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夷二十四节气导引坐功图
- 格式:doc
- 大小:317.00 KB
- 文档页数:7
二十四节气导引法(上)《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术》是古人根据二十四节气创编的一套导引法,它根据每个节气所属经络及相关易发病症,创编而成,是导引术在养生应用上的一大发展。
本套导引养生法具体产生年代已不可考,明代养生图书《保生心鉴》、《万寿仙书》、《遵生八笺》等都有收录,但各书收录时,名称有别,推测其应为明人所创编,该书后又在清末被郑官应收入《中外卫生要旨》一书中。
今考察各家版本,以《保生心鉴》本为佳,故以此为底本,参考其它版本,将其具体操作方法整理出来,以供养生爱好者参考。
因年代久远,具体文意理解上,难免有偏差,若有不当之处,欢迎方家指正。
《保生心鉴》中的这套导引术名为《太清二十四气水火聚散图》,内容是每个节气有一张导引图,并配有一段文字说明。
原文前有一段序,大意为药物、食物因为都有偏性之患,服用不当,反而致病,所以若是“修身养命”,不如取用导引,今不录。
另外,每个节气导引法的文字说明中有有关月令和中医五运六气的相关描述,整理时也删去,是为说明。
一、立春原文:坐功宜每日子丑时,叠手按胫,转身拗颈,左右耸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病风气积滞,颈项痛,耳后肩臑痛。
解读:立春节气时,适宜在每天的半夜11点到凌晨3点时,双腿盘坐,交叠双手,左手按住左侧小腿近膝盖端,身体转向右侧,并略向右侧倾斜,吸气,扭头向右侧上方牵引身体,同时两臂用力伸直,按压小腿,右式同左,左右各15次。
结束后,正坐,做叩齿,吐纳,漱咽保健后结束。
此式可调理风气积滞所导致的疾病,如肩颈部的疼痛,耳后肌肉及上肢外侧肌肉的疼痛等。
说明:此导引法锻炼要点是通过扭转的颈项向上牵拉导引,带动肩颈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扭转拉伸,从而促进相关部位的气血运行。
对现代人感受风寒引起的颈椎病、肩周炎及肩背不适等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另外,今人用于保健,可不必拘于练习时间。
二、雨水原文:坐功每日子丑时,叠手按胫,拗颈转身,左右偏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病三焦经络留滞邪毒,嗌干及肿,哕,喉痹,耳聋,汗出,目锐眦痛。
养生有良方·盗天机的秘密(立春——冬至)·授权连载之37——59
养生有良方·盗天机的秘密·立春·授权连载之三十七 4.3 盗天机的秘密:二十四节气的生活养生与排毒修炼 陈希夷祖师原名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出生于重庆潼南县,在缙云山修行多时,也曾隐居武当山、华山。陈希夷二十四节气坐功祛病法,以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日为盗机,借助天地磁场与能量的交集,于“天机乍现”的良时修炼,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节气每个月两次发生,我们可自行选择练习的时间,但若在节气发生的前后半小时内对照修炼二十四节气的坐功,每次至少半小时,会对身心有极大改善。 4.3.1 立春正月节坐功法 立春正月节坐功图
主治:风气积滞,颈部疼痛、耳后痛、肩臂痛、背痛、肘痛等。 取散坐或盘坐位。双掌重叠按左大腿上。颈部连头向右转。目视后方。用力拉伸,略停一会儿,再转向左方拉伸,左右交替各15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36次,吐故纳新,再通过“漱津”把口中分泌的唾液分9次咽下,把津液送至下丹田。每日子、丑之时(晚上11点到凌晨3点之间)为最佳练习时间。 ■养生链接 玉清三果清热生津 道家有一道秘传的养生食方——玉清三果,具有清热生津、润燥化痰的功效,适宜在立春节气食用。 食方:梨子1个,荸荠8个,无花果3个。 食法:将梨子、荸荠、无花果切成丝(荸荠需用开水浸烫),加冰糖、芝麻酱拌食。荸荠、无花果、梨乃秋中、秋末、冬初的鲜果,需要贮存备用。 功效:畅达肺气,除湿生津,舒肝养筋,强健脾胃。 养生有良方·盗天机的秘密·雨水·授权连载之三十八
4.3.2 雨水正月中坐功法
主治:三焦经络留滞邪毒,咽喉干肿,呕吐,呃逆,耳聋,多汗,目锐眦痛,面颊痛等。 取散坐或盘坐位。双掌重叠按右大腿上。颈部连头向左转。目视后方。用力拉伸,略停一会儿,再转向右方拉伸,左右交替各15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36次,吐故纳新,再通过“漱津”把口中分泌的唾液分9次咽下,把津液送至下丹田。每日子、丑之时(晚上11点到凌晨3点之间)为最佳练习时间。
【道教养生】——春分节气导引法道教养生春分节气导引法春分二月中,运主少阴二气,时配手阳明大肠燥金。
每日丑、寅时,伸手回头,左右挽引,各六七度。
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
治病:除胸臆、肩背经络虚劳、邪毒,齿痛,颈肿,寒栗,热肿,耳聋,肩臂背痛。
春分是春季的代表性节气,气候温暖,春风荡漾,人体阳气生发,气血运行越来越旺盛。
但是春分多风,风为百病之长,这个时节高血压、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病症多也和风有一定关系。
所以此时要注意防风,更要通过适当锻炼增强人体对风邪的抵抗能力。
适合春分节气的运动——排山推掌式。
唐末宋初陈抟老祖陈希夷编制了24节气导引法,古代又称为二十四气坐功却病图、四时坐功却病图、却病延年动功等。
它是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期间,根据节气的变化与人体气血的运行规律,选择特定的时间、方向,并采用专门的导引、吐纳、存想、按摩方法进行锻炼的一套独具特色的古老健身养生术。
二十四节气导引术将天人合一、四季养生、十二月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十二时辰养生以及经络养生、气脉内景等的理论和方法完美地融为一体,讲求“按时行功,分经治病;身心行境,天人相应”。
是一种典型的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同参共修的导引养生方法,既可以养生保健、对症治病,又可以悟道修真、体证太虚。
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及自愈系统的能力,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适应与协调能力,拓展人体各种潜在的能力,都具有非常奇妙的作用。
有关二十四节气导引法完整的记载,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文献为明代署名铁峰居士所撰的《保生心鉴》一书,众多导引养生书籍,诸如《万寿仙书》、《寿养丛书》、《万育仙书》、《遵生八笺》等,对二十四节气导引术均竞相刊载。
到清朝时,更被编入著名的《四库全书》、《中外卫生要旨》等,因而使得二十四节气导引术广泛流传。
其中,春分的锻炼方法是排山推掌式:两手掌相对立于肩前,掌指端立,指尖向上;掌心向外转,臂掌呈九十度,同时沉肩、送臂,力达掌根。
两掌前推时,先轻如推窗,继而推至极点则重如排山之劲,故名排山掌。
二十四节气导引法谢青云整理《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术》是古人根据二十四节气创编的一套导引法,它根据每个节气所属经络及相关易发病症,创编而成,是导引术在养生应用上的一大发展。
本套导引养生法具体产生年代已不可考,明代养生图书《保生心鉴》、《万寿仙书》、《遵生八笺》等都有收录,但各书收录时,名称有别,推测其应为明人所创编,该书后又在清末被郑官应收入《中外卫生要旨》一书中。
今考察各家版本,以《保生心鉴》本为佳,故以此为底本,参考其它版本,将其具体操作方法整理出来,以供养生爱好者参考。
因年代久远,具体文意理解上,难免有偏差,若有不当之处,欢迎方家指正。
《保生心鉴》中的这套导引术名为《太清二十四气水火聚散图》,内容是每个节气有一张导引图,并配有一段文字说明。
原文前有一段序,大意为药物、食物因为都有偏性之患,服用不当,反而致病,所以若是“修身养命”,不如取用导引,今不录。
另外,每个节气导引法的文字说明中有有关月令和中医五运六气的相关描述,整理时也删去,是为说明。
一、立春原文:坐功宜每日子丑时,叠手按胫,转身拗颈,左右耸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病风气积滞,颈项痛,耳后肩臑痛。
解读:立春节气时,适宜在每天的半夜11点到凌晨3点时,双腿盘坐,交叠双手,左手按住左侧小腿近膝盖端,身体转向右侧,并略向右侧倾斜,吸气,扭头向右侧上方牵引身体,同时两臂用力伸直,按压小腿,右式同左,左右各15次。
结束后,正坐,做叩齿,吐纳,漱咽保健后结束。
此式可调理风气积滞所导致的疾病,如肩颈部的疼痛,耳后肌肉及上肢外侧肌肉的疼痛等。
说明:此导引法锻炼要点是通过扭转的颈项向上牵拉导引,带动肩颈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扭转拉伸,从而促进相关部位的气血运行。
对现代人感受风寒引起的颈椎病、肩周炎及肩背不适等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另外,今人用于保健,可不必拘于练习时间。
二、雨水原文:坐功每日子丑时,叠手按胫,拗颈转身,左右偏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
【时间的智慧】二十四节气导引法日历上,“立秋”两个字醒目标注在8月8日这一天,意味着又一个重要的节气到了。
《二十四节气导引法》要拿出来说一说。
“《二十四节气导引法》相传为道教养生家陈抟老祖陈希夷所创,又称为二十四气坐功却病图、四时坐功却病图、却病延年动功等。
有关它的最早文献纪录为明代署名铁峰居士所撰《保生心鉴》一书,后世众多养生书籍《万寿仙书. 四时坐功却病图诀》、《遵生八笺》等纷纷收录,并编入清朝皇家的《四库全书》,得以广泛流传。
我首次见识《二十四节气导引法》是在去年的第二届中医养生论坛上。
论坛由许嘉璐先生主导的中国文化院发起,自是大咖云集。
一位小伙子上台宣讲《中医的时间智慧》,说的就是二十四节气导引功。
中间他带领大家演习动作,乐声起,全体人员跟随他托掌、曲颈、扭腰、抚胸,舒展身心,台上台下都玩得蛮开心。
待他下台来,立即请过来细细“盘问”。
他叫代金刚,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博士,大学时期开始练习这套功法,已有十余年时间。
2013年,中医科学院联手央视推广24节气导引术,拍摄一系列专题片,他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并演示全部动作。
代博士说,“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顺时养生,大家熟知的《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论述春、夏、秋、冬的节气特点和养生要点。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更进一步细化,根据节气的变化与人体气血的运行规律,在特定的时间、方向,采用专门的导引、吐纳、按跷等方法锻炼,一个节气15天修炼一个功法,讲求“按时行功,分经治病;身心行境,天人相应”,是一种人体与天地同参共修的奇妙方法,与时俱进,与地同化,就像随时节穿衣,随时节吃饭一样。
”二十四节气还记得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吗?让我们重温一下二十四个美好的名词: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比较准确地反映一年中天气、气候、物候等自然特征,是祖先从事农事活动的工具,也是一份深刻影响千家万户衣食住行的美好生活指南。
24节气引导法每个戒指独赢及基础动作。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是在当令节气通过导引吐纳、存思等方法,进行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传统导引养生法。
相传为唐末宋初时期,我国著名的道教养生家陈希夷所创,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收录于《保生心鉴》《万寿仙书》《遵生八笺》《四库全书》等。
一个节气一套动作,一共24套动作,每套动作对应一定的脏腑、经络和主治病症,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理论。
其中的芒种掌托天门式适合芒种时节练习。
芒种掌托天门式可通过肢体的屈伸、松紧,达到控制、引导真气布满全身的目的。
“天门”一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内涵。
从内景功夫而言,头顶之囟门、人体之口鼻、全身之毛孔等皆被称为天门;从自然外景而言,天门喻指遥远之天际。
做芒种掌托天门式,在两掌上托时,意识通过头顶之天门(囟门)观注两掌;两掌托举,头颈后仰时,则如掌托天门(天际)并寄神于遥远的天际;通过这样的修习而使人体的天门(全身毛孔)大开,不仅使身体内毒素排出体外,还可以加强体内外气体的交换。
芒种节气,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加,人体内的汗液无法通达散发,常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
此式导引中掌托天门、百会上顶,有助于生发阳气、益气养心、健脾除湿。
这个导引术与少林达摩易筋经中的韦驮献杵第三势即“掌托天门势”相类似,是一个全身性的导引动作。
两臂侧伸、立掌、托举,节节相随、环环相扣,使气脉逐渐拔、升并充满全身。
此式需认真学练、细细体味,不仅使全身打开、放松,更使已经布满全身的气脉对身心各
部都产生“滋润”的作用。
《道家养生二十四式长生图》(稀有清代古本)《廿四式长生图》是一本道教修养气炼功夫的书。
这是清末的一个手钞本,作者不详,是清末的一个手钞本,目前藏于海外。
此书内容,文字概要,图示清楚,动作简单易行,是通过调息、行气等方法锻炼自身内在精气神的内功修炼图谱,可与《遵生八笺》中二十四节气养生图相互参照。
1、种子导引法或问:子不能得如何?曰:宜选子日子时而卧,以两手抝头,两股过脐,而运阳刚之气,以荣精科,乃种子之妙道也。
2、元气不足导引法或问:元气不足如何?曰:宜曲肱而枕,一手按命门,挽足跟,抵谷道,运片时,则水火交济,立助其阳。
3、活血利湿消肿导引法或问:湿肿如何?曰:宜屈股坐,伸两手,攀一足,尽左右膝中力,放而复收,俟四股汗出,是运滞血湿肿之患。
4、食积外感导引法问曰:感气停食如何?曰:宜平立退步,抝头左右顾,易左右,如引弓,以运片时,主散气食之养也。
5、炼元精导引法或问:欲炼元精如何?曰:宜两手踞屈,压一股,直伸一股,左右手尽力,运片时,然后叩齿咽液,则血气刚强,元精真固矣。
6、遗精导引法或问:遗精如何?曰:宜正坐,叠手,按髀,转身抝头,左右六七度,然后叩齿咽液,充肾虚,精不遗矣。
7、寒热攻伐导引法或问:寒热攻伐如何?曰:宜穿膝坐,抝头左右顾,以左手尽力托,俟额汗出,充散风气,寒热自退。
或问:欲养血脉如何?曰:宜平立徐步,以两手左右舞,两足左右蹈,运片时,叩齿三十六,养血,疗手足痿痹不仁。
9、炼元神导引法欲炼元神如何?曰:宜屏气瞑目,穿膝坐,伸两手上擎,左右举力六七度,叩齿咽液,自无虚弱之患。
10、劳嗽导引法或问:欲止劳嗽如何?曰:宜蹲踞,以两手按于脑后,闭息瞑目,运其气至膀胱,穴鸣则火性归水,而嗽自可止矣。
11、舒气解郁导引法或问:气不能舒如何?曰:宜正立权谨,两手擎上,徐行百步,闭息叩齿,以运气足,遂止其郁结之患而自释矣。
12、身体衰弱导引法或问:身之衰弱如何?曰:宜仰卧,以两手抱双膝,左右尽力,依法而卧,则气充荣而病却延年,气自壮矣。
二十四式节气导引法不能太饱一、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导引运动是中医非药物养生和治疗方法。
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中不同节气习练针对性导引动作,有助于顺应天时、调节脏腑和经络功能,对养生防病作用事半功倍。
202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古代又称为太清二十四气水火聚散图、陈希夷二十四气坐功图等。
1.人应四时【生命当遵从顺时养生】随着四季转移,寒暑交叠,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升降开合亦随之运化。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是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节气导引能让习练者顺天时、通气血、调阴阳。
中医学认为,春夏秋冬对应人体脏腑,相应时令应当针对性的调理脏腑。
春季应肝春季导引,以头颈及气的升发为主,以应肝夏季应心夏季导引,以手足及气的开散为主,以应心秋季应肺秋季导引,以胸腹、脊柱及气的收敛为主,以应肺冬季应肾冬季导引,以腰腿、手足及气的沉降为主,以应肾3.天人合一【调理形神可身心安康】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让人跟上时间的节拍,一起升、一起降、一起绽放、一起收拢,充分体现了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理。
三、重要价值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源于唐末宋初,有近千年历史。
该方法融合了节气与中医药、传统导引,蕴含了丰富的中医药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是中医经典养生方法之一,是天人合一理论的有效载体。
走上天人合一之路走上天人合一之路——青城派二十四节气导引术探源峨眉山人张明亮一、“二十四节气导引术”释名二十四节气导引术,古代又称为太清二十四气水火聚散图、二十四气坐功却病图、四时坐功却病图、陈希夷二十四气坐功图、二十四气导引坐功法、二十四气导引图、却病延年动功等。
它是在一年24个节气期间,根据节气的变化与人体气血的运行规律,选择特定的时间、方向,并采用专门的导引、吐纳、存想、按蹻等方法进行锻炼的一套独具特色的古老健身养生术。
二十四节气导引术将天人合一、四季养生、十二月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十二时辰养生以及经络养生、气脉内景等的理论和方法完美地融为一体,讲求“按时行功,分经治病;人境合一,天人相应”。
是一种典型的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同参共修的导引养生方法,既可以养生保健、对症治病,又可以悟道修真、体证太虚。
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及自愈系统的能力,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适应与协调能力,拓展人体各种潜在的能力,都具有非常奇妙的作用。
二、“创始人”——陈抟老祖陈希夷二十四节气导引术,相传为唐末五代宋初时期,我国著名的道教养生家陈抟老祖陈希夷所创,所以又称为“陈希夷二十四气坐功图”,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唐末五代宋初普州崇龛人,一说亳州真源人。
曾先后被唐僖宗赐号为“清虚处士”,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年少时即熟读经史百家,后悟世事浮华、实为虚妄,乃不求仕进而专事神仙之事。
曾遍历名山大川,学仙修道。
今武当、峨眉、青城、邛崃、亳州、登州等地皆有圣迹,后移居华山云台观而终,相传享年118岁。
先生博学多才,医、卜、星、相、诗文、棋艺、书法无不精通,著有指玄篇》、《观空篇》、《胎息诀》和《阴真君还丹歌注》等,言导引养生及还丹之事;传《先天图》(或称《无极图》和《太极图》),后经周敦颐、邵雍加以推演,成为宋代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给我们留下了承载天地奥秘的太极图、龙图,成为开一派宗风的奠基者和创始人;其巨大成就和非凡的影响力,成为道教继老子、张道陵之后的道教至尊,被尊为“儒师道祖”、“陈抟老祖”。
大雪到了学一招道家大雪养生功
大雪导引养生功
天寒,兔龟龟和一云道长在山中练习大雪导引功,这个功来自陈
希夷二十四节气坐功,传为宋华山高道陈抟创立,最早记载于明代铁
锋居士所著《保身心鉴》一书。练习后觉得的很舒服,
原文:起身仰膝,两手左右托,两足左右踏,各五七次,叩齿,
咽液,吐纳。
大雪导引图解:站立静心,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目微闭。然后
两手向上托,两足缓慢提膝,如鹤之飞,高慢慢向前走,走约几十步
左右,然后扣齿九次,此时口中津液满,可咽下。
一云道人点评,此动作,手上托,手部是心经肺经所在,故可锻
炼心肺之功能。足向下踩,足为足三阴、三阳经脉所在。故可通肾气,
帮助胃气。古人云“季冬之月,天地闭塞,阳潜阴施,万物伏藏,去冻就温,
勿泄皮肤大汗,以助胃气。勿甚温暖,勿犯大雪”。这个动作利于伏藏肾
气,帮助胃气,开肺气,简单易学,可以试下。
24节气引导法中的坐姿包
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又称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法,是北宋初著名道家隐士XX根据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气运及其与人体经脉的对应关系,而自创的一套坐功导引治病法,习练久之可以养生治病。
陈希夷二十四导导引坐功法是按照二十四节气制定的相应的二十四种功法,并分治二十四类病症。
这套功法,按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深合古人“天人合一”的理论。
这套功法是“以时行动,以经治病”,即按照不同的季节,习练不同的功法,调节相应的经络,故标出每季对应的经络和此经络的五行属性。
如在立春节气里调节手少阳三焦经,此属相火,故有标示“时配手少阳三焦相火”。
本套功法共二十四节,每个节气一节,每节包括“运主”、“时配”、“坐功”和“治病”四个内容,巧妙地把功理、功法和功效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导引体系。
陈希夷二十四节气导引坐功图第一节立春正月节坐功图主治:风气积滞,颈项疼痛、耳后痛、肩臂痛、背痛、肘痛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盘坐。
两手相叠按左大腿上。
上体连头向右转。
目视右后上方。
呈耸引势,略停几秒钟,再缓缓转向左方,动作如右。
左右各十五次。
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三十六次,漱津(即舌舐上颚,并两颊、上下齿唇间,此时唾液则增加分泌,养生家称为津液)几次,待津液满口分三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
如此漱津三次,呼一吸为一息,如此三十六息而止。
第二节雨水正中坐功图主治:三焦经络留滞邪毒,咽喉干肿,呕吐,呃逆,喉痹,耳聋,多汗,目锐眦痛,面颊痛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盘坐。
两手相叠按右大腿上.上体向左转,脖项向左扭转牵引,略停数秒钟,再以同样动作转向右。
左右各十五次。
再叩齿、嗽津、吐纳,方法同前。
第三式惊蛰二月节坐功图主治:腰脊脾胃蕴积邪毒目黄口干,齿鼻出血头风面肿喉痹暴哑,目暗羞明,鼻不闻臭,遍身疙瘩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握固。
头项向左右缓缓转动各四次。
两肘弯曲,前臂上抬与胸齐平,手心朝下,十指自然拳曲。
两肘关节同时向后顿引,还原。
如此反复做三十次。
然后如前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第四式春分二月中坐功图主治:胸部肩背经络虚劳邪毒,齿痛颈肿,寒栗热肿,耳聋耳鸣,耳后肩臂痛、皮肤肿胀搔痒。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由体侧提到腋下,手心朝上,两手内旋,向正前方推出,使掌心向前,指尖向上,两臂伸直与肩同宽同高,同时头向左转动,两手收至腋下,同时头转向正前方。
两手如前推出,头转向右侧。
如此左右各做四十二次。
然后如前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第五式清明三月节坐功图主治:腰脊肠胃虚邪积滞,耳前热,苦寒,耳聋咽痛,颈项肩臂疼痛,腰软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腿而坐,两手作挽弓动作。
左右两手交换,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各做五十六次。
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第六式谷雨三月中坐功图主治:脾胃痞块瘀血,目黄,鼻衂,颊肿,颌肿,肘臂外的侧肿痛,掌中热。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自然盘坐,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左臂弯曲成直角,前臂平举在胸前,五指自然弯曲,手心朝胸,同时头向左转,目视左前方。
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各三十五次。
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第七式立夏四月节坐功图主治:风湿留滞,经络肿痛,臂肘挛急,腋肿,手心热,嘻笑不休等。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一腿盘坐,一腿弯曲屈膝,两手交叉抱膝,手与膝力争二三秒钟。
两腿交替,左右各抱膝三十五次。
最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第八式小满四月中坐功图主治:肺腑蕴滞邪毒,胸胁支满,心悸怔忡,面赤鼻赤目黄,心烦作痛,掌中热等。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盘坐,左手按住左小腿部位,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
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各做十五次。
最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第九式芒种五月节坐功图主治:腰肾蕴积虚劳,咽干,胃痛,目黄胁痛,消渴,善笑善惊善忘,上咳吐,下气泄,身热股痛,心悲,头项痛,面赤等。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起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由胸前上提,手心向上,然后外旋,向上托起,两臂伸直,手心向上,十指尖朝后,腹向前挺,背向后压,头后仰,目视双手,略停数秒,双手经体侧徐徐下落。
如此反复做三十五次。
最后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第十式夏至五月中坐功图主治:风湿积滞,腕膝痛,肩臂痛,掌中热痛,两肾内痛,腰背痛,身体困重。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屈膝蹲坐,两臂伸直,十指交叉,手心向胸,以右脚踏手心中,脚向外蹬,手往里拉,蹬拉相争,约二三秒钟。
换左脚踏,同样动作,左右各做三十五次。
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第十一式小暑六月节坐功图主治:腿膝腰髀风湿,咽干,喘咳,小腹胀,半身不遂,健忘,脱肛,手腕无力,喜怒无常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两手于背后撑地,十指尖朝后,胳膊伸直,左腿向前伸直,脚跟着地,右腿折叠使大腿压住小腿,目视在脚尖,并使身体重心向后移,然后向前移。
如此两脚交换,动作相同,各做十五次。
最后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第十二式大暑六月中坐功图主治:头项胸背风毒,咳嗽,气喘,心烦,胸满,手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汗出中风,尿多,皮肤痛麻,悲愁欲哭,畏寒发热。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双手握拳拄在腿前,两臂伸直与肩同宽,两拳眼相对,身体重心前移,上体前俯,扭项转头向左右上方虎视。
重心后移,头转向前;重心再前移,头转向右,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做十五次。
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第十三式立秋七月节坐功图主治:补虚益损,祛腰积气,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面色无华,足外热,头痛,颔痛,眼眶痛,腋下肿,缺盆肿痛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上体前俯,两臂伸直以撑地,两臂分开与肩同宽。
然后含胸缩体,闭住呼吸,耸身向上,重心前移,稍停,还原。
如此反复做五十六次。
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第十四式处暑七月中坐功图主治:风湿留滞,肩背痛,胸痛,脊背痛,胆经循行部位胁肋髀膝外侧下至足胫踝前以及诸关节皆痛,少气咳嗽,胸背脊膂积气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正坐,转头向左右上方举引,再缓缓转向右后上方举引;同时用两手半握拳,反向后捶腰背。
每转头一次,捶背六次。
头向左右各转三十五次。
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第十五式白露八月节坐功图主治:风气留滞腰背经络,洒洒振寒,恶人与火,闻水声则惊狂,虐,汗出,鼻衂,(口呙)唇疹,颈肿,喉痹不能言,呕吐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按膝,头缓缓转,向左向右各推引十五次。
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第十六式秋分八月中坐功图主治:风湿积滞,腹大水肿,膝膑肿痛,膺乳气冲,股胫外侧痛,遗尿,腹胀,消谷善饮,胃寒喘满。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掩耳,十指向后相对,上体向左侧倾,至极而止。
再慢慢向右侧倾。
左右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各做十五次。
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第十七式寒露九月节坐功图主治:风寒湿毒之邪侵犯胁腋经络,动冲头项,背脊痛,目黄流泪,鼻衂,霍乱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心向上,十指尖相对,缓缓上提至乳胸前,两手前臂内旋,双手慢慢向上托起,手心朝上,指尖分别朝左右侧方向,两臂伸直,且成开放型。
身体上耸,头转向左,手心翻向下,两臂由体侧缓缓放下。
如此反复做十五次。
然后,叩齿、咽津,方法同前。
第十八式霜降九月中坐功图主治:风湿痹邪侵犯腰腿,邪不能曲,小腿裂痛,颈、背、腰、臀痛,肚脐突出,肌肉痿缩,大便脓血,小腹胀痛,小便不利,久痔脱肛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向前伸腿而坐,两手分别向前攀住左、右脚底,膝关节弯曲。
然后脚向前蹬,手向后扳,力争数秒钟,屈膝,两臂随之弯曲。
如此反覆做三十五次。
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收功同前。
第十九式立冬十月节坐功图主治:胸胁积滞,虚劳邪毒,腰痛不能俯仰,咽干,面色无华,胸满呕逆,头痛,颊肿,目赤肿痛,两胁下痛引小腹,满闷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
两手由体侧提到胸前,手心朝上,两臂随后缓缓落下,头转向正前方,两手臂再重复上述动作,头转向右,动作相同,左右相反,各十五次。
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第二十式小雪十月中坐功图主治:腕肘风湿热毒,女子小腹肿,男子阓疝,遗尿,睾丸肿痛,转筋,阴缩,洞泄,喘咳,善恐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左手按住膝部,手指朝外,右手挽住左肘关节,并用力向右拉,左肘用力向左力争,相持数秒钟,左右名十五次。
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第二十一式大雪十一月中坐功图主治:脚膝风湿毒气,口热舌干,咽肿,上气,烦心,心痛,阴下湿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起身站立,两脚左右分开约与肩同宽,膝关节稍曲,两臂伸直外展平举,手心朝外,指尖朝上,抬腿原地踏步走若干。
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第二十二式冬至十一月中坐功图主治:手足经络寒湿,臂股内侧痛,足痿,嗜睡,足下热痛,脐痛,胁下痛,胸满,上下腹痛,大便难,颈肿,咳嗽,腰冷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起身平坐,两腿前伸,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半握拳,按在两膝上,使肘关节分别朝向左右斜前方,拳眼向腹,拳心朝外,上身前俯,极力以拳压膝;重心后移,又拳轻轻按膝。
如此做十五次。
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第二十三式小寒十二月节坐功图主治:营卫气蕴,食人即吐,胃脘痛,腹胀,身体困重,心下急痛,二便不畅,黄疸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盘坐,右大腿压在左小腿上,右小腿稍向前放,左手掌按在右脚掌内上方,右手极力向上托天,手心朝上,指尖朝右方向,转头目视上托之手。
然后,左右手足交换,动作相同,左右各十五次。
最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第二十四式大寒十二月中坐功图主治:经络蕴积邪气,舌根强痛,体不能动或不能卧,股膝内肿,足背痛,腹胀肠鸣,泄泻,足踝肿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单腿跪坐,即一腿前伸,另一腿跪在床上,前脚掌着地,臀部坐在后脚后跟上,上体后仰,以两臂分别在身后左右侧撑地,指尖朝向斜后方,身体重心后移,再前移。
两腿互相交换进行,左右各十五次。
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