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66.50 KB
- 文档页数:15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命题单位: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填写答题卡: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其他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A. 职位世袭的权力B. 建立武装的权力C. 行政管理的权力D. 设置官员的权力【答案】C【解析】分封制度下诸侯和郡县制度下官员均需要拱卫中央,二者的管理权力相同,故C正确;分封制下诸侯世袭,郡县制官员是任命,故A错误;郡县制长官没有建立武装权力,故B 错误;分封制下诸侯有权力任命封国内官员,郡县长官均有皇帝任免,故D错误。
2. 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如“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在后打土块”、“男子持权扬场,女子抱麦子”、“一农妇连枷打场”,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禽等。
由此可知,汉朝的小农经济A. 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B. 采用了家庭生产的形式C. 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D. 摒弃了自给自足的特点【答案】B【解析】材料中男子耕种,女子从事家庭副业,体现出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形式,故B正确;妇女地位在封建社会一直低下,故A错误;材料中属于经济模式,与土地兼并无关,故C错误;材料属于典型的小农经济模式,故D错误。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或答题卷。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或答题卷的规定位置。
3.填写答题卡:作答选择题和判断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其他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填写答题卷:作答所有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夏、商王位的传承中,既有父子相传,又有兄终弟及,而周代则强调“嫡长子继承制”。
这一变化从本质上说明了A.宗法观念开始出现 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C.宗法体系逐步完备 D.官僚政治正式确立2.“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持这一观点的战国思想家是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墨子3.在文学发展历程中,有类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内容上是“诗经”式的,内涵却在扩大;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
下列作品符合该特征的是A.《二京赋》 B.《将进酒》 C.《雨霖铃》 D.《窦娥冤》4.有北宋思想家称:“人心私欲,故危殆。
道心天理,故精微。
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该思想家是A. 王守仁B. 程颐C. 朱熹D. 陆九渊5.下列邮票中以宣纸为材质、彰显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的行书作品是A B C D6.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
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考号:_________一、单选题1.近年来,湖北西部地区发掘出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铁器情况如表所示。
据此A.大土地所有制瓦解B.冶铁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C.生产方式经历变革D.私营冶铸业获得快速发展2.明清时期思想家顾炎武评论宰相制度,“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顾炎武()A.认为宰相制度会专权乱政B.立足于统治者的角度分析C.肯定宰相制度存在合理性D.否定提高皇帝的权力地位3.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
这是由于()A.程朱理学衰弱B.商品经济发展C.农耕经济的强化D.西学的传播4.魏源所作的《海国图志》中有根据“香港英夷公司所呈大宪图”绘制的世界和各国地图共78幅。
这些地图的排列顺序先是地球正面和背面两幅总图,以标明各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是各洲总图,再是各国分图。
这反映出魏源()A.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B.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C.初步具有了近代世界意识D.抛弃了“华夷有别”观念5.近代某一法律文献规定:“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这一规定意在确立()A.责任内阁制B.总统制C.两党制D.联邦制6.在抗日战争中针对一次重大战事,国民党、共产党、日军发表了如下评论:与上述A.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B.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囚笼”政策D.长沙会战的胜利产生积极影响7.如图为电影《长津湖》海报。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的条件下,与美军王牌第10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一、填空题1.命题“2,2n x n ∀∈>N ”的否定是_____________. 【答案】2,2n x n ∃∈≤N【解析】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所以命题“2,2n x n ∀∈>N ”的否定是2,2n x n ∃∈≤N故答案为2,2n x n ∃∈≤N2.过点P (-1,3)且垂直于直线x -2y +3=0的直线方程是 . 【答案】2x+y-1=0【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可知,设直线Ax+By+C=0,与它垂直的直线为-Bx+Ay+D=0,故设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为2x+y+D=0,将点P (-1,3)代入,得出D=-1,故直线方程为2x+y-1=0。
【考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32a =-是直线1:210l x ay +-=和直线()2:10l a x ay +-=平行的_______条件.(从 “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出适当的一种填空)【答案】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若l 1//l 2,则()21a a a ++=0,则a =0或32a =-,经检验都符合题意,所以l 1//l 2充要条件是a =0或32a =-,故32a =-是a =0或32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答案为充分不必要条件.4.若圆C 的半径为1,点C 与点()2,0关于点()1,0对称,则圆C 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 【答案】221x y +=【解析】因为点C 与点()2,0关于点()1,0对称,所以点C 的坐标为(0,0),又圆的半径为1,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221x y +=. 故答案为221x y +=5.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E F -分别是正方形1111A B C D 和11ADDA 的中心,则EF 和CD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答案】π4【解析】连接DC 1, ,E F 分别是正方形1111A B C D 和11ADD A 的中心,所以,E F 分别为111AC A D ,的中点,故DC 1//EF ,则DC 1与CD 所成的角即为EF 和CD 所成的角,大小为π.4故答案为π46.直线sin 20x y α++=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答案】][π3π0,,π44⎡⎫⋃⎪⎢⎣⎭【解析】由直线方程可得直线的斜率为[]sin 1,1α∈-,所以直线sin 2x y α++=0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π3π0,,π.44⎡⎤⎡⎫⋃⎪⎢⎥⎢⎣⎦⎣⎭ 故答案为][π3π0,,π44⎡⎫⋃⎪⎢⎣⎭7.设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为1V ,1S ,底面半径和高均为r 的圆锥的体积和侧面积分别为2V ,2S ,若123=V V p ,则12SS 的值为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因为3322211221,6,,33r V a S a V r r S rl r===⋅==p p p ,所以31323=13V a ar V r=⇒=p p ,因此212S S ==【考点】圆锥体积及侧面积8.直线10ax y ++=被圆2220x y ax a +-+=截得的弦长为2,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___. 【答案】-2【解析】圆()22x a y -+= 2a a -,则圆心(a ,0),10)a a ><或,因为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2,则2a =-.故答案为-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过点31,2P ⎛⎫⎪⎝⎭,离心率为12,则椭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2143x y += 【解析】由题意可得2222219141{2a b c a a b c +===+,求解可得2a =24,b =23,c =1,所以椭圆的方程为2243x y +=1. 故答案为22143x y += 10.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l m αβ⊥⊂.给出下列命题:①//l m αβ⇒⊥;②//l m αβ⊥⇒;③//m l αβ⇒⊥;④//l m βα⊥⇒.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答案】①④【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与面面平行可得①正确;由,l ααβ⊥⊥可得//l β或l β⊂,又m β⊂,则m,l 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相交或异面,故②错误;由,//l m l m αα⊥⊥得,又m β⊂,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 l β与的位置关系可能不垂直,故③错误;由,//l l αβαβ⊥⊥得,又m β⊂,所以//m α,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④11.已知实数,x y 满足方程y则y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解析】方程y()()22230x y y -+=≥,表示的图形是一个半圆,令y k x =,即y =kx ,如图所示,当直线与半圆相切时,k 所以yx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12.已知圆()()221:2C x a y -++=4与圆()()222:2C x b y +++=1相外切,则ab 的最大值为_______. 【答案】94【解析】因为圆()()221:2C x a y -++=4与圆()()222:2C x b y +++=1相外切,所以3a b +=,两边平方可得a 2+b 2+2ab =9,又因为a 2+b 2≥2ab ,所以ab ≤94,所以ab 的最大值为94. 故答案为9413.若圆22:243C x y x y ++-+=0关于直线26ax by ++=0对称,过点(),a b 作圆的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4【解析】因为圆22:243C x y x y ++-+=0关于直线26ax by ++=0对称,所以圆心()1,2C -在直线26ax by ++=0上,所以2260a b -++=,即3a b -=,又圆的半径为当点(a,b )与圆心的距离最小时,切线长取得最小值,又点(a,b )与圆心的距离为=≥,所以切线长的最小值为24.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了转化思想.利用勾股关系,切线长取得最小值时即为当点(a,b )与圆心的距离最小时.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2222:x y C a b+=1(0)a b >>与不过坐标原点O的直线:l y = kx m +相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中点为M ,若AB OM 、的斜率之积为34-,则椭圆C 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答案】12【解析】设()()()112200,,,,,A x y B x y M x y ,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去y 可得()2222222222ak ba a k m xa m ab +++-=0,则1202x x x +==2222a km a k b-+所以0y =2222b m a k b +,由题意可得222202222··b my a k b k k a km x a k b+=-+=22b a -=34-,又a 2=b 2+c 2,所以椭圆的离心率为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离心率、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公式,考查了计算能力.二、解答题15.(1)求过点()1,3A ,斜率是直线4y x =-的斜率的13的直线方程; (2)求经过点()5,2A -,且在x 轴上的截距等于在y 轴上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 【答案】(1) ()4313y x -=--;(2) 所求直线方程为210x y ++=或250x y +=. 【解析】试题分析: (1)由已知直线求出所求直线的斜率,再利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求解即可;(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直线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 kx =, 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2x ya a+=()10a ≠,则结论易得. 试题解析:(1)所设求直线的斜率为k ,依题意k =()143-⨯=4,3- 直线经过点()1,3,A∴所求直线方程为()4313y x -=--, 即43130x y +-=.(2) 1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2x ya a+=()10,a ≠ 将(-5,2)代入所设方程,解得12a =, 所求直线方程为210x y ++=,2当直线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 kx =,将(-5,2)代入所设方程,解得k =25-, 所求直线方程为y = 25x -,即250x y +=; 综上:所求直线方程为210x y ++=或250x y +=.16.如图,过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FABCD 的顶点F 作EF ∥AB ,使AB =2EF ,且平面ABFE ⊥平面ABCD ,若点G 在CD 上且满足DG =G C .求证:(1)FG ∥平面AED ; (2)平面DAF ⊥平面BAF .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证明四边形DEFG 为平行四边形,则FG ∥ED ,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结论易证得;(2)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AD ⊥平面BAF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易证出结论. 试题解析:(1)证明:(1) DG =GC ,AB =CD =2EF ,AB ∥EF ∥CD , ∴EF ∥DG ,EF =DG .∴四边形DEFG 为平行四边形, ∴FG ∥ED .又FG ∥平面AED ,ED ⊂平面AED , ∴FG ∥平面AED .(2) 平面ABFE ⊥平面ABCD ,平面ABFE ∩平面ABCD =AB , AD ⊥AB ,AD ⊂平面ABCD , ∴AD ⊥平面BAF , 又AD ⊂平面DAF , ∴平面DAF ⊥平面BAF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命题p :椭圆22:18x y C m m+=-的焦点在x 轴上;命题q :直线:0l x y m -+=与圆22:9O x y +=有公共点.若命题p q ∧为假命题,且命题p q ∨为真命题,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答案】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4⎡⎤-⋃⎣⎦【解析】试题分析:命题p 为真:由题可知, 08m m <-<;命题q 为真: 0x y m -+=与圆22:9O x y +=有公共点,3≤,又知命题p 与q 一真一假,讨论求解即可.试题解析:若命题p 为真:由题可知, 08m m <-<, 解得48,m <<若命题q 为真: 0x y m -+=与圆22:9O x y +=有公共点, 则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 d3≤,解得m -≤≤命题p q ∧为假命题,且命题p q ∨为真命题,∴若p 真q 假,则48{m m m <<-解得8,m <<若q 真p 假,则48{m m m ≤≥-≤或解得4,m -<综上: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18.如图,在三棱锥D ABC -中,已知B C D ∆是正三角形, AB ⊥平面,,BCD AB BC a E ==为BC 的中点, F 在棱AC 上,且3AF FC =.(1)求三棱锥D ABC -的体积; (2)求证: AC ⊥平面DEF ;(3)若M 为DB 中点, N 在棱AC 上,且38CN CA =,求证: //MN 平面DEF .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D ABC A BCD V V --=求解即可;(2)在底面ABC 中,取AC 的中点H ,连接BH ,由题意证明EF AC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DE ⊥平面ABC ,则可得DE AC ⊥,即可证明结论;(3) 连接CM , OF ,设CM DE O ⋂=,证明22,33CO CM CF CN ==,则MN ∥OF ,即可证明结论. 试题解析:(1)因为△BCD 是正三角形,且AB BC a ==,所以2BCD S ∆=.又AB ⊥平面BCD ,故D ABC V -=A BCD V -=13AB ⋅⋅S △BCD 2313412a a =⋅=. (2)在底面ABC 中,取AC 的中点H ,连接BH ,因AB BC =,故BH AC ⊥.因3AF FC =,故F 为CH 的中点. E 为BC 的中点, 故EF ∥BH ,则EF AC ⊥故因AB ⊥平面,BCD AB ⊂平面ABC , 故平面ABC ⊥平面BCD .△BCD 是正三角形, E 为BC 的中点, 故DE BC ⊥,故DE ⊥平面ABC . AC ⊂平面ABC ,故DE AC ⊥. 又DE EF E ⋂=, 故AC ⊥平面DEF .(3)当38CN CA =时,连接CM , OF . 设CM DE O ⋂=,因E 为BC 的中点, M 为DB 中点,故O 为△BCD 的重心, 23CO CM =.因AF = 3,FC CN = 38CA ,故23CF CN =,所以MN ∥OF .又OF ⊂平面,DEF MN ⊄平面DEF ,所以MN ∥平面DE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线面与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考查了等积法求体积、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以M 为圆心的圆M:221214600x y x y +--+=及其上一点A (2,4)(1)设圆N 与x 轴相切,与圆M 外切,且圆心N 在直线x=6上,求圆N 的标准方程; (2)设平行于OA 的直线l 与圆M 相交于B 、C 两点,且BC=OA,求直线l 的方程; (3)设点T (t,o )满足:存在圆M 上的两点P 和Q,使得TA TP TQ +=,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
江苏省无锡市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商鞅变法中,对秦国封建经济的确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 废井田,开阡陌B.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 废除世卿世禄制D. 实行什伍连坐、互保2、秦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A. 创立皇帝制度B. 实行三公九卿制C. 推行郡县制D. 实行土地私有制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自秦汉以来的中国政治,与中国社会之传统,不适合。
秦汉以前的封建时代,贵族人人有世袭之禄位,有封地之收入,有世袭之权力,故其时之政府为贵族政府。
自贵族政府废,而渐有平民政府。
然平民政府非由平民直接管理政府,而在平民政府之上,仍须有贵族阶层以为领导。
”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中国政府A. 始终是贵族政治B. 仍是贵族领导平民的政治C. 贵族政治开始形成D. 平民有机会直接管理政府4、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的核心问题是A. 学习西方B. 发展资本主义C. 救亡图存D. 反对专制统治5、宋朝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主要是为了解决哪一社会问题?A. 边患危机B. 政府财政危机C. 土地兼并D. 积贫积弱6、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基于这一认识,他采取的措施是A. 废丞相,权分六部B. 设内阁,备皇帝顾问C. 设军机处,跪受笔录D. 置参知政事,分散相权7、对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至失败的历程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B.定都天京是分水岭C.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D.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成功8、19世纪中期,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江苏省江阴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易经·文言》中提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由此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 A .知性理性合一的特征 B .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特征 C .注重对真善美的追求 D .注重对科学与真理的追求2.北宋士人根据政治发展的需要,对儒家学说原有内容进行全面反思与批判,并大胆地从佛、道 学说中汲取思想精华。
这一做法 A .使儒学进入思辨化、哲理化的新阶段B .巩固了秦汉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 .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D .扩充了教育的内容并提高了官员素质3.下图是江西吉安为纪念一位明代思想家按原貌复建的书院一隅,中有一联,据对联内容判断, 下列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C. 故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D. 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4.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犁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
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罗梭《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A.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 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D.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5.意大利评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
这是因为它A.提倡人的自由,认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B.猛烈攻击基督教教义,主张“教随国定”C.宣扬“幸福在人间”的人文主义观点,提倡“人性”D.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6.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艺术)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所以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三哥,故选A。
点睛:西周王位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需要明确嫡长子的含义,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2. 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A. 个人观念淡薄B.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C. 宗法观念浓厚D. 儒家伦理道德强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宗法观念浓厚,强调尊宗敬祖,故C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个人观念淡漠,故A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男尊女卑思想严重,故B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儒家伦理道德强大,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影响3.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①分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比较容易。
注意时期限定词“秦朝”,②③④都属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①分封制度属于西周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时期不符。
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秦朝政治制度4. 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下列言论属于法家学派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C.“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2、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天宫一号直冲太空,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距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
如果你要查找这种原理应用的最早出处,你可能查阅A.《战国策》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3、“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唐代一位书法家张旭的创作情景,下列书法作品中最符合这位书法家的创作风格的是A B C D4、“说话”(讲故事)是宋代的文学形式。
《陆游集·剑南诗稿》中有载:“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做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这说明宋代文学A.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B.集中表现农村生活C.内容凸显历史故事 D.世俗化的趋势加强5、主张把自己的“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拒绝拜倒在圣贤的脚下,认为要想得到“良知”,不必去读圣贤经书。
这句话反映的是A.荀子的“君舟民水” B.朱熹的“理学”C.王阳明的“心学” D.董仲舒的“三纲五常”6、“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的这一思想A.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B.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C.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D.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7、“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该学者揭示了A.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说明分封制存在弊端;根据分封的士庶“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见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答案为C项。
A、B两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信息无关,均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有隐患,没有提及利弊多少的问题,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点睛:分封制的实行,使得西周国家政权逐渐趋向严密,克服了夏商时期的松散状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但是,分封制本身存在缺陷,诸侯利用在自己的领地——封国内享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逐渐瓦解。
秦统一天下后,鉴于分封制的弊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昭侯封桓叔(昭候之叔)于曲沃。
师服预言:“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今晋,甸侯也,而建国。
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师服意在A. 离间宗亲关系B. 维系统治秩序C. 取消分封制度D. 建立中央集权【答案】B3.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作者马汉麟在该书中写道:“姓名、礼俗、宗法——这是社会一系的内容。
明星固然耀眼,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却是广大民众。
”据此可以得知他强调研究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社会文明2、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3、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4、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宗法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D.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5、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
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加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2、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
唐宋时期,漕运渐变为由东南而西北。
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
这些变化( )A.缘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迁B.导致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C.主要基于自然地理因素考虑D.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3、东汉后期地方大族逐渐根深柢固,形成新贵族,包办了察举,也把持了地方,东汉州郡掾属(佐治的官吏)是当地实际统治阶层。
该现象反映了( )A.地方与中央渐行渐远B.王国问题未彻底解决C.察举制被贵族所垄断D.九品中正制逐渐形成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据考证,古人将寒冰和荔枝一起放入木箱中,快马加鞭又全程“低温”地进行运输,算得上是较早的“冷链”系统。
由此可知( )A.物种交流受到重视B.生活需要催生冷链物流C.长途贩运发展迅速D.茶马古道开始兴盛5、唐代长安宫殿形成一个专区,与城市其他地区分隔,并位于全城北部的中央;由于宫城位于北部,市被移至南部的住宅区内,使传统的面朝后市被倒过来:宗庙和社坛仍按传统,即左祖右社,在皇城内分布。
这种设计反映出( )A.坊市分区制度瓦解B.宫城市民距离拉近C.儒学影响城市布局D.营建城市形成制度6、据元代黄文仲《大都赋》记载:“乃辟东渠(通惠河)……自汴以北者,挽河而输;自淮以南者,帆海而进。
国不知匮,民不知困,遂使天下之旅,重可轻而远可近。
”该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A.海外贸易发达B.交通工具进步C.国内市场统一D.漕运经济繁荣7、明清时期,地方官吏广泛推行并设立乡约组织。
江苏四校2017-2018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带答案)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7-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试卷历史科(选修)命题人:谈娟审核人:陈家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D.礼乐规范2.“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3.李约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李约瑟高度评价朱熹主要是侧重于A.理学集大成的历史地位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促成海外朱子学派建立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4.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A.批判继承儒、道、佛思想精华B.去粗取精,儒家思想更加纯洁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D.不断吸取外来的思想5.有人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形象大使,其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
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需要B.理学家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政治说教者C.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国人思想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6.清代理学家陈宏谋指出,房长、族正“临以祖宗,教其子孙,其势甚近,其情较切。
以视法堂之威刑,官衙之劝戒,更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之实效”。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题,每题2 分,共计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为西周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 世代为官B. 血缘维系C. 贵族分封D. 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周文王与周武王为父子关系,这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和官位世袭的世官制,所以体现了A项和B项;由图片中的信息“周公(诸侯)”可知体现了西周时期的贵族分封,所以体现了C选项;中央集权在图片信息中体现不出,所以本题应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名师点睛】分封制和宗法制备考时重点关注:①知识角度:亲疏远近、家国一体、忠孝观念以及嫡长子继承制的表现。
分封对象、内容、影响、及其与宗法制的辩证关系。
②史观角度:由于宗法制和分封制与社会生活结合的紧密性,可从真切的社会遗存或民间的史料着手,渗透对社会史观的考查。
③史料角度:设置新颖史料,达到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关注现实的情感价值观,其史料主要表现在:祭祖类上,如家谱、家族牌匾等。
④热点角度:宗法制显著的血缘宗法色彩容易唤起人们追念先祖、心向团圆的内心情感,这有利于家庭的亲睦和社会的和谐,同时对于海峡两岸的统一有深远意义。
2.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 中央集权B. 官僚政治C. 家国一体D. 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同姓分国占绝大多数,即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该学者揭示了A.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2.《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昭侯封桓叔(昭候之叔)于曲沃。
师服预言:“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今晋,甸侯也,而建国。
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师服意在A. 离间宗亲关系B. 维系统治秩序C. 取消分封制度D. 建立中央集权3.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材料反映了A .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C .贵族政治遭到破坏D .察举制度逐渐形成4.秦统一后,全国“文字异形”,秦始皇指定官员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统一了文字。
下列对此举措评价合理的是: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③有利于实现文化专制 ④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5. 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C. 世卿世禄向科举取士的转变D. 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6. 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2017-2018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一、填空题:共14题1.命题“”的否定是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由全称命题否定的定义可知,答案为2.过点P(-1,3)且垂直于直线x-2y+3=0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方程.由题意知所求直线的斜率为-2,所以所求的直线方程为,即.3.是直线和直线平行的条件.(从“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出适当的一种填空) 【答案】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若l1//l2,则=,则a=0或,故答案为充分不必要条件.4.若圆的半径为1,点与点关于点对称,则圆的标准方程为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圆的标准方程.因为点与点关于点对称,所以点C的坐标为(0,0),又圆的半径为1,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5.已知正方体分别是正方形和的中心,则和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连接DC1,易得DC1//EF,则和所成的角的大小是6.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由直线方程可得直线的斜率为,所以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7.设棱长为的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为,底面半径和高均为的圆锥的体积和侧面积分别为,若,则的值为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由题意可得,则==,所以a=r,则==.8.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2,则实数的值为 . 【答案】-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了转化思想与计算能力.圆=,则圆心(a,0),半径为,因为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2,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即=,则.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过点,离心率为,则椭圆的方程为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方程与性质.由题意可得,求解可得===,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10.已知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两条不同的直线,.给出下列命题: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答案】①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与面面平行可得①正确;由可得或,又,则m,l 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相交或异面,故②错误;由,又,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的位置关系可能不垂直,故③错误;由,又,所以,故④正确.11.已知实数满足方程=,则的取值范围是.【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方程=化为,表示的图形是一个半圆,令,即y=kx,如图所示,当直线与半圆相切时,k=,所以的取值范围是12.已知圆=与圆=相外切,则的最大值为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基本不等式.因为圆=与圆=相外切,所以,两边平方可得a2+b2+2ab=9,又因为a2+b2≥2ab,所以ab≤,所以ab的最大值为.13.若圆=关于直线=对称,过点作圆的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是 .【答案】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了转化思想.因为圆=关于直线=对称,所以圆心在直线=上,所以,即,又圆的半径为,当点(a,b)与圆心的距离最小时,切线长取得最小值,又点(a,b)与圆心的距离为=,所以切线长的最小值为=.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与不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相交于两点,线段的中点为,若的斜率之积为,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离心率、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公式,考查了计算能力.设,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去y可得=,则=所以=,由题意可得==,又a2=b2+c2,所以椭圆的离心率为.二、解答题:共6题15.(1)求过点,斜率是直线的斜率的的直线方程;(2)求经过点,且在轴上的截距等于在轴上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答案】(1)所设求直线的斜率为,依题意==直线经过点所求直线方程为,即.(2)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将(-5,2)代入所设方程,解得,所求直线方程为,当直线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将(-5,2)代入所设方程,解得=,所求直线方程为=,即;综上:所求直线方程为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方程.(1)由已知直线求出所求直线的斜率,再利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求解即可;(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直线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则结论易得.16.如图,过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FABCD的顶点F作EF∥AB,使AB=2EF,且平面ABFE ⊥平面ABCD,若点G在CD上且满足DG=G.求证:(1)FG∥平面AED;(2)平面DAF⊥平面BAF.【答案】(1)证明:(1)DG=GC,AB=CD=2EF,AB∥EF∥CD,EF∥DG,EF=DG.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FG∥ED.又FG∥平面AED,ED⊂平面AED,FG∥平面AED.(2)平面ABFE⊥平面ABCD,平面ABFE∩平面ABCD=AB,AD⊥AB,AD⊂平面ABCD,AD⊥平面BAF,又AD⊂平面DAF,平面DAF⊥平面BAF.【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1)根据题意证明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则结论易得;(2)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AD⊥平面BAF,得出结论.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命题:椭圆的焦点在轴上;命题:直线与圆有公共点.若命题为假命题,且命题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若命题为真:由题可知,,解得若命题为真:与圆有公共点,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解得命题为假命题,且命题为真命题,若真假,则解得若真假,则解得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逻辑联结词、命题真假的判断、椭圆、直线与圆,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 命题为真:由题可知,;命题为真:,又知命题p与q一真一假,讨论求解即可.18.如图,在三棱锥中,已知是正三角形,平面为的中点,在棱上,且.(1)求三棱锥的体积;(2)求证:平面;(3)若为中点,在棱上,且,求证:平面. 【答案】(1)因为△是正三角形,且,所以.又⊥平面,故==S△BCD.(2)在底面中,取的中点,连接,因,故.因,故为的中点.为的中点,故∥,则故因平面平面,故平面平面.△是正三角形,为的中点,故,故平面.平面,故.又,故平面.(3)当时,连接,.设,因为的中点,为中点,故为△的重心,.因==,故,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线面与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考查了等积法求体积、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1)由求解即可;(2)在底面中,取的中点,连接,由题意证明,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平面,则可得,即可证明结论;(3) 连接,,设,证明,则∥,即可证明结论.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以M为圆心的圆M:x2+y2-12x-14y+60=0及其上一点A(2,4).(1)设圆N与x轴相切,与圆M外切,且圆心N在直线x=6上,求圆N的标准方程;(2)设平行于OA的直线l与圆M相交于B,C两点,且BC=OA,求直线l的方程;(3)设点T(t,0)满足:存在圆M上的两点P和Q,使得+,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答案】圆M的标准方程为(x-6)2+(y-7)2=25,所以圆心M(6,7),半径为5.(1)由圆心N在直线x=6上,可设N(6,y0).因为圆N与x轴相切,与圆M外切,所以0<y0<7,于是圆N的半径为y0,从而7-y0=5+y0,解得y0=1.因此,圆N的标准方程为(x-6)2+(y-1)2=1.(2)因为直线l∥OA,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2.设直线l的方程为y=2x+m,即2x-y+m=0,则圆心M到直线l的距离d=.因为BC=OA==2,而MC2=d2+()2,所以25=+5,解得m=5或m=-15.故直线l的方程为2x-y+5=0或2x-y-15=0.(3)设P(x1,y1),Q(x2,y2).因为A(2,4),T(t,0),+,所以①因为点Q在圆M上,所以(x2-6)2+(y2-7)2=25.②将①代入②,得(x1-t-4)2+(y1-3)2=25.于是点P(x1,y1)既在圆M上,又在圆[x-(t+4)]2+(y-3)2=25上,从而圆(x-6)2+(y-7)2=25与圆[x-(t+4)]2+(y-3)2=25有公共点,所以5-5≤≤5+5,解得2-2≤t≤2+2.因此,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2-2,2+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平面向量的运算等知识,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运算求解能力.(1)利用已知条件求得圆的圆心和半径,得圆的标准方程;(2)设出直线方程,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3)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不等式求解.【备注】求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一般利用几何法,如直线与圆相交时,弦心距、半弦长和半径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就是常见图形.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的离心率,左顶点为,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椭圆于点,交轴于点.(1)求椭圆的方程;(2)已知为的中点,是否存在定点,对于任意的都有,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过点作直线的平行线交椭圆于点,求的最小值.【答案】(1)椭圆的离心率,左顶点为,==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直线的方程为,由消元得===当时,==,点为的中点,的坐标为则=直线的方程为,令,得点坐标为假设存在定点使得,则,即=恒成立,恒成立,,即,定点的坐标为(3),的方程可设为.由,得点的横坐标为=由,得====,当且仅当=即时取“=”,当时,的最小值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方程与性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考查了方程思想与计算能力.(1)由椭圆的离心率,左顶点为易得结论;(2)直线的方程为,联立椭圆方程消去y,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点P坐标,根据题意,则结论易得;(3)设的方程可设为,联立椭圆方程,求出点M坐标,=,结合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
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
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
”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宗法制D. 分封制【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邦国”指的是分封制度之下的诸侯国,所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分封制,材料根本就不涉及禅让制、世袭制以及宗法制等选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 “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
……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
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
”材料中描述的“它”出现在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
……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可知是汉代的鼓风冶铁技术,所以答案选A;在冶铁历史上,唐代已经能够对铁件进行打磨、切削,所以排除B;宋代已经开始使用煤冶铁来提高质量,所以排除C;明清时期则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所以排除D。
3. 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诗经》:“千耦其耘。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反映了A.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 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 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 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协田”“千耦其転”可知是集体耕作的方式;“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可知是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故体现了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C项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而不是耕作方式,排除A。
精耕细作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排除B。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试卷历史学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入是相对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
材料中“三系”分别是A.法家、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3.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4.铜活字印书在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一致的共识。
但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的紧张与铜原料的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中外学术界流行多年的传统看法难以成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 B.研究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解释C.历史研究的结果无法达成共识 D.历史研究的史学结论可以争鸣5.有人称:北宋时期,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北宋时期“市民文化”形态的是①程朱理学②文人画③《清明上河图》④宋词⑤京剧A.①③⑤ B.②③ C.①②⑤ D.③④6. 唐人司空图《诗品》里论诗的“形容”艺术说:“如觅水影,如写阳春。
风云变态,花草精神。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
俱似大道,妙契同尘。
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选修)学科试题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 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材料反映的是A.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 儒家思想开始处于独尊地位C. 我国传统主流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D. 促使“三教合一”现象出现【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战乱频仍、兵荒马乱”“ 自由、最为开放”“ 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可知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正确的选项是A项,B项是汉朝,C项是明清时期,D项是隋唐时期。
2. 小明的同桌考试作弊,小明想找他谈心,这时候他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A. “因材施教”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 “温故而知新”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答案】B【解析】略3.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 儒家“仁爱”思想B. 墨家“兼爱”思想C. 儒家“礼治”思想D. 墨家“非攻”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意思: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
体现是墨子的“兼爱”的主张,故选B。
C项儒家“礼治”思想和D项墨家“非攻”思想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是孔子主张的“仁爱”,它是有等级性,没有墨子的“兼爱”有广泛性、包容性,故排除。
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思想4.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A. 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B. 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C. 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 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道之大原于天”指道(规律)来源于天,反映了天命的政治思想与政治秩序是统一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指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屈君而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如果君主有错误,上天就会降灾害来警戒,C项能完整反映董仲舒的思想意图,故C项正确;董仲舒没有否定王位世袭,A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吸收的是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学说,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强调君权神授;“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了董仲舒以“天”制约天子,使天子必须“行仁政”的思想,D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的准确解读,即人民服从皇帝,皇帝服从上天。
5. 宋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
宋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
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B. 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C. 理学强化了纲常伦理观念D.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三纲五常”是汉代董仲舒提出来的,所以A项错误;B项题意无法反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也源于汉代,所以D项错误。
宋代理学开始形成,提出了一整套伦理纲常的思想,并将其上升的天理的高度,故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6. 某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最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案】D【解析】略7.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
”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A. 朱熹B. 程颐C. 王阳明D. 黄宗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通过题干材料的描述可知这位学者出现的时间是明末清初,通过“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可知该学者反对君主专制,且其思想又有启蒙的作用,所以应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而四个选项中只有D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8. 普罗泰格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 提倡神性,反对人性,肯定神的作用B.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C. 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D. 依据人的智慧品德来进行社会分工【答案】B..................9. “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
”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A. 智者运动B. 文艺复兴C. 宗教改革D. 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使新艺术即资产阶级的艺术到来,文艺复兴在表面上是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文艺复兴而非宗教改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文艺复兴而非启蒙运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10. 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
这反映了马丁·路德A. 反对上帝的权威B. 尊重教皇的权威C. 否认《圣经》的地位D. 主张服从政府的权威【答案】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11. 某著作写道:“把统治权看作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该著作是A. 《社会契约论》B. 《论法的精神》C. 《理想国》D. 《纯粹理性批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该著作倡导人民主权,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专制政权。
依据所学可知,这是启蒙运动中卢梭的观点,故A符合题意;B项是孟德斯鸠的著作,主要论述了三权分立的学说;C项是柏拉图的著作,主要论述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D项是康德的著作。
所以应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12.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A. 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 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 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 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答案】D【解析】欧阳修上书的大义是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多为议论时政的内容,如果传到“虏中”,恐于朝廷不便,所以建议政府加强对书籍出版业的管理,故选D。
材料中是文化的影响不是书籍出版,故B错误;AC并非欧阳修的主要的表达的意思。
13. 清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的艺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二黄、西皮唱腔为主,互相融合,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对京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这两种地方戏曲是A. 徽调、秦腔B. 昆曲、徽调C. 昆曲、汉调D. 徽调、汉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所以对京剧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徽调和汉调,故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的戏曲·京剧14. 罗素在《人类的认识》里写了首搞笑的诗:自然和自然律在黑夜中隐藏。
上帝说,“让牛顿降生”,结果一切都豁然开朗。
好景不长。
魔鬼喊了一声,“嘿!让爱因斯坦降生”,于是又恢复了原来的情况。
这里所指的分别是牛顿与爱因斯坦的哪项成就A.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B. 万有引力定律与电磁场论C. 近代力学理论体系与二项式定理D. 天文反射望远镜与光电效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电磁场论是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提出来的,所以排除B项;近代力学理论体系和二项式定理都是牛顿的科学成就,所以排除C项;天文反射望远镜属于天文学范畴,所以排除D项。
牛顿的主要成就是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是相对论,故选A项。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牛顿与爱因斯坦15.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
”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A. 社会上层未能警醒B. 中国社会和平繁荣C. 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D. 士大夫醉生梦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
”可知在经历对外战争失败后统治集团仍然不思进取,因循守旧。
B不对,与题干意思相反,此时民族危机、统治危机严重;C符合史实,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等人提出向西方学习,但与题干不符;D易错选,但仔细分析,也不符合作者的核心观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影响16.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A. 维新变法B. 辛亥革命C. 新文化运动D. 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的“砍断大树”指的是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希望恢复帝制,并且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这与资产阶级的主张是针锋相对、背道而驰的。
因此势必要发起一场运动进行抵制,那就是新文化运动。
故选C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17. 毛泽东说:“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