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10.1 叮铃铃 湘艺版 14张.pptx
- 格式:pdf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14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课《叮铃铃》教案一. 教材分析《叮铃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二年级歌曲,湘艺版四年级下册教材将其选为第10课的教学内容。
歌曲以清新的旋律、简单的歌词描述了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快乐时光。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方整,节奏明快。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巩固对2/4拍的掌握,同时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2/4拍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善于模仿和创造。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高的掌握还不够准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音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地演唱《叮铃铃》,并能够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
2.通过对歌曲的学唱,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他们创作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高准确性,特别是高音部分的演唱。
2.2/4拍的节奏把握,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启发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4.情感体验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快乐、愉悦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以及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2.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引导学生演唱。
3.教学用具:乐谱、歌单、评分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教师播放《叮铃铃》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歌曲的喜爱,以及在学习、生活中快乐的时光。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乐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讲解2/4拍的概念,引导学生跟拍演唱歌曲。
3.操练(8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问题。
让学生模仿歌曲中的节奏、旋律,进行有趣的音乐游戏。
湘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10课《叮铃铃》教案一. 教材分析《叮铃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四年级音乐教材,选自湘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10课。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易懂的歌词,展现了日常生活中铃声的各种场景,如学校上课、放学、门铃等。
歌曲节奏感强,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逐渐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善于发现和模仿,对于富有童趣的歌曲更容易产生共鸣。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技能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叮铃铃》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叮铃铃》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3.情境法:创设生活中的铃声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叮铃铃》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铃铛等。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叮铃铃》,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然后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铃声?这些铃声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感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叮铃铃》的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
同时,教授歌曲中的生僻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演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如分组演唱、男女对唱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叮铃铃》教学设计教学年级:四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湘版教材《叮铃铃》教材分析:本课为湘版教材第10课的教学内容,是一首带有中国民歌风味的儿童合唱歌曲,用几个骨干音的巧妙结合勾勒出了高山白云、快乐的牧童、活泼的羊群等。
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描绘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牧童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和生活的热爱。
第一、二乐句在旋律和节奏上基本相同,带有陈述的性质。
第三乐句,突然出现了短小的动机. 并配以间奏,是铃声与回声的模拟。
是对前面听到的吆喝声和铃声做了肯定的回答。
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扩充,采用了衬词加滑音的唱法和二声部的效果,烘托出一个热闹场面,在美景、铃声、吆喝声、琴声交织的情境中,牧童在赶着羊群悠闲自得地歌唱着。
歌曲中叮铃铃既是羊群铃铛的声音,也是人们希望和收获的象征。
学勤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思维方式逐步转向理性思维,喜爱得到肯定和表扬。
随着孩子视野的拓展,除了接触到课本音乐外,开始逐步形成一些自己的喜好,如流行歌、艺术歌曲、乐器等等,但对中国风格音乐的理解较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1、能用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表现装饰音和力度记号,表达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能在模仿、合作、积极参与演唱、身势和表演等形式中,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节拍、旋律和节奏,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3、能在体验合作中享受参与音乐实践的快乐,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设计亮点:本课设计了以学生为本,根据歌曲的情境和结构设置教学环节,通过情境设置和引导,做到化难为简。
既注重学生参与与体验,也注重理性的分析与指导。
通过聆听参与体态律动、合作表现等形式感受到优美的自然景色、牧童怡然自得的心境和苗族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激起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注重学生声音的控制和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优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1、完成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2、理解装饰音的含义。
教学准备: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10课《叮铃铃》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乐器 - 钢片琴。
2.学习乐曲 - 《叮铃铃》。
3.培养齐唱的乐感和节奏感。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乐曲引入乐曲之前可以先跟学生们聊一聊上节课学的内容,让学生们回想一下并适当复习。
然后通过以下问题来引入《叮铃铃》:•你们听过什么样的乐器声音?•这个乐器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喜欢哪种乐器的声音?老师也可以在引入乐曲之前,利用钢片琴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第二步:学唱《叮铃铃》在第一步中,学生们已经知道了本堂课要学的乐曲是《叮铃铃》。
接下来,进行该乐曲的教学。
1.学习歌词。
叮铃铃,叮铃铃,祝你快乐每一天;叮铃铃,叮铃铃,祝你快乐每一刻。
2.学习旋律。
老师可以先展示曲谱,加强学生们的理解。
然后,老师逐小节地演唱,学生们跟唱。
可以挑选几个学生单独来唱,带动全班齐唱。
3.学习节奏。
通过拍手、敲课桌等方式强化学生们的节奏感。
第三步:小组齐唱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来练习唱《叮铃铃》。
老师可以逐个去指导每个小组,帮助他们解决唱歌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让每个小组集中在一起,全班齐唱。
第四步:活动游戏为了巩固《叮铃铃》的学习,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游戏,如:•教师说唱:老师说出一个单词,让学生们跟着唱《叮铃铃》里的对应词组。
•沙盘游戏:学生利用沙盘模拟乐器,模拟演奏《叮铃铃》。
第五步:总结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习了《叮铃铃》这首乐曲,同时也了解了一个新的乐器- 钢片琴。
并且,在小组合唱的过程中,他们也培养了齐唱的乐感和节奏感。
这些都为他们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非常喜欢钢片琴这个乐器。
在教师演奏钢片琴的时候,学生们都认真地听,好奇地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引入乐曲的时候,我也从乐器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这样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一些缺陷,例如某些学生跟不上节奏,一些学生歌词理解不够到位等。
《叮铃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亲切活泼的声音初步演唱合唱曲《叮铃铃》,认识巩固并唱好升记号、前倚音、下滑音、顿音以及力度记号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唱、听唱、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音乐形象,有感情的进行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湖南湘西民歌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尊重民歌、热爱民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所展示的画面和流露的情感。
教学难点:二声部学习中,对音准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随歌曲伴奏律动师:欢迎来到程老师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我们中国湖南省的湘西苗家寨,去了解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请大家起立,跟老师一起动起来。
二、歌曲学唱:1.听琴辨音,熟悉低声部旋律师:我在木琴上敲出三个音——361,你们能带上科尔文手势来唱一唱吗?(生做手势并模唱)下面老师要把这三个音顺序打乱。
听听看,我敲得是——(师打乱顺序,生听音模唱)接下来难度升级,老师把这三个音随机组合。
这次我敲的是——(师敲出歌词叮铃铃部分的旋律)生做柯尔文手势并模唱。
师出示木琴敲出的旋律,复习顿音记号,用有弹性的声音完整唱一遍。
师:窗外飞来几只顽皮的小鸟,遮住了几个小音符,这次你还能完整地唱出来吗?生:……师:看来这段好听的旋律已经被大家牢牢的记住了。
接下来,老师要播放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们听后告诉我,歌曲中有没有你熟悉的旋律?2.初听歌曲,唱好低声部歌词(1)师:有没有听到你熟悉的旋律?(生……)是什么会发出叮铃铃的声音?(羊群身上的铃铛)所以,当羊群向我们靠近时,叮当声越来越……?(强,出示渐强记号),当羊群离我们远去时,叮当声越来越……?(弱,出示减弱记号)你们能来表现一下羊群靠近后又远去的声音吗?(生带入歌词演唱,表现出渐强渐弱记号)师接唱最后一句:那是我们赶羊群师:咦,刚才老师唱的这句里面有哪个符号是我们比较少见的?(升记号,表示要升高半音)你们能不能把它唱准?(生视唱这句旋律,唱准升5。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叮铃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叮铃铃》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易懂的歌词,介绍了铃声的多种用途。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以描述铃声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如学校上课、放学、火车到站等;第二乐段则以问答形式呈现,使歌曲更具趣味性。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铃声在不同场合的作用,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节奏、旋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铃声在不同场合的用途了解不全面,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铃声在不同场合的用途,学会歌曲《叮铃铃》,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叮铃铃》,了解铃声在不同场合的用途。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节奏的把握,以及对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乐器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各种铃声,引导学生关注铃声在不同场合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教师讲解歌曲《叮铃铃》的背景、歌词含义,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创作关于铃声的短剧,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音乐欣赏:教师播放其他有关铃声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铃声在不同场合的用途。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课《叮铃铃-范唱》教案一. 教材分析《叮铃铃-范唱》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歌曲《叮铃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歌曲《叮铃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逐渐增强,他们喜欢通过歌唱、演奏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也较强,他们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快速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和演唱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叮铃铃》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
2.让学生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歌曲《叮铃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叮铃铃》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能够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范唱,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演唱技巧。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对唱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叮铃铃》的相关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图谱等。
2.教学乐器:准备吉他、钢琴等乐器,用于伴奏和范唱。
3.教学环境:布置音乐教室,确保教学环境的舒适和安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叮铃铃》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图谱,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课《叮铃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叮铃铃》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表达了孩子们对铃声的喜爱和期待。
歌曲共四乐句,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
他们喜欢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能够积极参与演唱、节奏、听力等方面的练习。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重点关注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叮铃铃》,感受音乐的韵律美。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熟练演唱《叮铃铃》,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以及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聆听、演唱、节奏练习、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2.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唱,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叮铃铃》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2.学习歌曲: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讲解音乐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3.练习:分组进行演唱练习,纠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合作: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5.总结: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名称《叮铃铃》、歌曲节奏、旋律要点、音乐理论知识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图形、符号和文字呈现,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学习歌曲。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10课《叮铃铃》教案一. 教材分析《叮铃铃》这首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以轻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铃声带来的愉悦心情。
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并通过唱、动、玩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较强,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叮铃铃》这首歌曲,并体会歌曲带来的愉悦心情。
2.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情感和表情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正确的演唱方式示范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歌曲的学习。
3.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掌握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叮铃铃》的歌词、图片等。
2.教学乐器:如铃鼓等。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以便进行音乐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音乐游戏,如“铃鼓互动”,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安静下来,简要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叮铃铃》,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随后,教师展示歌词,引导学生跟读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歌曲操练。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掌声。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对歌曲进行改编,如添加舞蹈动作、改变节奏等。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课《叮铃铃-伴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叮铃铃-伴奏》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表现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简洁,表现出快乐的心情;第二乐段节奏略微变化,旋律更加丰富,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
歌曲的和声丰富,音响效果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浓厚,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乐理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音乐的表现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叮铃铃-伴奏》,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较为简单,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理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需要重点指导。
2.歌曲的表现力较强,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唱姿势和表情,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场地:教室、音乐厅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叮铃铃-伴奏》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歌曲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歌曲歌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师简要讲解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节奏和音准。
《叮铃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艺版四年级下册第十课《叮铃铃》教学目标:(1)用较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部合唱歌曲《叮铃铃》,通过歌声表现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听辨、模唱的方法,唱准装饰音及带升记号的音。
(3)运用打击乐器及身势动作为歌曲伴奏,在音乐实践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唱准歌曲中的临时升记号及装饰音,用较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部合唱歌曲《叮铃铃》,通过歌声表现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唱铃声)1.引题:请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摇铃铛)师:你能形容一下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吗?(清脆、悦耳……)谁能模仿一下它的声音?(叮铃铃)2.这样清脆的铃声如果唱出来我相信会更好听。
1= B 2/43 6 | •1 6 | 6 5 | 6 - |叮铃叮铃叮铃铃但似乎单调了些,让我们给它来些变化吧!2/43 6 | •1 6 | 6 # 5 | 6 - |叮铃叮铃叮铃铃3 3 3 3 ︱6 6 6 6︱i 6 i 6 ︱i 6 i 6 ︱叮铃铃铃叮铃铃铃叮铃叮铃叮铃叮铃设计意图:这样用歌曲的几个骨干音对学生声音进行训练,从而达到了调整学生声音状态的目的,也熟悉了歌曲低声的部分旋律,为后面的学唱歌曲做好了铺垫。
(二)歌曲铺垫1.第一次听音乐师:同学们的歌声真动听,老师也想唱一首歌送给大家,请大家认真听,老师的歌声中唱到了那些美景?设计意图:由老师的范唱导入,利用多媒体技术,配上用优酷ido 制作的图片音乐视频,从视觉和听觉上激发起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情感。
2.教师揭题师:你们听得真仔细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些美景,大家仔细听远方的山坡上传来了阵阵小牧童的歌声,请大家仔细听一听,小牧童是怎么演唱这首歌曲的。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听赏的过程中,老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手势。
生:“# 5 ”师:对呀,升5的加入使我们的这首歌曲具有了民族特色韵味,今天就来学唱这首带有湖南民歌韵味的歌曲《叮铃铃》。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10.1 《叮铃铃》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叮铃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选自湘艺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清脆的铃声为主题,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词描绘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培养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和旋律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喜欢表现自己,对富有童趣的歌曲更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较弱,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辅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叮铃铃》的演唱,培养音乐表现能力。
2.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4.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童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动。
2.歌词的理解和表达。
3.合唱部分的协调。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魅力。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和旋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钢琴、铃鼓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等。
4.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叮铃铃》,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初步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逐句教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动。
教师个别辅导基础较弱的学生,提高他们的演唱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相互交流学习。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课《叮铃铃-范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叮铃铃-范唱》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第10课。
歌曲《叮铃铃》以富有童趣的词曲,描绘了一个活泼、快乐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歌曲节奏简单,旋律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在前三册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但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叮铃铃》的词曲,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歌曲《叮铃铃》的词曲学习与演唱。
2.难点:音准、节奏的把握,以及歌曲情感的的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老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其他学生模仿。
3.分组教学法: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歌唱能力。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和旋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叮铃铃》的曲谱、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教学道具:如铃铛、小旗等,用于辅助教学。
4.教学视频:可选用的相关教学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歌曲《叮铃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呈现(10分钟)老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整体的感知。
随后,老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课《叮铃铃-伴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叮铃铃-伴奏》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表现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歌曲共四句,结构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简单的节奏和旋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对于复杂的音乐知识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歌曲入手,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叮铃铃-伴奏》,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叮铃铃-伴奏》,提高学生的音乐演唱技巧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叮铃铃-伴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准确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分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听、唱、动、奏等方式全面参与音乐学习。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等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和学习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欢快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教授:讲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
3.练习:分组演唱歌曲,教师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4.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展示,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叮铃铃-伴奏》,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四年级下册第十课《(演唱)叮铃铃》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1、在音乐游戏、聆听感受、模仿实践中,学唱歌曲《叮铃铃》。
2、能够感知音乐主旋律、并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3、通过聆听、演唱、欣赏、表演等活动,感受歌曲《叮铃铃》所表达的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加深对湖南民歌的喜爱之情。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叮铃铃》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湖南民歌的风格,表达歌曲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1、声势动作,感受二拍子。
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我的音乐课堂,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动作,看明白了,你就悄悄地跟着我一块做。
(拍手—拍腿)
师弹奏3 6 | i 6| 生随乐律动,待生稳定后,师用lu哼唱主旋律。
用叮铃模唱师弹奏的音符。
师:同学们刚刚都很认真,那请问,我刚刚在钢琴上弹奏的音符,谁能用叮铃模
唱出来?(引导学生高位置哼唱,待稳定后,师继续哼唱主旋律合作演唱)
生演奏钢琴,生用叮铃模唱,师加入碰铃演唱一部分歌词。
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帮我演奏钢琴,其他同学我们继续用叮铃来演唱。
4、柯达伊手势接龙。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简谱)《叮铃铃》(2) 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叮铃铃》是一首四年级下册的简谱音乐教材,选自湘艺版。
这首歌以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述了一只小黄鹂在枝头唱歌的情景,激发了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于学习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音符和节奏知识,能够识谱和简单地演奏乐器。
然而,他们在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欣赏和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和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叮铃铃》,使学生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能够独立识谱并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识谱并演唱《叮铃铃》这首歌曲。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把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表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增强他们的音乐感受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欢快的歌曲《小黄鹂》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歌曲《叮铃铃》。
2.教学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跟随琴声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集体演唱和接龙演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4.音乐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创编活动,如为歌曲编写新的歌词或编排舞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总结与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歌曲的曲谱、歌词和教学重点难点等内容。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课《叮铃铃-伴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叮铃铃-伴奏》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描绘了一个活泼可爱、充满朝气的小铃铛形象。
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演唱技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充分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叮铃铃-伴奏》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演唱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地演唱歌曲《叮铃铃-伴奏》。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以及音乐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4.互动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歌曲《叮铃铃-伴奏》,了解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学生准备:带好音乐课本,准备好演唱歌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2分钟)教师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引入课题,引发学生对小铃铛的兴趣。
例如,描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铃铛,它在生活中出现的场景,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2.呈现(3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叮铃铃-伴奏》,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5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