.行政C. C.市场D. D.经济第9题、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提升方案》的通知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提升方案》的通知(温政办[2014]3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温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提升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4月2日温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提升方案为了加强城镇饮用水源安全保障,深化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09年)、《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2年)和《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的实施意见》(温委发〔2013〕80号)等相关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提升对象瓯海区:泽雅水库;乐清市:淡溪水库、钟前水库;永嘉县:楠溪江引供水工程;苍南县:桥墩水库、吴家园水库;珊溪(赵山渡)水库已单独制定了《关于大力开展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人口统筹集聚和水源保护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不再列入整治提升对象;其他县(市、区)水源地整治提升对象由各县(市、区)政府自行确定,可参照执行。
二、工作目标到2016年12月底,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整治,实施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建设,完善水源保护区规范化管理,实现经济社会与水源保护协调发展。
三、实施步骤(一)制定方案阶段(2014年3月-6月):各相关县(市、区)完成辖区内主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现状的自查,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一库(源)一策”整治提升方案。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而饮用性水资源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的东南部,属中度缺水城市。
近年来,随着温州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饮用的水污染逐步走进我们视野,如水源地附近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不合理的使用,饮用水源地上游集聚了超规模的畜禽养殖业,工业废水、城市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未达标或未经处理排放等等,这都造成水环境日益恶化,部分水源地水质变差,严重威胁到该市广大市民的生命和健康, 也影响到该市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控制水源地的污染源,保护饮用水安全已经成为该市迫在眉睫的问题。
针对温州市饮用水源实际状况,本论文以该市饮用水水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和分析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市的饮用水水源地的自然环境、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污染因素和原因等等相关基础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有:1、温州市水资源及基础设施较其经济的发展存在滞后现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明显偏低。
2、水库型、地下型与河流型的水资源利用与分配有待进一步科学合理化。
3、该市多数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较好,少数水源地水质不合标准,合标准占90%左右。
4、水源地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相对较少。
在此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源控制为着眼点,进行水污染的防治对策分析;探索了水源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模式;提出了水源地污染源防治措施;也从政策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研究对促进温州市或类似城市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温州市;饮用水源;调查分析;保护对策1、绪论AbstractWater resource is the most basic el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water resource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Wenzhou city, in the southeast of Zhejiang province, belongs to a moderate water shortage cit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unreasonable use of pesticides, fertilizers, upstream water source sites offering the poultry breeding industry, storage of super scale industrial wastewater, urban and rural sewage treatment falls below or untreated emission and so on, all which caused the deterior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Part of the water quality variation wa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city citizens liv'es and health. Besides, it also affe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enzhou city. Therefore, how to control the pollution sources and the protect drinking water have become an immediate problem for the city.This paper ' s researcohbject is Wenzhou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tdirectly against its drinking water source actual situation. After making on site research, refer to documents, we research into natural environment, protecting area status, environmental quality, source of pollution, pollution factors, we get conclusion below:1.Wenzhou' s water resourcenda its base installation can not catch up it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average per capita water availability in Wenzhou is obviously low than it in China.2.we need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reservoir, underground water and rivers..3.Majority of water source are in good quality, minority are not up to the standard.4.Primary pollution source are domestic pollution and agriculture pollution, industrial pollution relatively less. So we make pollution source countermeasureanalysis, explore eco-compensationmodel, raise prevent measures,and also give some policy suggestion. The research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drinking water sourcing protection of Wenzhou or other cities.Keywords: Wenzhou city;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vestigation; Protection Measures温州市饮用水源现状调查分析与保护对策1绪论1.1研究背景中国的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的总量排名世界第六,但是人均水资源总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⑴。
关于温州市水资源的调查报告摘要: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主要支撑条件,同时也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近几年家乡的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资源也越来越短缺。
本文通过对温州市水资源的调查,寻找到缓和水危机的有效方法,从而实现水资源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水污染、可持续发展1 调查概况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都离不开水。
此次调查通过观察记录家乡水道的污染状况,并且座谈访问当地水利局和环保局,了解当地水资源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对其分析并提出建议。
2 水资源概述水是生命生命之源,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也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2.1水资源的概念通常理解为能够满足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存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般认为,水资源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
2.2水资源的特性水资源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有其独特的性质。
包括循环性和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用途的广泛性、经济上的两重性。
只有充分认识它的特性,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1]。
3 温州市水资源现状温州地处于浙江省东南部。
全境介于北纬27.03'-28.36'、东经119.37'-121.18'之间。
东濒东海。
地貌主要以丘陵山区为主。
温州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
山脉之间的溪流,大都由西向东注入东海。
东部平原地区,主要有温瑞平原、瑞平平原,其间人工河道纵横交错。
河流较长的有瓯江、飞云江、鳌江。
温州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以琵琶门为界,北为泥岸,间有岩岸,南为岩岸。
有岛屿436个,多为雁荡山脉延伸部,海岸线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2]。
3.1 降水量温州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间,系我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永结环保心,只为守护家乡那片碧水蓝天——温州永嘉楠溪江水污染情况调查报告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何宇康陈源捷项继烷陈小青赖志豪摘要:水是万物之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离开了水世界万物将不复存在。
而我国的水资源非常得匮乏,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而面对当前我国如此严峻的水资源匮乏状态,倡导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生活已迫在眉睫,人类作为这个世界的主宰,我们对水资源的认知与保护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未来的生活。
因此,向人们普及节水知识,倡导环保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水资源减少污染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温州永嘉楠溪江附近水资源污染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市民在生活中的行为对我们水资源造成污染的问题,而且可以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并做出正确的引导,对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永嘉楠溪江对策和建议环境友好型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人们慢慢都过上幸福安康的现代化生活,但是我们身边的环境却一步一步地走向一个恶性循环。
在被71%面积水覆盖的地球上面其中真正可以拿来给我们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不到1%。
这对于我们将近65亿的人类是多么可怜的数字。
如此珍贵的资源,我们却如此对待它。
全球性的污染,目前,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管理不当已经造成可利用水资源水量和水质量的大幅度下降。
现在,世界上每天约有6000人因得不到水或足够清洁的水而死亡。
如果这种趋势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20年后,世界人口2/3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危境。
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淡水资源并不丰富,每到秋冬季节,就有几十个省市,几千万人口受到干旱的威胁。
而针对目前严峻的水资源受污染情况,我们浙江省率先推出了五水共治政策,浙江是著名水乡。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五水共治。
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
联动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对浙江可持续发展的担当,围绕治水目标,把水质指标作为硬约束倒逼转型,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持续发展。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珊溪-赵山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4.10•【字号】温政办〔2020〕30号•【施行日期】2020.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珊溪-赵山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温州市珊溪-赵山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4月10日温州市珊溪-赵山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提升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珊溪-赵山渡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在该水源地保护区范围调整后更大力度地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规范化管理,消除水源地风险隐患,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并持续改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温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等相关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划、立、治”三项任务要求,以珊溪-赵山渡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以下分别简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为主,兼顾集雨区内其他区域,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提升工作,切实消除饮用水水源风险隐患,保障全市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和饮水质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773-201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规范》(HJ/433-2008)和《关于答复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有关问题的函》(环办环监函〔2018〕767号)等相关规范要求,从2020年初开始到2022年12月底,完成珊溪-赵山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整治提升,建立完善的水源保护区规范化管理体系,水体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得到有效控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达到100%,实现经济社会与水源保护协调发展。
附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3—环境保护部2017年12月—4—目录前言 (8)1 总则 (7)1.1 工作定位 (9)1.2 适用范围 (9)1.3 术语和定义 (9)1.4 基本原则 (11)1.5 规范性引用文件 (12)2 主要任务与技术路线 (16)2.1 主要任务 (16)2.2 技术路线 (19)3 生态保护红线 (19)3.1 工作要求 (19)3.2 生态评价 (20)3.3 生态空间识别 (20)3.4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0)4 环境质量底线 (21)4.1 工作要求 (21)4.2 水环境质量底线 (21)4.3 大气环境质量底线 (25)—5—4.4 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底线 (29)5 资源利用上线 (31)5.1 工作要求 (31)5.2 水资源利用上线 (31)5.3 土地资源利用上线 (32)5.4 能源利用上线 (32)5.5 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及管控 (33)6 环境管控单元 (34)6.1 工作要求 (34)6.2 环境管控单元划定 (34)6.3 环境管控单元分类 (34)7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36)7.1 工作要求 (36)7.2 负面清单的编制 (37)8 主要成果与要求 (40)8.1 工作要求 (40)8.2 文本成果要求 (41)8.3 图集成果要求 (41)8.4 研究报告成果要求 (41)8.5 数据共享及应用平台成果要求 (42)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作底图制作要求 (44)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环境模拟评价要点 (54)附录C(规范性附录)大气环境模拟评价要点 (59)—6—附录D(规范性附录)“三线一单”数据共享及应用平台功能要求63—7—前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指导各地加快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环境管控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制定本技术指南。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12.08•【字号】温政办〔2020〕84号•【施行日期】2020.1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温政办〔2020〕8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温州市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12月8日温州市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建设美丽温州的决策部署,推进我市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根据《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浙江省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结合温州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压减入海氮磷超标因子为重点,按照“打通陆海,统筹河海,优化近岸”的要求,深入开展“入海河流氮磷减排、排海污染源规范整治、沿岸生态修复扩容”三大行动,积极探索构建流域与海域相协调,区域评价与界域管控相衔接的新型海洋水环境评价与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近岸海域水质有效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长效机制,确保我市近岸海域水质不断改善。
(二)主要目标到2022年,温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省考核目标要求,并保持稳定向好。
温州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3年均值比近3年(2017—2019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力争“十四五”期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均值比“十三五”期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全市入海河流总氮、总磷浓度得到有效控制,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占温州市管理海域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78%。
温州市生命健康小镇水影响负面清单
1、区域水土保持负面清单
(1)涉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2)涉及占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
(3)涉及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
(4)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
(5)涉及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以及重要的湿地。
(6)位于四级以上河道两岸300m范围内的项目。
(7)位于25度以上陡坡地的、场地平整开挖高差大于20m的项目。
(8)单个入园项目挖填土石方总量超过100万m3。
(9)未按照区域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完成场地平整的项目。
(10)不能实现土石方平衡,需要区域外平衡土石方且数量很大的项目。
2、区域防洪影响评价负面清单
(1)涉河建设项目产生的雍水高度、阻水面积比、对堤身稳定、堤身和堤脚冲刷超过相关技术规定的项目。
(2)涉河建设项目对区域河道河势产生重大改变的项目(如改道,需做专题论证)。
(3)有穿堤、破堤、填占县级以上河道或行洪河道等行
为以及需要报废(降等)重要水利工程设施的项目。
(4)占用水域不符合水域保护规划或未按水域保护规划调整实施的项目。
(5)占用5级以上堤防及其管理范围的。
(6)占用总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及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的湖泊。
(7)未按照《区域防洪评价》提出的控制性要求实施的建设项目。
3、区域水资源论证负面清单
取水项目负面清单如下:
1、入温州市生命健康小镇项目与小镇功能定位不符;
2、审批权限不在本行政区的建设项目;
3、公共制水项目(公共水厂建设项目);
4、高耗水项目、单位用水效率超过水耗标准的项目;
5、温州市生命健康小镇自来水年用水量超过576.4万m3,地表水取水量超过35.2万m3,新建设项目涉及取水时仍需要按照审批制进行取水许可审批;
6、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
7、年取用地表水水量超过50万m3的建设项目;
8、其它: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履行审批程序的特殊情形。
2019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