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血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输血与血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ABO血型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血型分类。
理解输血的基本原则和血型匹配的重要性。
掌握血型遗传的基本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血型鉴定和输血的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输血与血型相关知识的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BO血型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血型分类。
输血的基本原则和血型匹配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血型遗传的基本规律。
模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血型鉴定试剂盒、模拟血液样本(红墨水代表红细胞)。
实验报告表格、投影仪或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后练习题和答案。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课前预习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输血时为什么需要考虑血型匹配吗?”引发学生思考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简要介绍输血的历史背景和血型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解】(25分钟)1. ABO血型系统(10分钟)利用图示或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ABO血型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血型分类。
讲解A型、B型、AB型和O型血的特点和区别,强调红细胞表面抗原与血清中抗体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ABO血型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血型分类。
2. 输血原则与血型匹配(5分钟)讲解输血的基本原则:同型输血为主,O型血为“万能供血者”,AB型血为“万能受血者”(注意:现实中并不推荐O型血作为“万能供血者”,此处仅为知识点讲解)。
强调血型匹配的重要性,解释血型不匹配可能引发的输血反应和危害。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强调,帮助学生理解输血的基本原则和血型匹配的重要性。
3. 血型遗传规律(5分钟)利用遗传图谱或表格,展示血型遗传的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父母血型与子女血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遗传图谱或表格的展示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血型遗传的基本规律。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第一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1 教学目标: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掌握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理解血浆的作用1.2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的功能:运输、免疫、凝血和止血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分组讨论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血液成分实验,观察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第二章:血型与输血原则2.1 教学目标:了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掌握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2.2 教学内容: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O型Rh血型系统:Rh阳性和Rh阴性输血原则:同型输血、交叉配血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讲解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进行血型鉴定实验,了解自己的血型第三章:输血与救治3.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的目的和适应症掌握输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2 教学内容:输血的目的:治疗失血、贫血、免疫力低下等输血的适应症:严重失血、贫血、免疫力低下等输血的步骤:采血、验血、输血3.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和案例讲解输血的目的和适应症讲解输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输血模拟实验,了解输血的操作过程第四章:输血反应及处理4.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反应的类型和原因掌握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4.2 教学内容:输血反应的类型: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反应的原因:血型不合、过敏原、细菌污染等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停止输血、抗过敏、抗感染等4.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案例讲解输血反应的类型和原因讲解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进行输血反应处理模拟实验,了解输血反应的处理流程第五章:临床输血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分析临床输血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处理5.2 教学内容:临床输血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报告5.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临床输血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处理第六章:输血技术的进展6.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技术的历史和进展掌握现代输血技术的特点和应用6.2 教学内容:输血技术的历史:早期输血方法、血型发现的历程现代输血技术:冷藏技术、血液制品、单采血浆技术输血技术的应用:扩大输血范围、提高输血安全性6.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文献了解输血技术的历史和进展参观血站或输血中心,了解现代输血技术的应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输血技术对医疗领域的影响第七章:献血与志愿服务7.1 教学目标:了解献血的意义和原则掌握献血的条件和流程培养志愿服务精神7.2 教学内容:献血的意义:拯救生命、维持血液供应献血的条件: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献血的流程:登记、体检、采血、休息7.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和案例讲解献血的意义和原则讲解献血的条件和流程组织学生参与献血志愿服务,培养志愿服务精神第八章:血液银行的运营与管理8.1 教学目标:了解血液银行的运营模式和原则掌握血液管理的基本知识8.2 教学内容:血液银行的运营模式:血液采集、储存、分发血液管理的原则: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血液管理的基本知识:血液质量控制、冷链管理、过期血液处理8.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文献了解血液银行的运营模式和管理原则参观血站或输血中心,了解血液管理的基本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血液管理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第九章:输血医学与伦理9.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医学的伦理问题和原则掌握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方法9.2 教学内容:输血医学的伦理问题:血型选择、血液分配、知情同意输血医学伦理原则:公正性、尊重个体自主性、受益原则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方法:伦理准则、利益相关者分析9.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讨论输血医学的伦理问题和原则讲解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方法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过程第十章:综合演练与评估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输血案例的处理评估自身在输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10.2 教学内容:综合演练:模拟输血案例的处理评估:自我评估、同伴评估、教师评估10.3 教学活动:进行综合演练,模拟输血案例的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的组成复杂,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需要通过模型和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血型的分类和特征。
2.掌握输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血型的分类和相应的输血原则。
2.输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判断血型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输血。
2.输血操作的细节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或模型,展示各种血型的特征。
2.鲜血样本和血型试剂。
3.输血设备模型和安全手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血型的外观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是否知道自己的血型?血型有哪几种分类?二、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血型的分类和特征,如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2.详细解释每种血型的含义和相应的基因型。
3.强调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原则,如A型只能输给A型或AB型,B型只能输给B型或AB型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将一些鲜血样本放在试管中,加入对应的血型试剂,观察反应现象。
2.根据反应结果判断血型,如血浆凝结代表A型,血细胞凝聚代表B型等。
3.解释实验原理并纠正常见的误解,如认为B型血可以输给A型血。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思考以下问题:-如果你是医生,遇到需要输血的患者,你会如何判断他的血型?-在紧急情况下,你会采取什么措施确保输血的安全?-除了血型,还有其他什么因素需要考虑?2.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想法,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操作演练(20分钟)1.分发模型和输血设备,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2.演示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如穿戴手套、消毒、查看病历等。
六、总结归纳(10分钟)1.点评和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血型的重要性和输血的安全性。
2.提问:你们对今天的教学有什么疑问或收获?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血型,了解相关的健康知识和保健方法。
2.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如献血行动,提高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操作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血型的分类和输血的过程。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输血的原则,以及成分输血的意义。
2.通过混合墨水探究输血关系,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3.运用不同血型之间凝集的规律鉴别迷信和伪科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输血原则。
【难点】输血原则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法国人丹尼斯把羊血输给病人最终导致病人死亡的资料,提问:这则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随意输血,输血与血型有关。
)教师追问:如何输血才能真正救人性命?安全输血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输血原则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A型血和B型血混合以及A型血与A型血混合的视频,提问: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会怎样?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人体内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结合这两个视频,你认为输血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不同血型混合会发生凝集现象;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人体内会堵塞血管,导致血液循环不能正常进行,而输入同型血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因此输血应该遵循输同型血的原则。
)进一步追问:不同血型混合一定都会发生凝集吗?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不同颜色的墨水和清水,红色的墨水代表A型血,黄色的墨水代表B型血,橙色的墨水代表AB型血,清水代表O型血。
接着教师说明:当墨水的颜色种类发生改变的时候代表血液凝集。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操作并记录结果:(1)将代表O型血的清水分别少量加入其他血型的墨水瓶中,你会发现什么变化?由此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猜测?(加入少量清水时颜色无明显变化,从而得出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
)(2)将少量代表A型血和B型血的墨水加入代表AB型血的墨水瓶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将大量代表A型血的墨水倒入代表AB型血的墨水瓶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少量加入时仍为橙色,大量加入后颜色变化明显,因此AB型血除可输入少量O型血外,也可缓慢地少量输入A型血或B型血,但需要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混合墨水,探究输血关系,并填写下面表格。
血型与输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血液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ABO血型和Rh血型的知识。
3. 知道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4. 能够正确判断和选择血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型的分类和输血的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输血不当导致的后果。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如何正确选择血型进行输血。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观看与血型和输血有关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ABO血型系统:介绍A型、B型、AB型、O型血的特点。
2. 讲解Rh血型系统:介绍Rh阳性和Rh阴性血型的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输血不当导致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输血的重要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讨论如何判断和选择血型进行输血。
第二课时五、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输血的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下可适当放宽。
2. 讲解输血的注意事项:注意检查血型、避免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
六、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输血过程。
2. 引导学生掌握输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血型和输血的知识结构图。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3. 知识测试:进行血型和输血的知识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血型与遗传教学目标:1. 了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
2. 掌握血型遗传规律。
3. 能够分析血型在家族中的遗传特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及遗传规律。
2. 家庭调查法:调查家族中血型的遗传特点。
教学内容:1. 讲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介绍血型基因的分布和遗传方式。
2. 讲解血型遗传规律:介绍孟德尔遗传规律在血型遗传中的应用。
七、血型与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血型与健康的关系。
2. 掌握不同血型的人群易患疾病。
3. 能够根据血型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第1篇: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教案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目标: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学难点: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教学准备:教师模拟血型鉴定,配制模拟血液及血清,分别装入滴瓶中并作标记备用,载玻片、吸管。
另准备少量医用采血器、标准血清、消毒棉棒备用。
课前问题征集:关于输血和血型你了解多少?通过自学知道了哪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将收集的问题分类整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标范围内的问题,作为学习目标重点解决;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联,但不在课标要求的问题,印发阅读材料;其它问题,课下解决。
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并上交问题;分组进行血液制品有关的调查。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印发的学案教学设计:一、关注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情景出示并宣读报纸报道,由于意外事故,有大量人员受伤,其中部分伤员因失血过多,救治无效死亡。
二、问题(目标)呈现,协作探究学生提出的第一类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展示。
学生每3人一组,下发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
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认识,相互借鉴,达成共识。
[学案1] 学习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认识血液科学发展史。
学习材料:课本(插图及文字内容)、资料卡片学习建议:阅读课本第76页第一、二自然段,阅读资料,讨论思考题。
思考题:1、在了解了关于血型及输血的有关历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样看待和评价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和认识上的每一点提高?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说一说了解ABO血型有什么用途?资料库(详细内容略)内容包括:献血史话、最初在人身上输血的尝试、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学案2] 学习目标:说出输血的原则;简要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学习材料:教材、资料卡片、模拟“血型鉴定”的器材(模拟血样,模拟A型血清和B型血清,载玻片,吸管),通过实验,使学生会判断血型的方法,加深对于输血原理的理解。
《输血和血型》教案课题名称第四节输血与血型课型新授授课人林香内容分析本节是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一节,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输血和无偿献血等知识,并通过介绍无偿献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提高自己的调查能力和对不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尝试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血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 ABO类型;同型输血的有关知识难点:同型输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媒体视频片段,课件。
教学环节多媒体演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问题引导介绍新知交流碰撞互相学习升华情感结束新课播放车祸现场及医院120车送伤员进入医院急救的视频播放“血型的发现史”,“血型鉴定”及“无偿献血”的视频录像展示:本地的一则新闻“血库告急”。
出示课外问题:成分输血播放部分献血场景的宣传片。
屏幕上打出“我献血,我健康,献爱心,我快乐”的标语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主题:发生车祸,导致乘客受伤并大量出血,你如果作为急救医生,你将怎么办?为什么要输入同型血?介绍血型鉴定的有关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前提,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总结模拟实验过程,为学生揭开谜底。
设置情景:有伤员病危,现在医院和血库都没有库存的血液了该怎么办?布置有兴趣的学生课外完成资料收集伸出你的手,拿出一点点勇气,我们会发现也许我们挽救了无数生命,可是我们现在还未成年,我们能为无偿献血做些什么呢?请大家倡议我们周围居民都来关心公益事业,奉献一点爱心!四位学生表演课堂剧:一位大量出血车祸受伤的“伤员”一位“医生”及两位“帮扶者”结合视频感知血型的种类和发现过程。
理解血型鉴定的过程。
输血与血型教案教案:输血与血型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血型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分类;2. 了解输血的原理和适应症;3. 掌握血型鉴定和配血的方法和步骤;4. 了解输血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教学内容:1. 人类血型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输血的原理和适应症;3. 血型鉴定和配血的方法和步骤;4. 输血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话题教师通过介绍一些输血的案例或故事,引发学生对输血和血型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介绍人类血型系统教师简要介绍人类血型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ABO 血型系统和 RH 血型系统。
Step 3:讲解输血的原理和适应症教师详细讲解输血的原理,包括输血的目的、血型配对原则和免疫反应机制等。
然后介绍输血的适应症,包括失血性休克、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
Step 4:血型鉴定和配血的方法和步骤教师介绍血型鉴定和配血的方法和步骤,包括血型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和常见的血型配对规则。
Step 5: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教师讲解输血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血型供应者、执行严格的输血程序、注意输血反应等。
Step 6:小结与讨论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7:延伸拓展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学习,如了解其他动物的血型系统、了解血液疾病和相关的研究进展等。
Step 8: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如血型鉴定实验、研究某种血型相关的疾病等。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提问情况;2. 学生对血型鉴定和输血知识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拓展学习和作业完成上的表现。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4.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观念,倡导家人和亲朋好友(成人)落实无偿献血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2)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难点】(1)同型输血的原理;(2)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电视剧《亮剑》中输血与血型鉴定的片段。
提问:视频中A型血的战士为什么不能献血给O型血的师长?学生:观看视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利用电视剧的片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血型的发现与ABO血型1.血型发现史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对血型发现史进行资料搜集,以海报、漫画、照片等形式呈现小组的学习成果。
课上各小组进行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培养收集、鉴别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课上,对人类输血史的分享交流使学生形成对科学发展的正确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 ABO 血型的分类教师:咱们平时常用的ABO 血型是怎样进行分类的?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的阅读课本69页第二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完成下面两个思考题。
(1)常见的ABO 血型分为几种类型?(2)除了ABO血型,你还知道哪些血型?学生:阅读课本,举手踊跃问答。
教师:及时的给与学生评价,并请其他同学为其鼓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进行,真正的把课堂的主动性还给学生,教师起到指导的作用。
)(三)血型的鉴定教师:在献血之前,护士如何给献血者鉴定血型?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ABO 血型的鉴定”,并思考:为什么A型血加入B型血清会发生凝集反应?学生:(1)认真的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介绍的ABO血型的鉴定方法及教师提出的问题。
输血与血型教案教案:1. 教学目标:- 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 掌握人类血液中不同血型的定义及遗传规律。
- 了解输血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
- 培养学生对于血液安全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2. 教学内容:A.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作用和功能。
- 血液的凝结机制及其在止血中的作用。
- 血浆中包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激素和抗体。
B. 不同血型的定义及遗传规律:- 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 A、B、AB、O四种血型的遗传规律以及血型间的亲缘关系。
- Rh阴性和Rh阳性血型的遗传规律及其在输血中的影响。
C. 输血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 输血的目的和适应症。
- 血型配对原则及其在输血中的重要性。
- 输血的步骤和操作规范。
- 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3. 教学活动:A. 探究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血液的结构和功能。
- 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探究不同血型的分布规律和遗传规律。
B. 讨论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血型配对原则在输血中的重要性。
-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血型进行输血。
C. 实践活动:- 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模拟输血的过程和操作规范。
- 学生观察和记录模拟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讨论预防和处理方法。
4. 教学评价:A. 学生个人报告:- 学生撰写关于血液基本组成及功能的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 学生撰写关于不同血型的定义及遗传规律的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B. 小组讨论和展示:- 学生根据案例分析,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其对于血型配对原则和输血安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C. 实验报告:- 学生撰写关于模拟输血实验的报告,包括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安全注意事项。
5. 教学延伸:- 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参观输血中心或相关医疗机构,了解实际输血操作和质量控制流程。
- 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探索血型与健康、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课题,并撰写科研报告。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通用5篇)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学难点:理解血型、血量和输血的关系教具:多媒体课件、A型血的红细胞抗原和B型血的抗体模型教法:讲述、讨论学情分析:输血、献血所涉及到的血型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发生交通事故后,伤者需要紧急输血,请问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有关输血方面你想知道哪些内容?三、讲授新课1、血量(学生阅读P31)1)一个正常成人有多少血液?2)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多少不会损害健康?3)一次失血超过多少就会危及生命?2、输血(出车祸的人现在失血超过10%,需要干什么?)我们现在人人都知道的急救常识是经过几百年的探索才得来的,一起来听听有关献血技术诞生的故事献血史:1)1665年狗——>狗活萌芽2)1668年羊——>人死沉寂3)1818年人——>人活;之后人——>人死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ABO系统血型不符输血——>红细胞凝集成团解释:血型 A B O AB血清抗B 抗A 抗A抗B 无模拟血型鉴定:赵钱孙李的血型(车祸后不醒人事)引出下一步急救措施输血:受血者血清中抗体是否和献血者红细胞抗原发生凝集完成表格老师给出答案核对小结:O型血是万能献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无偿献血(血库中的血不够,血液从何而来?)回忆汶川地震时献血场景学生讨论:让你献血时你会有哪些顾虑?——>引出献血常识播放动漫《献血歌》四、本节内容小结1、人体血量约占体重7%——8%2、ABO血型系统是人体最基本的血型系统3、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4、大力提倡无偿献血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正常人的血量②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③了解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及高尚情操。
输血与血型初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不同血型之间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3.掌握如何确定血型,并了解不同血型之间的互相关系。
教学重点:
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不同血型之间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理解不同血型之间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实验用具:玻璃管、凝集试剂、酮康唑纸片等。
3.教学素材:有关血液的图表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有关血液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血液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二、讲解
1.介绍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讲解不同血型之间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操作
1.进行血型的测定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结果。
2.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不同血型之间的互相关系。
四、讨论和总结
1.让学生讨论不同血型之间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2.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血液和血型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写一份关于输血与血型的小结。
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输血中心,让他们了解更多有关血液和输血的知识。
教学资源:
1.《生物课本》
2.有关血液和血型的图表和视频资料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输血与血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的血型分类、血液输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判断和描述人类的血型,了解血型间的输血原则,掌握输血注意事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重和爱护,培养学生对捐献血液的意愿和行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血型分类、血液输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理解人类血型之间的关系,掌握输血原则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一张关于血液图片的海报,激发学生对血液的好奇和兴趣。
Step 2:引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平时是否听说过血型?为什么我们会有不同的血型?血型有什么作用?2.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腕内侧,了解自己的血型。
Step 3:学习(40分钟)1. 学习人类的血型分类及其分布情况。
2. 学习血液输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Step 4: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如果你是一个需要输血的病人,你会有什么要求?你愿意捐献自己的血液吗?2. 组织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5:总结(10分钟)1. 总结人类的血型分类及其分布情况。
2. 总结血液输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Step 6:巩固(20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设计一个海报,宣传血液捐献的重要性。
2. 老师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方式:1. 教学资源:血液图片海报、血型分布图、PPT。
2. 评价方式:课堂讨论、小组展示、作品展示和评价。
七年级生物学科教案课题:输血与血型第课时修改与补充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能够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能够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血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难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
教具准备:制作PPT课件、相关视频、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份报道,某地发生一起车祸,多人受伤,其中两人由于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思考,为什么失血过多人会死亡,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对于那些失血过多的伤者,可以采取的针对性的紧急救治措施应该怎样,可以减少人员死亡?(输血)在这一过程中,是有血就可以输,还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二、探究新知(二)出示学习目标修改与补充 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2.掌握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3.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三)根据课题和学习目标,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和学习目标,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请看:(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分钟)自探提示:1.常见得 ABO血型分为几种类型?什么血型是万能血型?什么血型只能接受一种血型?2.输血的原则是什么?成年人的血量与人体的关系?3.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说出理由?三、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
A 从血量来看,一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约占体重的8%,请大家算一算如一个50公斤体重那么成人总血量约有(4000)毫升。
B 师问: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为什么要分血型进行输血?学生自学课本知识找答案。
老师总结: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黏结在一起,也就是发生凝集;遇到另一些人的血浆时,却不会发生凝集。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第一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1 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1.2 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1.3 血细胞的功能:红细胞运输氧气、白细胞防御疾病、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第二章:血型的发现和分类2.1 ABO血型的发现: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2.2 ABO血型的分类:A型、B型、AB型、O型2.3 输血原则:同型输血,避免凝集反应第三章:血量与输血3.1 人体血量:成人约4.5升,儿童约70毫升/公斤3.3 输血:全血、成分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第四章:无偿献血4.1 无偿献血的定义:不向献血者支付报酬,采集的血液用于临床4.2 无偿献血的要求:年龄18-55岁,男性体重大于50公斤,女性体重大于45公斤,身体健康4.3 无偿献血的意义:拯救生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第五章:输血反应及处理5.1 输血反应的类型: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5.2 发热反应的处理:停止输血,给予解热药、补液等5.3 过敏反应的处理: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严重者需抢救5.4 溶血反应的处理:立即停止输血,采取紧急措施,如给予激素、血浆置换等,防止肾功能衰竭和严重贫血第六章:输血前的检查与准备6.1 血型鉴定:确认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是否一致,Rh阴阳性是否相符6.2 交叉配血:进一步验证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是否存在抗体反应,分为主侧和次侧配血6.3 献血者筛选:检查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包括传染病、恶性疾病等6.4 输血器材准备:确保输血器、针头、管路等器材的无菌和完整第七章:输血过程的管理7.1 输血速度:根据患者病情和血容量状况调整输血速度,避免过快导致心脏负荷过重7.2 观察与记录: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输血量、时间、有无不良反应等7.3 输血并发症的处理:及时识别并处理发热、过敏、溶血等输血并发症7.4 血液制品的保存: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保存血液制品,确保其质量和活性第八章:特殊血型的输血8.1 稀有血型:ABO血型以外,还包括Rh阴性、DU阴性等8.2 输血策略:针对特殊血型患者,采取积极的配血和输血策略,确保血液安全8.3 抗体检测:对特殊血型的患者进行抗体检测,避免输血后发生溶血反应8.4 献血者招募:针对特殊血型需求,积极招募相应的献血者第九章:急诊与大规模输血9.1 急诊输血:迅速确定血型,交叉配血,准备输血器材,必要时进行加压输血9.2 大规模输血:应对自然灾害、战争等情况,组织大规模献血和输血活动9.3 血库管理:确保血库有足够的血液储备,满足急诊和大规模输血需求9.4 输血协调:医院输血科与急诊科、手术室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确保输血流程的顺畅第十章:输血护理与康复10.1 输血护理:包括输血前的评估、输血中的监护和输血后的护理10.2 输血并发症的预防:采取措施预防发热、过敏、溶血等输血并发症的发生10.3 康复指导:输血后给予患者相应的饮食、活动和生活指导,促进身体康复10.4 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对输血的恐惧和焦虑情绪第十一章:输血相关的疾病预防与控制11.1 输血传播疾病:如HIV、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疟疾等11.2 疾病预防措施:严格筛选献血者,采用高温灭活等方法灭活病毒11.3 输血后监测:对接受输血的患者进行相关疾病指标的监测11.4 医院感染控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第十二章:伦理与法律问题12.1 伦理问题:涉及知情同意、隐私保护、资源分配等12.2 法律问题:如献血法、输血事故处理办法等12.3 伦理和法律教育:对医疗人员进行伦理和法律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12.4 权益保护:保护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安全第十三章:血液替代品与生物制品13.1 血液替代品:如人工血液、血浆代用品等13.2 生物制品:如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13.3 应用策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血液替代品或生物制品13.4 研究进展:关注血液替代品和生物制品的研究动态,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持第十四章:国际合作与血液事业的发展14.1 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等在血液事业中的作用14.2 国际合作项目:跨国血液资源合作、技术交流等14.3 发展现状:各国血液事业的发展状况和挑战14.4 发展策略:推动我国血液事业的发展,提高血液安全和服务水平第十五章:血液教育与公众参与15.1 血液教育:在学校、社区等进行血液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血液的认识15.2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无偿献血,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和价值15.3 媒体宣传: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血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15.4 志愿者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血液相关的公益活动,推动血液事业的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相关知识,重点包括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型的分类及输血原则、无偿献血的意义、输血反应的处理等。
初中输血和血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掌握输血的原则。
2. 掌握ABO血型的分类及鉴定方法。
3. 认识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献血观念。
教学重点:1. 输血的原则。
2. ABO血型的分类及鉴定方法。
教学难点:1. 输血原则的探究过程。
2. ABO血型的鉴定方法。
教学准备:1. 血液成分和功能的相关资料。
2. ABO血型鉴定卡。
3. 无偿献血宣传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成分和功能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血液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输血时需要注意什么吗?血型不符会导致什么后果?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输血的原则,强调输同型血的重要性。
2. 介绍ABO血型的分类及特点。
3. 演示ABO血型的鉴定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输血时为什么要以输同型血为原则?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讲解输血原则的探究过程。
四、无偿献血(10分钟)1. 讲解无偿献血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展示无偿献血的宣传材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献血观念。
3. 组织学生填写无偿献血志愿者申请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同学们能总结一下输血的原则和ABO血型的特点吗?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制作输血原则和ABO血型的小册子。
2. 调查家庭成员的血型,了解家族血型遗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探究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输血的原则和ABO血型的特点。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在无偿献血环节,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安全,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此外,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家庭中了解家族血型遗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常见的血型及其遗传规律。
2.理解血型不匹配会引发的输血反应。
3.掌握输血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1.血型的概念和分类。
2.输血时的注意事项和风险。
教学难点:
1.理解血型遗传规律。
2.掌握输血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包含血型分类和输血原理的PPT。
2.实验工具:玻璃管、不同血型的血液模型。
3.实验材料:血型配型板、输血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讨论血型对人类有何重要意义。
二、学习血型
1.呈现不同的血型图示,让学生了解ABO血型和Rh血型的分类及遗传规律。
2.讲解不同血型对输血匹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进行血型配型。
三、探究输血原理
1.介绍输血的定义和原理,让学生了解输血的目的和过程。
2.示范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血型之间的反应。
四、总结与讨论
让学生总结血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和输血的注意事项,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正确应对输血相关的问题。
五、作业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血型与输血的小结,包括血型的分类、输血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
教学反馈:
结合学生的作业、课堂讨论和实验结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加深对血型与输血知识的理解。
教学延伸:
邀请专业医务人员或献血者来校进行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输血过程,加深对血型和输血的认识。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和作业答辩等形式,评价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先学后导互动展评当堂训练”教学设计
课题:输血与血型设计教师:科目:生物
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2015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
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3.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时间: 1 课时
第 1 课时
(一)学习目标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要具体、简要、可行、可测:
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
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3.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
念。
(二)自学指导
明确自学的内容与范围,明确自学的方法,明确自学的要求,明确自学的时间:
阅读课本上,思考以下问题。
阅读时用波浪线划出相关内容,并尝试记忆,
时间8min
1.什么是血型?
2.安全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三)自学自测
学生看书、看例题、做测试题,教师巡视。
(教师出示问答题或测试题让学生检测自学情况)测试题:
二次备课
1.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应以输入为
原则。
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血;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
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型或型血。
2.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3.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 mL,所丧
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
4.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四)互动展评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教师点评:(建议教师预设)
生:1900年,奥地利医生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
生:输血原则,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血只能输入少量
师: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定型的?
生: ABO血型系统是以人体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抗体的种类而定型的。
人的红
细胞表面存在凝集原(抗原)和人的血清中存在凝集素(抗体),例如:A抗原+A抗
体就会发生凝集。
常见血型: A型、B型、AB型、O型四种,也就是ABO血型
生: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血只能输入少量(板书)所以输血前必须进行验血
正常成年人血量: 约4800毫升(占体重的7%-8%)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危及生命
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头晕心跳眼发黑出冷汗
一次失血小于400毫升 2-3周得到补充而恢复
(五)归纳总结
引导归纳,回扣目标:
1900年,奥地利医生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
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血只
能输入少量,无偿献血不会影响自身健康。
(六)当堂训练
分必做题、选做题或思考题。
必做题完不成的开小灶,巡视学困生,当堂批改学困生作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做到“堂堂清”。
必做题:
二次备课1.某人血型为因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必须输血,此人血型为AB型,他应输(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2.AB型的人的血可以给哪种血型的人输血(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3.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为多少才能引发生命危险( )
A.1 200~1 500 mL
B.800~1 000 mL
C.600~700 mL
D.400~500 mL
4.我国提倡多大年龄的人可以无偿献血( )
A.22~45周岁
B.18~45周岁
C.18~55周岁
D.22~55周岁
选做题:
明辨是非
1.AB血型的人,除可以输同型的血,还可以输O型、A型、B型。
( )
2.可以给O型输血的只有O型、AB型。
( )
3.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
( )
4.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300 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 )
思考题:
用直线将下列患者与应该输入的血液成分连起来。
A.严重贫血患者 a.血浆
B.身体大面积烧伤者 b.浓缩血小板悬液
C.外出血不易止血的患者 c.浓缩红细胞悬液
(七)板书设计:
第四节输血和血型
一、血型的发现
二、同型输血
三、血量和输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