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寄畅园&退思园
- 格式:pptx
- 大小:3.25 MB
- 文档页数:19
寄畅园作文四年级在江苏无锡,有一处让人流连忘返的园林——寄畅园。
走进寄畅园,就仿佛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园子的入口处,有两棵古老的银杏树。
它们就像两位忠诚的卫士,静静地站在那里,迎接每一位来访的客人。
银杏树的树干粗壮,得几个人合抱才能围起来。
树叶金黄,风一吹,就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然后轻轻地落在地上,给地面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清澈见底的池塘。
池塘里,一群群五颜六色的锦鲤欢快地游来游去。
它们有的全身通红,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有的身上布满了黑斑,像穿着一件斑点裙;还有的浑身雪白,犹如一位纯洁的仙子。
每当有人投食,它们便会一窝蜂地涌过去,你争我抢,溅起一朵朵水花,那场面真是有趣极了!池塘边,垂柳依依。
细长的柳枝垂在水面上,就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在对着镜子梳妆打扮。
微风吹过,柳枝轻轻摆动,仿佛在和池塘里的鱼儿嬉戏。
再往前走,是一座小巧玲珑的亭子。
亭子的四周种满了桂花树。
每到秋天,桂花盛开,整个亭子都被浓郁的花香包围着。
坐在亭子里,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着这股香气,仿佛所有的烦恼都离你而去。
亭子的顶部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龙飞凤舞,有花鸟鱼虫,每一处细节都展现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继续前行,穿过一道月洞门,眼前豁然开朗。
这里是一片开阔的草坪,绿油油的小草就像一块绿色的绒毯。
草坪上,孩子们在尽情地奔跑嬉戏,欢笑声回荡在整个园子里。
草坪的尽头,是一座假山。
假山形态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猴子。
假山上布满了青苔,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草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给假山增添了几分生机。
在寄畅园里,还有一条蜿蜒曲折的长廊。
长廊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精美的花窗。
透过花窗,可以看到园子里不同的景色,真可谓是“移步换景”。
长廊的柱子上刻着许多名人的诗词,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我印象最深的是园子里的那座石桥。
石桥横跨在一条小溪上,溪水潺潺地流淌着,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无锡寄畅园,坐落在惠山东麓,其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
全园虽小,但因布局巧妙,造园手法精妙,空间变幻巧妙,给人以小中见大、身临其境之感。
下面是寄畅园的简介:寄畅园是中国江南古代园林代表作品之一,位于惠山古镇4A景区惠山东麓,前临溪流,后倚竹冈。
全园以巧妙的借景、因地制宜、精巧玲珑等建筑手法和别致的建筑布局将园外美不胜收的惠山寺众山之景和园内潺潺流水的锦砾山和狭长土地联系起来,使园内外的山光水色和园林建筑融为一体,给人以小中见大之感。
园内古木众多且都经过了百年甚至数百年之久,故有“古惠山名园”之美誉。
整个园林以山水为主,园中建筑以廊桥、亭子为主,融和了南方和北方的建筑风格。
廊桥和亭子在园中错落有致,让人在游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建筑之美。
此外,寄畅园的四季景色也非常迷人。
春天,园中的梅花、樱花、海棠等花卉竞相开放,花香四溢;夏天,园中的竹林和芭蕉给人以清凉之感;秋天,园中的桂花、菊花争奇斗艳;冬天,园中的蜡梅和翠竹为人们带来一丝生机。
寄畅园的历史也非常悠久。
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几经变迁,最终成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变迁是清康熙年间,园归侍郎王兰治所有,他在园中建书楼藏书,取《兰亭序》所言“寄畅山水之间”句,把园林题名“寄畅”,并列入无锡“五园林”。
此外,在清朝乾隆年间,园主将此园作为贡品带入宫中,得到了皇帝的称赞。
这些历史事件使得寄畅园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之,无锡寄畅园是一座非常值得一游的古典园林。
它以山水为主,建筑布局巧妙,空间变幻巧妙,给人以小中见大之感。
四季景色也十分迷人,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它的历史悠久,曾被列为无锡“五园林”,并作为贡品带入宫中得到皇帝的称赞。
总之,无论是对于古典园林爱好者还是对于只是想欣赏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无锡寄畅园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好去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无锡寄畅园如今已成为惠山古镇的一张名片,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览。
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解说导游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无锡的寄畅园。
我将担任您今天的导游,为大家讲解寄畅园的历史和景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寄畅园的背景。
寄畅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清代文人茅盾的故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也被誉为“茅盾故居”。
园内的建筑以明清风格为主,结合了江南园林的特点,布局合理、风景优美。
园内主要分为前部花园和后部住宅两大区域。
首先,我们首先来到前部花园。
前部花园以水景为主,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园内的两个池塘,分别命名为“碧水”和“春潮”。
碧水池占地宽广,水面清澈,四周栽有各种水生植物,非常美丽。
春潮池则以人工瀑布为特色,从顶部流下的水柱仿佛春潮涌动,景色十分壮观。
在花园的其他角落,你还可以看到精心种植的各种花草树木,例如桃花、牡丹、梅花等。
在春季和秋季,这里的花朵竞相绽放,美不胜收,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接下来,我们来到寄畅园的后部住宅区。
这里是茅盾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他创作伟大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
园内的建筑按照传统的四合院风格设计,布局合理,环境宜人。
在茅盾的原居室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书桌、书架和一些个人物品。
据说,茅盾在这里度过了他创作非常著名的小说《子夜》和《春树细雨》等作品的岁月。
总的来说,寄畅园是一座集自然景观与文学价值于一身的园林。
它既有独特的江南园林风格,又富有茅盾的文化底蕴,是文学爱好者、历史爱好者和自然景观爱好者的理想选择。
感谢您选择来寄畅园参观游览,希望您能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随时都可以问我。
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无锡寄畅园导游词无锡寄畅园导游词1(434字)寄畅园位于无锡惠山东麓、锡惠公园之内,是无锡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寄畅园引惠山泉水成为园中水景,巧妙地利用借景手法,在园内可以见到远处锡山上的龙光塔倒影在池塘的景象,布置相当别致。
寄畅园曾是明朝归乡官员的私人园林,与南京瞻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
园内以假山池塘为中心,有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建筑环绕池水。
还引“二泉”(惠山泉)水注入沟涧,因潺潺有声,被称作“八音涧”。
园内另有园中园“秉礼堂”、园主曾经的书斋“含贞斋”等建筑。
寄畅园深受清朝康熙、乾隆二帝的喜爱,他们南巡数次必游此园,如今还能看到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枞”御书石匾额各一方。
就连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以及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已毁于战火),也是仿寄畅园而建。
此外,园内大树参天,还是消夏小憩的好去处,而秋季来更可见到绚彩的红枫与银杏。
无锡寄畅园导游词2(3659字)各位游客:在无锡有一座近500年历史的名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游览的寄畅园。
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
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I4.85亩。
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人围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1988年寄畅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历史沿革和得名由来】关于寄畅园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园,故名“秦园”。
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号凤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后裔。
在明嘉靖年间,他曾先后任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书,为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隐”和“汇寓”两僧舍,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因秦金号“凤山”,故初名“凤谷行窝”。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园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场而被解职,从而驱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先后花了七年时间,在“民谷行窝”的基础上建成20景。
游无锡寄畅园作文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无锡。
我们无锡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太湖、惠山、灵山……其中,我最喜欢的景点是寄畅园。
在我的记忆中,寄畅园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
每当到了春天,你可以看到桃花、梨花、杏花等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夏天,你可以看到荷花亭亭玉立在荷叶间,像一位美丽的仙子;秋天,你可以看到枫树火红一片,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冬天,你可以看到腊梅花在白雪中怒放……
我们一家人去了寄畅园。
到了那里,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去看那美丽的景色。
刚进门,我就闻到了阵阵清香。
在假山上有个“玉兰轩”,那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兰花。
兰花丛中有几个兰花仙
子正在跳舞呢!
接着我们来到了假山上看风景。
哇!我看到了一大片桃花。
那一朵朵桃花真漂亮啊!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我们继续向前走去,就看到了一块石碑。
—— 1 —1 —。
寄畅园的景点
寄畅园是一座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古镇景区的古典园林,也是江南地区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寄畅园的主要景点:
1. 八音涧:寄畅园中的一条溪涧,长约30米,宽约1米,溪水潺潺,石峰叠砌,清冽幽深。
传说中水流击石发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声音,因而名为“八音涧”。
2. 七星桥:寄畅园内的一座石拱桥,横跨在八音涧上。
桥身由三块石条并成,全长约2米,宽约米。
3. 知鱼槛:寄畅园内的一处观鱼建筑,位于七星桥北侧,长约15米,宽约
3米。
游客可以在此观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4. 凌虚阁:寄畅园内的一座楼阁建筑,位于知鱼槛北侧。
凌虚阁高三层,长约12米,宽约8米,是园中的制高点。
游客可以登上凌虚阁,俯瞰整个寄
畅园的美景。
5. 嘉树堂:寄畅园内的一座建筑,位于凌虚阁西侧。
嘉树堂内种植着许多名贵的树木和花草,如桂花、玉兰、海棠等,环境幽雅清静。
6. 锦汇漪:寄畅园内的一处湖泊,长约60米,宽约20米。
锦汇漪湖水清
澈见底,四周景色如画,是园中的一大美景。
游客可以在湖边漫步或泛舟湖上,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
7. 郁盘廊:寄畅园内的一条长廊,长约40米,宽约米。
郁盘廊曲折蜿蜒,横贯整个寄畅园,是园中的重要通道之一。
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园中的美景,并感受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除了以上景点外,寄畅园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如门厅、法帖碑廊、秉礼堂、含贞斋、九狮台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寄畅园这一江南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游无锡寄畅园作文
无锡寄畅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它位于无锡南长区惠山古镇的一个小园林。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览了寄畅园。
一进大门,就看到一座假山,它像一个巨大的乌龟,趴在地上,把头伸出了一半。
我们来到假山上,看见了一座亭子,是用青砖砌成的。
亭子前面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种满了荷花。
这座亭子就像是一艘小船,在碧绿的荷叶上航行着。
绕过假山,来到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一直通到一座亭子里。
走进亭子,只见几棵古松立在旁边,它们好像是几位战士,在保护着这座美丽的园林。
沿着小路走下去,便来到了一个小池中。
池中有个小岛。
岛上长着许多竹子和花草,还有一个小亭呢!真是曲径通幽啊!
走出亭来,又来到了一个小庭院中。
庭院里种着许多漂亮的花。
这些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微微张开;还有的正开放……它
们好像在欢迎我们呢!
走出小庭院,又来到了一座桥上。
桥是用石头砌成的,很坚固、很结实。
—— 1 —1 —。
惠山古镇寄畅园的诗词【实用版】目录1.惠山古镇简介2.寄畅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3.寄畅园中的诗词作品4.诗词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正文1.惠山古镇简介惠山古镇位于我国江苏省无锡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镇。
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距今已有 2500 余年。
惠山古镇以其古老的建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在古镇中,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园林——寄畅园。
2.寄畅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寄畅园是无锡惠山古镇的一座著名园林,建于明朝,原名“竹石园”。
清朝时,园主人将其改名为“寄畅园”,寓意“寄情山水,畅游天地”。
寄畅园以山水自然景观为主题,融合了江南园林的建筑艺术,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
在园林中,有许多诗人墨客留下了珍贵的诗词作品。
3.寄畅园中的诗词作品在寄畅园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清朝著名文学家纳兰性德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几度花如梦》和明朝著名诗人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这些诗词作品不仅描绘了寄畅园的美景,还展现了诗人们在这里畅游山水、抒发情怀的情景。
4.诗词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寄畅园中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首先,这些诗词作品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这些诗词作品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为后世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最后,这些诗词作品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总之,惠山古镇寄畅园的诗词作品既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康乾最喜爱的江南名园无锡寄畅园寄畅园位于无锡滨湖区锡惠公园内,坐落在海拔329米的“江南第一山”惠山的东麓,属山麓型别墅园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寄畅园池景“寄畅”二字源自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寄畅园又名“秦园”,为北宋词人秦观的后裔、曾任兵部尚书的秦金建于明嘉靖初年(约1527年前后)。
寄畅园历岁500年,是故事最多的江南名园。
其盛衰兴废如一首历史长歌,吟唱着一个家族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命运变迁。
1952年,秦氏后人、末代园主秦亮工将其献给了国家。
亭廊寄畅园是康熙、乾隆最喜爱的,没有之一的江南园林。
自康熙23年(1684年)到乾隆49年(1784年)的一百年间,康乾各南巡6次,二人每次必游此园,并留下了许多题赞文字。
寄畅园的园名为乾隆御书。
康爱寄畅园的“山色溪光”,乾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故“爱其幽致”。
在寄畅园的白墙上可以看到“山色溪光”和“玉戛金枞”两块石匾,分别是康熙和乾隆的御笔,戛指流泉,枞指假山。
以寄畅园为范本,康在颐和园修“畅春园”,乾在圆明园修“廓然大公”(也称双鹤斋),又在颐和园修“惠山园”。
廓然大公如诗如画,尤以叠石为著,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嘉庆帝也极为喜爱,他凑趣诗赞曰: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
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
毁于战火的廓然大公寄畅园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各种景观绕水而建,以建筑凝练、古木参天,尤以借景巧妙、理水高致、叠石精彩而闻名天下,在江南园林中凤立鹤群。
寄畅园的水来自园外惠山寺附近的惠山泉。
惠山泉大名鼎鼎,被唐代茶圣陆羽封为“天下第二”,被中唐诗人李绅赞为“人间灵液”,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二泉”。
惠山泉因此被简称为“二泉”,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二泉映月”和二胡大师瞎子阿炳。
惠山泉“锦汇漪”濒临水池,位于寄畅园的中心,池北的土山则与高高在上的惠山浑为一体,因其集汇众多美景而得名。
锦汇漪的池水明亮如镜,将山影、塔影、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揽池中。
无锡寄畅园的造景手法和特点无锡寄畅园是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文化景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
寄畅园的造景手法独特,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寄畅园注重以自然为基础的景观塑造。
园内山水环绕,水面辽阔,山势峻峭。
园内的山石、湖泊、小桥、流水等元素都是依照自然山水的形态进行布置,力求还原大自然的美景。
园内的山石取材广泛,有奇峰异石、古树名木等,使整个园区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其次,寄畅园注重以意境为核心的景观设计。
园内的建筑、假山、花草树木等都是根据传统文化和意境进行设计和布置的。
园内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如亭台楼阁、廊桥流水等,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园内的假山也是根据传统的意境进行塑造,有的象征着山水世界,有的象征着人们向往的仙境。
花草树木的选择也非常讲究,力求营造出一个和谐、宜人的环境。
再次,寄畅园注重以文化为内涵的景观打造。
园内有许多文化元素和历史故事融入其中,如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历史人物的故事等。
在园内漫步时,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领略到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元素和历史故事使寄畅园更具有教育意义和观赏价值。
最后,寄畅园注重以人文为主题的景观呈现。
园内有许多与人相关的景观和活动,如游船、垂钓、草坪休闲等。
这些景观和活动不仅给游客提供了观赏和娱乐的机会,也使游客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无锡寄畅园的造景手法独特,特点鲜明。
它以自然为基础,以意境为核心,以文化为内涵,以人文为主题,打造了一个美丽而富有魅力的园林景区。
这里既有大自然的美景,又有人文历史的底蕴,无论是游客还是艺术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感动。
无锡寄畅园景点介绍无锡寄畅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后期园林式古典建筑。
它始建于南宋,历经宋、元、明、清,并在民国初年重修,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改造。
它的总面积有3000多亩,以“寄畅园”为主体,由一大片翠竹林,一大片湖泊,一大片庭院构成,有长江、淮河、江海三大景观,以及精巧的琼楼、花林、喷泉、小桥流水等景观,整个园林非常漂亮。
无锡寄畅园景点颇多,如门楼、凤翔楼、湖心楼、碧海楼、新馆、春江楼、古堤、古树、古桥等,特别有凤翔楼和湖心楼,此两者为南宋建筑,也是园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凤翔楼共有三层,楼身为石砌的建筑,四周有护城河,楼前广场绿树成荫,景色秀丽;湖心楼为六层砖木结构,楼前湖上有石雕岛,古树参天,景色宜人。
无锡寄畅园还有很多古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梅花林,位于园内的湖心岛上,梅花林有300多株,每年2月将会盛开,满园素雅的梅花,醉人的芳香,让人不禁感叹其神奇之处,梅花林也成为了无锡寄畅园的一大特色。
无锡寄畅园还有一处独特的景点,那就是古堤。
古堤分为三段,每段有一条河,形成一个小小的三角形。
河水清澈,草木苍翠,整条河道160多米,直径3米,河水深1.5米,两侧有石桥,桥上可以看到清澈的河水,有水草,鱼儿游动,景色宜人。
无锡寄畅园的另一特色是喷泉。
园内有11座喷泉,位于池塘边,花园里,山坡上,景观广场上,各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高达24米的“孤翁喷泉”,它位于园内中心位置,池水面积1000多平方米,喷泉高度24米,犹如一支玉竿,排列成一个组合而成,灯光照明,晚间更是壮观。
无锡寄畅园是一个很有历史意义的景点,它历经千年变迁,经历了多次改造,古老的建筑,葱郁的植物,洁白的池塘和碧绿的湖泊,整个园林非常美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景点,也是一座特殊而又宁静的景点,值得一游。
陆 琦LU Qi无锡寄畅园Wuxi Jichang Garden寄畅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寄畅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又名“秦园”。
园址在元朝时曾为二间僧舍,名“南隐”“沤寓”。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明弘治六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户部尚书的秦金,购得惠山寺僧舍“沤寓房”,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私园,取名“凤谷行窝”。
园成之时,秦金作诗道:“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
曲涧盘幽石,长松育碧萝。
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
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
”秦金死后,园归其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秦瀚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之夏,重新修葺园居,“葺园池于惠山之麓”,凿池、叠山,园名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后,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秦燿所有。
秦燿系东林党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秦燿因其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归乡,返无锡后,因朝政失意,心情郁闷,只得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借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命名园林。
清顺治末康熙初年,秦燿曾孙秦德藻加以改筑,延请著名造园名家张涟(字南垣)及其侄掇山理水,疏泉叠石,精心布置,园景益胜。
雍正年间,秦德藻长孙秦道然因受宫廷斗争株连入狱,园被没官并割出西南角建无锡县贞节祠。
乾隆元年,道然三子秦蕙田殿试中探花,第二年痛上《陈情表》,道然获释,园被发还,由秦氏家族中最富有的德藻二房孙子秦瑞熙斥资白银3 000两,照旧营构,修葺古园。
乾隆十一年,族议“惟是园亭究属游观之地,必须建立家祠,始可永垂不朽”,将园内嘉树堂改为“双孝祠”,寄畅园为祠堂公产,故又名“孝园”。
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整整100年间,两位皇帝各6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这里,留下了许多诗章和匾、联。
无锡文人景点
无锡的文人景点众多,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景点:
寄畅园: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和优雅的布局而闻名。
园内有许多文人墨客的题词和诗词,展现了无锡文人的风采。
惠山古镇: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镇,拥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
这里曾经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迹。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这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街区,以古老的运河和桥梁为特色。
这里曾经是文人墨客流连的地方,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和画作。
鼋头渚:这是一个美丽的湖泊景区,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著称。
这里曾经是文人雅士赏景赋诗的好地方,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此外,无锡还有许多其他文人景点,如南禅寺、无锡博物院、东林书院等,都值得一游。
这些景点不仅展现了无锡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是文人墨客们留下珍贵遗产的地方。
— — 1 —1 —。
文人园林“寄畅园”寄畅园是位于无锡的一座明代古园,面积约1公顷,经五百年兴衰变迁,兹园面貌未变,总体完好。
1988年被列为无锡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从凤谷行窝到寄畅园寄畅园的前身名“凤谷行窝”,是由北宋秦观十七世孙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创建的。
园在无锡旧城西郊惠山头茅峰下。
它西枕惠山,南邻惠山寺的中轴甬道,东连惠山古镇。
京杭大运河由市区向西经宝善桥、惠山浜至龙头下,上岸前行几步即至寄畅园。
东南角有孤峰突起的锡山,其山巅的龙光寺和七级浮屠是无锡城的标志,北面原是田野村舍。
秦金于明正德嘉靖年间(1510~1527年)购得惠山寺沤寓房僧舍旧址及屋后案墩、空地,并而为园,拟做晚年养老居所。
案墩是巡抚周忱于正统十年(1445年)视察惠山寺时(寺遭火灾)以为寺左缺青龙,不利风水,因命用毁殿瓦石聚土补之。
火烧后的寺庙废墟,疏松而有肥力,有利于植被的天然更新(借动物间接传播种子或风力吹送种子发育成林),时隔六十多年,幼苗已茁壮成长,蔚然成林,为造园难得的有利条件。
文人秦金看中了这些长得不错的松、柏、榉、朴、枫、杨、柳、槭之类,将是造园可用之材,并利用山麓四周的地形、环境挖池疏溪,引泉入园,筑台建亭,架桥开路,一年光景该园就粗粗建成了,名曰“凤谷行窝”。
“行窝”是指随意简朴的居所,秦金学宋代邵雍名其居所为“安乐窝”,是当时流行的称谓。
“凤”指学者的“儒宫”,“凤谷”是秦金对先祖的敬孝之心,因几代先祖都设馆授徒,教子学业,其父秦霖在胡埭家乡筑有凤山书屋,秦金就读过,即是从这里培育的雏凤。
先祖秦观的墓在龙山(惠山),龙凤呈祥,都是对应的祥灵,龙山凤谷,龙凤相依,龙潜凤飞,胡埭归山又名凤凰山,秦金又号凤山,涵义数层。
园成后作诗《筑凤谷行窝成》:“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
曲涧盘幽石,长松罥碧萝。
峰高看鸟度,径僻少人过。
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
”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秦金一生忠君爱民,廉洁奉公,敬祖孝亲,简朴自律,虽官至一品,六十华诞时,亦不事铺张。
寄畅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是无锡的一座著名园林。
它是江南地区典型的私家园林,也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下面是对寄畅园的简要讲解:
1. 寄畅园的历史:寄畅园始建于明代,原名"南院"。
清代时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风貌。
在园内的建筑和景观中,我们可以看到明代和清代的不同风格。
2. 寄畅园的布局:寄畅园的布局十分精致,园林分为三个部分:中园、东园和西园。
中园是园林的主体部分,以水池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各种建筑和景观。
东园和西园则是中园的延伸,增加了园林的景深和层次感。
3. 寄畅园的建筑:寄畅园内的建筑主要有水榭、亭子、廊桥等,这些建筑都巧妙地融入了园林的景观中,使得园林的整体感更强。
4. 寄畅园的植物:寄畅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使得园林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尤其是园林中的古树,树龄都在几百年以上,为园林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5. 寄畅园的文化价值:寄畅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也是一座富有文化内涵的园林。
园内的建筑、景观和植物都富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
以上就是寄畅园的简要讲解。
寄畅园景点游玩感受寄畅园是一座古典园林,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之一。
我带着期待和敬畏的心情,踏入了这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园林。
进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高耸挺拔的寄畅园主峰——景明楼。
它以宏伟的气势和精湛的建筑工艺,让我惊叹不已。
沿着山脚蜿蜒的小路,我来到了一个宁静优雅的景区——七星泉。
泉水清澈见底,水声潺潺,七颗大小不一的假山石围绕在泉水的四周,犹如七颗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别有一番韵味。
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一个宽敞明亮的院落——秉礼堂。
这里是寄畅园的核心景点之一,也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之一。
院落中的建筑错落有致,布局精巧,使人感受到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
我漫步在院落中,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那种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在寄畅园中游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建造,无论是山水、建筑、花木等都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我沉浸在这种优美的环境中,不禁让人感到身心愉悦。
寄畅园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这里曾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鏊的私人花园,也是清朝康熙、乾隆两代皇帝南巡时的行宫所在地。
园中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古迹,如古井、古树、古建筑等,这些都在默默地诉说着寄畅园的历史和文化。
在游玩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寄畅园的知识和故事。
比如园中的“知鱼槛”是当年康熙皇帝品茗赏鱼的地方;而“鹤亭”则是乾隆皇帝亲手题写的匾额。
这些历史故事和背景让我对寄畅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寄畅园游玩的过程中,我还认识了一些游客和工作人员。
他们都非常热情友好,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和舒适。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互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寄畅园的知识和故事,还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总的来说,寄畅园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园林。
在这里游玩的过程中,我不仅欣赏到了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还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人文关怀。
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旅行体验,我会永远珍藏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