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托康治疗46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83.32 KB
- 文档页数:2
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作者:王彦芬王爱民蒋向丽【关键词】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耳周穴位(角孙、听宫、耳门、翳风)注射脑蛋白水解物结合微波辐射、临床心理辅导及常规采用活血化淤、营养神经药物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方法:对就诊的90例(耳)突发性耳聋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耳周穴位注射脑蛋白水解物结合、微波辐射、临床心理辅导及常规采用活血化淤、营养神经药物综合疗法治疗。
对照组单纯采活血化淤、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结果:研究组42例,治愈22例,(52.38%),显效10例(23.81%),有效6例(14.29%),无效4例(9.52%),有效率90.48%;对照组48例,治愈19(39.58%),显效11例(23.06%)有效6例(12.50%),无效12例(25%),有效率75%。
结论:耳周穴位注射脑蛋白水解物结合、微波辐射、临床心理辅导及常规采用活血化淤、营养神经药物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蛋白水解物;穴位注射微波辐射心理辅导突发性耳聋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reating Sudden Deafness UsingCombined MethodA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jected Cerebroprotein Hydrolyate Injection to the points around the ear (Jiaosun 、Tinggong、 Ermen、Yifeng)combine with microwave radiate、clinical psychology guide and use the medicines of invigorate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 and nutritive nerve in system in sudden deafness. Method:The 90 sudden deafness cases randomly divided into 2groups.The research group inects Cerebroprotein Hydrolyate Injection to the points around the ear combine with microwave radiate、clinical psychology guide and use the medicines of invigorate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 and nutritive nerve in system.Control group only uses the medicines of invigorate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 and nutritive nerve in system.Result: Research group 42 cases ,cure 22 case (52.38%),marked effects 10 case (23.81%),effectively 6 case (14.29%),invalid 4 case (9.52%),effective rate90.48`%. Control group 48case , cure 19 case (39.58%), marked effects 11 case (23.06%), effectively 6 case (12.50%), invalid 12 case (25%), effective rate 75%.Conclusion:The injected Cerebroprotein Hydrolyate Injection to the points around the ear combine with microwave radiate、clinical psychology guide and use the medicines of invigorate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 and nutritivenerve in system in sudden deafness has remarkable effects and worth widely use in clinic.Key words: Cerebroprotein Hydrolyate Injection Points treatment Microwave radiate Psychology guide; Sudden deafness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暴聋。
2020年4月第7卷第4期April.2020,Vol.7,No.4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705浅析综合护理对改善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病例睡眠质量的有效性张娜 余金慧 纪素娟 王晓娟 朱珊珊(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蚌埠,233000)摘要 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通过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
对照组通过五官科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通过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促使整体睡眠质量明显提升,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耳鸣;睡眠质量;综合护理;护理效果ABriefaAnalysisoftheEffectivenessofComprehensiveNursingtoIimprovetheSleepQualityofPatientswithSuddenDeafnessandTinnitusZHANGNa,YUJinhui,JISujuan,WANGXiaojuan,ZHUShanshan(Bengbuthirdpeople′shospital,Bengbu233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of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onimprovingsleepqualityinpatientswithsud dendeafnessandtinnitus Methods:Atotalof88patientswithsuddendeafnesscomplicatedwithtinnitusadmittedtothethirdpeo ple′shospitalofbengbufromJanuary2017toDecember2018were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with44casesineachgroup Thecontrolgroupwasinterferedbyconventionalnursingmeasuresinthedepartmentoffacialfeatures,andtheobservationgroupwasinterferedbycomprehensivenursingmeasures Results:ThePSQIscor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 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 05) Conclusion:Theinterven tionofcomprehensivenursingmeasuresinpatientswithsuddendeafnesscombinedwithtinnitus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over allsleepquality,whichhaspositivesignificanceforimprovingtheprognosisofpatients.Keywords Suddendeafness;Tinnitus;Sleepquality;Comprehensivecare;Nursingeffect中图分类号: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4.062 五官科常见疾病中突发性耳聋具有极高的发生率,由于患者出现交流障碍,过于担忧疾病不能痊愈,发病时间越长,会逐渐加重耳鸣症状,降低自身的睡眠质量,导致疾病康复速度受到影响[1]。
突发性耳聋4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及预后。
方法:对4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突发性耳聋的恢复与病程,年龄,耳聋程度有关。
年龄小,病程短,耳聋程度轻,预后好。
结论:突发性耳聋治疗无特效药物,早期综合治疗,在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上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临床分析;治疗突发性耳聋是指发生于瞬间或不超过48小时,耳聋即达到高峰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由于病因不明,故治疗方法不统一,疗效不一。
目前已成为耳鼻喉科急症和常见病。
近来发病有增加趋势[1]。
通过我科2000年1月~2005年7月资料完整48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方法1.1 一般资料: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中,男25例,女23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1∶1。
年龄20~74岁。
其中20~29岁7例,30~39岁12例,40~49岁15例,50~59岁6例,60~69岁6例,70~74岁2例。
左耳22例,右耳16例,双耳10例,共58耳。
就诊6小时~60天。
7天内就诊38例(79.1%),住院6~30天,平均15.5天。
据0.5、1、2 KHz听阈均值计算:轻度聋(26~40 dB)6耳,中度(41~55 dB)29耳,中重度及重度聋(56~90 dB)15耳,极重度或全聋(>91 dB)8耳。
伴眩晕23例,其中恶心、呕吐17 例,耳鸣44例,耳闷麻木感9例。
1.2 治疗方法: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5%葡萄糖250 ml加血塞通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能量合剂加维生素加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部分患者加用地塞米松10 mg,并逐渐减量。
口服甲钴胺每日500 ?滋g。
以及每日1次高压氧舱治疗。
2 结果疗效标准依据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1997年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疗效分级标准进行判定。
12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综合治疗的对照研究
王静;王晋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0(031)027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高压氧、卡波金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方法:将
126例突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40例(40耳),高压氧联合
药物治疗组42例(44耳),卡波金联合药物治疗组44例(46耳),对三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单纯药物治疗组疗效低于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和卡波金联合药物治疗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和卡波金联
合药物治疗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药物配合高压氧或卡波金的综合治疗是突发性耳聋治疗的有效方法,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总页数】2页(P4665-4666)
【作者】王静;王晋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四川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4.437
【相关文献】
1.心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综合治疗中的运用 [J], 郭富芹
2.鼠神经生长因子为主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观察 [J], 付健;孔祥云
3.12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综合治疗的对照研究 [J], 王静;王晋
4.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 [J], 冼志; 张贵阳; 苏旋
5.高压氧联合药物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卢燕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47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大理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云南大理671000)【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在2ata压力下吸纯氧并结合药物治疗。
结果:47例患者中痊愈23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2% 结论:轻度耳聋痊愈率高,病程短的疗效比较好。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高压氧;疗效【中图分类号】r2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236-01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较常见的听力在瞬间或短时间内突然下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多表现为单侧耳聋。
常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及耳闷、耳胀感等症状。
至今其发病原因不明,但病毒感染及内耳血供障碍为多数学者认可[1]。
其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不确定。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
现将云南省第四人民医院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8个月间收治的4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次确诊的47例(52耳)突发性耳聋患者,均符合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指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0岁~60岁,病程:3天内的15例,3天至1个月的13例,1个月至3个月的11例,3个月至半年的8例;同时伴有耳鸣者15例。
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耳聋病史,鼓膜完整,无耳部其它疾病史且均无高压氧治疗的禁忌症。
1.2 耳聋程度按听力损失程度可分为:轻度耳聋(10~30db),中度耳聋(30~60db),重度耳聋(≥60db),极重度耳聋(≥90db)。
其中轻度耳聋18例,中度耳聋15例,重度耳聋10例,全聋4例。
1.3 治疗方法高压氧舱内用空气加压至2ata面罩吸氧40分钟,休息10分钟,再吸氧4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同时给予静脉注射丁咯地尓、舒血宁、维生素等药物治疗,每日一次,药物治疗一般10天为一疗程,给予1~2个疗程的治疗。
患者,男性,35岁,因“双耳突发听力下降伴恶心、呕吐10小时”来急诊。
患者“感冒”后于急诊当日上午出现双耳突发听力下降(全聋)伴恶心,呕吐数次,均为胃内容物,量少;同时伴有轰隆样耳鸣,持续性发作,响度较大。
当时无意识障碍,无跌倒,无四肢瘫痪等不适。
就诊于当地县人民医院,查颅脑CT:未见异常.
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弥可保”等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来我院。
急诊查体:神志淡漠,双耳听力下降严重,外耳干燥通畅,鼓膜色白,活动可,余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中枢性眼震,颈无抵抗,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降低,膝反射亢进,右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无不自主运动,指鼻试验不配合。
检查浅、深感觉不配合。
请耳鼻喉医生会诊,初步诊断为双耳突发性耳聋,予以收住耳鼻喉科。
入院后患者一直处于嗜睡状态,给予“地塞米松”、“美托康”、“弥可保”、“复方丹参注射液”活血、营养神经等治疗,患者神志一直淡漠,听力略有好转,后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查MRI示“左侧小脑半球大片脑梗塞及右侧小脑半球多发性腔梗”。
通过此病例,进一步体会如下:
1.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听力减退病史和音叉、纯音测听检查是诊断突发性耳聋的依据,但一定要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引起的突聋后才可以诊断;突发性耳聋多为单侧,而此例患者是双侧,除听力下降外,神志
淡漠、肌力及肌张力改变、膝反射亢进等临床表现均提示我们需进一步做鉴别诊断;
2.此例患者发病早期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而后期MRI提示小脑半球大片梗死,进一步说明MRI在突发耳聋的鉴别中优于CT。
突发性聋临床实践指南2014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摘要】目的本指南对突发性聋(Sudden hearing loss, SHL)的诊断、治疗以及患者的随访提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导建议,主要针对年满18岁以上、患突发感音神经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的成年患者。
快速诊断和及时干预可加快SSNHL患者的听力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诊断和治疗突聋患者的医师。
宗旨本指南旨在为诊断患突发性聋患者、尤其是从事诊治SSNHL患者的医师提供基于循证医学的指导建议。
本指南首先建议,在首诊时必须有效地将SSNHL和其它原因导致的SHL区分开来,必须加强诊断的准确性、确保及时的干预、力争治疗的一致性、减少不必要的检验和影像学检查,改善患者听力和康复效果。
结果本指南强烈建议:①医师应对突聋患者是否患感音神经性聋还是传导性聋加以区分;②医师应对特发性感音神经性突聋(id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ISSNHL)患者讲解该疾病的自然进程、医疗干预疗效、潜在风险以及现有治疗疗效的局限性;③医师还应向听力恢复不全的患者介绍关于助听器、辅听技术以及其它康复装置可能产生的效果。
本指南建议医师应对可能为突发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进行评估,其内容应包括:①是否为双侧SHL,是否为复发SHL以及是否发现神经病学病灶;②听力学检查在三个连续的频率有30dB的听力损失,并且病史和体检未发现病因的患者可诊断为ISSNHL;③可通过磁共振图像、听性脑干反应或听力学检测的随访,来判断ISSNHL患者是否有蜗后病变;④当ISSNHL的患者在初期治疗后,尚未彻底恢复时,应予鼓室内激素注射;⑤在确诊为ISSNHL后6个月内应复查听力。
本指南也给出了另一种治疗方案,即:①可将皮质类固醇类激素作为特发性感音神经性突聋初始治疗方案;②在确诊特发性感音神经性突聋后三个月内进行高压氧气治疗。
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60例疗效分析突发性耳聋是一种较常见的原因不明的、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多表现为单侧耳聋与病毒感染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指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三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近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
好发于冬春季节,近年来呈多发趋势。
笔者自2005年4月-2009年10月对60例临床确诊的耳聋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并与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0例病人均为临床确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30例定为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3-70岁,平均41岁。
左耳16例,右耳14例。
中度聋4例,中重度7例,重度聋7例,极重度聋12例。
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2-68岁,平均40岁,左耳14例,右耳16例。
中度聋4例,中重度聋8例,重度聋8例,极重度聋10例。
听力损失判断标准:以0.5、1、2kh2 3个频率平均听力损失计算,中度聋41-55dBHL,中重度聋56-70dBHL,重度聋71-90dBHL,极度聋大于90dBHL。
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1)改善微循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
(2)补充能量,营养神经,促进细胞代谢,选用5/10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三磷酸腺苷40ml,辅酶A100u静脉点滴及5/100葡萄糖注射液 250ml,胞二磷胆碱0.5g静脉点滴。
(3)抗病毒治疗:5/10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病毒唑0.5g静脉点滴。
0.9/100氯化纳注射液500ml,盐酸倍他司订20mg静滴。
口服六味地黄丸 8粒2次/天,龙胆泻肝片 4片2次/天。
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压力0.25mpa,戴面罩吸纯氧110分钟,中间歇10分钟,1次/天10天为一个疗程。
一般治疗1-2疗程。
对照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液,B族维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10天。
高压氧舱治疗突发性耳聋32例的护理张秋迟;吕晓平;王献楣【摘要】@@ 突发性耳聋(又称为突聋或暴聋)是正常人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一种病因不明的,起病急,听觉障碍为主的感音性聋.为了能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我院2008-03-10~2009-03-10高压氧对突发性耳聋32例的患者做的综合性治疗报道如下.【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10(033)005【总页数】1页(P116)【关键词】高压氧舱;突发性耳聋【作者】张秋迟;吕晓平;王献楣【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6%R764.43+7突发性耳聋(又称为突聋或暴聋)是正常人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 ,一种病因不明的,起病急,听觉障碍为主的感音性聋。
为了能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我院2008-03-10~ 2009-03-10高压氧对突发性耳聋 32例的患者做的综合性治疗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 ,男 6例 ,女 26例。
年龄 20~ 60岁 ,其中 20~ 40岁好发,其发病时常无明显病因,少数发生于感冒、过劳及情绪激动之后 ,起病急,多发生于一瞬间,有单聋 ,有双侧耳聋,多伴有低音频耳鸣,部分患者有复听,耳内阻塞及胀满感,半数伴有眩晕。
脑干诱发电位有较高的检查价值。
2 治疗方法治疗压力200~ 300kPa,每次治疗吸氧60min,10d为 1个疗程,可做2~ 3个疗程。
对持续性治疗的患者中间可休息 3~5d后继续治疗。
或治疗压力 250kPa,稳压后3次吸氧,每次20min,间隔 10min休息。
综合治疗:在做高压氧舱治疗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如(血管扩张剂,抗凝剂及血液稀释法的应用,激素、维生素等方法):中医治疗、针灸、神经封闭等的治疗,效果会更加明显。
3 结果及疗效32例患者听力都明显得到了改善,见效率 100%。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听力恢复早,治疗及时的同时治愈率高,无副作用等优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突发性耳聋为感音性耳聋,与病毒感染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患者原先听力正常,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全聋。
好发于冬春季节,近年来呈多发趋势,笔者自1999年以来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病人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男11例;女19例;年龄20-67岁;发病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10天;听力损失40-60DB12例;60-90DB以上17例;伴有耳鸣17例,头痛14例,眩晕9例,复听8例,耳内阻塞及胀满感10例。
2、治疗方法2.1中医治疗:用六味地黄丸汤加葛根30克,邪壅少阳者加柴胡,连翘;恶心呕吐、肝火上扰者加龙胆草,黄芩,柴胡;痰火郁结者加瓜篓仁,胆南星;耳鸣重者加蝉蜕,磁石,眩晕者加旋花,代石,菊花,每日一剂,水煎服,同时针刺天牖,四渎,关元,中脘,气海,每日一次。
2.2西医治疗:(1)改善微循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
(2)补充能量,营养神经,促进脑细胞代谢,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三磷酸腺苷40ml,辅酶A100u静脉点滴及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胞二磷胆碱0.5克静脉点滴。
(3)抗病毒治疗: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病毒唑注射液0.5克静脉点滴,同时每天进行一次高压氧治疗。
中西医治疗均为7天一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
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痊愈为250-4000H2。
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到此次患病前水平,所伴随症状消失;显效为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大于30dB;所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有效为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3.2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15例,占50%;显效10例,占33.3%;有效3例,占10%;无效2例,占6.60%;总有效率为93.3%。
4、体会:突发性耳聋又称暴聋,是正常人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好发于冬春季节,生理功能改变和多种疾病可能诱发本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倾向于血管学说和病毒感染学说,血管病毒学说认为微循环障碍是其发病原因,其病理改变为血管痉挛水肿,血栓形成及血球粘稠,内耳供血的迷路动脉(内听动脉)自颅内的基底动脉、眩动脉又细又长,且无侧支循环,是一支终末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