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下24寓言两则
- 格式:ppt
- 大小:5.85 MB
- 文档页数:51
24、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出寓言的寓意,明白不顾事物的发展,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的道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
教法学法: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创造形象等方式理解寓言内容,感悟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以前我们学过《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你们能告诉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吗?(学生交流)其实我们熟悉的这个小故事就是一则寓言。
(板书:寓言)寓言就是用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
教学“寓”字,注意“寓”字最后三笔写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4、《寓言两则》,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今天来学习第一篇《揠苗助长》(板书)教学“揠”二.品读课文。
1、“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①宋国、农夫、巴望、焦急,精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枯死。
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下面我们把词语放进文中,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③指名说,完成填空。
(宋国有个农夫,因为巴望禾苗,就把禾苗。
结果。
)3、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农夫是干什么的?生理解(农民,在农田里干活的男子。
)②拓展:专门打渔的叫——渔夫,专门撑船的叫——船夫,专门挑担子的叫——挑夫。
③什么叫“巴望”,生理解(急切地盼望)。
④出示第一自然段。
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盼望麦苗快长的心情非常迫切?(天天、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焦急)⑤理解“焦急”。
“焦”,一只鸟要被在火上烤,心里当然急,所以有个成语叫“心急如焚”。
指导写“焦”。
⑥指导朗读,读出“巴望”的语气。
4、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①农夫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第二自然段。
累不累?什么叫“筋疲力尽”?农夫为什么会筋疲力尽?②读第二自然段,指导读出累的感觉。
③虽然很累,但农夫还是很高兴,(引读)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出示第三自然段)④理解“兴致勃勃”,指导写“勃”,左边子的横变提。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4课《寓言两则》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教师)1.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
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
(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
(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3. 学习“寓”字。
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4. 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 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蕴涵的寓意。
重点难点理解文中蕴涵的寓意。
教学课时两课时。
1寓言 两 则揠(yà) 苗 助 长2 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①“巴望”一词用在这里用得恰当不恰当?为什么?]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3[②从“焦急”一词可以体会到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农夫为不见禾苗长高而心里焦急。
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4[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农夫跑到田里拔苗助长。
5 的儿子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④这个结果出乎你的意料吗?]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第二天,农夫的儿子跑到农田探看,发现禾苗全死了。
6鹬 蚌 相 争1 知识点详解 ☜2①“巴望”用得非常恰当。
禾苗早一天长高,他就早一天有收获,“巴望”一词,形象而又生动地表现了这位农夫的心理活动。
3②从“焦急”一词可以体会到农夫迫切希望禾苗快快长高的心情。
4 ③这是写农夫“拔苗”后的感觉,不但令人发笑,而且还暗示了这样做的后果,为下文作了铺垫。
5 ④这一结果本在意料之中。
6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有只鹬(yù)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⑤这句话交代了什么?]7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鹬啄蚌,却被牢牢夹住,成为故事的起因。
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8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⑥从“威胁”一词可以看出什么?]段导读:鹬用力拔嘴,没有成功,接着便威胁蚌。
9 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第一篇:苏教版语文三下24课寓言两则苏教版语文三下第二十四课24.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教师)1.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
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
(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整体感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
(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3. 学习“寓”字。
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4. 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 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24.鹬蚌相争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弱”,掌握左右部件一样的字的书写规律。
2.抓关键词语“威胁、毫不示弱、相持”体会鹬蚌争斗的过程。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鹬和蚌的对话。
3.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懂得遇事要互相谦让,否则会两败俱伤。
教学重难点:1.抓关键词语“威胁、毫不示弱、相持”体会鹬蚌争斗的过程。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鹬和蚌的对话。
2.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懂得遇事要互相谦让,否则会两败俱伤。
教学过程:一、联想猜名,引入学习1.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猜故事名,准备好了吗?2.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的故事。
瞧,两位主人公闪亮登场,谁来读读它们的名字。
3.分别观察图,介绍鹬和蚌的特点。
4.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它俩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溯源设悬,激发期待1.通过预习,你觉得课文是围绕题目中的那个字来写的?“争”是什么意思?2.鹬和蚌,一个经常在天上飞,一个生活在水里,它们怎么会相争起来呢?(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3. 这就是鹬蚌相争的原因。
三、情境还原,读演体验1.它们究竟是怎样争的?请你自读课文的2-3自然段。
2.鹬和蚌相争起来了,鹬一开始是怎么做的呢?(结合看图)3.是呀,鹬又抓、又敲、又甩,结果还是拔不出嘴来。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时,它想到了什么办法?(点击出示“威胁”)4.什么是“威胁”?在生活中你有被威胁的经历吗?你能模仿他的语气给大家表演一下他是怎么“威胁”你的?5.现在,你就是那只鹬了,你会怎么样来威胁蚌,让蚌觉得很害怕,觉得你非常厉害呢?(指名读)6.我们一起来做做鹬,对蚌大声地放出狠话,让蚌觉得不听你的话,后果太严重了!7.鹬抓住了蚌怎样的弱点威胁蚌?鹬的威胁强硬极了,那蚌听了鹬的话,服输了吗?(点击示文: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8.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点红:毫不示弱得意洋洋)9.“弱”字是本课的生字,这是“弱”字古时候的写法,你觉得它像什么?羽毛摸在手上什么感觉?现在我们常说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