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上颌窦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及药敏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上颌窦炎的检查方法慢性上颌窦炎的典型症状是间歇性头痛,晨起鼻阻较重,煽鼻涕后比较通畅。
早起涕多,中午、下竿因脓液刺激而肥大。
鼻涕常为粘液,粘液脓性,多向后流入鼻咽部,早晨、下午多可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因鼻塞有时讲话鼻音重,发音含混不清。
病理变化分息肉型,纤维型,乳头型,囊肿型四种。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1.上颌窦内窥镜检查该项检查是诊断上颌窦病变的最新方法,,由Messerklinger等人于70年代应用于临床,可在冷光源照明下于窦内取病理活检,或者摄片、录象,可克服检查的盲目性,提高诊断率。
2.鼻镜检查注意中鼻甲有无肥大或息肉,中鼻道有无阻塞及脓性分泌物,鼻中隔有无偏曲。
再用1%麻黄素棉片收缩鼻粘膜,然后做头位试验,使患侧上颌窦居上,数分钟后观察患侧中鼻道有无脓液流出。
3.X线摄片取鼻颏位(water位),观察两侧上颌窦的密度,与眼眶密度相对比,大于眼眶密度者表示阴影模糊,应怀疑粘膜增厚或窦内有脓性分泌物,应进一步检查。
4.上颌窦造影在上颌窦冲洗后,将碘油2ml注入窦内,变换头位,再行X线摄片,观察粘膜有无增厚和息肉,以及窦内肿瘤、囊肿和窦腔其他情况,粘膜厚度在3mm以上者为增厚。
5.粘膜清除功能试验在碘油造影后第4天再行摄片检查,粘膜清除功能正常者碘油应已排空,若仍有碘油潴留在上颌窦内,表示粘膜失去清除功能。
6.上颌窦口阻力测定上颌窦穿侧,向窦内注水,当液体平稳流出时,测量测压管的水柱压力。
若经冲洗注药3~4次后窦口阻力仍在6kPa,需行手术治疗。
慢性上颌窦炎的发病机理是,由于上颌窦自然开口在其内侧壁之上,额窦、前阻筛窦之开口后下,易被二窦炎症的脓液感染,上颌窦底与齿根部接近,齿龈脓肿时亦可感染;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鼻中甲息肉性变,鼻腔良性肿瘤等鼻腔病理性改变,阻塞中道和自然开口,使通气和引流受阻;鼻腔变态反应,粘膜水肿,纤毛运动不良致自然引流不畅等因素所引起。
当发现自己患有上颌窦炎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发展成慢性慢性上颌窦炎,治疗成本会大大增加。
慢性鼻炎-鼻窦炎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脓性分泌物的细菌颁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采集56例CRS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分别进行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需氧菌培养45例,阳性率80.25%,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厌氧菌10例,阳性率17.8%,主要是厌氧链球菌和梭形杆菌。
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CRS中最常见的需氧菌,厌氧菌感染是CRS患者的重要致病因素。
慢性鼻炎-鼻窦炎(chron:c.rhinosinasitis.crs)又指鼻腔和鼻窦粘膜的脓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
CRS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2001年10月-2010年6月,我们采集56例CRS患者的脓性分泌物进行需氧、厌氧培养及药敏试验。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
56例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8-64岁,平均年龄36岁。
入选条件为经临床确诊的慢性鼻窦炎,经过规范抗炎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者。
1.2 检测方法。
门诊患者停用抗生素3天后,严格按照无菌要求,使用无菌吸引器吸取窦口鼻道复合体处脓液或分泌物,收集后送实验室进行一般细菌培养和厌氧菌培养。
2结果56例中,需氧菌培养45例,阳性率80.35%,等分离出致病菌14株,阳性结果行药敏试验。
表1菌种及构成比表2抗生素种类及例数3讨论CRS在临床较为常见,如何运用敏感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是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題。
笔者在取材时注意无菌操作,停用抗生素增强检出的阳性率,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CRS中最常见的需氧菌,厌氧菌感染是CRS 患者的重要致病因素。
由于在培养方法、取材部位和消毒方法,是否应用抗菌药物,以及病例选择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不同的研究者报道的病原菌有较大差异。
本组资料显示:我们监测的CRS细菌培养阳性对大环内酯类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较为敏感,厌氧菌在CRS感染中,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考虑与窦口通畅程度,纤毛功能和粘液分泌功能有关。
成人慢性颌窦炎的细菌学检测
傅素贞;吴炜;袁军;周水洪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00(022)003
【摘要】@@ 慢性上颌窦炎是一种常见病,治疗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这与其解剖学上的特点有关,但也与其细菌学的特点有关.笔者分析了61例成人慢性上颌窦炎的细菌学分布特点及其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总页数】2页(P179-180)
【作者】傅素贞;吴炜;袁军;周水洪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3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急慢性额窦炎的细菌学检测 [J], BrookI;苑铁君
2.慢性鼻窦炎筛窦黏膜细菌学检测及药敏试验临床分析 [J], 孙秀敏;王德辉;余洪猛;罗寄勤
3.慢性鼻窦炎筛窦黏膜细菌学检测及药敏试验 [J], 章锦秀;李嘉宁;谭德镇;陈美元;谢慧英;汪春晖
4.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细菌学检测及药敏分析 [J], 张永兰;孙沛涌;林鹏
5.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细菌学检测及药敏的探究 [J], 张太;龚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上颌窦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慢性上颌窦炎所属部位:头部就诊科室:口腔科病症体征:囊肿,鳞状上皮,脓性分泌物,粘膜萎缩,结痂疾病介绍:什么是慢性上颌窦炎?慢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农村尤多,其发病多由于周围组织炎性反应迁延,窦口引流阻塞,全身抵抗力减弱,齿源性感染等因素造成慢性上颌窦炎是怎么回事?患者常年头晕,头痛,鼻阻脓涕,冬季各种症状尤甚;重者可并发咽,扁祧体,喉,气管,支气管及肺等炎性反应,手术治疗是本病的重要治疗方法,随着现代鼻内窥镜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大大提高了治愈率,但在临床实践中,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等手术方法,仍不失为是治疗上颌窦疾病的方便,安全,有效的鼻外科手术症状体征:慢性上颌窦炎有哪些症状?慢性上颌窦炎主要为患侧或双侧鼻窦、前鼻滴涕或后鼻滴涕,有时鼻分泌物随头部姿势改变而流出,患者自诉痰多且臭,分泌物为粘液脓性或脓性。
慢性上颌窦炎有什么症状?患者常有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思想不能集中。
但有一部分患者忘记了自己的症状,及至鼻部检查才发现有慢性上颌窦炎。
化验检查:慢性上颌窦炎要做什么检查?1.鼻镜检查注意中鼻甲有无肥大或息肉,中鼻道有无阻塞及脓性分泌物,鼻中隔有无偏曲。
再用1%麻黄素棉片收缩鼻粘膜,然后做头位试验,使患侧上颌窦居上,数分钟后观察患侧中鼻道有无脓液流出。
2.X线摄片取鼻颏位(WATER位),观察两侧上颌窦的密度,与眼眶密度相对比,大于眼眶密度者表示阴影模糊,应怀疑粘膜增厚或窦内有脓性分泌物,应进一步检查。
3.上颌窦造影在上颌窦冲洗后,将碘油2ML注入窦内,变换头位,再行X线摄片,观察粘膜有无增厚和息肉,以及窦内肿瘤、囊肿和窦腔其他情况,粘膜厚度在3MM以上者为增厚。
4.粘膜清除功能试验在碘油造影后第4天再行摄片检查,粘膜清除功能正常者碘油应已排空,若仍有碘油潴留在上颌窦内,表示粘膜失去清除功能。
5.上颌窦口阻力测定上颌窦穿侧,向窦内注水,当液体平稳流出时,测量测压管的水柱压力。
慢性鼻窦炎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陈旭华;胡二红;尹治军
【期刊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年(卷),期】2010(010)001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对2008年3-10月收治的6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将取出的上颌窦内分泌物或病变黏膜行细菌培养和常用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 66例送检标本中,37例(共38株)标本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56.06%.分离菌株对头孢哌酮的敏感度最高,为89.47%,其次为庆大霉素(86.84%)、头孢唑啉(78.95%),青霉素敏感度最低,为15.79%.结论应用抗生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宜先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如情况不允许,可选择广谱耐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陈旭华;胡二红;尹治军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五官医院耳鼻咽喉科,焦作,454150;河南省焦作市五官医院检验科,焦作,454150;河南省焦作市五官医院耳鼻咽喉科,焦作,45415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成人慢性鼻窦炎脓液普通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J], 梁庆全
2.1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J], 赵运华;刘学兵;陈磊;黄永望
3.成人慢性鼻窦炎153例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J], 卢永明
4.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观察 [J], 朱富高;孙美红;杨松凯
5.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培养及抗生素应用 [J], 章毅;王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单纯性筛、上颌窦炎患者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
析
马文成;孙靖;杨绍忠;钟军红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
【年(卷),期】2003(023)003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马文成;孙靖;杨绍忠;钟军红
【作者单位】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1500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42
【相关文献】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道分泌物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J], 郝春艳;刘红宇;张贵;张冉;郑春霞;侯桂琴
2.1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J], 赵运华;刘学兵;陈磊;黄永望
3.9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道分泌物普通培养与L型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J], 冯勇军;林翀;曾春荣;吴湘明
4.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J], 张莉
5.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 [J], 程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上颌窦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及药敏观察目的研究慢性上颌窦炎患者的细菌分布并测定分离菌株对各抗生素的敏感度及耐药性。
方法对入院治疗的60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直接采取上颌窦内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及药敏实验。
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5%(39/60),共培养出48例菌株,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比例最高,对甲硝唑、头孢曲松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敏感度比较高,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性最强。
结论慢性上颌窦炎临床用药应以细菌药敏实验为主,无条件做药敏试验的,可以首选头孢曲松或甲硝唑等。
标签:上颌窦炎;细菌学;微生物敏感试验慢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多发在农村。
经研究,细菌感染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上颌窦被细菌感染后不易治愈,常发展为慢性上颌窦炎[1]。
手术治疗是重要的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临床上也常用抗生素来对该病进行前期的综合治疗,由于我国近年来抗生素的应用比较泛滥,很多患者对一般的常用抗生素有耐药性,随着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应用,慢性鼻窦炎患者产β-内酰胺酶细菌逐渐增多[2],细菌耐药性增大,治疗难度也加大。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入院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患者采用内镜下直接采取上颌窦内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及药敏实验,对患者采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来自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入院治疗上颌窦炎的60例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3.4±5.7)岁,病程9个月~8年,平均病程(3.7±1.4)年。
所有患者病史超过3个月,且入院治疗时都伴有鼻塞、嗅觉障碍、鼻漏浓涕、头晕等症状,近1周内未使用任何抗生素,鼻内镜的检查结果均显示鼻道有脓性分泌物,部分患者的鼻窦CT辅助检查结果提示有鼻窦黏膜炎病变。
排除有免疫缺陷病或囊性纤维病患者,对1个月内有急性全身或局部感染的患者也排除。
29例慢性上颌窦炎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徐红云;吴晓春
【期刊名称】《云南医药》
【年(卷),期】1991(12)4
【摘要】厌氧菌的感染几乎遍及临床各个领域,且感染率很高。
其中慢性副鼻窦炎感染率为52%。
厌氧菌单独感染部分为41.6%,我们对29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进行了细菌学检查,包括厌氧菌、需氧菌的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旨在为临床此类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采集我院五官科长期抗生素或其它药物治疗无效的29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窦腔分泌物或冲洗液,进行病原菌培养。
2.标本采取鼻窦粘膜局部消毒,行常规上颌窦穿刺,用空针筒抽取窦腔脓液(若无脓液,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回抽)约0.5~1ml,立即换5号针头注入厌氧采样瓶。
【总页数】3页(P230-232)
【作者】徐红云;吴晓春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420.3
【相关文献】
1.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J], 田厚荣;赵波;孙广玉
2.300例儿童慢性上颌窦炎厌氧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J], 黄忠强;韦雪菱
3.儿童慢性上颌窦炎需氧菌的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J], 黄忠强
4.临床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J], 杨建芬
5.7781例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的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J], 夏雨; 张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与药敏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与药敏检测结果,总结细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以期为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检验科接收的100例伤口分泌物标本为研究对象,采取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检查来判断其病原体类型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100份伤口分泌物标本共分离培养出5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7株(50.00%)、革兰氏阳性球菌26株(48.15%)、真菌1株(1.85%)。
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均较高。
结论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有助于判断是否发生感染,并分离病原菌,进一步药敏试验是合理选择抗菌药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检测;合理用药关键词: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检测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耐药菌的医院内感染已成为治疗的一大难题。
因此了解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对了解创口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临床预防伤口感染的治疗中会广泛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但存在病原菌耐药性日渐提升的严峻问题,因此,如何对术后患者科学、合理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成了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
鉴于此,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检验科接收的100例伤口分泌物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检验科接收的100例伤口分泌物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12~81岁,平均(55.8±0.2)岁。
1.2 实验方法①采集样本:按照检验科规范的操作流程,在无菌环境下以无菌棉签采集伤口分泌物,并立即送检;②细菌培养:接收分泌物样本后常规培养分离病原菌,使用一次性无菌血培养瓶、血琼脂平板(珠海迪尔血培养仪,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等,连续2次分离重复菌株的同一患者只统计初次细菌培养结果;③病原菌鉴定:分离所得的单个菌落运用细菌测定系统鉴定菌株;④药敏试验:以头孢哌酮/舒巴坦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即K-B法,超广谱β-内酰胺酶确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操作。
口腔颌面部感染厌氧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王其龙;宋长广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4(011)10B
【摘要】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口腔颌外科常见病,但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标本在做一般需氧培养时,有部分标本不能检出致病菌或只检出部分需氧菌,而将厌氧菌漏掉,常给临床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厌氧菌的培养越来越显得重要。
近1a来,我院细菌室对高度怀疑有厌氧菌感染和需氧培养未检出致病菌的46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脓液标本,分别进行了需氧与厌氧培养及药敏试验,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总页数】1页(P2102)
【作者】王其龙;宋长广
【作者单位】高唐县人民医院,山东高唐252800;梁山县人民医院,山东梁山272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2.3
【相关文献】
1.北京地区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J], 许朗;鲁大鹏
2.西宁地区口腔颌面部厌氧菌感染的研究——厌氧菌的分离率及其优势菌 [J], 赵
淑兰;孙燕燕
3.口腔颌面部感染厌氧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J], 王其龙;宋长广
4.588份血液标本需氧菌、厌氧菌、L型菌同步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J], 夏小明;郑晔文
5.西宁地区口腔颌面部厌氧菌感染的研究──抗厌氧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J], 赵淑兰;刘彦平;刘军;陆东明;孙嬿嬿;黄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内镜下直接采取上颌窦内分泌物的细菌学及药敏分析目的研究慢性上颌窦炎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术中采集68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鼻窦内的分泌物进行需氧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68例中46例培养出11种计51株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比例为高,对亚氨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敏感性较高,以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耐药株菌最高。
结论慢性上颌窦炎耐药菌株现象严重,选用抗生素应以药敏试验为依据,无条件做药敏试验的应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等。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bacterial distribution and susceptibility to antibiotics in maxillary sinus, and to guid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Sixty-eight cases had been operated by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and the secretion of maxillary sinus was cultured for bacteriological study and susceptibility test of antibiotics. Results Among 46 of 68 specimens, 51 strains (11 species) of bacterics were detected. The main detected bacterics were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hemophilies influenzae and so on, and that bacterics were hyper-susceptibility for imipenem, amoxicillin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ceftriaxone, the drug-resistant bacterics among the detected bacterics were insensitive to gentamycin, streptomycin and streptomycin. Conclus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seriously drug-resistant bacterics were cultured by specimens of chronic maxillary sinusitis, and the antibiotics are us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bacteria cultures and susceptibility to antibiotics, while moxicillin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ceftriaxone are as the first choice without the result of bacteria cultures and susceptibility to antibiotics.[Key words] Maxillary sinusitis; Bacteriological study; Susceptibility testing慢性鼻-鼻窦炎为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但其发病的原因和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仍认为细菌感染为其重要的作用[1],因此绝大多数临床医生在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中常规应用抗生素[2],鼻窦炎窦腔菌群的不断变化以及菌株耐药的日益严重,极大地困扰着慢性鼻-鼻窦炎的抗生素应用,有必要研究清楚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细菌在慢性鼻窦炎中的作用以及其不断变化的菌株耐药性,以增加对临床用药的指导,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超级细菌的产生。
慢性上颌窦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及药敏观察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上颌窦炎患者的细菌分布并测定分离菌株对各抗生素的敏感度及耐药性。
方法对入院治疗的60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直接采取上颌窦内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及药敏实验。
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5%(39/60),共培养出48例菌株,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比例最高,对甲硝唑、头孢曲松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敏感度比较高,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性最强。
结论慢性上颌窦炎临床用药应以细菌药敏实验为主,无条件做药敏试验的,可以首选头孢曲松或甲硝唑等。
[关键词] 上颌窦炎;细菌学;微生物敏感试验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8-123-02
慢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多发在农村。
经研究,细菌感染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上颌窦被细菌感染后不易治愈,常发展为慢性上颌窦炎[1]。
手术治疗是重要的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临床上也常用抗生素来对该病进行前期的综合治疗,由于我国近年来抗生素的应用比较泛滥,很多患者对一般的常用抗生素有耐药性,随着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应用,慢性鼻窦炎患者产β-内酰胺酶细菌逐渐增多[2],细菌耐药性增大,治疗难度也加大。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入院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患者采用内镜下直接采取上颌窦内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及药敏实
验,对患者采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入院治疗上颌窦炎的60例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3.4±5.7)岁,病程9个月~8年,平均病程(3.7±1.4)年。
所有患者病史超过3个月,且入院治疗时都伴有鼻塞、嗅觉障碍、鼻漏浓涕、头晕等症状,近1周内未使用任何抗生素,鼻内镜的检查结果均显示鼻道有脓性分泌物,部分患者的鼻窦ct辅助检查结果提示有鼻窦黏膜炎病变。
排除有免疫缺陷病或囊性纤维病患者,对1个月内有急性全身或局部感染的患者也排除。
1.2 方法
对患者鼻内镜手术时,充分叩打上颌窦,将特制的链接注射器吸引管以无菌方式由镜下监视直接摊入鼻窦内,采集窦腔分泌物,无明显的内分泌物,直接采取有明显病变的窦腔黏膜,注入培养瓶,早半小时内送入细菌室进行常规细菌分离及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的培养基为英国ozyrase生产,有细菌培养专业人员操作,按常规进行培养、分离、鉴定。
细菌鉴定采用发过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细菌鉴定系统完成,药敏实验在细菌分离基础上采用药敏试纸(上海卫生局生化试剂所生产),直接镜检利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分别检测15种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临床试验标准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推荐的2009年新标准,做出敏感和耐药性判断。
2 结果
本研究中60例患者上颌窦内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为结果65%(39/60),34例分离出1株细菌,2例分离出2株细菌,3例分离出3株细菌,共47株,主要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19.15%),肺炎链球菌10株(21.28%),表皮葡萄球菌11株(23.40%),流感嗜血杆菌5(10.64%),肺炎克雷伯杆菌3株(6.38%),产气杆菌2株(4.25%),不动杆菌1株(2.13%),微球菌1株(2.13%)。
各抗生素对需养菌株抗菌活性的分布,详见表1。
3 讨论
慢性化脓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尤以农村发病率居高。
目前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发病机制有多种原因,主要有机体全身性原因、局部原因和环境原因等,发病多由于周围组织炎性反应迁延、窦口引流阻塞、全身抵抗力减弱、齿源性感染等因素造成。
手术治疗是本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临床上随着鼻内镜手术技术逐步提高,治愈率也明显提高,但抗生素在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3],有报道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恢复黏膜纤毛的清除率,由于我国近年来抗生素应用泛滥,导致很多患者对一般常用抗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细菌耐药性增大,治疗难度也加大[4-5]。
抗生素的应用在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王志刚等[6]报道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恢复黏膜纤毛的清除率。
因此早期、足疗程、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对于控制炎症,恢复黏膜正常生理功能,配合手术治疗,提高该病综合治
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8]。
正常人鼻腔、鼻窦中存在细菌,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但一般不致病,潜在的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厌氧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慢性鼻窦炎患者常见的需氧菌之一,致使鼻窦内黏膜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释放大量的炎性递质,经过病理变化,导致鼻窦炎及鼻息肉的产生,本研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19.15%),与国内外研究基本一致。
本组试验中,药敏试验中以亚胺培南敏感度最高70.2%(33/47),其次敏感度较高的有甲硝唑65.9%(31/47),头孢曲松63.8%(30/47),阿莫西林/克拉维酸63.8%(30/47),敏感度高首先与各抗生素的抗菌谱有关,也与患者本身对各抗生素自身耐药性有关。
临床上对慢性上颌窦炎患者的治疗采取早期、足疗程、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对于控制炎症、恢复黏膜正常生理功能,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配合手术治疗,提高该病综合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根据手术提供的窦腔黏膜和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李泽卿,王秋萍,江满杰,等.慢性鼻窦炎细菌学普通培养结果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2):82-84. [2] 彭德嘉,邱建华,黄维国.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研究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4):187-188.
[3] 章毅,王敏,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培养及抗生素应用[j].临床
合理用药杂志,2010,3(19):62-63.
[4] 卢永明.成人慢性鼻窦炎153例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172-173.
[5] 邵长宝,邵庆宝.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综合治疗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9):2959-2960.
[6] 王志刚,张镭,赵海源,等.鼻内镜下直接采取上颌窦内分泌物的细菌学及药敏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49(27):93-94.
[7] 陈剑芳,杨林花,冯建军,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生成素及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j].血栓与止血学杂志,2009,15(3):110-113.
[8] 孙雨梅,张彦明,何广胜,等.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9(21):469-473.
(收稿日期:201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