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考点导航
- 格式:doc
- 大小:580.50 KB
- 文档页数:8
专题06 方程与不等式的实际运用题型1:工程问题1.九龙坡区某工程公司积极参与“精美城市,幸福九龙坡建设,该工程公司下属的甲工程队、乙工程队别承包了杨家坪地区的A工程、B工程,甲工程队晴天需要14天完成,雨天工作效率下降30%,乙工程队晴天需15天完成,雨天工作效率下降20%,实际上两个工程队同时开工,同时完工.两工程队各工作了天.2.(湖南中考真题)为了改善湘西北地区的交通,我省正在修建长(沙)-益(阳)-常(德)高铁,其中长益段将于2021年底建成.开通后的长益高铁比现在运行的长益城际铁路全长缩短了40千米,运行时间为16分钟;现乘坐某次长益城际列车全程需要60分钟,平均速度是开通后的高铁的13 30.(1)求长益段高铁与长益城际铁路全长各为多少千米?(2)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对长益段高铁全线某个配套项目进行施工,每天对其施工的长度比为7:9,计划40天完成.施工5天后,工程指挥部要求甲工程队提高工效,以确保整个工程提早3天以上(含3天)完成,那么甲工程队后期每天至少施工多少千米?题型2:行程问题3.某体育场的环形跑道长400m,甲、乙分别以一定的速度练习长跑和自行车,如果反向而行,他们每隔30s相遇一次.如果同向而行,那么每隔80s乙就追上甲一次.则甲的速度是m/s.4.(山西中考真题)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简称“太原机场”,是山西省开通的首条定期国际客运航线.游客从太原某景区乘车到太原机场,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路线一:走迎宾路经太输路全程是25千米,但交通比较拥堵;路线二:走太原环城高速全程是30千米,平均速度是路线一的53倍,因此到达太原机场的时间比走路线一少用7分钟,求走路线一到达太原机场需要多长时间.5.(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星期天,小明与妈妈到离家16km的洞庭湖博物馆参观.小明从家骑自行车先走,1h后妈妈开车从家出发,沿相同路线前往博物馆,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妈妈开车的平均速度是小明骑自行车平均速度的4倍,求妈妈开车的平均速度.题型3:历史文献问题6.(甘肃武威市·中考真题)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有“多人共车”问题:“今有三人共车,二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其大意如下:有若干人要坐车,如果每3人坐一辆车,那么有2辆空车;如果每2人坐一辆车,那么有9人需要步行,问人与车各多少?设共有x人,y辆车,则可列方程组为()A.3(2)29y xy x-=⎧⎨-=⎩B.3(2)29y xy x+=⎧⎨+=⎩C.3(2)29y xy x-=⎧⎨+=⎩D.3(2)29y xy x-=⎧⎨+=⎩7.(浙江绍兴市·中考真题)我国明代数学读本《算法统宗》有一道题,其题意为:客人一起分银子,若每人7两,还剩4两;若每人9两,则差8两,银子共有_______两.(注:明代时1斤=16两)8.(湖南邵阳市·中考真题)《九章算术》中有一道阐述“盈不足术”的问题,原文如下: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意思是:几个人一起去购买某物品,如果每人出8钱,则多了3钱;如果每人出7钱,则少了4钱.问有多少人,物品的价值是多少?该问题中物品的价值是______钱.题型4:数字问题9.(山西中考真题)2021年7日1日建党100周年纪念日,在本月日历表上可以用一个方框圈出4个数(如图所示),若圈出的四个数中,最小数与最大数的乘积为65,求这个最小数(请用方程知识解答).题型5:增长率问题10.(内蒙古通辽市·中考真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快递业务量逐年增加,据统计从2018年到202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由507亿件增加到833.6亿件,设我国从2018年到2020年快递业务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可列方程为( )A .()50712833.6x +=B .()50721833.6x ⨯+=C .()25071833.6x +=D .()()250750715071833.6x x ++++= 11.(四川宜宾市·中考真题)据统计,2021年第一季度宜宾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652亿元,若使该市第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设该市第二、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x ,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题型6:几何图形问题12.在一幅长50cm ,宽40cm 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外框,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图所示),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3000cm 2,设边框的宽为x cm ,那么x 满足的方程是( )A.(50﹣2x)(40﹣2x)=3000B.(50+2x)(40+2x)=3000C.(50﹣x)(40﹣x)=3000D.(50+x)(40+x)=300013.如图,某农户准备建一个长方形养鸡场,养鸡场的一边靠墙,若墙长为18m,另三边用竹篱笆围成,篱笆总长35m,围成长方形的养鸡场四周不能有空隙.(1)要围成养鸡场的面积为150m2,则养鸡场的长和宽各为多少?(2)围成养鸡场的面积能否达到200m2?请说明理由.题型7:方案问题14.(江苏无锡市·中考真题)为了提高广大职工对消防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职工的消防意识,某单位工会决定组织消防知识竞赛活动,本次活动拟设一、二等奖若干名,并购买相应奖品.现有经费1275元用于购买奖品,且经费全部用完,已知一等奖奖品单价与二等奖奖品单价之比为4∶3.当用600元购买一等奖奖品时,共可购买一、二等奖奖品25件.(1)求一、二等奖奖品的单价;(2)若购买一等奖奖品的数量不少于4件且不超过10件,则共有哪几种购买方式?15.(黑龙江鹤岗市·中考真题)“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掌握在咱们自己手中”.为扩大粮食生产规模,某粮食生产基地计划投入一笔资金购进甲、乙两种农机具,已知购进2件甲种农机具和1件乙种农机具共需3.5万元,购进1件甲种农机具和3件乙种农机具共需3万元.(1)求购进1件甲种农机具和1件乙种农机具各需多少万元?(2)若该粮食生产基地计划购进甲、乙两种农机具共10件,且投入资金不少于9.8万元又不超过12万元,设购进甲种农机具m件,则有哪几种购买方案?哪种购买方案需要的资金最少,最少资金是多少?(3)在(2)的方案下,由于国家对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加大,每件甲种农机具降价0.7万元,每件乙种农机具降价0.2万元,该粮食生产基地计划将节省的资金全部用于再次购买甲、乙两种农机具(可以只购买一种),请直接写出再次购买农机具的方案有哪几种?16.(黑龙江中考真题)“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掌握在咱们自己手中”.为扩大粮食生产规模,某粮食生产基地计划投入一笔资金购进甲、乙两种农机具,已知购进2件甲种农机具和1件乙种农机具共需3.5万元,购进1件甲种农机具和3件乙种农机具共需3万元.(1)求购进1件甲种农机具和1件乙种农机具各需多少万元?(2)若该粮食生产基地计划购进甲、乙两种农机具共10件,且投入资金不少于9.8万元又不超过12万元,设购进甲种农机具m件,则有哪几种购买方案?(3)在(2)的条件下,哪种购买方案需要的资金最少,最少资金是多少?题型8:利润问题17.(四川遂宁市·中考真题)某服装店以每件30元的价格购进一批T恤,如果以每件40元出售,那么一个月内能售出300件,根据以往销售经验,销售单价每提高1元,销售量就会减少10件,设T恤的销售单价提高x元.(1)服装店希望一个月内销售该种T恤能获得利润3360元,并且尽可能减少库存,问T恤的销售单价应提高多少元?(2)当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该服装店一个月内销售这种T恤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18.(浙江中考真题)今年以来,我市接待的游客人数逐月增加,据统计,游玩某景区的游客人数三月份为4万人,五月份为5.76万人.(1)求四月和五月这两个月中,该景区游客人数平均每月增长百分之几;(2)若该景区仅有,A B两个景点,售票处出示的三种购票方式如表所示:据预测,六月份选择甲、乙、丙三种购票方式的人数分别有2万、3万和2万.并且当甲、乙两种门票价格不变时,丙种门票价格每下降1元,将有600人原计划购买甲种门票的游客和400人原计划购买乙种门票的游客改为购买丙种门票.∶若丙种门票价格下降10元,求景区六月份的门票总收入;∶问:将丙种门票价格下降多少元时,景区六月份的门票总收入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万元?题型9:一般问题19.(辽宁本溪市·中考真题)某班计划购买两种毕业纪念册,已知购买1本手绘纪念册和4本图片纪念册共需135元,购买5本手绘纪念册和2本图片纪念册共需225元.(1)求每本手绘纪念册和每本图片纪念册的价格分别为多少元?(2)该班计划购买手绘纪念册和图片纪念册共40本,总费用不超过1100元,那么最多能购买手绘纪念册多少本?20.(江苏常州市·中考真题)为落实节约用水的政策,某旅游景点进行设施改造,将手拧水龙头全部更换成感应水龙头.已知该景点在设施改造后,平均每天用水量是原来的一半,20吨水可以比原来多用5天,该景点在设施改造后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吨?21.某商店销售一款工艺品,每件的成本是30元,为了合理定价,投放市场进行试销:据市场调查,销售单价是40元时,每天的销售量是80件,而销售单价每提高1元,每天就少售出2件,但要求销售单价不得超过55元.(1)若销售单价为每件45元,求每天的销售利润.(2)要使每天销售这种工艺品盈利1200元,那么每件工艺品售价应为多少元?题型10:分段收费22.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醴陵市自2012年以来就对家庭用电收费实行阶梯电价,即每月对每户居民的用电量分为三个档级收费,第一档为用电量在180度及(含180度)以内的部分,执行基本价格;第二档为用电量在180度以上到450度时(含450度时)的部分,实行提高电价;第三档为用电量超出450度时的部分,执行市场调节价格.经统计,我市小军同学家今年2月份用电200度,电费为119元,3月份用电210度时,电费为125.4元.(1)请根据小军家的用电量和电费情况,求出第一档的电价和第二档的电价分别是多少元/度.(2)已知小军同学家今年4、5月份的家庭用电量分别为160度和230度,请问小军家4、5月份的电费分别为多少元?23.为鼓励市民节约用水,某市居民生活用水按阶梯式水价计费.下表是该市居民“一户一表”生活用水阶梯式计费价格表的部分信息,请解答:自来水销售价格每户每月用水量单位:元/吨15吨及以下a超过15吨但不超过25吨的部分b超过25吨的部分5(1)小王家今年3月份用水20吨,要交水费元;(用a,b的代数式表示)(2)小王家今年4月份用水21吨,交水费48元;邻居小李家4月份用水27吨,交水费70元,求a,b的值.(3)在第(2)题的条件下,小王家5月份用水量与4月份用水量相同,却发现要比4月份多交9.6元钱水费,小李告诉小王说:“水价调整了,表中表示单位的a,b的值分别上调了整数角钱(没超过1元),其他都没变.”到底上调了多少角钱呢?请你帮小王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可能情况.。
考点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a,b,c是常数,a≠0)注: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a≠0,b,c是任意实数。
2.函数图象和性质函数二次函数y=ax2+bx+c(a,b,c为常数,a≠0)图象a>0a<0性质①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并向上无限延伸.①对称轴是abx2-=,顶点坐标是⎪⎪⎭⎫⎝⎛--abacab4422,.①在对称轴的左侧,即当x<ab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即当x>ab2-时,①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并向下无限延伸.①对称轴是abx2-=,顶点坐标是⎪⎪⎭⎫⎝⎛--abacab4422,.①在对称轴的左侧,即当x<ab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即当x>ab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简记为左增右减.专题10 二次函数知识导航知识精讲y随x的增大而增大,简记为左减右增.①抛物线有最低点,当x=ab2-时,y有最小值,y最小值=abac442-.①抛物线有最高点,当x=ab2-时,y有最大值,y最大值=abac442-.【例1】(山东中考真题)一次函数()0y ax b a=+≠与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C.D.【例2】(四川中考真题)如图,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a,b,c为常数,0a≠)经过点()2,0,且对称轴为直线12x=,有下列结论:①0abc>;①0a b+>;①4230a b c++<;①无论a,b,c取何值,抛物线一定经过,02ca⎛⎫⎪⎝⎭;①2440am bm b+-≥.其中正确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抛物线y=ax2+bx+c中a,b,c的作用(1)a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y=ax2中的a完全一样.方法技巧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a 的绝对值越大,开口越小. (2)b 和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y =ax 2+bx +c 的对称轴是直线abx 2-=,故:①b =0时,对称轴为y 轴;①abx 2-=>0(即a,b 同号) 时,对称轴在y 轴左侧;①abx 2-=<0(即a,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右侧.(口诀:“左同右异”)【注意问题】(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2)会利用对称轴的范围求2a 与b 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转换.1.(湖南中考真题)若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 ax b =+与反比例函数cy x=-在同一个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为( )A .B .C .D .2.(福建中考真题)二次函数()220y ax ax c a =-+>的图象过1234()()3,,1,,2(),,)4,(A y B y C y D y --四个点,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若120y y >,则340y y > B .若140y y >,则230y y > C .若240y y <,则130y y <D .若340y y <,则120y y <3.(湖北中考真题)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图象经过点()1,0-,其对称轴为直线1x =.下列结论:①0abc <;①420a b c ++<;①80a c +<;①若抛物线经过点()3,n -,则关于针对训练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n a ++-=≠的两根分别为3-,5,上述结论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考点2:二次函数的平移1.抛物线y=a (x -h )2+k 与y=ax 2的关系(1)二者的形状相同,位置不同,y=a (x -h )2+k 是由y=ax 2通过平移得来的,平移后的顶点坐标为(h,k). (2)y=ax 2的图象y=a (x -h )2的图象y=a (x -h )2+k 的图象.口诀:上加下减,左加右减【例3】(广东)把函数y =(x ﹣1)2+2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图象的的数解析式( ) A .y =x 2+2 B .y =(x ﹣1)2+1C .y =(x ﹣2)2+2D .y =(x ﹣1)2﹣3图像平移规律:由函数y =ax 2平移得到y =a (x -h )2+k 满足“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概括成八个字,即:“左加右减,上加下减”.1.(上海中考真题)将抛物线2(0)y ax bx c a =++≠向下平移两个单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开口方向不变B .对称轴不变C .y 随x 的变化情况不变D .与y 轴的交点不变2.(绥化)将抛物线y =2(x ﹣3)2+2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方法技巧针对训练右左 上下线的解析式是( ) A .y =2(x ﹣6)2 B .y =2(x ﹣6)2+4 C .y =2x 2D .y =2x 2+43.(哈尔滨)将抛物线y =x 2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拋物线 为( ) A .y =(x +3)2+5 B .y =(x ﹣3)2+5 C .y =(x +5)2+3 D .y =(x ﹣5)2+3考点3: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有三种情况:有两个交点、有一个交点、没有交点。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归类讲解与练习专题0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基本概念知识对接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相关概念(1)平面直角坐标系(2)象限(3)点的坐标2.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3.特殊位置点的坐标(1)坐标轴上的点(2)一三或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4)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4.距离(1)平面上一点到x轴、y轴、原点的距离(2)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3)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5.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利用坐标表示平移1 / 27要点补充: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考点二、函数及其图象1.变量与常量2.函数的概念3.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函数值5.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6.函数图象要点补充: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已知点P (a ,a+3)在第二象限,且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2,则a 的值为()A .1-B .5-C .2-D .2y x 22y x +【答案】A【分析】先判断a的取值,进而根据点P到x轴的距离为2得到a+3=2,解得即可.【详解】解:∵点P(a,a+3)在第二象限,∴30aa<⎧⎨+>⎩,∴-3<a<0,∵点P到x轴的距离为2,∴|a+3|=2,∴a+3=2,∴a=-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3,4)B.(3,4)C.(﹣3,﹣4)D.(4,﹣3)【答案】A【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可得答案.【详解】3 / 27解:点P (3,4)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3,4),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3.如图,一个机器人从点O 出发,向正西方向走2m 到达点1A ;再向正北方向走4m 到达点2A ,再向正东方向走6m 到达点3A ,再向正南方向走8m 到达点4A ,再向正西方向走10m 到达点5A ,…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点20A 时,点20A 的坐标为()A .(20,20)-B .(20,20)C .(22,20)--D .(22,22)-【答案】A【分析】 先求出A 1,A 2,A 3,…A 8,发现规律,根据规律求出A 20的坐标即可.【详解】解:∵一个机器人从点O 出发,向正西方向走2m 到达点1A ,点A 1在x 轴的负半轴上,∴A 1(-2,0)从点A 2开始,由点1A 再向正北方向走4m 到达点2A ,A 2(-2,4),由点2A 再向正东方向走6m 到达点3A ,A 3(6-2,4)即(4,4),由点3A 再向正南方向走8m 到达点4A ,A 4(4,4-8)即(4,-4),由点A 4再向正西方向走10m 到达点5A ,A 5(4-10,-4)即(-6,-4),由点A 5再向正北方向走12m 到达点A 6,A 6(-6,12-4)即(-6,8),5 / 27由点A 6再向再向正东方向走14m 到达点A 7,A 7(14-6,8)即(8,8),由点A 7再向正南方向走16m 到达点8A ,A 8(8,8-16)即(8,-8),观察图象可知,下标为偶数时在二四象限,下标为奇数时(除1外)在一三象限,下标被4整除在第四象限.且横坐标与下标相同,因为2054=⨯,所以20A 在第四象限,坐标为(20,20)-.故选择A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规律问题,掌握求点的坐标方法与过程,利用下标与坐标的关系找出规律是解题关键.4.小娜驾车从哈尔滨到大庆.设她出发第x min 时的速度为y km/h ,图中的折线表示她在整个驾车过程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下列说法:(1)在77≤x ≤88时,小娜在休息;(2)小娜驾车的最高速度是120km/h ;(3)小娜出发第16.5min 时的速度为48km/h ;(4)如果汽车每行驶100km 耗油10升,那么小娜驾车在33≤x ≤66时耗油6.6升.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①观察图象在77≤x ≤88时,小娜在以时速96千米在行驶;②观察图象小娜的最高时速为120千米;③用待定系数法求出11≤x ≤22时的函数关系式,可求小娜出发第16.5min 时的速度;④小娜驾车在33≤x ≤66时时速为120千米/小时,依次求出小娜驾车在33≤x ≤66时行驶的路程,从而耗油量可求.【详解】解:①观察图象在77≤x ≤88时,小娜在以时速96千米在行驶;故①错误; ②观察图象小娜的最高时速为120千米,故②正确;③在11≤x ≤22时,设y =kx +b .将(11,24)和(22,72)代入上式:11242272k b k b +=⎧⎨+=⎩, 解得:481124k b ⎧=⎪⎨⎪=-⎩. ∴482411y x =-. 当x =16.5min 时,y =48.∴小娜出发第16.5min 时的速度为48km /h .故③正确;④由图象可知:小娜驾车在33≤x ≤66时时速为120千米/小时,∴车在33≤x ≤66时小娜行驶了66331206660-⨯=(千米). ∴耗油为:66×10100=6.6(升).7 / 27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有②③④共三个.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理解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实际意义是解题的关键.另外待定系数法是确定函数解析式的重要方法.5.下列不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A .B .21y x =+C .D .【答案】C【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给定一个x 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 值与它对应),对选项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函数的定义(给定一个x 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 值与它对应),对选项逐个判断, A :观察列表数据发现,符合函数的定义,不符合题意;B :观察x 与y 的等式发现,符合函数的定义,不符合题意;C :观察函数图像发现,不符合函数的定义,符合题意;D :观察函数图像发现,符合函数的定义,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涉及到了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和列表法),熟练掌握函数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x的函数的是()6.下列各图象中,y不是..A.B.C.D.【答案】B【分析】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确定值与其对应,则y是x的函数,根据函数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根据函数的定义,选项A、C、D图象表示y是x的函数,B图象中对于x的一个值y有两个值对应,故B中y不是x的函数,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函数的定义,函数图象,结合函数图象正确理解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9 / 27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DC ,AC BC ⊥,5CD AD ==,6AC =,将四边形ABCD向左平移m 个单位后,点B 恰好和原点O 重合,则m 的值是()A .11.4B .11.6C .12.4D .12.6【答案】A【分析】 由题意可得,m 的值就是线段OB 的长度,过点D 作DE AC ⊥,过点C 作CF OB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DE 的长度,再根据三角形相似求得BF ,矩形的性质得到OF ,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得,m 的值就是线段OB 的长度,过点D 作DE AC ⊥,过点C 作CF OB ⊥,如下图:∵5CD AD ==,DE AC ⊥ ∴132CE AC ==,90DEC ∠=︒由勾股定理得4DE =∵//AB DC∴DCE BAC ∠=∠,90ODC BOD ∠=∠=︒又∵AC BC⊥∴90 ACB CED∠=∠=︒∴DEC BCA△∽△∴DE CE CDBC AC AB==,即4356BC AB==解得8BC=,10AB=∵CF OB⊥∴90 ACB BFC∠=∠=︒∴BCF BAC∽△△∴BC BFAB BC=,即8108BF=解得 6.4BF=由题意可知四边形OFCD为矩形,∴5OF CD==11.4OB BF OF=+=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图形的平移,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0)、B(2,2)、C(3,0),若以点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点D的坐标不可能为()A.(﹣1,2) B.(5,2) C.(1,﹣2) D.(2,﹣2)【答案】D【分析】分三种情况:①BC为对角线时,②AB为对角线时,③AC为对角线时;由平行四边形的11 / 27性质容易得出点D 的坐标. 【详解】解:分三种情况:①BC 为对角线时,点D 的坐标为(5,2) ②AB 为对角线时,点D 的坐标为(﹣1,2), ③AC 为对角线时,点D 的坐标为(1,﹣2),综上所述,点D 的坐标可能是(5,2)或(﹣1,2)或(1,﹣2).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半径是R 的圆的周长C 2R 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π,R 是变量,2是常量 B .C 是变量,2,π,R 是常量 C .R 是变量,2,π,C 是常量 D .C ,R 是变量,2π是常量【答案】D 【分析】根据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解答即可. 【详解】解:在半径是R 的圆的周长2C R π=中,C ,R 是变量,2π是常量.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变量和常量,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10.关于变量x ,y 有如下关系:①6-=x y ;②24y x =;③2y x =;④3y x =.其中y 是x 函数的是() A .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答案】C 【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据此即可确定函数的个数. 【详解】解:y 是x 函数的是①x -y =6;③y =2|x |;④3y x =; ∵x =1时,y =±2,∴对于y 2=4x ,y 不是x 的函数;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是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 二、填空题11.若点()25,4P a a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 【答案】()1,1或()3,3-;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关于a 的绝对值方程,解方程可得a 的值,进一步即得答案. 【详解】解:∵P (2a -5,4-a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 ∴254a a -=-.13 / 27∴254a a -=-或25(4)a a -=--, 解得3a =或1a =,当3a =时,P 点坐标为(1,1); 当1a =时,P 点坐标为(-3,3). 故答案为:(1,1)或(-3,3).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A 的坐标是(﹣1,0),点B 的坐标是(2,3),点D 的坐标是(3,1),则点C 的坐标是___. 【答案】(6,4). 【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B∥DC ,且AB =DC ,根据坐标间关系可得2-(-1)=x C -3,3-0=y C -1,解得x C =6,y C =4即可. 【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DC ,且AB =DC , ∴2-(-1)=x C -3,3-0=y C -1, ∴x C =6,y C =4, 点C (6,4) 故答案为(6,4).【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点的坐标关系建构方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点的坐标关系建构方程.13.函数y=182xx+-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x≠4【分析】当表达式的分母中含有自变量时,自变量取值要使分母不为零,据此可得结论.【详解】解:由题可得,8﹣2x为分母,8﹣2x≠0,解得x≠4,∴函数182xyx+=-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4,故答案为:x≠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由于此题表达式为分式,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得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4.若一个函数图象经过点A(1,3),B(3,1),则关于此函数的说法:①该函数可能是一次函数;②点P(2,2.5),Q(2,3.5)不可能同时在该函数图象上;15 / 27③函数值y 一定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④可能存在自变量x 的某个取值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增大. 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___. 【答案】①②④ 【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函数的性质一一分析即可求解. 【详解】解:①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该函数可能是一次函数,故正确;②由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是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所以点P (2,2.5),Q (2,3.5)不可能同时在该函数图象上,故正确;③因为函数关系不确定,所以函数值y 不一定一直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故错误; ④可能存在自变量x 的某个取值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增大,故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定义及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及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在圆周长公式2C r π=中,常量是__________. 【答案】2π 【分析】根据常量的定义即可解答. 【详解】解:圆周长公式2C r π=中,常量是2π, 故答案为:2π.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量的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关键.1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等边△OAB 的顶点A 的坐标是(2,0),点P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 →A →B →O →A …的路线作循环运动,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 ⎝⎭【分析】计算前面7秒结束时的各点坐标,得出规律,再按规律进行解答便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第1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线段OA 的中点C 的位置,所以P 1的坐标为P 1(1,0);第2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点A 的位置,所以P 2的坐标为P 2(2,0);第3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线段AB 的中点D 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过D点作x轴的垂线交于x2处,∵△OAB是等边三角形,且OA=2,∴在Rt△AD x2中,∠DA x2=60°,AD=1,∴21 2Ax=,2Dx=故D点的坐标为32⎛⎝⎭,即P332⎛⎝⎭;第4秒结束时P点运动到了点B的位置,同理过B点向x轴作垂线恰好交于点C,在Rt△OBC中,∠BOC =60°,2OB=,1OC=,BC故B点的坐标为(1,即P4(1;第5秒结束时P点运动到了线段OB的中点E的位置,根据点D即可得出E点的坐标为12⎛⎝⎭,即 P512⎛⎝⎭;第6秒结束时运动到了点O的位置,所以P6的坐标为P6(0,0);第7秒结束时P点的坐标为P7(1,0),与P1相同;……17 / 27由上可知,P 点的坐标按每6秒进行循环, ∵2021÷8=336……5,∴第2021秒结束后,点P 的坐标与P 5相同为12⎛ ⎝⎭,故答案为:1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特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数字规律,关键是求出前面几个点坐标,得出规律.1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5,3A -,()0,3B ,()5,0C -,在y 轴左侧一点(),P a b (0b ≠且点P 不在直线AB 上).若40APO ∠=︒,BAP ∠与COP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交于D 点.则ADO ∠的度数为______°.【答案】110或70 【分析】分两种情况,①点P 在AO 下方,设AP 与CO 交于点N ,过点N 作//NM AD ,先证明NM 平分PNO ∠,根据“三角形两内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角的关系”,可以得出1902NMO P ∠=+∠,即可求解;②点P 在AO 上方,设PO 与AB 交于点M,过点M 作//NM OD ,先证明NM 平分PNA ∠,根据“三角形两内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角的关系”,可以得出1902NMA P ∠=+∠,即可求解. 【详解】19 / 27解:分两种情况, ①点P 在AO 下方时,设AP 与CO 交于点N ,过点N 作//NM AD ,PAD PNM ∴∠=∠, //AB NO , BAN ONP ∴∠=∠,AD 平分BAN ∠,12PAD BAN ∴∠=∠,12PNM ONP ∴∠=∠,NM∴平分ONP ∠,OM 平分NOP ∠,111(180)70222MNO NOM ONP PON NPO ∴∠+∠=∠+∠=-∠=︒,110NMO ∴∠=︒, //NM AD ,110ADO NMO ∴∠=∠=︒;①点P 在AO 上方时,设AB 与PO 交于点N ,过点N 作//NM OD ,POD PNM ∴∠=∠,//AB CO ,PNA POC ∴∠=∠,DO 平分POC ∠,12POD POC ∴∠=∠,12PNM PNA ∴∠=∠,NM∴平分ANP ∠,直线CD 平分NAP ∠,111(180)70222MNA NAM PNA PAN NPA ∴∠+∠=∠+∠=-∠=︒,110NMA ∴∠=︒, //NM AD ,18070ADO NMO ∴∠=-∠=, 70ADO ∴∠=︒或110︒.故答案为:70或1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双内角平分线模型,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基本模型. 18.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3,高x 可以任意伸缩,面积为y ,y 随x 的变化变化,则其中的常量为________,y 随x 变化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3 32y x = 【分析】先根据变量与常量的定义,得到3为常量,x 和y 为变量,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21 / 27y =12×3×x =32x (x >0), 【详解】解: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因此常量为底边长3,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y 随x 变化的解析式为32y x =. 故答案为:3;32y x =. 【点睛】本题考查主要函数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和列函数关系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函数关系中常量和变量. 三、解答题19.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cm ,当圆柱的高(cm)h 变化时,圆柱的体积()3cm V 也随之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变量h 、V 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2)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写出圆柱的体积V 与高h 之间的关系式;(3)当圆柱的高h 由3cm 变化到6cm 时,圆柱的体积V 由______变化到______. 【答案】(1)h ,V ;(2)9V h π=;(3)327cm π,354cm π 【分析】(1)利用函数的概念进行回答;(2)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求解;(3)分别计算出h =3和6对应的函数值可得到V 的变化情况. 【详解】解:(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h ,因变量是V ;故答案为h ,V ;(2)V =π•32•h =9πh ;(3)当h =3cm 时,V =27πcm 3;当h =6cm 时,V =54πcm 3;所以当h 由3cm 变化到6cm 时,V 是由27πcm 3变化到54πcm 3.故答案为:27πcm3;54πcm3.【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做函数解析式,也称为函数关系式.函数解析式是等式.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圆柱的体积公式.20.一辆大客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匀速而行,大客车到达乙地后停止,小轿车到达乙地后停留4小时,再按照原速从乙地出发返回甲地,小轿车返回甲地后停止,已知两车距甲地的路程s千米与所用的时间t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2)小轿车的速度是________km/h,大客车的速度是________ km/h;(3)两车出发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两车相遇时,距离甲地的路程是多少?【答案】(1)t,s;(2)50,30;(3)15小时,450km【分析】(1)根据函数图像可得;(2)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小轿车和大客车的速度;(3)设两车出发xh时,两车相遇,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之可得x,再乘以大客车的速度可得到甲地的距离.【详解】解:(1)自变量是时间t;因变量是路程s;(2)由图象可得,小轿车的速度为:500÷10=50(km/h),大客车的速度为:500÷503=30(km/h),故答案为:50,30;(3)设两车出发x小时,两车相遇,30x+50(x-14)=500,解得,x=15,30x=30×15=450,即两车出发15h后两车相遇,两车相遇时,距离甲地的路程是450km,故答案为:15,450.【点睛】本题考查了从函数图像获取信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结合函数图像得到必要信息.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C(4,0),A(a,3),B(a+4,3)(1)求ΔOAC的面积;(2)若aOABC是菱形.【答案】(1)6;(2)见解析【分析】(1)过点A(a,3)作AE⊥x轴于点E,根据A(a,3),C(4,0)求出AE和OC的长度,23 / 27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2)首先根据点A 和点B 的纵坐标相同得到//AB OC ,然后结合AB OC =得到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A 的长度,得到OA =OB ,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详解】解:(1)如图所示,过点A (a ,3)作AE ⊥x 轴于点E ,则AE =3, 又∵C (4,0), ∴OC =4,∴S △OAC =11=43622OC AE ⨯⨯⨯⨯=.(2)若a =)A ,)43B ,, ∵A B y y =, ∴//AB OC , ∵44AB OC ==,, ∴AB OC =.∴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 过点A 作AE ⊥x 轴,则90AEO ∠=︒,3AE OE ==,∴4OA =,∴OA AB=,∴四边形OABC是菱形.【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求法,菱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坐标和线段的关系.22.定义: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a,b)和点N(m,n)的距离为MN,例如:点(3,2)和(4,0(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5-)和点(2,1)的距离是,点(72,3)和点(12,1-)的距离是;(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2-,4)和N(6,3-),将线段MN平移到M ′ N′,点M的对应点是M′,点N的对应点是N′,若M′的坐标是(8-,m),且MM′=10,求点N′的坐标;(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点C的坐标是(12,5),若BC=13,且△ABC的面积是20,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答案】(1)6,5;(2)当M′(-8,12)时,N′(0,5),当M′(-8,-4)时,N′(0,-11);(3)(8,0)或(-8,0)或(16,0)或(32,0)【分析】(1)分别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即可.(2)构建方程求出m的值,可得结论.(3)设(0,)B t,构建方程求出t的值,可得结论.【详解】解:(1)点(2,5)-和点(2,1)的距离6,25 / 27点7(2,3)和点1(2,1)-的距离5=, 故答案为:6,5. (2)由题意,10MM '=,∴10=,12m =∴或4-,(8,12)M ∴'-或(8,4)--,当(8,12)M '-时,(0,5)N ', 当(8,4)M '--时,(0,11)N '-. (3)设(0,)B t ,(12,5)C ,13BC =,∴13,解得0t =或10,(0,0)B ∴或(0,10),当(0,0)B 时,20ABC S ∆=,∴15202OA ⨯⨯=, 8OA ∴=,(8,0)A ∴或(8,0)-.当(0,10)B 时,20ABC BOC AOC AOB S S S S ∆∆∆∆=+-=或20ABC AOC AOB BOC S S S S ∆∆∆∆=--=,∴111101*********OA OA ⨯⨯+⨯⨯-⨯⨯=或111101012520222OA OA ⨯⨯-⨯⨯-⨯⨯=,16OA ∴=或32,∴或(32,0),A(16,0)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A的坐标为(8,0)或(8,0)-或(16,0)或(32,0).【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两点间距离公式,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7 / 27。
中考数学知识点系统汇总中考数学对于许多同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掌握系统的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以下为大家详细汇总中考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要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规则,以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2、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2 等。
了解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及运算,掌握实数的运算和近似数。
3、代数式包括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分式和二次根式。
要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分式的化简求值,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
二、方程与不等式1、一元一次方程形如 ax + b = 0(a≠0)的方程。
掌握其解法,能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求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通过消元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求解。
3、一元二次方程形如 ax²+ bx + c = 0(a≠0)的方程。
学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求解,理解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4、不等式(组)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能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三、函数1、一次函数形如 y = kx + b(k≠0)的函数。
理解其图象和性质,能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
2、反比例函数形如 y = k/x(k≠0)的函数。
掌握其图象和性质,能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相关问题。
3、二次函数形如 y = ax²+ bx + c(a≠0)的函数。
熟悉其图象和性质,能求顶点坐标、对称轴,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解决最值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
四、图形的认识1、线与角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和区别,角的度量和角平分线的性质。
2、三角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内角和定理、外角性质。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
3、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023山西省中考数学考点总结山西省中考数学考点总结1.1正数与负数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1.2有理数1.有理数:(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1)定义: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4.绝对值:(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①有理数加法法则:a.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b.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c.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②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023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2023中考数学知识点(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b+ac(六)有理数除法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题型一:一次函数与几何结合【例1】(四川泸州市)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myx的图象相交于A(2,3),B(6,n)两点(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将直线AB沿y轴向下平移8个单位后得到直线l,l与两坐标轴分别相交于M,N,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P,Q,求PQMN的值专题23 函数与几何综合知识导航题型精讲【例2】(浙江金华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点B 在直线8:3l y x =上,过点B 作AB 的垂线,过原点O 作直线l 的垂线,两垂线相交于点C . (1)如图,点B ,C 分别在第三、二象限内,BC 与AO 相交于点D . ①若BA BO =,求证:CD CO =.①若45CBO ∠=︒,求四边形ABOC 的面积.(2)是否存在点B ,使得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O 相似?若存在,求OB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题型二: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结合【例3】(山东菏泽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两边OC 、OA 分别在坐标轴上,且2OA =,4OC =,连接OB .反比例函数1k y x=(0x >)的图象经过线段OB 的中点D ,并与AB 、BC 分别交于点E 、F .一次函数2y k x b =+的图象经过E 、F 两点.(1)分别求出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点P 是x 轴上一动点,当PE PF +的值最小时,点P 的坐标为______.【例4】(黑龙江大庆市)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与反比例函数4y x=的图像交于,P D 两点.以AD 为边作正方形ABCD ,点B 落在x 轴的负半轴上,已知BOD 的面积与AOB 的面积之比为1:4.(1)求一次函数y kx b =+的表达式:(2)求点P 的坐标及CPD △外接圆半径的长.1.(湖北黄冈市·中考真题)如图,反比例函数ky x=上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mx n =+的图象相交于(),1A a -,(1,3)B -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直线AB 交y 轴于点C ,点(,0)N t 是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N 作NM x ⊥轴交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于点M ,连接CN ,OM .若3COMN S >四边形,求t 的取值范围.提分训练2.(湖南株洲市·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xy 中,一次函数2y x =的图像l 与函数()0,0ky k x x=>>的图像(记为Γ)交于点A ,过点A 作AB y ⊥轴于点B ,且1AB =,点C 在线段OB 上(不含端点),且OC t =,过点C 作直线1//l x 轴,交l 于点D ,交图像Γ于点E .(1)求k 的值,并且用含t 的式子表示点D 的横坐标;(2)连接OE 、BE 、AE ,记OBE △、ADE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设12U S S =-,求U 的最大值.3.(山东泰安市·中考真题)如图,点P 为函数112y x =+与函数(0)my x x=>图象的交点,点P 的纵坐标为4,PB x ⊥轴,垂足为点B .(1)求m 的值; (2)点M 是函数(0)m y x x =>图象上一动点,过点M 作MD BP ⊥于点D ,若1tan 2PMD ∠=,求点M 的坐标.4.(浙江中考真题)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是反比例函数1(0)y x x=>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O AO 的延长线交反比例函数(0,0)ky k x x=><的图象于点B ,过点A 作AE y ⊥轴于点E .(1)如图1,过点B 作BF x ⊥轴于点F ,连结EF . ①若1k =,求证:四边形AEFO 是平行四边形; ①连结BE ,若4k =,求BOE △的面积. (2)如图2,过点E 作//EP AB ,交反比例函数(0,0)ky k x x=><的图象于点P ,连结OP .试探究:对于确定的实数k ,动点A 在运动过程中,POE △的面积是否会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5.(连云港)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反比例函数y=mx(x>0)的图象经过点A(4,32),点B在y轴的负半轴上,AB交x轴于点C,C为线段AB的中点.(1)m=,点C的坐标为;(2)若点D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过点D作DE①y轴,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E,求①ODE面积的最大值.6.(江西)如图,Rt①ABC中,①ACB=90°,顶点A,B都在反比例函数y=kx(x>0)的图象上,直线AC①x轴,垂足为D,连结OA,OC,并延长OC交AB于点E,当AB=2OA时,点E恰为AB的中点,若①AOD =45°,OA=2√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①EOD的度数.7.(广东)如图,点B 是反比例函数y =8x(x >0)图象上一点,过点B 分别向坐标轴作垂线,垂足为A ,C .反比例函数y =k x(x >0)的图象经过OB 的中点M ,与AB ,BC 分别相交于点D ,E .连接DE 并延长交x 轴于点F ,点G 与点O 关于点C 对称,连接BF ,BG . (1)填空:k = ; (2)求①BDF 的面积;(3)求证:四边形BDFG 为平行四边形.8.(沈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kx +4(k ≠0)交x 轴于点A (8,0),交y 轴于点B .(1)k 的值是 −12 ;(2)点C 是直线AB 上的一个动点,点D 和点E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①如图,点E 为线段OB 的中点,且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①OCED 的周长; ①当CE 平行于x 轴,CD 平行于y 轴时,连接DE ,若①CDE 的面积为334,请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
初三数学复习导知识框架与思维导引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数学知识,我将在本文中提供一种知识框架和思维导引的方法,以便更高效地进行数学复习。
知识框架的构建是数学复习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得我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下面将介绍初三数学复习的知识框架。
一、代数与方程代数是数学的基石之一,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代数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在代数中,方程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数学复习的框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1整式与分式1.2一元一次方程1.3一元一次不等式1.4二次根式与二次方程1.5分式方程1.6联立方程与联立不等式二、几何与图形几何是数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几何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图形判断能力。
初三数学复习的框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2.1平面图形的性质2.2三角形的性质2.3相似与全等2.4勾股定理与解直角三角形问题2.5圆的性质与相关定理2.6空间几何体的计算与应用三、函数与图像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有助于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初三数学复习的框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3.1函数与映射3.2函数的性质与分类3.3函数的图像与应用3.4函数的运算与复合函数3.5反函数与二次函数3.6三角函数与应用四、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是数学的实践性分支,通过学习统计与概率,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概率思维。
初三数学复习的框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4.1统计的基本概念4.2频数与频率4.3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4.4概率的基本概念4.5概率的计算与应用4.6概率统计与问题解决在进行数学复习时,思维导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通过合理引导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将介绍初三数学复习的思维导引。
1. 立足基础,注重思维训练数学复习不仅仅是记住公式和做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3年中考数学考点初中数学21个高频考点1.数轴(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3)与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数轴向右时,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
2.相反数(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3.绝对值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即|a|={a(a>0)0(a=0)﹣a(a<0)4.有理数大小比较1.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数轴可以用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它们的顺序是从左到右,即从大到小(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还可以利用数字的性质比较两个不同符号和0的数字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
问题分析“费马点”指的是位于三角形内且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高之和最短的点。
主要分为两种情况:(1)当三角形三个内角都小于120°的三角形,通常将某三角形绕点旋转60度,从而将“不等三爪图”中三条线段转化在同一条直线上,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2)当三角形有一个内角大于120°时,费马点就是此内角的顶点.费马点问题解题的核心技巧:旋转60° 构造等边三角形将“不等三爪图”中三条线段转化至同一直线上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解问题模型展示:如图,在△ABC内部找到一点P,使得PA+PB+PC的值最小.当点P满足△APB=△BPC=△CPA=120º,则PA+PB+PC的值最小,P点称为三角形的费马点.特别地,△ABC中,最大的角要小于120º,若最大的角大于或等于120º,此时费马点就是最大角的顶点A (这种情况一般不考,通常三角形的最大顶角都小于120°)费马点的性质:1.费马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
2.费马点连接三顶点所成的三夹角皆为120°。
最值解法:以△ABC任意一边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这条边所对两顶点的距离即为最小值。
证明过程:专题37 几何最值之费马点问题方法技巧将△APC 边以A 为顶点逆时针旋转60°,得到AQE ,连接PQ ,则△APQ 为等边三角形,PA=PQ 。
即PA+PB+PC=PQ+PB+PC ,当B 、P 、Q 、E 四点共线时取得最小值BE【例1】如图,四边形 ABCD 是菱形,A B =6,且△ABC =60° ,M 是菱形内任一点,连接AM ,BM ,CM ,则AM +BM +C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例2】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E 是等边三角形,M 为对角线BD (不含B 点)上任意一点,将BM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 ,连接EN 、AM 、CM.(1)求证:△AMB△△ENB ;(2)△当M 点在何处时,AM +CM 的值最小;△当M 点在何处时,AM +BM +CM 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3)当AM +BM +CM 的最小值为13 时,求正方形的边长.EA DB C NM题型精讲1.如图,已知矩形ABCD,AB=4,BC=6,点M为矩形内一点,点E为BC边上任意一点,则MA+MD+ME 的最小值为______.2.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B=4,且△ABC=△ABE=60°,G为对角线BD(不含B点)上任意一点,将△ABG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EBF,当AG+BG+CG取最小值时EF的长()A.332B.233C.333D.4333.如图,已知矩形ABCD,AB=4,BC=6,点M为矩形内一点,点E为BC边上任意一点,则MA+MD+ME 的最小值为______.4.已知正方形ABCD内一动点E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26,求正方形的边长.AB CDMEAB CDMEFGEMDCBAHFGEMDCBA提分作业5.已知:△ABC是锐角三角形,G是三角形内一点。
2023长春市数学中考考点长春市数学中考考点一、考点分析考点一、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是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则有:dd=r点P在⊙O上;d r点P在⊙O外。
考点二、过三点的圆1、过三点的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3、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4、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四点共圆的判定条件)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考点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具体如下:(1)相交: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公共点叫做交点;(2)相切:直线和圆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3)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直线l与⊙O相交d直线l与⊙O相切d=r;直线l与⊙O相离d考点四、圆内接四边形圆的内接四边形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1、切线的判定定理: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切线;两个条件:过半径外端且垂直半径,二者缺一不可2、性质定理: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如上图)推论1: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_切点。
推论2: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_圆心。
以上三个定理及推论也称二推一定理:即:①过圆心;②过切点;③垂直切线,三个条件中知道其中两个条件就能推出最后一个。
考点五、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和圆心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考点六、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1、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2、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数学中考考点总结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2023湖北武汉市中考数学考点湖北武汉市中考数学考点空间与图形A:图形的认识:1:点,线,面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3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
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
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平行: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相交线与平行线角:①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和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知识框架及策略总结01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一)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想要学好数学必须重视基础概念,必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然后会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自己学会反思及多维度的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但有很多初中学生不重视书本的概念,对某些概念一知半解,对知识点没有吃透,知识体系不完整,就会出现成绩飘忽不定的现象。
(二)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数学是一门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正确掌握学过的每一个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某一题时碰到了困难,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与其有关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所造成的。
因此要经常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并及时解决之,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
只有基础扎实,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手,成绩才会提高。
02初中数学中考知识重难点分析(一)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考占总分的15%左右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不同于以往的知识,它比较抽象,刚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困惑,很多学生学过之后也没理解函数到底是什么。
特别是二次函数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难点,在填空、选择、解答题中均会出现,且知识点多,题型多变。
而且一道解答题一般会在试卷最后两题中出现,一般二次函数的应用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三角形、四边形综合题难度较大。
有一定难度。
如果学生在这一环节掌握不好,将会直接影响代数的基础,会对中考的分数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科学计数法及分式化简等都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是我们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
其中因式分解及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运算的关系、分式的运算是难点。
中考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但却是解答题完整解答的基础。
河北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河北中考数学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考试之一,其必考知识点涵盖了初中数学的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
一、数与代数
1. 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2. 整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分类,整数的性质。
3. 分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的化简与通分。
4. 代数式:整式、分式、多项式的概念和运算。
5. 等式与不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
6. 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几何
1. 平面图形: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2. 空间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
3.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反射等几何变换。
4. 相似与全等: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5. 圆的性质:圆周角、切线、弧长、扇形面积等。
三、统计与概率
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据的分类、整理,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绘制。
2. 描述统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统计量的计算。
3. 概率: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概率的计算。
四、综合应用
1. 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数学思维: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河北中考数学的知识点广泛,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数学运算,还要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系统的复习和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中考,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希望以上的归纳能够帮助学生们更有效地复习,取得理想的成绩。
中考数学知识点系统汇总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数学作为其中的主要学科之一,知识点繁多且复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中考数学知识,下面将对中考数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系统汇总。
一、数与式1、实数(1)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2等。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若两个数的乘积为 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2、代数式(1)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
单项式是数字与字母的积,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整式的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3)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常用的方法有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4)分式:形如 A/B(A、B 是整式,且 B 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 0;分式的值为 0 的条件是分子为 0 且分母不为 0。
(5)二次根式: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性质有:(√a)²= a(a≥0);√a² =|a|。
二、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1 的整式方程。
解法是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等步骤求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3)一元二次方程:形如 ax²+ bx + c = 0(a≠0)的方程。
解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4)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解分式方程需要验根,把求得的根代入原方程,看是否使分母为 0。
2、不等式(1)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九年级数学中考内参知识点一、代数与函数1. 代数式与算式的转化2.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3. 实数及其运算4. 平方根与立方根5. 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6.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和图形二、图形的性质与变换1. 二维图形的周长与面积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勾股定理3. 圆的性质与圆周率4. 平行线与相交线5. 平移、旋转、翻折变换三、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1. 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直方图、折线图与饼图的制作与分析3. 数据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的计算4. 数据的分布与概率四、空间与立体几何1. 空间图形的名称与性质2. 空间直角坐标系3.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4. 直角棱镜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五、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4. 反比例函数与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5.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六、数列1. 数列的概念与表示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3. 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七、统计与概率1. 事件与样本空间2. 随机事件与概率值3. 列举型与排列型的计数方法在九年级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以上所列的知识点是中考中常见的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同学们在数学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同学们应该深入理解代数与函数的基本概念,能够将代数式转化为算式,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实数及其运算、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计算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图形的性质与变换方面,同学们需要熟悉各种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应用。
此外,对于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判定以及平移、旋转、翻折变换的操作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统计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
同学们需要学会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如何分析直方图、折线图和饼图。
同时,对于平均数、中位数的计算与数据分布的概率也需要进行掌握。
空间与立体几何也是九年级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同学们需要了解不同空间图形的名称与性质,能够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
中考数学考点全覆盖
中考数学的考点非常广泛,包含各种数学概念、技巧和解题方法。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中考数学中的主要考点:
1. 整数、分数、小数:包括四则运算、分数化简、小数计算等。
2. 代数式与方程式:理解代数式、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等。
3. 比例与比例线段:比例的性质、解比例问题、计算比例线段等。
4. 三角形与四边形: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四边形的性质。
5. 数列与函数: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常用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6. 几何证明与图形变换:利用几何性质进行证明、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
7.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频数表、统计图、简单的概率计算等。
8. 空间与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空间坐标系等。
9. 应用题与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10. 数学思维与解题能力: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这些考点覆盖了中考数学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学考试。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中考数学考试内容可能略有差异,因此建议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教材和课程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