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 初中 道德与法治8下--2.第一课 第2课时 治国安邦总章程(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下1.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下1.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宪法知识,但对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对宪法的具体内容和条款还不够熟悉。
此外,学生对宪法的实际运用和宪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引导学生理解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宪法原则和精神的具体内容。
3.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和法治素养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
3.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宪法。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宪法案例和资料。
2.设计好学习任务,准备好讨论的问题。
3.制作好PPT,准备好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场景,如宪法宣誓仪式、宪法知识竞赛等,引导学生思考宪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宪法的定义和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宪法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二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新课导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我们要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2、了解权力是把双刃剑;3、理解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4、了解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二)能力目标提高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宪法意识,自觉热爱宪法、拥护宪法。
(三)情感态度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养成民主集中制的好作风,树立责任担当意识;教学重点: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教学难点: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表现。
三、自学导航(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13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完成填空。
)1、宪法对于国家的组织机构是怎样规定的?★(1)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受它。
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国家机构依据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3)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地位。
(2)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的原则。
(3)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3、我国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1)权力是把,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学习目标1.认识国家机构,初步了解国家机构权力运行的法治原则。
2.知道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
二、自主预习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受人民。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
3.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和行使。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必须为,不可为。
三、合作探究从“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关键一环就是充分发挥监督执纪的威力。
巡视监督持续深入,中央巡视组巡视了100多个地区和单位,实现了对地方和中央的全覆盖;纪检监察持续发力,一大批“老虎”“苍蝇”被绳之以法……事实证明,要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一系列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就必须强化党内监督,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1)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思考:如何才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随堂演练1.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民行使权力,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是()A.人民民主专政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依据宪法,下列哪项领导人或机关或组织必须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A.地方检察院B.北京市市长C.国务院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近年来,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均在“两会”召开期间开通专区,邀请“两会”代表和委员与网民进行互动访谈。
上述材料体现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有()①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②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③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要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01预习导学新知梳理知识点一:组织国家机构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选举产生,对人民,要,受人民,2.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规定了、军事、经济、、民族和外交等基本制度和政策,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任期、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
4.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
知识点二:规范权力运行5.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这是宪法的追求。
6.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和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7.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行使权力,任何超越权限、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8.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就是责任,责任就要,必须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推读。
9.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和行使。
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
10.法定职责,法无授权。
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自主体验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③人民代表大会④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第二框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学习目标:2.学会正确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能够正确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3.了解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理解宪法设置国家机构并规范权学习重难点: 宪法设置国家机构,并规范权力运行。
难点:预习初探:请认真阅读课本,完成预习自测题。
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都由 产生,对 负责,受 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 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 ,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 的运行稳定有序。
国家机构依据 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 。
3.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的原则。
”主要表现为: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 ,由人民选举产生 ,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 ;②在中央与对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 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③在 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 。
(二)规范权力运行4.宪法不仅 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相应的 ,而且 职权的行使。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 的权力。
5.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 ;如果被滥用,则会 ,贻害无穷。
6.规范 运行以保障 ,这是宪法的 价值追求。
7.国家权力必须在 和 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 。
8.人民通过 和 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 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9.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 ,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 和方式行使。
凡不按 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 。
10.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 必须为, 不可为。
只有 ,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分析: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教学思路分析:自读阶段学生对教材的反复研读,教师给出重点问题引领,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和小组合作交流,找出相关问题答案,组内分享自读学习成果。
让学生初步理解:我国组织国家机构的方式、我国通过宪法来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组织国家机构的意义、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及其具体体现、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等问题。
探究与释疑阶段。
教师结合视频“开国大典”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实现到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
接着,应用探究与分享、问题导向等方式,让学生由近及远的探究“如何组织国家机构”以及“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知识总结与应用阶段。
教师整理本站重点知识,以板书思维导图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组织国家机构”及“规范权力运行”的理解,明白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材分析:课程依据标准: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二站。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
“法律与秩序”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内容解析:本站从组织国家机构和规范权力运行两个方面来阐述宪法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从而体现宪法的核心价值。
本站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组织国家机构”。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稿第一课维护宪法的权威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重点: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和要求。
教学难点:国家机构的产生和运行的原则。
【自读课本夯实基础】1.组织国家机构(1)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产生,对它负责,。
(2)宪法通过组织,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
国家机构依据行使权力。
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原则。
2.规范权力运行(1)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的权力。
(2)权力是把双刃剑。
运用得好,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贻害无穷。
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和,让监督权力,让权力在运行,把权力关进。
(3)宪法核心的价值追求是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力的实现。
(4)国家权力必须在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任何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5)人民通过和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就是,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
(6)国家权力的行使,法定职责,法无授权。
【课中研讨问题探究】1.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2.阅读P13的阅读感悟: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是怎样的?3.阅读P13-14探究与分享,回答:为什么要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原因)4.(我国宪法和法律)如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5.阅读P15探究与分享,并思考: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是一项惠民工程,李某作为该项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为什么被追究刑事责任?从中得到什么启示?6.阅读P15探究与分享, 并思考:如果你是小康,你会怎么回答?课外拓展:结合教材P16页的拓展空间,对上述权利运行进行简要评析。
【自我检测达标巩固】1.我国宪法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下列关于人民、人民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论述正确的是()①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②广大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③人民代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权利④人民掌握政权,人民代表行使检察权,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审判权,三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如果你是我国的公民,你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参与国家的管理()A. 通过当地政府进行上访B.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C. 通过自荐参与国家管理D. 通过政协会议参与国家的管理3.古人云:“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2 第一课第2课时治国安邦总章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2 第一课第2课时治国安邦总章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一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青少年要正确对待宪法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和地位,认识到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宪法知识,但对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等深层次问题仍存在模糊认识。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宪法意识不够强烈,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提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掌握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知道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使学生自觉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养成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2.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分析宪法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宪法。
4.情景模拟:模拟宪法宣誓仪式,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课件:宪法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资料。
3.道具:宪法宣誓证书、宪法宣传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宪法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宪法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知道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2课时《治国安邦总章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治国安邦总章程》是八年级下册第一课《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到遵守宪法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宪法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认识到遵守宪法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的重要性和作用。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法治观念。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法治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资料,以便进行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
2.准备教学PPT,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因违反宪法而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让学生了解宪法的主要条款和规定。
可以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宪法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宪法的问题,检验他们对宪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二课,主要介绍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宪法的定义、特征、历史发展以及宪法规定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宪法的重要性,增强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需要掌握宪法的基本概念和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实例中总结宪法的作用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宪法的定义、特征和作用,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2.掌握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增强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法治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3.如何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宪法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法治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对比教学法:比较不同国家的宪法,加深学生对我国宪法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收集不同国家的宪法资料,用于对比教学。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宪法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宪法。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宪法是什么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介绍宪法的定义、特征和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同时,简要介绍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宪法的历史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宪法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如何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宪法的作用和意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材,主要介绍了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宪法权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宪法知识,但对宪法的具体内容和原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实际运用宪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3.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宪法权威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3.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宪法的实际运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宪法知识。
4.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宪法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宪法案例和资料。
2.制作PPT和教学课件。
3.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宪法的重要性和地位。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让学生初步掌握宪法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一个宪法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宪法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
4.巩固(10分钟)回答问题:请学生回答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5.拓展(10分钟)情境模拟: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运用宪法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宪法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2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
2.能力目标:能依据宪法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保证国家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3.知识目标:知道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权力的运行,熟悉宪法组织国家机构和规范权力运行的具体规定。
【重点难点】重点: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难点:宪法组织国家机构。
【自主学习反馈展示】认真阅读课本P11—P18,填一填: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宪法明确国家机构的、、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
3.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
4.权力是把双刃剑,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5.国家权力必须在和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对于滥用权力的行为要追究和的法律责任。
6.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和行使。
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权力始终用来为谋利益。
温馨提示:自主完成上述任务后,大胆地向同学、老师展示交流,以把握知识点。
【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活动一:认真阅读课本P10—P11“运用你的经验”,说一说:(1)以上图片中,哪些是属于国家机关?(2)它们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活动二:认真阅读课本P12和P13“阅读感悟”,悟一悟:这两篇材料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活动三:认真阅读课本P14“探究与分享”,议一议:(1)漫画中的公章、笼子的寓意分别是什么?(2)漫画的整体寓意是什么?活动四:认真阅读课本P15“探究与分享”,想一想: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活动五:认真阅读课本P16(上)“探究与分享”,议一议:你对这一案例有什么看法?活动六:认真阅读课本P16(下)“探究与分享”,谈一谈:如果你是小康,你会怎么回答?活动七:认真阅读课本P17“阅读感悟”,想一想:这篇材料说明了什么?【课堂小结构建网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习了以下知识,懂得了以下道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选举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
2.了解权力是把双刃剑,理解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3.了解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过程与方法】1.能从整体上对国家权力、行政、司法机关的产生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并且对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准确认识。
2.能从宏观上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表现。
3.能从不同机关、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宪法对国家权力运行的规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热爱各级国家机关,配合国家机关行使职权。
2.养成民主集中制的好作风,遇事多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发扬民主的好作风。
3.增强对权力的敬畏感,树立“用好权、服好务”的大局意识和观念。
4.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1.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
2.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难点】1.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2.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2.国家机构是如何产生的?3.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是怎样的?4.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5.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6.如何规范权力运行?【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吗?你有在哪一天参加过或看到过相关的活动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组织国家机构1.国家机构的产生及相互关系[活动设计]读图思考[问题思考](1)我国国家机构是如何产生的?(2)这对你有何启示?教师点拨:(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2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编写人:田元富责任编辑:田元富【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
2.能力目标:能依据宪法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保证国家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3.知识目标:知道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权力的运行,熟悉宪法组织国家机构和规范权力运行的具体规定。
【重点难点】重点: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难点:宪法组织国家机构。
【自主学习反馈展示】认真阅读课本P11—P18,填一填: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宪法明确国家机构的、、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
3.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
4.权力是把双刃剑,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5.国家权力必须在和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对于滥用权力的行为要追究和的法律责任。
6.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和行使。
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权力始终用来为谋利益。
温馨提示:自主完成上述任务后,大胆地向同学、老师展示交流,以把握知识点。
【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活动一:认真阅读课本P10—P11“运用你的经验”,说一说:(1)以上图片中,哪些是属于国家机关?(2)它们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活动二:认真阅读课本P12和P13“阅读感悟”,悟一悟:这两篇材料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活动三:认真阅读课本P14“探究与分享”,议一议:(1)漫画中的公章、笼子的寓意分别是什么?(2)漫画的整体寓意是什么?活动四:认真阅读课本P15“探究与分享”,想一想: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活动五:认真阅读课本P16(上)“探究与分享”,议一议:你对这一案例有什么看法?活动六:认真阅读课本P16(下)“探究与分享”,谈一谈:如果你是小康,你会怎么回答?活动七:认真阅读课本P17“阅读感悟”,想一想:这篇材料说明了什么?【课堂小结构建网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习了以下知识,懂得了以下道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选举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授课时间:2020.02 主备: 审核:授课班级:初二级上课教师:四、【释标】探究一:课本13页探究与分享公章表示:______笼子表示:______阳光表示:公开透明和接受监督漫画的整体寓意: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课本15页探究与分享思考:如果你是小康,你会怎么回答?五、【测标】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A、国务院B、各级人民政府C、人民代表大会D、村民委员会2、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是()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B、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C、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决定、指导人民代表大会工作D、是两类不同的机构,毫无关联3.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因此对权力运行必须要做到()①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④严格依法依规行使权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阳江市阳东区法院执行局一名年近60岁的法官古永权,因七年前负责办理了两宗广东省高院指定执行的案件,发出了一份“画蛇添足”的通知书,将自己送进了看守所。
日前,省高院指定佛山市南海区法院审理了古永权涉嫌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一案。
古某因滥用职权受审说明()①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②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③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④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抽原则,这主要表现在()①国家机构和人民的关系方面② 同级国家机构中,权力机关居主导地位③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方面④ 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关系方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六【固标】(小结本节课内容)七、反思2。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国家机构,初步了解国家机构权力运行的法治原则。
2.知道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
二、自主预习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受人民。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
3.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
和行使。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必须为,不可为。
三、合作探究
从“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
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关键一环就是充分发挥监督执纪的威力。
巡视监督持续深入,中央巡视组巡视了100多个地区和单位,实现了对地方和中央的全覆盖;纪检监察持续发力,一大批“老虎”“苍蝇”被绳之以法……事实证明,要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一系列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就必须强化党内监督,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1)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思考:如何才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随堂演练
1.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民行使权力,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