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1、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 “大叫”的不同情感。 2、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我们 今后应该怎么做? 3、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21
7、伊索寓言
讲故事
狐狸和乌鸦
22
• 森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住着乌鸦。树下
7、伊索寓言三则
1
伊索寓言
Yi suo yu yan
•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 被释奴隶伊索所编,他机智幽默,善于讲动 物故事。收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 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 余篇。
• 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 和生活教训、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 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 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0
7、伊索寓言
牧童和狼
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
狼来了!”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
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
“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然
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 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启示。
3
《伊索寓言》采用拟人手法,大部分是 以动物为主人公,少部分以神或人为 主人公,结构往往是一个小故事,篇 末加一句揭示寓意的话。 《伊索寓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 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文学体裁的 基石。
4
伊索寓言
内容摘要:
以动物为主角,通过一篇篇短短的小 故事,用生动活泼的内容、富有趣味的情 节,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