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1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4
《乌塔》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作者美丽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乌塔》教学设计(优秀5篇),欢迎参考阅读。
《乌塔》教案篇一教学设计思路教学中通过朗读,感受乌塔的性格特点。
通过适当的小辩论比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课文增强学生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自己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应该怎样成长。
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自己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应该怎样成长。
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媒体地图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什么地方?是独自旅游的吗?可是一位12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旅游了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样旅游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5课(板书:女孩儿乌塔)2.出示地图,简介欧洲。
帮助学生明白:小女孩的旅程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
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在什么位置,游历这些国家的行程到底有多长。
3.小辩论赛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需要长辈带着吗?也像老师一样一个人出去玩,感觉会怎么样呢?回忆一下以前,同学们春游秋游都是老师带着你们去的,去外地玩是爸爸妈妈带着我们。
有多少同学喜欢自己出去玩的呢?好吧!我们来做个小测试:有哪些同学喜欢和长辈出去的?请举手。
有哪些同学喜欢一个人出去玩的?请举手。
小学语文《乌塔》说课稿(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语文《乌塔》说课稿小学语文《乌塔》说课稿范文小学语文《乌塔》说课稿1《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
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因此,让学生抓课文重点句子来感受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
5、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德国小姑娘乌塔为什么能独自出国旅游。
2、体会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做调查,激趣引学。
课堂开始,我先组织大家参与一项调查活动,(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由于此项活动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情趣盎然。
接着在黑板上出示(乌塔),教师解说,(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
)突出了乌塔独自周游欧洲这一事实,将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激发了学生认识乌塔,学习课文的热情,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乌塔课文 [《乌塔》让我尴尬的一课] 《乌塔》是一篇有趣又残酷的课文。
文中的乌塔是一名和我们现今小学生一样的年纪,她年纪虽小,却已经周游了欧洲列国,而且他和文中的“我”的对话,和我们平时的教育学生的话,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说禁止一个人私自外出游玩;禁止和陌生人讲话;禁止做一些危险的活动;禁止一个人游泳;禁止......
在我上课的时候,声情并茂的讲述着乌塔的勇敢和自理、自立、自强的时候,学生那天真浪漫有迷惑的眼神,让我无所适从,学生稚嫩的疑问“老师,为什么书上乌塔可以,我们不可以?”“老师,是西方的教育好,还是中国的教育好?”“老师,乌塔这样周游列国,她的老师会批评她吗?”......我感到从来未有的苍白无力,我不知道我在掩饰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平时教育是什么目的和意义。
我只发现,孩子是忽悠不了的,又聪明的孩子给我解围了:“老师和爸爸妈妈这样做,都是怕我们遇到危险.......”“是啊,就是怕你们遇到危
险......”我无力的回答。
天知道,从来生活在父母老师的庇护下孩
子们,忽然遇到危险是不是比“乌塔”更危险?
军队有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我们平时的太多的“不许”和“禁止”是不是让孩子们走向更多的危险呢?不知道报警号码,
不知道火警号码,不知道如何在迷路的情况下回家,不知道应急危难,不知道自救和他救,是谁的责任,是老师?是父母?是社会?是......
就连语文课上的联系生活实际,在语文课上都不知道怎么体现?“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就连最起码的生存,生活技能知识都不知道?
怎么去实现?。
《乌塔》读书笔记《乌塔》读书笔记1以前我从一本书上看到了屋塔的故事,这个故事乌塔的所作所为一直让我深深感动着。
这个故事主要是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德国小女孩一个人独自周游欧洲。
她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准备了这个计划,设计好旅行的路线和日程。
看了一大堆关于国外的书,还有出去旅游要花很多钱,但屋塔却是一个人赚钱,没有花家人的一分钱。
无塔还为了不让家人们担心,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记住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一旦危险的时候,可以及时打电话求助。
乌塔和我们恰恰相反都可以说是“反义人!”我们个个都是家里的大少爷大小姐,吃饭要爸爸妈妈喂,过马路要爸爸妈妈牵手,每一个周末都要爸爸妈妈带我们出去玩儿。
拉着爸爸妈妈一会儿买玩具,一会儿买零食,一会儿又要买门票去划船,一会儿……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就更惨,大的叫爸爸,小的也叫爸爸,爸爸头转来转去,最后头昏眼花,倒在床上,不省人事了。
我们一定要学习屋塔那样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
像一棵小树苗,经历风吹雨打,阳光雨露,吸收充足的养分,茁壮发芽。
《乌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叫乌塔的14岁小女孩独自游历了欧洲。
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资料和当地警察局的电话。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乌塔的独立、自主和勇敢。
这是一个后的孩子所不能做到的。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后,使我想到了自己:记得那是三年级的暑假。
一天,妈妈发现家里的盐、酱油用完了,自己工作也很忙,就派我去超市买。
我傻眼了,超市离家那么远,我从来没有单独乘过公交车,想到那么多小偷的故事,我退缩了,妈妈,我不去!但是妈妈坚持要我去。
我硬着头皮接过妈妈给我的30元巨款;就去超市购物了。
好不容易乘着公交车到了超市,幸好没碰上什么小偷。
刚跨进门槛,我就有点儿手足无措了。
商场里人山人海,柜台上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弄得我眼花缭乱。
好不容易挤到了酱油和盐的柜台前,拿了一包就走。
接下来就要去收银台上付款了。
阿姨问我有没有会员卡,可我根本就不知道会员卡是什么东西。
《乌塔》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乌塔》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文章的主题思想。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复述故事情节,概括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并阐述文章的主题思想。
技能目标则是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对友谊、信任和勇气的认识,以及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乌塔》的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文章的主题思想。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包括乌塔的来历、它与主人公的友谊以及最后乌塔的离去。
其次,学生要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善良、忠诚等。
最后,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即友谊的力量和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乌塔》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其次,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并分享各自的看法。
此外,还将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乌塔》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模拟主人公面对困难时的情景,培养他们的勇气和决心。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乌塔》全文、参考书籍关于《乌塔》的解读、多媒体资料包括《乌塔》的动画片和图片、实验设备包括角色扮演的道具等。
这些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和小组合作能力。
作业方面,将布置阅读笔记、心得体会和主题论文等,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考试则包括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分别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乌塔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乌塔》是一篇描写小乌鸦为了救被猎人捉住的乌龟而勇敢献身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小乌鸦和乌龟成为了好朋友。
一天,乌龟被猎人捉住了,小乌鸦决定去救它。
小乌鸦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引诱猎人上当,最终成功地救出了乌龟。
在救乌龟的过程中,小乌鸦不幸被猎人射中,牺牲了自己。
乌龟为了纪念小乌鸦,把它葬在了森林里最高的地方,让小乌鸦永远地看着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乌鸦勇敢、善良的品质。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乌鸦和乌龟的友谊。
2. 学会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小乌鸦勇敢、善良的品质。
2. 培养学生朗读、表达、创新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小乌鸦和乌龟的友谊。
2. 采用讲演结合法,教师讲述课文,学生表演情景,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乌塔》的原文文本。
2. 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如乌鸦和乌龟的图片,森林环境的图片或视频等。
3. 准备情景剧用的道具和服装,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情景剧中。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乌鸦和乌龟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引出今天的课文《乌塔》。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情景剧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根据课文内容编排一段情景剧,进行表演。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表演,讨论乌鸦和乌龟的友谊,以及乌鸦的勇敢和善良。
5. 延伸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关爱动物,进行延伸拓展。
八、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乌鸦和乌龟的友谊,体会乌鸦的勇敢和善良,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乌塔》优秀教案参考课时安排:5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乌塔》的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乌塔的勇敢和智慧。
2.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3.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和特点。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乌塔的形象。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大自然的美妙。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环境美。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准备课文:《乌塔》多媒体教学设备乌塔图片环境保护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展示乌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乌塔的外貌特点。
提问:“你们认为乌塔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乌塔的哪些经历?”3. 精讲细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乌塔生活环境的艰苦。
分析乌塔的性格特点,如勇敢、智慧等。
4.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乌塔的勇敢和智慧。
2. 深入学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乌塔的行为、语言等。
分析这些细节描写如何表现乌塔的品质和特点。
3. 小组讨论,发挥想象分组讨论:如果你们处在乌塔这样的环境中,你们会怎么做?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 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提问:“乌塔的生活环境给她带来了哪些挑战?”2. 深入学习课文,体会环境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大自然的美妙。
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3. 拓展学习,提高认识出示环境保护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乌塔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乌塔的形象特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乌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乌塔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
(2)乌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视频。
2. 与乌塔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课件或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乌塔。
(2)板书课题《乌塔》,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3)学生齐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分析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乌塔的特点。
(2)分组讨论:乌塔的特点对其生活有何影响?4. 拓展延伸:(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乌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分组分享:乌塔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5. 小结作业:(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过程(续):6. 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乌塔保护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乌塔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搜集有关乌塔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乌塔课文_乌塔教学设计课文《乌塔》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那天,我在罗马下了车,冒着暑气赶到青年旅馆,找到自己的房间,推门一看,吃了一惊:正对门的地上放了一床席梦思床,上面躺着一个金发小姑娘,睡得正香。
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于是匆匆洗漱完毕,也躺下了。
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蒙眬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
小姑娘已经起身,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外出。
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
晚上八点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馆。
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
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
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她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
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
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
”她很自然地答道。
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
我问乌塔:“你一个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吗?”乌塔说,orG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
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游。
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们,会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
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课文《乌塔》教学反思9篇《乌塔》教学反思篇一《乌塔》这篇课文,重要叙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
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我先把课文中易错字(读音、字形)找出来,和同学一起讨论简单弄混的读音和形近字,通过组词,理解词义加以区分,然后围围着文中难以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决掉,接着是检查课文,针对同学读错或不娴熟的句子加以引导和练习,并理清了课文的写作次序。
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和同学们开始了对文章的品读。
女孩儿乌塔是一个独立、有思想的孩子。
文中通过直接描写与对比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向我们叙述了12岁的女孩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事。
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文章。
教学时,应当让同学体会女孩的性格。
因此,在教学时,我以“女孩儿乌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统领全文,同学勾画有关的语句。
在交流中,同学首先说道“乌塔是一个自理本领强的孩子。
”然后围绕课文的第二段开始交流。
同学能捉住“麻利”一词和乌塔本身穿衣体会出乌塔做事很娴熟,从乌塔所说的话体会出她很有阅历,在同学说的基础上,我帮孩子们总结出:这说明乌塔是一个独立、成熟有阅历的孩子。
接下来同学提到乌塔做事很有计划,围绕第五段打开交流,在这里同学捉住“整整三年、本身挣钱、查找书籍……”再次感受到了乌塔的独立、成熟,并从最终一句体会到她的懂事。
为了让同学体会更深刻,我增补引导了“一摞书”,也引导他们体会到了乌塔的性格。
文中乌塔语言的描写,同学只能说出她敢于发表本身的见解,但不能更深的体会所说话的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也能体现她的独立,需要老师提点。
在交流乌塔性格时,同学结合独自游历欧洲也说出乌塔是一个英勇的女孩。
最终给同学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给留给同学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索。
小学生《乌塔》剧本1、合同主体11 甲方(剧本创作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12 乙方(剧本使用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2、合同标的21 本合同的标的为甲方创作的小学生《乌塔》剧本。
22 剧本应基于原著《乌塔》进行改编,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演能力,内容积极向上,具有教育意义。
23 剧本应包括完整的角色设定、故事情节、对话等,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表演性。
3、双方权利义务31 甲方权利义务311 甲方有权按照自己的创意和理解创作剧本。
312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报酬。
313 甲方应保证剧本为其独立创作,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
314 甲方应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剧本创作,并提交给乙方。
315 甲方应根据乙方的合理要求,对剧本进行修改和完善,但修改次数不得超过具体次数次。
32 乙方权利义务321 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时间交付剧本。
322 乙方有权对剧本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323 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向甲方支付报酬。
324 乙方应尊重甲方的创作成果,不得擅自修改剧本内容,如需修改应征得甲方同意。
325 乙方应在获得剧本后,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剧本,不得将剧本用于其他未经授权的用途。
4、违约责任41 若甲方未在约定时间内交付剧本,每逾期一天,应按照合同总价款的百分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逾期超过具体天数天的,乙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甲方返还已支付的款项,同时甲方应按照合同总价款的百分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42 若甲方创作的剧本侵犯了第三方的知识产权,甲方应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并赔偿乙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43 若乙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报酬,每逾期一天,应按照未支付款项的百分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逾期超过具体天数天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支付已完成工作对应的报酬,同时乙方应按照合同总价款的百分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乌塔》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乌塔》。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景。
(3)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乌塔》。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感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乌塔的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表达。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思考,总结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感悟课文:(1)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景。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乌塔》。
(2)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观。
2. 拓展作业:(1)调查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了解其特点和价值。
(2)结合课文《乌塔》,思考如何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乌塔》读后感《乌塔》读后感1记得二年级暑假前,期末考试的那一天,好朋友金忻尔来我家玩。
去公园玩时,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自己去好了!妈妈死活不肯:不行,小鬼!万一过马路出事了怎么办?那时我特别生气:为什么?为什么不让我独自去?后来,我才明白在平时生活中处处依赖大人,从来没有单独出去过或者独立的去完成一件事,所以大人才不放心。
独立过的同学,请你回答我:如果有一天,家的依靠真的被风雨吞噬了,你是否会自暴自弃?如果有一天,父母真的悄无声息地走了,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你真的真的真的长大了,生活,你该如何安排?最后,让我们吹响独立的号角吧!《乌塔》读后感2我读了乌塔后,知道乌塔是一个人挣钱,然后出国旅行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掩卷沉思,乌塔为了挣旅行费,利用假期来给人发广告,星期六和星期日到别人家去看孩子,就是用自己的本事来挣旅行费,没有用爸爸妈妈的一分钱。
可是又想了想我,做每一件事都马马虎虎,一点都不独立,早上的时候,都要妈妈说:“林林,你快点起来了,上学要迟到了!”可是我,在床上慢慢地爬了起来,穿上衣服上学去,但是乌塔和我们一样都是家里的宝贝,我的妈妈不会让我独自去旅行。
我想对全世界不让孩子独自去旅行的爸爸妈妈说:“请你们给孩子一个宽大的天空,让我们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玩耍吧。
《乌塔》读后感3今天我学了汪晓洁写的《乌塔》这篇课文,让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德国十四岁的小女孩——乌塔,通过自己的努力,独自游遍欧洲的事。
说起乌塔,我感到非常惭愧。
我和乌塔同样都是孩子,我已经九岁了,可日常生活还要父母打理,而乌塔却能独自游遍欧洲;我买东西都要父母出钱,而乌塔却可以自己打工挣钱游历欧洲;我上学、回家都要父母接送,而乌塔一个人游遍欧洲都镇定自若……我觉得乌塔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说:她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生活能力、自己挣钱去旅游,却不找父母要一分钱……虽然我们不能跨国旅游,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习乌塔的自强、自立和自信,做一个阳光、向上、坚强、独立的小学生。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27课乌塔》同步练习卷(1)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洗shù________蒙lónɡ________qiè________意号mǎ________反 bó________语sè________。
2. 比一比,组词语。
漱________ 恤________ 淇________ 惬________ 欧________嗽________ 衅________ 棋________ 怯________ 鸥________瑞________ 伦________ 腊________ 享________ 惠________端________ 论________ 蜡________ 亨________ 慧________辑________ 摞________ 逻________ 籍________ 释________缉________ 螺________ 萝________ 藉________ 译________。
3. 多音字组词。
假jiǎ________ 便 bián________ 挣zhēnɡ________假 jià________ 便 piàn________ 挣zhènɡ________乐 lè________ 塞sāi________ 兴xīnɡ________乐 yuè________ 塞 sè________ 兴xìnɡ________。
4. 以下城市分属四个国家,请将它们归类。
威尼斯罗马汉堡米兰佛罗伦萨波恩北京柏林上海梵蒂冈城中国:________德国:________意大利:________梵蒂冈:________。
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眼睛________的世界________的旅行________的礼物________的介绍________的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