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请你举例推翻材料一的观点。 提示:建立了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 广大工农开门;制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展全日制教育和半工 半读教育;逐步建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 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3.邓小平同志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三个面向,四有新人” 的?又是基于怎样的前瞻基点,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 提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 展开迫切需要人才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基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 设和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态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在“三个面向”指引下,我 国教育战线在基础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投资、 中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社会办学、“希望工程”等领 域进行改革,取得进展。
4.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这为 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
1.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 ×)
提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主要是决定建
立人民教育事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才制定了全面发展
的教育方针。
2.“文化大革命”期间,文盲也可能上大学。( √ ) 提示: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除,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学校开始征 收“工农兵学员”,只要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不需要文 化课考试就能上大学。因此,“文化大革命”期间,文盲也可能上大 学。
自主学习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过渡时期。 (1)标志:1949年底,第一次_全__国__教__育__工__作__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建立 人民教育事业。 (2)方向:确立教育要为_国__家__建__设__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 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3)结果:成功地将_半__殖__民__地__半__封__建__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 前进的人民教育。