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3
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ci.Bull.2018,24(18)
中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张海涵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定西743000)
摘要:随着老龄人口规模增加、年龄结构快速老龄化,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养老矛盾凸显,人口老龄化研究
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课题。该文从时间、空间尺度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研究认为我国≥65老
年人口比重逐年上升,东部发达地区与西北部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呈现梯级差异,城乡人口老龄化表
现出倒置现象;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影响到产业发展中劳动力供给、生产效率,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家庭代
际矛盾趋于显性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劳动资源;中国
中图分类号C9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8)18-0007-03
TheCharacteristicsofChina'sAgingPopulationanditsImpactontheSocioeconomicDevelopment
ZhangHaihan
(DingxiTeachersCollege,Dingxi743000,China)
Abstract:Withtheincreaseoftheagingpopulation,therapidagingoftheagestructure,thedevelopmentofregional
economyandthesocialpensionconflicts,thestudyofpopulationaginghasbecomeapopulartopicinacademia.This
paperhasanalyzedtheagingcharacteristicsofChina'spopulationfromtimeandspacescale.Itisconcludedthatthe
proportionofolderpeopleinChinaisincreasingyearbyyear.Theagingprocessoftheeasterndevelopedregionand
thelessdevelopedareasinthenorthwestisdifferent,andtheagingofurbanandruralpopulationshowsaninversion
phenomenon.TheproblemofpopulationaginginChinahasalreadyaffectedthelaborsupply,thelowproductioneffi⁃
ciency,theaggravationofthesocialendowmentburdenandthefamilyintergenerationalconflict.
Keywords:Agingofthemouth;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Laborresources;China
国际上普遍将“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比重”作为某
国家或地区是否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判断标准,目前较为
认可的界定是60岁老年人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
比重达到7%。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人口年龄结构特征
的一种变化,同时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
的影响[1]。如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会导致社会性养老负担
加剧,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高速时期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生
产率下降的问题的产生[2]。随着全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
的加剧,人口老龄化格局的地区差异、区域经济增长与人
口老龄化进程等课题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研究表
明,我国区域时空人口老龄化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东部
发达地区与西北欠发达地区、特大城市与落后县城的人口
特征、老龄化进程也不同[3]。尤其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
国经济结构转型相对落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相应配套
的医疗养老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均不完善,因此我国人口
老龄化问题严重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1中国老龄人口数量特征分析
依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宄报告》,1950—1970年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呈现出增加趋
势(图1A),1990—2010年呈现降低趋势。不同历史时期
人口增长现象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城市化进程及生育
观念转变密切相关,预计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比重将降
低到15.48%。自1982年的“三普时期”至2010年的“六普
时期”,我国老龄人口(65岁以上)比重呈现出逐渐增加趋
势。1982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4.9%,至2010年增
加至8.9%,每年以0.19%的速度快速增加,未来时期人口
老龄化进程速度将更快。我国65岁以上人口总数(图1B)
自1950年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2010年65岁以上老龄人
口总数已达到1.11亿,预计2050年将达到3.31亿。同时,
老龄人口占世界比重也呈现出增加态势,2030年将达到23.94%。图1D说明,我国老龄人口占其他发展中国家老
龄人口比重始终保持在50%以上[1]。2015年低龄(60~69岁)、中龄(70~79岁)、高(80岁
以上)龄老年人口分别占我国老年人口总数的56.1%、30.0%、13.9%。依据预测数据,21世纪中叶我国老龄化人
口总数将增加至33578万,高龄老人估计达到1亿人。高
作者简介:张海涵(1963—),男,甘肃临洮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收稿日期:2018-07-25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ci.Bull.2018,24(18)
龄人口的增加将会阻碍我国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系统的
健康发展,相比低龄、中龄老年人口而言,高龄老年群体
更易遭受疾病侵害并卧床不起的概率增加,从而增加了医疗资源不足的隐患;同时治疗中该类人群更需要精神、
经济、生活多方位的慰藉与供养[4,5]。BCDA
图1我国老龄人口数量与比重2我国老龄化进程地区差异分析
受地区间城市化进程与生育观念转变的差异影响,东
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北内陆欠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间老
龄化程度出现了明显差异。东西部差异角度而言,人口老
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随
经济发展程度而增加。如图2所示,经济高度发展地区如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普遍高于10%;而相对落后省份如甘肃、青海老龄化进程高于7%,青
海、宁夏等地区均低于7%。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在
空间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1,2],整体上呈现出了从东部经济发达区向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梯级变化特征。
图2典型省份老龄人口比重
从城乡角度而言,农村人口老龄化高于城市地区,呈
现出了长时间城乡倒置现象。依据2000我国人口普查数据,该时期我国农村地区≥65岁老年人口比重达8.1%,而
城市≥65岁老年人口比重为6.7%;2008年全国城市≥65岁
老年人口比重9.66%,而农村地区却达到9.79%。产生该
种城乡人口老龄化倒置现象与我国城市化进程密切相
关[1],农村大批年轻劳动力为了追求更好家庭经济收入,
迁移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3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
策略
由于我国产业发展正处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
密集型转变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需要复合
型创新人才的支撑。而我国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劳动年
龄人口比重下降,最终引起产业发展中劳动力资源的短
缺的问题。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产业发展中
新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严重障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
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推移储蓄倾向降低、公共支出
增加、医疗保健消费增加,该类问题与现象将对我国经济
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我国政
府公共财政向养老保险、医疗救济、福利设施等方面的投
资比重逐年增加;家庭结构与规模变化,养老能力削弱导
致家庭养老风险程度增加,家庭代际矛盾趋于显性
化[2,6]。因此,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我国需要严
格依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实际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特
征,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积极发展(下转23页)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4卷18期
5田间管理
红薯苗栽插5~7d后即可缓苗,此时要及时进行田间
查苗,若发现缺苗死苗要做好标记,并于傍晚进行补栽以
提高成活率。红薯封垄前要进行2次中耕划锄,第1次进
行深锄,深度4~6cm,10~15d进行第2次划锄,深度3~4cm,以减少水分散失,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生长健壮[3]。
封垄后要适时进行摘心打顶,当红薯主茎长50cm左右时,
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摘除顶芽,当分枝长度40cm左右时,
摘除分枝的顶芽。对于生长过旺的田块,要及时喷洒多
效唑进行控旺。
6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是红薯获得高产的关键。红薯整个生育期
要浇好“三水”,头水是“定根水”,即栽插后及时浇水,促
进缓苗提高成活率;二水是“甩秧水”,即在栽插后30d左
右,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浇水,浇水的原则是在沟内灌水,
当水达到沟深的50%时停止浇水,通过沟内灌水,在增加
垄内土壤湿度的前提下,确保了垄内土壤疏松不板结,有
利于薯苗的快速封垄和后期薯块的膨大;三水是“膨大
水”,即在薯块膨大期进行沟内浇水,以确保丰产。之后
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状况进行浇水,但在收获前20d不再
浇水。
为促进薯秧健壮生长,在封垄前应追施壮秧催薯肥,
在沟内撒施尿素105kg/hm2、硫酸钾180kg/hm2,施肥后进
行浇水。薯块生长中后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时
如果用肥合理可使红薯单产提高20%~30%,高产田块可
达到75000kg/hm2。中后期施肥的方法是:当红薯地上部
开始黄化、干枯,出现早衰现象时,可在浇水时追施硫酸
钾225kg/hm2、尿素300kg/hm2,或用0.2%磷酸二氢钾作叶面肥进行喷施,每4~6d喷1次,连续喷施2~3次,同时拔
除田间较大的杂草以减少对薯块养分的争夺。
7病虫害防治
红薯病害主要有黑斑病和茎线虫病,地下虫害主要
有金针虫、蛴螬和蝼蛄,地上害虫主要有斜纹夜蛾、红薯
天蛾和潜夜蛾等。黑斑病的防治需从育苗期开始,在育
苗时用7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浸种1次,插栽时再
用该药液浸泡薯苗基部5min[4],可有效预防黑斑病的发
生,若在生育中后期发生黑斑病,可用40%多菌灵1000倍
液灌根,每株灌药液300~400mL。红薯茎线虫病的防
治,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500~4500倍液灌根,每株灌
药液300~400mL。金针虫、蛴螬和蝼蛄等地下害虫,可
用苦参碱乳油进行防治;斜纹夜蛾、红薯天蛾和潜夜蛾等
地上害虫,可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8适时收获
对于覆盖地膜的红薯可提早上市,连云港地区可在7
上中旬收获,此时市场价格较高,产量适中,从而获得较
高的经济效益。如果用于生产加工,可在10月下旬收获,
即外界气温降至18~15℃时进行收获,此时能获得较高
的产量。
参考文献
[1]欧阳建宁,熊全汤,杜杏福.脱毒红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
科技,2010(5):51.
[2]张芳琴,庞宁.地膜红薯高产栽培技术总结[J].西北园艺(蔬菜专
刊),2007(3):46.
[3]王静.红薯高垄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西科技报,2013,07:14.
[4]李永梅,陈照先,张建国.红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
技,2008(19):240.
(责编:张宏民)
(上接8页)生产力,提高家庭、社会抚养劳动力的能力,
同时出台对二胎家庭适当予以经济补助等优惠政策;
(2)积极更新养老观念,积极倡导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
老为辅的观念,并提倡老人自养,树立自我养老意识;
(3)依据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特征,培育并发展老龄
产业;重点发展老年服务业,兴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机
构、保健机构,增加老年服务项目等。尤其在我国人口
年龄老龄化空间差异明显条件下,各项政策与制度的实
施更需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翟振武,陈佳鞠,李龙.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新特点及相应养老政策[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3):27-35.
[2]冯剑锋,陈卫民.我国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基于中介效应视角的探讨[J].人口学刊,2017,39(4):93-101.
[3]丁军强.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理论月刊,2002(10):117-118.[4]黄成礼,庞丽华.人口老龄化对医疗资源配置的影响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1,17(2):33-39.[5]安力彬,李文涛,谢书红,等.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护理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老年学,2012,32(22):5095-5097.[6]王桂新,干一慧.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区域经济增长[J].中国人口科学,2017(3):30-42.
(责编:张宏民
)乔兵等红薯高垄单行覆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3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