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成语典故解释汇总(很详细)
- 格式:pdf
- 大小:154.75 KB
- 文档页数:15
100个成语典故及解释
【实用版】
目录
1.成语典故的来源和意义
2.成语的结构和特点
3.100 个成语典故的详细介绍
正文
一、成语典故的来源和意义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短语,通常是由多个汉字组成,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韵味。
成语的来源非常广泛,有的来源于古代的历史故事,有的来源于古代的诗词歌赋,有的来源于民间的传说和俚语。
成语的意义丰富多样,既包括道德伦理、社会风俗,也包括历史地理、科学技术,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通过学习成语,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可以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
二、成语的结构和特点
成语的结构通常比较固定,一般由两个或三个汉字组成,有的甚至由四个或更多的汉字组成。
成语的结构形式多样,有的主谓结构,有的动宾结构,有的并列结构,有的倒装结构。
成语的特点是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通过一个成语,往往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色彩。
第1页共1页。
2019届中考语文成语解释复习辅导
1. 深恶(wù)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恶:厌恶;疾:痛恨。
2 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
色:脸色;俱:都;厉:厉害。
3.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4. 诗情画意: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
5. 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6. 赏心悦目:因欣赏美好的景色而心情舒畅。
7 舍生取义:为正义牺牲生命。
义:公正合理的道理,正义。
8.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临:到;境:地方、境地。
9. 势不两立:指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存在。
势:状况,情势。
立:存在。
10. 守株(zhū)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也比喻企图不通过主观努力而侥幸成功的心理。
2019年09月05日。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考成语大全及解释中考也是我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是一篇关于中考成语大全,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郑重其事郑重:审慎,严肃认真。
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
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与日俱增与:跟,和。
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
形容不断增长。
语重心长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
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引人入胜胜:胜境。
引人进入佳境。
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有例可援有成例可以援引。
一暴十寒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
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溢于言表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义正词严义:道理。
词:言辞。
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
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因地制宜因:随顺;制:制定;宜:适当。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饮水思源喝水时想起水的来源。
比喻不忘本。
应运而生指应天命而产生。
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永垂不朽朽:磨灭。
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油光可鉴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
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习以为常习:习惯。
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先声夺人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
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下车伊始伊:文言助词;始:开始。
旧指新官刚到任。
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
呼吸也相互关联。
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责无旁贷贷:推卸。
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2019-201X年中考语文考点辅导成语解释-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201X年中考语文考点辅导成语解释
1.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2.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与:跟,和;俱:全,都。
3.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4. 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源,源头。
流,水流,河流。
5. 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接:交锋,接战;厉:磨砺,磨快,引申为奋勉,努力。
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前先磨一下嘴。
6. 载(zi)歌载舞:边歌唱,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载:又,且。
7.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因:根据。
8. 饮水思源: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
比喻不忘本。
9.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张:陈设,铺排。
10.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郑重:严肃认真。
典故成语大全及解释
1.马首是瞻:比喻眼前的事物虽然重要,但未来的前途更广阔。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2.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疑心过重。
出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4.鸟语花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色。
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
5.纸上谈兵:比喻只停留在纸面上讨论问题,而没有实际行动。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陈涉世家》。
6.画龙点睛:比喻在事物的关键点上加以点染,使整个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出自南朝梁·萧统的《世说新语·言语篇》。
7.青红皂白:指各种颜色。
出自元代郑光祖的《十扇屏风》。
8.狐假虎威: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来吓唬其他动物。
比喻借助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
出自《庄子·外物》。
9.一马当先:比喻在前面领先。
出自《三国演义》。
10.囊萤照书:比喻用非常微弱的光亮来读书。
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以上是一些典故和成语的解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1。
【导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极富特⾊的组成部分。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成语典故⼤全及解释。
欢迎阅读参考!古代成语典故⼤全及解释【篇⼀】 1、⼀⿎作⽓(曹刿guì) 出⾃《左传·庄公⼗年》:“夫战,勇⽓也。
⼀⿎作⽓,再⽽衰,三⽽竭。
” 释义:第⼀次击⿎时⼠⽓振奋。
⽐喻趁劲头⼤的时候⿎起⼲劲,⼀⼝⽓把⼯作做完。
2、⼀字千⾦(吕不韦) 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其上,延诸侯游⼠宾客有能增损⼀字者予千⾦。
” 释义:增损⼀字,赏予千⾦。
称赞⽂辞精妙,不可更改。
3、⼀字之师(郑⾕) 出⾃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改僧齐⼰《早梅》诗:‘数枝开’作‘⼀枝开’。
齐⼰下拜,⼈以⾕为⼀字师。
” 释义:改正⼀个字的⽼师。
有些好诗⽂,经旁⼈改换⼀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为“⼀字师”或“⼀字之师”。
4、⼀饭千⾦(韩信) 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
”⼜:“信⾄国,如所从⾷漂母,赐千⾦。
” 释义:⽐喻厚厚地报答对⾃⼰有恩的⼈。
5、东⼭再起(谢安) 出⾃《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年逾四⼗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喻失势之后⼜重新得势。
6、图穷⼔见(荆轲) 出⾃《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见。
” 释义:⽐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败。
释义:在纸⾯上谈论打仗。
⽐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016 中考语文常考成语俗语及解说试用订正版《初中语文教课纲领》中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语文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现代诗文全篇和节选部分 ; 语文教科书中外名有名篇波及的文学知识 ; 纲领中要求课外阅读的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等 ; 常用名言名句、格言、成语、俗语、谚语等。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19 中考语文常考成语俗语及解说。
欢迎参照阅读!2019 中考语文常考成语俗语及解说( 一)1。
奇妙绝伦:奇妙:( 方法或技术 ) 灵便高妙,超乎平常的 ; 绝伦:唯一无二 ; 没有能够对比的。
精良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物体中没有能与之对比的。
2。
易如反掌:形容事情简单做,不费劲气。
3。
不由自主:禁:克制。
形容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4。
同心合意:投:相合。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和睦,合得来。
5。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
所有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6。
熙熙攘攘:鼎:古代煮食的器物,有三足两耳。
沸:沸腾。
人声喧闹,就像水在鼎里沸腾相同。
7。
忍俊不由:忍俊:浅笑 ; 不由:没法控制自己。
指不由得要发笑。
8。
不辞辛苦:任:担当。
做事情不怕辛勤,不怕别人埋怨。
9。
锐不行当:锐:尖利。
当:抵抗。
形容百折不回的气概,不行抵抗。
10。
三顾茅庐:顾:拜见 ; 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诚心诚心,一再邀请。
11。
神清气爽:赏心:心情欢愉。
悦目:看了舒畅。
形容因赏识美好的光景、诗文等而心情愉快。
12。
杀身成仁:舍:放弃。
生:生命。
取:求取。
义:正义。
泛指为保护正义而牺牲生命。
13。
身临其境:临:到; 境:地方。
亲身到了那个地方。
14。
深恶痛疾:恶:憎恶 ; 疾:恨。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憎恶怨恨。
15。
正颜厉色:说话时声音和神色都很严苛。
16。
失魂潦倒:形容心神不定,行动失掉常态。
17。
诗情画意:指自然风景像诗画中的境地相同美。
18。
世外桃源:指环境清静生活安适的地方。
也指离开现实的美好世界。
19。
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_著名成语典故大全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成语典故里蕴含着众多深刻的教育道理,学习成语典故,有利于我们的语文学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_著名成语典故大全,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成语典故【1】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
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
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
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
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
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
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
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成语典故【2】唇亡齿寒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1 完璧归赵【释义】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人物】赵惠文王所得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
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
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
赵王斋戒5日,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
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斋戒5日。
蔺相如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2 围魏救赵(孙膑)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救。
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
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
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
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2019年中考语文成语典故解释汇总(绝对精品文档,价值很高,值得下载打印背诵)1. 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 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 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不团结。
比喻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7.博文约礼【解释】: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vdf11.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 察言观色【解释】:察:详审。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自】:《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 成仁取义【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15. 成人之美【解释】:成:成就。
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16. 从心所欲【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 大动干戈【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
大规模地进行战争。
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8. 待价而沽【解释】:沽:卖。
等有好价钱才卖。
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9. 箪食瓢饮【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
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 当仁不让【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dvdf21. 道不同,不相为谋【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自】:《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22. 道听途说【解释】:道、途:路。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23. 恶衣恶食【解释】:恶:粗劣的。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4. 耳顺之年【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指60岁的代称。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5. 发愤忘食【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6. 犯上作乱【解释】: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7. 肥马轻裘【解释】:裘:皮衣。
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
形容阔绰。
【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28. 斐然成章【解释】: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自】:《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29. 分崩离析【解释】:崩:倒塌;析:分开。
崩塌解体,四分五裂。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自】:《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30. 父母之邦【解释】:指祖国。
【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dvdf31. 刚毅木讷【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32. 割鸡焉用牛刀【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自】:《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33. 各不相谋【解释】: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4. 恭而有礼【解释】:恭:恭敬;礼:礼节。
恭敬又有礼节。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3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释】:器:工具。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自】:《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6. 攻乎异端【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37. 过犹不及【解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38. 怪力乱神【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39. 后生可畏【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0. 患得患失【解释】: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dvdf41. 诲人不倦【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42. 惠而不费【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
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43. 见义勇为【解释】: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4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5. 既往不咎【解释】:咎:责怪。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
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46. 见贤思齐【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7. 尽善尽美【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48. 敬而远之【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
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49. 举一反三【解释】: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0. 侃侃訚訚(yín)【解释】: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出自】: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dvdf51. 空空如也【解释】:空空:诚恳,虚心。
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
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52. 理屈词穷【解释】: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53. 乐山乐水【解释】:乐:喜爱,爱好。
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
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54. 乐以忘忧【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形容非常快乐。
【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55. 乐在其中【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6. 良师益友【解释】:良,好;益,有帮助。
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7. 苗而不秀【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
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