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水练习题(1)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认识水》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认识水》是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水的基本特性、水的存在形式以及水的利用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水的初步认识,比如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流动的。
但是他们对水的基本特性、水的存在形式以及水的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基本特性,知道水的三种存在形式,掌握水的利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基本特性,水的存在形式,水的利用方法。
2.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水的基本特性,引导学生了解水是无色、透明、流动的。
3.探究活动: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探讨其原因。
4.知识拓展:介绍水的存在形式,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5.应用实践:讨论水的利用方法,如农业灌溉、生活用水等。
6.总结提升:强调保护水资源、珍惜水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水的基本特性、存在形式和利用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一年级科学练习题认识水的形态一年级科学练习题:认识水的形态
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存在。
通过了解水的不同形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水的特性和功能。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科学练习题来加深对水的形态的理解。
1. 水的形态有哪些?请写出来。
2. 当水以液体形式存在时,它有什么特点?
3. 当水以固体形式存在时,它有什么特点?
4. 当水以气体形式存在时,它有什么特点?
5. 下面的图片中,哪些是表示水的固态形态?请在相应的图片下面打勾。
(插入包含图片的选择题)
6. 下面的图片中,哪些是表示水的液态形态?请在相应的图片下面打勾。
(插入包含图片的选择题)
7. 下面的图片中,哪些是表示水的气态形态?请在相应的图片下面打勾。
(插入包含图片的选择题)
8. 根据你对水的形态的了解,画一幅图,展示水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的形态变化。
9. 描述一下水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
10. 描述一下水从液态到气态的变化过程。
11. 描述一下水从气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
12. 描述一下水从液态到固态的变化过程。
通过上述的练习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水的形态及其相应的特点。
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水,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祝你学习愉快!。
小学科学1认识水(教案)认识水导语: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小学科学教育中,我们需要通过教案的设计,帮助学生认识水的性质和作用,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水的来源、形态、性质和作用,并通过实验和活动来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水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来源和形态。
2.掌握水的基本性质,如凝固、熔化、汽化、溶解等。
3.认识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水的基本性质及其变化过程。
2.理解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水的来源和平时接触到的水有哪些,激发学生对水的兴趣。
提问:- 水是从哪里来的?- 你平时接触到的水有哪些?这些水都用来做什么?2.探究水的形态(25分钟)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水的形态变化。
实验1:水的凝固和熔化材料:冰块、保鲜膜、玻璃杯、温水步骤:1)将一块冰块放在玻璃杯中。
2)用保鲜膜将玻璃杯封住,等待一段时间。
3)观察冰块的变化。
实验2:水的汽化材料:烧杯、冷水、锅、火源步骤:1)将一些冷水倒入烧杯中。
2)将烧杯放在锅上,加热水,使水开始沸腾。
3)观察烧杯中的水发生的变化。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水能在不同温度下变成不同形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 水的凝固和熔化是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形态变化。
- 水受热可以变成水蒸气,这是水的汽化过程。
3.学习水的性质(30分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性质。
实验3:水的溶解性材料:玻璃杯、水、食盐、白糖步骤:1)将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分别往两个杯子里加入一小勺盐和一小勺糖,搅拌均匀。
3)观察盐和糖是否被溶解在水中。
实验4:水的表面张力材料:盛有水的盘子、针步骤:1)将针放在盛有水的盘子上,观察针的表现。
2)小心地在水中放入一块钱,观察钱的表现。
《认识水》说课稿说学习背景: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水,水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是缺乏科学的指导,所以他们对水的认识并不是很深刻,通过本课的学习,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或借助工具对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描述,将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关于水的科学知识。
说教材:《认识水》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水有着什么样的特征进行教学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新的问题。
如针对学生虽然熟悉水但又从来没认真地观察过水这一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水的特点,以此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在观察的时候,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去做,并用自己的感觉器官眼、耳、手、鼻、舌来认识水的特点。
教材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观察水的基本特征,用比较的方法入手,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假设(猜想)、制定实验方案、运用最简单方便的材料进行验证比较、实验后得出结论,最后交流结果的过程。
其次是让学生利用所给的容器来发现水到底有没有形状,引出液体与固体的区别。
说学情:但由于刚接触科学学科,对其相关的技能和知识缺少了解和掌握,因此,要以兴趣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以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说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说出水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水的特征。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谈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观察水的特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描述水的特征。
3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教师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水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离不开水。
2.要节约用水,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说教法学法:为了能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探究式活动,让学生经历假设、猜想、实验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参与研究,利用感官观察水的基本性质和形状。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7.《水沸腾》同步习题含答案【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当温度大约升高到100 ℃时,水会沸腾。
2.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记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认识到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活动中,感受合作探究的重要性,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探究的愉悦感。
4.应用沸腾的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一、填空题1.借助图表对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
就是在_________________。
2.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并不停地翻腾起来。
这种现象叫_________3.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加热时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加热,熄灭时要用灯帽盖____________(1\2\3)次。
4.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迅速产生大量_________,并不停地_________起来。
这种现象叫作_________。
二、判断题1.在喜马拉雅山的山顶和山脚下烧水,水的沸点都是100℃。
( )2.水沸腾时测得温度为100°C,继续加热,水温会持续增高。
( )3.借助图表对沸腾现象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就是在处理信息。
( ) 4.水的沸点在任何的情况下都是100摄氏度。
( )5.水在被加热的过程中,质量发生了变化,体积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 ) 三、选择题1.给水加热时,直至沸腾还不断加热,这个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
A.一直升高B.先升高再不变C.先升高后下降2.烧杯里的水沸腾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中出现的气泡里含有水蒸气B.烧杯口内壁上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C.烧杯口的“白气”是水蒸气3.下列有关测量水温的做法,正确的是()。
A.B.C.D.4.测量水的温度,应选择下列哪一种温度计()。
A.气温计B.体温计C.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5.给水加热时,直至沸腾还不断加热,这个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
A.一直升高B.先升高再不变C.一直下降四、实验题1.如图所示,该实验装置是用来现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 《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的全部内容。
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水电解、氢气燃烧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进一步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3、能正确的分析出常见物质的构成粒子,是分子还是原子.4、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5、进一步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具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二、重点: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的现象、结论及反应类型的区别。
难点:区别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
三、学法指导:比较与对比法。
当我们要寻找两件事物相同和不同之处时,就需要比较和对比。
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似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
本节课中“水的分解与合成"、“分子与原子”、“化学反应与分解反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等知识就采用了比较和对比的方法.四、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
2、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保持不变的微粒是和,生成的新微粒是和。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则不可以再分。
3、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4、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和等,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是由构成;铜、金刚石、氦气等是由构成.5、由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第一节水循环一、选择题在大陆与大洋之间因热力差异而形成的大气环流可以用热力环流原理进行解释。
下图为“某季节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环流最强盛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该环流对亚欧大陆东部地区的直接影响是()A.提供大量的水汽B.塑造崎岖的地表C.带来丰富的水能 D.形成干冷的气候下图为江苏省某城镇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的环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水循环中()A.①环节水量夏季大于冬季B.②环节主要受植被多少的影响,与地形无关C.③是该地水汽的唯一来源D.降水时④环节水量猛增4.该地城镇发展扩大后,各水循环环节中最可能()A.①减少B.②减少C.③增多D.④不变荷兰濒临大西洋,易遭受雨洪灾害的侵袭。
在与水共生的漫长历史中,荷兰经历了从“安全抵御洪水”到“与洪水安全共存”的转变,全面提升了城市抵御雨洪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城市应对灾害的韧性。
图示意荷兰某城市的韧性水系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荷兰易遭受雨涝侵袭的主要原因是()A.濒临海洋,降水丰沛B.河流短促,排泄不畅C.雨季较短,降水集中D.水网密布,地势低洼6.图示城市韧性水系统首先干预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B.地表径流C.地下径流D.下渗7.该城市水广场和开放水域的生态功能是()A.繁殖鱼类,吸引候鸟B.净化水体,调节小气候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拦蓄洪水,减轻危害2022年6月,中山市成功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海绵城市”对城市水循环的影响不包括()A.增加水汽输送B.促进雨水下渗C.减少地表径流D.增加蒸发蒸腾9.城市“海绵体”对雨水起最主要调蓄作用的是()A.雨水花园B.绿色屋顶C.透水路面D.湖泊湿地10.建设“海绵城市”可以()①利于缓解城市内涝②彻底解决城市缺水问题③兼顾雨水再生利用④统筹雨水径流污染防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认识水循环,某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了水循环模拟实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认识水》含反思活动目标:1、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2、认识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
3、培养幼儿节约能源的意识。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幼儿:小瓶子每人一个,瓶盖或者能盛水的玩具每人一个老师:玻璃杯两个,分别装水和牛奶,装有醋和水的瓶子各一个,瓷扣2个,每人一个盆子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
水勺,泡沫板。
活动过程:1、请幼儿观察水是什么颜色的?并出示牛奶和水请幼儿比较,说说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有没有颜色?知道水是无色的,并出示“无色”的字卡。
2、拿两颗瓷扣,分别放在牛奶和水中比较观察,能不能看到瓷扣不?为什么水中能看到?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不透明。
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3、出示醋,请幼儿闻一闻,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再闻闻水的气味,说说水有没有气味?知道水是无味的,并出示“无味”字卡。
4、实验:水是怎样到桶里的?老师把杯子里的和盆里的水分别水倒另一个盆里,并问幼儿水怎么到另一个盆里的?象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瀑布一样,流到另一个盆里)总结:水是流到盆里的,出示“可流动的液体”。
5、玩水游戏,让幼儿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来吗?怎样才能将水盛起来?用小瓶子,勺子,瓶盖盛并看看盛起来的水是什么形状的?说说水有没有形状?总结:水装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状,水本身是没有形状的,并出示“无形”的字卡。
6、与幼儿一同看看字卡,一起总结水的特征。
7、请幼儿讨论水可以用来干什么?如果没有水会怎样?8、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节约水。
9,游戏<运水>.教学反思:通过幼儿小组合作、探究终于揭开了谜底,恍然大悟。
结果两个小组都没有完全猜对。
都发出“唉”的声音。
在这一环节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地学习热情,就像在游戏一样,让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给幼儿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1《认识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水》是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水的性质、用途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水的基本特性,了解水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认识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水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水是透明的、流动的,可以洗手、喝等。
但他们对水的其他性质,如溶解、蒸发等,可能还不太了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节约用水的措施,但对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如何节约用水可能还不太清楚。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的基本特点。
2.让学生了解水在生活中的用途,认识到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性质和特点。
2.水的用途及其重要性。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水。
2.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了解水的性质。
3.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用途和节约用水的方法。
4.采用讲授法,教师总结水的特点、用途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水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实验器材,如杯子、水、盐等。
3.准备课件,用于展示水的性质、用途等。
4.准备一份关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手册,供学生课后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水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水?水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水。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水的性质、特点,如透明、流动、无色无味等,同时讲解水的基本性质。
然后,教师再展示一些水的用途,如饮用、洗涤、农业灌溉等,让学生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性质。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23课时) (2)1.1水在哪里 (2)1.2 水的组成 (10)1.3 水的密度(一) (14)1.3 水的密度(二) (21)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8)1.4 水的压强(一) (33)1.4 水的压强(二) (43)1.4 水的压强(三) (51)1.5 水的浮力(一) (60)1.5 水的浮力(二)——物体浮沉条件 (69)1.5 水的浮力(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77)1.6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86)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 (93)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二) (99)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三) (106)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四) (113)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五) (120)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28)学生分组实验:硫酸铜晶体的生长 (135)1.9 水的利用和保护(一) (140)1.9 水的利用和保护(二) (144)本章复习(一) (151)本章复习(二) (164)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16课时) (174)2.1 大气层(一) (174)2.1 大气层(二) (178)2.2 天气和气温 (183)2.3 大气的压强(一) (187)2.3 大气的压强(二) (191)2.3 大气的压强(三) (195)2.4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 (199)2.4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二) (202)2.5 风 (206)2.6 为什么会降水(一) (209)2.6 为什么会降水(二) (212)2.7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216)2.8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一) (221)2.8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二) (226)2.9 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 (231)本章复习 (237)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14课时) (243)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二) (248)3.2 神奇的激素(一) (253)3.2 神奇的激素(二) (259)3.2 神奇的激素(三) (266)3.3 神经调节 (272)3.3 神经调节 (276)3.3 神经调节 (282)3.3神经调节 (287)神经调节 (292)3.4 动物的行为(一) (297)3.4 动物的行为(二) (302)3.5 体温的控制 (306)本章复习 (311)第四章电路探秘(13课时) (319)4.1 电路图 (320)4.2 电流的测量 (328)4.2 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 (334)4.3 物质的导电性 (339)4.4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344)4.5 变阻器的使用 (350)4.6 电压的测量 (356)4.6 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 (363)4.7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68)4.7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 (377)4.8 电路的连接(一) (381)4.8 电路的连接(二) (387)本章复习 (393)第一章生活中的水(23课时)第1课时1.1水在哪里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课《认识水和空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水和空气》这一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水和空气。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成分,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水和空气有了初步的认知,但缺乏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水和空气的特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成分,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成分。
2.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和空气各成分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探究学习-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水和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物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1)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态变化,如加热蒸发、冷却凝固等,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2)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如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从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
3.总结提高: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成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黄冈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经典测试卷(含答案)(1)一、选择题1.如图为某化肥样品的标签,根据图中标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B.硝酸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4100% 14+14+14+163⨯⨯⨯C.若杂质中含有氮元素,则杂质可能是尿素[CO(NH2)2]D.若杂质中不含氮元素,该化肥中纯硝酸铵的质量分数约为99.4%2.中成药莲花清温胶囊在防治新冠肺炎中作用显著,其成分中含有﹣种名为绿原酸的物质,下列有关绿原酸(C16H18O9)的说法正确的是()A.绿原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6:9B.绿原酸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C.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氯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B.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同种元素的微粒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通常条件下N2和O2混合后,他们各自的化学性质都已发生了改变D.Na+、Mg2+、Al3+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所以离子的最外层都是8个电子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微粒B.分解反应中反应物可能是单质C.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6.中成药莲花清瘟对治疗轻型新冠肺炎患者有确切疗效,其有效成分之一为连翘甙(C27H34O11)。
下列关于连翘甙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B.属于氧化物C.相对分子质量是534gD.分子由72个原子构成7.进行过滤操作时,使用正确的一组仪器是()A.铁架台、铁圈、烧杯、漏斗B.铁架台、铁圈、烧杯、酒精灯、漏斗C.铁架台、铁圈、蒸发皿、玻璃棒D.铁架台、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8.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三个钠原子:3Na+B.两个二氧化碳分子:2CO2C.镁离子:Mg+2D.两个氢元素:2H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10.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需区别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A水与酒精闻气味B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C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D硬水与软水肥皂水A.A B.B C.C D.D二、填空题11.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小学一年级测题认识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它是维持生命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石。
但是,水资源的供应并不是无限的,因此我们需要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学会节约用水。
下面是一些有关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小学一年级测题。
一、选择题1. 水是什么?A. 一种饮料B. 一种动物C. 一种天然资源2. 水对我们身体的作用是什么?A. 使我们感觉温暖B. 帮助我们呼吸C. 使我们保持健康3. 下面哪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水的例子?A. 洗衣服B. 刷牙C. 扫地4. 浪费水会导致什么问题?A. 污染水源B. 使水变得更加清洁C. 防止水资源枯竭5. 节约用水的方法有哪些?A. 收集雨水B. 洗澡时一直开大水龙头C. 在洗碗时让水一直流动二、填空题1. 水是 ______ 稀缺的资源。
2. 我们应该 ________ 用水。
3. 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可以收集 _______。
4. 我们使用水时要关掉 _______。
5. 保护水源是 ________ 我们生活的方式之一。
三、解答题1. 为什么我们要节约用水?请简单说明原因。
2. 你都做了哪些节约用水的措施?请列举至少三种。
3. 如果你发现别人在浪费水,你会怎么办?请说出你的做法。
四、应用题脑筋急转弯:守护水资源小明每天洗完脚后,总会将洗脚水倒掉。
有一天,他的妈妈告诉他,洗脚水可以再利用,他很惊讶。
你能告诉小明妈妈怎样再利用洗脚水吗?思考题:我的节水计划请你设想一个节水计划,包括至少三个你能做到的节约用水措施。
写下你的节水计划,并解释每个措施的作用。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测题,目的是帮助小朋友们加深对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认识。
通过参与这些题目,希望他们能够学会珍惜水资源,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播和推广节约用水的理念。
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水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来节约用水,我们才能够共同守护好我们的水资源,让未来的世界更加美好。
1、认识水
1、水的特点是:水没有(),没有(),没有固定的(),()流动。
2、你在哪里见过水:()、()、()、()。
3、水的用途有:()、()、()、()。
4、观察水的气味用到的感官是(),
观察水的形状用到的感官是(),
观察水的颜色用到的感官是()。
A:眼B:鼻C:手
5、水没有(),没有(),没有(),会()。
A:颜色B:气味C:固定的形状D:流动
6、判断:
①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
()
②观察水是什么颜色用到的感官是鼻。
()
③白醋和水都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
()
④牛奶和水都没有气味。
()
⑤水是白色的。
()
⑥水会流动。
()
7、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答1-2条即可)答:
答案:
1、认识水
1、水的特点是: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2、你在哪里见过水:(自来水)、(喷泉)、(河水)、(大海)。
3、水的用途有:(洗手)、(洗衣服)、(发电)、(游泳)。
4、观察水的气味用到的感官是( B ),
观察水的形状用到的感官是(A、C ),
观察水的颜色用到的感官是( A )。
A:眼B:鼻C:手
5、水没有(A),没有(B),没有(C),会(D)。
A:颜色B:气味C:固定的形状D:流动
6、判断:
①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
(×)
②观察水是什么颜色用到的感官是鼻。
(×)
③白醋和水都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
(√)
④牛奶和水都没有气味。
(×)
⑤水是白色的。
(×)
⑥水会流动。
(√)
7、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答1-2条即可)答:1、洗菜水浇花;2、洗衣水拖地;3、淘米水洗碗;4、及时关上水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