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最新语文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铜板的响声》精编学案1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语文《铜板的响声》优秀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铜钱的来历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货币的演变过程。
(2)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理解古人用铜钱交易的情景。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铜钱的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育学生珍惜金钱,懂得感恩。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深入了解古代货币的演变过程和铜钱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音乐等。
2. 教学道具:古代铜钱实物、铜钱图片等。
3. 学习资料:关于古代货币的演变过程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题《铜钱的响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铜钱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重点词语。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 探究与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关于铜钱来历和特点的描述。
(2)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查阅资料、互相提问等方式,深入了解铜钱的文化内涵。
4. 课堂小结:(2)教师强调珍惜金钱、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父母使用货币的情景,了解现代货币的种类和作用。
(3)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铜钱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不同朝代的货币图片,进行比较和分析。
(2)深入了解我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下一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注意事项:1. 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铜板的响声》习题2一、基础过关1.读拼音,写汉字。
tóng bǎn qióng hàn mà rén( ) ( ) ( )píng fán jì zhě fù qián( ) ( ) (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铜板的响声》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智慧的化身”()为帮助一位()而嘲弄、取笑()的故事,勾勒出阿凡提这一人物的基本特征:有智慧、幽默、爱打抱不平,帮助他人。
3. 解释下列词语。
打抱不平:抵消:分辨:4. 使用下列字组词。
斗()忍()善()良()眉()递()铜()板()讨()同()饭()付()二、综合训练1. 你能仿照“不紧不慢”,写出几个词语?不()不()不()不()不()不()2. 使用下列词语造句。
(1)幽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委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抱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认为阿凡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三、拓展应用阿凡提当强盗强盗们有一次把阿凡提找来,说:“阿凡提,你愿意当强盗吗?”阿凡提想了一想说:“愿意。
”强盗又问:“那你愿意给我们出点子吗?”阿凡提又想了想说:“愿意。
”这下,强盗的头儿乐呵呵地想,要是县官把我们捉了,我们就说这是阿凡提出的点子,那我们就没有事了。
强盗的头领说:“现在,我们去一家铁器店偷武器。
”店主看见强盗来了,就赶快叫了几个帮手,然后,他们就打起来了。
最后,阿凡提爬到了房顶上,房顶上刚好有个大窟窿,阿凡提对着大窟窿大声地说:“头儿,我给你吹一首曲子鼓鼓劲吧?”“好吧。
”头儿允许了。
然后,阿凡提使劲吹了起来,把全村的居民都吵醒了,居民们都过来了,说:“阿凡提,你吹喇叭干什么?”阿凡提说:“你们赶快去捉强盗吧。
本文主要介绍二年级语文《铜板的响声》教案的范文。
课本上的这篇课文是孩子们学习人民币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的好教材,通过教学让孩子们掌握铜板的大小、颜色和价值等基础知识,培养孩子们对钱的认识和正确使用习惯。
下面,我们将重点展开讲解。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铜板的基本知识,掌握铜板的大小、颜色和价值等基础知识;2. 培养对钱的认识,养成正确使用钱的习惯;3. 能用钱进行实物交换的方式,掌握解决生活中基本计数和交换问题的方法;4. 提高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铜板的大小、颜色和价值等基本知识;2. 能用钱进行实物交换的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让幼儿了解铜板在实际交易中扮演的角色,使他们能理解人民币和货币的概念;2. 帮助孩子们培养详细准确表达的语言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铜板手环,问孩子们这个是什么。
(2)询问孩子们是否见过铜板,铜板的形状、颜色,这些铜板都代表什么价格。
(3)询问孩子们有没有用过铜板,需要铜板买什么。
2. 课文讲授(1)播放《铜板的响声》课文视频,在阅读过程中与幼儿交流,让他们听懂课文内容。
(2)让孩子们点名读课文和生词,如:铜板、响声等。
(3)二遍教师读课文,让孩子们看图理解文章。
(4)请孩子们回答几个问题:1)铜板有多少种?2)铜板的颜色有哪几种?3)按大小和价值排列铜板。
3. 活动安排(1)游戏1:铜板相认。
随机放置铜板,让孩子们用手把不同的铜板相认。
要求孩子们发言,说出这个铜板的价值和颜色。
(2)游戏2:用铜板购物。
孩子们根据老师的指引,用铜板购买物品(如小吃、文具等),完成任务后模拟结账过程。
(3)游戏3:创意拼铜板。
让孩子们通过构建材料,创意拼铜板工作坊。
要求孩子们合作完成,讨论构建过程和后果。
五、教学总结:本次铜板大集合课教学让孩子们了解到人民币发行和价值的问题,让孩子们了解到数量与物品的关系,培养孩子们对钱的认识和正确使用习惯。
二年级语文《铜板的响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铜板的响声及其背后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金钱,懂得感恩。
(3)培养学生诚实、善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铜板的响声及其背后的故事,学会珍惜金钱,懂得感恩。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铜板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铜板的响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铜板的响声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课件或黑板上的课文,一句一句地朗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2)针对生字词,引导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进行学习。
(3)教师讲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铜板的响声及其背后的故事。
3. 课堂互动:(1)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讨论铜板的响声在故事中的作用。
(2)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情景。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铜板的响声及其背后的故事。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金钱,懂得感恩。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铜板的响声在哪里听到过,并描述一下情景。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铜板的响声的其他故事或传说。
(2)与家长一起探讨如何珍惜金钱,懂得感恩。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一.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文本内容和结构,理解和解释文本的含义;2.学生能够通过分类、比较、推理等方法,把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与文本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联系和比较;3.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常见现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对铜板的历史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关注铜板与生活中的联系和影响。
2.阅读对《铜板的响声》进行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语言和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分析通过特定阅读指导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解释文本中的主要意思、主题、情节和人物,并且将分析的结果与文本相互比较和联系。
4.探究通过分析文本中的重要现象,教师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和结构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阅读,通过阅读理解的武器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1.阅读前,首先应该对文本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文章的大致主题、写作目的、时间和地点等。
2.充分了解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描写人物和情节的意图,找出关键字和关键句子。
3.在阅读过程中,不要止步于表面,需要深入思考,在细节中发现信息,捕捉作者所传递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4.当遇到不太熟悉的单词时,可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汇的含义。
5.读完文章后,可以总结,从中找出更深层次的信息,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维,向作者提出一些问题和想法。
四. 总结通过《铜板的响声》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到,在阅读中,通过分析文本中的结构、语言和重要现象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文本的含义。
表面上的文字之间,蕴含无穷的信息。
仔细、自信地做到阅读各种文本,则一定会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让我们逐渐掌握更为丰富的知识,拓展思维,快速进步,成为成功的人!。
小学二年级语文《铜板的响声》优秀教案《铜板的响声》讲述了“智慧的化身”阿凡提为帮助一位穷人而嘲弄、取笑饭馆老板的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铜板的响声》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二年级语文《铜板的响声》优秀教案一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第19课二、教材分析:《铜板的响声》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智慧的化身”阿凡提为帮助一位穷人而嘲弄、取笑饭馆老板的故事,文章很注意选词用语、各段衔接自然,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三、教学要求:1、正确认读本课十七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阿凡提喜欢打抱不平,同情弱者、帮助弱者的性格,体会和感受阿凡提的幽默与智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丰富知识积累。
四、教学指导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舒展的学习环境和现代的信息技术环境中,自由地放飞心灵。
通过各种教学、多媒体手段使孩子喜欢读书、识字,主动地读书,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配有主题曲的阿凡提动画,师相机引入阿凡提此人2.学生交流对阿凡提的了解。
[电教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把握儿童的心理,利用课件出示阿凡提这一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有动画、有声音,吸引、调动学多种感官,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充分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积累——在动画片中看到的阿凡提形象,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3.师引入课题。
板书:19 铜板的响声二、初读识字,扫除阅读障碍1.学生自由读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玩闯关游戏,认识、记忆生字。
(第一关:我会认)大屏幕出示7个词语,学生各种形式读。
出示图片,了解铜板。
[电教设计意图:师点击出示铜板的图片,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知道铜板不是过去用的铜钱,初步感受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二年级语文《铜板的响声》优秀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铜板的响声及其背后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学会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收获,懂得感恩和分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铜板的响声及其背后的故事。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铜板的响声。
讲述课文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学会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事物。
5. 课后作业: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试着找出生活中的铜板响声。
课堂作业:学生完成生字词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描述的铜板响声在不同场景下的意义和作用。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小时候关于铜板响声的回忆和故事。
二年级语文《铜板的响声》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铜钱的响声》。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运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理解铜钱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铜钱的响声》的正确朗读和理解。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理解。
铜钱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铜钱的响声》的文本。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实物。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录音。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铜钱的外观和声音。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铜钱的了解和记忆。
4.2 课文朗读与理解: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4.3 生字词学习:教授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组词和造句来运用生字词。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分享。
5.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小测验或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5.3 课文理解:通过小组讨论或书面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文化探究:引导学生了解铜钱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和文化意义。
通过图片展示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古代的交易方式。
6.2 创意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个以铜钱为主题的故事或画作。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七章:作业布置7.1 朗读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并家长签字确认。
7.2 生字词复习:布置生字词练习题,要求学生正确书写和解释。
《铜板的响声》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小文章。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的生活,铜板的响声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声音上的愉悦,更多的是一种人情味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智慧。
作为一名家庭教师,要如何教孩子们从中学到有益的教育知识呢?以下是我的教案。
一、课前
引言:教师问学生们,小伙伴们知道“铜板的响声”是什么吗?听说它会让我们更爱生活,更爱家乡,更勤奋学习。
那么,它的响声应该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听一遍吧。
二、课中
1、【故事简介】结合《铜板的响声》,让孩子们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对“铜板的响声”进行解释,让孩子们明白“铜板的响声”所代表的情感寓意。
2、【品味铜板】带领孩子们观察铜板,用“看、摸、听、闻、尝”的方法,感受它的纹路、质感、声音和气味,品味铜板所代表的价值观;
3、【感悟”铜板的响声”】带领孩子们集体模拟“铜板的响声”,进一步加深孩子对这种现象的理解和感悟;
4、【自我表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手语、笔画等方式表达他们对“铜板的响声”的感受。
三、课后
1、【故事再现】通过阅读《铜板的响声》,让孩子在家里或者学校重读并解释故事的寓意。
2、【游戏体验】设计一些与生活环境相关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铜板的响声”的生活气息,并在游戏中增加教育元素。
3、【日常倡议】鼓励孩子多关注家乡的生活环境,增强自我保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激励孩子爱生活,爱家乡,更勤奋学习。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式,我们希望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到《铜板的响声》中传递出的意义和价值观念,让孩子们能够在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到家乡的美好,爱生活,爱家乡,更勤奋地学习。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铜板的响声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和方法
1.课前搜集阅读有关阿凡提的故事。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组表演课文。
3.结合自己了解的阿凡提的故事展开讨论“我眼中的阿凡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板的霸道与阿凡提的机智。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板的霸道与阿凡提的机智。
教学媒体:课件、搜集有关阿凡提的故事。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铜板的响声》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理解课文内容。
3. 经历智慧闯关、指导朗读、深化理解等过程,学习理解课文的方法。
4.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老板的霸道与阿凡提的机智幽默。
二、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板的霸道与阿凡提的机智幽默。
2.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穷汉讨钱的。
三、导学问题
1. 自主学习
(1)把课文认真朗读两遍。
(2)给下面生字注上拼音。
饭馆扭着打骂拉扯揪住门坎
付钱分辨教给欠钱握到抵消
2. 合作学习
(1)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阿凡提遇到什么不平事?
(3)理解“又打又骂”体会饭馆老板的凶残。
(4)看到穷汉被打骂,阿凡提是怎样做的?
(5)讨论:你觉得穷汉需要付钱给饭馆老板吗?
(6)阿凡提想出了什么办法?
(7)阿凡提为什么要向穷汉要铜钱摇?为什么要贴近老板的耳朵使劲地摇了一阵子?你是怎样理解他这一行为的?
3. 检测反馈
(1)阿凡提故事会,交流搜集来的关于阿凡提的故事。
(2)组字游戏
将“铜、板、慧、默、穷、馆、扭、骂、讨、扯、付、辩”等字的上下两部分,或左右两部分拆开,写在小纸片上,以小组为单位,玩组字游戏。
四、参考资料
1. 教材第19课《铜板的响声》。
2. 。
二年级语文《铜板的响声》优秀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生字,如“铜板”、“响声”等。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认识铜板,了解铜板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珍惜金钱、合理消费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词生字的认读和理解。
(2)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教学难点:(1)生词生字的书写和运用。
(2)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课文《铜钱的响声》文本。
(2)生词生字卡片。
(3)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
2. 教学环境:(1)教室布置:教室墙壁上可以挂一些与铜钱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墙壁上的铜钱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铜钱的兴趣。
(2)询问学生对铜钱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铜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生词学习:(1)出示生词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
(2)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词的学习。
3. 课文朗读与理解:(1)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4.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铜钱的作用和意义。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铜钱的价值观,提倡珍惜金钱、合理消费的观念。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词生字,加强记忆和理解。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铜钱的画,并附上对铜钱的介绍或感受。
3.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收集一些铜钱的实物或图片,了解铜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故事。
二年级语文《铜板的响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铜钱的特征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铜钱的特征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铜钱的特征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2. 任务驱动法: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3. 生字词卡片。
4. 课文原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铜钱,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要介绍铜钱的历史背景,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讲解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和课文大意。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6.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利用《铜板的响声》拓展二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教案引言:想象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世界,感受世界,创造世界。
而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们逐渐成为具有审美意识和创造兴趣的人,就需要我们有一些生动、有趣且启发性的教育活动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就介绍一个这样的教育活动——利用《铜板的响声》拓展二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教案。
一、教案的目的和意义本教案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有趣的故事《铜板的响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同时,本教案也将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互动学习环境,并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2.拓展学生们的想象力;3.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4.鼓励学生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故事:《铜板的响声》;2.幻灯片:准备一份幻灯片,用以对故事进行讲解和解说;3.造型良好的铜板和纸币:以便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4.画纸和颜料:以便在活动中展示思维和创造力。
5.备课时间和课堂时间:利用个人时间来准备教案,以确保在教学环节中能够顺畅地运行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教学环节1.导入环节可以采用铜板和纸币的模拟活动让学生们听故事、预习、展示想象力,并让他们通过这个展示的活动,自我评估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可以先让学生们画出一个银行账户的图示,然后分发足够数量的纸币和银行卡给学生,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纸币模拟故事中人物们的互动关系。
通过模拟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境。
在设计环节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讨论银币与纸币的区别,银币和纸币的价值,引导他们有一定的理财意识,该在什么时候攒钱,该在什么时候花钱等等,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念。
2.内容讲解环节本故事最大的特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想象世界的不同面貌,以及不同人物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环节中,老师可以加入一些提问和讨论,用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些好的引导问题可以是:“当你听到铜板的声音时,你会想到什么?你能想象世界其他的声音吗?“ ”为什么爷爷的故事中的人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引导孩子们去自我探究、思考、发现,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
《铜板的响声》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理解课文内容。
3. 经历智慧闯关、指导朗读、深化理解等过程,学习理解课文的方法。
4.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老板的霸道与阿凡提的机智幽默。
二、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板的霸道与阿凡提的机智幽默。
2.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穷汉讨钱的。
三、导学问题
1. 自主学习
(1)把课文认真朗读两遍。
(2)给下面生字注上拼音。
饭馆扭着打骂拉扯揪住门坎
付钱分辨教给欠钱握到抵消
2. 合作学习
(1)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阿凡提遇到什么不平事?
(3)理解“又打又骂”体会饭馆老板的凶残。
(4)看到穷汉被打骂,阿凡提是怎样做的?
(5)讨论:你觉得穷汉需要付钱给饭馆老板吗?
(6)阿凡提想出了什么办法?
(7)阿凡提为什么要向穷汉要铜钱摇?为什么要贴近老板的耳朵使劲地摇了一阵子?你是怎样理解他这一行为的?
3. 检测反馈
(1)阿凡提故事会,交流搜集来的关于阿凡提的故事。
(2)组字游戏
将“铜、板、慧、默、穷、馆、扭、骂、讨、扯、付、辩”等字的上下两部分,或左右两部分拆开,写在小纸片上,以小组为单位,玩组字游戏。
四、参考资料
1. 教材第19课《铜板的响声》。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