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第五期)
- 格式:doc
- 大小:138.00 KB
- 文档页数:12
2015年山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试卷及详解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材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
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请开始答题:一、根据所给资料,回答1~5题。
表1 2008~2011年我国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行业分布(单位:%)表2 2011年农民工在不同地区从事的主要行业分布(单位:%)1.在表1中所列主要行业中,2008~2011年从业农民工在全国农民工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的是()。
A.制造业B.建筑业C.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D.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答案】B【解析】由表1数据可知,2008~2011年,建筑业从业农民工在全国农民工中的比重逐年增加。
2.在表2所列主要行业中,2011年东部地区在该行业中从业的农民工数量占该地区农民工总数的比重高于全国总体水平的行业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C【解析】2011年,我国农民工从事制造业的比重为36%,东部地区的农民工从事制造业的比重为44.8%;从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比重为12.2%,东部地区的农民工从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比重为12.3%。
即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与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比重高于全国总体水平。
因此答案选C。
3.表1中六大行业的从业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数的比重低于上年的年份是()。
A.2009年B.2010年C.2011年D.2010年和2011年【答案】C【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2010年我国农民从事制造业的比重为36.7%,2011年我国农民从事制造业的比重为36.0%,则2011年我国农民从事制造业的比重低于2010年。
4.表1中2011年从事该行业的农民工占所有农民工比重与上年相比变化最小的行业,其在东部地区的从业农民工占该地区所有农民工的比重与西部地区相差几个百分点?()A.3.8B.4.4C.11.3D.14.0【答案】A【解析】由表2数据可知,与上年相比,占所有农民工比重变化最小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为10.1%-10%=0.1%。
(2011)第二期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统计局二〇一一年五月九日一季度我省高新技术产业高位增长一季度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局良好,生产加快增长、效益明显提升、出口继续改善,回升向好的趋势进一步巩固。
生产强势上行。
一季度,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776.05亿元,实现增加值195.74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2.40%和23.42%。
增加值同比增长36.45%,比去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幅16.65个百分点,高于GDP 增幅23.45个百分点。
效益显著提升。
一季度,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2.6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产销率达98.27%,比上年同期提高1.54个百分点。
实现利润总额47.8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65倍;六大领域、32个行业以及九成以上的企业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盈利,其中27个行业利润水平超过去年同期。
地域分布发生新变化。
各设区市和近九成的县(市、区)实现增长。
新余实现增加值赶超南昌,居全省首位,达37.92亿元;南昌居第二,达36.13亿元;上饶首次跻身全省前三,达19.53亿元。
三个市合计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的47.81%。
新余、上饶、九江三市发展速度居前,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9.85%、58.68%和57.2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贡献突出。
区内38个县(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477.13亿元,实现增加值120.90亿元,分别占全省的61.48%和61.77%,实现利润24.15亿元,出口交货值68.9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0.44%和55.82%。
三大国家高新开发区迅速成长。
一季度,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53.23亿元、138.81亿元和46.7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11%、46.27%和42.30%。
区内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产销率均达到95%以上。
2011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一)发布时间:2012-07-102010年,我国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也取得了新进展。
一、全国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评价1.研发经费投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已达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一倍多。
R&D经费投入强度也进一步提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1.76%,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按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8.4万元,比上年增加3.1万元。
从活动类型看,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
其中代表原创性研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所占比重为17.2%,连续三年保持稳定。
从执行部门看,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高等学校投入597.3亿元,增长27.6%,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73.4%、16.8%和8.5%。
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深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稳固,体现在经费投入上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与2000年相比,企业R&D经费在各执行部门中所占比重提高了13.4个百分点。
国家财政科技支出达4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58%。
在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为2046.4亿元,增长24.1%;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2068.0亿元,增长31.2%。
2011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标预测
及支撑因素分析
一、2011年指标预测
预计2011年,全县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
二、支撑因素分析
一是现有企业增产。
2011年,企业逐步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恢复过来,运营情况明显好转,按10%增长率计算,新增产值可达12亿元左右(预计今年底全县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0亿元),现有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企业将实现产值132亿元。
二是新上项目逐步发挥效益。
利华益集团多维化工公司25万吨/年丁辛醇项目(年产值36.6亿元),慧通纤维公司2万吨/年可溶性耐火陶瓷纤维项目(年产值3亿元),国华瑞丰(利津)风电二期项目(年产值1.1亿元),这些项目的投产达效,将为我县新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亿元左右。
综合以上分析,通过新上工业项目投产新增高新产值40亿元,依靠现有企业运行新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亿元,预计在
2011将新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2亿元,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2011年工业总产值745.7亿元)的比重将达到23%左右。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日
2
2011年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支撑因素分析
制表单位:利津县科技局日期:2010年11月10日
—3 —。
第一类鼓励类一、农林业1二、水利3三、煤炭4四、电力5五、新能源6六、核能6七、石油、天然气6八、钢铁7九、有色金属8十、黄金8十一、石化化工8十二、建材10十三、医药11十四、机械12十五、城市轨道交通装备18十六、汽车18十七、船舶19十八、航空航天20十九、轻工20二十、纺织23二十一、建筑24二十二、城市基础设施24二十三、铁路25二十四、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26 二十五、水运26二十六、航空运输27二十七、综合交通运输27二十八、信息产业27二十九、现代物流业29三十、金融服务业30三十一、科技服务业30三十二、商务服务业31三十三、商贸服务业31三十四、旅游业31三十五、邮政业32三十六、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32 三十七、其他服务业33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34 三十九、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35四十、民爆产品37第二类限制类一、农林业37二、煤炭38三、电力38四、石化化工38五、信息产业39六、钢铁39七、有色金属41八、黄金41九、建材41十、医药42十一、机械42十二、轻工44十三、纺织46十四、烟草47十五、消防47十六、民爆产品47十七、其他47第三类淘汰类一、落后生产工艺装备47 (一)农林业47(二)煤炭48(三)电力48(四)石化化工48 (五)钢铁49(六)有色金属51 (七)黄金52(八)建材52(九)医药53(十)机械54(十一)船舶54(十二)轻工54(十三)纺织56(十四)印刷57(十五)民爆产品58(十六)消防59(十七)其它59二、落后产品(一)石化化工59 (二)铁路60(三)钢铁60(四)有色金属60 (五)建材60(六)医药61(七)机械61(八)船舶63(九)轻工63(十)消防64(十一)民爆产品64(十二)其他65。
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上半年)统计报表填报单位(盖章):领导签字:填报日期:(一)按十大产业划分说明:一、在进行行业划分时,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划分到十大产业分类中,要按其实际情况划分,如不属于十大产业的企业划归到其它类。
二、十大产业分类说明:1、新材料产业金属材料。
包括:高纯金属及氧化物、新型铝镁合金材料、特种铜合金材料、稀有金属及稀土金属材料、大直径硅单晶及新型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形状记忆合金、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贵金属材料、特种金属靶材、新型高性能低合金钢、合金钢材料、金属纤维及微孔材料、非晶和微晶合金、特种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特种用途钢丝及钢丝绳、表面改性金属材料、触媒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强高效焊接材料等生产企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
包括:高纯超细陶瓷粉体材料、纳米级材料、无机电子材料、高性能功能陶瓷,结构陶瓷、陶瓷纤维、玻璃纤维、超硬材料、人工晶体、特种玻璃、光学纤维、环境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生产企业。
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包括:工程塑料及合金、聚烯烃及改性材料、合成纤维、特种丝制品、农药及中间体、涂料、染料、催化剂、感光材料、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剂、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油田化学品等生产企业。
复合材料。
包括:钠滤膜、天然气脱硫除湿膜、中空纤维分离膜、新型分子筛系列产品、高性能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性能陶瓷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容器、中高压及特殊性能玻璃钢管、特殊功能复合材料及制品、人体器件复合材料、深水潜水玻璃钢装具、超高压复合胶管、子午线轮胎、精密橡胶制品、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特种胶布制品、航空轮胎、特种乳胶制品、水声橡胶制品、铝塑复合材料、新型油封等生产企业。
2、生物产业生物医药。
包括: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等生产企业。
第二节工业一、教学目标1.联系身边实际和运用资料,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及其在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2.运用数据或其他资料,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能源、钢铁、机械、纺织等工业分布特点。
4.运用资料,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中国工业的发展”“中国工业的分布”“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四中国工业的分“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这部分内容没有直接对应的课标,但这部分内容对帮助学生了解工业活动、理解工业分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材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工业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
尽管在世界地理的相关章节中经常涉及工业活动,但学生对工业活动的内涵并不清晰,因此教材采用“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并结合生活实际,来了解工业活动及其与农业活动的差异,举例说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初中地理课程并不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但要理解工业分布特点,就必须初步了解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教材用简洁的文字高度概括了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与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以及经济基础。
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举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工业发展和布局的。
“中国工业的发展”这部分内容没有直接对应的课标,但这部分内容与课标中的“工业分布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工业的发展既表现为工业产品产量增长,也表现为工业布局的合理变化。
教材先用简洁的文字和图表说明了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及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工业结构和工业技术水平的变化特点,然后分三个阶段较详细地说明了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特点。
新中成立前,中国工业高度集中在少数沿海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改造沿海工业城市的基础上,推进中西部工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布局以沿海地区相对集中,但工业布局趋于相对均衡。
2011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发展与数据分析报告文/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高新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创新优势,努力为“十二五”开局起好步,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新城区方面取得较好成绩。
在园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在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为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贡献。
一、园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国家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园区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发展整体态势较好为充分发挥高新区的“引领、示范、辐射和带动”优势,国务院于去年通过了5家省级高新区的升级从业人员1073.6万人,营业总收入133425.1亿元,工业增加值27151.呢元,工业总产值105679.6亿元,净利润8484.2亿元,上缴税额6816.7亿元,出口创汇318 0.6亿美元。
88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二产业增12.3%.出口创汇占同期全国外贸出口总额16.8%,高新区创造的园区生产总值达到41662.O亿元,占全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8.8%,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二)园区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全国占比基本稳定如图1所示,按83家计算,2011年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130922.(忆.元、工业总产值103458.1亿元、工业增加值26604.2亿元、净利润8376.1亿元、上缴税额6713.1亿元、出口创汇3140.1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3.6%、22.7%、24.3%、22.2%、23.2矫口18.6%,显示出较快的增长速度。
图1 2010-2011年83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单位:亿元、亿美元、%)2011年,83家高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6604.2亿元,占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12 ,1%,高于上年o.6个百分点;高新区出口创汇314 0.1亿美元,占同期全国外贸出口总额16.6%,比去年下降o.2个百分点;高新区创造的园区生产总值达到40766.5亿元,占全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8.6%,较上年占比提高o.6个百分点。
2011年度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百强企业榜单
排
序企业(集团)名称
1富华杰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2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
3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4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5乐金显示(南京)有限公司
6索尼物流贸易(中国)有限公司
7南海奇美电子有限公司
8无锡夏普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
9宁波奇美电子有限公司
10帝艾斯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11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12佳能(中山)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13伟创力制造(珠海)有限公司
14三星电子(山东)数码打印机有限公司
15富士施乐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16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17金宝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18叶水福临江物流(上海)有限公司
19泰金宝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20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余下榜单请参见海关信息网“排行榜”栏目
注:1、本排行榜按照各家企业2011年出口额规模进行排序。
2、排行榜中所列企业为在海关注册登记、从事进出口经营活动的企业。
3、榜单内容仅供参考,海关信息网()具有独家解释权。
4、更多企业排行分析报告,请联系400-885-5623或service@
本数据摘自海关信息网月刊《海通行》,版权归海关信息网()所有。
如引用或转载,请注明来源。
1440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14401462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的制造14621711棉、化纤纺织加工1711171217512320装订及其他印刷服务活动23202614有机化学原料制造26142621氮肥制造26212624复混肥料制造26242652合成橡胶制造26522653合成纤维单(聚合)体的制造26532664炸药及火工产品制造26712665信息化学品制造26642671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26812710化学药品原药制造27102720化学药品制剂制造27202730中药饮片加工27302740中成药制造27402750兽用药品制造27502760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27602770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27702911车辆、飞机及工程机械轮胎制造29112920橡胶板、管、带的制造29122960橡胶靴鞋制造19543142技术玻璃制品制造30513143光学玻璃制造30523145日用玻璃制品及玻璃包装容器制造305430553169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30893191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30913199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30993340有色金属合金制造32403351常用有色金属压延加工326132623511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34113521金属切削机床制造34213530起重运输设备制造34313432343334343435 3541泵及真空设备制造34413543阀门和旋塞的制造34433544液压和气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34443551轴承制造34513582紧固件、弹簧制造348234833592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33913611采矿、采石设备制造35113612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35123651纺织专用设备制造35513663武器弹药制造33993669航空、航天及其他专用设备制造37433671拖拉机制造35713681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35813682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35823683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的制造35833684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35843685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制造35853686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35863689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35893711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37113714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制造37143722改装汽车制造36203724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36503725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36603761飞机制造及修理37413762航天器制造37423769其他飞行器制造37493912电动机制造38124011通信传输设备制造4012通信交换设备制造4013通信终端设备制造39224014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4019其他通信设备制造4020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3940403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发射设备制造39314032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及器材制造39324039应用电视设备及其他广播电视设备制造39394041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39114042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391239194043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39134051电子真空器件制造39614052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39624053集成电路制造39634059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39694061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39714062印制电路板制造39724071家用影视设备制造395139534072家用音响设备制造39524090其他电子设备制造39904111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40114112电工仪器仪表制造40124113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制造40134114实验分析仪器制造40144115试验机制造40154119供应用仪表及其他通用仪器制造40194121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40214122汽车及其他用计数仪表制造40224123导航、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40234124农林牧渔专用仪器仪表制造40244125地质勘探和地震专用仪器制造40254126教学专用仪器制造40264127核子及核辐射测量仪器制造40274128电子测量仪器制造40284129其他专用仪器制造40294141光学仪器制造40414154复印和胶印设备制造4155计算器及货币专用设备制造4190其他仪器仪表的制造及修理40903921没有没有3439。
2011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公报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加速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推进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一、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情况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33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5%;实现增加值2142.7亿元,同比增长24.6%,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30.3%,占全省GDP的比重14.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159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3%;累计实现出口额7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5%。
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284.4亿元,比上年增长45.4%,占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63.4%;实现增加值13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占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61.8%;累计实现出口额51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2%。
二、高新技术产业各技术领域发展状况2011年光机电领域实现增加值949.2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的44.3%;新材料领域实现增加值637.6亿元,占29.8%;生物医药领域实现增加值150.3亿元,占7%;电子信息领域实现增加值191.4亿元,占8.9%;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实现增加值174.3亿元,占8.1%;高新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9.9亿元,占1.9%。
2011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公报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加速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推进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2011)第五期
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统计局二○一一年八月十日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凭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全面推进的东风,全省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高开稳走,呈现高增长、高效益的发展态势,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总体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125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779.12亿元,实现增加值439.81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3.02%和24.87%。
其中:一季度总产值776.05亿元,增加值195.74亿元;二季度总产值1003.07亿元,增加值244.07亿元。
上半年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92%,比上年同期提高1.93个百分点。
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77%,比上年同期增速(30.55%)提高2.22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
速13.40个百分点。
从今年以来变化趋势看,2月-6月累计增加值增速在32%-37%区间波动,其中6月单月实现增加值增长36.03%。
(见图1)
图1: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增速
二、产业发展特点
产业结构总体平稳,各领域所占份额“三升三降”。
光机电一体化领域作为产业的领军力量,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89.57亿元,占43.10%,比重微降0.34个百分点。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实现增加值72.03亿元,占16.38%,居第二位;但由于该领域内8个行业增加值增幅全部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大幅下滑4.10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领域占比重为11.41%,下降0.77个百分点。
新材料、航空航天和其它领域所占比重分别为12.77%、3.24%和8.53%,较上年同期分别上升0.60、0.66和3.97个百分点。
(见图2)
图2: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领域分布
单位:亿元
电子信息,50.2 , 11%航空航天,
14.2 , 3%
光机电一体化,189.6 , 44%
生物、医药和
医疗器械,72.0 , 17%
新材料, 58.8
, 13%
其它, 55.0 ,
12%
六大领域全面增长,近六成行业增幅同比回落。
六大领域32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全面增长,28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4个行业增幅超50%,分别是:风机、衡器、包装设备等通用设备制造(84.05%)、其他电子设备制造(57.81%)、防水建筑材料制造(57.61%)、和飞机制造及修理(57.33%),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46.92、30.02、52.72和29.06个百分点。
各行业全面增长的同时,18个行业增幅同比回落。
但是得益于主导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强势拉动,产业总体增幅仍比上年同期提高。
上半年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76%,高于上年同期增幅16.29个百分点,拉动产业增长16.99个百分点。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逾六成产值集聚在五大支柱行业。
分布在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和其它等四个领域的五大支柱行业创造了全省63.29%的产值、64.39%的增加值和75.07%的利润。
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引领大势,完成总产值616.5亿元,实现增加值155.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4.65%和35.35%。
(见表1)
表1:增加值居前五位的行业
单位:亿元
效益总体飘红,各行业盈利情况不一。
上半年产业盈利喜人,实现利润总额121.56亿元,相当于上年同期的1.76倍;六大领域、32个行业和九成以上企业全面盈利。
光机电一体化领域贡献率最高,实现利润46.78亿元,占38.49%。
新材料领域增长最快,实现利润35.24亿元,相当于上年同期的2.34倍,占28.99%。
新材
料领域盈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今年以来稀土管控政策引发的稀土产品价格飙升提升了行业利润空间。
此外,航空航天领域也扭转了以往亏损的态势,实现盈利0.31亿元。
但是产业内仍有五个行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效益不佳。
出口在大中型企业聚集,三资企业成为出口主力。
上半年产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84.38亿元,约合44.19亿美元,相当于上年同期的1.71倍。
18家大中型企业合计实现出口交货值232.63亿元,占全省的81.80%。
63.64%的大型企业和37.42%的中型企业实现出口,而小型企业中仅有不到一成的企业实现出口。
三资企业凭借其他经济类型无法比拟的优势,出口迅速增长,上半年实现出口交货值203.71亿元,占全省的71.63%,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7.43个百分点。
省会南昌增长放缓,周边地区加速崛起支撑。
省会南昌总量仍居全省首位,上半年实现增加值80.49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18.30%,较上年同期下降4.34个百分点;增速继续放缓,增加值同比增长13.01%,较上年同期下降3.75个百分点。
上半年新余市和上饶市实现增加值分别为65.97亿元和43.64亿元,占全省比重为15.00%和9.92%,分列全省二、三位。
上饶、九江、新余三市加速成长势头迅猛,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长68.38%、61.82%和45.03%,分别比上年同期快29.60、34.16和17.27个百分点。
(见表2)
表2: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领增长,对全省的贡献率过半。
上半年区内596家企业完成总产值1032.57亿元,实现增加值257.2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58.04%和57.64%。
34个县(区)累计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9个县(区)增速超过50%。
区内实现增加值居前三位的县(区)是:渝水区、青山湖区和南昌县,分别实现增加值63.09亿元、48.10亿元和15.27亿元;合计实现增加值占全区的49.16%。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象依然存在;产业后续发展存在一定压力;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一是发展出现阶段性瓶颈,有待后程发力。
引领产业发展的几个重点行业正逐步由爆发式成长期转入平台期。
以占产业约四成的光伏产业为例,2011年以来,光伏产品市场需求萎靡,价格暴跌,加之产业无序化建设导致的产能过剩倾向严重,企业后续发展压力正逐步显现。
二是对资源的依赖和不充分利用,制约产业发展质的提升。
有色、稀有稀土金属开发冶炼是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年初以来稀土价格的快速上涨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一轮机遇。
但是我省稀土资源开发应用水平较低,缺乏稀土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和技术,主要以廉价原矿和初级产品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少,在资源开采、销售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资源过度浪费,制约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此外,国内外大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对产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减弱,复苏进程充满变数;从国内看,原材料及用工成本上升、电力及资金紧张、人民币升值等矛盾相互交织,这些不利因素都将对产业发展造成压力。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绿色”升级。
结合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围绕光伏材料、风能与核能、航空制造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有市场前景、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产业。
对重点产业、行业和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符合低碳与生态经济要求和当代新产业发展趋势的主导产业。
二是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高新产业。
在区内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有市场、有技术、有后劲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扶持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优势资源、优势资产的整合,引导资源、资产向战略投资者和骨干企业集中,促进知识、技术、人才和各类生产要素向区内聚集,激励配套,延伸产业链。
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的主战场,从而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是以园区为平台,壮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抓好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培育集群载体。
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作为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平台,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中,注重按产业链引导匹配企业向园区集聚、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
四是深化帮扶,着重解决企业突出共性问题。
注重企业生产扶持,积极引导企业度过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帮扶企业加快产业链延伸,加快企业与企业、基地与基地协作,实现省内、外市场的良性对接。
在深化企业帮扶工作、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时,着重解决共性、难点、热点问题,尤其是土地、资金、用工等生产要素方面的问题。
要切实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共同研究制定并落实解决方案,为企业成长培育沃土。
附表1:
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情况(分领域)
单位:万元
附表2:
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情况(分地区)
单位:万元
附表3:
上半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情况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