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期中模拟一
- 格式:doc
- 大小:222.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 .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2.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m/s ,车尾经过O 点时的速度是7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 )A .5m/sB .5.5m/sC .4m/sD .3.5m/s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4s 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 .4~6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23m/sC .4~6s 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D .0~2s 和5~6s 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均相同4.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t ∆。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x ∆,用x t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为使x t∆∆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 .换用宽度更宽的遮光条5.将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家是( )A .爱因斯坦B .牛顿C .伽利略D .亚里士多德6.如图,从高出地面3m 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m 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取向上为正,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210m/s g =)。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小球整个过程的位移为3mB .小球整个过程的路程为16mC .小球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为5m/sD .小球下降过程比上升过程的速度变化快7.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重物的重力G =5 N ,则弹簧测力计A 和B 的示数分别为( )A .5 N 、10 NB .5 N 、0 NC .10 N 、5 ND .5 N 、5 N8.“象步虎掌”是同学们喜欢的传统体育游戏之一。
2023_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册11月期中物理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 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 铅笔(按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 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 小题,每小题3 分,共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北京时间2023 年 10月26日 11 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 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3 年 10 月26 日17时4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 小时.随后,3名航天员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进入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以地面为参考系)A.“10月26 日 11 时14分”和“10 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间隔”B.“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在环绕地球飞行一圈的过程中,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C.“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在环绕地球飞行一圈的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平均速度也不为0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2.关于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B.速度变化的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很小,其加速度一定很小D.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其运动的速度可能不断减小3.国际滑雪联合会官网近日更新的2023 -2024 赛季赛历显示,下赛季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将于今年11月30 日至12月2 日在北京举办,这是该项赛事自2019 年以来再次回到北京.当运动员在水平赛道上匀速滑行时,如果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就是运动员所受的重力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运动员与地面之间是作用力先出现,反作用力后出现D.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4.同一物体在以下几组共点力作用下可能处于静止状态的是A.3 N、5 N、10 NB.4 N、5 N、10 NC.4 N、5 N、6 ND.6 N、7 N、14 N5.一个质点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20m,BC=30 m,且该质点经过AB、BC 两段的时间都为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经过A、B两点的速度之比为3:5B.质点经过A、B两点的速度之比为2:3C. O、A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0mD.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²6.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近年来,徐州的快速路规划建设方兴未艾,为徐州的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在进行快速路的规划设计时,涉及下列问题,其中可将车辆视为质点的是A.根据车辆宽度设计道路宽度B.根据车辆高度设计隧道高度C.根据车灯高度设计道路遮光板高度D.根据道路里程设计车辆行驶的平均速率2、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B.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C.速度变化率恒定的直线运动D.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3、下列关于质点的判断,正确的是()A.质点是指很小的物体B.研究巨轮停在海面上的位置时,巨轮不可视为质点C.研究杂技演员做空翻动作时,演员可视为质点D.研究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汽车可视为质点4、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10m/s,第2s末的速度是12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的初速度是4m/sB.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9m/s:C.物体的加速度是lm/s2D.任何1s内的速度变化量都是1m/s5、杭州到温州的汽车里程约380km,但百度地图(如图所示)显示为257km,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80km 、257km 都是路程B .380km 、257km 都是位移的大小C .380km 为位移的大小,257km 为路程D .380km 为路程,257km 为位移的大小6、关于物体的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所以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球心B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当用不同弹簧秤测量时其所受重力大小是不同的,当用同一弹簧秤测量时所受重力大小一定相同C .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D .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7、一个向正东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3 s 内发生的位移为8 m ,在第7 s 内发生的位移为6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大小为0.5m/s 2,方向为正东方向B .加速度大小为0.5 m/s 2,方向为正西方向C .第5s 内位移为7mD .第3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8、货车以20m/s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在其后方25m 处有一辆小车发现之后立马刹车,不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刹车时的加速度为22/m s 如果小车不与货车相撞,则小车刹车前的速度可能为( )A .25m/sB .28 m/sC .32m/sD .33m/s9、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 m/s ,运动28 m 后速度增加到8 m/s ,则( )A .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0.5 m/s 2B .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5 sC .自开始计时起,两秒末的速度是7 m/sD .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 m 处的速度是2m/s10、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x-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t=0时刻,甲、乙相距250 mB.乙运动后,甲、乙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乙运动后,甲、乙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1D.t=3 s时,甲、乙相遇11、如图所示,是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整个过程中,E点(22秒时)表示物体离出发点最远B.BC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34mC.整个过程中,CD段和DE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D.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12、如图,是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t图像中的一部分,s表示质点位移,t表示质点经历时间,下列关于质点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初速度为大小为4m/s B.t=4s时,质点速度为零C.t=6s时,质点速度大小为8m/s D.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0m/s2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其中的三个步骤是: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②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③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一起拉时相同,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 1、从塔顶自由下落一石块,它在着地前的最后1s 内的位移是30m ,取g =10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石块落地时速度是30m/s B .石块落地时速度是35m/s C .石块落地所用的时间是2.5sD .石块下落全程平均速度是15 m/s2、如图所示,A 、B 为同高度相距为L 的两点,一橡皮筋的两端系在A 、B 两点,恰好处于原长.将一质量为m 的物体用光滑挂钩挂在橡皮筋的中点,物体静止时两段橡皮筋之间的夹角为60°.如果橡皮筋一直处于弹性限度内,且符合胡克定律,则其劲度系数k 为( )A .3mgL B .33mgL C . 233mgLD .433mgL3、校运会400 m 比赛,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不同赛道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关于该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同学的比赛成绩1分08秒指的是时刻B .这样做目的是使各选手路程相同,且平均速率最大的同学将会赢得比赛C .这样做目的是使各选手位移大小相同,且平均速度最大的同学将会赢得比赛D .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跑道的同学有利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斜放着一块木板AB ,在AB 上放着一木块,逐渐增大木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θ,当θ=30°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和θ=53°时相等,则木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已知sin530.8︒=, cos530.6︒=)A .56 B .34 C .43D .3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也一定越大C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D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可能减小 6、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 .时刻对应物体的位移,时间对应物体的位置 C .火车站大屏幕上显示的列车时刻表是时刻 D .1分钟只能分成60个时刻7、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那么另一力的大小可能是A .60NB .40NC .20ND .10N8、物体以初速度0v 竖直上抛,经3s 到达最高点,空气阻力不计,g 取210m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30/m s ,方向竖直向上B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5mC .物体在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5:3:1D .物体在1s 内、2s 内、3s 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9:4:19、如图所示,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斜劈A ,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劈与竖直墙壁之间放置一光滑球B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在球B 上施一通过球心的力F ,系统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所受合外力增大 B .B 对竖直墙壁的压力增大C.地面对A的摩擦力增大D.A对地面的摩擦力将小于B对墙壁的压力10、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3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t图象中0至t1时间内物体1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2的平均速度C.v-t图象中t3时刻物体3的速度等于物体4的速度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4开始反向运动11、如图所示,A、B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二者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之间无摩擦力B.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D.地面对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12、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做匀加速运动,在第1 s、第2 s、第3 s、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2 m、3 m、4 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4 s内的平均速度是1m/s B.他的初速度为零C.第3 s末的速度是3.5 m/s D.整个过程中加速度是1m/s2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合成.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0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③用另一根绳在O 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读数; 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 改变θ角.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下表数据: F 1/N 1.001 0.580 … 1.002 … F 2/N ﹣0.868 ﹣0.291 … 0.865 … θ30°60°…150°…(1)根据表格,A 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的力_____(填“F 1”或“F 2”),钩码质量为_____㎏(g=10 m/s 2,结果保留位有效数字).(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其目的是_____.14、(10分)(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物体位移和__________的仪器,使用________电源(填“直流”或 “交流”),工作电压为________V ,当电源频率为50Hz 时,每隔_______s 打一个点; (2)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以下基本步骤: A .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B .穿好纸带 C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好 D .接通电源进行打点 以上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3)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给出了某次实验中的纸带,其中1、2、3、4、5、6、7都为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有一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得:s 1=1.60cm ,s 2=2.40cm ,s 3=3.20cm ,s 4=4.00cm ,s 5=4.80cm ,s 6=5.60cm①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________s ;②通过纸带分析可知,小车的速度在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③由纸带数据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m/s 2,打下点3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____m/s ; 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15、(12分)由于公路维修只允许单车道通行.0t =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相距0100x m =,速度均为030/v m s =,从此时开始两车按图示规律运动,求:(1)在甲车坐标系中画出乙车的v t 图像;(2)请由图像计算判断两车是否会相撞?16、(12分)一辆公路巡逻警车以36km/h的速度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警车测速仪上面显示正前方112m处有一辆摩托车正以30m/s同向匀速行驶,警车发现摩托车超速,立即以25m/s的加速度追赶。
高一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8 m/sB. 3×10^5 km/sC. 3×10^7 m/sD. 3×10^6 k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增加一倍,作用力减少一半,则物体的加速度将()A. 增加一倍B. 减少一半C. 保持不变D. 无法确定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是()A. 6mB. 8mC. 10mD. 12m4.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能量可以被创造B. 能量可以被消灭C. 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D. 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5.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A. 牛顿B. 帕斯卡C. 焦耳D. 瓦特6.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
若已知物体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那么物体停止所需的时间是()A. v0/aB. v0/(-a)C. -v0/aD. -v0/(-a)7. 根据电磁学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B. 电荷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电流C. 电荷的定向移动不形成电流D. 电荷的无规则运动也不形成电流8. 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忽略空气阻力,其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力是()A. 重力B. 浮力C. 摩擦力D. 空气阻力9.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能量可以被创造B. 能量可以被消灭C. 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D. 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10.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的来源是()A. 重力B. 摩擦力C. 向心力D. 离心力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______的物体上。
2024届河南省永城市第三高级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一个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了两根不同的轻质弹簧M和N,他们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A.M的原长比N的长B.M的劲度系数比N的小C.M的劲度系数比N的大D.弹力与弹簧长度成正比2、研究下列现象,涉及到的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是()A.观察蚂蚁拖动饭粒时,蚂蚁的肢体是如何分工的B.观察蚂蚁拖动饭粒时,蚂蚁2min爬行的距离C.跳水比赛中,裁判员给跳水运动员评分D.教练在训练中观察跳高运动员的跳高过程3、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x=4t+4t2,x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设质点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0=4 m/s,a=4 m/s2B.v0=4 m/s,a=8 m/s2C.2 s内的位移为12 mD.2 s末的速度为24 m/s4、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经过全程位移中点的速度为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v1>v2>v3B.v1<v2=v3C.v1=v2<v3D.v1>v2=v35、由中国南车制造的CIT500型高铁,在15分钟内,速度由118km/h增加到了605km/h,打破了法国高速列车574.8km/h 的世界记录。
2024-2025学年鲁科版物理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那么在第三个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是多少?A、3sB、5sC、7sD、9s2、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忽略空气阻力,当小球到达水平面时,它的速度v与它在斜面上滚下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假设重力加速度为g。
A、(v=√2gℎ)B、(v=√gℎ)C、(v=2gℎ)D、(v=g√ℎ)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落体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C、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D、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4、一个物体从高度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落地时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是:A、v=gt^2B、v=gtC、v=g^2tD、v=gt^35、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忽略空气阻力,在空中运动时间为(t),求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x)。
(重力加速度取(g))A.(x=v0⋅t)gt2)B.(x=12gt2)C.(x=v0⋅t−12D.(x=v0+gt)6、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秒后速度达到(v),求此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a)。
)A.(a=vt)B.(a=v2tC.(a=vt)D.(a=2vt)7、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如果保持这三个力的大小不变,方向不变,但将其中一个力的作用点向左移动一个距离,那么物体所受的合力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5秒内速度增加到了10 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²。
B. 在这5秒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 m/s。
C. 汽车在5秒末的位置是25 m。
考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哈尔滨市第五十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7题,每题4分,共28分)1.当一个物体做曲线运动时( ) A.其所受合外力一定发生变化 B.其速度方向一定发生变化 C.其位移一定在增大D.其加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2.如图所示,河两岸有正对的A 、B 两点,河水各处的流速大小均为3m/s 。
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5m/s ,河的宽度为100m 。
小船自A 点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小船船头指向何方,小船运动的合速度始终大于5m/sB.调整小船船头方向,小船的最短渡河时间为15sC.若小船从A 点出发到达正对面的B 点,则小船渡河所用时间为20sD.若小船从A 点出发到达正对面的B 点,则小船的实际速度大小为4m/s3.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水平面MN 上方A 点以初速度1v 向右水平抛出,经过时间1t 打在前方竖直墙壁上的P 点,若将小球从与A 点等高的B 点以初速度2v 向右水平抛出,经过时间2t 落在竖直墙角的N 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12v v >B.12v v <C.12t t >D.12t t =4.关于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B.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C.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不变D.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不变 5.关于下列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图(a )中,时针和分针上各点运动的线速度都相同B.图(b )中,医务人员用离心机分离血清,血浆和红细胞均受到离心力的作用C.图(c )中,汽车在水平路面转弯时靠水平路面的摩擦力提供向心力D.图(d )中,摩天轮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坐在轿厢里的人运动到最低点时,受到重力、支持力、向心力三个力的作用6.“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月球前的运动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嫦娥五号沿轨道I 运动到P 点时点火减速,之后沿轨道II 运动,再次运动到P 点时点火减速,之后沿近月(到月球表面的距离不计)轨道Ⅲ运动。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模拟试题试卷说明:1.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21道小题,答题纸共4页;3.请将全部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4.答题时不得使用任何涂改工具。
严为军审题人:李宇炜张骁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为()A.重力、路程、速度B.弹力、位移、时间C.摩擦力、平均速度、加速度D.质量、重力、瞬时速度2.朱老师驾车从朝阳区某中学开往北京某大学,手机高德导航地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航上“拥堵较少”方案中的48公里指的是位移B.选用“高速多”方案平均速度最大C.图中显示的1小时3分是指时刻D.选用导航推荐的不同行驶路线,位移相同3.如图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过程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取参考系B .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C .参考系只能选择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D .他们的争论是由于参考系的选取不同而引起的4.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速度大小为1m/s ,方向向西;在时速度大小为0t =2s t =5m/s ,方向向东.则在此过程中该物体的加速度( )A .大小为,方向向东B .大小为,方向向西22m /s 22m /sC .大小为,方向向东D .大小为,方向向西23m /s 23m /s 5.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书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 .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所受的重力C .书对桌面的压力,是因为书发生了微小形变而产生的D .书受到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6.图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个物体运动过程的或图像,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x t -v t -)A .只有乙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丙和丁的运动方向相同C .甲在运动中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D .甲在运动中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7.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cm 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单选题1.奥运会跳水比赛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
在某次10m跳台跳水训练中,若只研究运动员从最高点到水面的竖直下落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B.运动员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C.运动员速度变化越来越快D.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2.如图所示,为了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
当用力F压桌面时,光点的位置会发生明显变化。
通过光点位置的变化反映桌面的形变。
这个实验中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B.理想化模型法C.微小量放大法D.微元累积法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向南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物体运动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1s-4s内的加速度最大B.物体在4s末开始向北运动C.物体在0-6s内的位移13.5mD .物体在4s -6s 内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 24.在亚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单项决赛中,体操运动员站在水平的平衡木上处于静止平衡状态,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受到支持力是因为脚底发生了形变B .平衡木对人的支持力和人的重力是性质相同的力C .过运动员的重心作竖直线,该竖直线一定穿过平衡木D .平衡木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平衡木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0~t 时间内,乙的速度一直增大B .在00~t 时间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C .在00~2t 时间内,甲的速度一直在减小D .在00~2t 时间内,甲、乙发生的位移相同6.如图,一架直梯斜靠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下端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直梯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面对直梯一定有摩擦力作用B .直梯一共受到3个共点力的作用C .墙壁对直梯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梯面D .地面对直梯的作用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7.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静止放置在光滑半球面的底端,利用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水平向右缓慢地推动小球,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挡板对小球的推力1F 、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2F 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 .1F 增大、2F 减小B .1F 增大、2F 增大C .1F 减小、2F 减小D .1F 减小、2F 增大8.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左端与墙壁相连于O 点,作用于右端A 点的水平外力F (F 未画出)变化时弹簧长度不断变化,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得到F 与弹簧长度l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原长为5cm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N/mC .l =10cm 时,弹簧对墙壁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左D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长度成正比关系9.如图所示,轻绳MN 的两端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物体m 1系在轻绳MN 的某处,悬挂有物体m 2的光滑轻滑轮跨在轻绳MN 上。
2024届北京市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若实验中,算出各点的时刻所对应的瞬时速度,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A.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出v﹣t图,量出倾斜角α,由a=tanα,求出加速度B.根据任意两点的速度用加速度公式算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正确画出v﹣t图,由图线上适当的两点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加速度公式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不考虑空气阻力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B.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C.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因而下落越快D.在地球上同一个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一定越快B.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一定增大C.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等于零4、一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0m/s2,则小球在第7秒内的位移大小为A.55m B.60m C.65m D.70m5、气球以10 m/s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175 m的高处时,一重物从气球上掉落 (g取10 m/s2)()A.重物需要经过7 s才能落到地面B.重物需要经过6 s才能落到地面C.重物到达地面时的速度50 m/sD.重物到达地面时的速度40 m/s6、如图所示,三角形ABC三边中点分别是D、E、F,在三角形中任取一点O,如果OE、OF、DO三个矢量代表三个力,其中有向线段OE、OF、DO(图中未标识)的长度和指向分别代表该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为( )A.OA B.OB C.OC D.DO7、一个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从15 m/s变到10 m/s所经历的时间是(g=10 m/s2)A.0.5 s B.1 sC.1.5 s D.2.5 s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鸡蛋碰石头,虽然鸡蛋碎了而石头完好无损,但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完全相同的B.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书本的形变而产生的C.“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但未见到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可以存在的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9、如图所示,一木板B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块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轻质水平弹簧与竖直墙壁连接.现用水平力F向左拉B,使B以速度v向左匀速运动,这时弹簧对木块A的拉力大小为F 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和B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B.木板B受到地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F TC.若木板以2v的速度运动,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F TD.若作用在木板B上的水平力为2F,则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仍等于F﹣F T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B.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支持面C.胡克定律的表达式F=kx中的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D.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11、两个共点力F1与F2的合力大小为6N,则F1与F2的大小可能是( )A.F1=2N,F2=7N B.F1=4N,F2=8NC.F1=5N,F2=8N D.F1=2N,F2=1N12、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恒定,若在2s内速度大小从4m/s变为2m/s,则其加速度大小是( )A.一定是1m/s2B.一定是3m/s2C.可能是1m/s2D.可能是3m/s2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1)要使两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满足________;A.每次将橡皮条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得到如下数据,请选择合适的标度在如图方框中作图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__。
2024届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m所用的时间是10s,通过第二个60m所用的时间是6s。
则( ) A.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78mB.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78mC.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96mD.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96m2、假设摩托艇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正比于它的速率.如果摩托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变为原来的2倍,则摩托艇的最大速率变为原来的()A.4倍B.2倍C.倍D.倍3、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小车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用细绳拉一物块,小车的速度为v2=5m/s,当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时,物块的速度v1为()A 53m/s B.3m/sC 23m/s D.3m/s4、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C.汽车通过公路边某路灯时的速度是30 km/hD.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m/s5、筷子是中国人常用的饮食工具,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如图所示,用筷子夹质量为m 的小球,筷子与小球球心均在竖直平面内,筷子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 θ,此时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为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根筷子对小球的弹力均为2cos mg θB .两根筷子对小球的弹力均为2s mg in θC .若保持筷子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不变,增大筷子和竖直方向的夹角 θ,则小球一定向上滑动D .若保持筷子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不变,减小筷子和竖直方向的夹角 θ,则小球一定向下滑动 6、一小球从空中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2 s 末小球的速度为10B .前2 s 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20C .第2 s 内小球的位移为10 mD .前2 s 内小球的位移为20 m7、有关摩擦力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滑动摩擦力可能是动力B .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C .若增大接触面的弹力,则该接触面的摩擦力也在增大D .某接触面存在摩擦力,那么该接触面也一定存在弹力8、如图所示,质量为的木块在质量为m 2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同时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A .木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B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 1gC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 1+m 2)gD .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9、一个苹果从树上无初速度地自由下落,将苹果看成质点,忽略空气阻力,取向下为正方向.设苹果下落过程中的速度为以加速度为a 、下落时间为t ,则如图所示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10、如图所示,有两个穿着溜冰鞋的人站在冰面上,当其中一个人A从背后轻轻推另一个人B时,两个人都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A推B时()A.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B.A对B的作用在先,B对A的作用在后C.B对A的作用力大小等于A对B的作用力大小D.A对B的作用力和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11、在同一高度处间隔t0时间先后自由释放两小球A和B,不计空气阻力,则A.两球落地时间间隔t0B.在空中运动时两球间距越来越大C.在空中运动时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D.在空中运动时两球间距保持不变12、如图所示,物体A、B在力F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率沿F方向匀速运动,关于物体A、B两物体所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A受力个数为2,B受力个数为5B.甲图中A受力个数为3,B受力个数为6C.乙图中A受力个数为2,B受力个数为5D.乙图中A受力个数为3,B受力个数为6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一条纸带。
2024届杨村第一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甲、乙两同学们利用反应尺估测反应时间.如图,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乙同学的手指对齐直尺的零刻度线.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乙同学的反应时间范围为00.3s ~,则该直尺的长度至少为(g 取210/)(m s )A .40cmB .45cmC .90cmD .100cm2、如图所示的两条斜线,分别代表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的v −t 图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2s 甲在追乙,2−4s 乙再追甲B .0−2s 乙在追甲,2−4s 甲再追乙C .追上前,2s 末甲、乙相距最远D .2s 末甲乙相遇3、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x -t 图象中,t 1时刻v 1=v 2B .x -t 图象中,0至t 1时间内物体1和2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C .v -t 图象中,t 3时刻物体3和4的加速度大小相等D .v -t 图象中,t 4时刻表示物体4开始反向运动4、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B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C .静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总是起阻碍作用D .静摩擦力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5、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以110m/s v =的平均速度完成前13路程,以230m/s v =的平均速度完成剩下23的路程,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A .40 m/sB .23.3m/sC .20m/sD .18m/s6、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1,它们都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时间均大于1s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下落的时间之比是1∶2B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2∶1C .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1D .下落过程中最后1秒内速度的增加量之比是1∶17、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沿x 轴运动如下图所示,以它经过原点O 的时刻开始计时,其位移x (单位:m )与时间t (单位:s )关系为,则 A .这个汽车的加速度是8 m/s 2,加速度方向沿x 轴的正方向B .汽车的初速度为20 m/sC .这个汽车在3秒内的位移是42 mD .这个汽车在3秒末的速度是14 m/s8、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木块A 与B 的接触面是水平的.连接木块A 的绳子呈水平状态,两木块均保持静止.则木块A和木块B可能的受力个数分别为()A.2个和4个B.3个和4个C.4个和5个D.4个和6个9、有符合下列说法的实例存在的是()A.加速度为零,物体速度越来越大B.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C.物体做直线运动,后一阶段的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D.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却向西10、关于胡克定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相同、伸长也相同的弹簧,它们的劲度系数相同B.劲度系数相同的弹簧,弹簧的伸长相同C.知道弹簧的劲度系数,就可以算出任何拉力下的弹簧伸长D.劲度系数和拉力、伸长没有关系,它只决定于弹簧的材料、长度、弹簧丝的粗细二、实验题11、(4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从下列所给器材中选出本实验所必须的器材有_______;为能按实验要求达到实验目的,还缺少的器材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①电磁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直流电源④细绳⑤纸带⑥小车⑦钩码⑧秒表⑨一端有带滑轮的长木板12、(10分)在《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关系》的实验中,(1)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B.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2)甲同学研究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长度L关系实验时,得到如图所示的FL图象,由图象可知:弹簧原长L0=____cm,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N/m.(3)乙同学做实验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图中所示图象的(_____).A.B.C.D.三、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9分)斜面ABC中AB段粗糙,BC段长为2.5m且光滑,如图(a)所示.一个小物块以初速度v A=l5m/s沿斜面向上滑行,到达C处速度恰好为零,小物块沿斜面上滑的v-t图像如图(b)所示.已知在AB段的加速度是BC段加速度的两倍.(V B,t0未知)求:(1)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通过B点处的速度v B;(2)斜面AB段的长度;(3)小物块向上滑行的总时间.5m/s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50m/s,求它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14、(14分)飞机着陆后以215、(13分)某质点从A点出发做变速直线运动,前3 s向东运动了20 m到达B点,在B点停了2 s后又向西运动,又经过5 s前进了60 m到达A点西侧的C点,如图所示.求:(1)总路程;(2)总位移;(3)全程的平均速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高一物理期中模拟训练(一)课型:习题课编号:12026 使用范围:必修一编写者:审核者:日期:2012110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至少一个答案正确,选不全得2分)1. 下列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航天飞机绕地球飞行的运动情况B.研究汽车后轮的运动情况C.研究从上海开往南昌的一列火车进站所需的时间D.研究木箱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时的运动情况2.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B.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D.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不一定增大3.足球以8 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 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 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是()A.-200 m/s2B.-100 m/s2C.200 m/s2D.100 m/s2 4. 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取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甲的加速度恒为2 m/s2,乙的加速度恒为-3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变化快B.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快C.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率大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5. 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是x=4t+2t2,x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A..4 m/s与2 m/s2 B.0与4 m/s2 C.4 m/s与4 m/s2 D.4 m/s与06.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表示成正比)()A.t∝h B.t∝h1C.t∝h D.t∝h27. 一个以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秒末速度为v t,如图,则关于t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和加速度a说法中正确的是()A.2/)(0tvvv+=B.()/2tv v v>+C.a恒定D.a随时间逐渐减小8.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为2 m.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B.第1 s末的瞬时速度为4m/s C.第2 s内的位移为4 m D.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2m/s2 9.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2 m,那么阳台高度为(g=10m/s2)()A.12 m B.18 m C.6 m D.10 m10.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错误的是()A.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L/tB.物体在t/2时的瞬时速度是2L/tC.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是2L/tD.物体从顶点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是2t/2高一物理期中模拟训练(一)第 1 页共 10 页 5/10/2013 高一物理期中模拟训练(一)第 2 页共 10 页 5/10/2013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4分,共12 分)11.某同学要进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⑤细绳和纸带⑥钩码和小车⑦秒表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⑨刻度尺12. 下图是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打第4个计数点时滑块的速度v4=_________m/s,滑块的加速度a=_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本大题4小题,共48 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8分)飞机着陆后以6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m/s,求它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14.(10分)如图所示,物体由静止从A点沿斜面匀加速下滑,随后在水平面上作匀减速运动,最后停止于C点,已知AB=4m,BC=6m,整个运动历时10s,求物体沿AB和BC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15.(14分)一雨滴从屋檐自由下落,经过1.8m高的窗户,历时0.2s,若不计任何阻力,(g=10m/s2)求:(1) 雨滴经过窗户的平均速度大小;(2)屋檐距窗台的距离为多高.16.(16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 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判定警车在加速阶段能否追上货车?(要求通过计算说明)(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高一物理期中模拟训练(一)第 3 页共 10 页 5/10/2013 高一物理期中模拟训练(一)第 4 页共 10 页 5/10/2013高一物理期中模拟训练(一) 第 5 页 共 10 页 5/10/2013 高一物理期中模拟训练(一) 第 6 页 共 10 页 5/10/2013高一物理期中模拟训练(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实验题:11.○1○3○5○6○8○9 12.0.314m/s 0.495~0.497m/s 2三.计算题:13. 解:飞机减速停下的时间为:t=0va=10s因为:t<12s 所以12s 时飞机已经停下 滑行的距离:23002v x m a== 14解:设物体在AB 段的加速度和时间分别为a 1和t 1,设在AB 段的加速度和时间分别为a 2 和t 2,依题意得: 2112221212AB BC a t S a t S ==物体在AB 段的末速度即在BC 段的初速度,则:1122a t a t = 又:t 1+t 2=t联立上四式代入数据解得:a 1=1/2m/s 2 a 2=1/3m/s 2 15.16.解析:(l )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 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11042.5v t s a === 10=()10(4 5.5)95x v t t m +=+=货x 警221112.54m 20m 22=at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75x x x m ∆=-货警 (2)警车达到最大速度所用的时间为2t210mv t s a== 此过程中20=()155x v t t m +=’货x ’警=222112.510m 125m 22at ==⨯⨯ 因为x 货’>x ’警,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3)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两车距离=30x x x m ∆=-’’’货警,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t 时间追赶上货车. 则:m 2s x't==-∆∆v v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212s t=t +t=∆才能追上货车高一物理期中模拟训练(一)14.(10分)答题卷13.(8分)座号高一物理期中模拟训练(一)第 7 页共 10 页 5/10/2013 高一物理期中模拟训练(一)第 8 页共 10 页 5/10/201315.(14分)16.(16分)高一物理期中模拟训练(一)第 9 页共 10 页 5/10/2013 高一物理期中模拟训练(一)第 10 页共 10 页 5/10/2013。
山东省蓬莱一中2024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如图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1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 N,F1=1 N.现撤去F1保留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A.10 N,方向向左B.6N,方向向右C.1 N,方向向左D.零2、A、B 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质点做曲线运动B.B质点在第4s时运动反向C.B质点前4s做加速运动,4秒后做减速运动D.前4s内,B物体比A物体的平均速度大3、一小球从空中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2 s末小球的速度为10B.前2 s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20C.第2 s内小球的位移为10 mD.前2 s内小球的位移为20 m4、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桶水匀速前行,如图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θ为120°时,F=2GB.不管θ为何值,F=2GC.θ 越大,F越大D.θ 越大,两个拉力F的合力越小5、在日常生活中小巧美观的冰箱贴使用广泛,一个磁性冰箱贴贴在冰箱的竖直表面上,静止不动时,则( )A.冰箱贴受到的磁力大于受到的弹力B.冰箱贴受到的弹力是由于冰箱贴发生形变之后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C.冰箱贴受到的磁力和受到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冰箱贴受到的磁力和受到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6、如图所示为吹风机的工作电路图,其中M和A分别为电动机和电阻丝,且r m为吹风机的内阻、R为电阻丝A的电阻.已知该吹风机有两个挡位,电源电压恒为220 V,低挡消耗的电功率为120 W,高挡消耗的电功率为1 000 W.则下列关于对该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A.两电键均闭合时吹风机为低挡位B.r M=1210 3ΩC.R=55 ΩD.低挡位时,电阻丝每秒产生的焦耳热为880 J7、竖直平面内有两个半径不同的半圆形光滑轨道,如图所示,A、M、B三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C、D分别为两轨道的最低点,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从A、B处同时无初速释放,则关于两球到达C、D时,两球()A.速度相等B.加速度相等C.对轨道的压力相等D .机械能相等8、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为v =4+2t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 .加速度大小为4 m/s 2B .任意相邻1s 内的位移差为4mC .任意1s 内速度增量为2m/sD .t =2 s 内的位移大小为12m9、做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大小为4m/s ,2s 后速度大小为6m/s ,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 A .可能小于2m/s 2B .可能等于2m/s 2C .可能大于2m/s 2D .可能大于5m/s 210、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B .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则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也越大C .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越大D .物体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可以不断增大11、从同一地点出发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A .两物体相遇的时刻是2s 末和6s 末B .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s ,随后向后运动C .在0~6s 的时间内,两个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4s 末D .4s 后甲在乙前面12、如图是一个初速度为v 0沿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图象,经过时间t 速度为v t ,则在这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v 和加速度a 的情况是( )A .02t v v v +>B .02t v v v +< C .a 是恒定的D .a 是随时间t 变化的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3、小华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 ,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各计数点到O 点的距离如纸带上所示:(1)图中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s;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华同学已经计算出了打下1、2、3、4、6这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打下计数点5时小车的速度___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中考试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表示位移的是(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C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D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2.下列有关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的表述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B .人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C .军用喷气式飞机正常飞行时的速度约为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南昌还有175km ,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A .是平均速度,175km 是位移B .是平均速度,175km 是路程C .是瞬时速度,175km 是位移D .是瞬时速度,175km 是路程4.我们靠近正在地面取食的小鸟时,它会毫不慌张,当我们感觉能把它抓住时,它却总能立刻飞走,这是因为小鸟在起飞时具有较大的( )A .速度B .加速度C .速度的改变量D .位移5.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6.汽车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那么开始刹车后2s 内与开始刹车后6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 .1:1B .1:3C .3:4D .4:37.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
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图象表示出来(其中s为物体相3000m /s4km /h40km /h340km /h120km /h 120km /h 120km /h 120km /h 120km /h v t -20m /s 25m /s v t -s t -对出发点的位移)则下图中的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8.一质量均匀分布的圆形薄板,将其中央挖掉一个小圆,余下部分( )A .重力减小,重心随挖下的小圆板移走了B .重力和重心都没改变C .重力减小,重心位置没有改变D .重力减小,重心不存在了9.在立起一根木棍的过程中要经过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地面对木棍的弹力方向是图中的( )A .的方向B .的方向C .的方向D .的方向10.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形变微小时,弹力很小B .形变量越大,弹力就越大,弹力大小总是与形变量成正比C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所受的重力D .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11.如图所示,两个共点力、、的大小一定,夹角是变化的,合力F 在角从逐渐增大到的过程中,合力F 的大小变化情况为()1F 2F 3F 4F 1F 2F θθ0︒180︒A .从最小逐渐增大到最大B .从最大逐渐减小到零C .从最大逐渐减小到最小D .先增大后减小二、填空题12.描述列车从北京驶向上海的运动,时刻与列车运动过程中的__________相对应,时间与列车运动过程中的__________相对应。
.如图所示,研究弹力时,书本放在桌面上对桌面有压力,这种形变非常微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反射的激光的变化来判断,这种方法被称之为微小量放大法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二者的位移-时间图像均为抛物线,13.用橡皮条与弹簧测力计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一轻质小圆环,橡皮条的长度为GE 。
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
小圆环受到拉力、的共同作用,处于O 点,如图乙所示,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
1F 2F EO 撤去、,改用一个力F 单独拉住小圆环,如图丙所示,使小圆环仍处于O 点。
1F 2F(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其含义是___________.A .橡皮筋可以用细绳替代B .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C .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2)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 ,某次实验时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丁所示,应读为________N 。
(3)根据实验数据,该同学画出如图戊所示的图,图中___________是、合力的理论值,1F 2F ________的方向一定沿GE (填“F 3”或“F 4”)。
1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 =0.02s ,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3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 、A 、B 、C 、D 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得A 、B 、C 、D 点到O 点的距离分别为x 1=2.10cm ,x 2=4.00cm ,x 3=6.30cm ,x 4=9.00cm 。
由此可知,打B 点时纸带的速度表达式________;与纸带相连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________,大小为________m/s 2(数据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如果实验时交变电流的实际频率略高于50Hz ,则加速度的测量值和实际值相比是________(选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
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到子弹,是因为( )A.飞行员的反应快B.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C.子弹已经飞得没有劲了,快要落在地上了 D.飞行员是超人,手有劲2、在下面研究的各个问题中可以被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B.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C.奥运会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D.跳水冠军伏明霞在跳水比赛中3、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有关物体加速度,速度的方向及它们的正负值说法错误的是A.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必定相同B.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必定为负值C.在直线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变大时,其加速度也可能为负值D.只有在确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条件下,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才为正值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t=0时沿同一直线运动,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以出发点为参考点,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物体在t1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此时甲、乙的位移分别为x甲、x乙,下面讨论正确的是()A.x甲=x乙,v甲=v乙B.x甲>x乙,v甲<v乙C.x甲=x乙,v甲<v乙D.不能确定,v甲:v乙=1:25、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亚里士多德C.爱因斯坦D.牛顿6、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s末物体位于出发点B.前2秒的加速度与后两2秒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物体一直往负方向向运动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7、下列关于弹力与摩擦力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在桌面上的书本受到的弹力是由书本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B.两物体间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而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C.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只能充当阻力,不能充当动力D.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可以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8、质点沿直线运动。
高一期中模拟考试物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4分)1.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 .亚里士多德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B .笛卡尔通过理想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 .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D .伽利略最早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科学的研究,从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甲图中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时,排球可以看成质点B .研究乙图中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C .研究丙图中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大小可以忽略D .研究丁图中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速度可视为相同3.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 行驶,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5m/s 2,从刹车开始,2s 内与5s 内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A .4:5B .3:4C .5:4D .1:24.如图所示,半圆形框架竖直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光滑的小球P在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P 与圆心O 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将力F 在竖直面内沿顺时针方向缓慢地转过90°,框架与小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框架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B .框架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B .地面对框架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D .拉力F 的最小值为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θcos mgθA .5N 和20N 的两个力不可以合成为一个6N 的合力B .几个共点力的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C .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D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发生力的作用时两物体必须相互接触6.如图,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四个点,已知,质点从A 到经历时间,从到经历时间,从到经历时间,则的长度是( )A .B .C .D .7.如图所示,用等大反向的力F 和压住两块木板,中间夹着一个重力为G 的立方体金属块,它们一起处于静止状态.则( )A .木板和金属块之间肯定有摩擦力B .金属块受三个力作用C .若同时增大F 和,木块和金属块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大D .若同时增大F 和,金属块所受合力会增大8.如图所示,一轻质晒衣架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水平横杆与四根相同的斜杆垂直,两斜杆夹角,一重为G 的物体悬挂在横杆中点,则每根斜杆受到地面的( )ABCD二、多选题(每题4分部分2分共16分)9.、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相同方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