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栾志欣-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5《光的色散》教案《光的折射》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光的色散》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章节,它承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内容,为后续的光谱分析、光的干涉和衍射等复杂光学现象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通过彩虹等自然现象引入,激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兴趣,进而通过实验探究光的颜色成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基础知识,对光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了解。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现象充满兴趣,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上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 1. 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 掌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
3. 了解光谱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 1. 能够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分析光的色散现象。
2.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初步形成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科学思维方式。
科学探究 1. 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来探究光的色散现象。
2. 学会使用三棱镜等实验器材进行光学实验。
3. 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与责任1. 培养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
3. 认识到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 掌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
难点 1. 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分析光的色散现象。
2. 理解光谱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通过教师讲授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来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的理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现象: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色光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它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教师讲述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的故事.板书: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例1】(多媒体展示)观察下图,请归纳你发现的现象:(1);(2).解析:本题属于观察探究,观察点是三棱镜和光屏,探究点是太阳光的色散现象.答案:(1)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光屏从上到下分别呈红、橙、黄、绿、蓝、靛、紫(2)三棱镜的作用是将太阳光(复合光)分散成七色光(单色光)(二)色光的混合教师向学生演示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2:用手中的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此实验也可以安排课前学生在家中完成)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实验3: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三只手电筒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光在白墙或白纸上重叠部分A的颜色.(如图)生: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重叠部分A是白色的,即三原色光可以合成白光.注意:教学中,教师不应让学生死记三原色光合成的结果,而应让学生在探究中去认识几种单色光合成的效果,在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三)看不见的光1.光谱白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生:白光是复色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光?生: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把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此外,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这两种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板书: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叫做太阳的可见光谱.2.红外线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86~P87有关红外线的内容.红外线有哪些特性?生: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它的“热效应”,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红外线有哪些应用?生1: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判断.。
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课题光的色散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原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3.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2.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重难点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三原色.难点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教学准备碘升华和凝华管、开水、冷水、烧杯、樟脑片、旧灯泡、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图片导入】如图4-5-1所示,在“五岳”之首泰山情境导入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图4-5-1神奇的“佛光”真的是活佛显灵而产生的吗?如果不是佛光普照,那么你知道它形成的科学道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疑这一神秘的现象.通过光产生的奇妙现象让学生感知光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活动一:探究新知学点1:光的色散【图片(视频)展示】如图4-5-2所示,雨过天晴,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像一座“彩色的桥”悬挂在半空中,同学们想不想现在就亲自制造出美丽的彩虹呢?图4-5-2 图4-5-3【学生分组实验】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再将从三棱镜折射出的光用白屏承接,如图4-5-3所示.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议一议】阅读课文,请结合以上实验现象讨论下面问题:问题1:首先揭开颜色之谜的是哪国的哪位物理学家?他用的是什么器材?答: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利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首先揭开了颜色之谜.问题2:什么是光的色散?色散实验中,白屏上形成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动手操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增强信心.活动一:探究新知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有好处.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问题5:利用遥控器控制电视机时我们会发现遥控器会发出红色的光,这是我们看见的红外线吗?答:红外线是看不见的,我们看见的红色的光是红光,这其实是遥控器在发出红外线的同时也发出了部分红光.的动力.活动二:运用举例类型一:光的色散例 1.下列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C).A.平面镜中的像B.路灯下的人影C.天空中的彩虹D.“弯折”的铅笔【解析】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弯折”的铅笔是光的折射现象.类型二:色光的三原色例2.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在这七种单色光中,红、绿、蓝三种色光被称为光的“三原色”.类型三:看不见的光例3.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C).A.灭菌灯 B.医用“B超”通过例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4.5 光的色散【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2.了解色光的混合规律,体验感悟物体的颜色之谜。
3.认识红外线、紫外线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情景导入】雨后彩虹欣赏,夜视镜夜视效果。
学习内容:光的色散阅读课本P85至P87文字内容,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白光不是(“是”或“不是”)最单纯的色光,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太阳光的色散实验: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观察从三棱镜射出的光有什么变化?实验证明: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如果用白屏来承接,则光屏上会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二、色光的混合观看色光的混合视频,回答下列问题: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三、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光谱上在红光以外,有一部分人眼看不见的能量辐射叫做红外线。
因此,红外线是不可见(填“可见”或“不可见”)光。
红外线有哪些应用?红外线取暖器、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夜视仪等。
2.紫外线光谱上在紫光以外,也有一部分人眼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
目前臭氧层正在受到空调、冰箱里面逸出的氟利昂等物质的破坏。
(1)紫外线有哪些应用?紫外线验钞机、紫外线杀菌。
(2)紫外线的危害有哪些?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展示交流】【精讲点拨】1.色散的原因:在同种介质中,入射角相同时,各种色光在折射时的折射角不同造成,红光折射角最大(不容易偏折),紫光折射角最小(最容易偏折)2.虽然人眼看不见红外线,但是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来检验它的存在。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课题:光的色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初步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解释简单的有关物体的颜色现象。
4.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光色散的相关知识。
2.通过小组实验、观察、讨论活动,探究出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5. 通过阅读课本、上网查找资料,整理红外线、紫外线的特点及作用,并以小组或者个人的方式汇报展示,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乐于参加物理实验的兴趣。
3.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光的色散。
2.物体颜色。
3.看不见的光。
【教学难点】1.光的色散演示实验。
2.物体的颜色。
【教学准备】光的色散实验器材:较强的手电筒,三棱镜,白纸;物体颜色实验器材:红色、蓝色透明液体、红色激光笔、手电筒、白纸。
设计思路:《光的色散》是在学习了光的折射的基础进行学习的,本节内容揭示了光色之谜,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学生普遍认为颜色是物体的一种本质,很难意识到物体的颜色就是进入人眼的光的颜色。
鉴于此,笔者设计了探究透明物体颜色的实验,实验器材取自于生活,方便获得、成本较低。
教师通过提供实验任务单,适当引导,又能让学生自主愉快地学习,培养动手技能、实验观察、知识探究的能力,归纳物体“颜色之谜”。
初步形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教师描述):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光的折射,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完成课前测试题,计时开始!(过渡语):展示“查看统计”,70%多的学生都已经掌握。
新课教学:一、光的色散现象:(过渡语):如果我把第三题题干中一束红色激光换成一束白光,即一束白光射向三棱镜,猜测一下:射出三棱镜的光是什么颜色?(学生回答):白色、红橙黄绿蓝靛紫等等(教师设问):看来我们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猜测,那到底谁猜对了呢?看看桌面上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实验器材,你需要哪些呢?(提前告知学生:手电筒发出的光、太阳光、灯光都是白光)(学生回答):手电筒、三棱镜(教师指令):现在三人一组按照任务分配开始实验,3分钟计时开始。
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目标1.通过光的色散实验,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
2.探究光的混合,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演示实验、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实验演示。
课前准备教师用:三个硬纸圆盘(分别涂满红、绿、蓝三种颜色)、陀螺、放大镜、电视机、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水槽、平面镜、白纸、三棱镜、白屏、课前搜集有关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PPT展示在“五岳”之首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学生观看“佛光”图片:感受神奇并思考产生的原因。
设疑:神奇的“佛光”真的是活佛显灵而产生的吗?如果不是佛光普照,那么你知道它形成的科学道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板书课题:第5节光的色散二、讲授新课(一)光的色散创设情境:雨过天晴,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像一座“彩色的桥”悬挂在半空中,同学们想不想现在就亲眼目睹美丽的彩虹呢?想不想亲自动手再现一次“彩虹桥”呢?学生充满期待和疑惑:又不是雨过天晴,怎么能出现与彩虹一样的呢?师:下面我们①让太阳光经过三棱镜,然后照到白屏上来试试看。
②在水槽里装上水,槽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通过平面镜反射到白屏上,观察白屏上反射光的颜色。
学生分组实验:按照实验要求认真实验,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惊奇地发观:在白屏上也出现了彩色的光带。
成果展示:通过以上现象能够说明什么?各小组积极展示1.太阳光是白色的,它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2.这个实验同时也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总结: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归纳总结:太阳光是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人教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
4.5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混合是不同的。
2.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使学生对探索自然充满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2.难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水槽、平面镜、光碟、两个相同的三棱镜、投影仪、铁架台、光屏。
学生实验:三只聚光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胶片、光屏、放大镜、颜料盒、调色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
生甲:用柔合的灯光最合适。
生乙:用柔合的白色灯光最合适。
师:对,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
你知道吗?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爱,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
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和的白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白光的色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
导入
课前要求你们做课本P60图4—30实验,实验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
生的现象,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彩色的了。
师:做这个实验,最好在阳光下进行。
纸板离盛水脸盆近了,光斑展不开,现象不够明显,远了,光斑亮度不够,现象也不明显,所以实验时要进行调整,获得较好效果、 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日光灯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还是白光吗?有几种颜色,分别叫什么?七色光从第二个三棱镜射出后,是什么颜色的光?
生甲: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不是白光,是七种颜色的光,分别叫红、橙、黄、绿、蓝、靛、紫。
生乙:七色光从第二个三棱镜射出后又变成一束白光。
师: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七种颜色的光汇合后变成一条白色光带,叫色光的复合。
板书:第四节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师:你在生活中是否看到过自然界中的彩虹?如果看到过,请你回忆一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看到彩虹的?
生:夏天雨后的天空中看到过彩虹。
演示实验:取一只小型的废白炽灯泡或小电珠,去掉灯脚与灯
丝等,在里面装满清水。
再取一个不透光的硬纸板,在板上开一个
与灯泡直径相仿的孔,用较强的光通过板上的孔照射到灯泡上。
在
板上灯泡一面可以看到孔的周围有一圈彩色的光环,从内圈到外依
次是紫、靛……等色,最外圈是红色。
如图4.4—24所示。
也可利用浇花或美发用的小喷雾器产生喷雾的效果,调整喷水
雾方向,使观察者能够在背对太阳的方位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彩虹?人造彩虹中有几种颜色的光?如何排列?
2.色光的混合。
学生探究实验:4个人一组在聚光灯前蒙一块有颜色(红色、黄色或蓝色)的透明胶片,再将其发出的光投射出白色屏幕上,形成有部分光交汇。
如课本P6l 图4—35。
让学生观察。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甲: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透过的光的颜色相同。
生乙:不同颜色的光能混合成另一种颜色的光。
生丙: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可以得到白光。
生:看到了彩色扇面。
师:可能有的同学课前没有做以上两个实验,请课后留下来补做。
演示实验:取两个三棱镜,一个带狭缝的挡光板和一个白色光屏,按图4—32,4—33所示操作。
在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时,理想的光源是太阳光,可以用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实验室内,通过有窄缝的挡光板后入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注意入射光线要从底边方向斜向上射入三棱镜,将光屏放在棱镜的另一侧面,使三棱镜绕自身的轴线微微转动,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彩色的光谱带。
光屏与棱镜的距离调节在0.5m左右为宜,这样得到的彩色光谱带清晰。
做七色光的混合实验时,两块棱镜的相对的边要平行。
光屏距棱镜的距离约1m,这样才能观察到混合后的白光。
实验光源也可以是日光灯、功率较大的白炽灯等。
也可利用投影仪来做以上实验。
如图4.4—2所示,用一块开有窄缝的硬纸板放在投影仪面板上,调节投影仪的镜头,从平面镜中反射的光束与水平面夹角约60度左右为宜,在竖直屏幕上得到一条清晰的狭窄的白光带。
把三棱镜固定在铁架台上,使三棱镜可绕轴转动。
实验时,开启投影仪,调节三棱镜高度并转动三棱镜,可观察到屏幕上白色光带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带现象。
将另一个三棱镜也安装到铁架台上,位置如图4.4—3所示,适当调节后,可观察到七色光带又汇合成一条狭窄的白色光带。
师:实验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颜色的光则都可以通过红、绿、蓝的适当混合而得到的,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和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上艳丽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
板书:2.光的三基色
学生探究实验:学生4个人分一组在调色板上试试,能否用红、黄调出橙色?用红、蓝调出紫色?用黄蓝调出绿色?用调出的颜色再混合,并改变不同颜色混合时的比例,还能调出哪些颜色?
生:探究、交流。
师:各种颜色的颜料的混合能否调出红、黄、蓝?
生:调不出。
师:红、黄、蓝被称为颜料的“三原色”
板书:3.颜料三原色
师:你们将这三种颜色调在一起,试试会调出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混合在一起,会产生白光,颜料的三原色调在一起会变成黑色。
自然界的色彩种类繁多,不同的色彩搭配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使人产生联想。
看到黄、橙、红的暖色,你会联想到什么?看到绿、蓝、紫等冷色,你又会联想到什么?
生:看到暖色我会联想到太阳、火等,看到冷色我会联想到草地、水等。
师:冷暖色的对比与协调,能产生美妙、生动的色感。
三、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叫光的色散。
自然界中的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又会变为白色,这叫光的复合,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教师简要地对本节课全班同学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课后练习
1.课本P63,作业l、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可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2、光的三基点: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