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 格式:pptx
- 大小:3.47 MB
- 文档页数:9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
2.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人体的排泄途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进一步提高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肾脏的保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泌尿系统模型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儿去。
这地儿是哪里?去干什么?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什么,同时体内会产生什么?人体内会产生哪些废物呢?人体内废物过多会怎样?出示泌尿系统多媒体课件。
讲授新课指导学生看书72页观察与思考,提问: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
在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呢?再次提问肾脏的作用,引出尿的形成。
出示动态的从肾剖面到肾单位的放大的课件,结合课件讲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肾和肾单位。
提问:你能大致描述肾的内部结结构吗?采用竞赛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对学生的描述给予积极评价。
质疑:血液流经一个肾单单位的过程中,血液会不会发生变化,血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指导看书82页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推测。
展示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壁和肾小管的功能。
引导学生:比较血桨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有什么变化,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74-75页,理解尿的形成及排出过程,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解答。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同步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某人尿检时发现尿液中含有大量血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A.肾小管病变B.生长激素分泌不足C.肾小球病变D.肾上腺素不足【答案】C【解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会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若肾小球出现病变,其通透性变大,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就会通过肾小球滤过到原尿中,而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血细胞,因此,血细胞会进入尿液,导致尿检时发现尿液成分中出现血细胞。
2、如图为人体内流经某器官或结构的血流情况模式图。
H代表某种器官或结构,M、N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H为左心室,则M中流静脉血,N中流动脉血B.若H为肺泡,则N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含量减少C.若H为肾小球,则M中流动脉血,N中流静脉血D.若H为脑,则N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氧气的含量都下降【答案】D【解析】A.若H为左心室,则M中流动脉血,N中流动脉血,A错误。
B.血液流经肺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中。
因此若H为肺泡,则N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氧气含量增多,B错误。
C.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包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的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因此若H为肾小球,则M、N均为动脉,都流动脉血,C错误。
D.当血液流经脑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脑细胞中,而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葡萄糖被脑细胞利用。
因此若H为脑,则N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氧气的含量都下降,D正确。
3、体检时,小王和小张两人的尿液出现问题,小王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小张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他们可能病变的部位分别是()A.肾小囊和肾小球B.肾小管和肾小囊C.肾小球和肾小体D.肾小球和肾小管【答案】D【解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对人的尿液加热过程中,会有气味散发,这种气味是()A.蛋白质B.脂肪C.盐类水解D.尿素2.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人体血液中的尿酸(C5H4N4O3)含量过高。
医生建议,多饮水有利于尿酸的及时排泄。
如图尿酸流经②结构再进入到④结构的过程属于()A.肾小管的滤过过程B.肾小球的滤过过程C.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D.肾小球的重吸收过程3.夏季快到了,人体通过各种途径排出大量的水和无机盐,这时我们应该补充一些()A.碳酸饮料B.盐开水C.糖开水D.纯牛奶4.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能将原尿中所有()重吸收回血液A.葡萄糖B.无机盐C.水D.尿素5.下列各器官中,与人体排泄代谢废物没有直接联系的是()A.B.C.D.6.尿毒症患者肾脏功能受损,可以通过血液透析排出体内的废物。
如图为血液透析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流回患者的血液②与来自患者的血液①,氧气不变,尿素等废物减少B.半透膜的管道系统有类似重吸收的功能C.流出的透析液成分含有尿液的成分D.尿毒症患者可通过肾移植进行治疗,但要注意避免排斥反应7.王军在休息和运动的情况下各做了一天测试,两天的环境和进食相同,测得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量(毫升),结果如下表。
据此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汗液尿液呼出气体休息(一天)1001800300运动(另一天)2000500600A.运动时比休息时散失的水量更多B.排汗能够排出身体产生的热量C.运动时体内产生废物少排尿就少D.呼气散失的水能带走体内的热量8.朱大爷尿检中出现血尿,尿液中含有血细胞和蛋白质,医生诊断他患肾炎。
你据此推断朱大爷的患病器官极有可能是()A.肾小管B.肾小球C.膀胱D.尿道9.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下列生理活动都属于人体排泄途径的是()①吸气②呼气③出汗④排便⑤排尿A.①②B.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0.如图表示血液流进肾脏形成尿液的过程中,两种成分在各自液体中的相对含量的变化。
第五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核心素养:本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肾单位模型等,增强学生对肾脏结构的认知,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泌尿系统功能的重要性,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
2.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人体的排泄途径。
(二)能力方面通过资料分析,进一步提高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肾脏的保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涉及了排泄的途径和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等内容,而且有关肾单位和尿的形成过程的知识比较微观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本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观看视频、观察实物、分析模型、进行模拟活动和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来辅助教学,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达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导学案、视频资料(《人体工厂》、《尿的排出》、微课《肾脏的结构》)、新鲜的猪肾、小组合作活动相关材料用具(自制肾单位模型、烧杯、标签纸)、筛子和一包混有沙子的杂粮。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有些内容的微观性和抽象性,使学生不易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直观教学,利用肾脏实物为学生认识肾脏的形态和颜色提供了最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与血液有关这样微观抽象的难点知识,我利用注射器、输液管、漏斗等制作了肾单位模型,让学生通过贴名称、观察等活动来进行突破难点知识。
2、本节课还充分的将微课、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
通过《肾脏的结构》微课,帮助学生将对肾脏的认识从宏观过渡到微观,同时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完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
电子白板的利用,可以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拖拽、勾画等活动,实现了人机互动,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第5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同步练习【基础训练篇】1.当人体的尿液中发现有蛋白质和血细胞时,可能是肾脏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A.入球小动脉B.出球小动脉C.肾小管D.肾小球【答案】D【详解】结合分析,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当尿液中发现血细胞和蛋白质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在肾小球,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有关排尿的生理意义不正确的是()A.排出人体内的代谢废物B.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C.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D.调节体内蛋白质的平衡【答案】D【详解】排尿不仅可以排出人体的代谢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不能调节体内蛋白质的平衡,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肾单位是构成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其主要有哪些结构构成()A.肾小体和肾小嚢B.肾小管和肾小囊C.肾小球和肾小管D.肾小体和肾小管【答案】D【详解】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大约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故选D。
4.人体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过程叫排泄。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水分通过排尿排汗两条途径排出体外B.天气炎热时或剧烈运动后,需要及时补充淡盐水C.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D.排尿具有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作用【答案】A【详解】A.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蒙阴一中 秦立存复习摘要:排出废物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无害化处理: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典例解析:1、正常的尿液中含有 ( )A 、水和蛋白质B 、水和大量的葡萄糖C 、尿素和蛋白质D 、尿素和水解析 人的正常尿液中含有水、尿酸、尿素、无机盐等,几乎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
原尿中虽然含有葡萄糖,但在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全被吸收了,因此尿液中几乎不含葡萄糖。
答案 D2、尿的形成过程中,起滤过作用的结构是 (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输尿管解析 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可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去,所以,起滤过作用的结构是肾小球。
答案 A3、判断:人粪尿是优良的肥料,可为植物提供大量的有机物。
( )分析 人粪尿中的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这些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
答案 错误 基础训练:1、人体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终产物是指 、多余的 和 等。
上述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 。
肾单位 功能:形成尿的基本单位 组成: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泌尿系统 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排泄的概念: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尿道:排出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尿的形成和排出 尿的形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形成过程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人粪尿的处理排尿的意义2、泌尿系统由 . . .3、下列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A排出尿液 B呼出二氧化碳 C排出汗液 D排出粪便4、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单位5、尿液最终形成的部位是()A肾小球 B肾小管 C输尿管 D肾小囊6、下列对排尿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排出废物B维持体温恒定C调节水和无机盐含量D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7、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其原因是()A大部分水以水蒸气形势通过呼吸排出体外B大部分水通过汗液排出体外C大部分水随粪便排出体外D大部分水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而回血液8、当尿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在()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集合管9、在生态系统中,哪些生物能利用和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A.动物B.植物C.动物和植物D.细菌和真菌10、我们每天应喝适量的开水,这有利于()A.代谢废物及时随尿排出B.对无机盐的吸收C.对葡萄糖的吸收D.肾小管的重吸收11、原尿中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但排出的尿液中却很少了,这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