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化学基础讲义第 10次课
- 格式:ppt
- 大小:1020.50 KB
- 文档页数:28
谢谢观赏谢谢观赏华南理工大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表院系: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工装备与控制工程方向)年级:2018 过控(化装)班人数:26 执行时间: 2019年8月26日上课周次:5-18周考试周次:19-20周其它:1-4周工程训练Ⅱ(物理实验课期间,工程训练课照常上课。
)注:1、3周的《大学物理实验》不上课,由物理实验室另安排补课和解释备注: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实践教学环节,第三学期输入成绩,由授课老师根据实际上课情况安排。
2、课程实验请任课教师与实验室联系,实验课程学生请与实验任课教师联系,落实具体上课时间谢谢观赏谢谢观赏制表日期:2019年5月华南理工大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表院系: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专业:安全工程年级:2018 安工班人数:40 执行时间: 2019年8月26日上课周次:5-18周考试周次:19-20周其它:1-4周工程训练Ⅱ(物理实验课期间,工程训练课照常上课。
)注:1、3周的《大学物理实验》不上课,由物理实验室另安排补课和解释备注: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实践教学环节,2周,假期开课,第三学期输入成绩,由授课老师根据实际上课情况安排。
2、课程实验请任课教师与实验室联系,实验课程学生请与实验任课教师联系,落实具体上课时间制表日期:2019年5月华南理工大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表院系: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轻工装备及塑料模具方向)年级:2018(轻装)班人数:30 执行时间: 2019年8月26日谢谢观赏上课周次:5-18周考试周次:19-20周其它:1-4周工程训练Ⅱ(物理实验课期间,工程训练课照常上课。
)注:1、3周的《大学物理实验》不上课,由物理实验室另安排补课和解释备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实践教学环节,2周,假期开课,第三学期输入成绩,由授课老师根据实际上课情况安排。
化学讲义(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培训资料).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
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本文由金刚狼UPC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普通化学和有机化学复习物质结构与物质状态原子核外电子分布: 1.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近似能级图122 334 345 456 4567 5672.核外电子分布三规则: (1) 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容纳两个自旋方式相反的电子. (2) 最低能量原理:电子在核外排列应尽先分布在低能级轨道上, 使整个原子系统能量最低 (3) 洪特规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相同的等价轨道上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等价轨道, 且自旋相同. 半满全满规则: 当轨道处于全满,半满时,原子较稳定Z = 24 Cr : 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5 4s 1Z = 29 Cu : 1s 2 2s 2 2p6 3s2 3p6 3d10 4s1[Ar ]3d 5 4s1[Ar ]3d10 4s [Ar ]称为1z=22,Ti 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 可写作:[Ar]3d24s2,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3d24s2.离子的电子排布: 基态阳离子的电子分布:价电子的电离顺序 np30Znns(n-1) d(n-2) f1s2 2s22p63s23p63d10 4s2Zn2+:1s2 2s22p63s23p63d102 2 6 2 6 2 2 22Ti 1s 2s 2p 3s 3p 3d 4sTi2+: 1s2 2s22p63s23p63d2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原子轨道:波函数是描述原子中的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表达式,其空间图象称为原子轨道.应该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所称的"轨道"是指原子核外电子的一种运动状态,是一种具有确定能量的运动状态. 电子云: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称为概率密度Ψ2, 用小黑点代表其分布所得的空间图象,称为电子云. 周期表周期表把元素分为 16 族(18 纵行) 7 个主族(A 族) 个 0 族 ,1 7 个副族(B 族) 个Ⅷ族 ,1 主族元素原子价层电子数=族数1副族不一定周期表有七个周期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 分五个区: s 区—ns1-2ds 区—(n-1)d10ns1-2 p 区—ns2np1-6 d 区—(n-1)d1-10ns1-2 f 区—(n-2)f1-14(n-1)d0-2ns2元素性质与周期表的关系:原子性质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同周期自左到右减小同族从上到下增大第一电离能增大减小电负性增大减小金属性减弱增强非金属性增强减弱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 1)主族元素最高价态的氧化物及水合物,从左到右,酸性递增,碱性减弱;从上到下,酸性减弱,碱性递增. 2)同一元素形成不同价态的氧化物及水合物,高价态的酸性比低价态的强. 酸性: HClO < HClO2 < HClO3 < HClO4 分子结构化学键:分子或晶体内原子或离子间较强的相互吸引作用. 离子键: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特征: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包括共价键:原子间由于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的化学键. 特征:有方向性,有饱和性. 金属键: 分子间的力: (范德华力) 共价键的类型:1)按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σ键: 成键轨道是"头碰头" 重叠. σπ键: 成键轨道是"肩并肩" 重叠. 2)按极性分: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分子结构式: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的化学式.有电子式,价键式,结构简式等杂化轨道: 杂化类型: sp 杂化分子空间构型直线型实例 BeCl2 乙炔sp2 杂化平面三角型 BF3, BCl3, 乙烯sp3 杂化正四面体 CH4 ,SiH4不等性 sp3 杂化三角锥 V型 NH3, H2O,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 . 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 分子极性的大小用分子的偶极矩表示.=0 是非极性分子;不等于 0 是极性分子. HCl CO NO O2 H2 H2O H2S CH4 CHCl3 NH3 分子间的力包括:色散力 ,诱导力,取向力非极性分子之间: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色散力和诱导力; 极性分子之间: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 分子间的力对结构相似的同系列物质的熔沸点的影响,随分子量的增大,分子间力增大,熔沸点越高. 氢键: 分子间形成氢键,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如:H2O ,HF, NH3等2理想气体分压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公式:pV=nRT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 p 等于各组分气体施于器壁压力 pA,pB,…之总和. 即: p= pA+pB+…某组分气体施于器壁压力称为该组分气体之分压力,简称分压.某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在与混合气体 T,V 相同时,该气体单独存在时的压力. PAV=nART (1) PBV=nBRT … (2) n= nA+nB+… PV= nRT (3) (2)÷(3) PB / P = nB /n = VB /V (1)÷(3) PA / P = nA /n = VA /V摩尔分数体积分数[例]:某一煤气罐其容积为 30 升,27 度时内压为 600Kpa, 经气体分析储罐内煤气中CO 的体积分数为 0.60, 例: H2 的体积分数为 0.1,其余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0.30,求该储罐中 H2 ,CO 的分压. 解:PCO=( VCO/V )* P=0.60*600*103 =360*103pa =360 Kpa , P H2 =0.10*600*103 = 60 Kpa, 蒸气压:在恒定温度下,与液体平衡的蒸气称为饱和蒸气,饱和蒸气的压力就是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即蒸气压(纯溶液) . 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p = Km ( m 是溶液的重量摩尔浓度) 拉乌尔定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蒸气压下降与溶液的重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沸点: 当某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 该液体发生沸腾, 这时的温度就是该液体的沸点 (纯溶液) . 稀溶液的沸点上升△Tb= Kbm 稀溶液的凝固点下降△Tf= Kfm 汽化热:在标准大气压 (101.325 kPa)下,使一摩尔物质在其沸点蒸发所需要的热量. 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晶体类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粒子间的结合力共价键离子键分子间的力,氢键金属键一般性质熔沸点很高, 熔沸点高, 熔沸点低熔沸点较高实例金刚石,SiC,石英(SiO2) NaCl,CaO,BaO HCl,O2,CO2 ,H2O, Na ,Cu ,Ag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和计算: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H2 (g) + 1/2 O2 (g) H2 (g) + 1/2 O2 (g) 反应热:化学反应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H2O (g) H φ298 = 241.8 KJ/ mol H2O (g) + 241.8 KJ/ mol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是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 A B VA = (CA) / t VB = (CB) / t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1)浓度质量作用定律aA + bB → yY + zZαβυ = kc A c B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基元反应k 反应速率常数α+β反应级数NO2 (g) + 2HCl (g)NO (g) + H2O (g) + Cl2 (g)V =k CNO2 C HCl 二级反应一般来说,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2) 温度: 对大多数化学反应来说,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3)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速率. 催化剂:能显著改变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自身组成,质量和化学性质基本不变的物质. 有正催化剂和负催化剂之分. 气体分子的能量分布和活化能活化能:活化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3 H2 + N2 2 NH3V 正= V 逆特征: (1)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2)系统的组成不再随时间而变. (3)平衡是有条件的相对平衡. 平衡常数表达式:aA + bB cC + dDKc =[C ]c [ D]d [ A] a [ B]bKc :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C] :平衡浓度气体也可用分压表示 Kp ,Kc Kp = Kc (RT) n n=c+d-(a+b) 书写应注意:1) 平衡浓度 2)如有纯固体,液体参加反应,其浓度看成常数,不写. CO2 (g) + C(s) 2CO (g)Kc =[CO] 2 [CO2 ]3) Kc 与方程式有关. 4)当几个反应式相加得总反应时,总的反应的 Kc 等于各相应反应的 Kc 的乘积. 当几个反应式相减得总反应时,总的反应的 Kc 等于各相应反应的 Kc 的相除. 2NO + O2 2 NO2 (1) +(2) : K1 (1) 2 NO2 N2O4 K3 = K1 K2 K2 (2)2NO + O2 N2O4化学平衡移动及计算:4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增加体系的总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2NO + O2 2 NO2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温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能加快反应速度,但平衡不移动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恒温恒压时△G= RTln K + RT lnJ △G<0 J<K 反应方向判断△G=0 J=K △G>0 J>K 溶液溶液的浓度及计算: 1) 重量百分浓度=反应自发正方向进行反应处于平衡反应自发逆方向进行溶质重量 * 100% 溶质重量 + 溶剂重量溶质体积 * 100% 溶液体积( mol/L ) 溶质的摩尔数=2) 体积百分浓度=3) 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溶液的体积溶质的量摩尔质量(mol)[例]欲配制 0.1mol/L NaOH 溶液 500mL,需称取 NaOH 固体多少克? 解: NaOH 的摩尔质量为 40, NaOH 的摩尔数= 0.1* 0.5 =0.05 mol 0.05 * 40 =2.0 (g) 浓度的换算: W% ~ M M= W % * 1000 * ρ摩尔质量(18.4 mol/L)[例]98%的 H2SO4 溶液,其比重为 1.84,求该溶液的摩尔浓度. 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 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溶液的沸点上升 3)溶液的凝固点下降△p = Km △Tb= Kbm △Tf= Kfm 溶液的依数性在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中符合这些规律,在其它溶液中不符合这些定量关系. 渗透压:为阻止渗透作用所加给溶液的额外的压力. π = CRT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溶液中能传导电流的物质叫电解质. 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主要有: 强酸:HClO4 HCl HNO3 强碱:KOH NaOH Ba(OH)2 5盐类:NaCl KCl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部分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部分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主要有:弱酸:H2S, H2CO3, HAC ,HCN 弱碱:NH3H2O Al(OH)3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个可逆的过程一元弱酸: HAc H+ + Ac-[ H + ][ AC ] 其平衡常数,即弱酸的电离常数: K a == [ HAC ]一元弱碱: NH3H2O NH+4 + OHKa,Kb K b ==[ NH + ][OH ] [ NH 3 H 2 O]表示了弱酸,弱碱在电离方面的本质特性.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H+] == K a * C [OH-]== K b * C一元弱酸的近似计算: 一元弱碱的近似计算:水的离子积和 pH 值: H2O (l) H+ (aq) + OH-(aq) Kw 水的离子常数积,只于温度有关. 25℃时,Kw = 1.00 *10-14[H+][OH-] == KwpH 值用来表示水溶液的酸碱性.即定义: pH = - lg [H+] pOH = - lg [OH-] 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关系,他们之间有如下的联系: [H+][OH-] = Kw = 1.00*10-14 pH + pOH = 14 对于纯水,或中性的水溶液(如 NaCl 等) pH = pOH = 7.0 : +] > 10-7, 对于酸性溶液(如 HCl 等) : [H [OH-]< 10-7, 对于碱性溶液(如 NaOH 等) [OH-]> 10-7, : [H+] < 10-7,pH < 7.0 pH >7.0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降低,这种现象叫"同离子效应. HAc H+ + AcNH3H2O NH+4 + OH+ 加入NaAC Na + AC加入 NH4Cl NH+4 + Cl缓冲溶液:是能够对溶液的 pH 值起稳定作用,具有一定的抗酸,抗碱,抗稀释的本领的溶液缓冲溶液的组成: 弱酸+弱酸盐:HAc + NaAc; 弱碱+弱碱盐:NH3 + NH4Cl盐类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6强酸强碱盐中性弱酸强碱盐碱性强酸弱碱盐酸性弱酸弱碱盐中性从化学平衡的观点,当盐溶解到水中,有如下的平衡关系: NaAc Na+ + AcH2O OH + H+ HAC + H 2O HAc + 总反应: 1) 弱酸强碱盐: 溶液呈碱性 2)强酸弱碱盐: 溶液呈酸性 3)弱酸弱碱盐: Ka=Kb 溶液呈中性; Ka>Kb 溶液呈酸性; Ka<Kb 溶液呈碱性 AcOH-多相离子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难溶的强电解质与其溶于水中的组份离子间建立的一种化学平衡.例如: AgCl(s) Ag+ + Cl溶度积常数 MxAy (s)x My++ y Ax-KSP= [My+ ] x [Ax-] y 溶度积常数表征了难溶的固体强电解质与其饱和溶液间的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而变化 Mg(OH)2 (s) Mg2+ + 2 OHKSP= [Mg2+] [OH-]2 溶解度(S) :用来表示物质溶解能力.常以 g/100g 水表示溶解度与溶度积间的换算 AB 型 AB(s) A+ + BS A2B 或 AB2 型 A2B(s) S KSP=S2 KSP=(2S)2*S =4S32A+ + B2S S比较溶解能力的大小时,同一类型的盐,溶度积常数越大,溶解能力越大.但不同类型时,不能用溶度积常数来比较,而应算出溶解度来比较. [例]: AgCl KSP=1.8*10-10 (大) S= 1.3*10-5 (小) -12 -5 (小) S= 6.5*10 (大) Ag2CrO4 KSP=1.1*10氧化还原反应: Cu + ZnSO4 Zn + CuSO4 氧化还原反应: 2+ Zn-2e Zn 氧化数升高,失电子的这一过程叫氧化,失电子的物质叫还原剂 2+ Cu +2e Cu 氧化数降低,得电子的这一过程叫还原,得电子的物质叫氧化剂原电池:在铜-锌原电池中负极: Zn(S) -2e- = Zn2+(aq) 负极反应是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正极: Cu2+(aq)+2e-= Cu(S) 正极反应是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7电池反应: : Zn(s)+ Cu2+ (c2)= Zn2+(c1)+ Cu (s) 表示方法:Pt( (-)Zn|Zn2+‖Fe3+,Fe2+ |Pt(+) Zn Zn Pt 原电池中,氧化态物质和它对应的还原态物质被称为氧化还原电对.如 Zn2+/ Zn Cu2+ /Cu标准电极电势: 参加电极反应的每种物质都处于标准条件下, 对应的电极电势为电极的标准电势, 简称标准电极电势, 以φθ表示. 对标准态的要求:所有的气体的分压为 1x10 Pa, 组成电对的有关物质的浓度为 1.0 mol/L 规定:φθ(H+/H2) = 0 电池电动势 E E = φ(+) - φ; Eθ = φθ+ - φθ-) 电极电势的能斯特公式 a[氧化态] + ne = b[还原态] 5φ =φθ +0.0592 [氧化态] a lg n [还原态]b应用能斯特方程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氧化态,还原态物质的相对浓度应以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为指数. Cr2O72- + 14H+ + 6e- == 2Cr3+ + 7 H2Oφ Cr O227/ Cr 3 +=φθCr2O72/ Cr3+0.0592 [Cr2 O7 ] [ H + ]14 + lg 6 [Cr 3+ ] 22(2) 固体或纯液体在能斯特方程式中不出现;气体用相对压力 p/pq 表示浓度. [ 例 4]计算 Zn2+离子浓度为 0.00100mol/L 时锌电极的电极电势,已知φθ(Zn2+/Zn)=-0.763V 解:电极反应 Zn2+ + 2e =Zn( Zn 2+ / Zn ) = θ ( Zn 2+ / Zn ) 0.05917 lg(1 / Zn 2+ ) 28=-0.851 电极电势的应用一. 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对强弱的比较电极电势值越小,则电对中的还原态物质越易失去电子,是越强的还原剂;其对应的氧化态物质就越难得到电子,是越弱的氧化剂. 电极电势的值越大, 则该电对中氧化态物质是越强的氧化剂, 其对应的还原态物质就是越弱的还原剂.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判断高电势电对的氧化态物质与低电势电对的还原态物质之间的反应是自发的. [例] 判断在标准条件下反应 2 Fe2+ + Cu2+ = 2Fe3+ + Cu 进行的方向. 解: φθ(Fe3+/Fe2+)=0.771V φθ(Fe3+/Fe2+) > φθ(Cu2+/Cu) 还原性:Cu>Feθ2+φθ(Cu2+/Cu)=0.337V氧化性:Fe3+>Cu2+反应向逆方向进行nE θ lg K = 0.0592三.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判断Eθ =0.0592 lg K θ nlg K θ =nE θ 0.0592电解:电解是借助外加电能实现化学反应的过程.电解过程通常在电解池中完成. 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的极叫做阴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的极叫做阳极. 阴极反应:溶液中的正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进行还原反应; 阳极反应:溶液中的负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进行氧化反应.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联系与区别9CuCl2 电解时: 阳极: 阴极: 2Cl- - 2e+ Cu2 + 2e Cl2 Cu如用 Cu 代替 pt 阳极: Cu - 2e 2+ 阴极: Cu + 2eCu Cu2+电极法精炼铜,用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硫酸铜作电解液金属腐蚀: 金属或合金与周围介质作用,发生化学变化而失去其优良性能的过程. 化学腐蚀:单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电化学腐蚀: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形成原电池而引起. 在腐蚀电池中规定: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称阳极(相当原电池的负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称阴极(相当原电池的正极) 在钢铁中:阴极: 阳极: 2 H + 2e1/2 O2 + H2O + 2e+H2 2OH-析出氢气(析氢腐蚀) 吸收氧气(吸氧腐蚀)Fe -2e-Fe2+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及其衍生物 1.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下列特点: (1) 易燃,易爆(如汽油,酒精等); (2) 热稳定性差,受热(200 300 200~300 200 300℃)易分解; (3) m.p,b.p 低,一般 m.p≯300℃; 例:HAc(M=60):m.p 16.6℃,b.p 118℃(弱的分子间引力) NaCl(M=58.5):m.p 800℃,b.p 1440℃(强的离子间静电引力) (4)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原因:"相似相溶"(水是极性溶剂,∴弱极性或非极性有机物难溶于水,但极性较强的有机物也可溶于水). (5) 反应速度慢,副产物多; 有机反应产率达 80 80%相当可观,有 40 40%的产率就有合成价值.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链分类 1)开链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 2)环状化合物①脂环烃o②芳香烃3)杂环按官能团分类10官能团——决定化合物典型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按官能团分类可将有机物分为: 烷,烯,炔,卤代烃,芳香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羧酸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胺,杂环化合物……等. 有机物的命名C C H 3 C H C H 2 C lH C H 3 O HH1,选择主链(母体) ——根据主链含碳数和主官能团给出母体名称 (1) 选择含有主官能团O 的最长碳链为主链O 主最OO CC C C CC OC–COOH –SO3H NO2RXC H-OH –NH2 –OR-X-HO– HO–CH2CH2–COOH 3-羟基丙酸 (2)等长碳链,选择连取代基多者为主链取 2,为主链编号 (1)靠近主官能团一端开始编号(2)最低系列原则C H 3 C H 3 C H 3 C C H 2 C H C H C H 3 C H 3 C H 3C C H 3 C H C H 2 C lH C H 3 O HHC 2 H 5 C H 3 C H 2 C H C H C H 2 C H 3 C H 34-氯-2-戊醇2,2,4,5-四甲基己烷 2,2,4,5-四甲基己烷 (3)较优基团后列原则(先小后大原则) 取代基的——"次序规则":按第一原子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排列 3,写出完整的名称 (1)母体名称写在最后, 标出官能团位置 (2)基团的位次写在基团名称前,用短线"-"分开 (3)不同基团先小后大,彼此之间用短线"-"分开先 (4)相同基团用二,三表示数量,位次号用","分开C H 3 C H 33-甲基-4-乙基己烷甲基-邻二甲苯有机物的重要反应: 1.加成反应:含有重键的有机物,由于重键中的π不稳定易断裂变为单键的倾向,故在重键处易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Br2 CH3CH32.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一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CH4 + Cl2光→CH3Cl + HCl3. 消去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失去一个简单分子,同时形成不饱和键的反应.11CH3CH2ClKOH 醇, , 加热→CH2=CH2 + HCl4. :有机物与氧化合或失去氢的反应. CH4 + O2 CH3CH2OH5.→氧化→CO2 + H2O CH3CHOC H 2 C H 2加聚反应:n→催化[C H 2C H 2] n6. 缩聚反应:缩聚反应类似低分子有机物的缩合反应如:酯化反应 CH 3 COO CH 2 CH 3 CH 3 COOH + H O CH 2 CH 3COOH X COOH+ XHO CH 2 HO CH 2缩聚→H [ O CH 2 CH2OCO CO ] OH x+ (2X-1) H2O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涤纶) 典型有机物的分子式CCH4C H HC 3 HHOCH3CH2OHN H 2CH3CHOCH 3 COO CH 2 CH 3CH3CH2NH2 单体高聚物 1.聚氯乙烯(PVC) 2.聚乙烯(PE)H CH 2 C COOCH 3[ CH2[C H 2CH ] n ClC H 2CH2C H 2] nCH ClC H 2H[ CH 23. 聚丙烯酸酯类4.工程塑料(ABS)5.橡胶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C ]n COOCH 3聚丙烯酸甲酯丙烯腈 + 1,3-丁二烯 + 苯乙烯共聚异戊二烯(2-甲基 1,3—丁二烯) 1,3-丁二烯 + 苯乙烯 1,3-二氯丁二烯异丁烯 + 异戊二烯缩聚6.尼龙 66:1,6-己二胺,1,6-己二酸121。
华南理工大学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讲课时刻表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年级:2018级人数:110人执行时刻:2018年9月1日上课周次:3-16周考试周:17周其它:军训1月3日-19日发表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2018年7月1日华南理工大学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讲课时刻表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制药工程年级:2018级人数:30人执行时刻:2018年9月4日上课周次:3-16周考试周:17周其它:军训1月3日-19日发表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2018年7月1日华南理工大学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讲课时刻表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能源化学工程年级:2018级人数:70人执行时刻:2018年9月4日上课周次:3-16周考试周:17周其它:军训1月3日-19日发表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2018年7月1日华南理工大学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讲课时刻表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年级:2017级人数:102人执行时刻:2018年9月4日注:有机化学实验时刻2-18周,上课地址:15号楼103、104、107、108有机测试室;303、304、308室有机合成室发表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2018年7月1日华南理工大学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讲课时刻表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制药工程年级:2017级人数:28人执行时刻:2018年9月4日注:有机化学实验时刻2-18周,上课地址:15号楼103、104、107、108有机测试室;303、304、308室有机合成室发表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2018年7月1日华南理工大学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讲课时刻表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能源化学工程年级:2017级人数:74人执行时刻:2017年9月4日注:有机化学实验时刻2-18周(2018/9-2019/1),上课地址:15号楼103、104、107、108有机测试室;303、304、308室有机合成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