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手术技巧s
- 格式:ppt
- 大小:10.99 MB
- 文档页数:46
康骨堂跟骨骨折治疗方案
方法步骤:
01
1要治疗好骨折,首先就要把骨折的地方从新恢复到以前的位置也就是复位,要从新建设好骨骼的支架,复位是骨折后的第一步,也是固定和功能锻炼的根本基础。
骨折后应该要快点的复位,复位到原来的地方。
02
2骨折后的功能锻炼是在正确的复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它能早点的让骨折的地方快点的好起来。
还能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
所以功能锻炼对于骨折的人来说很重要。
03
3固定是在骨折的地方复位以后的第一步,主要是因为防止他在一次的移位。
让他达到和没有骨折前面一样让它自己好。
通常固定的方法有,小夹板的固定,石膏外面固定,牵引固定法,手术复位内固定法等。
04
引起骨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比如,说直接暴力如轧伤,机械绞伤,直接的打伤,等引起的骨折,还是有一些间接伤,比如说跌倒时碰到了等等都可引起骨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小心。
跟骨骨折复位微创手术治疗技巧技术指南常规外侧L入路是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经典入路,虽然暴露彻底,但切口长,软组织剥离多,容易导致软组织延迟愈合、坏死、感染等并发症。
加之对微创美观追求,跟骨骨折微创手术治疗得到推崇。
广泛外侧入路,切口垂直部分起于腓骨尖端稍近端、跟腱的前方。
切口水平部分正好在跟骨外侧动脉供血的瘀紫皮肤的远端,止于第五跖骨基底部。
两部在足跟部相连,形成一个略呈弧形的直角。
图源: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经皮撬拨复位上世纪20 年代,Böhler 发展了牵引下复位跟骨的微创治疗方法,此后相当长时间内,牵引下经皮撬拨复位成为治疗跟骨骨折的主流方法。
适用于距下关节内骨折块移位程度较轻的骨折,如Sanders II 型及部分 Sanders III 中舌型骨折。
对于距下关节面塌陷严重的 Sanders III 型及粉碎性Sanders IV 型骨折,撬拨复位难度较大且不易实现跟骨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其对跟骨宽度的恢复比较困难,不能很好纠正畸形,常遗留不同程度跟骨外侧壁外膨,导致外踝下方与跟骨外侧壁撞击,腓骨长肌腱移位或卡压,引起腓骨肌腱撞击综合征、跟腓撞击痛及腓骨长肌腱炎。
Westhues/Essex-lopresti 技术。
A.侧位透视确认塌陷的舌形骨折块;B.水平面 CT 扫描显示为 Sandess IIC 型骨折。
两图中均可见跟骨前部明显粉碎。
S. 载距突。
C. 因严重的软组织肿胀和水疱而无法使用外侧切口;D. 侧位透视显示关节面(虚线)和距骨塌陷(实线)。
E 和 F. 沿舌形骨折块下方平行置入两枚空心钉导针,虚线为关节线。
G. 屈曲膝关节,上撬导针,同时跖屈中足复位骨折:H.由于跟骨前突粉碎,一枚 6.5 mm 空心螺钉固定至骰骨,另两枚 2.0 mm 克氏针跨距下关节固定维持复位。
图源:曼氏足踝外科学。
跗骨窦小切口切口为腓骨尖远端 1 cm 至第四跖骨基底部。
1948 年, Palmer 首次报道跗骨窦小切口。
早读138张高清图全面记录精讲,快速拿下跟骨骨折手术!跟骨骨折在临床足部骨折中比较常见,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骨折,骨折后情况多复杂,20%~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
由于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并发症多等因素让跟骨骨折的治疗难度比较大。
今天我们结合高清图谱给大家讲解跟骨的解剖及相关手术技巧,值得学习借鉴!跟骨骨折概述1.跟骨解剖跟骨上面观跟骨外侧面观跟骨内侧面观后面观2.解剖学特点1)侧位片:Gissane's角:跟距关节前后关节面之间的夹角,正常范围125°~145°,跟距关节内骨折常造成此角增大或缩小。
跟隆结节角(Bohler's角):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分别向跟骨结节和前结节最高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正常范围27°~40°,此角缩小表明承重面及后关节面有压缩、下陷。
2)轴位片:通常用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判定预后情况及指导手术方案。
3)Broden's位X片:下肢伸直,踝微屈曲,足内旋与暗盒约成45°,以下胫腓联合为投照中心,球管向头侧倾斜10°、20°、30°、40°摄片,可显示后距下关节由后向前的不同部分,使劈裂的跟骨后关节面清楚显示。
观察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必要时还可以作健侧对比照相,对术后检查复位与内固定情况也很有帮助。
4)CT三维重建: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其三维解剖结构及全面分析跟骨骨折后全骨形态改变。
对距下关节面出现骨移位、分离凹陷性骨折的严重程度及关节内是否有碎骨片存在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为医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准确的参考。
3.跟骨骨折的放射学评价4.创伤机制•G角处受距骨外侧撞击而骨折;•跟骨外翻、形成外侧壁和主体;•残余力进入内侧柱;•延伸至前柱形成前柱骨折或脱位;•向后作用于关节面形成关节面压缩骨折或舌形骨折。
1)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摩托车伤、电动车伤。
最具挑战性的跟骨骨折治疗,一文帮你搞定!跟骨骨折是最容易导致残疾的下肢骨折之一。
早期并发症,长期的疼痛,创伤后关节炎和再手术非常常见。
这种损伤的治疗很有挑战,最佳治疗方案也存在争议。
微创入路近年来得到很好的普及,对降低并发症和改善预后可能有潜在的益处。
病理解剖和流行病学大部分跟骨骨折由高处坠落和交通伤等高能量暴力引起,为关节内骨折。
尽管各个年龄层都可能患病,但多为工业领域的较年轻患者。
因此人口学上的特点和伤后致残情况,本病的社会经济学效应非常巨大。
有报道伤后3~5年有很高的伤残率。
跟骨骨折患者的总体健康情况比遭遇其他骨折或有严重内科疾病,如器官移植或心梗的患者都要差。
跟骨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损伤。
典型的跟骨骨折为下肢轴向暴力时,距骨撞进跟骨造成。
而准确的骨折形态则取决于受伤时足的位置、患者的骨量和暴力的大小。
伤后足跟变短、增宽、内翻移位。
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有显著的软组织肿胀和损伤。
严重的肿胀、骨折、水泡,甚至骨筋膜室综合征都可能出现。
也常合并腰椎和其他下肢骨折。
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复位好坏是达到成功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挑战因素之一。
在损伤时的关节软骨损伤及继发的关节骨块移位会导致创伤后关节炎。
跟骨骨折的分型和治疗策略很大程度上由距下关节受累范围决定。
关节内骨折01分型和影像学跟骨骨折的影像学评估包括平片和CT。
平片应当包含侧位和足正位,以及 Harris 跟骨轴位。
在侧位片中,Böhler角减小, Gissane角增大,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塌陷(图1)。
如果后关节面仅有外侧部分塌陷移位,可以看到双边征(侧位片中后关节面的关节线内侧部分均可见)(图2)。
足的正位可以显示骨折向前结节和跟骰关节延伸范围。
轴位片可以展示内翻移位和跟骨结节短缩程度。
对大部分关节内骨折来说,CT能有效的评估关节受累范围和移位程度(图2-图B、图C、图D 及图3- 图A和图B)。
图1:一名38岁男性的侧位片上可见关节内移位,跟骨高度丢失,关节骨块压缩,Böhler 角减小,Gissane角增大。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科普跟骨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足部骨折,其发病率占跗骨骨折的60%,也占到全身骨折的2%,大部分情况下,跟骨骨折都会涉及距下关节。
若是在发生跟骨骨折后,没有对其进行早期处理或是早期处理不当,很大可能性会导致患者发生足跟变宽、扁平足、跟腓撞击疼痛等后遗症,甚至还会导致病人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对患者的患肢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病人出现跟骨骨折后,需要做好早期手术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后遗症。
一、手术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发病的轻重缓急,可以选择在骨折后6~12小时内进行急诊手术,若是病人骨折时间超过12小时,就进行择期手术,一般在骨折后7~14天完成手术。
若是病人需要择期进行手术,就需要在手术之前进行石膏轻度内翻位固定。
同时若病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局部水肿、张力性水泡整张,就需要加用脱水药物。
①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对病人实施硬膜外麻醉。
②麻醉后,在患肢外侧作一延长L形切口。
③其后将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至骨膜下,将全层皮瓣又下向上从骨膜上掀起,同时主要将跟腓韧带切断,让他能够留在皮瓣中,使得腓骨长短腱鞘的完整性能够得到保存,其手术切口需要到达跟骰关节。
④使用克氏针钻入骰骨和腓骨,将其弯曲,其后对皮瓣进行牵拉,使患者的患处能够暴露在手术视野中。
⑤将骨折皮质掀起,将塌陷的关节面撬开,对向前下倾斜、旋转的跟骨后关节进行整理复位,让跟骨后关节面与距骨后关节面能够恢复到平行位置,其后对跟骨中、跟骨前的关节面进行整理复位。
⑥对结节块与距突的位置关系进行纠正,使其能够恢复Bhler角。
⑦在跟骨后侧方使用克氏针向前钻入,以此来达到稳定距下关节面的作用。
之后将外侧壁移位骨块复位,使用钛跟骨板进行固定。
在固定的时候需要将根骨板螺钉固定在跟骨结节、跟骨前突、跟骨丘部这“三极”位置。
⑧手术完成后,将引流管放置好,并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在经过X线检查确认骨折部位愈合之后可以循序渐进进行负重行走训练。
二、术中注意事项(1)将皮肤全层切开,骨膜下需要锐性切取,对皮缘进行保护;(2)使用克氏针钻入后弯曲进行皮瓣牵拉,而不使用拉钩;(3)对骨折块进行保护,不随意将游离骨块摘除;(4)在复位后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因此来使距下关节面及跟骨形态得到稳定。
“跟骨骨折”怎么手术切口如何选择?跟骨骨折是指跟骨断裂或破碎的情况。
跟骨是人体足部最大且最重要的骨骼之一,位于脚踝后侧,承担着身体的重量并起到支撑和平衡的作用。
跟骨骨折应该如何进行手术?在手术中如何选择切口呢?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一、跟骨骨折的原因跟骨骨折通常是由外力暴露导致的,如从高处摔下,脚跟先着地,导致跟骨受到巨大的冲击力,造成骨折;车辆碰撞、摩托车事故和行人被撞等,这些意外的高速冲击常常引起跟骨骨折;参加高冲击性的活动,如跳跃、奔跑、滑雪和攀爬等运动时,如果落地方式不当或遭受外力冲击,可能引发跟骨骨折;在平稳的地板上失去平衡或踩到不稳固的物体时,可能出现跌倒并在着地时造成跟骨骨折;重物直接撞击或压迫到足部,如工业事故或建筑物坍塌等情况,可能导致跟骨骨折。
一旦发生跟骨骨折,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将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二、跟骨骨折的手术方式跟骨部位骨折是人们常见的骨科问题,一旦根骨部位骨折,则需及时修复。
在手术前,医生会详细研读患者的X光片,了解骨折状况,不能仅凭经验进行手术。
如,医生需考虑位移或翻转程度、骨折块位置以及是患者在根骨部位骨折时是否存在关节脱位等。
跟骨常常被形容为生鸡蛋,难以捏碎,但一旦骨折,则需要进行缝合手术,难度取决于骨折程度。
手术开始时,医生需全面了解患者跟骨骨折情况,取出碎裂的骨折碎片,观察跟骨在足弓中的位移和角度。
修复手术的首要任务是还原跟骨的位置,优先恢复高度,然后是宽度。
医生可使用小型骨膜剥离器利用向上的压力恢复患者跟骨的高度。
随后,向下推动结节使骨块向上移动,并最终通过向内推动来调整宽度。
这一系列的步骤可以有效地恢复患者跟骨的水平宽度及垂直高度。
使患者根骨与骨外侧壁达到平行。
跟骨宽度的判定标准是与骨外侧壁平行。
在完成复位后,医生会插入固定用的骨圆针以防止再次偏移。
随后,恢复后关节。
复位过程则需从内向外进行,以最里面的关节为基准,保持每个骨折碎块的关节面与其平行。
"跟骨骨折"怎么手术?切口如何选择?在医学界,“跟骨骨折”大多是关节内骨折,属于跗骨损伤。
一旦患者出现“跟骨骨折”,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有效的手术疗法和切口。
从外形来看,“跟骨骨折”的切口分为两种,一种是L形,另一种是U形。
本文将举例分析“跟骨骨折”怎么手术?切口如何选择?某医院对本院79例“跟骨骨折”病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在这些患者医治过程中,采用外侧改良疗法,切口有L形与U形,等患者复位后,医护人员会用钢板进行内部固定,实施放射学评估。
在这79名患者中,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因此,可以说手术后的并发症概率很小。
所有患者在手术后,Gissane 角和Bohler 角均得以正常恢复,并发症概率也比较小。
在本医院79名“跟骨骨折”患者中,48名患者为男性,31名女性,年龄在18岁到69岁之间。
骨折的原因大致是高空坠落、交通事故、滑冰等,其中,60名患者是高空坠落导致的“跟骨骨折”,10名患者是走路摔倒受伤,另外9名患者因为交通事故。
在这些患者中,有20足是II型,42足是III型,还要17足是IV型。
医护人员对70足采用了跟骨外侧改良疗法,切口为L型;9足采用的切口是U型。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立刻会给患者的脚踝部实施冰敷处理,然后,用下肢血液循环泵配合消肿药物进行治疗。
在“跟骨骨折”手术中,医护人员会等患者腰麻后,引导患者取侧卧位,在止血带的控制下进行手术。
如果选用的切口为L形,就会将切口的起点选在患者的外脚踝尖近端3厘米的部位,与此同时,在患者跟腱外侧 1.5 厘米往下到足底以及足背皮肤的相接的部位,保持与足底的平行关系,然后向前切开两厘米,紧接着,要斜着切向患者的跟骨前结节位置。
如果患者的跟骰关节受到了损伤,其骨折处必须要加以安全固定,医护人员就为他们选用U 形切口。
该切口的起点在患者外踝尖后两厘米的位置,并往下到患者的足底与足背的皮肤相交的部位,保持与足底的平行关系,向前切,一直到跟骨的前结节下,接着,切口要再转向上,沿着患者的跟骰关节一直到患者跟骨的前结节上方部位。
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现代生活中,跟骨骨折是常见的一种骨折。
其多数出现在年轻人群体,导致跟骨骨折的原因大多来自高处落下脚部着地而受到巨大冲击所致,交通高速撞以及爆炸等都容易使跟骨发生骨折。
目前对于跟骨的治疗方式有多种,但由于跟骨结构复杂特殊,且治疗方式繁多导致的没有统一性,加上在对其的治疗过程上很有难度,极具挑战性,因此目前为止也没有能够治疗康复完全满意的方法。
该文就以跟骨在骨折时选用哪种治疗方法方面做出简单科普。
一、跟骨骨折的基本类型跟骨骨折可分为多种,其大体可分为跟骨纵行骨折、跟骨水平骨折、跟骨前端骨折、跟骨载距骨折以及根据关节骨折。
其中,跟骨纵行骨折主要发生在高处跌落时,脚跟向外侧翻结节处着地所造成的,这种一般很少外移。
跟骨水平骨折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如果撕脱骨片超过结节的3分之1,在向上下左右旋转足部有疼痛感的情况,可在医院进行手术复位。
跟骨载距突骨折一般为足部内翻时,载距到距骨下方受冲击形成。
跟骨前端骨折在临床上都是比较少见的一种骨折,一般出现在前脚激烈内收上拓屈所造成。
跟距关节的骨折是跟骨体的骨折,一般从高处坠落,脚后跟着地所致。
在掌握了跟骨骨折的类型之后,治疗是就可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跟骨骨折,再对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再由专业的骨科医师进行治疗及康复锻炼。
二、跟骨骨折治疗的方法选择对于根骨骨折的治疗方式,多年来发展出了许多方法,不过仍然没有最理想的方法,而且各大医师之间都有着自己的技巧,因此在方法上也缺乏统一性,所以多年来该方面的问题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各种方法都有好处与坏处,每位骨科医师对治疗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缺乏统一性。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固定的材料改进,结合抗生素的作用下,跟骨骨折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进展。
多年以来,对于跟骨骨折的治疗有着通过记录病例的习惯,从中总结经验,在下一次病例出现就会有更大的把握对其进行有效治疗。
在跟骨骨折治疗的选择上,因根据实际受伤情况而定,一般包括两大类: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