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按摩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5
偏瘫患者锻炼手指功能的动作
1. 手指屈伸运动:将患手放在桌面上或手指伸直,然后尽量屈曲手指,感觉手指的屈伸运动。
可以使用另一只手轻轻帮助屈曲手指,每天进行多次重复。
2. 指头弹钢琴:用患手的指尖在平面上弹击,仿佛弹奏钢琴一样,可以选择手指按键的顺序和频率,逐渐增加难度。
3. 抓握动作:使用患手的手指尽量捏住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纸张、棉花球等。
从一开始只捏住较轻的物品,逐渐增加难度。
4. 搓揉手指:用患手的手指互相搓揉,可以按摩手指,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5. 手指推动动作:将患手的手指放在平面上,用另一只手的手指轻轻推动患手的手指,示范和引导手指的运动。
以上动作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量的重复,每天进行多次锻炼,有助于恢复和改善手指功能。
重要的是在锻炼过程中保持坚持和耐心。
偏瘫后下肢恢复的训练方法嘿,偏瘫后下肢恢复那可得好好下点功夫呢。
先说这按摩吧,可别小看了按摩。
家人或者自己可以轻轻地揉揉腿,从大腿到小腿,就像给腿做个舒服的“马杀鸡”。
这样能促进血液循环,让腿上的肌肉放松放松。
感觉就像是给腿来了个温柔的拥抱。
接着是被动运动。
要是自己动不了,就让别人帮忙动动腿。
弯弯膝盖啦,抬抬腿啦。
动作要轻缓,别太用力,不然腿会“抗议”的。
就好像是在和腿玩一个温柔的游戏。
等有点力气了,就可以尝试主动运动了。
先从简单的勾脚尖、绷脚尖开始。
这就像是在和脚玩“躲猫猫”,一会儿让脚尖往上,一会儿让脚尖往下。
然后可以试着抬腿,一点点地抬高,哪怕只抬一点点也是进步呢。
还有这站立训练也很重要。
找个稳固的地方,扶着慢慢站起来。
刚开始可能会有点晃悠,别害怕,就像刚学走路的小孩一样,慢慢找感觉。
站稳了之后,可以试着挪挪脚,一步一步地走。
我给你讲个我认识的人的事儿吧。
老张,他之前偏瘫了,腿就不怎么听使唤。
一开始他也很沮丧,觉得自己以后都走不了路了。
但是他没放弃,每天都坚持做这些训练。
他家人也很用心,给他按摩,帮他做被动运动。
慢慢地,老张自己也能勾勾脚尖、绷绷脚尖了。
后来他开始抬腿,虽然很吃力,但是他一直坚持。
接着他尝试站立,一开始站不稳,还摔了几次。
但是他不气馁,一次次地站起来。
最后,老张居然能慢慢地走几步了。
现在他每天都坚持锻炼,走得越来越稳。
所以啊,偏瘫后下肢恢复虽然不容易,但是只要有耐心,有毅力,坚持训练,就一定能看到进步。
偏瘫患者的正确卧位脑卒中急性期持续时间一般为2~4周,待病情稳定48~72小时后康复治疗即可与临床诊治同时进行。
目的是预防压疮、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深部静脉炎及关节挛缩和变形,同时为恢复期功能训练作准备。
一、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偏瘫早期的康复治疗中,正确体位能预防和减轻偏瘫典型的屈肌或伸肌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如上肢屈曲并肩胛带后缩,下肢伸展伴髋关节外旋。
因此,在床上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①患侧卧时,使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
该体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个偏瘫侧肢体,有助防治痉挛②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体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上肢向头顶方上举约1000,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曲,足不要内翻;③仰卧位因受颈紧张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较强,也容易引起骶尾部、足跟外侧或外踝部发生压疮,因此,脑卒中病人应以侧卧位为主。
必须采取仰卧位时,患臂应放在体旁的枕上,肩关节前伸,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和大腿下放置支撑枕,使骨盆前伸,防止患腿外旋,膝下可置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以免足底感受器受刺激,通过阳性支撑反射加重足下垂应避免半卧位,因该体位的躯干屈曲和下肢伸直姿势直接强化了痉挛模式。
二、肌肉按摩按摩对患侧肢体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并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对防治废用性或营养性肌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
按摩动作应轻柔、缓慢而有规律。
三、被动活动关节对昏迷或完全偏瘫的病人,应作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利于防治关节挛缩和变形。
活动顺序应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活动幅度应由小逐渐至全范围,每日二次,直至主动运动恢复。
避免粗暴而造成软组织损伤,要多做一些抗痉挛的模式的活动,如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腕背伸,指伸展,伸髋,屈膝,踝背伸等。
偏瘫患者深感觉障碍的训练方法
1. 触觉刺激训练:通过刺激患者的皮肤感受力,可以使用不同的材质、温度和压力的物品进行触摸和按摩,有助于刺激患者的神经末梢,提高感受力。
2. 关节位置感知训练:通过帮助患者练习关节运动和感知,增强对关节位置的认知,可以使用镜子、伸展设备等辅助工具,患者通过视觉反馈加强对关节位置的感知。
3. 平衡和重力感觉训练:通过进行平衡训练、传统治疗和功能性锻炼等方式来刺激患者的平衡感受力,同时可以利用体位感觉和重力反应进行康复训练。
4. 空间感知训练:通过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觉刺激的训练,提高患者对身体和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可以进行各种游戏和任务,例如触碰指定位置、找出特定物品等。
5. 物理治疗:在物理治疗中,可以运用热敷、冷敷、电刺激等方法刺激患者的感觉神经,帮助他们恢复或改善感受力。
6. 功能性训练:患者可以参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活动,如握笔写字、穿衣服、梳头等,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感觉功能。
重要的是,训练方法应该个体化和有针对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方案。
此外,训练过程中需要耐心和持久的训练,以期望最佳的康复效果。
建议咨询专业的康复医师和物理治疗师,以制定适合个人的训练计划。
面瘫的最佳按摩方法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由于面神经受损而导致面部肌肉麻痹或功能障碍。
面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许多不便,包括在进食、表情、讲话和呼吸等方面。
在面瘫的康复过程中,按摩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并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最佳的按摩方法,希望对面瘫患者有所帮助。
1. 抚摩:开始按摩时,可以使用轻柔的抚摩手法,以放松面部肌肉。
用手指轻轻地按摩面部肌肉,从额头开始,逐渐向下按摩到下颌骨。
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紧张,进一步减轻面部麻痹的症状。
2. 拉伸:面瘫患者的面部肌肉通常会出现僵硬和收缩,导致面部表情不自然。
使用拉伸手法可以改善肌肉的弹性和灵活性。
将手放在面部肌肉区域,并轻轻向两侧拉伸,保持几秒钟后松开。
这可以帮助面部肌肉恢复正常运动范围,并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3. 推拿:推拿是一种常见的按摩技术,可以刺激面部神经和穴位,促进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使用指尖或指关节在面部肌肉上做旋转状的推拿动作,按摩面部肌肉几分钟。
这可以改善面部肌肉的血液供应,促进康复和功能恢复。
4. 点击:面部肌肉的点击按摩可以刺激肌肉神经,提高面部肌肉的活力。
使用手指尖或指关节,轻轻地点击面部肌肉,尤其是面部表情肌肉的区域。
这可以帮助面部肌肉恢复正常的张力和弹性,并促进面部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5. 针灸: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刺激面部穴位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面瘫的治疗中,针灸可以帮助改善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不适感,促进面部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然而,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选择专业的中医针灸师进行操作。
除了以上的按摩方法,面瘫患者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治疗,如物理疗法、口腔功能恢复训练、面部表情肌肉锻炼等,以加速康复过程。
此外,面瘫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康复的顺利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按摩方法只是在面瘫康复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面瘫患者在接受按摩治疗时应谨慎选择按摩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偏瘫肢体肌力训练方法一、主动运动主动运动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的活动,对偏瘫肢体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在训练过程中,患者应尽可能地主动参与,通过活动各个关节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主动运动包括以下几种:1. 关节活动:患者应主动进行各关节的活动,如屈伸、旋转、外展内收等,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正常功能。
2. 肌肉收缩: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
患者可以通过简单的肢体抬起、下压、捏挤等动作进行肌肉收缩训练。
3. 平衡训练:患者可以练习站位平衡、坐位平衡和移动平衡等,以增加身体的平衡感和稳定性。
二、抗阻运动抗阻运动是指需要克服一定阻力的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在训练过程中,患者应逐渐增加阻力,以适应肌肉的力量和活动范围。
抗阻运动包括以下几种:1. 哑铃训练:患者可以手持哑铃进行上肢或下肢的屈伸、推拉等动作,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2. 沙袋训练:患者可以在下肢绑上沙袋进行步行、上楼梯等动作,以增加下肢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3. 弹力带训练:患者可以利用弹力带进行各种抗阻训练,如拉伸手臂、腿部等,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三、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是指针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功能性训练包括以下几种:1. 穿脱衣服:患者应练习穿脱各种款式的衣服,以增加上肢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 梳洗能力:患者应练习自己梳头、洗脸、刷牙等日常清洁行为,以增加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3. 日常生活能力:患者应练习自行进食、如厕、洗澡等日常生活技能,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 行走能力:对于下肢功能受限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行走训练,以提高下肢的支撑能力和平衡感。
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
同时,应注意避免过度训练和损伤。
四、按摩与被动运动按摩与被动运动是对偏瘫肢体的另一种重要康复方法。
左边偏瘫左腿的训练方法嘿,你问左边偏瘫左腿的训练方法啊?这事儿咱可得好好说说。
对于左边偏瘫的左腿呢,首先可以从简单的按摩开始。
找个舒服的地方让患者坐下或者躺下,然后轻轻地按摩左腿。
从大腿开始,慢慢往下按到小腿和脚。
按摩的时候力度要适中,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
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左腿的肌肉放松一下。
接着可以做一些被动的运动。
比如说,家人或者护理人员可以轻轻地帮患者弯曲和伸直左腿的关节,像膝关节和踝关节。
动作要慢一点,别弄疼患者。
这样可以防止关节僵硬,保持关节的灵活性。
等患者的情况好一点了,就可以尝试主动运动啦。
可以让患者自己试着抬起左腿,哪怕只能抬一点点也好。
然后慢慢地增加抬腿的高度和次数。
还可以让患者试着用左脚去勾一勾、踩一踩,锻炼脚部的肌肉。
再进一步呢,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训练。
比如那种康复用的弹力带,让患者用左脚去拉弹力带,增强腿部的力量。
或者用一个小球,让患者用左脚去踢一踢,锻炼腿部的协调性。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
不能练一天歇两天,那样可不行。
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左腿。
我给你讲个事儿哈。
我有个邻居大爷,他就是左边偏瘫。
一开始他的左腿一点都不能动,家里人都很着急。
后来他们听了医生的建议,每天坚持给大爷的左腿做按摩和训练。
慢慢地,大爷的左腿开始有了一点感觉。
然后他们就加大了训练的力度。
现在大爷已经可以自己用拐杖走几步了。
从大爷的事儿就能看出来,只要坚持训练,左边偏瘫的左腿是可以慢慢恢复的。
所以啊,左边偏瘫左腿的训练方法有很多,关键是要有耐心和恒心。
加油吧!。
头部九宫穴位按摩按摩头部九宫的作用:可有效的防治顽固性头痛眩晕、高血压、低血压、失眠、中风、偏瘫、感冒、癫痫、颈项强直疼痛、恼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和老年痴呆等心脑血管疾病。
头部九穴位置:一宫风府穴在头颈后,用手指自头上方顺头后正中线往下摸到凹陷处即是。
五宫百会穴是头顶最高点,在两个耳尖连线的中点。
九宫神庭穴在前额上方、头正中线入发际半指(指拇指)或印堂穴(两眉中间)直上四指处。
四宫(头左前额)和二宫(右前额)叫左右头维穴在额角发际直上半指处,或五指并拢成梅花指、将拇指对着太阳穴(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一指凹处),上面的中指尖处即是本穴。
三宫和七宫叫左右承灵穴在耳尖直上四指再往前一指处,或神庭与头维之中点往头后约四指处。
八宫和六宫是左右风池穴,在风府两侧大筋外凹处、与风府平行。
一宫:风府穴:督脉。
行气活血开窍。
适应于头痛、眩晕、咽喉肿痛、感冒、中风、癫狂、失音、颈部疾病、半身不遂、精神病。
六及八宫:风池穴:胆经。
调理气血,疏风解表,通窍明目。
适应于头痛、中风、偏瘫、感冒、暑病、目眩、高血压、颈项强直、失眠、腰背痛、眼耳鼻病。
五宫:百会穴。
督脉。
阳经之首,醒脑、升阳、镇静,调理脏腑。
适于头痛、眩晕、神经衰弱、偏瘫、癫痫、高血压、低血压、脑充血、胃及子宫下垂、久泄、脱肛。
九宫:神庭穴。
督脉。
活血止痛,安神养脑。
适应于头痛、泪出、眩晕、癫痫、昏睡、失眠、惊悸、鼻流清涕、呕吐、精神病、躁狂。
二及四宫:头维穴。
胃经。
头痛、眩晕、眼痛、中风、癫痫、鼻塞。
三及七宫:承灵穴。
胆经。
头痛、眩晕、目痛、鼻病、脑病、恶风寒、喘息不利。
简要按摩法:晚11时至上午11时按一宫到九宫的顺序按摩,其余时间由九宫到一宫的顺序按摩。
按摩次数是凡单数(13579宫)是9的倍数,要顺时针旋转,2468宫是6的倍数逆时针转。
九个穴位按摩后,再在一宫处加按9次,最后在五宫处双手叠压顺转36次、逆转24次。
按摩结束后要搓手欲面,在家时要用热水洗手。
推拿疗法对促进病人已偏废肢体的功能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早期治疗为好,一般早期治疗应在患者中风危象稳定两周后为宜,一年之内可谓治疗最佳时期,两年以上者效果较差。
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应以早期治疗为主,一般在病后两周就可以进行推拿治疗了。
推拿治疗,通常分基本操作和辨证加减两个步骤。
一、基本操作(一)、头、面、颈部操作1、取穴:印堂(两眉中间);督脉的神庭(前发际正中上0、5寸)、前顶(百会前1、5寸)、百会(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大椎(第七颈椎脊突下);胆经的阳白(眉上1寸)、头临泣(阳白上、入发0、5寸)、脑空(风池穴上1、5寸)、风池(耳后乳突后2寸凹陷处)、悬厘(太阳穴后上2寸处)、曲鬓(耳前鬓脚处)、太阳(眉捎与外脚向后1寸凹陷处)及头针运动区(前顶至悬厘的连线)。
头颈部的推拿:患者端坐,操作者(本推拿方法简单易学,患者家属可在短时间内掌握施行)在患者头部由前至后按摩,可采用点压法、按揉法、捏拿法、干梳头法等。
重点对双风池(颈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大筋外侧凹陷中)、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相当枕骨粗隆直下方凹陷处)穴进行长时间的按摩。
在患者可接受的情况下,手法宜重,指力直达于颅内。
点压风府穴时,向上用力,点压左右风池穴时,斜上方向用力,这样对疏通经络和扩张脑血管,建立脑部的侧支循环系统可起到十分明显的效果。
双风池和风府穴按摩时间宜长,以10 分钟左右为好。
再令患者取俯卧位,操作者先用双手拇指沿患者肩部由内向外反复点压揉拨5遍:然后在颈部两侧用常规按摩手法如拿法、揉法、捏法等按摩颈部5遍;再双掌相对,由上至下挤压颈部两侧的肌肉,从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低头时后颈处的明显骨性突起处)至风池穴,来回5遍。
2、手法:推法、拿法、按法、揉法、振法、点压法、拔伸法。
3、操作步骤:①直推前额通天庭。
患者仰卧,医生位于患者头侧。
医者用双拇指指腹自印堂→神庭直推10—20遍;继用分推法从额中线向两侧分推至头侧,反复10—20遍;再用鱼际揉额部1—2分钟。
偏瘫患者出院后康复指导内容
偏瘫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指导内容非常重要,以帮助他们尽快恢
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指导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日常生活指导,包括如何进行日常生活自理,如洗漱、穿衣、进食等。
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和建议,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日常
活动。
2. 运动康复指导,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运动计划,包括针对偏瘫
部位的功能性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功能的改善。
3. 日常活动建议,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日常活动,如散步、上
下楼梯等,以增强体能和促进康复进程。
4. 心理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保持乐观的心态。
5. 饮食指导,提供偏瘫患者适宜的饮食建议,包括营养搭配、
饮食习惯调整等,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6. 家庭护理指导,对患者的家人进行护理指导,包括如何正确帮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康复训练等,以确保患者在家中得到良好的护理和关爱。
综上所述,偏瘫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指导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包括日常生活指导、运动康复指导、日常活动建议、心理康复指导、饮食指导和家庭护理指导,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对偏瘫患者做康复护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更替,我国的偏瘫患者也越来越多。
偏瘫患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中风都能够引起偏瘫。
若出现偏瘫,那么就很难治愈,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方式上一般都是通过康复护理进行治疗,康复护理对于偏瘫患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偏瘫患者而言,会出现运动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以及心理障碍,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能够让患者在心灵上得到安慰,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1.偏瘫概述1.1偏瘫的概念偏瘫俗称半身不遂,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一侧的上下肢体、面部肌肉等等出现瘫痪,是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1]常见的并发症。
有着非常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由于发病比较急,对我国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就目前而言,在临床上依然没有对偏瘫患者系统的治疗方案,会有嘴角歪斜、肢体麻木、失语等后遗症。
在近几年的调查当中,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大概为210/100000,70%的患者有残疾,且50%生活不能自理。
1.2偏瘫的分类按照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类:①迟缓性偏瘫,临床表现是上下肢任意一侧伴随着运动障碍,肌张力较低,有着非常明显的随意肌麻痹感,面部肌肉比较紧绷。
但是胃肠的运动不会受到影响;②痉挛性偏瘫,一般是通过迟缓性偏瘫演变而来的,也就是在运动的过程中,肌张力有所增加,在上肢上的伸肌群和下肢的屈肌群瘫痪十分明显,且肌张力明显的提升。
所以手指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呈弯曲的状态,有着非常明显的僵硬感;③轻偏瘫,因为偏瘫的症状比较轻微,譬如在偏瘫的早期或者一次性发作偏瘫的间期,偏瘫比较轻微,,如果不仔细的检查很难发现,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危害到患者的生活质量;④意识障碍偏瘫,多表现为意识障碍,并且瘫痪比较明显,会有着头部不协调的症状。
按照发展时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2]:①急性偏瘫,发病比较急,临床症状在很多的时间内就达到高潮,病因一般是脑卒中或者外部刺激导致的;②亚急性偏瘫,相较于急性偏瘫,发病没有那么急,病情会随着时间而加重,在数天或者数周之内达到高潮,常见与硬膜下血肿;③慢性偏瘫,发病比较慢,病情在数个月之内逐渐的发展,一般在慢性硬膜下血肿、肿瘤压迫等病症中常见。
偏瘫患者康复按摩操作标准
偏瘫患者的康复按摩操作标准如下:
按摩者需要站在偏瘫患者的右侧,首先用右手掌从患者的前胸正中线开始,向下直至脐下3横指处进行按揉,来回按摩3分钟,力度适中,避免让患者感到疼痛。
接着,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上肢肌肉,重点按揉和捏拿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然后用左手托住患者的肘部,用右手揉捏患者的手指,每次5分钟。
对于下肢,同样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瘫痪的肌肉,重点捏拿和按揉髋、膝、踝关节,然后用手掌将下肢轻抚几遍,每遍5分钟。
在按摩背腰臀时,让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两手拇指按揉其背部脊柱两侧,由上至下进行,并用手掌在腰背部轻抚几遍,每遍5分钟。
然后用两手由上而下拿捏瘫痪的臀部及下肢后侧的肌肉群,轻抚几遍,每遍5分钟。
此外,还可以针对偏瘫患者的具体穴位进行按摩,如上肢的阳池、内关、合谷、曲池等穴位,以及下肢的足三里、解溪等穴位。
按摩时,手法应刚柔兼施,避免动作粗暴。
一、偏瘫康复手法图解
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种方法。
1、患侧卧位
患侧在下,头枕枕头;后背用枕头垫支撑;患侧上肢前伸,手心向上;患侧上肢前伸,手心向上;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微屈;健侧上肢自由位,下肢呈迈步位放置在枕头上。
2、健侧卧位
健侧在下,头枕枕头;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上举
屈膝,并用枕头垫起;健侧肢体自由位。
3、仰卧位
头枕枕头,患侧肩部和臀部用枕头支撑;头稍转向患侧,患侧上肢伸展,下肢稍屈曲;该体位尽量少用。
(二)翻身训练
5适用对象为卧床时自己不能翻身或者翻身有一定困难的偏瘫患者,
目的是为了:
第三步,按摩胳膊和腿,前几天要被动锻炼几天肌肉,就是我们拿着偏瘫的一半肢体,被动的帮助他做正常的伸蜷动作,让肌肉锻炼几天强制增强血液循环,使肢体不那么僵硬,最重要是活血,这样以后点按穴位刺激身体反射的会好很多,而且身体也不会引起血栓。
第四步,一般先按摩头部的面瘫(面神经麻痹),手法按摩病人最好是坐着,不能坐躺着也行,取穴太阳、攒竹、人中、迎香、地仓、承浆、上关、下关、颊车、风驰、合谷,太阳、迎香、上关、下关、颊车时两边一块点按,穴位全
是点按,其实可以先用指尖中重度刺激按压几下这些穴位再按摩效果更好,但要根据病人会承受情况而定。
第五步,按摩胳膊和腿,病人最好坐着,不能做就侧卧或平躺,身体穿宽松的衣物,不要太厚,嘱闭眼让病人向患肢发力,取穴,攒竹、太阳、人中、承浆、百会,风驰、肩颈、天宗、曲池、内关、外关、合谷。
前期和治疗面瘫方法一样,按摩完后病人侧卧,取穴:大椎、肺腧、心腧、肝腧、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
按摩完后休息几分钟,病人仰卧,重度按压气海、风市、血海、足三里、照海几分钟,具体时间看病人承受情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