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1章电与磁第1节有趣的静电现象2课时作业粤教版选修1_4(1)
- 格式:doc
- 大小:41.04 KB
- 文档页数:2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1章电与磁第1节有趣的静电现象学案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能识别静电现象,经过实验看法摩擦起电现象,知道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知道带电体的相互作用规律.2.知道使物体带电有三种方法: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传导起电.能用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现象.(重点、难点)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能用电荷守恒定律解释摩擦起电现象.(重点)静电的产生[先填空]1.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2.静电发生的进程(1)如图111所示,把一个空铝罐平放在润滑平面上.拿一个气球在头发下去回摩擦几下,然后移到距离铝罐3~4 cm处.缓慢地将气球移近铝罐,可以发现摩擦过的气球可以吸引铝罐,说明气球带了电.图111(2)如图112所示,让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A先与带电体接触,然后与验电器接触.可以发现金属箔片张开,说明金属小球A带了电.图112(3)如图113所示,让绝缘支柱支持的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和B彼此接触,接近带正电的小球C,可以发现挂在A和B下面的两片金属箔都张开,说明A、B都带了电.图113[再判别]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2.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带电体的电荷飞到了导体上.(×)3.带电体接近导体,导体感应起电,拿走带电体,导体依然带电.(×)[后思索]在枯燥的冬天,你也许有过这样的阅历:当你经过铺有地毯的走道离开房间门口,在伸手接触金属门把手的一刹那,突然听到〝啪〞的一声,把你〝猛击〞一下,弄得你虚惊一场(如图114所示),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图114【提示】人在地毯下行走,由于脚与地毯的摩擦,时间久了人身上会带有因摩擦而发生的少量电荷,当人手与金属门把手接触的瞬间放电,会收回〝啪〞的声响,同时人感到有触电的觉得.1.摩擦起电(1)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其中一个物体失掉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取得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2)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由于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才干不同,在摩擦进程中由于摩擦力做功,对核外电子的约束才干弱的原子失掉电子而带正电,对核外电子的约束才干强的原子取得电子而带负电,且两个物体带等量的正、负电荷.(3)摩擦起电的实质:一个物体失掉电子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失掉这些电子而带负电.即摩擦起电是由物体间电荷的转移惹起的.2.传导起电(1)用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去接触另一个带电的物体,带电物体的净电荷的一局部就会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2)两个完全相反的导体球发作接触时,同种电荷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异种电荷先中和再平分;两个导体球分别后,各带等量的同种电荷(恰恰中和时,两导体球都不带电).(3)传导起电的实质:两个物体之间发作电荷的转移.3.感应起电(1)用带电的物体接近没有带电的导体,也能使没有带电的导体带电.例如,将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近一个原来没有带电的金属导体,金属导体外部的自在电子就会发作移动,从而在导体外表出现〝感应电荷〞.(2)感应起电时,原来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同时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且接近带电体一端感应出的电荷与带电体带的电荷是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一端感应出的电荷与带电体带的电荷是同种电荷.(3)感应起电的实质:感应起电不是发明了电荷,而是使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导体的一局部转移到另一局部,即导体中发作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进程只是导体外部的电荷重新散布使导体两端显出不同电性,而实质上导体仍不带电,导体上正负电荷的数目依然相等.1.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接近一个塑料小球时( )【导学号:75392021】A.假定塑料小球被硬橡胶棒吸引,说明塑料小球肯定带正电B.假定塑料小球被硬橡胶棒吸引,说明塑料小球肯定带负电C.假定塑料小球被硬橡胶棒排挤,说明塑料小球肯定带正电D.假定塑料小球被硬橡胶棒排挤,说明塑料小球肯定带负电【解析】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上负电荷,塑料小球被吸引时,小球能够不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也能够带正电,但塑料小球假设被排挤,那么小球肯定带电,且与橡胶棒带同种电荷.【答案】 D2.如图115所示,当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的电荷移动状况是( )图115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金属导体上的带负电的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区分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区分向A端和B端移动【解析】感应起电的实质:当一个带电体接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挤,导体中的自在电荷趋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上接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的一端带同种电荷.即负电荷在物体的不同局部之间转移,但正电荷不移动.【答案】 B3.(多项选择)关于电现象,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导学号:75392021】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恣意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异种电荷C.带电现象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呈电中性的物体失掉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掉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两种物质相互摩擦,容易失掉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解析】玻璃棒并不是跟任何物体摩擦都带正电.两种物质比拟,看哪一种更容易失掉电子,才干决议摩擦起电的结果,A、B错误.使物体带电的实质就是电荷重新散布,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C、D正确.【答案】CD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容易失掉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失掉电子的物体带负电.静电现象的解释[先填空]1.物质的结构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那么由带有电荷的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所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因此物质不显电性.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发明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许从物体的一局部转移到另一局部,在转移的进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再判别]1.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2.三种起电方式中,感应起电违犯了电荷守恒定律.(×)3.摩擦起电的两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后思索]有的同窗说用摩擦起电的方式可以创生电荷,这样自然界中的电荷就会越来越多,你以为这种说法对吗?电荷的存在又遵照怎样的规律呢?【提示】 这种说法不正确.这些电荷遵照电荷守恒定律.1.〝中性〞、〝中和〞的实质电中性的物体是有电荷存在的,只是代数和为零,对外不显电性;电荷的中和是指等量正、负电荷完全抵消的进程,但正、负电荷自身依然存在,并不是正、负电荷的消逝.2.〝总量〞的含义:指电荷的代数和.3.起电进程中电荷变化不论哪一种起电进程都没有发明电荷,也没有消灭电荷.实质都是电子发作了转移,也就是说物体所带电荷的重新分配.4.守恒的普遍性电荷守恒定律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任何电现象都不违犯电荷守恒定律.5.完全相反的金属球接触带电时电荷量的分配状况(1)用带电荷量是Q 的金属球与不带电的金属球接触后,两小球均带Q 2的电荷量,电性与原带电金属球电性相反.(2)用带电荷量Q 1与带电荷量Q 2的金属球接触再分开,那么每个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均为总电荷量的一半,即Q 1′=Q 2′=Q 1+Q 22,电性与两球原来所带电荷总量的电性相反.4.有两个完全相反的带电绝缘金属球A 、B ,区分带有电荷量Q A =6.4×10-9C ,Q B =-3.2×10-9C ,让两绝缘金属球接触.在接触后,A 、B 带电荷量各是多少?此进程中电荷发作了怎样的转移,转移了多少?【解析】 当两球接触时,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球相反,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球带电荷量Q A ′=Q B ′=Q A +Q B 2=6.4×10-9-3.2×10-92C =1.6×10-9C. 在接触进程中,电子由B 球转移到A 球,不只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 球带Q B ′的正电荷.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 =Q B -Q B ′=(-3.2×10-9-1.6×10-9)C =-4.8×10-9C.【答案】 均为1.6×10-9C 电子由B 球转移到了A 球,转移了-4.8×10-9C5.上题中A 、B 两球固定好后,让第三个与它们相反的小球C 重复与A 、B 接触,最终A 、B 两球的带电量和电性如何?【解析】 由于三球完全相反,重复接触后相当于三球同时接触,那么三球均分中和后的电荷量,故A 、B 均带正电,电荷量为Q =Q A +Q B 3=6.4×10-9-3.2×10-93 C=1615×10-9C. 【答案】 均为1615×10-9C 均为正电 6.(多项选择)如图116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末尾时相互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导学号:75392021】图116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D .棒的带电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解析】 带电棒接近两导体球时,会在甲球感应出异种电荷,乙球聚集同种电荷.此时假定先分开甲、乙,再拿走棒,甲带与带电棒电性相反的电荷,乙带与之相反的电荷;假定先移走带电棒,甲、乙两球将呈电中性,再分开甲、乙两球,两球都不带电,应选项A 对,选项B 、D 错;将带电棒与两球接触,带电棒上的电荷将转移到两球上,分开后两球带与带电棒同种性质的电荷,应选项C 对.【答案】 AC剖析此类效果时,一定留意将导体分开和移走带电体的先后顺序,二者是不同的.。
第一章静电场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能识别静电现象,通过实验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知道带电体的相互作用规律.2.知道使物体带电有三种方法: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传导起电.能用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现象.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能用电荷守恒定律解释摩擦起电现象.1.物体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传导起电的方法.(重难点)2.电荷守恒定律.(重点)3.用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现象.(难点) 静电的产生1.基本知识(1)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2)静电产生的过程①如图1-1-1所示,把一个空铝罐平放在光滑平面上.拿一个气球在头发上来回摩擦几下,然后移到距离铝罐3~4 cm 处.缓慢地将气球移近铝罐,可以发现摩擦过的气球能够吸引铝罐,说明气球带了电.图1-1-1②如图1-1-2所示,让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A 先与带电体接触,然后与验电器接带了电.A 金属小球,说明张开触.可以发现金属箔片图1-1-2③如图1-1-3所示,让绝缘支柱支持的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 和B 彼此接触,靠近带正都带了电.B 、A ,说明张开下面的两片金属箔都B 和A ,可以发现挂在C 球电的小图1-1-32.思考判断(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2)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带电体的电荷飞到了导体上.(×)3.探究交流如图1-1-4所示的现象为感应现象,为什么发生感应起电的是导体而不是绝缘体?图1-1-4【提示】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在带电体电荷的作用下,物体上的正、负电荷发生分离,只有导体上的电子(或正、负离子)才能自由移动,而绝缘体上的电子不能自由地移动,所以导体能发生感应起电,而绝缘体不能.静电现象的解释1.基本知识(1)物质的结构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则由带有电荷的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所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因此物质不显电性.(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2.思考判断(1)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2)三种起电方式中,感应起电违背了电荷守恒定律.(×)3.探究交流如果天气干燥,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这是什么原因呢?【提示】这是因为衣服和衣服之间、衣服和皮肤之间的摩擦产生了电.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问题导思】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2.传导起电的实质是什么?3.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什么?1.摩擦起电(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其中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获得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由于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做功,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弱的原子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的原子获得电子而带负电,且两个物体带等量的正、负电荷.(3)摩擦起电的本质: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即摩擦起电是由物体间电荷的转移引起的.2.传导起电(1)用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去接触另一个带电的物体,带电物体的净电荷的一部分就会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2)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发生接触时,同种电荷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两个导体球分离后,各带等量的同种电荷(恰好中和时,两导体球都不带电).(3)传导带电的本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电荷的转移.3.感应起电(1)用带电的物体靠近没有带电的导体,也能使没有带电的导体带电.例如,将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原来没有带电的金属导体,金属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就会发生移动,从而在导体表面出现“感应电荷”.(2)感应起电时,原来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同时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且靠近带电体一端感应出的电荷与带电体带的电荷是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一端感应出的电荷与带电体带的电荷是同种电荷.(3)感应起电的本质: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即导体中发生电荷的转移.1.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的不同是前者没有接触而只是靠近,后者必须直接接触.2.感应起电过程只是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使导体两端显出不同电性,而实质上导体仍不带电,导体上正负电荷的数目仍然相等.关于电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任意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异种电荷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创造了等量的异种电荷的过程【审题指导】摩擦起电的过程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过程.玻璃棒并不是跟任何物体摩擦都带正电.两种物质比较,看哪一种更容易失去电子,才能决定摩擦起电的结果.【解析】使物体带电的实质就是电荷重新分布,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答案】C 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都是使电荷重新分布,但电荷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1.(2013·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将一束塑料包扎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条后,用手迅速捋细条,观察到细条散开了.如图1-1-5所示,下列关于细条散开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图1-1-5A.撕成细条后,由于空气浮力作用使细条散开B.撕成细条后,所受重力减小,细条自然松散C.由于摩擦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D.细条之间相互感应起电,相互排斥散开【答案】C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问题导思】1.“起电”是不是创造了电荷?2.电荷守恒定律的实质是什么?“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在不同物体或物体不同部分间的转移.当一个物体得到电荷时,其他物体失去电荷;它所得到的电荷就是其他物体失去的电荷,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是不改变的.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这里所谓“孤立”系统,就是指与外界没有进行电荷交换的系统,但在系统内可能存在多个物体,在这些物体间电荷是可以转移的.(多选)如图1-1-6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图1-1-6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D.棒的带电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审题指导】理解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不带电的导体在带电体电荷的作用下,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从而使导体两端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解析】带电棒靠近两导体球时,会在甲球感应出异种电荷,乙球聚集同种电荷.此时若先分开甲、乙,再拿走棒,甲带与带电棒电性相反的电荷,乙带与之相同的电荷;若先移走带电棒,甲、乙两球将呈电中性,再分开甲、乙两球,两球都不带电,故选项A对,选项B错;将带电棒与两球接触,带电棒上的电荷将转移到两球上,分开后两球带与带电棒同种性质的电荷,故选项C对.【答案】AC 分析此类问题时,一定注意将导体分开和移走带电体的先后顺序,二者是不同的.2.如图1-1-7所示,将不带电的导体A、B接触后去靠近带正电的带电体C,由于静电感应,导体A、B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则A、B两导体分别带上了________、________电荷.图1-1-7【解析】在带电体C的正电荷作用下,导体A、B上的电子做定向移动,使得A端得到电子带负电,B端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若先把A、B分开,再移去C,A端的电子无法再转移回B端,使A导体带上负电,B导体带上正电.【答案】负正【备课资源】“雷鸣一声,氮肥万吨”大家知道,氮肥是农作物必需的肥料,在空气中虽然有近80%的氮气,但却无法直接被农作物利用.然而,在雷电发生时,可以电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并化合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经高空水滴溶解,成为亚硝酸和硝酸落到地面,这就等于给土壤施了一次氮肥.据测算,每年因雷雨落到地面的氮肥约有4亿吨,真可谓“雷鸣一声,氮肥万吨”啊!1.用轻小物体甲、乙靠近带负电的轻小物体丙,结果甲被吸引,乙被推开,由此可确定()A .甲带正电B .甲带负电C .乙带正电D .乙带负电【解析】同性电荷之间相互排斥,异性电荷之间相互吸引,但不要忽略了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这一性质.可知,乙一定带负电,而甲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只有D 正确.【答案】D2.(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M 、N ,带电量分别为-4q 和+2q ,两球接触后分开,M、N 的带电量分别为( )A .+3q ,-3qB .-2q ,+4qC .+2q ,-4qD .-q ,-q,故12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后再分开,每个小球所带电量均为总电量的【解析】选项D 正确.【答案】D 3.(多选)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B .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个部分D .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两物体互相摩擦时,束缚不紧的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感应起电的实质: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靠近导体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的另一端带同种电荷,即电荷在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的转移.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能被创造,故选项B 、C 正确.【答案】BC4.如图1-1-8所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MN ,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A 靠近导体的M 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图1-1-8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两端都带正电或负电【解析】由于静电感应,导体MN两端分别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靠近带电体的M端带上正电,远离带电体的N端带上负电,两端的金属验电箔都会张开.故选项C正确.【答案】C。
一、有趣的静电现象
一、选择题
1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在导体A中的质子数 [ ]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
2.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丝绸摩擦玻璃棒,丝绸带正电
B.毛皮摩擦橡胶棒,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摩擦起电中电荷的总量增加
二、填空题
3.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 在原子物理中,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元电荷的电量为______;一个电子的
电量为______,一个质子的电量为______.
5. 任何带电粒子,所带电量或者等于电子或质子的电量,或者是它们电量的______.
6. 起电的方法有哪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起电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8. 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9. 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10. 静电在哪些方面有应用?
参考答案:
1. C
2. C
3. 正电荷、负电荷
4. 1.6×10-19C,-1.6×10-19C,1.6×10-19C
5. 整数倍
6.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7. 电荷的转移
8.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任何物理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都是守恒的
9. 尽快地将静电导走,避免越积越多
10. 喷涂、植绒、复印、除尘等。
第一章静电场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A.将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纸屑被吸起B.在干燥的冬季脱毛绒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C.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飞扬,四处飘落D.穿着化纤类织物的裤子走路时,裤腿上常容易吸附灰尘【解析】摩擦起电后物体带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也能产生火花放电,故选C.【答案】 C2.(多选)下列关于物质的电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D.电中性的物体若内部的原子失去电子,则该物体带了负电【解析】电中性的物体若内部的原子失去电子,则该物体带了正电.故D错误.【答案】ABC3.在编织某种地毯时,常在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因为( )A.使地毯更好看B.使地毯更耐用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D.释放静电,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解析】在地毯中夹杂一些良性导体不锈钢丝是为了及时将地毯上积累的静电导走,以防有静电吸附灰尘等不利现象产生.【答案】 D4.(多选)如图119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关系分别为a吸引d,b排斥c,c排斥a,d吸引b,则关于它们的带电情况( )图119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C.c、d两小球带同种电荷D.c、d两小球带异种电荷【解析】由a吸引d,d吸引b可知,a与b带同种电荷,且与d带异种电荷;由c 排斥a,c排斥b可知,c与a、b带同种电荷,c与d带异种电荷,A、C错误,B、D对.【答案】BD5.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A跟不带电的同样的金属球B相碰,两球都带等量的正电荷,这是因为( )A.A球的正电荷移到B球上B.B球的负电荷移到A球上C.A球的负电荷移到B球上D.B球的正电荷移到A球上【解析】A、B两球相碰时,B球上的电子(负电荷)在A球上电荷的吸引力作用下,移到A球上,B球失去电子带正电,A球得到电子,中和部分电荷后,仍带正电.【答案】 B6.两个带电小球相互接触后分开,然后又靠近,这时两小球( )A.一定互相吸引B.一定互相排斥C.一定无互相作用D.可能相互排斥,也可能无相互作用【解析】若两球带同种电荷,相互接触后再分开,一定相互排斥.若两球带异种电荷,相互接触后,可能不带电荷无相互作用,也可能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 D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C.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D.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没【解析】由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答案】 B8.(多选)把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一下再分开一小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这两个金属小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A.两球原来带有等量异种电荷B.两球原来带有等量同种电荷C.两球原来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D.两球中原来只有一个带电【解析】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当两小球相互接触时,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可知,电荷会重新分布,可以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也可以使原来带电的物体的带电荷量发生变化,所以接触以后会使物体的带电情况发生多种变化.【答案】BCD9.(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B.不带电物体摩擦起电时,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带负电C.两个带电体接触一定等分电荷量D.一个带电体接触另一个不带电体,两个物体可能带上异种电荷【解析】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物体内电荷的转移,A正确;不带电的两物体相互摩擦可使两者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B正确;两个带电体接触后电荷量均分是有条件的,要求两带电体完全相同,C错误;两物体接触后可能带同种电荷,也可能不带电,不可能带异种电荷,当一个带电体接触另一个不带电体时,两者一定带同种电荷,D错误.【答案】AB10.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与地绝缘的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1110所示.现使a、b分别带不等量的正、负电荷,则( )图1110A.b将吸引a,吸引后不放开B.b先吸引a,接触后a、b迅速分开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D.b立即把a排斥开【解析】因a带正电,b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轻质小球a将向b靠拢并与b接触;当小球a与b接触后,将对两球所带的电荷进行重新分配,结果两球带同种电荷(正电或负电),因此两球将会被排斥开.若a、b原带电荷量相等,则a、b接触后中和而都不带电,a、b自由分开.故选B.【答案】 B11.博物馆里有些古书已经非常陈旧,在翻的时候无论怎样小心,书页都可能破损,而在博物馆的实际工作中又经常有翻阅它们的必要,这些书页应该怎样去翻呢?【解析】利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性质,可以使书页分开.【答案】给书卷充电.书中相邻各页得到同种性质的电荷之后就会相互排斥,因而可以毫发无伤地一页页分开来.12.油罐车后要连一条拖地的铁链,飞机要用导电橡胶做轮胎,地毯中要夹一些细小的金属丝,印刷厂要保持适当的湿度,以上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解析】车上的静电可以通过铁链导入大地,防止燃料与油罐摩擦而产生的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困难,潮湿的空气可以使电荷散失,因而印刷厂内空气要保持一定的湿度.【答案】见解析。
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1.人站在绝缘板上,手扶着起电机,头发会竖起来并散开,其原因是头发带了同种电荷并相互排斥的结果,则头发带电的方式属于( )A.摩擦起电B.接触起电C.感应起电D.以上方式都不属于答案:B 2.把一只空铝罐平放在光滑的平面上,拿一个气球在头发上来回摩擦几下,然后移到距离铝罐3~4 cm处,缓慢地将气球移近铝罐,观察到铝罐( )A.靠近气球B.远离气球C.不动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答案:A 3.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 )A.-q B.q C.2q D.4q答案:C 4.丝绸和玻璃棒摩擦,使玻璃棒带上正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使丝绸产生了更多电子B.摩擦使玻璃棒产生了更多电子C.丝绸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D.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解析: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荷.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荷.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正电荷.故D正确.答案:D 5.冬天脱毛衣,常常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有时还能看到火花,原因是( )A.脱毛衣摩擦发热B.脱毛衣摩擦产生静电C.脱毛衣摩擦产生磁场D.脱毛衣摩擦发光解析:冬天脱毛衣时,是由于摩擦产生的静电.答案:B 6.如下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解析:带负电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因感应起电,近端M端带上正电,远端N端带上负电,故M、N两端的金属箔片都张开.答案:C 7.M和N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C.M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正电荷D.N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内部原来有等量的正、负电荷,呈中性;M带正电,是M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N上(即M失去电子),故M带正电.答案:B 8.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小球原来带的电荷量为+20 C,B小球原来带的电荷量为-10 C,C小球原来带的电荷量为-5 C,现先将A、B两球相接触再分开,再把A球与C球接触后分开.最后A球带的电荷量为( )A.0 C B.5 CD.10 CC.2.5 C。
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1.人站在绝缘板上,手扶着起电机,头发会竖起来并散开,其原因是头发带了同种电荷并相互排斥的结果,则头发带电的方式属于( )A.摩擦起电B.接触起电C.感应起电D.以上方式都不属于答案:B2.把一只空铝罐平放在光滑的平面上,拿一个气球在头发上来回摩擦几下,然后移到距离铝罐3~4 cm处,缓慢地将气球移近铝罐,观察到铝罐( )A.靠近气球B.远离气球C.不动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答案:A3.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 )A.-q B.q C.2q D.4q答案:C4.丝绸和玻璃棒摩擦,使玻璃棒带上正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使丝绸产生了更多电子B.摩擦使玻璃棒产生了更多电子C.丝绸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D.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解析: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荷.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荷.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正电荷.故D正确.答案:D5.冬天脱毛衣,常常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有时还能看到火花,原因是( ) A.脱毛衣摩擦发热B.脱毛衣摩擦产生静电C.脱毛衣摩擦产生磁场D.脱毛衣摩擦发光解析:冬天脱毛衣时,是由于摩擦产生的静电.答案:B6.如下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解析:带负电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因感应起电,近端M端带上正电,远端N 端带上负电,故M、N两端的金属箔片都张开.答案:C7.M和N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C.M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正电荷D.N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内部原来有等量的正、负电荷,呈中性;M 带正电,是M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N上(即M失去电子),故M带正电.答案:B8.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小球原来带的电荷量为+20 C,B小球原来带的电荷量为-10 C,C小球原来带的电荷量为-5 C,现先将A、B两球相接触再分开,再把A球与C球接触后分开.最后A球带的电荷量为( )A.0 C B.5 CC.2.5 C D.10 C。
课时训练1幽默的静电现象基础夯实1.以下关于静电现象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摩擦起电是宽泛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的同种电荷C.带电现象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呈电中性的物体获取电子就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显正电性D.摩擦起电过程是经过摩擦创立了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电子经常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获取电子而带上负电,失去电子带上正电,故A、B错,C正确.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转移的过程,并没有创立电荷,总电荷量保持不变,故D错.2.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与B,B与C,C与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若是A带正电,则()A.B、C球均带负电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D.B、C球都不带电3.以下列图,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小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凑近或远离,则()A.甲图中两球必然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必然带同种电荷C.乙图中两球最少有一个带电D.以上说法均不对,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且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因此图乙中两球必然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B正确.4.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表面镀有铝膜,在a旁边有一绝缘金属小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以下列图,现使b带电,则()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马上把a排斥开C.b将吸引a,吸住后不松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b带电后,a在b的电场中发生静电感觉,a球凑近b的一侧带与b异种电性的电荷,a远离b的一侧带与b相同电性的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b将吸引轻小物体a且使b、a接触,b、a接触后,b所带部分电荷转移到a上,使a、b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是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5.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摩擦起电是电荷创立的过程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D.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灭,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但摩擦起电时电子应从对电子拘束力弱的物体转移到对电子拘束力强的物体上,因此玻璃棒其实不是和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物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中和,一对正负电子碰撞转变成光子才是电子的湮灭,因此只有选项B正确.6.某物体经过接触而带上正电,原因是()A.物体获取了质子B.物体失去了质子C.物体失去了电子D.物体获取了电子,起电的原因都是电子的转移,而带正电荷的质子是不会发生转移的,A、B错误,物体带上正电,说明它失去了电子,C正确.7.(多项选择)以下关于静电喷漆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当油漆从喷枪喷出时,油漆微粒带正电,物体也带正电,相互排斥而扩散开来B.当油漆从喷枪喷出时,油漆微粒不带电,物体带正电,相互吸引而被物体吸附C.从喷枪喷出的油漆微粒带正电,相互排斥而扩散开来,被吸附在带负电的物体上D.由于油漆微粒相互排斥而扩散开来,因此静电喷漆虽喷漆均匀但浪费油漆,因相互排斥而散开,形成雾状,被喷涂的物体带负电,对雾状油漆产生引力,把油漆吸到表面,从而减少了浪费.8.(多项选择)以下哪些措施或设备是为了防范静电的危害()A.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装上避雷针B.静电喷墨打印机C.在高大的烟囱中安装静电除尘器D.在运汽油的汽车后拖一条与地接触的铁链B、C是利用静电来工作的.9.(多项选择)以下列图,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凑近验电器的小球B 时(不接触),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C.金属球A可能带正电D.金属球A必然带负电,是由于两金箔都带有正电荷,同种电荷相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决定于两金箔带电的多少.若是A球带负电,凑近验电器的B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箔上的部分正电荷“上移”,从而使两金箔张角减小,选项B 正确,同理否定选项C.若是A球不带电,在凑近B球时,发生静电感觉现象,使A 球上电荷重新分布,凑近B球的端面出现负的感觉电荷,而背向B球的端面出现正的感觉电荷.A球上的感觉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因距离的不相同而表现为吸引作用,从而使B球和金箔上的电荷重新分布,金箔上的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B球,因此两金箔间的张角减小,选项A正确,同理否定选项D.10.以下列图,将不带电的导体A、B接触后去凑近带正电的带电体C,由于静电感觉,导体A、B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A、B分开,尔后移去C.则A、B两导体分别带上了电荷、电荷.正11.有三个导体,其中一个带正电,两个不带电.问:能不能够使后二者带上异种电荷?能不能够使后二者带上负电荷?,但不能够经过三种起电方式使后二者都带上负电.能力提升12.以下列图,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凑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A凑近M端时,由于静电感觉,M端齐聚正电荷,N端齐聚负电荷,两端都带上了电,故M、N两端验电箔均张开.13.(多项选择)为了防范静电的危害,应赶忙把产生的静电导走,以下措施中属于防范静电危害的是()A.油罐车后边装一条拖地的铁链B.电工钳柄上套有绝缘胶套C.飞机轮上装搭地线D.印刷车间中保持合适的湿度,其实不是为了防范静电.14.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必然的距离,现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两球接触后移开.(1)若A、B两球带有同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带的电荷量之比;(2)若A、B两球带有异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带的电荷量之比.∶3(2)2∶1。
第一章电与磁第一课时有趣的静电现象一、【知识要点】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用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带正电荷,用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带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
2.静电产生的三种方式是、、 .3.静电现象的解释:电荷分为和两种。
原子核带而核外电子带。
如果和的数量相等,原子呈电中性。
如果一个呈电中性的物体失去电子,则物体带电,反之得到电子,则物体带电。
4.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被也不会被,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不变。
三、【随堂练习】1. 关于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这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B.这三种方式都产生了电荷C.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D.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在转移2.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A. 橡胶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去了B. 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去了C. 橡胶棒丢失了质子D. 毛皮得到了质子3. 用带负电的物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验电器,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张开,则关于两片金属箔片带电情况正确的是()A. 带上同种正电荷B. 带上同种负电荷C. 一片带正电一片带负电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 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现使带正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N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B.只有M端的验电箔张开C.只有N端的验电箔张开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5. 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防止静电产生的危害( )A.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装上避雷针 B.在高大的烟囱中安装静电除尘器C.静电复印 D.静电喷漆三、【课后练习】6. 不带电的导体A与带正电的导体B接触之后也带正电,其原因是( )A. B有部分质子转移到A上B. A有部分质子转移到B上C. A有部分电子转移到B上D. B的质子与A的电子互相转移7. M和N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 M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 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C. M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正电荷D. N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8. 如图所示,两个互相接触的不带电的导体A和B,均放在绝缘支架上,现用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导体A,但不接触,若先将玻璃棒移去,再将A、B分开,则A、B的带电情况是()A. 不带电带正电B. 不带电带负电C. 不带电不带电D. 带正电带负电9. 在上题中若先将A、B分开,再移去玻璃棒,则A、B带电情况是()A. 不带电不带电B. 带负电带正电C. 带正电带正电D. 带负电带负电10. 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
一、有趣的静电现象一,选择题1、把一个带电棒移近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金属箔片先下落闭合而后又张开,这说明棒上带的是A.正电荷;B.带正.负电荷都有可能;C.负电荷;D.不带电。
2、对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上相等的电荷;B.元电荷就是电子;C.元电荷就是质子;D.带电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3、三个点电荷a、b、c在同一直线上,其中c位于a、b连线中点并可以自由移动,现在电荷c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电荷c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B.点电荷a、b一定带等量同种电荷;C.当点电荷a、b以相同的速率匀速靠近c时,c仍处于静止;D.如果释放电荷a、b,它们一定向背离点电荷c的方向运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外一部分B、摩擦起电时,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一个带电体跟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两物体可能带上异种电荷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B、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C 、原子带正电D 、物体失去电子带负电,得到电子带正电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荷B、静电消除是电荷消失了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D、静电总是有害的二、填空题7、原子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_和带负电的________组成。
8、物体的带电量只能是电子电量的________倍。
9、电荷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__到另外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_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________保持不变。
这叫做________。
10、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二个物体接触后,会出现物体呈电中性的现象叫________。
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1.人站在绝缘板上,手扶着起电机,头发会竖起来并散开,其原因是头发带了同种电荷并相互排斥的结果,则头发带电的方式属于( )A.摩擦起电B.接触起电C.感应起电D.以上方式都不属于答案:B2.把一只空铝罐平放在光滑的平面上,拿一个气球在头发上来回摩擦几下,然后移到距离铝罐3~4 cm 处,缓慢地将气球移近铝罐,观察到铝罐( )A.靠近气球B.远离气球C.不动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答案:A3.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 )A.-q B.q C.2q D.4q答案:C4.丝绸和玻璃棒摩擦,使玻璃棒带上正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使丝绸产生了更多电子B.摩擦使玻璃棒产生了更多电子C.丝绸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D.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解析: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荷.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荷.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正电荷.故D正确.答案:D5.冬天脱毛衣,常常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有时还能看到火花,原因是( )A.脱毛衣摩擦发热B.脱毛衣摩擦产生静电C.脱毛衣摩擦产生磁场D.脱毛衣摩擦发光解析:冬天脱毛衣时,是由于摩擦产生的静电.答案:B6.如下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解析:带负电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因感应起电,近端M端带上正电,远端N端带上负电,故M、N两端的金属箔片都张开.答案:C7.M和N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C.M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正电荷D.N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内部原来有等量的正、负电荷,呈中性;M带正电,是M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N上(即M失去电子),故M带正电.答案:B8.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小球原来带的电荷量为+20 C,B小球原来带的电荷量为-10 C,C小球原来带的电荷量为-5 C,现先将A、B两球相接触再分开,再把A球与C球接触后分开.最后A球带的电荷量为( )A.0 C B.5 CC.2.5 C D.10 C解析:由于三个小球完全一样,当它们接触时,它们所带的电荷量将先中和后再平均分配,A、B两球接触再分开后,A、B将分别带+5 C的电荷,再把A球与C球接触后分开,此时A、C两球电荷量中和后为零,因此,最后A球带电荷量为零.答案:A9.下列关于电荷、电荷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存在三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和元电荷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C.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的值D.物体的带电量可以是2×10-19C解析: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故A不正确;物体带电是由于电荷的移动而导致,因此带电量均等于元电荷或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只能是某些特定的值故B 不正确;故C正确;物体的带电量都是1.60×10-19C的整数倍,故D不正确.故选C.答案:C10.下列措施中是为了防止静电产生的危害的是( )A.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装上避雷针B.在高大的烟囱中安装静电除尘器C.静电复印D.静电喷漆解析:B、C、D选项都是对静电的利用.A选项中避雷针可以把云层上的静电导入大地,使其避免对高大建筑物构成危害.答案:A11.关于接触起电,即一个带电物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B.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C.两个物体一定带不等量的同种电荷D.两个物体一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分析:接触起电带的电荷是同种电荷,若两物体完全相同,则会平分电荷.解析:一个带电物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电荷会转移到不带电物体上,所以一定带同种电荷,A错误,B正确;若两个物体完全一样的话会平分电荷,否则不平分,C、D错误.故选B.答案:B12.(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多选)下列仪器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用了静电现象的有( )A.避雷针B.指南针C.静电复印机D.变压器解析:应用静电现象的原理的是避雷针和静电复印机,而指南针是利用地磁场的原理,而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故选项A、C符合题意.答案:AC13.(多选)静电喷涂是利用静电现象制造的,其喷涂原理如下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喷枪喷嘴与被喷涂工件之间有一强电场B.涂料微粒一定带正电C.涂料微粒一定带负电D.涂料微粒可以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答案:AC14.(多选) 如图所示在感应起电中,带负电物体靠近带绝缘底座的导体时,M处将( )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电性与物体电性一致答案:BD。
学习资料汇编
一、有趣的静电现象
一,选择题
1、把一个带电棒移近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金属箔片先下落闭合而后又张开,这说明棒上带的是
A.正电荷;B.带正.负电荷都有可能;
C.负电荷;D.不带电。
2、对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上相等的电荷;
B.元电荷就是电子;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带电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3、三个点电荷a、b、c在同一直线上,其中c位于a、b连线中点并可以自由移动,现在电荷c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点电荷c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
B.点电荷a、b一定带等量同种电荷;
C.当点电荷a、b以相同的速率匀速靠近c时,c仍处于静止;
D.如果释放电荷a、b,它们一定向背离点电荷c的方向运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外一部分
B、摩擦起电时,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D、一个带电体跟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两物体可能带上异种电荷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
B、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C 、原子带正电
D 、物体失去电子带负电,得到电子带正电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荷
B、静电消除是电荷消失了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D、静电总是有害的
二、填空题
7、原子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_和带负电的________组成。
8、物体的带电量只能是电子电量的________倍。
9、电荷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__到另外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_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________保持不变。
这叫做________。
10、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二个物体接触后,会出现物体呈电中性的现象叫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D
3、AB
4、D
5、 B
6、C
二、填空题
7、原子核电子
8、整数
9、转移转移总量电荷守恒定律
10、电中和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